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侧殖吸虫病

疾病名称侧殖吸虫病

为害对象 鱼苗和夏花鱼种、草、青、鲢、鳙均可发生
疾病概述 本病主要为害鱼苗和夏花鱼种,草、青、鲢、鳙均可发生,可以引起大批死亡,长江中下游地区曾有散在性病例。

病原
日本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japonica)。此虫在青鱼、鲤、鲫中常见。虫体较小,卵圆形,体表披刺。有口、腹吸盘。睾丸单个,卵巢在睾丸前方,卵黄腺颗粒状,分布于虫体后半部两肠支的外侧。子宫末段和阴茎披棘,生殖孔开口于体侧近中线。

症状
患病鱼苗闭日不食,生长停止,游动乏力,随风飘聚于鱼池下风处。将鱼苗直接放在显微镜下,或解剖病鱼,取出肠道,可见肠内充塞吸虫。

1.侧殖吸虫在鱼苗肠内寄生状况示意图 2.日本侧殖吸虫形态

发病规律 此病是因鱼苗误吞从螺体移动外出的侧殖吸虫无尾尾蚴,尾蚴在鱼肠内累积并直接发育成虫所造成。故发病条件为:鱼苗发塘池曾养殖过成鱼,而又未清塘杀灭铜锈环棱螺、田螺等中间宿主;鱼苗池水质过于老化,缺少天然适口饵料,而在饲养中投饵又不足。本病多发生于5月,鱼苗培育时期。

防治方法
鱼苗培育他与成鱼暂养池,即使是临时使用,也必须彻底清塘,灭螺后才能应用。鱼池轻度发生此病时,可施放0.2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杀灭水中尾蚴,并加强投喂,可控制病情发展。

相关知识

鸭前殖吸虫病


疾病名称鸭前殖吸虫病

疾病类型 寄生虫病
动物种类 鸭
疾病概述 前殖科前殖属的某些吸虫寄生于鸭直肠、输卵管、腔上囊和泄殖腔等部位引起的疾病。患鸭发生输卵管炎,产软壳蛋或无壳蛋,有时因继发腹膜炎而死亡。本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江西、湖南、湖北、成都、昆明、广东、福建省均有报告。

流行病学特点 寄生于鸭体的前殖吸虫主要有以下4种。透明前吸虫、楔形前殖吸虫、鲁氏前殖吸虫和家鸭前殖吸虫。成虫寄生于鸟类动物的直肠、输卵管、腔上囊和泄殖腔等部位,卵随粪便或泄殖腔的排泄物排出体外。虫卵被螺吞食,再发育为尾蚴,成熟的尾蚴自螺体逸出,游于水中,遇到蜻蜓稚虫时即经其肛孔钻入其体内,在肌肉中形成囊蚴。蜻蜓稚虫变为成虫后,囊蚴仍保持其感染力,鸭由于啄食含囊蚴的蜻蜓或其稚虫而感染。囊蚴在家食消化液的作用下逸出幼虫。幼虫经肠到达泄殖腔,再由此转入输卵管、腔上囊等部位,经l一2周发育为成虫。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一般症状不甚明显。严重感染可出现食欲减退、产软壳蛋或无壳蛋、畸形蛋,产蛋率降低、消瘦、羽毛脱落等症状。病理检剖可见输卵管炎,输卵管粘膜充血、增厚,朴管壁上可发现虫体。如发生腹膜炎,在腹腔内有大量黄色浑浊的渗出液,有时出现干性腹膜炎。

诊断方法 诊断可用粪便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并结合症状和死后剖检,在输卵管或腔上囊内找虫体。同时,应注意与缺钙症或维生素D缺乏症相区别。

预防 在发生本病的地区,一般在流行季节进行预防性驱虫,药物选用六氯乙烷,剂量和用法与治疗的相同。每只鸭0.2~0.5克,混于饲料中,每天1次,连续3天。或用四氯化碳,成鸭一次剂量为2~3毫升,灌服或嗦囊内注射。

鱼苗复口吸虫病


疾病名称复口吸虫病

为害对象 鱼苗、夏花鱼种
疾病概述
本病又称双穴吸虫病,对鱼苗、夏花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春片和一龄以上的鱼,特别是中上层鱼类,如鲢、鳙、团头鲂等则引起瞎眼、掉眼等病症,影响鱼的健康。

病原
为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目前我国引起疾病的复口吸虫有湖北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hupehensis)、倪氏复口吸虫(D. neidashui)和山西复口吸虫(D.shanxinensis)3种。尾蚴为典型的无眼点,具咽、双吸盘、长尾柄、长尾叉,特征是在水中静止不动时,尾干弯曲,使虫体折成丁字形。囊蚴呈瓜子形或椭圆形,分前体和后体,前体中有口、腹吸盘、咽、肠道和黏附器,体内布满透亮的颗粒状石灰质体;后体短小,内可见1个排泄囊。

症状
大量尾蚴对鱼种急性感染时,由于尾蚴经肌肉进入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到眼球水晶体寄生,在转移途中所导致的刺激或损伤,病鱼出现在水中作剧烈的挣扎状游动,继而头部脑区和眼眶充血,旋即死亡。或病鱼失去平衡能力,头部向下,尾部朝上浮于水面,随后出现身体痉挛状颤抖,并逐渐弯曲,1天以后即可死亡。尾蚴断续慢性感染时,转移过程中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刺激较小,不论是鱼种或成鱼,并无明显的上述症状,尾蚴到达水晶体后,逐步发育成囊蚴,囊蚴逐渐积累,使鱼的眼球开始浑浊,逐渐成乳白色,形成白内障,严重的病鱼眼球脱落成瞎眼。

本病的诊断可取下病鱼的眼球,剪破后取出水晶体,剥下其外周的透明胶质,或放在盛水的玻皿中,肉眼或用放大镜、低倍镜观察,可见白色粟状虫体。

发病规律
复口吸虫的成虫寄生于鸥鸟,卵随鸟粪进入水体中,孵化出毛蚴,钻入椎实螺中发育形成胞蚴和大量尾蚴。故复口吸虫病的发生,传染源是鸥鸟,传播媒介是椎实螺。两者缺一,此病则不可能发生。若鱼池上空有较多的鸥鸟,而池塘中又有大量椎实螺,阳性螺的百分率有20%-30%,在培育鱼种时,即有可能发生急性复口吸虫病。1尾3-6厘米的鱼种,若短时间内同时有数十个至近百个尾蚴侵入,即可导致急性死亡。若鸥鸟、椎实螺的密度并不大,而阳性螺在5%左右,则有可能引起部分鱼患白内障。急性复口吸虫病的发病季节为5-8月。复口吸虫性白内障则全年均有发生。

防治方法 本病一旦发生,难以治疗,因此强调预防和控制。①鱼池清塘,可用每1/15公顷按水深1米计,用125千克生石灰或50千克茶饼带水清塘,杀灭池中椎实螺。②发病池可用硫酸铜(0.7毫克/升)全池遍洒,24小时内连续泼洒2次,可杀死椎实螺。③用苦草或其他水草扎靶,放入水中,诱捕椎实螺,第二天取出,置日光下曝晒,使螺死亡。连续诱捕数天,可控制疾病的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0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艾氏蛇鳗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