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小蜜蜂

黑小蜜蜂(BlackLittleBee)为蜜蜂属的一个种,学名ApisandreniformisSmith,别名小排蜂。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源、耿马;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等地。

一、特征和性能

(一)形态特征

黑小蜜蜂个体小,体长工蜂7~8mm,蜂王12~14mm,雄蜂10~11mm。

蜂王体呈黑色,个别腹部第1节背板前缘及第2~3节背板基部呈红褐色;中胸背板呈黑色;体毛稀而短;颜面、触角窝间密被白色短毛。唇基及颅顶均被褐黄色毛。足为黑色,被黑褐色毛。翅脉及翅中部呈暗褐色。

工蜂体呈栗黑色,个别第1腹节背板端缘及第2节腹节背板基部呈红褐色。触角及中胸背板呈黑色,小盾片端缘圆,呈红褐色。体毛稀少,颜面、触角窝密被白色短毛,唇基及颅顶均被褐黄色毛,胸腹节被白色短毛,腹部第3~6节背板基部被白色毛带。足呈黑色,后足胫节及跗节背面两侧被黑毛,前足基跗节毛密且长。喙长2.4mm,前翅长6.1mm,肘脉指数5.6。

雄蜂体呈黑色,颚眼距长,最窄处等于触角的第三鞭节长。触角第3~11节呈黄褐色,腹部第4~5节背板点刻深且密。后足胫节内侧的叶状突起较短,约为胫节长的一半。

(二)生物学特性

黑小蜜蜂生活在海拔1000m以下的热带地区,多在稀疏的草坡小乔木上露天筑巢,巢脾单一,离地面2.5~3.5m,近圆形,固定在树枝上。巢脾上部肥厚,将树枝包裹其中,为贮蜜区;中部为贮粉区;下部为繁殖区,供蜂王产卵繁育后代。三型蜂巢房分化明显。

黑小蜜蜂护脾性强,工蜂常互相攀缘重叠、结成蜂团,保护巢脾。性凶猛,爱螫人。对温度很敏感,气温升至15℃时开始活动,20℃以上时出勤积极,出勤高峰期在11~17时。

二、经济价值和利用情况

黑小蜜蜂体小、灵活,是砂仁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在野外,每群蜂每次可猎取蜂蜜0.5~1kg,每年可采收2~3次。国内尚未对其进行人工驯养。

相关阅读

小蜜蜂


小蜜蜂(LittleBee)为蜜蜂属的一个种,学名ApisfloreaFabricius,别名小草蜂。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南部;在南亚、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

一、特征和性能

(一)形态特征

小蜜蜂个体小,三型蜂分化明显。体长:工蜂7~8mm,蜂王13~15mm,雄蜂11~13mm。

蜂王腹部第1~2节背板基半部及第3~5节背板端缘均为红褐色,其余为黑色。颚眼距宽度与长度几乎相等;后单眼距与复眼距之比为9:5,触角第3节稍长于第4节,第4~9节各节的长与宽相等。

雄蜂后足胫节内侧的叶状突较长,超过胫节全长的2/3。

工蜂体呈黑色,腹部第1~2节背板呈红褐色,头略宽于胸;体毛短而少,颜面及头部下表面毛呈灰白色,颅顶毛呈黑褐色。胸部被黄色短毛,腹部背板被黑褐色短毛,第3~6节背板基部各具一鲜明的银白色毛带;腹部腹面被细而长的灰白色毛。后足胫节及基跗节背面两侧被白毛。螫针和中针上的逆齿较稀。平均喙长2.8mm,前翅长6.6mm,肘脉指数3.6。

(二)生物学特性

小蜜蜂栖息在海拔1900m以下、年平均气温15~22℃的地区,常在环境隐蔽的草丛或灌木丛中离.地面20~30cm的地方露天筑巢。巢脾单一,宽15~35cm、高15~27cm、厚16~19mm,上部形成一近半球状的巢顶,将树枝包于其中、为贮蜜区,中下部为育虫区(图1)。三型蜂的巢房分化明显,与黑小蜜蜂相似。气温变化可引起筑巢位置的改变,暑期临近时,在树荫深处或洞穴内筑巢;气温较低时,移至树的南侧或洞口筑巢。

随季节和蜜源的变化,在平原和山区之间进行季节性往返迁飞;受到蜡螟、蚂蚁等敌害侵扰时,常弃巢飞逃。有蜂螨寄生和囊状幼虫病发生。

护脾性强,巢脾上常爬覆3层以上工蜂,当遭受暴风雨袭击时,工蜂便结成紧密的蜂团,保护巢脾(图2)。蜜源丰富时较温驯,蜜源缺乏时爱螫人。

二、经济价值和利用情况

小蜜蜂是一种优良的植物传粉昆虫,据不完全统计,小蜜蜂可采访134种植物。其个体小,采集时能深入花管,是砂仁、瓜果和蔬菜等较理想的授粉昆虫。每年每群可猎取蜂蜜1kg左右,蜜味甘甜(图3)。小蜜蜂夏季也会误采雷公藤等有毒蜜源,云南曾发生人食用小蜜蜂蜂蜜的中毒事件。目前,中国尚未对小蜜蜂进行人工饲养。

小蜜蜂是怎么过冬的


小蜜蜂到了深冬季节,除了取食贮存的蜂蜜获得热量外,还围着蜂王抱成一团,组成一个蜂巢团,使蜂巢里的温度保持在35℃左右。如果外层的蜜蜂冷得受不住了,它们就来个里外换防。

冬季如何给蜜蜂保温?

1、给蜂箱增加保温层

蜂箱是蜜蜂过冬的最大保障之一,能抵御大部分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到那时对于冬天来说还不够,毕竟冷空气无孔不入,而蜂箱漏风点有比较多。这时候给蜂箱加装保温层就很重要了,一般选择一些不易透风的物质进行遮盖即可,让蜂箱在保温的情况下还能透气。如果温度比较寒冷,到了零下十几度了,那么就要选择不透风的材料来保温了,且要预留透气口。

2、保证蜜蜂的充足

蜂蜜是蜜蜂过冬的一个重要因素,寒冷的冬天蜜蜂不会外出,就靠着蜂蜜当食物了。蜜蜂对于与温度比较敏感,它身体的能量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温度越低,蜜蜂吃的就多,这样身体才有充分的能量来御寒。所以一般过冬前要检查下蜂箱,确保蜜蜂的食物足够,如果食物不够了,就需要人工添加一些来补充。

3、避免蜂箱温度过高

蜜蜂过冬的时候会彼此抱成团,以便更好的取暖,所以这时候温蜂箱的保温就尤其重要。温度不是很低,而养殖户的保温效果有很好,就会让蜜蜂感觉到温暖,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它们就会以为到了可以采蜜的时候了,然后蜂团就会慢慢的散开,工蜂会选择出去寻找蜜源,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蜜蜂的死亡。所以冬季蜂箱的温度不是越高约好的。

4、选择避风向阳点

有些地方在冬天来临后会选择一个好地方来帮助蜜蜂过冬,蜂箱会被移植到某些向阳的上凹里面,这样既能享受一定的阳光,又能避免风力的侵袭,在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蜂箱的温度。还有人选移植到室内,进行室内过冬。这些方法大家了解下就好了。

黑大蜜蜂:黑蜂


黑大蜜蜂(ApislaboriosaSmith,1871)是蜜蜂属中体黑且大的一种,而且是最大的一种(图)。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俗名又称为喜马蜜蜂、雪山蜜蜂及岩蜂等。

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地区和怒江、澜沧江流域,包括中国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等地。

工蜂体长17~18mm,体黑色;腹部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胸部、小盾片及第一腹节披黄褐色毛。前翅烟褐色。

黑大蜜蜂常栖息在海拔1,000~3,500m的悬崖下,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冬天迁至低海拔温暖地带,夏天迁至高山凉爽地带。单一巢脾附于悬岩下,离地十数米以上,敌害难以接近。常数群乃至十数群以上相邻结巢构成群落。这样,声势浩大,敌害不敢靠近。巢脾长0.8~1.5m,宽0.5~0.95m。新脾纯白,旧脾黄褐发亮,基部为蜜粉区,厚可达100mm,中、下部为繁殖区,厚为35mm。纯蜜区偏于基部上头,呈倒三角形。匡邦郁、和绍禹、李绍文报道,云南怒江峡谷傈僳族岩蜂村的山岩间有由20群黑大蜜蜂组成的群落;澜沧县竹塘区茨竹河乡拉祜族李扎米老汉几十年来拥有一处蜂岩,岩为石灰质,海拔2,000m,常年有20余群黑大蜜蜂营巢其间,都极为壮观。

日本坂上昭一博士认为,黑大蜜蜂在高山地区显示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大约海拔4100m处的花朵上可采集到,这样的高度只有熊蜂才常被发现。它们大概不可能在极高海拔的地方营巢,但可以在营巢地点上下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采集。黑大蜜蜂能在不适合其他蜜蜂飞行的气温下飞行。

每年秋末冬初,每群可猎取蜂蜜20~40kg及一批蜂蜡,是一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野生蜜蜂资源。

黑大蜜蜂


黑大蜜蜂(BlackGiantBee)为蜜蜂属的一个种,学名ApislaboriosaSmith,别名岩蜂、喜马拉雅排蜂、雪山蜜蜂。黑大蜜蜂在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西藏南部及云南横断山脉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一、特征和性能

(一)形态特征

黑大蜜蜂个体较大。工蜂体长17~20mm,呈黑色,体细长,触角窝间被一撮白毛;颊、颅顶密被黄色毛;中胸背板、胸侧、腹部第一节背板缘及第二节背板基缘毛密且短,呈深褐色;足被褐黄色毛,中足基跗节腹面毛最密,腹部呈黑褐色,第1~5节背板基部被极密的白色毛带,第六节背板被黑色毛。腹部全为黑褐色;前翅为浅褐色。平均喙长6.6mm,前翅长13.3mm,肘脉指数15.8。

雄蜂体长16~17mm;复眼大,顶端相接,呈褐色;胸部及腹部均为黑色,足呈黑色;体毛呈黄褐色;复眼密被短黄毛;唇基及单眼周围均被黑毛;颊、前足腿节外侧、胸侧及腹侧第一背板、腹部背板均被黄褐色长毛。

(二)生物学特性

黑大蜜蜂常栖息在海拔1000~4000m的悬崖岩石上,常数群乃至20余群形成群落,在云南的怒江峡谷、澜沧江等地可见20群以上的黑大蜜蜂群落。

有随季节迁飞的习性,冬季迁至河谷海拔较低的温暖地带,夏季迁往高山凉爽地带。

营巢于悬崖的岩隙中或突出的岩石下,离地面20~40m。巢脾单一,长0.8~1.5m、宽0.5~0.95m、厚10cm左右。新脾呈纯白色,旧脾呈黄褐色。

黑大蜜蜂进攻性极强,爱螫人。

二、经济价值和利用情况

黑大蜜蜂是喜马拉雅昆虫区系的代表物种之一,对高山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当气温在12℃以上时,便可见其在花上采蜜。据观察,黑大蜜蜂采访植物达52种,主要采集杜鹃科植物,还采集忍冬科、蔷薇科、菊科、豆科、唇形科及大戟科等植物。

一群黑大蜜蜂一年可猎取蜂蜜20~40kg和一批蜂蜡。中国尚未对其进行驯养。

蜜蜂


名称蜜蜂

分类 动物部虫类
异名 蜂尸(《山东科技报》)、蜂子(《安徽中兽医经验集》)、
来源本品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等的蜂尸或蜂子。

形态特征
原动物蜜蜂群,有工蜂,母蜂和雄蜂三种。工蜂形小,体暗褐色。头、胸、腹、背面密生灰黄色细毛。头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胸部3节,中胸最大。翅2对,足3对,有采集花粉构造。腹末有螫针,能分泌毒汁。腹下有蜡板4对,能分泌蜡质。母蜂体较大,生殖器发达,能与雄蜂交配产卵繁殖。雄蜂较工蜂大,无毒腺和螯针,腹下蜡板和蜡腺均无。

生态环境营群居生活,每群由一个母蜂、数百个雄蜂和上万个工蜂组成。母蜂为群体的核心,专司产卵繁殖。工蜂为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蜂,专司采蜜、酿蜜,喂饲幼蜂、筑巢及防御等职。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采制取冬天越冬自然死亡或冻饿死亡或盗蜂斗杀死亡的工蜂或淘汰的雄蜂蜂尸,收集后除去泥土,洗净晒干,焙松研粉备用。

性能
味辛,性温。补充营养,促进生长,驱风镇痉,镇静定惊。

《山东科技报》:蜂尸喂鸡,肉蛋增产。

《安徽中兽医经验集》:治猪牛破伤风。

附方 

疗效
1、利用蜂尸喂鸡,肉蛋增产效果好。山东省刘鑫报道:蜂尸是养蜂业的大宗副产品,它来源于蜂群越冬的自然死亡及盗蜂斗杀等其他原因的死亡者。蜂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还含有三磷腺苷、维生素B及钙、磷、铁、铜等微量元素,用来喂禽是完全可行的。经他试用蜂尸喂鸡,效果很好。他每年都将蜂场内的蜂尸收集起来,除去泥土,清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晒干,或放入锅内用温火焙干,研成细末。每公斤精饲料加入20克蜂尸粉,用于喂鸡。这样每只鸡长成2公斤左右,由原来需要5~6个月缩短到3~4个月。如果喂蛋鸡,在产蛋期内由每天产1个蛋,增加到每2天产3个蛋左右或3天产4个蛋,而且蛋重也由原来平均40多克增加到50~60克(《山东科技报》)。

2、雄蜂是鸡的上等饲料。四川省孙大伦介绍:每群蜂在每个春夏季可培育出几千只雄蜂。每只雄蜂要用去相当3只工蜂幼虫的饲料,然而雄蜂都好吃不劳动,所以养蜂者常常把多余的雄蜂幼虫或成虫除去,过去常常把它们丢掉,这是很可惜的。其实雄蜂是养鸡的上等饲料,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糖类、激素等。如把它用来养鸡,不仅生长健壮,增加抗体,少患疾病。而且可提高产蛋率20%以上(山西《鸡鸭鹅鹑鸽》1989年第239期)。
3、利用蜂尸粉代替鱼粉喂蛋鸡效果。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石传林报道:他曾用养蜂业的副产品蜂尸,除去泥土,洗净、晒干研粉,按2%添加养蛋鸡,对照组用2%鱼粉,其他饲料完全相同,通过各530只产蛋鸡120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产蛋率试验组为79.8%,对照组78.5%。说明蜂尸等量代替鱼粉是完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饲料研究》1999年第12期,第11页)。

病例 

文献记载
①《安徽中兽医经验集》中有凤阳县高润吾介绍治猪破伤风方:黑蜂子、蜂子窝、苍耳子、透骨草各50克,同煎3碗水,外冲朱砂1钱,滤过灌服的记载。

②同书还有凤阳县高义保介绍治牛破伤风方:黑蜂子、蜂子窝、桑枝头各适量,煎水喂服,结合针灸有著效的记载。

③同书还有五河县邢荣华介绍治马破伤风方:黑蜂子、蜂子窝、透骨草各适量,煎水灌服的记载。仅供参考。

备注
因药用部分不同,特此补充记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29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