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名山养鸭业的主要疫病及防制

1 疫病调查情况

1.1 调查方法 从养鸭户、养鸭场、养鸭专业大户、专业孵抱房、家禽宰杀专业户中了解鸭病流行情况,住意观察病鸭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及治疗情况,分析诊断危 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

1.2 调查结果 1998~2003年共调查养鸭专业大户15户,养鸭户425户。收集一周龄以上鸭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发现危害四川名山县养鸭业的主要疫病是雏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巴氏杆菌病、鸭丝虫病等四种疫病。

2 临床症状、剖解病变及危害情况

2.1 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易患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 潜伏期1-3d。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患鸭精神萎顿,不能走动,食欲完全废绝,眼半闭 ,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 ,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鸭死亡。死前病鸭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态。

2 .1 .2 剖解病变 特征性病变在肝脏。病鸭肝脏肿大 ,质地柔软,呈淡红色或发黄,表面有出血斑,胆囊肿大 ,充满胆汁,肾肿大,呈灰红色,脾脏有花斑。

2.1 .3 危害情况 本病主要发生于5一01 日龄的雏鸭 ,名山县的四川麻鸭和建川杂交鸭对此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中型白羽杂交鸭、天府肉鸭易患此病。鸭群一旦发病,发病率达40%-50%,发病死亡率达80%。

2.2 鸭传染性装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鸭易患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2.2 .1临床症状 病鸭缩颈、腿软、跋行,共济失调,食欲 减少或废绝,眼周围有浆液性分泌物,两侧鼻孔流出 浆液性或豁液性分泌物,腹泻,拉绿色或黄绿色稀粪 ,死前出现神经症状,有的角弓反张。

2.2.2剖解病变 浆膜表面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棕红色或橙红色,表面有一层灰 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膜。心包液增多,心外膜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有纤维素膜。

2.2.3 危害情况该病主要侵害2一6周龄的小鸭,有的鸭群发病率达50%-80%,死亡率达30%-70%。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尤甚。发病情况为:大型肉鸭发病多于杂交鸡,杂交鸭发病多于本地鸭。

2.3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2.3.1 临床症状 潜伏期2-9d。根据病程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型。最急性未见发病症状就突然死亡,有的在放牧时突然死亡。急性型临床最多见,发病后1一3d死亡,病鸭体温42℃一43℃,脚软、羽毛松乱,不愿下水,食欲减少或不食,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并摇头,故有摇头瘟之称,其口鼻有豁液流出,排白色或铜绿色稀粪。慢性型死亡率低,但患鸭生长发育受影响,病鸭贫血、消瘦,患关节炎、踱行,切开肿胀关节,见脓性或干酪样坏死。

2.3.2 剖解变化 死于本病的鸭,全身呈败血症变化。典型病变是心外膜冠状沟密布出血点,心包液增多、混浊,十二指肠豁膜严重出血,肝脏肿大、质变,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灶。食道及泄殖腔有灰黄色或褐色的假膜,关节囊增厚。

2.3.3 危害情况 鸭、鹅、鸡均易感本病。此病为危害名山县养鸭业的首要疫病。夏秋季节气温骤变,干旱缺水,放牧条件差,禽舍阴暗潮湿,鸭群拥挤,空气不流通,长途运输等易诱发本病。

2.4鸭丝虫病

2.4.1 临床症状 鸭丝虫寄生于皮下组织引起瘤状肿块,其大小为豌豆大至麻雀蛋大。患部多集中在领下,其次是两肢、眼、颈、泄殖腔周围。

2.4.2 剖解病变 切开肿块可见数条到数十条长度不等的浅粉红色线虫。

2.4.3 危害情况发病季节为秋季,本病主要侵害3- 8周龄的放牧仔鸭。近年来放牧仔鸭发病率为15%- 20%,病鸭死亡率为2%-5%左右。患病仔鸭生长发育缓慢,放牧困难,体重只有相同日龄健康鸭的1/2左右。

3 防制方法及效果

3.1 鸭病毒性肝炎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病初用板蓝根注射液与青霉素混合肌注有一定疗效。病鸭肌注鸭肝炎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可明显降低死亡率;预防:临产蛋种母鸭皮下免疫鸭肝炎弱毒疫苗,未经免疫的种母鸭,其初生雏鸭1日龄皮下腿部肌注0.5-1mL鸭肝炎弱毒疫苗。

3.2 鸭传染性桨膜炎治疗:可选用泰乐松乳液或鸭浆散剂治疗;预防:雏鸭7-10 日龄用鸭浆膜炎菌苗免疫,每只雏鸭肌注住0.5mL。

3.3 鸭巴氏杆菌病治疗: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有良好的疗效。成年鸭每次服磺胺嘧啶片0.5g(1片),一天2-3次,疗程2-3d,每只成年鸭用链霉素4 万单位,青霉素8万单位混合肌注。大群发病时用磺胺啼咤按比例混于饲料中,也可用阿莫西林粉剂饮水治疗。预防:40 日龄以上鸭每只注射禽兔巴A苗或巴氏杆菌A苗1-2mL。

3.4 鸭丝虫病治疗:1%丙硫咪哇油悬浮液或1%左咪哇向丝虫寄生部位注射0.3-0.5mL,也可用碘配注射液对寄生部位作封闭治疗;预防:未发病的雏鸭,按50mg/kg体重饲喂丙硫咪哇2次。消灭中间宿主剑水蚤,不在有剑水蚤的水田、水塘中放牧。

4 小结
4.1 坚持自繁自养,实行科学饲养管理,增强鸭只抗病力。科学的饲养管理涉及温度、湿度、密度、通风、营养、卫生等诸多因素,应根据季度,鸭只品种、日龄制定饲养管理程序。搞好场地卫生,饲养场地、鸭舍及饲喂用具定期消毒。保持鸭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消灭蚊、蝇、鼠害,建立消毒池,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4.2 加强对鸭群疫(菌)苗的免疫,按种鸭免疫程序实施强制免疫,建好免疫档案。收购种蛋。

相关推荐

我国养鸭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时性我国养鸭业的现状

养鸭生产 ,包括种鸭生产、蛋鸭生产和肉用仔鸭生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8亿多,养鸭是农户为增加收入经营的项目之一。养鸭生产,尤其是商品蛋鸭和肉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所需设备,场地在农村也好解决。如四川、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的农户,利用将、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养鸭提供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 60%-7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AFO)统计,2003年世界鸭存栏量10.86亿只。其中我国鸭存栏量达到6.61亿只,占世界总存栏量的60.9%。2003年世界鸭肉总产量为331.3万吨,我国鸭肉产量为219.3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2%。 203年我国羽绒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2002年我国出口羽绒制品约7万吨,创汇6.5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羽绒生产国。据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鸭产品的年产值已接近30亿人民币。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养鸭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增加经济收人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鸭产品的消费市场将从城市向广大的农村扩展,所以这个市场的空间还会不断的扩大。特别作为世界水禽第一生产大国,在养鸭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优势。

2.我国养鸭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养鸭业从上世纪08年代开始兴起和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肉鸭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其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但时至今日,一些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暴露或者被忽略的问题正在被业内人士重视,例如樱桃谷鸭在南方如何适应高温气候和增强抵抗力;人工授精技术如何才能得到更广范的推广,这不只是生产者的意识问题,而是关系到与饲养模式的矛盾问题;又比如鸭作为水禽,是不是一定要实施水面养殖模式,华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塘边养鸭、塘中养鱼、塘基种果的立体种养模式,但如果要朝集约化方向发展,势必面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还有深加工问题,它已经与养鸭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甚至成为发展的瓶颈等等。这些都是养鸭业要由天,到强发展必须面对并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国养鸭业还面临以下几大主要问题:

一是鸭产业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在禽蛋和禽肉的结构上,鸭产品所占比例较小。据统计,鸭肉占禽肉的比例为14.7%,鸭蛋仅山禽蛋的9.8%

二是鸭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我国商品化养鸭业起步迟、投人少,种鸭场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育种手段落后,导致供种能力不足,生产性能不稳定,存在着部分种鸭场不按规定程序制种和使用商品禽留种,影响发展。

三是鸭饲养研究上作严重滞后。我国目前尚无肉鸭、蛋鸭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的国家标准,鸭专用饲料占我国配合饲料比例小,一些鸭场只能用蛋鸡料或肉鸡料代替,与现有的养鸭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四是产业化程度低。养鸭生虽然我国鸭产品丰富多样,但大部分是以传统手工作坊式加工生产,在产品质量、卫产从供种、供料、技术服务、产品加工、流通等主要生产环节,产业链相互脱节,产供销信息不灵,产销矛盾突出,利益分配不均,造成市场波动大,生产起伏不平,严重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3.我国养鸭业发展的趋势

第一肉鸭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肉鸭业在禽肉中的比例还偏低,预计到2010年禽肉总产量将达到160 万吨左右,按鸭肉占禽肉的20%计算,鸭肉产量应达到320 万吨,还有120万吨的发展空间。在饲养方式上,利用江、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养鸭,鱼塘和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仍然是肉鸭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国家已推出3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国家政策扶持的规模养鸭企业将会有所增加。

第二配套系的利用将逐步增加。目前蛋鸭生产上饲养的品种还是以单一的地方品种为主,生产性能相对落后。今后将要更多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套杂交或经济杂交,加快遗传资源的利用。由于青壳蛋蛋壳厚度和强度均优于白壳蛋,青壳蛋鸭品种的饲养量将逐步增加。

第三产品加工将成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鸭蛋主要是通到叻口工成皮蛋、咸蛋等产品上市。同时,鸭胭体可以加工成雀钾鸟、卤鸭等美味食品。因此,鸭产品加工将会得到高度重视。

第四鸭用疫苗的研制力度将加大。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以猪、鸡、牛疫苗为主,只生产很少几种鸭用疫苗,对鸭病的研究落后于生产的需求。今后将加大投入,尽快使实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达到标准投人生产,以满足养鸭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建水县养鸭业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建水县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养鸭业生产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进人九五和十五养鸭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05年末全县鸭存栏32.93万只,出栏肉鸭81.64万只。有力地推动了建水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1 发展养鸭业的有利条件

1.1广阔的水面和适宜的气候 全县国土面积3 759 km, 城区、曲江两个坝子宽广,大部分稻田长年有水,境内有曲江、沪江两河交错经过。有中型小水库3座,蓄水8 300多万扩,小型水库85座,蓄水7200多扩,水库坝50个。加上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90,平均降雨量783.1 m m,无霜期324d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如春,适宜养鸭。

1.2 具有种养结合的传统 建水县临安镇和曲江镇的群众历来有在水稻收割结束后利用鸭群放牧,采食田间遗谷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两镇许多农户纷纷转向经营养鸭业,将部分长年有水的水田围田造塘,改造成塘边养鸭、塘中养鱼、附近种果的立体化三高农业,扩大了综合利用效果,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1.3 消费量大 建水县历来有逢年过节吃烤鸭,嫁娶婚丧必有鸭,喜庆接客不少鸭的消费传统,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也成了广大家庭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随着建水县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多达几十万人次(据统计, 2005年前来建水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有80.03万人),酿烤独特、精制、肉质嫩、味道鲜美的曲江和临安镇烤鸭深受国内外宾客的赞誉。现在建水的鸭子饲养量只能自给自足,外销不多,如果进一步开辟县外市场,需求量更是可观。

2 规模养殖情况

2.1生产方式 1990年之前,建水县鸭的饲养业一直是传统方式饲养,包括疾病防治、种蛋孵化、鸭的营养等。养殖户普遍于江河或池塘边划地为场,除了附设一产蛋舍或棚外,没有任何鸭舍。饲料单纯仅为稻谷加上放牧采食的青草。近年来,建水县的鸭子生产方式开始由分散零星户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式的转变,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商品经济方式的转变,并开始由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向科学的现代化饲养方式的转变。鸭子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养鸭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养殖规模 建水县拥有一批规模养鸭专业户。据统计,2005年出笼商品鸭在1万只以上的养鸭户10余户,年孵化、销售雏鸭10万只以上的农户5户。近年来,由于建水县成鸭主要是自产自销,所以,规模养鸭主要集中在烤鸭比较出名的临安镇、曲江镇片区。为了便于管理,提高专业化、标准化饲养程度,在临安镇养鸭比较集中的犁园街村委会建成建水县蛋鸭养殖小区,辐射带动了全县养禽业的发展。

3 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经过 九 五和十五的发展,建水县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县14个乡镇建立乡镇兽医站,141个村委会设立村兽医防疫员,有村级兽医防疫员154 人,14个乡镇兽医站有畜牧兽医人员82人,县级兽医站38 人,县畜牧局机关(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8人,合计128人,其中乡镇兽医站、县兽医站、县畜牧局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68人,中专55人。高级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52 人,初级技术职称59人,见习生2人。形成县、乡、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网络,有专人承担全县畜牧业信息传递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养鸭业生产措施的落实和现代科技的推广,鸭的各种疫病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4 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鸭子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后引进了樱桃谷鸭、天府肉鸭、江南I号、江南I号等优良品种,但是缺乏瘦肉率高、生长快的品种和后备品种,鸭子过肥、油腻,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

4.2 分片集中饲养,疫病隐患大建水县养鸭主要集中在临安镇和曲江镇。虽然鸭子的抗病力较强,疫病相对较少,但养鸭分散在千家万户,面小量大,而生产环境不能封闭隔离,同一水塘可能承载好几群来源不同的鸭群放牧,或者水塘相邻,容易造成鸭子感染各种传染病。当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病原随水流向下游或者向周围扩散传播,使沿河上下游分布或者水塘周围的鸭群依次发病,损失严重。

4.3 鸭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肉鸭主要以活鸭或简单加工,如烤、卤。蛋制品主要是以咸蛋、皮蛋的形式进人市场。并且在鸭产品的加工上仍然处于传统的手工劳作阶段,没有一家真正从事鸭屠宰、鸭肉加工、羽绒加工的企业,更没有形成品牌,市场上销售的烤鸭也只是一些个体户的小打小闹,数量少,储运不方便。缺乏新品种的开发、配套加工业的新建、鸭产品的保鲜、储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鸭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4.4 市场体系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渠道不畅最近几年,建水县的养鸭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鸭大户,但养鸭产业化经营起步晚、规模小、效益差,鸭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仍然以千家万户的个体面对市场竞争,缺乏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信息体系不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少,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难度大。只注重抓县内市场,缺乏对省内外市场的开拓。鸭产品零售终端数量大、规模小,实力不强,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状态,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

4.5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养鸭业生产发展虽然较快,但与养鸡规模化相比较,养鸭的规模化程度低,饲养规模一般不超过5万只。大部分养鸭场(户)还是以家庭养殖方式经营,产、供、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少,对饲养户带动能力不强,行业组织化程度低。从而使先进技术的推广,活鸭批量收购、运输、加工和销售以及打人县外市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5 建水县养鸭业的发展措施

5.1 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突出重点,完善养鸭业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开展品种改良,提高品种质量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向无公害基地和生产卫生、安全的绿色食品方向努力。

5.2 加强鸭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扩大流通渠道依靠加工企业,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拓宽市场,扩大对外销售。在有条件的养鸭主产区,由乡镇、村委会把白条鸭、板鸭、烤鸭加工、运销户组织成立协会,增设营销网点,与国内品牌加工企业挂钩,按企业要求生产名牌产品,扩大鸭系列产品的外销量,继续壮大鸭产品个体运销户,政府出台相应一些优惠政策,培育市场,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全县养鸭业的发展。

5.3 发展规模经济,加快养鸭业产业化进程建水县养鸭业发展速度较快,养鸭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比重仍然很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的饲养模式不利于生产的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其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养鸭业生产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必须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推广小区适度规模养殖、专业大户、专业村或专业养殖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采取专业村或饲养场也有利于统一防疫,对控制疾病传播十分有利。

5.4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养鸭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尚无养鸭龙头企业。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发展养鸭业的扶持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吸引省内外的投资商和民营企业家投资养鸭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种鸭繁殖、优良品种引进、鸭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逐渐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沽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生产程度,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促进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

5.5 加强科技推广,完善县、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畜牧兽医部门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分区包片进行网络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科技培训,做好良种、防疫治病、科学饲养管理等技术和产、销流通的中介服务,并建立必要的相关合同关系。如科技服务组织与养鸭户建立供料、科技服务及回收商品鸭的合同关系,与加工、流通企业建立商品鸭的供销合同关系。实行订单养鸭业,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应加强农户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网络的能力,了解市场,把握市场。

霉菌毒素对养鸭的危害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镰刀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赭曲霉菌毒素、单端孢菌素、曲霉菌毒素,还有新发现的呕吐霉菌毒素HT2-毒素和T-2 毒素。这些毒素常在饲料中呈慢性发展,起初不引起重视,经过长时间的感染,到鸭体质衰竭发病时才看到危害。

1 霉菌毒素的产生

饲料中的霉菌,在湿度超出60%、高温环境中极易生长,春秋常温5~20℃,高湿环境中,就易生长,特别是在阴暗的角落里,通风差,空气不流通促使霉菌滋生繁殖。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繁殖而产生的代谢产物,湿度小,生长的慢、代谢的少;湿度大,温度高,长得快、代谢得多。

2 霉菌的联合作为

霉菌的互生互让相当协调, 只要有一种霉菌滋生,必然有第二种、第三种同时存在,共同生长释放毒素,因此霉菌毒素有累积、叠加的作用。一种霉菌可以生长代谢多种毒素,共同侵蚀饲料的糖类营养,使饲料营养价值大幅度降低。

3 对鸭的危害

受霉菌侵蚀的饲料, 饲喂种鸭后会造成免疫抑制,特别是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细胞萎缩,淋巴细胞发育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免疫抑制,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生殖周期发生紊乱,三率降低,长期拉稀出现饲料便,喙和鸭爪出现肿瘤性的小结节,蛋壳颜色变淡、蛋壳壁变薄、饲料利用率降低,易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等传染病。

霉菌饲料饲喂雏鸭,则会造成生长停滞,矮小型肠毒综合征和免疫抑制、腺胃炎、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气管炎,导致雏鸭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口中有粘液,而引起口腔炎、食道炎、胃肠炎、吞咽困难、食欲废绝、拉稀、衰竭死亡。剖检可看到在肺和气囊上有黄色的干酪样小结节,肝脏的病变特点是细胞萎缩、功能减退如橡皮样。肾脏变化特点是肾小管变性,尿酸沉积,易发生痛风和法氏囊萎缩。

4 霉菌毒素的化学性质

霉菌毒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加热毒性也不能分解或消除。饲养种鸭发生霉菌中毒,可影响子代鸭的品质、生命活力和健康水平,一种原料有霉菌毒素, 与其他饲料配合间隔很长时间后还是有霉菌毒素,不易消除。

5 预防霉菌毒素的危害

5.1 鸭饲料天天搭配,不要因不舍得放弃霉烂的玉米而吃亏,应当重视霉菌的危害,挑选优质的饲料原料。

5.2 做好自家的饲料库管理。其做法是七个字:晒干、密封、勤查看。

5.3 饲料要勤添。饲料应每日按鸭群的用量添加,适当地匀料几次,控制舍内旳湿气,搞好通风,保持干燥洁净的环境。

5.4 抑制霉菌生长的植物素有大蒜素,可以在饲料中添加5%的大蒜素预混料预防。

总之,霉菌是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物质,饲料中应严格控制,一旦引起发病,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养鸭生产中新发疫病的防治难题及防治措施


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即使紧急治疗,经济损失也很惨重。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严格消毒,及时治疗”的原则,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订疫病的净化、扑灭措施及实施方案,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确保鸭群健康生长发育。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鸭生产中新发疫病的防治难题及防治措施。

1、防治难题

新发疫病种类多,突发快。目前来说,在养鸭过程中鸭所感染的疫病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疫病,由于在治疗疫病的过程中,病毒经常会出现抗药性以及变异的情况,所以现在的疫病呈现出新的特征,而且这些疫病还在持续的变异当中,一时之间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且就像是禽流感这样的病毒,不仅存在病毒持续变异的情况,而且这种病毒本身就有很多的种类,仅是根据神经氨酸酶以及血凝素的性质就至少存在有144种亚型。而且该病毒的传染性强,这些种类的亚型病毒对于水禽有着极强的传染性。即使是在发病之后由于禽流感这一病毒的亚型病毒太多,所以鸭发病的种类比较复杂,难以治愈。

规模化养殖差,技术不高。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是比较的低,所以我国在养鸭的过程中相比起其他国家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我国大多数的养鸭场设备都比较的简陋。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私人养殖场,虽然家庭养殖场的规模并不会像大型养殖场的规模那么大,但是由于受到管理体系以及预防措施等因素的局限,私人养殖场在进行新发疫病的防治过程中,往往难以取得显著地效果。但是家庭养殖场的养殖数量都没有像大型养殖场的数量那样多,在设备设施等方面就更不如大型养殖场里。而且家庭养殖场中也大多用密集型养殖的方式,长期下来,鸭由于密集型养殖以及各种激素类饲料的影响,免疫力就会逐渐的下降。而且对于疫病的御意识以及方法也都不够成熟,就使得疫病的发病率更高,沙门氏菌、鸭疫里默氏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等细菌所引起的发病率也会很高。若是被人们食用必然会引起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人们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

2、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建设。由于现在鸭类的疫病越来越多,治疗体系尚未完整构建,新的病毒又出来了。针对育雏期等疫病的高发期一定要注意环境的卫生,在育雏室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其与大龄鸭在一起,以防通过羽毛、粪便等传染病毒。所以必须要通过在养鸭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来进行疫病的防治,通过提高鸭场的卫生环境来减少各种细菌的滋生。对于意外死亡或是因病感染的鸭都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鸭场内部也要保证日常的整洁。

做好免疫接种。在疫病高发期来临之前就要注意对鸭进行该种疫苗的接种,使其产生免疫功能,在疫病来临之时就会有相应的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病率。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疫病病毒一开始是比较少的,但是随着养鸭批次的增多,疫病病毒逐渐累积最终就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幼鸭的育雏室要时常进行消毒,并且育雏室内也要保证整洁,降低病毒生存的可能。而且很多的疫病病毒都是有潜伏期的,这也是很多幼鸭在出了育雏室才会暴发疫病的原因。因此在育雏室一定要注意为幼鸭进行疫病的预防。及时注射疫苗等方法来提高其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从而保证幼鸭的健康成长,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抗病力。还要对鸭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测,一旦发现有异常的情况就要及时的解决。并且要定期为鸭注射疫苗或是在鸭的饲料中加入可以防御疫病的药物,从多个方面人手切实增加鸭在面对疫病时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但是也要注意疫苗以及抵抗药物用量要适中,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新发疫病的科学合理防治。

强化日常管理。很多的疫病虽然四季都是有可能会发生的,但是会有一定的高发期。所以在进行鸭的养殖时,要注意把握疫病的高峰期,这就要求将每一种疫病的临床特点以及病毒的特征都及时的了解清楚,抓住其特点来进行防治。尤其在某种疫病发生的高峰期,在该期间一定要注意该种疫病的传染方式方法,在平时的养殖时就要严格的注意,防止传染。很多的养殖鸭时间较长的人员会发现,在新的育雏室中所要养殖的幼鸭只要照顾好,一开始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是随着养鸭批次的增多,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疫病。对于喂养鸭的饲料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对饲料的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检,在做到干净卫生的情况下还要保证营养健康。

发病鸭群的治疗。目前来说,我国对于很多的疫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发病鸭群可采取以下措施:对病鸭隔离,各种用具和设备、运输车辆、种蛋、垫料与病死鸭应进行焚烧或生物处理;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并通过饮水适当给予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细菌病;还可注射康复鸭血清等。另外,要注意避免盲目使用抗病毒药物。感染鸭群经过一段时间后,采食量会慢慢恢复,随后产蛋量也逐渐恢复。大部分鸭群可以恢复到原产蛋高峰的80%-90%。

疫病预防
鸭场疫病来源一是由新引进的鸭带进场内,如从病鸭场引进鸭雏、幼鸭或开产小母鸭等;二是污染的鸭舍,如过去曾饲养过病鸭而未经彻底消毒的鸭舍;三是日常工作中消毒不够和执行安全措施不严,以致将疫病经饲料、用具、人员往来和其它动物而传至场内。防制疫病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选择良好的环境办鸭场
(1)鸭场选址
鸭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采光充分、易排水、隔离条件良好的区域;鸭场周围无大型化工厂、矿厂,远离干线公路、学校、医院、乡镇居民区等设施,无污染源和噪声。鸭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鸭场不允许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2)鸭场或鸭舍建筑卫生质量要求
鸭场分为生活区(包括办公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生活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养殖区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鸭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鸭场净道和污道分离;鸭舍墙体坚固,内墙壁表面平整光滑,墙面不易脱落,耐磨损,耐腐蚀,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舍内建筑结构应利于通风换气,并具有防鼠、防虫和防鸟设施。
(3)鸭场周边环境、鸭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提出的指标要求。
2、鸭场的消毒与隔离
(1)鸭舍的清洗
正确的鸭舍消毒,应在新鸭到达之前,即已清洗和消毒完毕。每一栋鸭舍应在消毒熏蒸之后,最少空闲1周。鸭舍消毒效果好坏,决定于用药物消毒前的彻底清洗程度,而不是决定于所用的消毒药。彻底清洗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它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总数,去掉隐藏病原体的污物,将病原体暴露于日光、空气、消毒药和熏蒸剂之下。

清洗鸭舍时应注意做好下面几件事:
移走鸭舍内的全部鸭,清除散失在鸭舍内外的鸭只;
清除存留的饲料。未食用完的饲料不应挪至另外的鸭舍。水槽、料槽和料桶应彻底清洗,一定要将附着于料箱底部和四壁上的饲料洗净,因可能有病原体存在或附着于其上,成为疫病的传染源;
设备要移出并经清洗和日光照射。脏污的设备会带有病原,所以,可移动的设备都要移至舍外,放在日光之下,并经消毒后再搬回鸭舍。未消毒的设备搬回鸭舍之后,则破坏了鸭舍的消毒效果,鸭舍可能重新被污染;、
初步清洗鸭舍。用水冲洗天花板、四周墙壁及窗户,去掉其上附着的灰尘;飞溅下来的水将弄湿垫料,灰尘附着其上,最后一起被移走;
移走所有的垫料,转移到远离鸭舍的地方做肥料。在*近鸭舍的地方不能堆集和散落旧垫料,因老鼠和害虫可能将其中的病原带回鸭舍;清理鸭舍外部散落的垫料,清除饲料间和鸭舍外的垃圾及杂草等;修理鸭舍和设备等需要修理的部分;
彻底洗刷鸭舍墙壁和设备;必要时可在水中加洗涤剂,使用洗涤剂水浸润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刷,高压喷水枪冲洗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设备需要擦拭的部分要擦拭;
(2)消毒
环境消毒:生产区和鸭舍门口应有消毒池,消毒液应定期更换。车辆进入鸭场应通过消毒池,并用消毒液对车身进行喷洒消毒。鸭舍周围环境宜每2周消毒1次。鸭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宜每月消毒1次。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衣。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进人生产区的外来人员应严格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更换一次性防疫服和工作鞋,脚踏消毒池,按指定路线行走,并记录在案。
鸭舍消毒:在进鸭或转群前,将鸭舍彻底清扫干净,应采用0.1%的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或0.3%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使用的消毒剂类型进行全面喷洒消毒。

我国养鸭业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我国畜牧业从20世纪后20年连续高速发展进入到结构调整期,家禽业本身也存在内部结构的调整。2001 年,禽蛋年总产量已达336. 7万吨,人均18.32千克,其中鸡蛋占80%以上。近几年已出现滞销和负增长现象,而据专家估计水禽中鸭肉和鸭蛋还会有一定的增长。

一、肉鸭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鸭肉在禽肉中的比例还偏低,预计到2010年禽肉总产量为1 600万吨左右,按鸭肉占禽肉的20%计算.鸭肉产量应达 320万吨,还有120万吨的发展空间。目前虽然已有一批肉鸭业的龙头企业,但规模和数量还不够大,以广东省为例,2002年出栏了1. 39亿只肉鸭,全省只有2家企业年出栏500万只.而 2000只以上的小户有1700多家,利用江、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和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仍然是肉鸭业的主要方式。国家已推出的 3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鸭业只有河南华英、山东乐港等少数几家,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养鸭为龙头的企业会有所增加。

二、工厂化生产是蛋鸭业的发展趋势

蛋鸭业始终未能形成,仍以鱼塘放养和散养形式为主。蛋鸭在较差的饲养条件下,产蛋水平不比蛋鸡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白壳1号绍鸭在黑龙江省进行平养和笼养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72周龄平均每只鸭产蛋304.06枚,总蛋重21. 79千克(表1一2)。通过工艺改进,克服鸭的胆小、敏感等易应激因素,是今后增加鸭蛋生产的重要途径。

2001年禽蛋总产量为2 336. 7万吨,鸭蛋400万吨。到2010 年预计禽蛋总产量为2 640万吨左右,鸭蛋占禽蛋比例上升到 20%-22%,则鸭蛋产量可达520万-600万吨,增加 120万-200万吨。

三、鸭产品加工产业将加快发展步伐

十五期间,食品加工工业是发展的重点,日前鸭肉、鸭蛋产品仍以分割小包装和传统的烤鸭、盐水鸭、皮蛋、咸蛋等形式销售,国内有识之士应在保护鸭种资源的基础上对不同鸭种的营养配方和肉、蛋品质进一步深人研究,制定不同的标准,特别是针对珍稀鸭种如建昌鸭肥肝产业化问题,福建连城白鸭滋补、味鲜问题和莆田鸭产黑色蛋的机理问题等等,在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产品,以适应工厂化生产的需求。

由于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检疫更加严格,近两年出口港澳等地活禽数量大幅度减少,而冰鲜产品却在增加。此外,各地政府为了公众食品安全利益而考虑家禽屠宰与禽肉安全控制问题。因此,今后活鸭直接进人流通市场的数量会逐步减少,加工冰鲜鸭产品逐步取而代之将成为必然趋势。这样,粗、精加工鸭肉、蛋产品,肥肝产品,以及羽绒加工产品加工业将得到加快发展,鸭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加,鸭业的综合效益也将大幅度提高。

四、鸭病防治研究和相关生药、化药制品的开发生产将得到加强

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以猪、鸡、牛疫苗为主,鸭用疫苗的生产很少,对鸭病的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的需求,今后将加大投人,及时把实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尽快达到SPF和GMP标准,以满足养鸭业发展的需求。

五、水禽产业模式必将进一步调整

由于今后水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水禽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以便提高规模化综合效益。另外,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及公共卫生防疫考虑,预计政府也将通过出台食品安全及畜禽防疫等相关政策,调整畜牧业产业模式,规模小、占地多、分布散、污染重、效益差的水禽企业和养户将逐步减少,大规模和等约化程度高的企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也将逐步转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这将成为水禽产业调整的一种趋势,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六、生产技术将不断改进和提高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等广泛开展水禽育种、繁殖、营养、疫病防治、生态农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也形成一批成熟的鸭的配套养殖技术,这些成果和配套养殖技术在鸭的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养鸭业的发展。

随着鸭的育种、营养技术研究的深人,肉用型鸭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产蛋量等生产性能还可能提高,蛋鸭的产蛋量与饲料报酬也将有所提高。此外,各有关利一研院所正在加强对鸭的烈性传染病和新型疫病的研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建立和完善家禽疫病监控体系,这些工作将有效地防止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减少疫病对鸭业造成的损失,而这将有利于保持养鸭业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养鸭业的生物安全和疾病预防措施


养鸭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鸭的饲养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中国幅员辽阔,有众多江、河、湖泊、滩涂水面,适合养鸭业的生态条件,要建设好这个大产业,促进我国养鸭业向现代化跨越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关。生物安全是指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鸭群免遭致病微生物侵袭,以及建立屏障以避免病原体扩散到健康鸭群。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鸭群始终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威胁,生物安全是目前养鸭业能否成功和获利的关键,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进入鸭群,生物安全是通过减少环境中的传染性微生物数量来预防疾病,是一项省时、省力、省钱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1.1人员控制大多数疾病可通过人员传播,包括参观者、邻近养鸭户、鸭场内部人员及参与免疫接种、肉鸭和饲料的销售人员等,任何进入鸭场的人员都应穿戴消毒防护服(包括工作服、长统胶鞋、帽子和手套等),鸭场应只设一个出入口,未经许可者不得随意进入鸭场。

1.2车辆设备鸭场出人口应设车辆消毒池,所有进入鸭场的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如果消毒池消毒不到的地方可用消毒喷雾器喷药消毒。所有装鸭箱、蛋箱、免疫接种用具等都要彻底消毒。

1.3动物和昆虫养鸭场禁止饲养食用动物、啮齿类动物和鸟类,因为这些动物均可能成为疾病和病原的机械携带者,如能传播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等病原菌,马立克氏病毒和禽痘病毒可通过蚊蝇等昆虫传播。有效的粪便和死禽处理将有助于减少昆虫蚊蝇的数量,应当定期喷洒允许使用的杀虫剂来控制昆虫蚊蝇,减少疾病的病原体传播。

2饲养与管理

2.1 选址和布局合理的选址和布局对鸭子的生长、减少应激反应及感染疾病起着重要作用。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上风上水处,应距公路干道、村镇居民区、企业工业区500 m以外,具备三通(通电、通水、通路),周围应筑有围墙,有条件者可在距养殖场围墙1m左右处种植防护林。养殖区与饲料加工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出人口设车辆消毒池。鸭舍应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以便送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体。鸭舍应当建有防鸟类和防啮齿类动物的设施,应能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

2.2水源和饲料饮用水应清洁无污染,营养均衡的饲料对鸭子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劣质饲料除了导致营养缺乏症外,还可使鸭子处于应激状态,更易感染传染病。尤其是受潮或过期饲料,黄曲霉素含量可能超标。黄曲霉素除影响鸭子的生长健康外,还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降低鸭子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

2.3污染源处理病死鸭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疾病传播。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焚烧或深埋,垫料和粪便可堆积发酵进行无公害处理,发酵池应设在距养殖场下风向30m处,发酵后的粪便可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

2.4鸭舍的消毒养殖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原有鸭子出栏后,对鸭舍、饲养用具、地面 (网床地面)、通风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应空闲1 2周后方可引进新鸭。平时要经常保持舍内通风,光线充足,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

3免疫接种

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免疫工作十分重要,要制定切合鸭场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可采用注射、饮水(口服)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接种。

实践证明,有效做好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应激因素,是控制和预防鸭子发病的重要措施。

猪主要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分析


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速,猪养殖为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猪养殖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猪疫病的影响。同时,猪肉在市场上流通范围广、流通量大,猪肉的质量问题直接关乎群众的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对猪主要疫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养殖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疫病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则需要从疫病的病理出发,结合先进的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1猪疫病的种类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养殖行业不断发展,尤其养猪户数量呈连年上升趋势。猪的健康情况是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但是在具体饲养过程中,生猪的健康问题经常受到诸多疫病的影响,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就我国猪养殖业发展而言,猪疫病主要种类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疾病。这类疾病传染能力强且治疗难度大,是影响猪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

2.猪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猪养殖受到疫病影响较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处理好养殖方法和基础设施等问题,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首先,规范养殖场卫生环境,这就要求养殖人员掌握基本养殖知识,选取合理区域建设养殖场,并在养殖中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其次,规范消毒流程,消毒是疫病预防的基础手段,不仅要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养殖人员也要纳入到消毒范围之内。如果存在死于疫病的猪,应在消毒后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感染;最后,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猪品种的不同和近期疫病传播情况制定防疫方案,要求养殖人员严格按照方案开展日常工作,尤其保证幼猪的安全成长。

3口蹄疫的预防及治疗

口蹄疫为主要疫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高发季节为春季和冬季。其主要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其发病部位为蹄部、乳房或口腔黏膜,症状为溃疡或脓包,幼猪由于其抵抗力较低,一旦感染则会出现血性肠炎等疾病,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

管理方面。饲养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养猪场规模,并且在养猪场规模确定基础上,合理规划养殖数量,确保养殖密度的合理性。这样可以确保养殖环境的优良性,进而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药物治疗方面。首先,运用抗生素类药物提高猪自身的免疫力;其次,定期接种疫苗,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最后,针对病猪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如发病部位在蹄部,可用来苏尔(3%)进行消毒清洗,之后可在患处涂抹碘甘油,也可配合注射口蹄一针灵,每2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次;如果发病部位发生在口腔,则可应用食用醋或者高锰酸钾溶液(1%)进行消毒清洗,可将鱼石脂软膏涂抹患处;如发病部位在乳房,可采取肥皂水清洗的方法消毒,之后将青霉素软膏涂抹于病变溃疡处。

4猪瘟的预防和治疗

猪瘟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可能性。其主要由猪瘟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极强。病毒通过猪口、鼻等部位进入体内,其发病部位以扁桃体为先。同时,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会出现紫红色出血点。猪感染猪瘟病毒后高烧不退,且先出现便秘后出现腹泻症状。

猪种选择方面:尽量采取自繁自养模式,如条件不允许要进行外购时,需先了解幼猪的疫苗接种情况。回到养殖场后,应采取隔离观察的方式,一般隔离时间为3周左右。

药物治疗方面:第一,为病猪注射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以此防止继发感染;第二,选取高免血清高热金针注射液,发病前期按每150千克体重20mL注射,发病后期则按照每100千克体重20mL标准进行注射。同时,该药物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预防用量减半。

5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蓝耳病同样为较为常见的猪主要疫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可能性。其易感群体为小于1月龄的幼猪和妊娠期母猪,前者感染后出现高烧、呼吸衰竭、腹泻等症状,致死率高达80%~90%,即便存活下来也多伴随疾病困扰;后者感染后呼吸衰竭和食欲不振等现象,且多伴有流产症状。

蓝耳病的预防:在病猪处理方面:病猪一般需要进行隔离,同时采取焚烧填埋的措施对死猪进行处理,并在焚烧填埋位置进行定期消毒,消毒液选取多种制剂混合而成,增加消毒效力。药物治疗方面:第一,在控制病情过程中,将泰乐菌素混合至饲料中,可增强吸收,从而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第二,针对高烧情况,可将硫磺酸和阿司匹林溶于水中,让病猪引用,以此达到退烧效果。

危害中国肉牛养殖业的潜规则


危害中国肉牛养殖业的潜规则目前国内的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绝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这种亏损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扭亏为盈是很现实的;是一些隐形的利益链条导致了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的巨亏;如果一位高管、首席科学家、专家在他曾经管理过的每一个肉牛企业、每一个肉牛项目都是亏损的,那么你还敢期望他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呢?危害中国肉牛养殖业的潜规则,具体来了解一下:

在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当中,大企业经历、首席科学家、高学历并没有成为让肉牛养殖盈利的因素;农民养殖户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不懂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更不具备美国式的规模化优势,但是为什么他们却几乎从来都不亏损呢?

在我国由于肉牛育肥行业起步较晚,从初期的白酒糟养育肥牛开始,至今真正形成产业还不足20年,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健全,包括《肉牛饲养标准》,即使我们相信它是绝对准确的、相信《肉牛饲养标准》与实践之间是毫无误差的;由于现在肥牛与架子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倒挂,并且牛肉价格相比10年前翻了约3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牛养得更肥、把牛养到更大的出栏重,让每一头牛都尽可能的生产出更多的牛肉来,因为牛肉值钱啦!所以必须要“斤斤计较”这是现在饲养育肥牛盈利的必须条件,育肥牛平均出栏重由10年前的500kg至550kg,逐渐上升到了现在的600kg至700kg,甚至很多优良品种牛的出栏重达到了750kg至850kg,那么问题就出现啦!看过养牛书籍的人都知道,在《肉牛饲养标准》中,营养参数最高只给到550kg的体重标准,那么560kg至700kg阶段的肉牛从理论上到底应该怎么饲养呢???可以理解成是理论上的空白吗???

多数饲料企业的饲料配方都是使用配方软件“合理”设计出来的,而饲料配方软件却只是按照《饲养标准》中的固定数据,进行辅助计算的一款工具而已,当《饲养标准》本身都失去参考价值的时候,配方软件设计出来的肉牛饲料产品效果会是什么样呢?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截止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大地上,99%以上的商品肉牛浓缩料、肉牛精料补充料都不具有实用性,99%以上的肉牛饲料企业都只是在运作“营销模式”关心的只是每卖出去一吨饲料能赚多少钱,至于其饲料对于肉牛的增重效果如何?饲料企业自己也根本不清楚,甚至就连国内的一家大型上市饲料集团公司的配方技术人员,都不知道自己设计出来的“肉牛浓缩料”的用量比例是多少?只是凭借虚假的广告语“肉牛月增重100斤以上”去迎合“盼牛快长”养殖户的心理需求,用不成熟的产品加上不成熟的指导方法去“帮助”养殖者致富,最终导致养殖亏损。
如果脱离前提条件谈“增重速度”就像不考虑季节谈“冷暖”一样,肉牛增重速度数值的高低,不仅仅是受品种的影响,瘤胃误差、育肥期长度、架子牛性质都是很关键的影响因素,要理性认识增重速度,不要对增重速度有不现实的要求,谨防受骗上当,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架子牛空腹进场最高的称重数值出现过7天增重193斤的现象,但这完全是由瘤胃误差造成的;经过多年实践证实,对于“常规架子牛”育肥而言(体重250kg至350kg的架子牛),育肥期前6个月的平均月增重速度,绝对高于育肥期后6个月的平均月增重速度,这一规律是饲料与饲养方式所无法改变的,肉牛不可能永远都保持高速生长,随着育肥期的不断延长,肉牛距离体重的饱和值越来越近,由于剩余增重空间越来越小了,所以到肉牛育肥后期增重速度的下降,是符合一切动物正常生长规律的,举例说明:即使是一头体型条件十分完美的架子牛,以十分合理的育肥饲养技术进行长达10年时间的强度育肥,它的体重也不可能生长到5000斤啊?
在架子牛育肥养殖生产中,可划分为买、养、卖3大环节,虽然在“卖”这个环节,肉牛的价格行情养殖者只能随行就市,但是在买、养2大环节养殖者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手中的主动权,要会买牛“避免被潜规则”要知道什么是真架子牛、什么是假架子牛,不要只会看“漂亮牛”却不知道什么样的牛增重速度快;在饲养环节要多做试验,仔细观察、详细对比,根据实践生长效果逐渐调整,最终形成有效的经验配方;精细的做好买、养2大环节,就可以达到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不亏损、在行情正常的时候获得可观利润、在行情好的时候获得暴利。
现在对中国肉牛养殖业危害最大的根本就不是进口牛肉,而是那些可恨的冒牌“大专家”到处骗吃骗喝,贴着“首席科学家”的虚假标签,上骗国家政策资金,下骗规模化养殖场,在中国肉牛行业中,冒牌专家不除就难以谈行业发展,被他们指导过的肉牛养殖企业不是已经倒闭了、就是快要倒闭了,因为这些所谓的“首席科学家”或“首席专家”根本就不懂实践肉牛饲养技术,在媒体上作秀也都是“这牛能长雪花肉、那牛能长雪花肉的”因为一旦定位成雪花肉生产,就可以不太在意生产成本啦!养牛赔钱的责任就可以推卸到牛肉销售上面去了,他的虚假技术也就不会露馅儿,其实只要育肥饲养期适当延长,绝大多数的牛都可以长出雪花牛肉,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牛大自然肥”的经典谚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0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北京鸭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