斑点叉尾鮰养殖之放养鱼种的质量要求和放养量


1、鱼种的质量要求

(1)体型正常、丰满度高,体色鲜艳,无伤残,游泳活泼、溯水力强,规格整齐。

(2)体重30~50克,该规格鱼种在长江流域,当年可达到500~1000克的商品规格,而且成活率高。

2、放养量的确定

放养数量取决于诸多因素:池塘面积大小、生产者经验、生产季节长短、所希望的商品规格和产量。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池塘面积和产量的预期,在确定放养量时池塘深度不起作用。预期过高使单位放养量大于安全养殖的限量就可能发生问题。池塘放养量可用以下公式简单计算:放养量(尾/亩)等于收获产量期望值(千克/亩)除以预期商品鱼平均体重(克/尾)与预期养殖成活率(%)的乘积。

如果放养鱼种健康状况良好、体重30~50克,并且管理措施适当,在14℃以下放养鱼种,养殖期间死亡率一般不会超过5%,如果放养时水温超过22℃,死亡率就会上升到6%~10%。例:如设计单产400千克/亩,养成商品鱼平均规格500克/尾,养殖成活率95%,则每亩的放养量为:400/(500×95%)=842(尾/亩)。


相关阅读

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


1、放养密度与产量

按拟定的产量指标,推荐以斑点叉尾鮰为主,适度搭配滤食性鱼类的模式,不仅符合该鱼的特性,也和当前国家正在推广的“80:20”养殖模式(所谓80:20,即收获时80%产量由摄食颗粒饲料的“高值”鱼组成;20%的产量是以滤食性、“服务性”或肉食性鱼类组成)。以斑点叉尾鮰为主的放养密度和产量关系的详情参考如下:

(1)斑点叉尾鮰的放养规格为30~50克,密度为800~1000尾/亩;预期成鱼规格为500~750克/亩,其产量为400±50千克/亩。

(2)鲢鱼的放养规格为50~100克,密度为100~150尾/亩;预期成鱼规格为600~700克/亩,其产量为60~80千克/亩。

(3)鳙鱼的放养规格为50~100克,密度为30~40尾/亩;预期成鱼规格为800~1000克/亩,其产量为25~35千克/亩。

合计结果:放养密度为930~1190尾/亩,其产量为485~565千克/亩。

上述放养模式是依长江流域气候条件设计;而在华南一带,由于平均温高、生长期长,放养10~20厘米的鮰鱼种800~1000尾/亩,搭配鲢、鳙250~300尾,鳊40~50尾,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当年年底或次年5月体重可达750~1000克,单产可达600~800千克/亩以上。

2、放养时间

鱼种可在一年的任何时间放养。但从运输伤害和鱼的驯饵考虑,以2~3月,水温15℃以下为最佳,这时几乎不会引起损伤、疾病和死亡。

斑点叉尾鮰成鱼池塘养殖条件与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可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在放养前必须清整消毒,过滤进水。养殖池的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条件。
斑点叉尾鮰宜实行主养,适量配养白鲢,既可以调控水质,又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在人工养殖情况下通常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喂养,饲料粗蛋白含量32%左右。饲料类型有沉性料和浮性料,其效果基本相似,浮性料因经膨化工艺其价格偏高一点,但能直观可见鱼的摄食情况,利于掌握投饲量。沉性料对养殖经验丰富者也能掌握其投喂方法和用量,而且饲料成本偏低。饲料投喂量以投喂后15分钟基本吃完为宜,投喂沉性料可在食场摸索几次便可掌握投喂量。生产中亦可采用浮性料与沉性料相结合的方法,先投沉性料,后投浮性料,一般沉性料占80%,浮性料占20%。
鱼种放养量,一般以亩产500~600千克来计算放养量,其中配养白鲢产量100千克左右,斑点叉尾鮰的亩产应为400~500千克。斑点叉尾鮰生长出水规格应适应市场与加工厂的要求,可控制在600~750克/尾,这样亩放养斑点叉尾鮰50~60克规格的鱼种700尾左右,100克/尾白鲢120尾左右。鱼种放养前应先用聚维酮碘等浸泡消毒。

斑点叉尾鮰的水体要求


1、对水的主要要求

水温:斑点叉尾鮰是温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范围为0-38℃,能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工饲养水体中生存。繁殖期水温宜为18-30℃,最适繁育水温为22-28℃。鱼苗入塘时,池塘水温与鱼苗暂养水温相差不能过大,一般不超过±2℃为好。摄食水温范围较广,在5-36℃时均能摄食,摄食较适水温为16-34℃,最适温度为28-30℃。摄食强度在最适水温以下与水温呈正比,在最适水温以上与水温呈反比(表1)。养殖效果也是如此,在水温最适范围内饲料系数最低。在较适生长水温范围内,日绝对增重量可达1.5-3.5克。如果要进行第二年养殖,则鱼种的放养宜在水温8℃-10℃之间进行。

表1水温与摄食强度的关系

水温(℃) 10-15 15-2020-2525-32
日投饵率(%) 1.0-1.5 0-2.5 3.0-3.53.5-4.0


溶氧:斑点叉尾鮰在溶氧低于0.8mg/L时开始浮头,在溶氧2.5mg/L以上即能正常生活。孵化要求溶氧为6mg/L以上,养殖池塘水体的溶氧量在4.5mg/L以上、网箱在6mg/L以上为佳。我国标准规定:水体溶氧不得低于3mg/L,适宜溶氧为5mg/L以上。

pH:孵化适宜pH值在7.0-8.0之间,正常生长水体的pH为6.5-8.9,pH值过高或过低都对该鱼的生长、性成熟及产卵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盐度:适宜盐度为0.2-8.5‰,即盐度为8.5‰以下能正常生长,故可在8‰以下咸淡水的水体中推广养殖,在盐度11.8‰的水体中能生存但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透明度、硬度:养殖水体的适宜透明度为35cm-45cm。硬度为70-600㎎碳酸钙/L。

氨氮、氨和亚硝酸盐:斑点叉尾鮰在较肥的水体中,氨氮含量为0.8-0.95mg/L仍能正常生活,含量在1.42mg/L以上则会导致死亡。NH3含量在0.085mg/L能正常生长,在0.12mg/L的水体中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并损伤鳃及使体表的粘液增多。亚硝酸盐(NO2一)浓度为0.34mg/L时能正常生长,在0.48mg/L以上时,50-55小时内死亡。

2、水体改良

为了使鱼能快速生长、提高养殖效益,保持最适宜的水体环境特别是溶氧或pH非常重要。

水体改良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移出法,比如要提高溶氧、清淤、移出部分养殖动物、换出老水都可行。二是运动法,比如用开动增氧机或移箱的方法来调整溶氧或水质。三投入法,比如向池塘或网箱中投入增氧剂,或通过培育水使水中藻类健康稳定来提高溶氧,或注入新水调节水质,或在池塘水质偏酸时每隔10-15天洒泼生石灰浆来调整pH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换水难度较大的池塘或水库条件下,养殖户较多采用投入高浓度的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的方法,用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有害物的发生。尽管目前总体上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效果不十分稳定,但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将来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必然会越来越广泛。


斑点叉尾鮰亲鱼的放养与搭配技巧



1、亲鱼数量的估算

具体到一个养殖场需要多少亲鱼,应根据生产规模对苗种需要数量进行推算,一般推算标准:每千克亲鱼产卵量为6000粒左右;亲鱼产卵率为50%~60%;孵化率为80%左右;卵黄鱼苗暂养成活率为90%;鱼苗养成大鱼种成活率按70%~80%计;依此类推,即可算出需要蓄养亲鱼的数量。

2、分类放养与搭配

引进的亲鱼大多存在年龄、体重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放养前应进行统筹安排、分类放养,在有限的培育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饲养管理,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在亲鱼体重1.5~2千克左右时,推荐放养量为:亲鱼池面积1500~2000平方米,4~5平方米放1尾;面积2000~4000平方米,5~6平方米放1尾;总放养量控制在225~250千克/亩。即面积较小的亲鱼池管理方便,可适当放密一些,而面积较大的亲鱼池应适当放稀一些。

亲鱼初始体重较小或体质较差的,放养量需留有一定空间,因在培育过程中体重增加较快,如开始放养量过大,后期鱼池超载,会影响亲鱼成熟和产卵。

自然繁殖则雌雄混养,比例1:1;如人工催情和人工授精则需雌雄分养,否则性成熟的亲鱼在池塘中会自然产卵孵化,使生产计划失控。

为控制水质,在亲鱼池中要搭配250~300尾左右的鲢、鳙;由于斑点叉尾鮰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过程中,以摄食配合饲料为主,故亲鱼池中忌放鲤、鲫,或其他食性相似的鱼,以免争食,影响其正常发育。

亲鱼放养前,须经浓度为50克/升食盐水浸洗5分钟再下池,以进行伤口消毒或杀灭体表寄生物。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的场所要求


网箱养殖场所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在投饵的情况下,并非所有的水域都适合开展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对于湖泊、水库、河流等大中型天然水域,网箱养殖地点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

1、水域环境。
应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水体为微流水的湖泊、水库、河流,透明度大于80厘米,水底无过多淤泥和腐殖质。养殖水域最好选择在湖泊、水库上游的河流入口处,或下游的宽阔河道中,水交换条件好的库湾也可利用。网箱最好设置在避风向阳、水面开阔的近岸区。

2、水流与风浪。
水流和风浪能促进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使箱内水体溶氧不断得到补充,还便于消除残饵和粪便,改善水域环境,这是网箱养殖能在高密度下获得高产的基础。但是,水体交换量因鱼体对水流、波浪的适应而有一定的范围。根据斑点叉尾鮰对水体流速的耐受力和各地的经验,网箱设置水域水的流速宜选在每秒0.05~0.2米的范围内,并以风力不超过5级的敞水处为好。

3、水深、底质和离岸距离。
水深在3米以上,底部平坦,离岸相对较近,是网箱养殖较理想的条件。水深3~7米最适合,这样网箱本身深度可安排在2~3米,网箱底到水底还可留出1米以上的空隙,使水有所流动,水质不易恶化。水太浅,当水位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发生网箱搁浅或大风浪将网箱连底翻起的事故。实际上我国许多地区网箱养鱼水域的深度均未达到要求,虽然这样的网箱底层水质不好,但并不能说水深不足2米的水域就绝对不能开展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若底部平坦,则建立固定式网箱较为方便。若网箱放置离岸过远,会增加管理上的困难,投饲次数势必减少,不易使用少量多次投饲法,出了意外也难以及时处理。

4、选择避风向阳、日照条件好的场所。
网箱养殖的主要季节在4~10月。因此,主要考虑的是应该避开东南风或东北风的吹袭。一般网箱养殖基地设置在湖泊或水库的东南面或东北面,这样可避开上述风向,且日照时间长。

5、交通便利。
建设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基地,必须考虑交通是否方便。因为大多数水库的库区都在山区,即使水源条件很好,如果饲料、苗种及其他各种材料运输不方便,鱼产品也就不能及时运往市场,那么这些地方发展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也就不太有利了。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的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是确保鱼种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最明显的指标是溶氧。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阶段的池水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3毫克/升以下将会大大影响生长,同时也会影响到食欲和降低鱼的免疫抵抗力,所以在鱼池中应备有增氧设施,并做到适时开机增氧。高温季节应做到经常充注新水,一般1~2周充水一次,保持良好的水质。水质过肥,发现异味,水质败坏应及时换水,可先排后进或边排边进,换水量一次最大也只能20厘米左右,可多次逐步调好水质,切忌大排大灌造成水质急剧变化而引起养殖对象产生应激,引发病害发生。
在饲养过程中应掌握好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过量投喂不但浪费饲料,而且会影响水质。
池中发生青苔等有害藻类和其他敌害均要及时清除、杀灭,保持池水清洁,池边无杂草、杂物。出现水草的池塘可亩放10~15尾20厘米规格的草鱼,以控制水草的生长。
斑点叉尾鮰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病害,如果亲鱼不是带病害、鱼苗体质健壮、水质等环境条件好,饲料营养全面,投喂科学,生产操作谨慎,细致轻快,避免损伤鱼体,一般是不会生病的。
当鱼出现摄食量下降、吃食能力差、行动迟钝、体表出现红点、疱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进行诊断,对症治疗。
鱼种出池如需长途运输,应在起运前适当暂养,使其粪便等排泄物排出体外,以免在运输途中产生废弃物消耗溶氧,败坏水质,影响运输成活率。

美国斑点叉尾鮰养殖质量管理措施


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不应只是对产品加工过程及终端产品的管理,而应贯穿于从养殖、加工、贮运到销售的全过程,尤其斑点叉尾鮰作为加工出口养殖品种,为加工企业提供质优价廉数量充足的原料鱼,是养殖单位和农户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力促进斑点叉尾鮰养殖健康持续发展。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养殖示范推广产业化开发技术工作,对斑点叉尾鮰养殖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作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苗种生产方面

苗种生产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为养殖单位和个人提供体格健壮、规格整齐、品种纯正的苗种。作为水产苗(良)种场,首先要确保亲本种质,可以从国外引种,也可以从国内最近在国外引种的单位购F1代选种,切勿从成品鱼中选留亲本。其次要规范技术操作,确保斑点叉尾鮰的种质和苗种质量。作为养殖单位和个人,要从正规苗(良)种场购苗种,一看有否苗种生产许可证;二看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确实购买质优价廉的苗种放养。

二、养殖生产方面

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斑点叉尾鮰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因为它关系到斑点叉尾鮰加工出口的原料质量,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病害防治过程中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停药期限的掌握,所用饲料及添加剂的质量等都直接关系到最终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养殖生产过程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出口产品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通过建立出口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可以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因为在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条件下,生产者的质量认识不同,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相差较大,又很难实行统一的质量管理,产品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因此,通过建立基地的形式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渔需物资等,可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洪泽县发展斑点叉尾鮰产业,就是走建立苗种基地和无公害斑点叉尾鮰养殖基地的路子。

2.实施养殖新技术,制定和修订相关质量标准

斑点叉尾鮰作为出口加工的养殖产品,要实施健康养殖技术,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和效益。要制定和修订与国际接轨的出口产品斑点叉尾鮰质量标准,并以此制订标准化养殖操作规程规范养殖生产,并加强对养殖户技术培训。洪泽县斑点叉尾鮰养殖,通过标准化养殖示范,结合出口加工要求,总结制订了“无公害食品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规程”(企业标准)。

3.加强对养殖过程中投入的管理

渔用药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都是水产养殖的必须投入品,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必须加强对这些物品使用的质量管理,要建立许可使用制度和使用登记制度。尤其是渔用药物要尽可能不使用,如确需使用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最好是生物渔药或生物制品,不得使用斑点叉尾鮰禁用药物。

4.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自律作用

作为养殖主体的农户,由于对产品质量管理的认识程度、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重视程度等差异很大,很难管理到位。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将他们组织起来,提高他们的社会组织程度,加强行业自律、互相监督、自我控制。洪泽县斑点叉尾鮰养殖,就是通过成立洪泽县斑点叉尾鮰养殖协会,协会以民办公助方式设立,是以鮰鱼养殖户为主的群众性组织。协会通过与养殖户订立“五统”制度来保质保量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五个统一”是指生产统一标准、用药统一规范、苗种统一调购、饲料统一采购、产品统一收购。

5.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队伍和监控体系

作为养殖企业养殖场或乡镇渔场,应设立专(兼)职质量检查员,一方面经常向养殖户宣传加强养殖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养殖户管理情况、用药情况、饲料投喂情况等,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斑点叉尾鮰育苗的水质要求



实践证明,水质好坏是影响斑点叉尾鮰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斑点叉尾鮰的苗种生产过程并不复杂,但仍有不少育苗场育苗效果不好,诸如孵化率低、苗的质量差、发病率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与管理不当有关,但更多的是孵化用水水质不好引起的。


1、水源

虽然任何水源经过处理都可以用于斑点叉尾鮰育苗,但某些水源的处理成本较高,不适用,所以需选择好的水源。常用的水源有地下水和地表水。
一般来讲,地下水是斑点叉尾鮰繁殖孵化的最好水源,因为地下水通常没有悬浮物、未受污染,也不存在病原菌,水温和水化学成分相对较稳定。当然,地下水也存在溶氧低、可能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水温低等缺点,但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曝气、增氧、加热、沉淀、过滤等手段使地下水符合繁育用水要求。
地表水包括溪流、江河、池塘、湖泊和水库。无污染的地表水作为水源要优于地下水,但目前不受污染的水源很难找到,特别是使用地表水容易带入病原菌。


2、水温

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6~28℃,如果水温过低鱼卵孵化期就会延长,而且低温时真菌会大量繁殖,影响卵的正常发育;如果水温太高,鱼苗畸形率就会上升,而且水温超过28℃,斑点叉尾鮰鱼卵和鱼苗极易患上细菌病和病毒病。因此,选用孵化水温最好控制在27℃左右。


3、溶氧

孵化用水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除了水源进入孵化池之前要充分曝气外,孵化池中还应架设充气设施,不断充气,并且使孵化池水保持循环状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