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体近红鲌

中文名称 高体近红鲌
拉丁名称 Ancherythroculter kurematsui(Kimura)
地方名称 大眼刁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近红鲌属
拉丁属名 Ancherythroculter Yih et Woo,1964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21~25;胸鳍条1,15;腹鳍条1,8;侧线鳞57~63;下咽齿3行,244~542或244一442,形似圆锥,尖端呈钩状;鳃耙细长,鳃耙外侧17~21,内侧23~26;脊椎骨43~44。体长为体高的3.4~4.3,为头长的3.9~4.3倍,为尾柄长的5.6~6.8倍,为尾柄高的10.0~11.4倍。头长为吻长的3.3~4.0倍,为眼径的3.3~3.9倍,为眼间距的3.2~4.2倍,为眼后距的2.2~2.4倍。体高、眼间距、眼后头长、头高、背鳍刺长都随体长的增长而相对增大;头长、眼径则相对减小。体侧扁。口端位,斜裂,末端达到鼻孔后缘的下方。眼大,眼间距较狭而平直。头后背部缓慢隆起。侧线位于体例中部,稍向下弯。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鳍第3根硬刺发达,背鳍起点位于尾鳍基部至吻端的中点。胸鳍末端不达腹鳍基部,腹鳍末端不达臀鳍。鳔2室,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2倍。腹腔膜银灰色。体背部为浅灰色,并杂有黄绿色泽。体侧部和腹部银白色。背鳍、尾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 在江河栖息的上层鱼类,以小型鱼类为食

相关阅读

短臀近红鲌


中文名称短臀近红鲌

拉丁名称Ancherythroculter wangi (Tchang)

异名麻尖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在长江上游。

形态特征
体长形,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具腹棱,尾柄长。头长而尖,头长为眼径的4倍以上。口亚上位。眼较小,吻长大于眼径。口亚上位,下颌略长于上颌。眼较小。眼间距大于眼径。鳃孔向前伸至眼后缘的下方。鳞中等大,背部鳞片较体侧鳞小。侧线鳞60-64。围尾柄鳞1820。侧线前部略下弯,后部平直。第1鳃弓外侧鳃耙1518。鳔后室末端圆钝。背鳍起点位于吻端与尾鳍基部的中点。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刺长短于头长。胸鳍未端不达腹鳍。臀鳍条17-22。体长240毫米。体背侧呈灰黑色,腹侧银白;背鳍灰色。尾鳍暗红色,其边缘为黑色。

生活习性
适应于流水环境,数量不多。

短鳍近红鲌


中文名称 短鳍近红鲌
拉丁名称 Ancherythroculter wangi(Tchang)
地方名称 麻尖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近红鲌属
拉丁属名 Ancherythroculter Yih et Woo,1964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17~22;胸鳍条1,14;腹鳍条1,8;侧线鳞60~64;下咽齿3行,244~532或244~542;鳃耙细长,外侧15~19,内侧21~25;脊椎骨44。体长为体高的4.0~4.6倍,为头长的3.9~4.3倍,为尾柄长的5.6~6.1倍,为尾柄高的10.0~11.2倍。头长为吻长的3.2~3.6倍,为眼径的4.3~5.1倍,为眼间距的3.5~4.2倍,为眼后距的2.0~2.2倍。体侧扁而矮。吻突出,口亚上位,斜裂,后端延至鼻孔后缘的下方。鼻孔较近眼前缘。侧线在身体前部略向下弯。腹鳍基部至肛门有腹梭。肛门紧靠臀鳍。背鳍第3根硬刺发达,背鳍起点位于吻端至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末端仅伸至胸、腹鳍距离的2/3处,腹鳍末端远不达臀鳍。臀鳍也短。尾鳍深叉,下叶略长。鳔2室,后室显著比前室大。腹腔膜银灰色,肠管短,约为体长的0.8倍。背部灰褐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胸鳍、腹鳍和臀鳍灰白色,尾鳍上、下叶暗红色,边缘黑色。

蒙古红鲌


中文名称 蒙古红鲌
拉丁名称 Erythrocu1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Basilewsky)
英文名称 Mongolian redfin
地方名称 红梢子、蒙古鲌、尖头红梢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红鲌属(=红鳍鲌属)
拉丁属名 Eryghrocu1ter Berg,190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19~21;侧线鳞74~79;下咽齿3行,542一244或442~245;鳃把外侧18~21,内侧20~23;脊椎骨47~49。体长为体高的3.9~.4.5倍,为头长的3.6一4.4倍,为尾柄长的5.5~6.6倍。头长为吻长的3.2~3.8倍,为眼径的5.3~6.7倍,为眼间距的3.0~3.8倍。一头长和眼间距。随体长增长而相对增大。体延长而侧扁,头部背面平坦,头后背部微隆起。吻略突出,口端位,口裂稍斜,后端伸至鼻孔后缘正下方,下颌比上颌略长。下咽齿顶端呈钩状,鳃耙细长。背鳍第3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硬刺,起点至吻端稍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最长鳍条比头短。胸鳍短,仲达胸、腹鳍间距的1/2~2/3处。腹鳍不达肛门。尾鳍分深叉。鳔3室,中室最大,后室细长,伸至体腔后部。腹腔膜银白色,肠管长约和体长相等。身体上半部浅棕色,下部银白色,杂有虹彩光泽。背鳍灰白色,胸鳍、腹鳍和臀鳍均为淡黄色,尾鳍上叶淡黄色,下叶为鲜红色(体长在8.0厘米以下的幼鱼仍为淡黄色)。

生活习性 捕食小鱼的凶猛性鱼类,行动迅速,平时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中的中、上层栖息,活动较分散,繁殖季节常群集产卵。冬季多集中在河流深水处或湖泊的深潭越冬。
蒙古红鲌幼鱼和成鱼的食性有显著差别,体长在3~10厘米时基本上仍摄食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水生昆虫,随着个体的增长,其食物中开始有塑条和虾虎小鱼出现,到25厘米左右则多以鱼类为主要食料,捕食小型鱼的种类和数量随索食地区的鱼类组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放养湖泊中,蒙古红鲌也常猎食小规格放养鱼种。

红鳍鲌(短尾鲌)


中文名称 红鳍鲌(短尾鲌)
拉丁名称 Culter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
英文名称 redfin culter
地方名称 短尾鲌、黄掌皮、黄尾鲹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鲌属(=短尾鲌属)
拉丁属名 Culter Basilewsky,1855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小型鱼,常见体长10~20厘米,最长30厘米。体延长,侧扁。头小。眼大。口小,上位,下颌向上翘,口裂和身体纵轴几乎垂直。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被细小白色薄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腹棱完全。背鳍短小,具粗壮的硬棘。胸鳍末端接近腹鳍。尾柄较长。尾鳍深叉形。背部青绿,微带黄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体例上半部鳞片后缘有小黑斑。尾鳍、胸鳍呈浅黄红色,臀鳍橘红色。
生活习性 红鳍鲌喜栖息在水草繁茂的湖泊里。在江河中通常生活在缓流里。幼鱼常群集在沿岸带觅食,冬季在深水处越冬。幼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成鱼则主要捕食小型鱼类,亦食少量水生昆虫、虾和枝角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2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细长白甲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