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舌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28

中文名称叉舌鱼

拉丁名称Kraemeria samoensis Steindachn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柯氏鱼科

拉丁科名Kraemeriidae

拉丁属名Kraemer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延长,一般裸露无鳞,下颌甚突出,颏部膨大,舌端叉形,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相连。4-6弱鳍棘13-18鳍条,臀鳍1鳍棘11-14鳍条,左右腹鳍分离或相连,但不愈合成吸盘状,1鳍棘5鳍条,椎骨26-30。

生活习性
栖息在沙底浅水内,许多种类都埋身于沙内,只露出头部。

热带海(洋)生。

相关推荐

双斑舌鰕虎鱼


[学名]: Glossogobius biocellatus
[资源名称]: 双斑舌鰕虎鱼
[外文名]:
[别名]: 甘仔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背腹缘稍平直;尾柄细长,大于提高。头颇长,平扁。吻圆钝,颇长,前端抵窄,尖形。口大,前位,斜裂。舌前端游离,分叉。体背中大栉磷,头部在眼后方被磷,,鳃盖上部亦被小磷,余均裸露。背鳍两个,分离。液浸标本体灰褐色,头部及腹面具明显淡色及黑色斑点。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印度洋北部延岸至太平洋部诸岛。中国见于南海。  
[生活习性]:
近岸暖水性底层小型鱼类。栖息于滩涂,河口咸淡水处,夜间于江河下游淡水中,摄食虾类和幼鱼。

美丽硬仆骨舌鱼


学名 美丽硬仆骨舌鱼
拉丁名 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 arrowana
俗名 龙鱼、金龙鱼、红龙鱼、亚洲龙鱼
分类地位 骨舌鱼科巩鱼属
原产地 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形态特征 大型鱼,全长可达80~100cm。外形为长的侧扁形,体长大约为体高的5倍,体高为体厚的2~2.5倍,鳞片大,侧线鳞约30枚。头顶和背部平直,口上位,口裂自眼后缘的下方向上45斜向吻端,眼中大,吻端有须一对。鳞片光泽度高,因颜色的不同而分为红龙、金龙、青龙三个不同亚种。
生活习性 主要猎食活鱼虾、水生昆虫、甚至青蛙、蜈蚣、尤其喜欢蟑螂。对水质要求不高,pH6.5~7.5的自来水适当去氯(曝晒或加大苏打)即可,用软水(煮沸处理)更佳。适宜水温24~28℃。在自然环境下喜昼伏夜出,有时会跃出水面吞食飞虫。有领地意识,在狭小的鱼缸中会激烈打斗。口孵方式繁殖,每次产卵20~40枚,雄鱼承担孵化任务。每年可繁殖2~3次。
主要养殖技术 一个鱼缸一般只放养一尾亚洲龙鱼,另外可搭配养殖飞凤、泰国虎、九间菠萝、皇冠三间、帝王三间、泰国鲫等比较大型的热带鱼。日常投喂活鱼、活虾、冰冻虾、昆虫,鱼缸配备适当的过滤系统,保持水质稳定而清新。

西施舌幼虫培育


(1)幼虫的换水、投饵等管理同扇贝育苗相似。

(2)投附着基:附着基为0.15~0.60mm的细砂,在个体大小在208189~225209m时投放。细砂要求洗涮、消毒处理。

(3)幼虫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幼虫只需要经过11~13天的培育,即可变态为稚贝,而转入底栖生活。初期稚贝的贝壳均为无色透明,棒状足极为发达,出水管早形成,体长达到0.5mm之后,入水管也已形成,体长达到1mm左右时,贝壳呈现显著的淡紫红色,开始分泌足丝作临时性附着稚贝。体长在1mm以下的稚贝,对附着生活还没有强烈的要求。当体长在1~2mm的稚贝,才开始转入稳定的附着生活。

细点叉牙鰕虎鱼


[学名]: Apocryptodon malcoolmi
[资源名称]: 细点叉牙鰕虎鱼
[外文名]: Malcolm's goby
[别名]: 斑叉牙鰕虎鱼
 
[形态特征]:
 
体甚延长,前部近圆筒状,后部侧扁。被圆鳞,鳞易脱落。纵列鳞约40~60。头部中大,前部稍平扁,后部近圆筒状,被小鳞。口大,前位,口裂近水平状,颌齿1行,上颌齿呈犬齿状,下颌齿平伏,下颌缝合部后方具1对犬齿。舌端圆形。鳃孔狭,峡部宽。第一背鳍具6棘,第二背鳍具1棘、22~23鳍条,臀鳍具1棘、21~22鳍条,尾鳍尖长。 本种主要特征:颏部无鳞,喉部具鳞。口宽稍大于口长,下颌每侧具牙10~15枚。第一背鳍常无黑斑。体和头部具许多明显小黑点。胸鳍下半部黑色,下缘白色。颊部、鳃盖部和胸鳍基部均被鳞。第一背鳍第四鳍棘最长,稍长于体高,伸达第二背鳍第三和第四鳍条基部。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福建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产于南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近岸性。

马都拉叉牙鰕虎鱼


中文名称马都拉叉牙鰕虎鱼

拉丁名称Apocryptodon madurensi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叉牙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Apocrypt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印澳群岛,我国产于沿海。

形态特征
体甚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被圆鳞,鳞易脱落。纵列镤40-60。头部中大,前部稍平扁,后部近圆筒形,被小鳞,口大,前位,口裂近水平,颌齿1行,上颌齿呈犬齿状,下颌齿平伏,齿端截形或叉形,下颌缝合部后方具1对犬齿,舌端圆形,鳃孔狭,峡部宽,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22-25鳍条,臀鳍1鳍棘22-23鳍条,尾鳍尖长。颏部、喉部、鳃盖部均具鳞,口宽小于口长,第1背鳍前部具1黑斑。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鲫舌形绦虫病


疾病名称舌形绦虫病

为害对象 鲫、鲤、鳙、鲢、大银鱼等、草鱼也偶有发生
疾病概述
本病过去主要发生在湖泊、水库的鱼类中。近年来,随着养殖渔业的发展,不仅在大水面养殖中,而且在池塘养殖中也有发生,主要为害鲫、鲤、鳙、鲢、大银鱼等,草鱼也偶有发生。

病原 为舌状绦虫(Ligula sp.)和双线绦虫(Digramma sp.)的裂头蚴。虫体肉质肥厚,白色带状,俗称面条虫。长度从数厘米到数米。无头节和体节的区分,舌状绦虫的背腹面中线有一条凹形纵槽,每节节片1套生殖器官,双线线虫背腹面各有两条纵槽,腹面中间还有1条中线,每节节片2套生殖器。

症状
病鱼体瘦,但腹部膨大,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能力,侧游或腹部向上,浮于水面,游动无力。剖开包腹,可见体腔内充塞白色带状虫体,虫数较少时,虫体肥厚且长,虫数多时,则较细长。鱼内脏萎缩,严重时,肝、肾等破损,分散在虫体之中,肠道细如线状。

发病规律
舌形绦虫的终末宿主是鸥鸟,第一中间宿主是细镖水溞,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因此,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养殖地区上空的鸥鸟密度与水体中镖水溞丰度密切相关。由于鸥鸟系候鸟,因此,此病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发生,通常湖、河、水库上空鸥鸟比较密集,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池塘养鱼开始了规模化进程,因此,也常出现此病,尤其是人们保护鸟类的认识提高后,此病更呈上升趋势,无明显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
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池塘预防可根据鸥鸟出现周期,在池中泼洒晶体敌百虫(0.3毫克/升),杀灭水中水溞,截断此虫生活史环节。洒药后,应增加入工饵料投喂,以免影响鱼生长。

无斑叉棘[鱼鲞]


中文名称无斑叉棘[鱼鲞]

拉丁名称Stalix immaculata Xu et Zh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龙[鱼鲞]亚目

拉丁亚目名Trachinoidei

中文科名后颌[鱼鲞]科

拉丁科名Opistognathidae

中文属名叉棘[鱼鲞]属

拉丁属名Stalix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或稍延长,较侧扁,被圆鳞,头中大,背缘较圆凸,不被鳞,口大,前位,近水平状,能伸缩。上颌骨甚宽,后端伸达眼后颇远。有辅上颌骨。颌齿1行,呈犬齿状。有些种类犁骨亦具齿。腭骨无齿。鳃4,鳃盖条6,鳃盖膜不怀峡相连,具假鳃,侧线1条,位甚高,止于背鳍基中部下方,个别种类有2条侧线,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9-11鳍棘,11-16鳍条,臀鳍2-3鳍棘,10-16鳍条,腹鳍喉位,1鳍棘5鳍条,外侧2枚鳍条不分枝,内侧3枚鳍条分枝,尾鳍圆形。头部无鳞,躯干部及尾部全被鳞,背鳍前部鳍棘尖端分叉。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马舌鲽


中文名称马舌鲽


拉丁名称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 (Walbaum)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鲽亚目

拉丁亚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鲽科

拉丁科名Pleuronectidae

中文属名马舌鲽属

拉丁属名Reinhardt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北大西洋欧洲和美洲沿岸,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不甚侧扁,上眼超过头背中线,眼间隔宽。口较大,头长为上颌骨2.2-2.4倍,上颌齿2行,下颌齿1行,齿尖而不平扁,背鳍始于眼后部的背上方或后方,体两侧均被小圆鳞,不易脱落,左右侧侧线同样发达,略呈直线状,椎骨62。体长为体高的2.8-3.5倍,为头长的3.4-4.0倍,背鳍92-102,臀鳍71-76。

生活习性
食鱼类、甲壳类等。海(洋)生。

繁殖习性
9岁以后性成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前肛臀棘鲷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