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可提高当年草鱼产量

提高当年草鱼种产量的关键,是饲养管理方法要符合草鱼的生活习性,做到并保持水质清新,无病害源,溶氧量高,饲料对口,防治病措施跟上。

一、做好池塘消毒和鱼体消毒

饲养鱼种的池塘,切忌于塘消毒或浅水消毒,因为这样做,在投放草鱼种前必须加水,就会将病原体带进已消毒的池塘内,增加了传染源。所以,应在将池水灌至正常养鱼水位以后,于放鱼种前20天,每亩每米水深用生右灰150公斤,化成石灰乳全池泼洒消毒,鱼塘四周坡上也要泼到,同时清除杂草,杜绝昆虫在塘内产卵。

鱼体消毒,是夏花入池前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如果让未经消毒的鱼种直接进入池塘,则其带人病原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水温、水质、鱼体质弱等条件适宜,病原体迅速发展,就会暴发鱼病,使清塘消毒工作前功尽弃。鱼体消毒—般用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或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浴,以消灭鱼体表寄生虫和细菌,方法是:将已过数的鱼放入较大的容器内,计算好容器的水体积,再计算用药量,浸洗鱼体的时间,要根据鱼的体质、水温等情况来决定,一般15~20分钟,如果发现草鱼浮头,表明水中缺氧和鱼忍受不了,此时迅速放鱼入池。

二、培育鲜活适口饵料

鱼池消毒后,在夏花下塘前10天左右,施人有机肥300~400公斤/亩作基肥,每隔2~3天每亩用粪水30~40公斤或1公斤尿素加0.5公斤过磷酸钙稀释后,全池泼洒,以培育大量水蚤,加速芜萍和小浮萍的分裂繁殖,使草鱼夏花下塘时即可吃到丰富鲜活的适口饵料,在水质培育阶段,要随时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发现蛙卵及时捞出,如出现蓝藻大量繁殖,可用0.7毫克/升硫酸铜全池泼洒。

三、改变传统的鱼种放养方法

在生产实践中我改变在花白鲢池塘混养培育草鱼种的传统方法,采用稀放主养的方法,这样做符合草鱼的习性要求,草鱼种稀放,可以获得规格大质量好的鱼种,为了解决草鱼粪便分解使水质转肥的问题,也可搭配少量的花白鲢,但不另投饵施肥,只凭草鱼排泄物培养浮游生物为饵,饲养草鱼种为主的池塘,每亩可放养4~5厘米的草鱼8000尾,搭配花白鲢1000尾(鲢鳙鱼的比例为4:1),鲫鱼和舫鱼400尾。放养时,草鱼要比其它配养鱼提前15~20天放养,以利草鱼的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四、饲养管理方法

草鱼夏花入塘时,对摄食青饲料尚不适应,必须投喂豆浆、豆饼浆,提高草鱼种的成活率和加快生长速度,每万尾每天用黄豆1~3公斤,每公斤黄豆用15公斤清水浸泡发好,磨浆时不另加水。

当草鱼长到5~7厘米时,能食芜萍,就可以不再喂豆浆了,芜萍营养丰富,草鱼喜食又易消化,不污染水质,多年实践表明,用芜萍培育草鱼种,鱼种体质好,抗病力强,病害少。可在池塘四周分别围几个食场,以每亩4个为好,将芜萍等投在食场内,每天分两次投喂,投放量根据草鱼的摄食情况来决定,以4~5小时吃完为限度。在9月底芜萍生长接近尾声时,用粉碎的菜饼或豆饼,每亩每天10公斤,分上、下午两次给食,投放于搭在水下的食台上,直至鱼种并塘为止。

在饲养期间,还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早查鱼的浮头情况,午查鱼的活动情况,晚查水质,勤捞残饵、勤防鱼病,定期开动增氧机,及时捕捉进入池塘的敌害,认真做好塘口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Yz023.coM

五、掌握好水质

主养草鱼种的池塘,要求水的透明度在50~~60厘米,但是草鱼种大量摄食后,其自身的排泄物也会影响到水质的变化,所以在放养早期3~5天加水一次,7~8月2~3天加水一次,每次5~10厘米,使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给草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换水时要注意鱼种外逃和野杂鱼进入。

六、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在鱼病流行的季节,定期泼洒药物和口服药饵相结合的方法防治鱼病。从6月中旬到10月上旬,每10天用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用量20公斤)和漂白粉(每亩水深1米,用量700克,含氯量为30%)交替泼洒消毒,每隔15天投药饵连续三天,方法是每百公斤鱼用大蒜素10克溶弓:水中与少量粘合剂搅匀,均匀地泼洒于芜萍上,边翻动芜萍,15分钟后待药液和芜萍粘牢投入食场,或每百公斤鱼用草鱼三病灵5克溶于2.5公斤水加10公斤干大麦待约液吸干后,再加2公斤水,至大麦全部涨足为止,连续投喂三天。这些方法可作为预防,也可作为治疗用,病情经一个疗程即可。坚持用以上方法,进行鱼病的常规防治,就会使病源得到控制和消灭,池鱼也极少发病。

相关阅读

成功养殖泥鳅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

2.清池消毒与铺放秸草捆:放养前2周,每亩用8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3天后每亩施有机肥400公斤。继而将干燥无霉的玉米秸、稻草等秸秆,用10号铁丝捆扎成直径40~50厘米的秸草捆,再用直径5~8厘米粗的木棒在扎好的秸草捆上捣几个眼,后用石块等作沉石,将秸草捆平行沉入池底,每亩放秸草捆15~20个,最后向池塘注水至80~130厘米。

3.投放鳅种:人工繁殖或捕捉的野生泥鳅皆可作种。泥鳅种要求个体健壮,规格均匀。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鳅种5~10分钟。投放量,每亩2.5万~3万尾;有条件的地方与鲤、鲫、鳙鱼等混养,投放比例:每投放50~100尾泥鳅种,投放混养鱼种1尾。

4.饲养管理: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增加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质管理应保持肥、活、嫩、爽。若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或在水面浮头时,应立即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夏秋高温季节,每隔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50%。

河蟹育肥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怎样才能使上市的河蟹肥满度达到最佳?通过养殖经验和对大量养殖户的了解、分析,总结出必须要合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换水,保持水质优良:池塘在春夏季节养殖的过程中防病治病用药,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秋季要勤换新水,预防池水变坏,保持池水的透明度,一般蟹池要在35厘米以上。换水最好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前进行,不但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使河蟹脱壳整齐、顺利。以后每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少于总量的30%。
二、合理投喂,保证营养充足:河蟹育肥期最好是投喂蛋白质含量32%以上的河蟹专用料,日投喂量是蟹总量的10%左右,实际生产中要以投喂后2~3小时基本吃完为准,后期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下降,日投喂量要逐渐下调。投喂的时间一般以傍晚为主、清晨为辅。
三、合理施药,保证体质健康:河蟹育肥期对病虫害预防要坚持不懈,预防到底,特别是对纤毛虫病的预防,要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可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后10天用二氧化氯等药物全池泼洒1次,同时可以在饲料里添加防病治病的蟹用药物拌饵喂食,连喂5~7天。

影响河蟹摄食的六个方面原因及预防方法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近期许多河蟹养殖户反映池塘里的河蟹出现不同程度的吃食下降情况,有的甚至不吃食,造成饵料浪费坏水。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广大养殖户要理性面对,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切勿盲目用药,以免造成高温期不必要的损伤。
河蟹不吃食或食欲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温度过高
特别是中上层水积温过高,导致河蟹活力下降、新陈代谢能力不强。
2.水草过密
水草密度过高,挤压了河蟹活动空间,影响河蟹正常摄食活动。
3.缺氧
高温期水质恶化、水草腐烂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河蟹缺氧,使其丧失摄食功能。
4.慢性中毒
水中毒素过高,导致河蟹慢性中毒,开始可能少量摄食,时间久了就基本停止摄食。
5.应激反应
天气、用药等外部环境刺激引起河蟹应激反应,摄食能力降低。
6.河蟹蜕壳
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河蟹在蜕壳前基本停止摄食,正常蜕壳后即可恢复。
如何预防:
1)正确投饵,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2)高温期投喂新鲜饵料,切勿投喂腐烂、发臭的小鱼,以免坏水、引发肠炎等。
3)调水改底,防止水质过浓,过混,减少底部发热、黑臭现象。
4)定期解毒,缓解中毒应激。防止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摄食。
5)高温季节每隔3-4天换一次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和水质清爽。
6)提高水位,防止水体积温过高,水草要及时打头,疏通水草,保持水体流动。

河蟹育肥期管理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蟹塘育肥期是指8月20号—河蟹上市的这段时期,它既是河蟹营养积累时期也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河蟹养殖产量而且更决定河蟹的品质,这阶段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调整饵料结构科学投饵。调整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比例,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65:35,有条件的可以在蟹塘补投活螺蛳200—250kg/667㎡,也可以喂冰鲜鱼和野杂鱼,植物性饲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如果投喂颗粒饲料选择蛋白质含量36-40%的饲料。无论何种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变质。日投饵量5%—10%(蟹存塘量),每天2次上午1/3,下午2/3,具体投饵量还要按照“四看”灵活掌握。
2、合理调整水位严控水质。水位保持100—3000px,透明度控制在30—1000px,ph:7.5_8.5,溶氧5㎎/l以上,氨氮0.5mg/l以下,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结合底改调节水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换水确保河蟹在优良的水质中生长。
3、加强水草管护。一是及时捞取蟹塘里的断草以防腐败水质。二是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定期使用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生长,叶片粗壮。三是水草密度要合理,保持50—60%,塘口密的及时疏理;塘口稀的及时补栽水花生、水浮萍。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三次,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蜕壳以及池塘是否缺氧。二是注意防偷、防逃。“秋风起,蟹脚痒”这个时候河蟹最易逃逸,要勤检查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蟹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要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及时捕捞上市,降低蟹塘存塘量。
6、河蟹育肥期使用药物要谨慎,注意药物的休药期,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保证河蟹安全上市。

提高雌鳖产卵量六个措施



1、雌雄比例要适当
在养鳖池中,雄鳖多反而影响亲鳖的交配,降低受精率。一般情况下雌雄比例以(3~4):1为宜。如果池中雄鳖强壮,体形大,数量可少些。反之,应增加雄鳖数量。如发现池中雌鳖甲背有较多爪痕残伤,则说明雄鳖过多。
2、供足蛋白质饲料
雌鳖的产卵需要较多的蛋白质和钙质。为了满足产卵的需要,必须定时、定量、定点供应螺、蚌、小鱼虾等动物性饲料。
3、搞好水质管理
保证亲鳖池水无污染,肥度适中,呈淡绿色或茶绿色。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这样水中微生物多。水过瘦可泼洒鲜人粪尿或池岸堆积栏肥,让肥水流入池中。水的深度适中,以提高水温。每星期换水一次,换水时保留池水的十分之一。
4、整理好产卵场
产卵场也是鳖的“晒背”场。产卵前应铲平卵场,铺40~50厘米厚新鲜细沙,并保持湿润。
5、保持鳖池安静
亲鳖交配产卵时要保持安静,极怕声音干扰。因此在繁殖季节要清除养鳖场内的天敌,以减少干扰和避免天敌的危害。
6、增加光照时间
宜在鳖池水面上安装电灯,晚上开灯,既可增加光照时间,又可诱虫供鳖食用,一举两得。

春季低温时节养殖黄鳝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准备工作。

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二、保持水温。

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三、水质管理。

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四、适时投饵。

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鸭、猪肠等,且以鲜活饵料为好。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五、病害防治。

在春季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克/升食盐和0.4/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

冬季温棚养殖罗非鱼管理需要注意的六个方面



罗非鱼不耐低温,目前我国南方在水产养殖越冬时使用最普遍的措施是搭建越冬薄膜大棚。但是由于罗非鱼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搭建越冬棚只适用于进行罗非鱼鱼苗培育,而成鱼的越冬只能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

一、越冬池塘的选择和准备

选择基础好、背风向阳的池塘作为越冬池塘。越冬池塘须进行清塘、晒底、加高加固塘基、消毒和肥水。不能让塘底晒得太硬,以利于塘鱼打窝聚群越冬;定期使用生石灰或生物制剂调水,肥水时使用已发酵的有机肥,待清塘药效消失、试水成功后放养。越冬池塘还要适当提高水位,一般在2.5~3米为宜。不建议水位太高,因水深在3米以上时低层溶解氧不足。

二、控制养殖密度

罗非鱼的养殖密度一般为2000尾/亩左右,在越冬前要尽量将大规格的罗非鱼上市,把密度降到1000尾/亩左右。这样做既保证了水中溶解氧充足又减少了因越冬时摩擦造成的鱼体损伤,对越冬时的病害预防有很好的效果。

三、池塘水体的增氧

冬天气温下降,池塘底部一般氧气不足,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较多。由于罗非鱼喜欢集群过冬,在低温时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容易干扰鱼群,建议使用增氧剂或用微孔充气增氧的方式增氧,以保证池塘的氧气供给同时又不会加速水层循环和惊动鱼群。

四、池塘底层水质的处理

冬季冻死鱼的重要原因是池塘底层水严重缺氧,鱼类被逼游上水面而冻伤死亡。为减少损失,应在越冬前进行池塘水质处理。在越冬前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把池塘中积累下来的大量有机物(如:剩饵、粪便和尸体)和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分解利用,并且改善底质、稳定水体,防止塘鱼在越冬期间因底层水缺氧游上表层水时冻伤冻死。

五、对科学的饲养管理

由于冬季寒潮持续时间的不可预测性,令塘鱼存塘过冬待价销售的风险大增,有全塘冻死的可能。因此,建议对越冬罗非鱼加强管理:
(1)合理控制越冬养殖密度,达到商品鱼规格的,在入冬前销售一定数量的成鱼兑现养殖成本;
(2)优先选择最耐寒的品种进行越冬,如奥尼罗非鱼和YY罗非鱼。
(3)合理选择入池时间。在晴天水温20~22℃时进池,并在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结束。因为水温低于16℃时,起捕过鱼就不能越冬,鱼体会被冻伤或刮伤,进池后会陆续病发死亡;
(4)科学投喂。进行越冬的品种科学投喂,因为过肥的鱼类反而更易被冻死。
(5)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冬季鱼类最容易发生水霉病,须使用食盐或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并预防水霉病。尽量减少拉网等容易损伤鱼体的操作。
(6)塘鱼越冬期间,须更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气候变化,了解越冬品种的耐寒特性,预备应急措施。做到每天早、中、晚巡塘,配备温度计随时监测越冬棚气温和水温,合理投料、对症下药和及时增氧。
(7)在寒流袭击期间,不能因为池塘水位太低而加水,以免鱼类应激而容易冻死。
(8)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引诱鱼类到池塘表层低温区而冻伤,易引发水霉病而死亡。
(9)不能在池塘边放鞭炮或搅动池水,以免鱼类受惊应激而容易冻死。
(10)尽量不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塘水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的目的。

六、其他防寒设施的应用

搭建挡风墙和挡雨薄膜成本较低,又可切断不同温层对流及风力造成的交替流。一是在越冬池塘靠西北角一侧上方用稻草和竹杆搭建简易的挡风墙,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二是搭建挡雨薄膜。在越冬前在池塘北面1/3地方两边打上木桩,拉上钢丝绳,上面拉薄膜,以阻止冰冷雨水往下沉,白天及阳光有吸热作用,晚上能减慢散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0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