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鲺病

疾病名称鲺病

疾病概述 出现狂游、跳跃、极度不安。

病原 为中华鲺。

症状 中华鲺寄生在鳜鱼的体表、鳍和鳃盖内侧,肉眼可见虫体大的如小指甲,小的如米粒,似钉钯般地吸附在鱼体,或是在寄生处到处爬行,并以其腹面的倒刺、口刺、大颚刺伤、撒破寄生部位,致使病鱼出现狂游、跳跃、极度不安等症状。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有效地杀灭鲺的卵、幼虫和成虫。

(2)每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用马尾松枝3.0克,扎成多束散放塘中,可预防此病发生。YZ023.cOM

(3)用0.5毫克/升浓度的B型灭虫灵加水搅拌后对水全池遍洒。

相关阅读

鳜鱼烂鳃病


疾病名称烂鳃病

为害对象 鳜鱼苗种、成鳜
疾病概述 身体消瘦,离群独游或悬浮水面,体色发黑,有的胸鳍基部充血

病原 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 病鱼身体消瘦,离群独游或悬浮水面,体色发黑,有的胸鳍基部充血,鳍条腐烂,眼球浑浊、凹下。打开鳃盖,鳃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鳃丝尖端腐烂缺刻。大量淡黄色的粘液附着在缺损的鳃丝上。严重者鳃盖骨内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挑取鳃丝上的一些黄色粘状物放于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成堆纤细、柔软易曲的杆菌在运动。

发病规律 流行于7月

防治方法
(1)用1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全池遍洒。

(2)用每克含25万国际单位的红霉素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2-0.3毫克/升浓度。

(3)在使用外用药的同时,再按每100千克鳜鱼每天用鱼服康A型300克拌饵投喂饵料鱼,然后立即把这些饵料鱼放入池(或箱)中,供鳜鱼摄食,连续3天。

鲢鱼养殖常见病鲺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日本鲺。

2.症状: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鳍和鳃盖内侧,肉眼可见虫体。似钯钉般地吸附在鱼体上,或在寄生处到处爬行,并用腹面的倒刺、口刺、大颚,刺伤、撕破鱼体,致使病鱼呈现极度不安,群集水面跳跃、狂游,鱼体消瘦,大量寄生时引起鱼类死亡。

3.流行情况:此病流行广,南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6~8月为流行盛期。流行水温16~30℃。鲺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对大鱼仅妨碍生长,一般不引起死亡,但对鱼种危害极大,少量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4.防治方法:

①每立方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5~0.7克全池泼洒。

②每立方水体用强力灭虫精0.3~0.4克全池泼洒。

③用枫杨树或樟树叶浸沤,每公顷水深1米用150~225千克扎成7~8捆,浸沤在食场周围,每周换1次。

④马尾松浸沤,每公顷水深1米用300千克扎成束,浸沤于池中,每周换1次。

⑤每立方水体用马尾松和苦楝树15~18克(1:1)全池泼洒(先将其切碎混合煎汁后再泼洒)。


鳜鱼锚头鳋病


疾病名称锚头鳋病

为害对象 鳜鱼苗种、成鱼养殖阶段
疾病概述 虫体侵入时,呈现不安,食欲不好,继之身体瘦弱,游动缓慢。

病原 为鲤锚头鳋。

症状 虫体寄生部位周围组织常发炎、红肿,有时出现红斑。鱼体初被虫体侵入时,呈现不安,食欲不好,继之身体瘦弱,游动缓慢。鱼体上的锚头鳋还往往固着许多钟形虫、累枝虫以及藻类等,看上去似棉絮状。一尾5厘米的幼鱼寄生2个钻头鳋,就可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1)用0.5毫克/升浓度的B型灭虫灵加水搅拌溶解后对水全池遍洒。

(2)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水温10-20℃时用20毫克/升浓度,20-30℃时用12.5毫克/升浓度,30℃以上用10毫克/升浓度,浸洗病鱼30分钟。

(3)鳜鱼的饵料鱼如有钻头鳋寄生,可用10-2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小时后再投喂。

鳜鱼微山尾胞虫病


疾病名称微山尾胞虫病

为害对象 鳜鱼
疾病概述
微山尾胞虫病是鳜鱼常见寄生虫病,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均可发生,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病鱼死亡。随着鳜鱼养殖的发展,此病正趋于严重。

病原 病原是微山尾胞虫(Henneguya weishanensis)。胞囊寄生在鳃上,扁圆形,似瘤状,白色,有10多个小胞囊聚集在一起,周围包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而成。孢子呈纺锤形,前端尖狭,后端由壳片延伸而形成两根等长似针状的尾部,长度约为孢子体长的5倍。两极囊梨形,大小相等,纵径不到孢子体长的1/2。

症状
病鳜体表无明显体症,翻开鳃盖,可见鳃丝和鳃弓上瘤状胞囊,数目由几个到十几个。胞囊寄生处,鳃丝色稍浅,呈花斑鳃状。大量寄生时,鳃瓣呈粉红色,表现出明显的贫血症,缺氧时容易死亡。


发病规律 本病无明显发病季节,流行严重季节为4-7月,长江流域和广东省为发病地区,主要为害鱼苗、鱼种。胞囊中孢子成熟后,大胞囊壁发生纤维素样变,胞囊破裂,孢子放出,最后大胞囊萎瘪消失。

养殖鳜鱼尾孢虫病的发病症状 养殖鳜鱼尾孢虫病的预防


鳜鱼尾孢虫病是由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尾孢虫寄生于鱼,鳃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危害鱼苗、鱼种。鳜鱼尾孢虫寄生在鱼鳃上,胞囊成圆形或瘤状,白色,由多个椭圆形小囊聚集而成,胞囊寄生部位引起鳃组织局部充血或溃烂,有时整个外侧鳃瓣布满胞囊,使鳃盖闭合不全。病鱼鱼体瘦弱、发黑,继而大批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鳜鱼尾孢虫病的发病症状养殖鳜鱼尾孢虫病的预防。

1、池塘轮流放养不同种类的鱼,在放养鳜鱼之前用漂白粉、石灰混合后彻底清塘。
2、购买鳜鱼苗之前,要了解供苗鱼场的发病情况,不能从发病的鱼场购买鳜鱼苗。
3、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0克和硫酸铜8克,分别溶化,混合后放入水中,水温10-20℃时,浸洗鱼种20-30分钟进行消毒。
4、鳜鱼池应有适量的水生植物,保持水质清爽。4-9月份每月定期用0.7×10-6浓度的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夏季要在晴天下午用药,第二天要及时适量换水、注水。

鳜鱼尾孢虫病的发病症状
尾孢虫胞囊主要寄生于鱼的鳃瓣和鳃弓上,胞囊呈扁圆形,似瘤状,白色,由10多个小胞囊聚集在一起、周围包有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形成。胞囊寄生部位引起鳃组织局部充血或溃烂,有时整个鳃瓣上布满胞囊,使鳃盖闭合不全,鳜鱼鱼体瘦弱,发黑,继而因呼吸困难缺氧而致死。
诊断
取出鳜鱼鳃上胞囊内含物放在载玻片上,加少量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大量充满视野的尾孢虫的孢体,形态呈纺锤形,前端尖狭,后端由壳片延伸成两根等长的针状尾部,即可确诊。
综合防治
目前,鳜鱼尾孢虫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只能采取以下方法加以综合预防:
1.池塘放养前要排尽水,清理过多的淤泥,有条件的塘口进行冬季晒塘。在鳜鱼放养前10-12天,每亩用6.5千克漂白粉和100千克生石灰加水全池泼洒,这样可杀灭淤泥中的孢子,以减少此病的发生。
2.池塘进行轮流放养。发病的池塘改养其它种类的鱼,在流行地区可在其它鱼类亲鱼池或成鱼池中套养,每亩50-100尾。在购买鳜鱼苗种时,要了解提供苗种的鱼场发病情况,不能从发病的鱼场购买鱼种。这样可减少发病机会,降低发病率。
3.购进的鱼种要进行消毒,即每立方米水中用500克高锰酸钾溶解,在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具体浸洗时间根据鱼的活动状况而定,这样可杀灭60%-70%的孢子。
4.鳜鱼池应有适量的水草,水质保持清爽,6-9月份,每周排注水1-2次,每次20厘米左右,如能保持微流水则养殖效果更好。如排注水不大方便,增加饵料鱼白鲢的放养量,以控制池水的肥度,同时适当降低鳜鱼放养密度。每月定期用0.7克/米3的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夏天要在睛天下午用药,第二天要及时适时量地换水注水,这样也可降低感染率。

蟹池套养鳜鱼技术



河蟹是沿岸性生物,养蟹池大部分水体处于空置状态。在蟹池套养适量的鳜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鳜鱼捕食蟹塘的小杂鱼虾,因而套养鳜鱼不需另投饵料鱼,还可避免小杂鱼过量繁殖,与河蟹竞争饵料、溶氧,还可以防止小杂鱼病害导致河蟹再感染,有利于河蟹的生长。一般亩产河蟹40千克,鳜鱼10-15千克。亩利润1200-1500元。主要技术如下。
一、放养准备
池塘面积5-20亩。池深2.0-2.5米,淤泥15厘米,PH值7.5-8.5。水源充足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备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
干塘消毒干池去淤,在放养前20天用20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
移植水草 放养前15天浅水种植伊乐藻,种植水深5厘米,丛距2.5米。种植后施有机肥150千克,以利于水草生长。
加注新水 水草返青后逐步加高水位,放种前达到50厘米。
放养螺蛳和杂鱼 种草后每亩投放螺蛳500千克,每池投放部分专池培育的野杂鱼。
二、苗种放养
幼蟹、鲢、银鲫在2月前放养结束,幼蟹放养规格160-240只/kg,放养密度在500-600只左右。为调节水质,每亩放养鲢鱼种90尾/亩(规格50g/尾)。另外每亩放养30尾2冬龄银鲫(雌雄比为2:1),这些银鲫在4月气温回升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饵料,同时摄食池底的残饵,防止水质恶化。幼蟹放养结束后逐步加高水位,至5月中旬保持水位1.5米。5月中旬收集抱卵虾,按每亩1千克放养。6月放养鳜鱼种,规格在5-8厘米,密度每亩20-30尾。放养时先坐盆,待与池水水温一致时放入池塘。所有苗种均经过4%食盐溶液浸洗消毒。
三、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养殖前期(3-5月)施复合肥10千克/亩,以促进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人工投喂以河蟹饵料为主,采用“前后精,中间青”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饵方法进行投饵管理。在幼蟹放养初期,主要投动物性饵料和河蟹全价配合饲料,以轧碎的新鲜螺蛳肉、蚌肉为主。高温季节则投喂水草、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饵料。养殖后期,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全价配合饲料为主,搭配部分青饲料,以提高河蟹个体规格。严禁投喂腐烂变质饵料。养殖过程中定期检验饵料鱼的数量。
2、水质调控 鳜鱼河蟹都喜清新的水环境,鳜鱼耐低溶氧能力差,对水体溶氧要求高,生产上采用以下措施来调控水质:①每20天每亩用生石灰20-30千克全池泼洒。②每周换水1次,每次1/5,高温季节,每3天换水1次,每次换1/3。③5-9月泼洒EM菌每月1次,每亩用量250克。
3、定期巡塘观察水质、饵料鱼状况、鱼蟹吃食、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4、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防治、药物防治为辅,积极采取清塘消毒、种植水草、自育苗种、科学投饵、调节水质等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四口蟹池的病害的发生。养殖期内除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外,每月还用漂白粉1mg/L防病,7、8两月施用纤虫净来杀灭河蟹寄生的纤毛虫。只要防病到位,可以避免病害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