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花鳅

中文名称 大斑花鳅
拉丁名称 Cobitis macrostigma Dabry
英文名称 largespot spined loac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鳅科
拉丁科名 Cobitidae
中文属名 花鳅属
拉丁属名 Cobitis Linnaeus,1758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7;臀鳍条Ⅲ,5;鳃耙外侧10~11;脊椎骨48。体长为体高的9.2~9.7倍,为头长的5.4~6.3倍,为尾柄长的4.7~5.2倍,为尾柄高的11.3~13.8倍。头长为吻长的2.1~2.3倍,为眼径的5.7~6.4倍,为眼间距的7.6~8.7倍。体细长,尾柄侧扁。头很小,侧扁。口亚下位,口裂狭小。须4对,吻端、上颌、口角和下唇各1对。前鼻孔小管状,紧靠后鼻孔。眼小,侧上位。眼前下缘有1枚基部分双叉的刺,其基部埋于皮下。眼间隔狭小。鳃耙短小。背鳍起点到吻端小于到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圆扇形。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点的垂直下方。臀鳍小。尾鳍截形。尾柄长为见柄高的2倍以上。侧线仅在鳃孔后缘至胸鳍中部上方之间。肛门靠近臀鳍起点。腹腔膜灰色。鳔很小,包于骨囊内。头部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吻端至眼前缘有一黑色斑纹。背部具有12~13个褐色的方形斑点。体侧上方具有许多不规则的斑纹。从鳃盖后缘至尾鳍基部有6~9个较大的褐色方形斑点。腹部白色。尾鳍基部上方有1个黑点。背鳍有3列浅黄色的斑纹。胸鳍、腹鳍、臀鳍呈白色,尾鳍有3列斜行斑纹。

相关知识

沙花鳅


[学名]: Cobitis arenae(Lin)
[资源名称]: 沙花鳅
[外文名]: sand spined loach
[别名]: 沙鳅
 
[形态特征]:
 
头和体极侧扁,腹部圆.吻侧扁而尖.眼间隔狭窄,弧形.无眼下刺.口小.唇薄.吻须2对,口角须1对;吻须稍长于眼径.颏叶外缘形成2对须状突起.鳃孔小,其下端仅伸达胸鳍基部前方.背鳍和臀鳍无硬刺.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前.臀鳍远离背鳍后端.胸鳍后端不伸达腹鳍.尾柄长,尾柄皮褶棱不发达.肛门紧靠臀鳍.体浅黄色;体背和体侧有褐色小斑点和斑纹,自吻端至眼间有1根黑色的纵条纹.背鳍和尾鳍有由褐色小斑点组成的条纹,其余各鳍浅色;尾鳍基部上侧有1个黑色的斑点.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水域环境]:淡水  

北方花鳅


[学名]: Cobitis granoci Rendahl
[资源名称]: 北方花鳅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Ⅳ-7,臀鳍条Ⅲ-5,胸鳍条Ⅰ-8~9,腹鳍条Ⅰ-6。体长为体高的7.6~9.4(8.1)倍,为头长4.7~5.6(5.4)倍,为尾柄长的5.2~7.0(6.0)倍。头长为吻长2.3~3.0(2.6)倍,为眼径4.0~7.5(6.0)倍,为眼间距6.0~11.0(7.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0~4.0(2.5)倍。 体细长,稍侧扁,头较小,相对较高而侧扁。口亚下位,口须4对,吻端1对,上颌1对,口角1对,下颌一对。口须相对较长,后延达眼中央下方。眼小,眼前下方有眼下刺,眼间距短小。吻厚,眼前部狭窄而高。鳃孔小,开口于胸鳍基部。腹鳍起点于背鳍相对。尾鳍圆形,尾柄相对较长而低。鳞片细小,侧线鳞不完全。 体棕灰色,腹部白色,背部具13~18个大斑,体侧及头部具蠕虫形花纹或不规则斑点。尾鳍上侧具有一明显黑斑,有的个体黑斑不明显。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省  [原产地区]:黑龙江  
[气候带]:寒温带
[地理分布]:黑龙江上游、中游,松花江、嫩江、镜泊湖等水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此鱼喜活动于江河缓流,在湖泊、水库、沼泽水域等也有分布。食物以底栖动物及枝角类为主,肠道中也发现有藻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88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白边鮠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