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水禽良种:微山麻鸭

微山麻鸭,中国四大名鸭之一,是微山湖区长期培育的优质畜禽,小型蛋用麻鸭。由于长年放养在湖里,以食鲜活鱼虾、贝类及田螺为主,体大肉嫩,鲜嫩味美。山东省微山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日照时间长,滩涂、河湾星罗棋布,水生动植物品种繁多,为畜禽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其中微山麻鸭就是在这种优良的自然环境中经过四五百年的自然选择而成,已成为我国国家地方水禽良种。2011年10月,微山麻鸭蛋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地方水禽良种:微山麻鸭。

一、微山麻鸭的特点
微山麻鸭属中国四大名鸭之一,是微山县微山湖长年放养在湖里的品种,以吃鲜活鱼虾、贝类及螺类为主,体躯似船形,身姿轻巧灵活,善潜水,眼大有神,觅食力强,耐寒,产蛋量高,遗传力强。公鸭头颈羽毛墨绿色,发蓝色光泽,外型美观矫健;母鸭全身麻羽,羽色主要有青麻和红麻两种,产蛋期长,蛋色浅绿,平均蛋重70克。蛋腌制后煮熟切开蛋白如玉,蛋黄油渍汪汪,黄中透红,入口清香别致,回味无穷,具有松、沙、细、油、嫩等特色,属优质蛋白质,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氨基酸,老少皆宜,是适合四季进补佳品。麻鸭肉质细嫩,不肥不腻,香醇宜人,可驻颜益寿,清暑解毒,凉血健脾,养血明目,滋阴壮阳,常作为中药的辅助用药。
二、微山麻鸭的养殖现状
1、散养占主导
养殖麻鸭的养殖户多是渔民,以散养方式为主,很少舍饲。缺乏规范管理,致产量少,质量不均,养殖人员技术水平也较低,对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积极性不高。
2、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麻鸭产品,目前鸭蛋仅限于制作松花蛋、咸蛋和鲜食,鸭肉制品也只有五香扒鸭、板鸭,产品品种有待进一步开发。
3、防疫难度较大
因为微山麻鸭主要是散养,微山湖湖面狭长,又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这都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导致疫病越来越复杂。
三、微山麻鸭饲养技术
1、科学选址建舍
改变传统饲养模式,由放养向放养+舍饲模式推進。这种模式既能保持微山麻鸭的原种特性,保护种质资源,同时又能促进养鸭规模的扩大,推广标准化养殖,强化麻鸭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养殖户收益,保证麻鸭在自然界饲料贫乏期有足够的能量,可得到适当的照顾,使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1)建舍地点要符合当地的养殖发展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还要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方便,远离居民区、铁路、公路,与其他畜牧养殖场保持安全距离。由于鸭属水禽,鸭舍周边至少有一面有流动循环的水,以便于鸭游泳嬉戏,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鸭舍前向阳面留有足够的运动场。
(3)鸭舍内按标准设置料槽、水槽,地面铺设柔软、清洁、干燥的麦秸或稻草、刨花、木屑等垫料。
(4)鸭舍墙壁根据地形、常见风向决定开窗的大小和方向。顶窗(天窗)要遮阳和避雨,还要便于开合。
(5)舍内灯光设置要合理。

2.育雏期管理
(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备好雏鸭用料桶、水桶,一般每100只雏鸭需2.5公斤料桶3只,3.5公斤水桶两只。雏鸭饲料要选择综合信誉好的饲料厂生产的雏鸭饲料。备足常用防拉稀药品和多种电解质、葡萄糖、多维素、消毒药等。进雏前一天要调试好加温设备,并将舍温提高到合适温度,切忌等雏鸭放进育雏室时才临时加温,一般舍温33℃。
(2)雏鸭的选择。选养出壳时间正常、出生重符合微山麻鸭品种标准的健康雏鸭,每只重65~75克。
(3)适时给雏鸭“开水”“开食”。原则上开始饮水在出壳后12~24小时进行,运输路途远的,待雏鸭进入育雏舍休息0.5小时左右后,供给复合维生素和葡萄糖水让其饮用,夏季炎热时要在长途运输途中适当给鸭苗喷淋清洁水降温。
(4)做好保温工作。第一周温度30~32℃,以后每周比前一周降2℃,切不可忽高忽低。
(5)及时分群。根据雏鸭大小、生长强弱及时分群,每群300只左右,要针对性地饲喂。
(6)下水训练和放牧。一般5日龄后即可训练下水和放牧。
3、育成期管理
(1)光照。产蛋前期每天光照时间14~15小时,产蛋中期每天光照时间16~17小时。
(2)适宜的营养水平。产蛋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9.0%~19.5%,产蛋率达50%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增加到20%~21%。
(3)加强喂料的管理。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少喂勤添,减少饲料浪费。最好使用优质颗粒料,这样能保障各种营养素的均衡,减少调配次数,节约劳动力和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4)及时收集鸭蛋。特别是放牧时,为防止蛋被污染和破碎,应及时收集。同时要加强麻鸭产蛋时段一致性的训练。
四、几种常见疫病的防治
1、鸭病毒性肝炎
(1)病原和症状。这是由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肝脏损伤、死亡率高,主要侵害3~18日龄的雏鸭。潜伏期短,仅为18~24小时,常突然发病,病程短而急。病鸭离群、衰弱,很快不能走动,角弓反张,食欲废绝,有的有腹泻症状,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双脚呈游泳状划动,翅膀下垂,呼吸困难。
(2)防疫和防治。种鸭在产蛋前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使子代雏鸭获得被动免疫力;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接种;病雏鸭淘汰并作无害化处理。用板蓝根、茵陈、大红枣等中药煎水饮服,同时加消炎药和葡萄糖增强体质。雏鸭群中发现病鸭后,可立即对全群鸭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
2、鸭瘟
(1)病原和症状
这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病鸭体温升高、下痢、流泪。剖检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受损,淋巴器官病变。各年龄段鸭均可感染,以成年鸭发病较多。
(2)防疫和防治
定期注射鸭瘟疫苗;疫区将病鸭隔离,停止放牧;病鸭及早宰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病鸭买卖和调运;对假定病鸭群投以抗病毒和消炎药物。
3.禽流感
(1)病原和症状
这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鸭的所有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并可长期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生存。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此病毒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鸭体温突然升高,多数病例一般在1~2天内体温升高到43℃,精神极度沉郁(不吃、不愿走动),羽毛松乱,低头,翅下垂,很快呈昏睡状,有时有神经和腹泻症状,排黄绿色水样粪便。最急性型,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特征性的剖检病变是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广泛充血、出血,腺胃黏液增多,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腺胃与肌胃之间交界处黏膜可见带状出血,心冠及腹部脂肪出血,心肌炎、心包炎严重,头、眼睑、肉髯、颈和胸等部分肿胀,组织呈淡黄色,皮下胶样浸润和出血,有积液。
(2)防疫和防治
因该病发生后传播广泛,病程短促,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平时除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疫苗免疫接种外,病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一律实行捕杀、销毁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及时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措施,必要时还要通知周边地区养殖户和养殖单位。

微山麻鸭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的环境条件根据育雏季节和饲养量的不同采用自温育雏或加温育雏两种方式,刚出壳的雏鸭体重为48--55克,0--4日龄适宜的育雏温度为28--30℃,以后每周降3--4℃,直至降到15℃为止,昼夜温差3℃以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空气保持新鲜。光照第1周龄每昼夜为23小时,以后渐减,3周龄后为自然光照,夜间朦胧光通宵照明。雏鸭有扎堆的习惯(尤其是在黑暗、低温的环境条件下或受到惊吓时),应防止雏鸭受热或踩伤。
(二)适时饮水与开食不同季节的“开食”时间不同,春鸭出壳后24小时、夏鸭出壳后18--20小时、秋鸭出壳后24--28小时。要先饮水后“开食”,少喂多餐,以小米和配合料为主,每日喂6--8次。3日龄后可“开荤”,即在饲料中添加煮熟的新鲜小鱼虾、碎螺蛳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同时增喂青绿饲料进行“开青”。雏鸭有边吃料边喝水的习性,每次喂料时应保持有足够的饮水。
(三)训练下水饲养5日龄后,若天气晴朗、气温适宜,即可训练雏鸭下水,可在室外铺一张塑料薄膜,四边垫高中间倒入清水,水深2厘米左右,等水晒温后再放雏鸭下水,连续几天后,雏鸭就习惯下水了。每次下水后都要让它们在无风温暖的地方梳理羽毛,使身上的湿毛尽快晾干,切不可带湿毛入育雏舍休息。小鸭下水应先放浅水,时间20--30分钟,随日龄增加放水时间、加深放水水位,但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以免雏鸭受凉。
(四)训练放牧雏鸭3周龄后即可训练放牧。放牧距离由近到远、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开始放牧时应注意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放牧时间和次数。
(五)雏鸭的保健要创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垫料要经常更换,食盆、饮水器具等每天要清洗消毒,鸭舍内外要定期消毒,同时做好鸭肝炎、浆膜炎和鸭瘟等疾病的预防工作。可根据雏鸭羽毛生长发育、体重及成活率状况分析管理是否恰当,如1--7日龄绒毛黄色,8--15日龄绒毛颜色由黄变白,身躯拉长称“小罗锅”,16--20日龄背部有一道黑羽开始生长称“大罗锅”,21--30日龄头尾两肋生出羽毛称“四边红”。30日龄体重达900克,成活率达95%以上。
(六)限制饲养通过控制投喂量等措施,防止成鸭过大、过肥等原因引起早产早衰,同时限饲也可以节省饲料。麻鸭早期生长发育对终身产蛋有较大影响,限饲一定要参考麻鸭体格发育,麻鸭体格发育如果不达标,不仅不能限制饲养,而且还必须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促进麻鸭发育。蛋鸭限制饲养必须结合标准体重,在体重达标的情况下进行限制饲养时间一般从8周龄开始,到16周龄结束。

相关推荐

地方优良鸭种:新邵麻鸭


新邵麻鸭又称小塘麻鸭,俗称小塘坨鸭,是湖南省新培育的一个优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鸭品种。新邵县养鸭历史悠久,过去饲养的“土鸭”属麻鸭类,产蛋力强,但体形小,一般重1.25千克。1957年引进一批苏淮鸭和本地土鸭杂交,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20余年精心培育,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经济性能的新鸭种,当地群众称为“小塘舵鸭”。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地方优良鸭种:新邵麻鸭。

外貌特征:公鸭全身羽毛紧贴,头大颈粗,体躯椭圆形,胫粗短,胸腹平宽,尾巴上翘;母鸭头颈细小清秀,体躯丰满,背部宽平,后躯较前躯发达,臀部羽毛齐整,腹稍下垂。成年公鸭羽颈部翠绿,颈基部多有白色环圈,背羽、鞍羽为紫褐色,腹羽为灰白色,主翼羽有紫、白、黑三种颜色,尾羽为黑色并有黑色性羽2~4根;成年母鸭羽呈麻色,头颈羽呈白花状,颈部腹侧羽及腹羽为灰白色,其余各部羽为黄麻色或灰麻色,以黄麻色为主。肤色为黄色,喙为绿黄色,胫呈黄色,皮肤黄白色,肉色为淡黄白色。
体重体尺:新邵麻鸭90日龄体重,公鸭平均为2.256公斤、母鸭为2.13公斤;体斜长,公鸭为24.43厘米、母鸭为23.63厘米;半潜水长,公鸭为53.75厘米、母鸭为51.44厘米;颈长,公鸭为24.78厘米、母鸭为23.62厘米;胫长,公鸭为7.89厘米、母鸭为7.61厘米;龙骨长,公鸭为12.96厘米、母鸭为12.43厘米;骨盆宽,公鸭为4.78厘米、母鸭为4.57厘米。
生产性能:在圈养管理条件下,饲养90天上市,公鸭体重可达3.08公斤,日增重34.25克;母鸭体重可达2.6公斤,日增重28.91克,饲料转化率为4.31∶1。在放养管理条件下,饲养90天上市,公鸭体重可达2.29公斤,日增重25.69克;母鸭体重可达2.17公斤,日增重24.35克。
经屠宰测定,屠宰率:公鸭86.24%,母鸭83.27%;半净膛率:公鸭78.94%,母鸭77.52%;全净膛率:公鸭71.78%,母鸭71.24%;腹脂率:公鸭0.27%,母鸭1.50%;腿肌率:公鸭15.56%,母鸭14.76%;胸肌率:公鸭15.53%,母鸭15.08%;瘦肉率:公鸭31.08%,母鸭29.84%。
经产蛋试验测定,母鸭平均年产蛋238.5枚,蛋重73.50克/枚。产蛋期饲料转化率为3.05∶1。母鸭140日龄左右开始产蛋,即达到性成熟,公鸭120日龄左右开始有交配行为。种蛋受精率为85%~88%,受精蛋孵化率为88%~90%。

一、基本情况
新邵麻鸭又称“小塘麻鸭”,俗称“小塘坨鸭”。是湖南省新培育的一个优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鸭品种。
新邵麻鸭原产于新邵县小塘镇、新田铺镇,主要分布于新邵县资江、石马江、龙邵河、渔龙河流域,新邵县为中心产区,临近的邵阳市三区、邵阳县、邵东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也有少量分布。据2010年底调查,新邵麻鸭总存笼量166.47万羽,其中新邵县113.2万羽,占68%;周边县市区53.27万羽,占32%。
二、品种来源
新邵县小塘镇熟有养鸭习惯,解决初期,当地主要饲养邵阳土鸭,该鸭种具有产蛋性能好、野外觅食力强、抗病力强等优点;但个体小,上市体重平均只有1.25㎏,且胆小易惊、喜奔走、不便管理。1957年,当地从江苏省引进一批苏淮鸭投入产区饲养,该鸭体型大,平均个体重达3.2㎏,但缺点是畏暑热、性懒惰,野外觅食力弱,补饲量大,当地农民也不喜爱。一些鸭农从中选育了部分公鸭作父本与邵阳土母鸭交配,其后代性能表现良好。随后在杂交一代中选性能表现良好的公鸭与邵阳土母鸭交配、杂交一代母鸭与邵阳土公鸭交配繁殖。1980年一1982年,全县开展农业资源普查,发现了这一优良地方品种。1983年一1987年,新邵县农业局、蔬菜畜牧水产局科技干部刘湘源、贺同德、龚洵璀、何晋锋、黄解生等对新邵麻鸭进行有计划的选种选育,对该品种进行固定和提纯复壮,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研究,形成了“新邵麻鸭研究报告”,经省农业大学、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畜牧水产局专家审查鉴定,1987年正式定名为“新邵麻鸭”。
三、外貌特征
新邵麻鸭外观公鸭全身羽毛紧贴,头大颈粗,体躯椭圆形,胫粗短,胸腹平宽,尾巴上翘;母鸭头颈细小清秀,体躯丰满,背部宽平,后躯较前躯发达,臀部羽毛齐整,腹稍下垂。成年公鸭羽颈部翠绿,颈基部多有白色环圈,背羽、鞍羽为紫褐色,腹羽为灰白色,主翼羽有紫、白、黑三种颜色,尾羽为黑色,并有黑色性羽2一4片;成年母鸭羽呈麻色,头颈羽呈白花状,颈部腹侧羽及腹羽为灰白色,其余各部羽为黄麻色或灰麻色两种类型,以黄麻色为主。肤色为黄色,喙为绿黄色,胫呈黄色,皮肤黄白色,肉色为淡黄白色。

四、体重体尺
新邵麻鸭90日龄体重平均公鸭为2.256㎏,母鸭为2.137㎏;体斜长公鸭为24.43cm,母鸭23.63cm;半潜水长公鸭为53.75cm,母鸭51.44cm;颈长公鸭为24.78cm,母鸭23.62cm;胫长公鸭为7.89cm,母鸭7.61cm;龙骨长公鸭为12.96cm,母鸭12.43cm;骨盆宽公鸭为4.78cm,母鸭4.57cm。
五、生产性能
在圈养饲养管理方式下,饲养90天上市,公鸭可达3.08㎏,日增重34.25g;母鸭可达2.63㎏,日增重28.91g,饲料转化比为4.31:1。在放养的饲养管理模式下,饲养90天上市,公鸭可,2.29㎏,日增重25.69g;母鸭可达2.17㎏,日增重24.35g。
经屠宰测定,屠宰率:公鸭86.24%,母鸭83.27%;半净膛率:公鸭78.94%,母鸭77.52%;全净膛率:公鸭71.78%,母鸭71.24%;腹脂率:公鸭0.27%,母鸭1.50%;腿肌率:公鸭15.56%,母鸭14.76%;胸肌率:公鸭15.53%,母鸭15.08%;瘦肉率:公鸭31.08%,母鸭29.84%。
经产蛋试验测定,母鸭平均年产蛋238.5枚,蛋,73.50g/枚。产蛋期饲料转化比为3.05:1。母鸭140天左右开始产蛋,即达到性成熟,公鸭120天左右开始有交配行为。种蛋受精率85%-88%,受精蛋孵化率为88%-90%。
六、开发利用
新邵麻鸭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口感细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塘镇当地农民土法加工腊鸭、鸭掌、鸭舌、鸭肌胃、盐蛋等鸭类产品,主要用于自食和亲朋好友送礼。但新邵麻鸭一直处于待字深闺人未知。2003年,县发改局原局长邹保新退休后回到家乡发挥余热,创建金源鸭业公司,开发出“鸭三宝”品牌,享誉三湘,新邵麻鸭才走出县门。3013年小塘镇兰江村青年孙培红返乡创业,投资1000万元创立“湖南呱呱叫食品有限公司”并组建新邵麻鸭专业养殖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其生产的“呱呱叫”鸭熟食品远销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江西、上海等省市。

七、存在问题
新邵麻鸭是一个优良地方品种,是新邵县不可复制的畜禽品种资源。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没有引起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外来鸭种冲击市场,造成新邵麻鸭纯度降低和饲养量逐年减少,如不及时采取保护和开发措施,品种资源将濒危。
八、几点建议
1、建立新邵麻鸭品种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将新邵麻鸭做强做大。
2、将新邵麻鸭开发建设列入县政府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和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3、加强科技攻关,研究推广新邵麻鸭生产加工成套技术,建立国家级原种保护场,争取通过2-3年的努力,将新邵麻鸭列入国家《家禽地方品种志》。

地方良种—南阳黄牛


南阳黄牛是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躯高大,力强持久,肉质细,香味浓,大理石花纹明显,皮质优良。南阳黄牛毛色分黄、红、草白三种,黄色为主,而且役用性能、肉用性能及适应性能俱佳。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这个:地方良种—南阳黄牛

一、外貌特征:南阳黄牛属大型役肉兼用品种,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结构紧凑,皮薄毛细,行动迅速,鼻颈宽,口大方正,肩部宽厚,胸骨突出,肋间紧密,背腰平直,尾巴较细。四肢端正,筋腱明显,蹄质坚实。公牛头部雄壮方正,额微凹,颈短厚稍呈方形,颈侧多有皱襞;肩峰隆起8~9厘米,肩胛斜长;前躯比较发达。睾丸对称。母牛头清秀,较窄长;颈薄呈水平状,长短适中;一般中后躯发育较好,但部分牛存在胸部深度不够,尻部较斜和乳房发育较差的缺点。南阳黄牛的毛色有黄、紅、草白三种,以深浅不等的黄色为最多,占80%;红色、草白色较少。一般牛的面部、腹下和四肢下部毛色较浅,鼻颈多为肉红色,其中部分带有黑点,鼻黏膜多数为浅红色。蹄壳以黄蜡色、琥珀色带血筋者为多。公牛角基较粗,以萝卜头角和扁担角为主;母牛角较细、短,多为细角、扒角、疙瘩角。母牛一般体重400~600公斤,公牛最大体重可达1000公斤以上。
二、役用性能:南阳黄牛公母牛都善走,挽车与耕作迅速,有快牛之称,役用能力强。公牛最大挽力为398.6公斤,占体重的74%;母牛最大挽力为275.1公斤,占体重的65.3%。耕地时,公牛一般挽力为123.8公斤,占体重的25.7%;母牛一般挽力为105.4公斤,占体重的25.9%;阉牛一般挽力为146.7公斤,占体重的24.9%。耕地速度:公牛为每秒0.81米,母牛为每秒0.76米,阉牛为每秒0.84米。一般每日可耕地2~3亩,载重1000~1500公斤,日行30~40公里。
三、肉用性能:中等膘情公牛屠宰率为52.2%,净肉率为43.6%,骨肉比为1∶5,胴体产肉率为83.5%,眼肌面积为60.9平方厘米。血占体重的3.1%,心占0.63%,肺占0.62%,脾占0.16%,胃占3.62%,肠占2.18%。

养成培育
实验改良
据南阳黄牛研究所试验,育成公牛肥育7~8个月至1.5岁,以青饲料为主,精料日喂3~4公斤,试验结束时平均体重为441.7公斤;平均日增重813克,平均每增重1公斤耗料7.6个饲料单位,消耗可消化蛋白质740.6克,平均屠宰率为55.6%,净肉率46.6%,眼肌面积为92.6平方厘米。

1980~1981年,中日双方联合在南阳地区黄牛研究所试验,对75头壮龄阉牛进行强度育肥试验,肥育9个月,平均体重达577.7公斤,平均日增重0.65公斤,每增重1公斤消耗14.64个饲料单位,消耗可消化蛋白质1301克,屠宰率为64.5%,净肉率为56.8%,肉中粗脂肪含量高达54.64%。
南阳黄牛在我国的很多省区被大量用于改良当地黄牛。南阳地区多年来向全国提供种牛17000多头。在纯种选育和本身的改良上有向早熟肉用方向和兼用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与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尔蒙特、契安尼娜、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等牛杂交,可提高产肉、产奶性能和经济效益。
南阳盆地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南阳黄牛这一特有品种形成的基本因素。南阳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尤其是占南阳盆地面积70%以上的唐、白河流域,岗峦、河谷相间,平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历史上,大面积的山岗荒地和河谷湿地为南阳黄牛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牧草,肥沃平原的大面积耕作既需役使大批耕牛,又为饲养南阳黄牛提供了秸秆等饲料。在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作用下,经过千百年的培育,南阳黄牛逐渐成为体躯大、耐粗饲、品质优、数量多、役肉兼用的优秀地方品牌。
养牛历史
南阳农民历来有养牛习惯。远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了舍饲、圈养阶段。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在他大半生的落魄生涯中,于南阳城西麒麟岗养牛成为他谋生的主要手段。明清时代,南阳黄牛已遍布于唐、白河流域。悠久的养牛历史,孕育了南阳盆地千家万户养牛的民风;南阳农民普遍具有养牛习惯和技能。
建国初期,国家有关部门在南阳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专门机构,开展对南阳黄牛的系统选育。上世纪七十年代,南阳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冷配技术,

实现了黄牛育种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并颁布实施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黄牛育种工作中。上世纪九十年代,科技人员首次把胚胎移植技术引入南阳黄牛育种工作中,又明确提出了把南阳黄牛培育成为我国一个专门肉牛品种的目标,以填补我国肉牛品种的空白。该项目相继被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黄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2年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原产地标记域名注册。
悠久的黄牛养殖历史,优越的自然条件,几十年来的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南阳黄牛的育种,南阳黄牛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南阳黄牛,数量最多,品质优,分布广,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同、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一个优秀地方品牌,是南阳人民宝贵的资源财富。
据初步统计,止2003年,全市黄牛饲养量达442.2万头,其中存栏300.5万头,占全国2.3%、全省的22.6%;年产牛肉18.2万吨。
黄牛及其产品辐射上海、北京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并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中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南阳黄牛品牌已经叫响,南阳黄牛产业正逐步形成,并正在成为南阳市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

地方良种——马岗鹅


马岗鹅,产于广东省开平市马岗镇,能适应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又能耐粗饲,以草食为主,但繁殖性能低下。头长,喙宽,体躯呈长方形,早熟易养,运用现代数量遗传学的育种实用技术,经过9年8个世代系统的选育,建立起的以915品系为核心的马岗鹅逐级繁育体系,该品种是广东优质肉鹅品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地方良种——马岗鹅。

马岗镇位于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当地有一种非常有名的鹅——马岗鹅。马岗鹅的来源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年间。马岗鹅是由高明的三洲黑鬃鹅的公鹅与阳江母鹅杂交而来,具有乌头、乌颈、乌背、乌脚的“四乌”特征。经过长期的选育,马岗鹅具有生长速度快、均匀度好、体型适中、产蛋多的特性,符合市场需求,是南方灰鹅的地方名种。马岗鹅在140~150日龄开产,年产蛋34~37枚,平均单个蛋重148克。种蛋受精率为79%~84%,受精蛋孵化率为86%~92%,母鹅就巢性强。
马岗鹅体型中等,胸宽、腹平,体躯呈长方形。头、背、翼羽呈灰黑色,颈背有一条黑色鬃状羽带,胸羽呈灰棕色,腹羽呈白色。喙、肉瘤、胫、蹼均呈黑色,虹彩呈棕黄色。公鹅颈粗、直而长,羽面宽大而有光泽,尾羽开张平展。母鹅颈细长,前躯较浅窄,后躯深而宽、并向上翘起,臀部宽广。雏鹅背部绒毛呈灰色,腹部绒毛呈黄色。
马岗鹅成年公鹅平均体重5.2公斤,母鹅3.4公斤;平均体斜长公鹅35.2厘米,母鹅28.3厘米;平均胸宽公鹅9.7厘米,母鹅8.2厘米;平均胸深公鹅10.5厘米,母鹅8.9厘米;平均龙骨長公鹅15.6厘米,母鹅14.0厘米;平均骨盆宽公鹅7.0厘米,母鹅6.7厘米;平均胫长公鹅9.5厘米,母鹅8.2厘米;平均半潜水长公鹅67.6厘米,母鹅57.7厘米。
马岗鹅70日龄屠宰性能表现为:宰前活重公鹅4.2公斤,母鹅3.6公斤;屠体重公鹅3.8公斤,母鹅3.3公斤;屠宰率公鹅、母鹅85%;全净膛率公鹅74%,母鹅72%;腿肌率公鹅、母鹅15%;胸肌率公鹅11.9%,母鹅13.6%;腹脂率公鹅7.0%,母鹅8.2%。
2004年马岗镇饲养母鹅3.8万只,2006年马岗镇存栏种鹅10万只,现今马岗镇存栏种鹅近40万只。马岗鹅的适应性极强,可以在广东这样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健壮生长,已被列为地方优良品种,并正在进行进一步的选育研究。

外貌特征
主要特性:头羽、背羽、翼羽和尾羽均为灰黑色,颈背有一条黑色鬃状羽毛,胸羽灰棕色,腹羽白色,喙、肉瘤、胫、蹼黑色。出壳重为113克,成年体重公鹅为5.5千克,母鹅为4.8千克。
品种性能
体重体尺测定
9月龄未经育肥的公鹅半净膛为89.7%,全净膛为76.2%,母鹅半净膛为88.1%,全净膛为77%。一般在140~150日龄开产,年产蛋35~40个,平均蛋重为168克,蛋壳白色,蛋形指数1.5。
公母配种比例
1:5~6,种蛋受精率约82%。
饲养管理
饲养标准
马岗鹅能适应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又能耐粗饲,以草食为主,但繁殖性能低下,繁殖季节在每年6月至次年4月初一。
繁殖障碍
一,就巢性强、产蛋量少,每年的6月下旬开产,10月至次年2月为产蛋高峰期,次年3-4月停产换羽进入休产期。
二,性成熟较体成熟晚和雄性不育现象普遍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马岗鹅性成熟比体成熟晚3到5个月。雄性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且交配器短、细、软性纤毛组织颜色浅白的,配种能力较差,受精率与孵化率都较低,这类公鹅占公鹅总数的1/4。
三,性行为一般在母鹅产蛋前1个月才开始,仅维持7~8个月,且在特定时间段交配,交配行为易受外界干扰。公鹅对长期共养的母鹅出现厌伴反应,一旦接近附近的其他母鹅则很快发生恋伴行为,出现各种各样的求偶动作和迫切的交配期望。

地方良种:渤海黑牛


渤海黑牛原称“抓地虎牛”,是独特的地方优良品种,它是经过长期选种、选配,逐渐培育而成的优良中型役肉兼用品种牛,其耐粗饲,抗病力、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渤海黑牛性情温顺,易调教,易育肥,是我国罕见的黑毛黄牛品种。下面具体来认识一下:地方良种:渤海黑牛。

一、产区概况
无棣县属山东省滨州市,是渤海黑牛的主要产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沿海,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具有夏热多雨,冬季长,春季多风、干燥,秋季凉爽的特点。全县年平均气温12℃左右,降水量564.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632小时,年平均地面温度14.7℃,最大冻土深度一般50厘米左右,无霜期205天左右。
无棣县境内河流众多,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和畜禽繁殖。当地经过长期自然、人工选择培育出了渤海黑牛这一优良地方品种。
二、品种特征
体型:渤海黑牛低身广躯,结构匀称,身形呈长方形,头呈矩形,头颈长度基本相等,渤海黑牛后躯发达,体格健壮,形似雄狮。
毛色:渤海黑牛具有五黑的特点,它的毛、蹄、角、鼻镜和舌面都是黑色的,这是渤海黑牛特有的品种特征。
角和蹄:渤海黑牛头角较小(多为龙门角),其角短、质致密,蹄呈木碗状,蹄质坚实,四肢病及蹄病极少。
生产性能:渤海黑牛公牛10~12月龄性成熟,母牛8~10月龄性成熟,母牛多在1.5岁初配,一年一胎。
三、利用价值
渤海黑牛肉质细嫩,育肥后的渤海黑牛肉质大理石纹明显,其色泽鲜红,肉品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总量达95.11%。渤海黑牛具有作为绿色食品、黑色食品的开发价值。
渤海黑牛虽有诸多优良特性,但也存在体重较小,个体间体尺、体重差异较大,后躯尻部发育较差,日增重较小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为提高品种质量,渤海黑牛今后的主要选育方向:保证体高、增加体长、增大胸围;改善后躯、提高体重,使渤海黑牛逐步向肉役方向发展;培育体长系、肉用系,丰富品种结构。

品种特性
渤海黑牛为中国罕见的黑毛牛品种,中国良种牛育种委员会将该牛列为中国八大名牛之一。属于黄牛科,是世界上三大黑毛黄牛品种之一,因为它全身被黑,传统上一直叫它渤海黑牛,是山东省环渤海县经过长期驯化和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渤海黑牛全身镜呈黑色,低身广躯,后躯发达,体质健壮,形似雄狮,当地称为“抓地虎”,港澳誉为“黑金刚”。渤海黑牛成年公牛、阉牛体高133厘米左右,体重460公斤左右,母牛体高一般120厘米左右,体重360公斤。渤海黑牛平均屠宰率53.13%,净肉率44.72%,胴体产肉率84.18%,胴体骨肉比1:5.09。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口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黑金刚”。
生产情况
为保障渤海黑牛的产量与质量,无棣县华兴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渤海黑牛原产地优势,依托无棣县渤海黑牛繁育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管理模式,定时将养殖课件送到养殖户手中,并对养殖户集中培训养殖知识。公司还与养殖户达成“预付收购定金500元,提供60元的冷配费用,每公斤高出市场价8元收购。”的惠农协议,积极引导成员进行渤海黑牛繁育与育肥。2011年,无棣县华兴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已与县内42个养牛大户和1022户社员签订渤海黑牛繁育及育肥合同,合同养殖量达1万多头,成员人均增收近2000元。
品种保护
20世纪的黄牛改良和肉牛改良,给渤海黑牛这一品种带来很大的冲击,中心产区存养量急剧下降,分布范围日渐缩小。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渤海黑牛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日趋淡化,再加上养殖成本的增加,农户不再从事渤海黑牛的养殖繁育工作,致使渤海黑牛濒临绝种。
为抢救性保护渤海黑牛种质资源,无棣县规划建设渤海黑牛良种繁育基地来进行渤海黑牛育种核心群的建设,由无棣华兴畜牧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2010年6月,无棣县华兴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10月,承担着国家级渤海黑牛保种区的山东省渤海黑牛原种场迁址无棣县华兴渤海黑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养殖场内。2011年,该公司已有纯种渤海黑牛种公牛50头,母牛380头。国家级渤海黑牛保种区内的渤海黑牛保护群由该公司负责提供纯种渤海黑牛冻精进行纯繁。

恩施麻鸭


品种名称恩施麻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又称利川麻鸭。属小型蛋用型品种。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南山区的利川、来凤、宣恩、恩施、咸丰等地。

外貌特征:前躯较浅,背腰平直,体态清秀匀称,羽毛紧凑。公鸭头较粗短,额部略高,前躯微昂,胸腹较宽而扁平,羽毛细致紧密,脚短、蹼大,性欲旺盛,举动灵活。母鸭头小而清秀,额平,颈细长,前躯较窄,后躯丰满,腹部深广,脚短,蹼薄。成年公鸭头颈绿黑色,颈中部多数有一圈白毛,背部、腹部呈青褐色,每片羽毛的边缘有极细的白羽毛,远看像鱼鳞片状,肛门口上部的羽毛为黑色,尾部有2-4根卷羽上翘。成年母鸭颈羽与背羽的颜色相同,多为麻羽,故名。每片羽毛中央有一黑带,边缘为淡黄色者称红麻鸭,背部羽毛青色者称青麻鸭。趾黄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30日龄m6克;60日龄275克;90日龄900克;120日龄1202克;150日龄1322克;180日龄1400克;成年公鸭1362克,母鸭1615克。羽毛生长速度较快,60-70日龄已全部长齐。4月龄公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3.40%,母鸭78.85%;4月龄公鸭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3.52%,母鸭66.84%;成年公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4.92%,母鸭84.34%;成年公鸭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6.99%,母鸭75.63%。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65天。平均年产蛋183枚,平均蛋重65克。平均蛋形指数1.38。蛋壳白色,少数青色。公鸭性成熟早于母鸭。公母鸭配种比例1:20。平均种蛋受精率80.85%,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4.47%。公鸭利用年限1-2年,母鸭3-4年。

缙云麻鸭


缙云麻鸭是我国著名的蛋鸭地方品种,以成熟早、产蛋多、耗料省、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而著称。

缙云麻鸭外貌特征:体躯轻小狭长、蛇头饱眼、嘴长颈细、前身小后躯大、臀部丰满下垂,行走时体躯向前伸展与地面成45角,体型结构匀称,紧凑结实,具有典型的蛋用鸭体型。其中:

◎I系(褐色麻鸭)母鸭以褐色雀斑羽毛为主,腹部颜色较浅,喙呈黄色,胸、噗呈桔黄(红)色,该型鸭毛片较厚。

◎Ⅱ系(浅灰色麻鸭)母鸭以浅灰色雀斑羽毛为主,其中腹部羽毛颜色为白色,头颈部有条状浅褐色羽毛。喙灰黄色,胫、噗呈桔黄(红)色。

◎青壳系以I系鸭为基础群采用科学的方法选育而成,外貌特征近似于I系,毛色较I系鸭偏褐红,喙、噗以暗绿色为主。

生产性能:

缙云麻鸭具有早熟高产的特性,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85―90日龄见蛋,120天产蛋率达50%以上,135―145天达90%以上,产蛋高峰期可维持8―10个月,500日龄产蛋量可达310―330枚,总蛋重21千克以上,产蛋期蛋料比1:2.7―2.85,青壳系青壳率达90%左右,同时,缙云麻鸭还具有体形较小,耗料相对较省;抗病性、抗应激能力强;耐寒耐旱,圈养、笼养、放牧皆可,适应全国各地饲养等优越生产性能。

相关介绍:

缙云麻鸭,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乾隆版《缙云县志》中就有记载。解放前,小本经营发展不快,如新建觅川村,利用新建河谷盆地养鸭,也仅三五户放牧群鸭,每群七、八十只.解放后,尤其是最近十年以来,缙云麻鸭以体型小、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等优势,冲出浙江,走向全国.1988年,全县有四千多养鸭专业户、三万多人养鸭四百万只,鸭迹遍及上海十县、广东百县、直至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近几年来,缙云麻鸭正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在经营上,趋向立体化、链条型,养鸭兼包鱼、水库,既养鸭又养鱼;养鸭兼营孵坊,建立苗鸭基地;养鸭兼营饲料加工,养鸭兼种香蕉、粮食、蔬菜、水果;养鸭兼从事禽蛋,饲料运输。缙云县人民不仅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以智慧和胆略,开辟缙云麻鸭生产的新局面,努力为振兴山区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汉中麻鸭


【种质资源名称】 汉中麻鸭
【种质外文名】 Hanzhong Partridge duck
【种质原产地】 陕西省汉中市
【经度】 东经10530~10824
【纬度】 北纬3215~ 3356
【年最高温度(℃)】 28℃
【年最低温度(℃)】 -10.1℃
【年平均温度(℃)】 14.3℃
【无霜期(d)】 250d
【降水量(mm)】 886mm
【农作物条件及利用】 产区盛产水稻、玉米、池藻和青绿饲料,沟渠滩涂衍生大量动植物,为养鸭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
【调查群体原产地调查群体所在地】 陕西省、江苏省
【调查群体所在单位】 城固县和南郑县畜牧兽医站、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群体总数量(只)】 2006年为10.4万只
【皮肤颜色】 黄色
【头型】 头清秀
【颈部特征】 颈细长
【体型特征】 体型较小,体躯较长,背部宽大;公鸭颈部上1/3羽毛多为青绿色,有翠绿光泽
【种蛋受精率(%)】 85%~90%
【受精蛋孵化率(%)】 85%~90%
【产蛋量(个)】 206枚/500日龄
【蛋壳厚度】 0.400.03
【蛋壳强度】 4.300.60
【蛋形指数】 1.41
【品种优缺点】 汉中麻鸭具有适应性、抗病力、觅食能力强,能适应高寒气候,产蛋率较高的特点,适合在粗放条件下饲养

沔阳麻鸭


品种名称沔阳麻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蛋肉兼用型品种。主产于湖北省沔阳县,分布于荆州地区以及湖北省内的嘉鱼、汉川、汉阳、应城、英山、黄破、孝感、咸宁等地。

外貌特征:体型较大,呈长方形。喙青黄色或铁灰色,喙豆黑色,虹彩栗红色。公鸭体长,头方,眼大且有神,颈长且灵活,背宽而胸深;头颈上半部和主翼羽孔雀绿色,有金色光泽,颈下半部和背腰褐色,臀部黑色;胸腹部和主翼羽白色,俗称青头白裆;胫长,蹼大,呈橘黄色。母鸭颈细,身长,背平,臀宽,腹部深广,羽毛细密紧凑;全身均为斑纹细小的条状麻色,有深麻和浅麻两种,以浅麻居多;主翼羽呈青黑色;胫橘黄色,蹼乌,爪黑。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49克;30日龄253克;60日龄995克;90日龄公鸭1444克,母鸭1353克;120日龄公鸭1808克,母鸭1739克;150日龄公鸭2046克、母鸭2040克;180日龄公鸭2250克、母鸭2285克。成年公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0.74%,母鸭80.33%;成年公鸭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3.01%,母鸭75.89%。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45天。平均年产蛋163枚,高者达250枚以上;平均蛋重74克。平均蛋壳厚度0.46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41。蛋壳白色,青色较少。公母鸭配种比例1:(20-25)。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5%。公鸭利用年限1年,母鸭4-5年。

地方良种:五莲黑猪


五莲黑猪是由本地的“民猪”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与巴克夏等外来猪种杂交,经群众多年培育及八十年代以来有计划的选育而成。具有耐粗饲,舍饲、放牧均适宜,性成熟早,繁殖力较强,增重快,耗料少,屠宰率高,瘦肉率高等特点。杂交优势明显,是生产瘦肉猪的良好母本。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地方良种:五莲黑猪。

1.体型外貌:体型中等。结构匀称,体质结实。毛色全黑,被毛粗密。头大小适中,嘴筒粗长,耳半大下垂,额宽有菱形皱纹,额下肉垂小,颈中等长,颈肩结合良好,肩宽、胸宽、背腰平直,腹大紧凑,四肢较粗壮,后躯较丰满,母猪乳房发育良好,有效奶头7对以上。公猪睾丸发育良好,大小对称。
2.体尺体重:成年母猪体重134公斤左右,体长150厘米左右,胸围139厘米左右,体高71厘米左右;成年公猪体重142公斤左右,体长158厘米左右,胸围140厘米左右,体高80厘米左右。
3.繁殖性能:母猪6月龄左右,体重50公斤左右开始发情,8月龄体重达75公斤时初配。母猪窝产活仔11头左右,初生窝重12公斤,仔猪2月龄断奶窝重110~125公斤。
4.育肥性能:7~8月龄体重100公斤左右,平均日增重550克,料重比为3.3︰1,屠宰率74%左右,瘦肉率50%以上。
5.經济效益:五莲黑猪产仔较多,其杂交后代瘦肉率较高,肉质好。按每头母猪一年产仔两窝,每窝平均比一般品种母猪多产仔1.5头,每头仔猪(30公斤)售价按360元计算,饲养一头五莲黑猪,一年毛收入可达1080元。此外,因其肉品质高,无论是杂交仔猪还是育肥猪,销路均较好,价格优,饲养效益明显。
6.适宜地区:华东、华中地区。

五莲黑猪保种及选育实施方案
一、保种及选育的目的
五莲黑猪是一个瘦肉率高、繁殖力较高、肉质好的地方优良猪种,特别是经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计划的选育,使五莲黑猪的体形外貌基本趋向一致,瘦肉率、饲料报酬、生长速度、繁殖性能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成为了一个生产优质商品瘦肉猪的良好母本猪种,以其为母本杂交生产的商品瘦肉猪因生长快,抗病力强,瘦肉率高,肉质好而深受养猪场户的青睐,同时也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及科研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一九九○年获山东省“金猪”奖第一名,以其生产的白条猪肉获得“部优产品”称号,并在全国率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畅销上海市场和大量出口俄罗斯等国家。
近几年来,饲养者由于一味追求瘦肉率和生长速度,忽视肉品质量,盲目引进国外瘦肉型种猪多元杂交,不注重五莲黑猪的保种及选育提高,甚至出现了随意宰杀或淘汰五莲黑猪,使五莲黑猪的繁育场户逐年减少,饲养数量大幅度下降,品种资源日趋匮乏,特别是九十年代后,畜牧部门进行的“五莲瘦肉猪生产技术配套攻关研究”课题一结束,没有相应的配套保种措施,近十年来在人力、物力上都没有很好的开展这一项工作,没有一支队伍去负责这项工作,没有很好的把研究成果尽快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致使五莲黑猪的保种工作出现了空档,近几年来出现胡交乱配,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大幅度下降,五莲黑猪的存养量大幅度下降,几乎出现了绝迹的现象,因此,开展五莲黑猪的保种及选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二、保种及选育的措施:
1、组建黑猪育种核心群:根据五莲黑猪的体形外貌,体尺体重等方面,在考虑血缘关系育肥性能和产仔性能的同时,着重根据与多产瘦肉且肉质好相关密切的体形外貌等特点进行选择。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深入村户进行普查,摸清黑猪血缘关系,采取分散多点选择种公母猪,组建10头种公猪(五个血统)50头种母猪的育种核心群。对选出的种猪进行编号,体尺测量,体形外貌鉴定评出等级填卡入档。
2、开展本品种的继代选育:组建育种核心群后,开展本品种的继代选育,两年一个世代,
每年留50头后备母猪选25头,留20头后备公猪选5头,更换50%的基础群母猪。通过继代选育方法,存优去劣,提纯扶壮,使五莲黑猪朝着适应市场需求的猪种方向发展。

3、建立二级扩繁场、户:在开展核心群选育提高的同时,积极抓好二级扩繁场户的建设,把社会上饲养的五莲黑猪每年经过核心群向社会提供的黑公母猪作为二级扩繁场户,其主要任务通过引进优良猪种开展猪的人工授精,向社会提供纯种五莲黑猪和优质的商品育肥猪。
4、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对育种核心群将严格规章制度,制定饲养管理制度及卫生防疫制度,并根据各类猪群不同的生长期,制定各类猪群营养标准。
5、成立专门的育种班子:通过考核和实际工作经验,成立专门的五莲黑猪育种队伍。具体负责五莲黑猪的选育及保种工作。
三、项目完成时间:
自2009年至2016年,八年时间,核心群完成四个世代的选育。
四、完成的技术指标
经过八年的选育工作,使五莲黑猪的体型外貌趋向一致,体尺体重,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有一个大的提高并趋向稳定。筛选以其为母本的最优杂交商品猪,其生产性能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保种选育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积极探讨某些个体性状的研究,以其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五莲黑猪的选育将采取有计划的引进外血,使其成为一个适应市场需求且深受当地群众喜欢饲养的地方良种品系。

绍兴麻鸭


绍兴麻鸭是一种我国独有的家禽,主产于浙江省绍兴市,早在南宋时期就已驯养,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该品种的肉、羽、蛋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还是传统中药,有祛痰养阴之功效。绍兴麻鸭素有“禽中明珠”之称,因其羽毛上斑斑点点,黄白相杂,故又俗称麻鸭。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绍兴麻鸭。

特征特性:绍兴鸭体型小巧、体躯狭长,嘴长颈细,背平直、腹大,臀部丰满下垂,站立或行走时躯体向前昂展,倾斜呈45°角,似“琵琶”状。根据毛色特点不同,可分为“红毛绿翼梢系”“带圈白翼梢系”“白羽系”和产青壳蛋的“青壳蛋系”四个品系。绍兴鸭具有体型小、产蛋多、饲料省、成熟早和适应性强等特点,饲养历史悠久,遗传基因稳定,是我国优良的蛋用型鸭种。
产量表现:成年公鸭体重1505克,体斜长21.47厘米,胸宽8.18厘米,胸深7.02厘米;成年母鸭体重1539.73克,体斜长20.34厘米,胸宽7.97厘米,胸深6.74厘米。母鸭从育雏开始到性成熟需130天左右;公鸭性成熟较母鸭迟,需150~160天;母鸭500天产蛋310枚左右。
绍兴麻鸭适宜在全国各个区域推广养殖。

产品简介
绍兴麻鸭,因鸭毛呈麻褐色带黑斑而得名,又因主要产于浙江绍兴,故亦称“绍鸭”。既可放牧,又可圈养。公鸭个体不大,而肉嫩、味鲜美,一般饲养六七十天便可上市,以秋季最肥。是产蛋多、耗料少、生活力强的现代高产蛋鸭品种。母鸭每只年平均产蛋250至290枚,高产群鸭每只可产蛋300枚以上,为中国蛋用型鸭种中之佼佼者,有“禽中明珠”之称。饲养多年的母鸭,俗称“老鸭”,被视为补品,“火腿炖老鸭”,向为绍兴名菜。1984年,《绍兴麻鸭纯系培养阶段成果》科研项目,获商业部三等奖。1987年,农业部在上虞建立绍兴麻鸭原种场。同年,商业部复在绍兴设立麻鸭育种科研场,并先后将鸭种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放养。纯种绍兴雏鸭,远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名称由来
绍兴麻鸭,毛色与众不同,白灰色的鸭毛上,带有褐色麻点,故而得名。绍兴麻鸭是我国优良的蛋用型鸭种之一,有“禽中明珠”之称,它具有体型小、长大快、饲料省、产蛋多的特点,绍虞平原是绍兴麻鸭的起源地和养殖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良种由来
绍兴麻鸭是由野鸭经人代代长期驯化,选择而成。古越山会平原,原是茫茫沼泽滩涂,苇草丛生野鸭群栖,古人以此为狩猎对象,进而进行驯化。至宋代,山阴、会稽两地养麻鸭已相当普遍,山阴诗人陆游有“坡放万头鸭”、“群鸭暮还家”的诗句。绍兴县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域广阔,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盛产螺蛳、泥鳅、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饲料,为鸭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绍兴又是粮产区,有丰富的谷作鸭的饲料,且是酿酒发达之地,民谣曰:“种稻酿酒,酒糟养鸭”,大量的酒糟乃是麻鸭的上好饲料。绍兴县共有养鸭专业户1000家,总饲养量达90万羽,其中母鸭达69万羽左右。母鸭一般在120天左右就会产蛋,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群鸭每只年产量为250到290枚,高产群可大300枚以上。蛋重65克左右,个大壳薄,是我国优良水禽品种。1986年,商业部主持和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对绍兴麻鸭进行了鉴定,认定绍兴麻鸭产蛋率和蛋重量已超过引进的西方樱桃谷、康贝尔良种鸭,高产品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特点
产品价值
绍兴麻鸭虽然其貌不扬,但它全身是宝。鸭蛋除鲜销外,其加工产品有皮蛋、咸蛋等。公鸭大多培育成菜鸭供应市场,一般饲养到60到70日龄,体重在750到1000克上市供应,肉嫩,味鲜美。饲养多年的母鸭(绍兴人叫“老鸭”),民间视为补品,“火腿炖老鸭”为乡土传统名菜,还可加工成绍兴风味特产酱鸭。鸭毛则可加工羽制品。
产品成份
鸭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核黄素、硫胺素、钾、钠、氯、钙、磷、铁等成分。可食部分鸭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鸭肉中的脂肪含量适中,约为7.5%,比鸡肉高,比猪肉低。脂肪酸中还包含不饱和脂肪酸,消化吸收率比较高。
产品特性
绍鸭体躯狭长,蛇头暴眼,嘴扁颈细,背平腹大,臀部丰满,形似“琵琶”。行动敏捷,善于潜水觅食,生长快,成熟期短,合群性好,抗病力强,产蛋率高。
产品功效
中医称鸭为“药”和滋补上品。鸭肉味甘、性寒,有益阴、养胃、补肾、除虚弱、消肿、止咳化痰作用,可辅助治疗阴虚水肿、羸弱乏力、清暑养阴、大便秘结、贫血、慢性肾炎等疾病。凡身体虚弱、患病初愈、时常上火者,尤其是─些低烧、食少、口干、大便干燥和有水肿的人,食鸭肉最有效。老人、儿童常常阴虚,故也应常吃点鸭肉为好。
产品历史
绍兴养鸭,宋代就很普遍。陆游《稽山行》即有“陂放万头鸭”之句。民间素有“种稻酿酒,酒糟养鸭,鸭粪肥田”习惯。

绍兴麻鸭饲养
绍兴麻鸭以产蛋多而闻名。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全鸭的产蛋性能,一般年产蛋250—290枚,部分高产群年平均产蛋可达300枚以上。第一年的产蛋数较第二年多,但第二年蛋形增大,总蛋重差不多,第三年后产蛋就逐步下降。绍兴麻鸭初生成活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养殖户养殖的好品种。
雏鸭的饲养
春鸭出壳后24小时,夏鸭18——20小时,秋鸭24——30小时开食为宜。开食前应先放水,后开食,用夹生饭喂给。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开食重点,俗话说:“春食夏水”,春季的重点是是派,夏季的重点是水。雏鸭喂养到四天以后,以泥鳅、黄鳝螺蛳、鱼类等开荤。七天以后就可钻青(即放入苗田),晚上分别关养在竹篓里,同时要严格防止因打堆而发热致病。十天后,可适当喂些煮熟的大、小麦之类精料。二十天后可软食,同时补喂动物性饲料。晚上可以关在鸭舍内,地面垫以草壳,并放置水槽、食槽,使鸭群自由采食,晚上仍需点灯照明,只要精心管理,雏鸭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
青年鸭的饲养
雏鸭从40日令到开产,属于青年鸭时期,这个阶段生长迅速,消化力强,耗料也较多,故以放牧为主,一般每群300——500只,分群管理。结合农作物茬口,选择适当的田、荡、河沟、草滩整天放牧,中午可在河岸边适当休息,晚上入舍,也可露天圈养,但都要点灯。放牧时,一般晚上不喂料,如放牧区食物稀少,鸭尚未吃饱,则应适当补料。这段时间必须注意防止农药中毒和疫病传染等问题。
种鸭的饲养
将开产和处产的青年鸭,应按种鸭的要求,饲养管理可分圈养、放养、半圈养三种方式,以圈养为好,群鸭既安全,又稳产高产。圈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朝南的正方形棚舍;二要有与舍相连的运动场和鸭滩;三要有比鸭舍略大的水面,要求水深浪小,三面用篱笆围住。
圈养的种鸭,每只每天的饲料定量为:碎米、大麦、米糠等精料100克,动物性饲料50克(或带壳螺蛳1斤),此外再补喂酒糟、统糠和水草,作为填充饲料。同时要掌握好关、圈、放三个环节。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每天可将鸭赶至鸭滩圈养三次,每次2小时,霉季除中午在鸭舍内关2小时外,可全天在鸭滩圈养。夏季气候炎热,基本上可以从早晨六点圈养到晚上十点,待气温转凉再关入鸭舍,如果遇上雷阵雨,则应赶鸭入舍。
当地群众经验,春怕四,夏怕八,拖到八,生到腊。就是指四月、八月容易停蛋,这两个时期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加强营养,以促使持续产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404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