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养殖户如何正确诊断以下几种相似病

对于症状相似的草鱼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区别诊治而盲目施药,往往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影响养殖效益。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的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细菌性烂鳃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腐烂状。

2.肠炎型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病鱼共同的特征是肠道充血发炎。肠炎型出血病病鱼主要表现为:肠道局部或全肠因出血而鲜红,肠壁微血管特别明显,肠道充血而不腐烂,有韧性,口腔出血。细菌性肠炎病病鱼主要表现为:肠道全部充血发炎呈紫红色,后肠近肛门一段尤为明显,肠壁的黏膜溃烂化脓,腹部膨大有红斑,腹腔内有黄色腹水。肠炎型出血病可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防治。

3.白头白嘴病与车轮虫病。白头白嘴病的病鱼头部和眼球区的皮肤变成乳白色,唇部肿胀,周围皮肤腐烂,并有絮状物黏附。车轮虫病的病鱼头部和嘴周围呈浅白色,头部附有一层白色粉状物质并分泌很多黏液。

相关知识

养殖户如何做好草鱼肠道护理?


1、草鱼肠道的特点

大多数鱼类没有胃,鱼类肠道结构与其食性密切相关,食浮游生物的鱼类肠道又细又长,在腹腔中盘旋非常复杂,肉食性鱼类肠道一般呈直线型,无回折,较体长短。

草鱼肠壁较薄,直径小。肠道为体长的2倍左右,经过8次盘曲至肛门。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草鱼前、中、后肠特点基本一致,仅可以从细胞结构来区分:

前肠特点:粘膜褶最高,粘膜下层很薄,缺乏由胶原纤维组成的结实层,利于肠壁扩大,便于存储较多食物。

中肠特点:长度最长,粘膜褶较低,褶的基部较宽,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的粘膜层顶端有明显的纹状缘,增加了消化道的吸收面积,利于食物的消化利用。

后肠特点:粘膜褶基部宽而顶部尖,数量较少,粘膜下层特别厚,杯状粘液细胞特别多,利于食物的润滑与排出。

肠道环境:食物、菌落、各种消化液及残渣的混合集中场所,最重要的两项:菌落、各种消化液。

2、鱼类肠道的作用

食物存储:草鱼属于无谓鱼类,所以其前肠兼具胃的食物存储功能,对于草鱼来说,这种功能是比较弱小的,因为草鱼贪食,“直肠子”鱼类,时常还有“一边吃食,一边排便”的习性,所以它的食物存储功能无法与陆生动物或有胃鱼类相提并论,起过渡作用更多一些。

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肠道内的杯状细胞可分泌大量消化酶,帮助消化;肠道的蠕动、摆动、分节运动等活动起到机械消化的作用,辅助肠道快速消化食物。

粘膜免疫:鱼类肠道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及肌肉层组成物理屏障,阻止有害细菌的侵入;肠道内消化液、粘液可分解入侵的有害菌;肠道内的大量有益菌群,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肠道内存在大量免疫活性细胞核抗体系统。

3、鱼类肠道不好的危害

影响消化吸收:肠道不好,对摄入肠道的食物消化利用率低,造成饵料系数高,抬升养殖成本;

影响免疫:肠道不好,对营养物质吸收不足,此时容易导致鱼体体质变差,免疫能力下降,导致反复发病;

发生病害:肠道内有害细菌增多也是肠道不好的一种表现,实践中最常见的就是由此引发的肠炎病。当鱼类出现肠炎时,轻者拒食不长,重者病害缠身,继发其他病害。

4、为什么鱼类肠炎会导致鱼类死亡?

鱼类肠炎本身不是太大病,但为什么会死鱼呢?肠炎发生后,有害细菌(主要为产气单胞菌)会进入鱼体血液,然后通过血液进入其他内脏器官(如心、肝、脾、肾等),正常鱼的心血和内脏中基本是无菌的,而发生肠炎后,各种脏器内有害菌含量占所有菌群的85%以上,而且此时有害细菌的毒性是正常情况下的8倍以上。所以,当鱼体到处充满有害菌,有害菌大量繁殖、死亡、释放内毒素、毛细血管破裂,鱼病大量爆发了。所以针对肠炎,切勿掉以轻心,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如果等到肠炎严重到不再摄食的时候,神仙也无能为力了。

图1草鱼肠炎及诱发出血病过程示意图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引发肠炎的点状气单胞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它进入鱼体内部到发病,必须具备若干条件:1、能够穿过机体的解破学屏障;2、必须在鱼体内生长和繁殖;3、必须产生一些物质来对抗宿主(即鱼体)的防御能力。

5、如何护理及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成功关键思想可以总结两句话:“外以溶氧为核心养环境,内以营养为核心养体质”,即“双养理论”。如何保障营养?首先护肠。从前边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肠道在草鱼生理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如何来养护草鱼的肠道呢?

养护原则:“保持肠道结构完整,保持肠道正常菌群,保持体外环境洁净”。肠道的存储、消化、吸收和免疫的功能要发挥出来,肠道的完整性是第一要素,完整健全的肠道结构能够组成第一道防护屏障(图1绿色部分);其次就是肠道内的环境也一定要处于正常水平(图1蓝色部分);最后外源环境的有害菌一定不能太多,控制住病源(图1褐色部分)。只有这样三管齐下,肠道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具体措施:

1、优质饵料,定质定量投喂:优质的饵料,对肠道粘膜的刺激相对较少,定质定量可以减少肠道的过渡扩张,更利于肠道保持完整的,减少有害菌穿过物理屏障的可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补充富含维C、维E的“高稳维西”,修复受损粘膜细胞,促进细胞再生,保持肠道功能完整;

2、肠道内定殖有益菌群:肠炎是否发生跟肠道内有害菌与有益菌数量比例高低密不可分,要避免肠炎发生,需要有益菌定殖,且数量一定要占据绝对优势,可以定期补充“生命元”,定殖大量微囊乳酸菌。同时,其所含SOD可清除肠道内有毒物质,甘露寡聚糖能够增强肠道内免疫作用增强,起到防病的功效;

3、保持外界微环境健康,这就要求定期做好水环境的护理,要想保持鱼体外水体微环境的健康,减少有害菌的滋生与补充有益菌的数量同样重要,先达到这个结果,定期使用“全效底改”做底质改良——底层抑菌,定期补充“优加益生菌”——维持有益菌群数量;不定期使用“超碘”消毒——杀灭有害菌。

综上所述,要解决肠炎及其继发病害,需要“喂好料,补好菌,改好底,调好水”等综合措施,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使用抗生素或外用消毒剂杀菌的过程。

注意事项:

1、肠道的护理,一定要以预防为主。

2、如果平时不注重,非得以治疗来解决,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后,也必须补充有益微生物,恢复肠道内正常菌群种类及数量,杜绝再患。

小结:鱼类肠道是内环境护理的第一道关口,只有做好了对肠道的护理,鱼类营养的其他方面(保肝护胆、增强免疫等)才能正常进行。

谨记:

内重营养养体质,

护肠每年多几次。

要想鱼类肠病少,

改底补菌不能少。

草鱼养殖户,你知道怎么正确使用药物吗?


春分节气后,华南区气温水温迅速回升,目前华南的草鱼鱼价行情较好,客户投喂积极性较高,草鱼摄食旺盛;同时目前的水温(18-26℃)正是寄生虫(车轮虫、指环虫、锚头鳋)和病菌繁殖的最佳时机。俗话说“养鱼不发瘟,富得发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用好药,防好病,养好鱼呢?下面来一一介绍:

【施药时间】

一般施药时间可选择在上午9:00-11:00,九点之前,池塘鱼类在经过一晚低溶氧的耐受环境,体质相对较弱,此时再施用药物,可能会引起鱼类的应激,致使中毒死亡。十一点之后,此时的水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大部分药物的毒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因此,药物在正午水温较高时施用也存在较大风险。而傍晚也一般不施用药物,一是池塘的溶氧是逐步下降的,药物使用后会引起鱼塘耗氧加速;二是傍晚使用完药物之后不方便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及抢救措施的开展。因此,建议施药时间选择在上午9:00-11:00左右。

【药物选择】

一般来讲,渔药的毒性是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因此,在水温较高时,施药的浓度要慎重考虑,可适当减少用药量。小部分药物(菊酯类:兴棉宝、灭虫精、鱼虫雷等)的毒性是随着水温的下降而增强的,在水温较低时(16℃以下),要注意施药的剂量,或者不选择该类药物。

【施药前检查】

用药之前要检查增氧机、抽水机等是否能正常运行,增氧剂、防应激类药物有无备好。药物施用后,需开启增氧机,目的是搅匀药物;另外药物施用后会加速池塘耗氧,增氧机也起到增氧作用。抽水机是预防出现中毒浮头情况,可立即进行换水,起到稀释药物和增氧作用。增氧剂和防应激类药物可用来缓解中毒浮头等情况。

【施药顺序】

目前水温较好,是虫、菌繁殖的高峰期,既要杀虫又要杀菌。当鱼类有大量寄生虫寄生时,建议先杀虫后杀菌,防止寄生虫造成的伤口引起重复感染;当引起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性疾病,而寄生虫只有少数几个或还未达到致死程度,建议先治疗细菌性疾病,而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药物杀虫。

【施药技巧】

施药时可以先小面积进行试用,即在半塘先泼洒一半的药物,泼完半塘可先观察下鱼类的活动是否异常,如果其活动正常,可再施用另一半药物。

【连续施用杀菌药】

杀菌药物的使用,需注意连续使用,连续杀菌的作用:第一次是起到控制鱼病的作用;第二次是起到治病的作用;第三次是具有根治效果。间隔时间及用药量:1、第一次与第二次用药间隔2天左右(看发病及水温情况),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3-5天。用药量:第一次正常用量,第二、三次适当减少用药量。

罗非鱼链球菌病来袭 养殖户如何正确应对



近日,有养殖户陈生在养殖交流群反应说,最近他的鱼塘老是看到罗非鱼在鱼塘里面打转,嘴巴张开,好像很难受的样子,而且还不停地出现死鱼现象。就是担心是不是罗非鱼链球菌来临了。

其实,陈生的鱼塘也不是一个特例。今年5月份时候,也有些养殖现场也出现过此类事的情况,不过最后通过对现场的鱼送有关单位检测之后,判断是不链球菌引起的,而是由该养殖户在水产用药不合理、投喂不合理导致的死亡。

那么,有养殖户会问,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罗非鱼链球菌?罗非鱼链球菌的症状主要表现是什么?在高温季节,罗非鱼链球菌横行的季节,罗非鱼养殖该如何预防链球菌呢?

广州联丰水产通过现场实践,一一为水产养殖朋友分析链球菌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罗非鱼链球菌产生的原因

罗非鱼链球菌对罗非鱼养殖的危害,想必大家都比较清楚。近几年来,罗非鱼链球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细菌抗药性增强,目前为止也无特效药可以根治;第二,罗非鱼2两以上都比较容易发病。目前,罗非鱼链球菌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不合理的养殖模式
华南地区为罗非鱼养殖的大区,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养殖。而目前罗非鱼养殖户普遍采用立体式养殖模式,立体式养殖模式主要是利用禽畜粪便代替一部分饲料,以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的效果。在人工贵、塘租贵、饲料贵的情况下,立体养殖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想法是好的,可是,很多养殖户的习惯就是,把这些禽畜粪便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池塘,最终的后果只能是水中氨氮、亚硝酸盐过高,畜禽粪便里面有大量的链球菌也进入了池塘的食物链,随着养殖水环境的不断恶化,罗非鱼的生长环境受到威胁,再加上逐年升高的气温,是罗非鱼链球菌产生的原因之一。

2、投喂劣质的饲料
现在饲料鱼龙混杂,养殖户都挑花了眼。据了解,对于质量较差的饲料,营养不均衡,部分养户投料比例过大,这也是罗非鱼链球菌发生的原因之一。

3、天气原因
罗非鱼链球菌高发的季节为每年的6~9月份,是罗非鱼大量摄食、生长速度迅猛的最佳养殖阶段,同时在这一段时间内,南方闷热天气比较多,天气长时间闷热后突然降雨,或者许久不降雨,水质变化较大,有些鱼塘长时间水质恶劣,导致水体中的亚硝酸盐(0.15mg/L以上)及氨氮(0.8mg/L以上)含量严重超标,水体藻相失衡,这个时候鱼体质受损,很容易诱发罗非鱼链球菌(甚至引发肝胆综合症)。

4、选择了劣质的苗种
选择劣质的罗非鱼鱼苗除了它生长速度不够均匀、产子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鱼苗本身的抗逆性不强,特别在高温季节鱼病横行的时候,劣质的苗种相对于经过杂交选育后的苗种而言,更容易发病,甚至死亡。

二、罗非鱼链球菌的主要症状

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的罗非鱼一般在池塘边离群独游、身体弯曲打转,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角膜浊白、眼球外突、肛门红肿等。

病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同时伴随着眼部出血,鱼体下颊部出现鳞片脱落、出血、肌肉坏死等现象,其他部位如腹鳍、胸鳍、尾鳍的基部有出血并伴有肌肉坏死现象;胆囊、肝脏、脾脏肿大,严重时糜烂;肠道发炎,肠胃较空,内有积水或黄色粘液;部分患病鱼内脏如肠道、肝、脾、肾有出血现象。

三、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的相关方法

目前,罗非鱼链球菌无彻底的防治方法。在高温季节,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减少罗非鱼链球菌对水产养殖带来的伤害。

1、选择种苗时候,广州联丰水产建议广大水产养殖户应当到正规的种苗基地进行购苗,选择抗逆性强的优质鱼苗进行饲养。

2、选择质量稳定的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应选择质量稳定、营养均衡的整个大厂所生产的罗非鱼配合饲料。特别是在发病期间,应停料或尽量减少饲料投喂量,待链球菌症状全愈合后再逐步定量投喂。

3、减少禽畜粪便的直接排放
禽畜粪便的直接排放是诱发罗非鱼链球菌产生的原因之一。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养殖罗非鱼的朋友,建议可以减少禽畜粪便的排放,若真要排放,需要将禽畜粪便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池塘。

4、及早调节水质,使到水体藻相及菌相繁衍平衡。
针对立体养殖或水源不方便的鱼塘,应经常检测亚硝酸盐及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及氨氮含量过高时,尽快做出降解及调节处理。亚硝酸盐过高的水体使用药物时,注意杀菌而不杀藻类,保持藻相稳定。氨氮过高时,应注意调节水体底质,加强有益菌类繁衍。

5、加开增氧机
高温季节,闷热天气多,中午应当开启增氧机2~3h,有条件的鱼塘也可以采用底部增氧,使得水体内水温平衡、溶氧量提高、氨氮回访,促使鱼类摄食正常。

6、定期对鱼塘进行消毒杀菌、彻底改底
定期对鱼塘进行消毒杀菌、杀菌。条件允许的鱼塘应该在杀菌前或杀菌后采取慢排、慢灌的方式对鱼塘水体进行更换,切记急排、急灌,短时间内换水量大,容易引发鱼类产生应激不良现象。

养殖户如何正确选择和投喂泥鳅饲料



从蛋白、脂肪含量同等的条件下,每吨浮性饲料的价格比沉性饲料高几百上千元,按理说使用沉性饲料投喂泥鳅更划算。许多养殖户使用沉性饲料投喂泥鳅,平时投喂泥鳅采食效果也相当不错,整个养殖季节投了不少饲料,但最后收获泥鳅后算帐发现,有的4斤料才长一斤泥鳅,有的甚至5斤多料才长一斤泥鳅。按说泥鳅采食效果较好,为什么饲料转化率这么低呢?泥鳅也没有逃跑、死亡现象,难道是饲料不好?可是我们用同样的饲料喂养测试一个月,长一斤泥鳅仅用2.8斤饲料,这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投喂方法不当、投喂量没有把握好,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而且造成养殖池塘水质严重污染,也影响了泥鳅的生长。

投喂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

1、池塘淤泥较厚,没有放食台,直接将饲料投到池塘中,而且投喂量没把握好。投喂方法不当。

2、池塘投放了食台,但食台数量较少,大量的泥鳅集中采食时剧烈活动,将饲料荡到淤泥中而造成浪费,当提食台检查时均没有发现剩余饲料,还满以为泥鳅采食量好。

3、投放食台数量较多,有的每亩投放10多个投食台,但食台四周沿太低或根本就没有沿,泥鳅采食时将饲料带到淤泥而造成饲料浪费。

所以对于初养者,或是池塘淤泥较厚者,建议提前做投食台,每亩准备10个以上食台,投食台直径60-100厘米,食台四周沿高10-15厘米。如果投食台直径小,或者是投食台四周沿较低,可以在投食台正中位置再放一塑料菜筐(直径20-30厘米),投喂时将料投于菜筐中即可。做投食台应据各地情况,如果觉得做投食台较费事,或者成本较高,则可以采用浮性饲料投喂泥鳅。

采用浮性饲料投喂,只需用竹子或塑料管,做1-2平方米能浮于水面的投料框,饲料投于框中不至于被风吹走,便于观察泥鳅采食和掌握投喂量,投料框每亩养殖面积投放5-6个。使用浮性饲料饲养泥鳅,看起来饲养成本会高一点,但方便日常投喂、观察泥鳅采食,也较易掌握泥鳅采食量,与大量浪费饲料相比,肯定是划算的。

甲鱼养殖户如何迅速调查诊断病害



甲鱼病害发生后,在鳖体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灶,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有时候许多病的病症一同表现出来,为了有效地治疗,必须准确地诊断,确诊后才能对症下药。鳖病诊断分为调查、检查、分析、确诊几个步骤。以下介绍调查步骤。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鳖的活动情况,水中症状以及大体了解诱发疾病的外部因素。所以,调查必须深入现场,首先是观察鳖在池中的活动情况。凡是病鳖总会表现出行为异常,如行动迟缓、反应迟钝、不摄食、静卧不动或者钻入岸边的沙中、头颈伸缩无力等,这些都要一一记录在案。
其次,要考察养鳖场的建设布局,温室结构,鳖池大小和深浅、鳖池环境和设施等,看是否符合鳖的生态要求。
第三,要根据渔业水质标准,测量水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水温、pH值、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和硫化氢含量、重金属离子(铜离子、锌离子、铬离子等)含量等,观察水色变化,有条件的最好做一下水中浮游生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然后检查是否有污染源,有没有被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污染的可能,特别要注意是否会被人直接投毒。
第四,要详细调查饲养管理技术。一面翻看饲养管理日志,一面询问管理人员,从放养密度、分养操作、饲料原料、营养配方、投喂方法、日增重率和日常防治措施等几方面入手,还要重点询问什么时间发现第一个病例,在这前后鳖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有无换水、倒池或投喂其它饲料的情况,发现第一个病例后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等等。
这些调查都有助于我们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疾病,掌握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有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根据体表表现出的典型症状,初步诊断该病,然后进行治疗。但只要时间充裕,最好是从憋体检查与剖检、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调查,再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内因和外因,来确诊疾病。还可以进行初步性治疗,根据疗效帮助确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1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