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犁鳗

中文名称 锯犁鳗
拉丁名称 Serrivormer beani Gill et Ryd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锯犁鳗科
拉丁科名 Serrivomeridae
中文属名 锯犁鳗属
拉丁属名 Serrivormer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细长,稍侧扁,向后渐尖。头大而尖,吻尖突,有时上弯。眼高位,前鼻孔为一短管。两颌延长,呈鹤嘴状,口裂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前部具数行侧扁小齿,后部齿大,矛状,1行。犁齿侧扁而大,2行,形似长条锯齿。体无鳞,侧线不明显,肛门位于体前部1/4处。

相关知识

血犁齿鲷


中文名称血犁齿鲷


拉丁名称Evynnis cardinalis (Lacepede)

英文名称threadfin porgy, redfin pargo, golden skinned porgy, crimson seabream, cardinal seabream

异名[鱼立]花(幼鱼)、[鱼立]秧、[鱼立]鱼(成鱼)、圆头[鱼立]、长鳍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鲷科

拉丁科名Sparidae

中文属名血犁齿鲷属

拉丁属名Evynnis Jordan et Thomps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南北各海区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背鳍Ⅶ-10;臀鳍Ⅲ-9;腹鳍Ⅰ-5;胸鳍14一16;尾鳍17。鳃耙8一9+11一12。侧线鳞58-60[7/(15-16)]。脊椎骨24。

体长为体高2.1-2.5(平均2.2)倍,为头长2.8-3.l(2.9)倍。头长为吻长3.0-3.6(3.4)倍,为眼径2.8-3.3(3.0)倍,为眼间距3.1-3.5(3.3)倍,为尾柄长2.0-2.4(2.2)倍,为尾柄高2.4-3.0(2.7)倍。

体呈椭圆形,侧扁,从吻端至尾柄形成一弓形曲线,背面狭窄,腹而纯圆,近于平直,体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头中等大,前端钝,头长小于体高。吻钝。眼中等大,例上位,距鳃盖后上角较距吻端为近。眼间凸起,其间距等于或稍小于眼径。口小,前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前端具4个犬齿,下颌前端具6个犬齿;两颌的两侧各具2行臼齿。鼻孔2个,位于眼的前方,前鼻孔小,圆形,具一瓣膜,后鼻孔较大,椭圆形。鳃盖骨后缘有一扁平钝棘。

背鳍起点略在腹鳍起点前上方,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续,中间无缺刻;背鳍第一、二鳍棘短小,幼鱼第三鳍棘延长呈丝状,成鱼第三、四鳍棘延长,各鳍棘平卧时左右交错,可折叠于基部鳞鞘沟中。臀鳍约位于背鳍中部的后下方,以第二鳍棘为最粗壮,鳍条部与背鳍鳍条部相对并形状相似。腹鳍较小。胸鳍位低,长而尖。其末端可达臀鳍的始点上方。尾鳍叉形。

体被中等大小的栉鳞,栉状齿弱。后头部、鳃盖部(前鳃骨外缘除外)、颊部均具鳞。背鳍和臀鳍的鳍棘部具有发达的鳞鞘。侧线完全,弧形,与背缘平行。

体呈淡红色,腹部较淡,体侧有若干蓝色纵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锯塘鳢


[学名]: Prionobutis koilomatodon (Bleeker)
[资源名称]: 锯塘鳢
[外文名]: Mud sleeper
[别名]: Butis koilomatodon
 
[形态特征]:
 
背鳍VI,I-8:臀鳍I-8;胸鳍19~21;腹鳍I-5。纵列鳞28~30;横列鳞7~10。 体稍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3.8~4倍,为头长3.1~3.4倍。头短而圆钝,无皮须,前部低平,后部稍侧扁;头长为吻长3.6~4倍,为眼径4~4.5倍。吻短而圆钝,背面圆凸,吻端略低于眼之下缘;吻侧各具2行锯状骨嵴;吻长略大于眼径。眼大,侧上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狭,凹入,略小于眼径,眼的上缘和后缘具半环形锯齿状骨嵴。鼻孔2个,前鼻孔短管状,后鼻孔圆形。口大而斜,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后延伸达眼之中部下方。唇颇厚,口腔白色。上下颌牙细小,外行牙稍扩大,犁骨及腭骨均无牙。舌圆形,游离。鳃孔大,向前伸达眼的下方,鳃盖膜发达,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后缘光滑,无棘,具2~3个不明显粘液孔。鳃盖上方具一纵沟。假鳃存在。鳃耙细尖,排列稀疏。 体被栉鳞;眼后头部、鳃盖、颊的上部也被栉鳞;胸部、腹部被圆鳞。无侧綫。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具6弱棘,始于胸鳍基部的后上方,鳍条末端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大于第一背鳍,具1弱棘,8鳍条,鳍端几伸达尾基。臀鳍具1弱棘,8鳍条,与第二背鳍相似而相对,始于第二背鳍第二鳍条下方,鳍条末端几伸达尾基。胸鳍大而圆形,等于头长。腹鳍相互靠近,不愈合,较胸鳍为短。尾鳍圆形,尾柄长为尾柄高2倍。 体腔中大,腹膜白色。胃肠区分不明显,作二次盘曲。无幽门盲囊。鳔发达。肝大,单叶,位于体腔腹面。 体灰褐色、体侧具6条晴色宽横带。背鳍及臀鳍黑色,具浅色条纹;胸鳍淡灰色,基部具一黑色圆斑;腹鳍黑色;尾鳍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浙江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锡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南海和东海,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河口、红树林或沙岸沿海 之泥沙底质之栖所。底栖性鱼种。肉食性。食性偏好以小型甲壳类、小鱼等为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7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尖嘴扁鄂针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