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紫蛤

中文名称 双线紫蛤
拉丁名称 Hiatula diphos
生物代码 580020080110040006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紫云蛤科
拉丁科名 Psammobiidae
中文属名 紫蛤属
拉丁属名 Sanguinolari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过略呈长椭圆形,两壳相等,两侧不等,壳高37.1mm,壳长80.5mm,壳宽18.0mm。两壳全抱前后端微开口,壳表被有黄褐色边缘圆,后端呈截形,腹缘中部向前微凹入。壳表被有黄褐色或咖啡色外皮,常脱落露出白色或紫灰色贝壳,同心生长线细密,自壳顶至后腹面有2条不明显的浅色放射带,外韧带短而突出,壳内面呈紫色。两壳各具主齿2枚。

相关推荐

中国紫蛤


[学名]: Hiatula chinensis
[资源名称]: 中国紫蛤
[外文名]: Chinese sanguin
[别名]: 扁平血蛤
 
[形态特征]:
 
贝壳近椭圆形,扁平,前缘圆,腹缘凸出,后缘呈斜截形。壳顶近中央,外韧带粗短凸出。壳表光滑,被有灰褐色壳皮,顶部呈紫色,中后部有不明显的放射肋纹。生长线细密。壳内面灰紫色,铰合部具主齿2枚。前闭壳肌痕呈肾状,后闭壳肌痕呈三角卵圆形。
 
 
[原产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  [原产地区]:中国的山东至海南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台湾以南的西太平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埋栖于潮间带砂质中,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

紫口猿头蛤


中文名称 紫口猿头蛤
拉丁名称 Chama iostoms(Conrad)
生物代码 580020070070010006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双壳纲
中文目名 Bivalvia
拉丁目名 帘蛤目
中文科名 Veneroida
拉丁科名 猿头蛤科
中文属名 Chamidae
拉丁属名 猿头蛤属
分布类型 Chama
形态特征 海水
分布 贝壳中等大,壳形略呈球形,壳重厚。壳高48.2mm,壳长37.3mm,壳宽35.2mm。左右两壳不等。壳表生长线较细密,突起很少,粗糙不平,仅在周缘有小刺。壳表面浓紫色。壳内面周缘也为紫色。壳周缘无锯齿状细齿。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间带至浅海的珊瑚礁或岩石上。

紫石房蛤投放附着基


紫石房蛤壳顶后期幼虫没有眼点,以平衡囊、鳃原基的出现,足呈棒状能频繁地伸出壳外,作为投放附着基的标准,此时约受精后1012天,壳长170180m左右。通常紫石房蛤附着基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细砂:用60目筛网筛下的细砂,用淡水反复淘洗干净后,投入池底厚约5mm左右,然后倒入幼虫。密度以23个/ml为宜,防止因密度过大,影响稚贝的生长速度。
壳顶后期幼虫下潜后营匍匐生活,不久即可钻入砂中,每隔1520天倒出,淘洗细砂一次,仍用60目筛目过筛,细砂漏出,稚贝留在网上,重新铺砂播养。漏出的细砂中,仍有一定数量的稚贝,可继续放在池中培育。采用此法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3040,变态率为3040%,每平方料的附苗量可达100200万粒。

(2)网箱附着基:用150目的尼龙筛绢制成长2m,宽1m,深0.8m左右网箱,网箱四角系塑料漂浮起,然后把壳顶后期幼虫移入,幼虫的密度为56个/ml,稚贝用足丝附着在网箱的四周及底部,每个网箱的附苗量可达80011000万粒左右,变态率一般为7080%,稚贝的日生长速度为30m左右。通常每隔20天倒网箱一次。第二次使用的网箱可用100目筛网制成。

(3)棕帘:用扇贝附着基的棕帘进行紫石房蛤采苗试验,取得了成功。将附着基垂挂在池中,每厘米棕帘的附苗量可达1020粒稚贝,日生长速度很快,一般为40~60/天,变态率也很高,为6070%,附着效果非常好。但稚贝壳长2mm以上时,易发生脱落现象。

(4)不投附着基:幼虫倒池后,不投附着基。浮游幼虫就逐渐下沉池底匍匐变态,由于池底水质较差。变态率低,约20%,生长速度20/天左右。

采用池底播细砂,池中间漂浮网箱,池顶投棕帘,立体附着采苗的方法,改变了过去只铺砂的平面采苗,使埋栖型的附苗量显著增加。

双线[鱼衔]


中文名称双线[鱼衔]


拉丁名称Diplogrammus goramensi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鱼衔]亚目

拉丁亚目名Callionymoidei

中文科名[鱼衔]科

拉丁科名Callionymidae

中文属名双线[鱼衔]属

拉丁属名Diplogram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部每侧2条侧线。前鳃盖骨棘后端向上弯曲,上缘具5-9小棘,基底前方有1-2细小的向前倒棘,鳃孔甚小位于头背侧,背鳍第1鳍棘和第2背鳍与臀鳍的最后1鳍条均延长。背鳍4鳍棘,9鳍条,臀鳍3鳍棘7鳍条。

生活习性
海水鱼。

紫鲈


中文名称紫鲈

拉丁名称Aulacocephalus temmincki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黄鳝属

拉丁属名Aulacocepha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北至日本、朝鲜。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稍长,甚侧扁,被细小栉鳞,头中大,颊部被细小栉鳞。口大,口裂斜,下颌稍突出。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齿。鳃盖骨具3棘。背鳍鳍刺部与鳍条仅基部稍连,具深缺刻,8鳍棘12-16鳍条,臀鳍2-3鳍棘12-14鳍条。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双线鳞鲽


中文名称双线鳞鲽

拉丁名称Lepidopsetta bilineata (Ayr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鲽亚目

拉丁亚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鲽科

拉丁科名Pleuronectidae

中文属名鳞鲽属

拉丁属名Lepidopsett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北太平洋,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两眼位于头部右侧,上眼在头部边缘,口中大,颌齿钝锥形,无眼侧颌齿强于有眼侧,背鳍偏于无眼侧和在上眼上方,全部鳍条不分支。第1脉间棘突出于臀鳍前方,有眼侧的胸鳍较长,中部鳍条分支,腹鳍基底短,略对称,体被小圆鳞,但有眼侧头和体前部的鳞片较粗糙。侧线在胸鳍上方有1弓状弯曲部,具1往后延长的颞上支,椎骨40。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紫贻贝


[学名]: Mytilus edulis
[资源名称]: 紫贻贝
 
[形态特征]:
  贻贝左右对称,体前端为壳顶。前闭壳肌小,后闭壳肌大。有棒状足,不发达,由足丝腺分泌足丝,以附着于固体物上。呼吸器官是2对鳃瓣,由外套膜内壁延伸而成。由 2对唇瓣及口、食道、胃、胃盲囊、肠、直肠等组成消化系统,性腺分布在内脏团块、腹嵴及左右两片外套膜上,左右各个生殖孔,开口于生殖乳突上。贝壳薄,呈楔型。外表紫黑色,有光泽,生长纹细而明显。前端尖细,后端宽,背缘直或略弯。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较长,铰合齿不发达,外套痕与闭壳肌痕甚清晰。壳长与壳高之比为1.6~1.9。
 
[原产国家]:中国、爱尔兰、韩国、日本等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黄海、渤海、东海等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广布于世界北半球,如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  
[水域环境]:  
[生活习性]:
1、紫贻贝分布于低潮线以下1~3米处,生长适宜水温为8~23℃,适宜盐度为(17.6~24.2)10-3,主要生长在有海浪冲击的岩礁上。生长快,生殖力强。 2、其幼贝和成贝,均依靠坚韧的足丝附着在各种物种上生活,在群体数量很大的情况下,往往会相互附着,重叠起来,成为厚厚的一层,每平方米可达数千个乃至数万个。 3、为滤食性生物,以有机碎屑和硅藻为主,其他尚有双鞭毛藻、硅鞭虫、甲壳类、纤毛虫类、动物卵、双壳类早期面盘幼虫和藻类丝状体等。

紫鱼


中文名称紫鱼

拉丁名称Pristipomoides typ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紫鱼属

拉丁属名Pristipomoi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细长而侧扁,被中大或小形栉鳞,头背部大多无鳞,眼间隔宽而平坦,颌齿外行锥状,内行绒毛状,前部常具犬齿,犁骨具V形或三角形齿丛。腭骨具齿,舌上无齿。背鳍Ⅹ-11,臀鳍Ⅲ-8,二鳍裸露无鳞,最后1鳍条延长,尾鳍深叉形,体呈紫红色。侧线鳞47-52,鳃耙6-8+10-12,头背具黄色虫纹状纵纹和斑点。

生活习性
分散或集小群。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梨形红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