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湖野鲤

[学名]: Cyprinus carpio
[资源名称]: 贝尔湖野鲤
[外文名]: Will Carp Lake Bell
[别名]: 鲤拐子
 
[形态特征]:
  体细长、稍侧扁,形似草鱼。头较小,口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包着下颌,吻能收缩。须2对。体表覆盖较大的圆鳞,除位于体下部和腹部的鳞片外,其它鳞片的边缘均有暗色环。背鳍起点稍前于腹鳍起点,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背鳍基部长,大于体长的1/3,尾柄高大于或等于眼后头长,尾深叉形,上下叶相等。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变化,通常背部灰黑色,体侧金黄色,腹部白色,背鳍和尾鳍上叶与背部体色相同,臀鳍和尾鳍下叶橙红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内蒙古自治区  [原产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贝尔湖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180  
[地理分布]:内蒙古与前苏联交界的贝尔湖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咸水湖,水草丛生的区域

相关知识

鲤湖蛭病


疾病名称湖蛭病

为害对象 鲤、鲫
疾病概述
环节动物的蛭类在鱼体上寄生时,常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发病或死亡。湖蛭是我国分布较广的一种中型蛭,主要为害鲤、鲫等底层负,偶尔也可在鳙上发现,湖泊养鱼较池塘养鱼感染率高。

病原
中华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sinensis)。虫体椭圆形,背部隆起,淡黄色或灰白色,环带区粉红色。前端较窄,有1前吸盘,其后连狭短的颈部,眼两对,成八字形排列在前吸盘的背面。虫体后端为后吸盘,大于前吸盘。虫体两侧有膜质圆形的搏动囊11对,能有节律地搏动。

症状
中华湖蛭主要寄生在鳃盖内侧或鳍基部,吸取鱼血,并以吸盘紧紧地固着于寄生部位,造成表皮组织破坏。由于吸血量较大,故引起贫血和继发性疾病,严重的病鱼呼吸困难,身体瘦弱。


发病规律
本病发生于个体大的一龄以上鲤、鲫鱼,个体越大,感染率越高,鲤较鲫感染率高。通常寄生于鳃盖内侧,每尾鱼一般寄生1虫,偶尔有2-3虫的。长江流域,每年12月到翌年5月或6月为该蛭在鱼体寄生时期,这一时期幼蛭逐渐发育成熟。春季,成熟湖蛭陆续离开宿主到水底进行繁殖,6月下旬后,即无寄生现象。

青海湖裸鲤


中文名称青海湖裸鲤


拉丁名称Gymnocypris przewalskii

异名湟鱼、花鱼、狗鱼、无鳞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裸鲤属

拉丁属名Gymnocyor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产。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眼大,口下位。下颌唇后沟中断。体裸露,仅臀鳍至腹鳍基部的两侧各具一行约23-27枚大型臀鳞,胸鳍基部上方具3-4行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体背黄褐色或灰褐色,体侧具云斑,各鳍浅红色或灰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流水缓慢处,淡、咸水均可生活。杂食性。幼鱼摄食轮虫、甲壳类、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饵料,成鱼摄食藻类、枝角类、橈足类、钩虾、摇蚊幼虫、小鱼等。生长缓慢。3-7月产卵,布哈河是主要产卵场所。卵沉性,球形,黄色,剧毒。卵径2.5毫米。

经济价值
捕捞对象,鲜食或制鱼干。可做高寒或高盐碱地区的养殖对象。

青海湖裸鲤苗种生产条件


适温范围5℃~21℃,最适温度范围16℃~19℃。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并使用网孔基本尺寸为0.18mm的尼龙筛绢过滤。流速:以能在孵化桶上部看见冲起的受精卵在水面下10cm处为准,孵化至34h左右胚胎发育到原肠期后,可适当加大流速防止鱼卵缺氧。光照:室内孵化,采取日光灯照明。孵化设备:孵化桶用白铁皮制成,容水量250kg左右为它,放卵密度4104粒/桶~5104粒/桶。流水孵化槽、盘:使用钢筋、水泥或塑料制成,每槽置0.4m0.4m0.15m孵化盘5只,每只盛卵2104粒。受精卵入水孵化20min后吸水膨胀到最终3.9mm~4.lmm大小,水温16℃~19℃时,经34h左右,胚胎发育至原肠期,可从胚盘的透明与混浊肉眼观察受精卵,并以此计算受精率。经136 h左右鱼苗出膜,出膜120 h后鱼苗腰点充气、平游、开口摄食。

咔叽·康贝尔鸭


品种名称咔叽康贝尔鸭

品种描述
产地:属蛋用型品种。由印度跑鸭与法国鲁易公鸭杂交,其后代母鸭再与绿头野鸭公鸭杂交,经多代培育而成。有黑色、白色、黄褐色3个变种。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荷兰引进。

外貌特征:体躯较高大,深长而结实。头部秀美,面部丰润,喙中等大,眼大而明亮。颈细长而直,背宽广、平直、长度中等。胸部饱满,腹部发育良好而不下垂。两翼紧贴体躯。两腿中等长,站距较宽。公鸭的头、颈、尾和翼肩部羽毛青铜色,其余羽毛深褐色;喙蓝色,胫、蹼深橘红色。母鸭的羽毛为暗褐色,头颈羽毛为稍深的黄褐色,喙绿色或浅黑色,翼黄褐色,胫、蹼的颜色与体躯相似。

品种性能:60日龄公鸭平均体重1820克,母鸭1580克。成年公鸭平均体重2400克,母鸭2300克。其肉质鲜美,有野鸭肉的香味。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30天,72周龄平均产蛋280枚,平均蛋重70克,蛋壳白色。公母鸭配种比例1:(15-20),平均种蛋受精率85%。公鸭利用年限1年;母鸭第一年较好,第二年生产性能明显下降。

奎湖鳙鱼


奎湖鳙鱼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特产,也叫奎湖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奎湖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南陵县特有的一个鳙鱼品种,也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养对象之一,经济价值较高。奎湖鳙鱼为温水性魚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幼鱼及未成熟个体一般在沿江湖泊和附属水体中生长。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奎湖鳙鱼。

奎湖鳙鱼的鱼脑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水分充足,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
鳙鱼,其味甘、性温,一般人都宜食用,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者食用更佳。经常食用还能够润泽皮肤、清火。
国家农业部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现场核查,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认为奎湖鳙鱼品种独特,历史悠久,特有的放养方式和生态环境,使该区域生产的鳙鱼具备独有的营养价值,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条件和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准予登记并允许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并明确登记奎湖鳙鱼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8°22~118°25,北纬31°01~31°05。地域范围为:许镇镇28个行政村,渔业水域总面积3640公顷,年产量3200吨。

奎湖最出名的算是美味漂鱼了。正宗奎湖漂鱼须选用奎潭湖产鲜活3斤左右鳙鱼(俗称胖头鱼),用奎潭湖甘甜湖水烹制而成。所谓湖水烧湖鱼,这样的漂鱼风味才更为独特,食之有开胃健脑之功效。做法其实很简单:将鱼连头劈成两半,再切成半寸块状,以适量生粉、精盐、酱油和水磨辣椒拌腌,十分钟后,放入烧开的沸水中,再烧十五分钟后加入密制配料和姜、蒜、等佐料即可食。此时,烧熟的漂鱼没了腥味,色艳味浓,肉质细嫩,鱼汤也特别鲜美。
奎湖漂鱼,以其肉质细腻、味道独特、汤汁鲜美而备受食客青睐,最负盛名。外地一些人到奎湖,莫不以一啖奎湖漂鱼而倍感惬意与自豪。
地处圩乡的许镇,境内沃野万顷,湖塘沟汊星罗棋布,尤其是面积广阔的浦西湖、池家湖与泱泱万亩的奎潭湖,湖水澄澈,水草丰茂,无污染,盛产鳙鱼、螃蟹、甲鱼、鲫鱼、鳜鱼等各种水产品。因这些鱼类属无公害绿色产品,畅销大江南北。而用奎潭湖甜甜纯净的湖水烧成的奎湖漂鱼,更是风味独具,食之有开胃健脑之功效,成为人们餐桌上一道色香味俱佳、百吃不厌的菜肴。
奎湖漂鱼好吃,其实它的烧做方法也不繁杂,一般烧法是:将一条3斤以上的鳙鱼(因它头大,俗称胖头鱼),刮掉鱼鳞,摘除鱼鳃,再剖肚拿掉内脏等物,让鱼血沥尽后濯净;而后将鱼切成半寸厚块状,鱼头一分为二,佐以适量生粉、一勺精盐、酱油和少量水磨辣椒拌之。十多分钟后,等上述作料慢慢渗入鱼片内,再将其放入烧开的沸水中,旺火烧十五分钟后即可食。具体烧的火候要根据漂鱼的多寡而定,鱼多,时间要烧长一点,但不能过长,否则,鱼肉会烧老了。烧熟后,起锅前再放一点猪油、味精、少许芫荽菜和经猪油略炒过的细碎生姜、大蒜子。此时,烧熟的漂鱼没了腥味,香辣味浓郁,肉质细嫩。食之脍炙人口,大快朵颐。值得一提的是,烧漂鱼最好要用奎湖的水,这样鱼味才地道、正宗。此所谓“湖水烧湖鱼”是也。
奎湖漂鱼也有烧清汤鱼的,烧法类上,只不过其中不放辣椒罢了。这种鱼汤味道清淡、爽口,啖之口舌生津,使人顿生一种悠然绵长的意味。眼下,奎湖境内的漂鱼馆不少,且生意火爆,打响了品牌。这一方面是众多游客来此领略奎潭湖旖旎的风光,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何尝不藉此而来一饱奎湖漂鱼之口福呢?而今,更有头脑活络的奎湖人,瞄准了市场,把漂鱼馆开到了城里,一年四季招引得食客盈门,也使自己腰包鼓鼓。

湖川山地猪


湖川山地猪(HuchuanMountainpig)因产于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重庆市交界处,四川盆地东边所属的大巴山、巫山、大娄山、武当山、荆山及乌蒙山一带而得名。

1980年在湖北、四川、湖南三个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经《中国猪品种志》编写组和有关省对资料的整理分析,鉴于湖北的鄂西黑猪、四川的盆周山地猪和与湖南西部接壤地区的猪种,所处生态条件类似、猪种主要特征特性较一致,历史上猪种间有一定的交往,将其归并,统一命名为湖川山地猪。2007年重庆市在猪种资源调查时,在该市合川县发现了合川黑猪,在潼南县发现了罗盘山猪,在丰都县发现了渠溪猪,经分析,这些猪种的生态条件和湖川山地猪类似,分布范围也在湖川山地猪范围之内,应是湖川山地猪中的几个类群。四川的丫杈猪是盆周山地猪中的一个类群。

产区多为山地,地势较高,山峦起伏,溪谷深切,海拔多在800m以上。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水量800~1500mm。农作物多一年两熟,以玉米、薯类、水稻、小麦和豆类为主。米糠、麦麸等农副产品数量多,红三叶、各种野菜、野草和树叶来源广,饲料资源丰富。山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多靠养猪积肥。当地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群众养猪除自食以外,还以出售仔猪、火腿、腌熏肉等增加收入,使养猪成为主要家庭副业。

产区养猪历史悠久,据对四川巫山县大溪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家猪左下颌骨和陶制猪头的考证,该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饲养家猪,至今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产区养猪形成一定的自然分工,山区野生青绿饲料多,群众多养母猪和架子猪;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农作物产量较高,粮食较多,人口密集,猪肉销路好,群众喜购架子猪催肥。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定地区形成了母猪较集中的母猪窝子,并有职业猪贩子长途运销,致使猪种产区间存在一定的交往。此外,历史上因灾荒、战乱等,曾几度引起人、畜的大规模流动,据《竹山县》、《施南府志》等记载,明、清时代荆州、四川、湖南曾移民产地,带来了外地猪,这些因素对湖川山地猪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湖川山地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据记载20世纪80年代时湖川山地猪分布于40多个县,主产区约有繁殖母猪20万头(不包括合川黑猪、罗盘山猪和渠溪猪)。近年来,由于该地区引入外国猪种,湖川山地猪的饲养量有所减少。原有的类群之间也较少发生猪种交流,某些类群的猪只有在交通较闭塞的山村中才能找到,数量也已不多。2006年调查,有恩施黑猪(鄂西黑猪)母猪约9.2万头,盆周山地猪母猪约5.28万头,合川黑猪母猪约12.78万头,罗盘山猪母猪约0.08万头,渠溪猪母猪约0.5万头。2005年调查,四川泸州市有丫权猪母猪约1.3万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7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中间鳅鮀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