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7.5触底 养猪利润要被挤压到何时?

养猪 如何养猪

2020-03-20

近期,国内猪价持续处于低位状态,眼看已经到达7.5元/斤的触底价格,关于养猪利润的问题又被重复讨论。之前,在民间流传着一种猪价高于玉米价格的7.2倍,养猪就有利润可赚的说法,按照这样的理论,目前,猪价即使触底7.5元/斤,养猪依旧有1元左右的利润空间。猪价7.5触底养猪利润要被挤压到何时?下面分析一下:

农业部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生猪出栏和母猪存栏虽比上个月有所增长,但整体数量依旧处于低位。按理说,生猪存栏处于地位,猪价触底回升才是一个正常的逻辑和周期,可目前,猪价为何迟迟没有动静呢?

全国生猪存栏止跌回暖,意味着在2016年开始着手扩张的各大养殖企业和中小养殖场已经进入了正常的生产周期。虽然由于环保提高了新进养殖户的入行门槛儿,拆迁也使得更多的养殖户退出舞台,但整个行业补栏的速度,已经可以均衡并超越退出的速度。
有数据显示,3月11日开始,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就跌至15.5元/公斤左右,一直在这一水平位附近震荡至今。20天来最高涨至15.8元/公斤,最低跌至15.4元/公斤。期间出现过连续一周左右的小幅上涨,和不到一周的小幅下跌,均未持续10天以上。

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猪价基本处于一路狂跌状态,养猪红利时代依旧走远。按照近期行情分析,近期猪价迅速反弹可能性不大,而猪价迅速下跌的可能也不大。去年同期猪价则是刚刚开始大涨,在之后的三个月内突破了10元大关,而今年同期水平即使增长,也将是小幅度的变动。
今年,也有不少养殖户期待,猪价行情能出现类似于2016年的增长拐点,期盼大幅上涨。作为行业媒体,我们也希望行情能上涨,但是更想提醒大家能理性看待行情变化,切莫赌市压栏。
在行情低迷时期,大家所期待的生猪存栏却开始回暖,不少人会认为猪市将面临新的低价冲击。那么,在相对较低的价格线上,养猪人怎么守住自己的利润率空间呢?

国内的养猪行业上下游分工明确,而联系却不紧密。4月12日,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3月27日-4月2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6.69元/公斤,较前一周下降0.24%,较去年同期下降15.02%。而同期的生猪价格全国平均为15.6元/公斤,这就意味着有1元左右的差价被第三方掠走。
这样看来,我们将屠企压价作为猪价不增长的主要原因,似乎有点强行甩锅的嫌疑。就农业部数据来看,近期屠宰企业愿意以9元左右的价格收购生猪,而养殖户出售生猪的价格却达不到这个水平。

据小编了解,丹麦和日本早就已经取缔了收猪这个环节,屠宰企业和养殖企业之间签订买卖合同,在养殖企业计划出栏时,由屠宰企业直接到养殖公司进行生猪收购。类似于减少中间环节的手段,将会使更多的利润被分配到上下游企业。
当然,规模化猪场做到这一点就相对容易,其体量可以让屠宰企业愿意前去收购,但国内绝大多数生猪是在中小企业的手中,而中小企业在和屠宰场谈判时就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甚至会出现单次出栏不满一车的情况。因此,中小企业若能进行同地区散养户联合,无论以什么方式整合地区资源,或许能提升与屠宰企业直接对接的底气。

近些年,各个行业都在强调减少中间环节,除了可以增强产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之外,也可以促使上下游企业能在生产中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在养猪行情好的时期,利润空间可以保证上下游企业均能获得不菲的生产回报,但在行情不好的时期呢?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直接与下游企业对接,撇开中间商的二次获利,这也不失为获取更多利润的方式。
生猪价格触底7.5元/斤,国内生猪存栏首次出现回升势头,这也更加使得此轮猪周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市场的套路越发让人捉摸不透。在这种情况下,养猪人除了踏踏实实养猪之外,积极创新交易模式也将是一种获取利润的性方向。


精选阅读

近期南方猪价直线回暖


近段时间南方肉猪市场呈现直线回暖的现象,随着月底双节临近,屠宰与肉类加工企业开工率增加,市场肉猪交易收购活跃。

前期部分养殖户为规避风险加快肉猪出栏,导致部分地区肉猪供应量紧张,特别是体重在250斤以上的肉猪。

南方部分产区主流肉猪出栏价:广东省四会市猪价为每斤7.3元~7.5元,福建省漳州市猪价为每斤7.1元~7.3元,浙江省金华市猪价为每斤7.5元~7.6元,江西省猪价为每斤7.2元~7.4元。

往年秋季的肉猪消费均比夏季消费较为理想,但在宏观经济状况尚未走出低迷的情况下,猪价进一步走高较困难,预计短期内我国南方猪价以稳为主。

土猪的养殖成本和利润分析


土猪的养殖成本平均每头约为1500-1800元左右,成本包含租地建场、猪种购入、水电费、饲料费等费用。土猪养殖周期长,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出栏,按照猪的市场价格平均每斤15-35元左右来计算,每头土猪可卖4000元左右,赚取的利润是2200-2500元左右。当然,猪价有波动,成本利润都会随之变化。

1、养殖成本分析

土猪的养殖成本会比一般的猪高一些,主要是因为生长周期长,根据一些养殖户信息是,土猪的养殖成本会比一般的猪多1到2倍,因为土猪通常它的体积不是很大,然后养只土猪的成本还需要包括建立养殖场,还有租地的租金,还有饲料、水电、人工等费用,将这些成本分摊到每头土猪身上,需要一千多元的成本。

2、养殖利润分析

土猪的生长周期通常需要一年左右,意思就是一年只有一批土猪出栏,市场上土猪的价格一般是15到35左右一斤,如果整头出售的话,一头也就三四千左右,再除去养殖的成本,那么每头猪也就赚个2000千左右。

3、市场行情分析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于饮食上也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对于肉食的需求量也很大,特别像土猪肉,这是一种口感很不错的猪肉,市场价是不贵也不便宜,但是人们更倾向于这种口感好的肉质类,所以说市场还是有的。

4、养殖前景分析

土猪是比较容易养殖的,但是需要养出高质量的土猪的话,还需要下一些成本,而且土猪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产仔量也并没有杂交的量多,所以不能与数量来赚钱,但是土猪的销售质量是受很多商家喜欢的,所以可以投入到大型的超市出售,形势是比较好,适合养殖。

猪初乳在养猪生产中的用途


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猪初乳,民间叫胶奶,以后分泌的乳汁则称为常乳。初乳与常乳的成分是不同的,初乳中蛋白质、乳脂、乳糖、维生素(A、E、D)、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常乳高出几倍,尤其是初乳含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及生长因子,对初生仔猪接受被动免疫、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起着关键作用。

1.增强仔猪的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能与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等抗原结合,促进哺乳动物新生幼仔自身免疫系统发育成熟,保护其免受病原侵袭。同时初乳中所含的胆碱、磷脂、脑肽等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试验表明,在正常饲养管理的情况下,仔猪1~2日龄每天上、下午分别腿部皮下注射初乳5~8毫升,7~8日龄每天上、下午再分别颈侧耳后皮下注射初乳10~15毫升,对出生至断奶阶段的仔猪育成率和增重均有良好的促进效果。仔猪注射初乳后,表现精神好、吮乳力强、开食早、吃料多、增重快。

2.抗炎杀菌,促进母猪发情

①猪初乳中的免疫因子能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生长,明显改善肠胃机能,对防治仔猪白痢病有显著疗效。每头健康仔猪腿部皮下注射1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可预防白痢病的发生;对已患病的仔猪第一次注射初乳2~3毫升,隔24小时重复注射1次,如不愈,可再注射1~2次。

②猪初乳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雌激素和少量孕酮,二者协同作用可增加泌乳量和促使母猪发情。对泌乳期缺乳的母猪,每次颈部皮下注射初乳5~10毫升,每天1次,连用2~3次,可有效改善泌乳状况;对乏情母猪,可颈部皮下注射初乳10毫升,受胎率可达80%以上。

(作者联系地址: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邮编:118000)

养猪场猪群用药的正确方法


1选择适宜的药物

养猪场的猪群发病时,应先确诊疾病,再针对致病的原因选择药物,严禁盲目投药。此外,在给药前应先了解所选药物的主要成分,同时应注意药物成分的有效含量,避免治疗效果不佳或发生中毒。

2考虑猪只本身因素

2.1品种差异

不同品种的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使用敌百虫驱除猪蛔虫时,本地猪的耐受力比外来品种猪大得多。

2.2生理差异

由于仔猪、老龄猪及母猪的药物代谢酶活性较低,所以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猪及公猪高。如仔猪对痢特灵特别敏感,易发生中毒;怀孕期使用拟胆碱药、泻药易引起流产或早产;哺乳母猪使用药物时易通过乳汁对仔猪产生药物反应,故临床选药时应加注意。

2.3个体差异

品种相同、年龄和体重相近的不同猪只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如对某一药物耐受性强的个体可接受甚至超过其中毒量,但不易引起中毒;而有些个体即使小剂量也能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引起中毒,如使用青霉素时可引起个别猪只过敏甚至休克死亡。

2.4机能状态

肝、肾的机能障碍常影响药物的转化和排泄,从而使药物作用加剧,出现毒性,特别是在养猪场对猪群连续用药时易发生蓄积中毒。所以,肝功能损伤时最好配合使用保肝解毒药。如葡萄糖、维生素C等;当肾功能不全时,最好配合使用肾脏解毒药,尤其是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必须同时加喂等量的碳酸氢钠。

2.5饲养管理水平

许多药物的治疗作用必须在动物体具有一定抵抗力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发挥,如使用磺胺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的最后消除必须靠机体的防御系统来完成。

2.6环境因素

养猪场的环境条件,饲养密度,猪舍温度、光照、通风情况等均可影响药物的疗效。

3确定最佳用药剂量和疗程

药物在机体吸收后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要发挥药物的作用且避免其不良反应,必须掌握药物的剂量范围,并根据疾病的类型以及药物的性质和猪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药疗程,一般连续用药3~5天,症状消失后再用1~2天,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

4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有时甚至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溶液内服起泻下作用,若静脉注射则起镇静作用。猪群常用给药方法有内服给药、注射给药、直肠给药、皮肤给药等,因为不同药物的吸收途径和在体内分布浓度有差异,所以对各种疾病的疗效是不同的。

4.1内服给药

有些药物因受胃肠内容物、胃肠道酸碱度、消化酶、胃肠道疾患、高热的影响而吸收不完全,故药效较慢,且药物吸收后必须经过肝脏才能进入血液循环,部分药物在发挥作用之前即已被肝脏转化而失去活性,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因此,肠道感染时,应选用肠道吸收率较低或不吸收的药物拌料或饮水;全身感染时,则应选用肠道吸收率较高的药物拌料或饮水;养猪场的猪群发病期间食欲下降时,饮水给药可获得有效药量。但对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药物以及在水中易分解降效或不耐酸、不耐酶的药物则禁止以饮水方式给药,如痢特灵微溶于水,饮水给药时沉淀下来的痢特灵颗粒极易引起中毒。

4.2注射给药

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皮下组织血管较少或者吸收较慢、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吸收较快而完全,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均可肌肉注射,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做深层肌注;静脉注射药效最快,适用于急救或需输入大量液体的情况,但一般的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不可静注,以免发生栓塞。刺激性大的药物静注时不可漏出血管。

4.3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是将药物灌注至直肠深部的给药方法。通过该种方法可以治疗便秘,并在补充营养等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

4.4皮肤给药

通过皮肤给药可达到局部药效的作用,适用于治疗体外寄生虫病,但脂溶性大的杀虫药可被皮肤吸收,应防中毒。

5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泛,当某一作用被作为用药目的时,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当药物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久或机体对某一药物特别敏感时,易出现皮疹、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过敏现象。

6配伍用药

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称为配伍用药。①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称协同作用。如磺胺类药物或某些抗生素与抗菌增效剂(TMP)合用,可增强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药效;②两药合用的效应等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称相加作用。临床上利用药物的相加作用以减少单用某一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三溴合剂的总药效等于钾、钠、铵溴化物三种相加的总和;③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称颉颃作用。如猪群发生气喘病时,在饲料中添加有盐霉素的情况下,又使用了泰乐菌素,可导致泰乐菌素的毒性增强,造成大批猪只死亡。如应用普鲁卡因局部麻醉时,若用磺胺类药物防治创伤感染,则会降低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效果。但临床上也可利用药物的颉颃作用减轻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或解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反应。

7给药次数与给药时间

给药次数取决于病情,一般每天2~3次。重复用药可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降低或丧失药效。猪群给药时间取决于药物性质。如健胃药宜在饲喂前给药,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饲喂后给药。

8疫苗接种期内慎用药物

在接种弱毒活疫(菌)苗前后5天内,禁止使用对疫苗有影响的药物、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病毒唑等)、激素制剂(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等,并避免用消毒剂饮水,以防将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杀死从而造成免疫失败。在疫苗接种期可选用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的药,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某些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中药制剂等,以提高猪群免疫效果。

养猪赚钱与否可通过猪粮比价确定


生产成本是构成猪价格的基本要素,是定价的重要基础,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饲料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劳动工资管理费、药品防疫费、能源消耗费等。在生猪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而猪的饲料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粮食。因此,粮食的产量和价格直接影响生猪生产的数量和价格。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玉米价格的比值。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5.5∶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养猪赚钱与否可通过猪粮比价加以确定。

猪粮比的深层含意认识可根据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6部委制定并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

根据《预案》,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价作为衡量养猪利润的一个专用指标,即生猪活重价格(分子)与饲料用粮价格(分母)的比值作为基本指标,同时参考仔猪与白条肉价格之比、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并根据生猪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预警指标及具体标准。

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猪粮比价不低于5.5∶1(这是一般认为的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所谓平衡点,即每千克生猪活重收购出售价格为每千克饲料用粮价格的5.5倍时,为正好不赔不赚的价格。如生猪每千克收购价格超出1.0元,活猪重量按100千克计算,则每只肥猪可赚1.0元/千克100千克=100元。

《预案》中规定,当猪粮比价高于9∶1,即猪价过度上涨时,国家将适时投放政府冻肉储备,当猪粮比价低于5∶1,对国家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的养殖户(场),按照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增加发放临时饲养补贴;对国家确定的优良种猪场的养殖户(场),按每头公种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临时饲养补贴。

辅助目标是仔猪与白条肉价格之比不低于0.7∶1;比如市场白条肉价为每千克24元,则仔猪价格应在每千克16.8元以上(16.8元24元=0.7)。即每千克仔猪价格应为每千克白条肉的70%时/,养猪才不赔本。如仔猪价格在每千克16.4元,则市场白条肉价应为每千克24元以内。

同时,根据预案的相关规定,可预先估算出亏盈情况。猪粮比蓝色预警区域6∶1~5.5∶1为轻度下跌,则部分猪场会出现亏损;黄色预警区域5.5∶1~5∶1,中度下跌,则多数猪场无利可图;到红色预警区域,低于5∶1,重度下跌,则大部分猪场会亏本。

在比较猪粮比时要和料肉比区别,两个概念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前者注重经济指标,后者注重饲料转化率。猪粮比一般为5.5时是利益均衡点,即假设玉米为每千克2元时,毛猪价格至少为每千克11元才真正有利可图。

(吉林大安市龙沼镇农委办131300洪亮)

养猪新模式,低温对猪生长影响的分析


养猪生产实践表明,适宜的温度才能保证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生猪对生存环境的温度要求最高,占所有外界条件的50%。生长育肥猪生长最快与饲料利用率最高的舍温,分别为20℃和24℃。猪是恒温动物,体温保持在38.5℃~39.5℃之间,受外界气温变化很小,运动后提高1℃左右,随着休息可以慢慢回落至正常范围。小猪怕冷,大猪怕热,随着生猪日龄增长其适应性逐渐增强。其生长环境温度低于下限临界温度生猪就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来调节体温维持正常水平,继而会影响增重,提高饲料消耗,甚至冷死、冻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猪新模式,低温对猪生长影响的分析。

低温对猪的影响
1、低温对仔猪的影响:
低温对仔猪获得母源抗体有很大的影响,受冷后猪到正常温度下2/3仔猪的母源抗体获得相应减少,其免疫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由于仔猪本身的体热调节机能发育不全,仔猪对低温变化相当敏感,尤其是低温。因此低温对仔猪生长发育和健康会造成很大影响。
一、低温可引起仔猪消化道、呼吸道的疾病。
二、在低温条件下,仔猪因怕冷而被母猪压死的数量增加,温度过低时,仔猪也会被冻死。
母猪保育期从液体饲料到固体饲料,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的环境,从保温箱到冰冷的环境,28度突然到8度。导致保育期仔猪死亡。
低温对种猪的影响
一、低温对公猪的影响
公猪的睾丸裸露在外,容易冻伤,精子的活力降低,影响母猪受胎率。
二、低温对母猪的影响
温度过低母猪泌乳量下降,低温环境使后备母猪初情期推迟,经产母猪不发情。
低温对育肥猪的影响
育肥猪低温会造成饲料转化率低,生长速度慢,推迟出栏时间。猪舍的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每降低一度,猪的采食量会增加30-40g。
低温对育肥猪的影响。增加采食量,产生饲料浪费!

保温效果好的猪的实证。生长速度快!
仔猪出生后头三天所吃的母猪均为初乳,初乳最大好处是乳汁中还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它可以帮助仔猪抵抗病原菌的侵入。母猪前四对的乳头出奶最好,在给仔猪固定奶头时一定要把最小的仔猪放在最前面。
冬天口蹄疫爆发,但圈舍温度高对口蹄疫病毒有抑制作用,降低其活力。猪得了病恢复的快;要么死亡率低。
母猪临产时就应该使保稳箱内的温度达到30-35度,分娩舍外部的温度应达到20吨左右。仔猪出生三天内应定时的关入保温箱内,三天以后仔猪会形成习惯仔猪初乳保温箱。

1、猪的各阶段生理特点
(1)猪的临界温度:初生仔猪:32℃~35℃;4~10kg仔猪:24℃~29℃;断乳3~4周后的保育猪:15℃~25℃;育肥猪的下限温度为12℃。但下限温度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讲,脂肪型比瘦肉型对低温耐受性强,所以下限要低些。
(2)27~30日龄断乳猪,在断乳1周后,平均采食量低于维持代谢能的需要量,呈负能量水平,维持体温主要依靠背脂。因此,需要将临界温度提高到26℃~28℃,比4~5周龄提高3℃~5℃,断乳2周后,临界温度可下降至24℃。一旦断乳仔猪恢复正常采食,不发生腹泻,每周的临界温度可以下降2℃~3℃,直至降到正常生猪临界温度15℃~25℃。
(3)根据猪的代谢率夜间低于白天的生理现象,夜间耗能少,夜间舍温可低于下限临界温度5℃左右,并不影响生长,为节约成本,可以不加温,若温度波动较大,而且是瞬间型,对断乳仔猪则容易造成腹泻,为使其正常生长,仍需要保温措施。
(4)风速对猪的失热率与生长率有重要影响,一般青年猪比老年猪敏感。20kg猪单饲,风速每增加5m,临界温度下限升高1℃;群饲临界温度下限升高1℃,风速为21m/s。
(5)饲养密度也息息相关,按占圈面积每1头/m2,每圈可放10~20头20~40kg的猪,可使临界温度下限降低2℃~3℃,补加热量可减少50%~70%。
2、低于临界温度对猪生产的影响
(1)哺乳期的仔猪,低于临界温度下限1℃时,则要提高代谢能2%~5%。
(2)同等采食的2头断乳猪,在临界下限温度降低1℃时,每天生长减少5g。断乳仔猪在寒冷环境中想取得和在最适宜温度下相似的生长率,每下降1℃,每日需额外增加饲料13g。
(3)保育猪,从气温20℃开始,每下降1℃,每日增重减少15g,在临界温度15℃~25℃的下限温度下,每降低1℃,猪每1kg体重每日就需要增加3g饲料的代谢能来维持猪的正常体温,1头20kg的猪要多耗料60g。
3、提高舍内下限临界温度的主要措施
(1)增加圈舍防寒保暖的功能。可以通过盖保暖层,砌保暖墙,门窗严实的措施,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窗户和通风口要离地面1.5m以上。还要防止贼风,坐北朝南或者坐南朝北可有效防范西北寒风的直接侵袭。
(2)建发酵床式猪舍可减少低温影响。
(3)建炕式猪舍提高舍温。
(4)红外线保温灯,红外线加热板,锅炉暖气等均可有效增温。
(5)安装利用太阳能取热板。
(6)铺加干并且干净的垫草垫料,一般保持厚度在20cm以上,一般垫料长度在2cm以上,直径在3mm左右为宜,越柔软效果越好。同时,使猪保持三点定位,保持圈舍干燥卫生。总之,生猪养殖要将其置于最适宜的温度环境之中,方可发挥其生长潜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40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