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蛇鳗

中文名称艾氏蛇鳗

拉丁名称Ophichthus evermann Jordan et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鳗鲡目

拉丁目名Anguil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鳗鲡亚目

拉丁亚目名Anguilloidei

中文科名蛇鳗科

拉丁科名Ophichthidae

中文属名蛇鳗属

拉丁属名Ophichthys Ahl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体细长圆柱形。肛门位于体1/2的前方或远后方。头中等大。吻尖突出。口裂一般均达眼后方或眼后缘下方。眼小,前鼻孔具短管,位于吻端上唇边缘,后鼻孔位于眼前缘下方。齿尖锥状。1行或多行。颌间骨齿、上颌齿及犁骨齿不相连续。体无鳞,侧线明显。体具不规则

黄褐色云状斑。犁骨齿1行。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阅读

苏氏短蛇鲭


[学名]: Recea solandri
[资源名称]: 苏氏短蛇鲭
[外文名]: King barracouta、Southern kingfish、Silver gemfish
[别名]: 南短蛇鲭、 索氏短蛇鲭、斑鳍短蛇鲭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侧扁。头尖长,背缘几平直。口大,上颌骨后端伸达或稍超过瞳孔前缘下方。颌齿1行,扁而尖,有大型犬齿。犁骨无齿,腭骨具犬齿。侧线2条。第一背鳍具16~18鳍棘,第二背鳍具1~2鳍棘、14~16鳍条。臀鳍具1棘、13~16鳍条。二鳍后方各有2~3个小鳍。腹鳍退化消失或只占人只具1细棘,或具1鳍棘、2~3鳍条。尾鳍叉形。 本种的主要特征:腹鳍小而明显,具1棘、2~3鳍条,下支侧线在背鳍第6~7鳍棘下方由上支侧线分出,折向体侧中部纵走。第一背鳍前部有黑斑,鳍膜边缘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东海),日本和日本以南太平洋沿岸,西太平洋温、热带海域,印度洋北部。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成群出现在大陆棚及大陆坡上。 他们通常被捕捉接近海床但是偶而可能移进中层水域中. 稚鱼是大洋性的, 成鱼也出现接近水表面外海的塔斯梅尼亚与纽西兰。 产卵前的鱼的密集鱼群移动在冬天期间于大约 400 公尺沿着大陆斜坡捕食鱼,乌贼与甲壳动物。 肉是有好可食用的质量与尤其好吃的当烟熏时的。

雷氏七鳃鳗


中文名称雷氏七鳃鳗

拉丁名称Lampetra reissneri (Dybowski)

英文名称Asiatic brook lamprey

异名亚洲七鳃鳗、溪八目鳗、七星子、七星鳝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圆口纲

拉丁纲名Cyclostomata

中文亚纲名头甲亚纲

拉丁亚纲名Cephalaspides

中文目名七鳃鳗目(完腭目)

拉丁目名Petromyzoniformes

中文科名七鳃鳗科

拉丁科名Petromyzonidae

中文属名七鳃鳗属

拉丁属名Lampetra Gray,185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牡丹江的山间溪流里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第一背鳍基部长为体长的15%,高度为3.0%-3.05%;第二背鳍基部长为体长的22.7%,高为4.8%-6.5%。

体呈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眼后各有7个鳃孔。鼻孔单一,位于两眼之间稍前方。口位于头前部,呈吸盘状,周围有一圈排列整齐的纤细绒毛状突起。口内下唇齿板不发达或不存在。最后鳃孔到臀鳍起点肌节58-64。皮肤柔软无鳞。无偶鳍,两背鳍较高且紧相连。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

生活习性
溪七鳃鳗为陆封性的种类,体长16厘米达性成熟,我们采集到六尾标本,均已产完卵和正在产卵,看来产卵后并不全部死亡。

淡水生。

繁殖习性
为陆封型种类。主要在山涧溪流中生活,白天钻入沙内或藏石下,夜出觅食,可用吸盘吸附在其他鱼体上,凿破皮肤吮其血肉。体长最大达190毫米。在东北5-6月间产卵,产卵后亲鱼大部死亡。

蒲氏粘盲鳗


中文名称蒲氏粘盲鳗


拉丁名称Eptatretus burgeri (Girard)

英文名称saled eel, inshore hagfish, hag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圆口纲

拉丁纲名Cyclostomata

中文亚纲名鳍甲亚纲

拉丁亚纲名Pteraspides

中文目名盲鳗目

拉丁目名Myxiniformes

中文科名粘盲鳗科

拉丁科名Eptatretidae

中文属名粘盲鳗属

拉丁属名Eptatret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日本,我国产于黄海南部、东海、江苏大沙。

形态特征
蒲氏粘盲鳗外鳃孔6对。体茶褐色,背中线有一白色纵纹。体长可达60厘米。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鳗形布氏筋鱼


中文名称鳗形布氏筋鱼


拉丁名称Bleekeria viridianguilla (Fowler, 1931)

异名绿布氏筋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玉筋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mmodytoidei

中文科名玉筋鱼科

拉丁科名Ammodytidae

中文属名布氏筋鱼属

拉丁属名Bleeker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北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细长,稍侧扁,被中大圆鳞,体无纵皮褶,上下颌具绒毛状齿,侧线完全,沿背缘延伸,背鳍37-45鳍条,臀鳍10-16鳍条,无腹鳍,无鳔。背鳍37-42,臀鳍13-15,侧线鳞113-120。

生活习性
海水鱼。夜间隐伏沙中,不大活动,白日游动,喜集群。以小虾、磷虾、桡足类等。

鳗鳚


中文名称鳗鳚

拉丁名称Congrogadus subducens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Blennioidei

中文科名绵鳚科

拉丁科名Zoarcidae

中文属名鳗鳚属

拉丁属名Congroga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至澳大利亚一带,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被小圆鳞。背鳍和臀鳍均长,二鳍与尾鳍相连,鳃孔宽大,鳃盖膜彼此相连,不与峡部相连。口宽大,下颌突出,鳃4,假鳃发达。无鳔,无幽门盲囊。背鳍71-79,臀鳍60-65鳍条,侧线不完全。纵列鳞245-260。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0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竿鰕虎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