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泌乳期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策

奶牛养殖的目的是生产出质量好、产量高的牛奶,因此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奶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规范化养殖的不断推进,奶牛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奶牛的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外,使奶牛的泌乳性能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奶牛在泌乳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给奶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加强奶牛产奶质量的管理,提高奶牛的身体素质等。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泌乳期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策。

1、奶牛泌乳期易出现的问题

奶牛在泌乳初期易出现泌乳量下降的现象,奶牛的泌乳初期是指分娩后10天左有的时期,此阶段奶牛的食欲还没有完全的恢复,消化系统还不协调,采食量较少,并且体质由于产犊而较为虚弱,乳房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这些都会导致奶牛在泌乳初期出现泌乳量下降的现象。而此时奶牛的泌乳水平与其泌乳中期的牛奶品质和产奶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阶段提升泌乳量可为后期奶牛的泌乳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奶牛产后如果护理不当易发生疾病,如乳房炎、酮症、产后症以及胎衣不下、子宫炎等生殖系统疾病,这些都是导致奶牛泌乳初期产奶量下降的主要原凶。

泌乳盛期营养供给不足。奶牛在泌乳盛期的产奶量达到峰值,此阶段奶牛的食欲旺盛,采食量也达到最大值,但是下降的趋势也将会更加的明显。奶牛的泌乳盛期一般可持续2~3个月,这一阶段是产奶的关键阶段,其产奶量的多少对奶牛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对牛奶的品质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奶牛进入泌乳中期,干物质采食量已经达到峰值,干物质的采食量在下降时,产奶量也随着下降,但是采食量的下降幅度与产奶量的下降幅度并不是协调一致的,这就导致营养的供给不平衡,易造成奶牛的体况过肥,从而导致奶牛在泌乳中期的产奶量降低,牛奶的品质下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

泌乳后期奶牛的体重下降。奶牛在经历了长期的泌乳后,身体处于疲劳的状态,体质下降,体重也将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另外,为了提高产奶量日前多数养殖场在饲养奶牛时都大量的使用添加剂、催乳素等,易导致牛奶中药物残留,影响牛奶的品质下降,从而影响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2、解决对策

根据奶牛泌乳期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提供合理的解决对策,使奶牛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在奶牛的泌乳初期要严格的控制挤奶量。尤其是在奶牛产后的1周内,要控制好挤奶量,否则易造成奶牛凶挤奶过度而致使牛奶中钙成分的大量流失,引发奶牛出现产后瘫痪,影响奶牛的健康,同时,过度挤奶对奶牛的乳房健康也不利。控制好泌乳初期的挤奶量可为奶牛尽快的恢复体质,维持较高的泌乳高峰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奶牛在产后虽然食欲较差,采食量较少,但是也要保证营养的供给,以避免出现能量负平衡,此时要饲喂优质的饲草饲料,并且要随着奶牛食欲的逐渐恢复,消化机能和乳房水肿的消退,逐渐的增加饲量,同时可饲喂一些多汁饲料,并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以提高泌乳初期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

奶牛的泌乳盛期通常会维持2~3个月,这一阶段是奶牛产奶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在此期间做好准备,以保持奶牛较高的泌乳量,充分发挥奶牛的泌乳潜能,尽量使泌乳高峰期维持较长的时间,以达到增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此阶段要给奶牛提供高能、高蛋白的日粮为主,增加奶牛的采食量,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尽量保持良好的体况,在此阶段不让体重有明显的下降。经此期间饲喂时不宜提供多汁饲料,否则会影响到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对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日前大多数养殖场在泌乳盛期都采用引导饲养法,此法可使奶牛的产奶量迅速提高,该法从奶牛干奶期的后半个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产犊达到泌乳高峰期,饲喂高水平的能量饲料,可降低酮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利于产奶量的提高和体重的保持。

泌乳后期要及时的提供能量。奶牛在泌乳后期,体质较差,为了使其尽快的恢复体况,要加强后期的营养供给,如果奶牛在后期营养不足即会动用体脂来满足泌乳的需要,就会导致体重下降,影响健康。而当泌乳后期的营养充足时,奶牛的体况恢复较快,繁殖性能较高。这比奶牛在干奶阶段冉加强饲养管理效果要更好,效益要更高。凶此可适当的提高奶牛能量的供给,但是要注意不可饲喂过度。日粮的搭配要合理,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的搭配精料。

无论奶牛在哪一个泌乳阶段都要对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加强牛奶质量的监控与管理,以确保奶牛的健康,提高奶牛的繁殖力,还要保证其保持较高的泌乳性能,要根据本场养殖奶牛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措施,对奶牛进行分阶段、分时期的饲养,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样才可获得奶牛养殖的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整个泌乳期易出现的饲养问题:
DMI不足、乳脂率低、乳蛋白低、生理性异常奶。
二、原因及解决措施:
1、DMI不足:
(1)影响DMI的因素:奶牛健康状况、日粮的配合、饲喂方式、环境舒适度、管理措施等。
1.2解决DMI不足的措施:
先检查奶牛饮水是否充足,食槽是否太脏,饲料是否发霉,其次检查奶牛是否发生了消化道疾病,再检查奶牛日粮组合是否合理、科学。保证有足够的采食时间(24小时不空料槽)。
1.2.1在满足营养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精料,使日粮的精粗比例更合理。(精:粗=50:50)。
1.2.2减少或不用发酵不佳的青贮料,如桔杆青贮,稻草微贮等饲料,因为,这种料中含NDF很高,NDF与DMI呈负相关。
1.2.3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的比例要稳定(UIP/CP=30-35%)
1.2.4粗饲料的品质要提高,用易消化吸收的粗料,并保证粗料的长度(3.5厘米以上占干物质10%)
1.2.5注意日粮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满足。
22、乳脂率低:
2.1先检查奶牛的品种是否优良,再检查奶牛日粮配方是否合理、科学(因日粮组成、饲料物理形式不当、精粗比不合理、日粮营养不平衡等会造成瘤胃功能异常与代谢紊乱)。
2.2解决牛奶含脂率低的措施:
2.2.1提高粗饲料的比例和保证粗料的长度(3.5厘米以上占干物质的10%);
2.2.2精料加工不能太细;
2.2.3日粮中添加脂肪需要过瘤胃的脂肪;
因为环丙烷脂肪酸的作用,导致乳脂肪下降,因此添加脂肪要谨慎,必须用长链的饱和的脂肪酸的形式添加。
3、乳蛋白低:
3.1先检查奶牛的品种是否优良,再检查奶牛日粮配方是否合理、科学。因为有以下原因可能会导致乳蛋白过低:
3.1.1粮中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较低影响了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能量不足)。
3.1.2蛋白质或过瘤胃蛋白缺少或氨基酸不平衡。
3.1.3使用脂肪和油类作为能量。
3.1.4热应激或牛舍通风不良。
3.1.5干物质采食量不足。
3.1.6NDF太高,对乳蛋白有负面影响。
3.2解决乳蛋白低的措施:
3.2.1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
3.2.2提高日粮中NFC的浓度;
3.2.3提高UIP的浓度和补充氨基酸;
3.2.4提高日粮中硫的浓度;
因为瘤胃微生物利用无机硫合成氨基酸,因此,无机硫对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和氨基酸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大量使用青贮玉米或秸秆、NPN添加剂时。

4、生理异常奶(低酸度酒精阳性乳)
4.1定义:是指用68~72%的酒精与等量的牛乳混合而产生微细颗粒或絮状凝块的低酸度的牛奶。
4.2机理:酒精具有对蛋白的脱水作用,酒精分子进入蛋白质肽键的空隙内破坏构件,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4.3产生原因:
4.3.1饲养管理失调:
4.3.2日粮不平衡,可消化粗蛋白(DCP)和总消化养份(TDN)的过度或缺乏。
44.3.3矿物质的不足或过量,饲喂过高Ca时,乳中Ca离子增加,分泌的乳呈酒精阳性反映;CaCO3喂量过高,Ca、P代谢紊乱,牛患软骨症。而软骨症的牛易出现酒精阳性乳。
4.3.4饲料发霉变质,体内代谢平衡失调。
4.3.5乳中无机离子含量改变。
4.3.6粗蛋白稳定性降低。
4.3.7疾病的并发。
4.3.8其他因素。
4.4解决生理性异常奶(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措施:先检查奶牛的家属史(因为发生酒精阳性奶的奶牛有遗传可能),其次检查奶牛的年龄(年龄越大越易发生)和产犊间隔(因为产犊间隔越长的牛越容易发生),再检查日粮中的饲料问题和营养要素等问题。
4.4.1加强饲养管理,供应平衡日粮。
4.4.1.1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供应日粮,精料特别是蛋白饲料的喂量不应过高或不足,防止奶牛发生酸中毒;粗料要充足,保证优质干草如苜蓿草。
因粗饲料的品质太差和粗饲料的长度太短,造成日粮中有效中性洗涤纤维(efNDF)不足,从而引起瘤胃中乳酸的浓度增多,严重可能引起酸中毒。
4.4.1.2加强饲料保管,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饲料。
4.4.1.3重视矿物质的供应,注意日粮中Ca、P、Mg、Na的供应量和比例。奶牛每天饲喂100克小苏打和50克氧化镁,最好二者混合。
4.4.1.4饲料要固定,不能突然更换。啤酒糟,麦糟,豆腐糟的比例减少,严重时,这些饲料停喂。4.4.1.5加强挤乳卫生和环境卫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4.4.2药物治疗:目的是调节机体全身代谢、解毒保肝、改善乳腺机能。采取补钠补糖。
4.5预防为主:因机体健康状况是抵抗和适应各种外界刺激的因素的基础,饲养管理水平则是促进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

相关推荐

奶牛泌乳期的饲料配制方法


奶牛泌乳期营养需求明显增加,而且对饲料的质量和组成要求也比较严格。日粮组成中粗饲料应有两种以上,青绿多汁饲料应有2~3种,精饲料应有3~4种。随着产奶量的增加,精料的比例也相应增加。精料量增多往往会造成奶牛粗饲料采食量不足,导致牛消化机能尤其是瘤胃功能出现障碍。因此,除注意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搭配外,还需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调节瘤胃环境和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或非营养物质,如缓冲剂、硫元素、烟酸、泛酸和维生素B12等。

根据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规定,奶牛每生产1千克标准乳(乳脂率4.0%、乳蛋白含量3.4%)需要3.14兆焦产奶净能、85克饲料粗蛋白,则干物质的采食量应增加0.4~0.45千克。如果每天青粗料饲喂量为青草7千克、玉米青贮26千克,那么精料(以玉米、米糠为主)与添加剂的参考饲喂量(千克/天)即为:玉米3.5,米糠4.0,尿素0.05,食盐0.05,磷酸钙或骨粉0.15,石粉0.25,复合添加剂0.20。也可按用含量(%)表示为:玉米42.68,米糠48.78,尿素0.61,食盐0.61,磷酸钙或骨粉1.83,石粉3.05,复合添加剂2.44。其中,每千克复合添加剂含有维生素A20万~25万国际单位,维生素D10万~15万国际单位,维生素E800~1000国际单位,烟酸500~1000毫克,泛酸50~70毫克,铁2~2.5克,铜0.5~0.8克,锌3.5~4.0克,锰1.3~1.5克,碘25~30毫克,硒20~30毫克,钴30~40毫克,碳酸氢钠450克,氧化镁150克。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产奶量确定精饲料的供给量,初产奶牛精饲料量以增加15%~20%为宜。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滕州市北关街新声1巷21号邮编:277500)

泌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分娩后开始泌乳至干奶为止,为一个泌乳周期,一般为305天,在一个泌乳期内由于产奶量的变化以及怀孕分娩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泌乳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1.泌乳初期。指奶牛分娩到产后15天。分娩后半小时,要使母牛站立,以减少出血和预防子宫脱出,并尽快让其饮用温热水,最好加入食盐50~100克,麸皮1千克,红糖和益母草适量,以使母牛及早恢复体力和胎衣排出。产后第一天,每次挤2升左右初乳喂犊牛,第二、三天逐渐增加,第四天可完全挤净。每次挤奶后,要热敷乳房,按摩乳房。正常情况下,奶牛产后8小时左右胎衣排出,超过12小时胎衣仍未排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50~100国际单位或者催产素100国际单位。②土霉素2克,用10%生理盐水500毫升溶解,温热后注入子宫。③中药:当归60克、川芎30克、桃仁40克、枳壳70克、香附70克、益母草200克、黄芪100克、红花40克、共粉碎为末开水冲调加红糖250克、黄酒500克、候温一次灌服。④手术剥离。产后第一天给母牛喂优质干草和混合精料,以后逐步增加精料,一般母牛的基础精料约为2.5千克,每产3千克牛奶增加1千克精料,日粮中精饲料与粗饲料按干物质比为2:3较为合适。
2.泌乳盛期。指产后16~100天。此阶段产奶量约占整个泌乳期的40%左右,由于高产奶牛其干物质采食量高峰的出现比其泌乳高峰的出现迟6~8周,因此高产奶牛在泌乳盛期往往出现营养不足,体重减轻,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增加精料比例。具体做法是:从母牛分娩前二周开始,直到分娩后泌乳达到高峰期逐渐增加精料,到临产时其喂量不超过体重的1%为限,分娩后第三天起逐渐增加精料,每天按0.5千克左右增加,直到泌乳高峰,精料不超过日粮总干物质的65%为止,并注意钙、磷、优质干草等的补充,精料与粗料中干物质比为3:2。泌乳盛期采食干物质不足或饲料品质不好,容易发生酮病等代谢疾病,甚至引起卵巢机能不全,不发情,降低繁殖性能等。产后70天左右配种,一般不超过90天,对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应及时检查,并从营养和管理方面找原因,如有病变,及时治疗。
3.泌乳中期。指产后101~200天。这一时期奶牛食欲最旺盛,干物质采食量达到高峰期,产奶量开始下降(8%~10%),因此要调整日粮结构,应增加粗料喂量,减少精料喂量,精料与粗料中干物质比为1:1较为合适。
4.泌乳后期。指产后201天至干奶前,此期如果牛体较瘦,还要增加营养,但也要防止牛体过肥,以免难产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此期精料与粗料中干物质比为2:3。在干奶之前再进行一次妊娠检查,()注意保胎。
二、泌乳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根据母牛不同泌乳阶段饲喂不同类型的日粮,以保证其营养需要。
2.饲喂顺序可以先粗料后精料或先精料后粗料,但不要随意变更。
3.饲料品种要多样化,如青贮类、干草类、块根类、糟粕类、精料类。
4.为了减少应激,每天饲喂的时间、饲喂的品种、饲喂量应保持相对恒定。
5.为了防止瘤胃酸中毒和产后酮病的发生,在精料中可加入0.8%的碳酸氢钠。
6.夏季要饮凉水、冬季饮温热水。
7.热应激的预防。奶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0℃左右,夏天温度较高时,给牛体吹风,冷水喷雾牛体,搭建遮阴设施。
8.挤奶技术。每次挤奶前要用40~50℃的温水清洗乳头及乳房,后用拧干了的毛巾擦干乳房,立即按摩乳房,待乳房膨胀后挤奶,挤奶的频率为80~90次/分钟,以后大量出奶时为100~120次/分钟。后期排奶较少,频率为80~90次/分钟,挤奶全过程每头牛不超过10分钟。
9.严格作息时间,每天挤奶的时间基本一致,患有乳房炎的牛放到最后挤奶,并且注入乳炎消对其进行治疗。
10.运动场内要设水槽,让其充分饮水,也可以设盐槽,里面放一些盐砖,让牛自由舔食。

产房仔猪管理易忽略的问题及对策


1仔猪吃不到充足的乳汁

仔猪能否吃到充足的乳汁主要取决于母猪的泌乳性能是否得以充分的发挥,而母猪的有效乳头个数以及乳房是否患乳房炎都关系到乳汁的分泌情况.,生产上常有母猪乳房发炎肿胀,或者萎缩的现象,导致乳汁分泌不足,而使仔猪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生长发育受阻,易患多种疾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另外,母猪每个乳房的产奶量不同,一些体质较弱的仔猪或者寄养的仔猪,往往因为不能占有产奶多的乳头而长期吃不饱,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最后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通常情况下,每个仔猪都有固定的乳头,但是也有两个仔猪吃一个乳头的现象,或者由于仔数的数量超过了有效乳头的数量,寄养的仔猪找不到合适的乳头,就会导致有的仔猪吃不到充足的乳汁而导致体质变弱。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寄养时过于随便,新寄养的仔猪吃不到奶,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体质变弱,易发生死亡。因此,为了使仔猪吃到充足的乳汁,要加强哺乳母猪的管理工作,给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并做好乳房的护理工作,产前乳房的检查工作,对于泌乳性能不好的母猪要采取措施提升泌乳量。在仔猪出生后要训练其在固定的乳头吃奶,并做好日常的观察工作,对于体质较弱吃不足奶的仔猪要进行人工辅助喂奶,使每头仔猪都能吃到充足的乳汁,获得充足的营养。

2.仔猪生活环境不适宜

产房仔猪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较差,任何不利的环境因素都会导致仔猪易患疾病而发生死亡。产房仔猪对环境的温度要求较高,舍内温度过高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不利,因为温度过高会导致哺乳母猪的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从而使哺乳母猪的泌乳量减少,导致仔猪的营养不足。另外,如果环境温度过高还会使仔猪经常在保湿箱外活动和躺卧,加大了被母猪压死的几率。产房内的温度要尽量保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否则易导致仔猪感冒和腹泻。保温箱可为仔猪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箱内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否则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要根据仔猪实际的状态来对温度进行调控,如果仔猪挤在一起,靠向热源,则温度过低,如果在箱内远离热源,头部冲向箱口,则温度过高,只有仔猪表现为均匀的侧躺在保温箱内。呼吸均匀,才是理想的温度。湿度是养殖人员易忽略的环境因素,如果舍内的湿度过大,特别是在高温和寒冷的环境下,易引起仔猪腹泻,而使全群感染,因此要做好舍内的防潮工作。

3初生仔猪护理不到位

护理初生的仔猪对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非常重要,如果初生仔猪的护理不到位,极易发生死亡。因此,仔猪在出生后要及时清理干净口鼻内的黏液,擦干身上的黏液,做好断脐及伤口的处理工作,及时将处理完的仔猪放人保温箱内,并让仔猪尽早吃到初乳,以上工作任一环节的疏漏都易导致仔猪死亡。另外,在接产时要注意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假死仔猪,以减少不必要的死亡。仔猪在出生后3天内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仔猪在离开母体后不但要适应外界的环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护理不当,易出现压死、冻死、饿死、因病死亡的现象。因此,出生后3天要加强仔猪的护理工作,包括及时吃上初乳,固定好奶头,做好寄养工作,创造舒适的环境,做好日常的观察护理工作,防止压死。

4仔猪补料不合理

及时给仔猪补料对于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仔猪在出生7天后即可训练采食饲料,但是在补料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仔猪母乳充足的情况下,采食饲料的欲望并不强烈,或者温度不适宜,仔猪不愿意在外采食饲料,有的则是由于料槽位置不合适,还有饲料的适口性差,仔猪不喜欢采食,这些都是导致补料不成功的原因,需要工作人员在给仔猪补料时灵活掌握,以达到良好的补料效果。在补料时要注意饲料的适口性、易于消化,料槽要保持干净,并且要注意在补料时不可一次性的给料太多,在每次吃完料后都要将槽内的剩料清理干净,保证仔猪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饲料。

5仔猪管理不到位

仔猪在出生后易缺铁和硒,如果忽略了营养的补充则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在仔猪出生后要及时补充。在哺乳期间要加强弱仔的管理工作,让弱仔吃到充足的乳汁。对仔猪进行剪牙可以避免仔猪咬伤乳头,以及互相撕咬现象的发生,但是在剪牙时如果剪的太靠根部则易感染病原菌,造成牙龈肿胀、溃烂,影响仔猪吃奶和饲料。所以剪牙要在初生后进行,不可拖得太久,剪时不能太靠根部,剪去1/2即可。仔猪断奶会经历多重应激,因此在仔猪断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在断奶时要让仔猪在原圈饲养,饲喂原来的饲料减少应激,以保证仔猪顺利断奶。

母猪饲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养好母猪是为了产出更多、更好、更优良健壮的仔猪。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和成活率,就能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能力的目的,进而达到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在饲养母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正确的对策。
1为什么在饲料中加入麸皮等高纤维的原料还是无法改善母猪便秘?
一般来讲,母猪饲料中所含粗纤维比育肥猪的稍高,但所排粪便仍比育肥猪硬,这是因为母猪会产生乳房水肿,而育肥猪不会。母猪因四脚着地,体内大量的水分会流向乳房,造成乳房水肿,所以会产生便秘的现象。如果不针对乳房水肿来解决问题,而只在饲料中添加麸皮等高纤维的原料,问题还是得不到改善。
解决对策:①增加母猪的运动;②增加青绿饲料的用量;③使用粗纤维饲料,如麦麸、紫花苜蓿粉等;④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糖蜜,对母猪可起到润肺、润肠、通便的效果,可提高母猪的采食量;⑤消除乳房水肿,调整体内渗透压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消除便秘现场。
2母猪厌食怎么办?
母猪厌食的一般原因:哺乳期的疲劳,使母猪过分消瘦;妊娠91d后饲喂不当,过度饲喂;使用低能低脂肪饲料;饲料搭配单一或过于精细,饲料中缺乏粗纤维;饲料中含霉菌毒素,或饲料保存不当变质;猪舍高温高湿,母猪受热应激;母猪有慢性病或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母猪有陈旧性肠道病;酶、激素使用混乱;缺水等。母猪厌食症,轻则造成不发情、流产、死胎、产弱仔等,重则可造成种用价值丧失
解决对策:①防止母猪发生乳房炎;②消除母猪便秘现象;③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道的感染,配合环境消毒;④降低母猪的体温,采用滴水装置调节环境温度,减少母猪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如麸皮),()以降低采食增热;⑤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并用湿料;⑥增加母猪饲料的适口性。
3有些母猪为什么不发情?
由于农村饲养猪只比较粗放,大多数母猪在8~10月龄时还没出现发情症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饲料单一,需调整饲料配方或更换饲料;(2)母猪饲养过瘦或者过肥,需调整体重;(3)疫病原因,母猪子宫炎、阴道炎等或其他无法靠目测诊断的隐形疾病造成的;(4)其他原因,如饲养管理不当和卵巢静止、内分泌不平衡、体脂量不够等。
解决对策:①适当加大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对于外来品质母猪要饲喂专用预混料;②适当接触公猪,让母猪感受公猪的气味,刺激其生殖系统的发育;③仔猪断乳后,要加料催情,使母猪的体脂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利发情;④将持久不发情的母猪定期赶到不同的猪栏里,不断更新环境促使其发情;⑤母猪产后加强治疗产科病,让其尽快恢复健康。
4一窝小猪中最后出生的为什么常窒息而死?
生下的一窝小猪中,最后出生的常因窒息而死,其原因是在仔猪未产出时脐带已断裂,如果由于母猪贫血、疲倦、无力收缩而无法将仔猪及时排出,仔猪在5min内即会窒息而死。热应激、贫血或疾病等也是导致仔猪窒息死亡的常见原因。
解决对策:①提高母猪营养以预防贫血;②在母猪饲料中添加优良的有机铁,以增加母猪腹部的收缩能力;③降低热应激,降低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④重视分娩舍的消毒。
5母猪为什么会出现蹄病?
软脚是因将母猪关在易滑的地板上而导致其脚部紧张,造成骨骼异常而引起的。当母猪有良好的泌乳能力或分泌乳量增加时,若不额外补充较多的钙、磷,则易导致蹄病。关节炎因细菌感染所致,必须靠勤消毒来降低发生率。蹄裂的原因除猪舍地板粗糙外,主要是缺乏生物素,而且缺乏生物素的猪很容易擦伤。
解决对策:①加强猪场、猪舍结构设计与建设,要在满足猪舍温度的条件下尽量解决通风和排湿问题。在细微之处加以控制,例如猪舍地面的粗糙程度、墙壁的粗糙程度、排水沟的位置、漏缝地板的漏缝宽度等,尽量解决这些物理性和机械性因素造成的猪舍缺陷,防止猪蹄部的物理性与机械性损伤。②加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按照猪的不同生理阶段合理喂给饲料、合理进行消毒。使用强酸或强碱消毒时,要在消毒后1~2h用清水进行充分清洗,然后才能让猪接触;③加强疫病控制,合理使用疫苗和兽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总之,在饲养母猪过程中还会有许多的问题出现,我们都要耐心地去对待这些问题,尽可能地寻找最好的办法去解决,多多积累和学习,这样才能在饲养母猪的工作效率上大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也会有所提升,才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与养殖前景。
参考文献
周义奎,高玉宝.农村母猪饲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
张金龙.种猪精细饲养管理的关键点.养殖与饲料,2012(5).

泌乳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现代化畜牧业一个重要标志,是以最少的饲料消耗获得最多的畜牧产品、最大的经济效益。科学饲养不仅能提高产奶量和减少繁殖疾病,还能延长奶牛寿命,提高生产效益。在泌乳奶牛的实际生产中,由于各阶段奶牛的产奶水平和营养需要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通常采用阶段饲养法,即分为泌乳初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几个阶段,以后进入干乳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泌乳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1、产乳初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刚分娩后,消化功能和食欲差,乳房水肿,需要15天左右才能恢复。分娩后要让母牛站立,以减少产道出血和子宫外脱。并使之尽快饮麸皮粥或益母草红糖水。麸皮粥料配方:麸皮1-2kg、食盐50g、碳酸钙50g、水20L,温度25-30℃。益母草红糖水:益母草粉250g,加水1500mL,煎成水剂后,加红糖1kg、水3L,温度40-50℃,每天1次,连服2-3天,以补充体内水分损失和消除疲劳,促进胎衣脱落。

产乳初期母牛的饲养较难掌握,母牛产乳量逐日增加,但难以采食较多的饲料,特别是精料。高产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往往满足不了产乳的需要,喂给较多的精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产前(干乳期)要把牛养壮,并使其在分娩后习惯采食较多的精料。在产乳初期,对健康、消化功能正常、食欲良好、乳房水肿基本消失的母牛,要逐渐增加精料。但日喂量不能超过10kg。要适当控制多汁、青绿饲料的喂量,多喂优质干草,并且不宜较多增加精料喂量。此阶段精料和粗料的比例为40:60。参考日粮组成:玉米青贮料15kg,自由采食优质干草(最低饲喂量3kg)、块根3kg,混合精料最初3-4kg,之后逐日增加(可每日增加0.3kg),直至日喂量达6.5-7kg为止。

产后应尽早挤初乳,但在产后1-3天,不能将乳汁全部挤出,特别是产后第一次挤乳,挤出2-3kg即可,以后逐渐增加挤乳量,到第3-4天后才可全部挤出。避免乳房内压急剧降低,微血管渗出现象加剧,引起母牛产后瘫痪。分娩后乳房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挤乳前后要对乳房进行仔细热敷和按摩。要给母牛铺柔软、卫生的垫草,并注意舍外运动,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2、产乳盛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乳牛健康恢复正常,产乳量增加到泌乳高峰,此阶段的产乳量占全泌乳期产量的40%-50%。使乳牛尽早达到整个泌乳期最高的日产乳量(或产乳高峰),并使高产维持较长的时间(稳产),是提高泌乳期产乳量的关键。因此,这一阶段内饲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应高于以后各阶段,此阶段产乳量可达到高峰,但须动用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补充部分产乳需要。为保持产乳牛的消化功能和健康,必须使其采食约占体重1%的粗饲料,并为其持续泌乳、发情和配种打好基础。要特别注意饲料的品质,保证多样化和适口性好,特别要考虑高产牛对饲料的爱好。有条件时多喂一些青干草、多汁料和青绿牧草,以促进食欲和提高消化率。

高产乳牛泌乳期内采食高峰一般要比泌乳高峰迟6-8周。产乳高峰期食入的营养小于产出的乳汁中所含养分,机体代谢出现负平衡,体重下降是难免的。据报道,在泌乳的头8周内,牛体失重25kg是正常的。研究表明,每失重1kg,可满足3kg乳的能量、1.5kg乳的蛋白质需要。大多数高产乳牛减重要持续到最大采食量到来之前,但此阶段靠消耗体内贮积(体重下降)来达到最高产乳量的营养补充是很有限的。应该在饲粮中补加额外的蛋白质、能量,力争达到代谢正平衡或减小负平衡的程度,把高产乳牛此阶段体重下降的速度和重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保证高产、稳产、正常发情配种和防止代谢疾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外提倡和推广在高产乳牛产乳盛期饲粮中补充脂肪和采取引导饲养方法或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等,增加产乳盛期乳牛的营养浓度、干物质采食量,使机体能量代谢达到正平衡。

3、产乳中、后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进入产乳中期,乳牛产乳量按6%-7%的速度逐月下降,有的牛可达8%-10%。泌乳高峰阶段已过去,采食量达到高峰。前期的失重状况终止或开始恢复(增重),母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将逐渐减少,因而饲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可逐渐降低。这一阶段允许喂给较多的粗饲料,但不能太多,以免产乳量急剧下降。此阶段牛已妊娠,在整个泌乳期食欲是最好的。要注意调整饲粮组成,使产乳量缓慢下降。同时,也应注意牛的运动。产乳后期(201天至干乳)乳牛的产乳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即泌乳期将进入末尾。此期母牛虽妊娠,但胎儿的重量增加缓慢,乳腺活动明显减弱,母牛较温驯、安静,泌乳盛期的失重在不断恢复。可在泌乳中期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饲粮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但仍须按饲养标准满足其营养需要,并使其有所增重,即比泌乳盛期体重增加10%-15%。对瘦弱母牛应增加营养,使其恢复体重,增强体力,但此阶段也要防止牛过肥。

泌乳中、后期饲粮的营养水平:①产乳中期:饲粮干物质3.0%-3.2%、1kg饲料干物质含2.13NND、可消化蛋白13%、钙0.70%、磷0.40%、粗纤维17%、精粗料比40:60;②产乳后期:饲粮干物质3.0%-3.2%、1kg饲料干物质含2.00NND、可消化蛋白12%、钙0.45%、磷0.35%、粗纤维20%、精粗料比30:70。

提高奶牛泌乳潜能的科学饲养方法


摘要:对奶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使奶牛泌乳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所以养殖场要充分的了解奶牛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以及泌乳阶段产奶量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使奶牛充分发挥泌乳潜能的同时,确保奶牛正常的繁殖机能以及健康。

为了使成年奶牛的泌乳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如果对处于泌乳奶牛饲养管理不到位,不但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还会导致牛奶的质量下降,影响奶牛正常的繁殖机能,危害到奶牛的健康,从而影响到奶牛终生的泌乳水平。因此,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奶牛各生理阶段的营养特点,以便于奶牛养殖人员充分的认识到奶牛饲养管理的特殊之处,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饲养管理,确保养殖好奶牛,使奶牛的泌乳潜能充分的发挥。

1奶牛对营养的利用

奶牛对营养的利用主要是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奶牛摄取的营养先是用来维持需要,然后用来繁殖后代,用于生产。奶牛在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营养都能被利用,会有一部分损失,其中能量损失的主要形式是粪能,其他的则转化为消化能、尿能等。对于成年奶牛来说,当营养的摄入水平过低,仅够维持需要时,则不能满足产奶需求,这时奶牛为了产奶会动用自身组织的能量来为产奶提供能量,满足泌乳需求。这一时期主要是泌乳前期,奶牛会出现营养负平衡,所以在这一阶段为了满足奶牛营养的高需求,要尽量给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否则奶牛的体重会下降过多,特别是对高产奶牛的影响更大,导致产奶量、繁殖性能以及奶牛的健康均受到不利的影响。

2.奶牛泌乳阶段产奶量的变化规律

奶牛在分娩后在甲状腺素、促乳素以及生长激素的作用下开始泌乳,一直到干奶期结束,泌乳期通常为305天,在泌乳期产奶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每天以及每个月的产奶量都有变化,并且是呈规律性变化的。一般,奶牛在分娩后的产奶量会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6~8周时达到泌乳高峰期,维持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之后由于妊娠的影响,产奶量下降,一直到干奶。奶牛产奶量的变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每头奶牛产奶量的变化规律都不一样。要根据奶牛泌乳阶段产奶量的变化规律来合理的提供营养,奶牛在分娩后泌乳期内,食欲在妊娠后期得以恢复,此时胎儿快速生长发育,在子宫内压迫胃肠,而使产后腹压减轻造成产后食欲不振。一般奶牛在产后的6~8周为泌乳高峰期,而干物质采食量的高峰期则是在产后的10~12周达到,并且干物质采食量会随着妊娠的进程开始下降。这样干物质的采食量的高峰期就要晚于产奶量高峰期1个月左右,而导致泌乳前期由于采食量不足而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营养负平衡,使奶牛体重下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繁殖性能,这对于高产奶牛的影响更为严重,所以这一阶段要加强日粮的营养浓度,保证奶牛即使采食到较少的饲料也得获得充足的营养,确保奶牛达到较高的产奶量。

3奶牛泌乳阶段对营养的需求

奶牛是一种高生产能力的动物,乳汁中的干物质重可超过奶牛的自身体重,可见奶牛的生产能力非常高。研究表明,奶牛每生产1kg牛奶,需要500kg的血液经心脏循环到乳房再回到心脏,同时也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如果不给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将很难维持奶牛的产奶需求。奶牛各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以及需求种类不同,处于泌乳盛期的奶牛对饲料中可消化的营养成分的含量要求较高,并且日粮中应含有较高的粗纤维,以保证瘤胃正常发酵功能。在这一时期,日粮中最好有含油脂较高的棉籽或大豆等饲料,或者含有动物性脂肪。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要求粗蛋白为16%~18%,钙为0.7%,磷为0.45%,日粮中的精粗料比例要适宜。在保证奶牛较高产奶量的同时,还要注重牛奶中营养成分,以保证牛奶的质量。为了避免乳脂率下降,要保证日粮中的粗纤维含量,不应低于17%。生产实践表明,一头高产奶牛采食到充足的饲料每天需要的时间至少为8小时,而每天的挤奶次数通常为3次的情况下,采食时间不够充分,饲料的总采食量不足,这就导致采食量不能满足营养的需求,因此,对于处于泌乳盛期的奶牛,为了提高采食量可以采取延长饲喂时间或者增加饲喂次数的方法。

4日粮中粗精料比对奶牛的影响

精料虽然营养价值较高,但是对于奶牛来说高精日粮对奶牛并没有好处,即使是高产奶牛仍要以饲喂粗饲料为主,用精饲料来补充营养,日粮中应保持较为适宜的粗精比例。其中干草、青贮的供给量应至少占干物质的1/30,日粮中的粗纤维含量不应少于15%,如果精料饲喂过量,会导致瘤胃酸过高,造成瘤胃功能代谢紊乱。导致奶牛出现食欲不振等现象,高精饲料会导致乙酸比例下降,使乳脂率降低,不但会影响产奶量,还会影响奶牛的健康。除了要注意日粮中粗精料的比例外,在饲喂粗饲料时还要保证粗饲料的品质,在使用秸秆类饲料时,最好和优质粗饲料搭配饲喂,同时注意补充适量的精料,以确保日粮营养全面且均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奶牛泌乳潜能充分的发挥。

肉牛饲养的三个要点 肉牛饲养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人们的餐桌上,牛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材。牛是食草性动物,因而牛肉肉质劲道,富含很高的蛋白质,胆固醇和脂肪却相对较低,更利于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绿色的饮食方式也更加迫切,所以这就导致肉牛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潜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饲养的三个要点肉牛饲养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牛舍建设问题

进行肉牛养殖的很大一部分是小规模养殖户。所以,由于规模较小,养殖户在牛舍的建设上往往不会投入太多的资金。尤其是在农村,一些养殖户直接用旧房进行简单的改造,搭建成了养殖肉牛的房舍。这样的养殖场地,由于房低小,面积狭窄,光线昏暗,空气流通以及温度把握上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十分容易出现冬季格外寒冷,夏季闷热潮湿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肉牛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影响肉牛的肉质以及增重。

一个合格的牛舍,首先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以及空气流通。在高度上要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空气流通。尽量保证牛舍冬暖夏凉,这对肉牛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肉质的质量以及重量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可以尽量减少流行病的发生。

2、饲料营养考虑不全面

肉牛在养殖方法上,放牧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牧草是一种十分有营养的饲料,对于肉牛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肉牛养殖户来讲,获取充足的天然牧草却显得十分困难。不能满足肉牛的日常需求就容易产生肉牛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尽管有些地方可以为肉牛提供牧草,但是由于牧草的品种单一、营养单一,进而在满足肉牛进食需求情况下不能满足营养要求,蛋白质摄入受到限制,体重同样难以增长。在北方,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养殖户在牧草的获取上存在困难,若不能够储存足够的牧草,通过秸秆代替,就进一步降低了肉牛日常蛋白质的摄入量。在农村,由于养殖技术以及养殖资金的限制,在天然饲料紧缺的情况下往往不会采用饲料养殖的方法,这就导致肉牛蛋白质摄入不足,降低肉质水平,肉牛的体重增长也相应放缓。

3、繁殖方面的问题

肉牛的繁殖是一项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以及技术的工作。但是,对于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讲,往往不重视肉牛的繁殖过程。这样就容易导致后代体质不优良。一般小规模的养殖户在肉牛的繁殖期采用混合饲养的方法,也就是将公肉牛以及母肉牛混合饲养,自由交配。这样,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肉牛在没有达到交配期或者发生近亲交配,就容易导致后代早产或者体质虚弱的情况。对于养殖户来讲,这样的后代没有养殖效益,出栏晚、体质差、增重不明显,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建议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优良种公牛的精子与母种牛授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成本的投入,还可以解决因为配种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当然,人工授精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肉牛养殖户需要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才能够进行实际的运用。

4、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很多小规模养殖户在肉牛的免疫工作方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一方面是资金方面的限制,养殖户为了尽量减少资金投入,在养殖舍没有安装相应的消毒装置,在免疫疫苗的接种方面并不积极,通过减少投入的方法来试图保证最大的利润收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肉牛一旦感染病毒,没有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就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建议,小规模养殖户在疾病高发季节一定要做好疾病免疫工作,增加日常对牛舍的消毒频率,肉牛健康成长才能保证其肉质质量及最大化的养殖效益。

5、总结

为了让我国肉牛养殖户能够获得最大的养殖收益,保证我国肉牛养殖持续健康发展,上述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做好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提升养殖户对于养殖技术方面的掌握度,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来保证我国肉牛养殖市场的总体竞争力。

肉牛饲养的三个要点
一、肉牛犊断奶要点
一般的,牛吃3-6个月的母乳,然后断奶育肥。为高效养牛,肉牛犊在3-4周后,就可以开始接触少量的水和草料,前胃迅速生长。在犊牛到2月龄左右时,对草料已经逐渐适应,这时就可以断奶,提早断奶缩短母牛的哺乳周期,为下一胎做准备。降低了牛犊的培育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提前喂饲料,还可以加快牛瘤胃的发育,提高牛犊的成活率。当牛出现反刍时,开始喂养鲜嫩的青草、优质的干草、或者柔软的野草都可以。随着月龄的不断生长而增加饲料的数量。在后来搭配粗料和精饲料等,可以增加瘤胃的纤毛虫的繁殖,使其胃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争强,为以后生长快,体型大打好基础。
二、肉牛育肥要点
1、选择好品种:杂交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好等显着的特点。同时对于膘情中等、健康无病的本地阉牛也可以进行短期育肥,效果也相当不错。
2、放牧:育肥阶段前期可以采用放牧形式放养1-2个月,后期则要注重舍饲。放牧要注意季节,最好选在有新鲜牧草的春季,或者凉爽的秋天。太冷太热都不适合放牧……
3、饲喂:在育肥期间,以氨化草为主要饲料,这种饲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适口性,提高牛的食欲,同时还提高了营养转化率及牛的吸引能力,降低生产成本。除了喂氨化草以外,要结合牛的实际情况补喂混合料。混合料主要以玉米为主,可加入适量的菜籽饼或棉籽饼,并加入一些调味性质的淀粉、盐,每天分两次按牛体量的1%喂养。
4、添加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瘤胃缓冲剂,改善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效果。还可以通过埋植增重剂技术,增加牛肉产量,提高饲料报酬率。

三、肉牛草料选择要点
1、卫生:喂养草料要保证卫生,像玉米秸秆可以青贮保存,品质和营养都不会改变。不应喂发霉变质或者受污染的草料。
2、营养:喂养肉牛的草料为精料和粗料,根据不同月龄搭配不同的草料。精料和粗料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必须满足肉牛生长的营养需要,这样才能增加牛的育肥效果。所添加的草料必须含有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若成分不足还需要单独添加。
3、适口:喂养的草料应根据牛的适口性来选择,只有适口的草料才能增加牛的食欲,也就能促进肉牛的营养吸收。选择柔软易消化的草料,切忌喂养坚硬的秸秆,容易对牛造成伤害。

肉牛繁育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的对策


牛肉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对肉牛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牛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实际上肉牛的繁殖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如果不及时的加以解决,会严重影响肉牛养殖户的利益,因此在肉牛的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对肉牛繁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繁育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的对策。

1、肉牛繁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品种相对较差,优化程度低。我国目前在肉牛繁育方面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肉牛品种相对于国外的肉牛品种较差,高产的肉牛品种较少,缺乏明确的繁育目标和繁育方向,虽然我国肉牛养殖业正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段,但是我国肉牛养殖与繁育仍然处在一个较为模糊的时期,在选择肉牛品种是大多数养殖场还停留在选择传统的黄牛品种为主。真正得到优化改良的肉牛品种的数量较少。我国传统的肉牛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如肉质良好、耐粗饲、抗逆性强,但是饲料利用率低、生长速度慢、产肉量较少,因此获得的养殖经济效益较低。虽然我国也存在着一些品质较好的肉牛品种,如延边黄牛、普南牛等,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的存在,也很难满足我国肉类市场对牛肉数量和质量的全面要求,导致虽然市场上牛肉产品的售价越来越高,但是实际的肉牛的养殖经济效益却很低的矛盾存在。

饲养方式不科学合理,养殖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大型的肉牛养殖场相对还是较少,规模较小,我国肉牛75%以上为农村的散户饲养,有的养殖户养殖的肉牛数量不足5头,个别养殖户的饲养数量可达到几十头,但仍然成不了规模。在养殖方式上,这些养殖户在饲喂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没有根据肉牛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来提供日粮,没有根据饲喂季节的不同而做好日粮的相应调整,从而导致肉牛的生长发育缓慢,日增重较少,肉的品质较差,导致肉牛的育肥期延长,从而增加了肉牛养殖的成本,同时还导致所饲养的肉牛品质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养殖环境不良。肉牛生活环境对其生长、增重和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养殖环境过于恶劣,卫生条件较差,圈舍内粪便以及污物的处理不及时,导致圈舍极其的污浊,消毒工作做的不够到位,空气质量较差,如果肉牛长期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必然会对其生产性能和繁育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疾病的防控意识不强。因肉牛的体型较大,相对于其他畜禽来说抵抗力更强,但是往往因为这一原因,养殖户对肉牛疾病的防控意识不强,疾病的防控工作做的不够到位,如存在不进行免疫接种的误区,导致肉牛患有很多地方性的疾病,损害肉牛的健康,进而影响了肉牛的日增重和繁殖性能,给肉牛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解决对策

对于我国肉牛品种较差、优化程度较低这一问题的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对我国的肉牛品种进行改良,确定明确的改良方向,并使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肉牛的优良性状是受到基因调控的,因此,可以利用杂交改良技术,对我国肉年品种进行有序的杂交培育,以筛选、培育出优良的肉牛品种。我国的肉牛品种虽然较为单一,但是优点明显,可通过选用多品种的优良特性杂交产出优良的后代。在杂交改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改良的方向,以便于选择适宜的品种,如我国黄牛品牛的缺点是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出肉率低,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具用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产肉量高的品种进行杂交,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肉牛品种的品质,我国目前常选择引起国外的优良肉牛品种对我国黄牛进行杂交改良,选择的品种多为西门塔尔、利木赞等。

扩大养殖规模,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我国肉牛养殖的规模较小,不利于标准化肉牛养殖方法的实施,因此,要尽量扩大肉牛养殖的规模,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提供适宜的日粮。在饲喂肉牛时要根据肉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的配制日粮,以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对于农村规模较小的肉牛养殖户,可以推行农牧结合的养殖方式,同时解决种植与饲养上面临的问题。

加强圈舍的环境管理。做好肉牛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保持圈舍内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另外还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为肉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也忽视肉牛的免疫工作,虽然肉牛的抵抗力较强,但是一旦发病,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养殖户要根据当地以及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并严格执行,预防疫病的发生。

1、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品种优化程度低,产业经济效益差
多年来我国对肉牛品种存在无序改良现象,缺少较明确的改良和育种方向,以致我国的肉牛业仍处于以黄牛为主的高数量状态,良种率低,改良肉牛比例仅占30%~40%,与发达国家改良牛比例90%以上的差距很大,部分杂交品种也没有严格按照良种要求进行杂交,生产性能低,牛群整体品质差。地方黄牛是我国的特色资源,虽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好、肉质较佳等优点,但还存在着生长速度慢、胴体产肉少、优质牛肉切块率低等诸多缺陷。就肉牛胴体重而言,发达国家平均在295kg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205kg,中国平均为201.5kg,江西平均为175kg。表面看,这仅仅是肉牛胴体重的差距,但实际上隐含了良种繁育、农牧结合、饲草供应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就出栏体重而言,江西肉牛12~18月龄体重与全国约250~350kg的水平相似,而世界肉牛业发达国家的肉牛12~18月龄出栏体重则高达450~550kg,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黄牛品种诸多,抗逆耐粗饲且肉质好,但普遍存在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陷,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虽然“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作为中国培育的肉牛品种已经育成,但仍难满足优质肉牛生产对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1.2生产方式落后,饲料转化率低
当前,我国肉牛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占总量的80%,一般每户饲养1~5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大部分仍沿袭了传统养殖耕牛的饲养方法,饲草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有的在冬季甚至将牛关在栏舍里仅喂给干稻草。条件稍好点的农户,也只用麸皮拌料补饲,肉牛饲养周期长,出栏体重小,育肥质量差,饲料转化率低,产品也没有竞争力。
1.3养殖知识贫乏,饲养管理粗放
传统分散的肉牛生产,产业形成不了集群,肉牛规模化饲养配套技术难以在养殖户中推广,一些养殖户不懂养牛,缺乏科学养殖知识。表现在:①不知道饲养什么品种,购回病牛和品种差的牛时有发生;②肉牛饲料配合不合理,在基本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质和钙、磷不足或不平衡的情况下,总是寄希望于饲料添加剂或增重剂能大幅度地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③养殖户随意添加尿素,不科学的添加量及饲喂方法,造成肉牛中毒或死亡;④不分青草种类大量饲喂,造成瘤胃臌气,甚至危及生命;⑤将长时间堆放的菜叶、青绿饲料喂牛,造成中毒;⑥氨化技术不成熟,又不注意防霉变,致使一些牛吃了霉变饲料而死亡;⑦不能保证原料质量,饲料种类与配方差别较大,饲料转化率低;⑧忽略引进牛的适应性及对杂交牛的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养殖亏损;⑨母牛养殖户在犊牛早期普遍采用“吊架子”方法饲养,导致犊牛早期生长发育不良,直接影响到其中、后期的育肥效果;⑩养殖户过度依赖抗生素的防病作用,混用、加大剂量使用普遍存在。多少年来,我国肉牛粗放的饲养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是良种不良法,饲喂无规律,喂牛时早时晚,喂料时多时少,经常变换饲料,造成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紊乱,影响消化吸收,不利于生长。个别农户在牛价高时,甚至“把牛当猪喂”,短期内大量补给玉米精饲料快速育肥,结果导致酸中毒。二是圈舍简陋,冬季舍温偏低。舍内粪尿不及时清理,舍内潮湿、多刺激性气体,牛体脏污不刷试,不晒太阳等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三是未按肉牛的生理状态进行管理,育成牛、妊娠牛、空怀牛与种牛不加区别,均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方式,造成肉牛生长发育缓慢,不能适时出栏。
1.4优质饲草缺乏,秸秆利用率低
草山草坡野生牧草自生自灭,肉牛的主要粗饲料农作物秸秆焚烧浪费现象严重,用作饲料的秸秆大部分未经加工调制成青贮饲料或者秸秆发酵饲料(经加工调制后利用的约占2.6%),利用率不高,以致优质饲草缺乏、草畜不配套。牛群冬春缺草缺料,“既未吃饱又未吃好”现象普遍存在。粗饲料品质差,四季供应不均衡,造成肉牛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
1.5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养牛科技含量不高
表现在:①在饲草、营养方面,补饲、青贮、氨化和非蛋白氮使用等成熟技术远未普及推广到散户,更没有针对农户饲养环境和饲料原料,设计合理、经济、高效的饲料配方与补饲饲料,营养水平未达到生理需要,饲料转化率低,饲料成本持续增加,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②在杂交利用方面,目前发达国家的肉牛都用杂种牛来生产,纯种在肉牛总头数中仅占3%~5%。如美国肉牛杂交繁育体系,采取三品种轮回杂交:在安格斯和海福特二品种轮回杂交的基础上再与夏洛来或西门塔尔进行轮回杂交,其结果是杂交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日本“和牛”则是在杂交繁育的基础之上培育起来的一个世界知名的肉牛品种。然而,迄今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肉用杂交繁育体系,每一轮杂交后,下一代使用什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没有科学规划,绝大多数杂交要么仅停留在二品种杂交,杂交一代屠宰或销售,要么形成级进杂交,以致杂交优势的利用率降低。③在肉牛育肥方面,除一些规模育肥场外,小规模分散育肥场普遍存在着品种代数、年龄、饲草料日粮混杂,育肥技术参差不齐,造成出栏肉牛体重、膘情、年龄等差异大,肉品质量不稳定,难以统一标准。另外,部分地区淘汰奶牛,多半未经育肥,直接上市屠宰,肉质差、效益低。
1.6圈舍简陋,粪污处理意识薄弱,养殖环境差
多数肉牛养殖散户,环保意识淡薄,人的居室与牛舍相邻,甚至猪、牛混养。污道与净道不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环境卫生极差。当前,我国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整体较低,即便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没有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粪便污水因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排放到河道,给农村、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带来安全隐患。
1.7消毒不到位,疫病防控意识差
多数养牛户无消毒意识,即便周围环境极其污浊仍常年不消毒或消毒措施不严格,有的只在清圈时垫些干土。一些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认为牛的饲养密度不如鸡、猪大,牛的抵抗力强,防疫可有可无。以致一些地方传染病如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传染性胸膜炎等疫病发病率超过10%。加之我国肉牛养殖的异地育肥模式,更把一些地方疫病扩向全国,对人及牛只健康造成威胁。再就是很少给牛驱虫,由于牛采食牧草和接触地面,体内外常感染寄生虫,如各种线虫、疥螨、硬蜱、牛皮蝇等,使得日增重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

2、发展肉牛业的对策建议
2.1丰富肉牛品种,有序开展杂交利用
畜牧业生产贡献率中,遗传因素的影响占40%,营养与饲料占20%,饲养管理占20%,疾病防治占15%,其它如环境等占5%。因此,品种是提高肉牛生产水平的基础。但肉牛产业不象奶牛产业那样,品种较单一,而是多品种利用,广泛开展杂交,利用杂交提高养殖效益。针对多年来我国肉牛品种存在的无序改良现象,要明确肉牛改良育种方向,加强包括原种场、种公牛站、品种改良中心和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细管冻精改良技术,加快牛改步伐。

2.2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提高饲料转化率
随着肉牛养殖成本的上升,农村劳动力的下降,在如何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可考虑走一条适度规模化的道路,用规模效益保证养殖收益。一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结合的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由于种养结合,场地、牛群集中,便于选种选配、疫病防治、晒制干草以及制备青贮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显著提高养殖水平,提高“饲料转化率”,所产生的粪污能完全为土地所消纳,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增加养殖效益。二是要充分发挥家庭牧场投资小、风险低、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尤其是饲养母牛的家庭牧场。三是要大力推行牧区饲养母牛和生产架子牛、农区集中育肥的有效模式。四是要积极扶持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
2.3良种良法,综合集成
肉牛生产中,影响效益的品种或遗传因素占40%,而饲养管理因素则占到60%,良好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品种本身的培育,而且对于良好遗传品质的发挥更是起到了重要所用。因此,要通过“良种、良法、良料、良舍、良医”等适合当地的肉牛产业新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应用,在牛源生产、阶段育肥、草畜配套、生态安全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具体就是,①推广良种及杂种优势利用,提高肉牛生产水平;②推广人工种草、牧草青贮与青干草利用以及秸秆青贮、微贮、氨化利用技术。③推广肉牛“舍饲圈养,优种优育”的科学养殖方式与短期育肥技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草料,改单一饲料为全混合日粮,提高出栏率;④推广犊牛适时断奶、补饲技术,提高犊牛培育质量;⑤推广肉牛人工冷冻精液配种技术,改进母牛饲养管理,提高能繁母牛繁殖率,不断压缩肉牛饲养周期,力争实现一年一产;⑥合理利用天然草场,改散放为放牧加补饲,实现草畜生态平衡;⑦推广定期驱虫技术,提高牛群质量。
2.4深化饲草资源开发,保证牧草均衡供应
一是采用工程技术,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二是应用生物发酵技术,提升饼粕、糟渣(酒糟、豆腐渣、淀粉渣等)类饲料的饲用品质。三是对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场实行人工改良,对坡地、休闲地、退耕还林地实行人工种草,采用多种牧草不同季节的交替种植模式生产牧草,并将剩余牧草尤其是在夏、秋季牧草丰盛期,将牧草刈割后通过青贮和晒制干草等进行加工调制贮藏。将种草与贮草结合起来,确保肉牛养殖的牧草四季均衡供应,建立起种草养牛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四是充分利用南方丘陵地区的资源优势。从甘蔗、香蕉、马铃薯、红薯到甘蔗渣、淀粉渣,就地取材,用于喂牛,成本比秸秆还要低。这样做不仅可释放出我国南方的生产潜力,有望再收获一个现有中国的肉牛产量,而且还能废物利用,一举多得。
2.5科学育肥,合理配料,实现日粮全价化
科学育肥就是要正确选定育肥方式(含多种育肥方式的组合使用),采取适度规模(散户可进入养殖小区)饲养,确保育肥效益与牛肉品质。优质牛肉的生产受到牛的年龄与体重的影响,一些育肥场为加快资金周转,为缩短架子牛在场育肥时间,多采购300kg以上,15~18月龄的大架子牛进行育肥。而犊牛到架子牛的培育却很少关注,以致犊牛在此期间长速快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要从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市场需求两方面考虑,鼓励一部分养牛户育肥犊牛,为其它育肥场提供大架子牛。牛肉品质的形成受肉牛自身遗传背景、饲养环境、采食的饲料以及进入流通环节前的初级加工等共同影响,饲草主要在满足营养需要、调控机体代谢、维护集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作用,它是牛肉品质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所以要针对育肥牛种、育肥阶段,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I)科学搭配精、粗饲料,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作物秸秆、饼粕、糟渣等)合理配制肉牛全价日粮。
2.6规范圈舍建设,改善养殖环境
规范化圈舍建设,并使之与肉牛存栏量配套,与饲料青贮、氨化池等设施配套,以王家启(2011)提出的“粪污消纳指数”为指标配备饲料用地,提升规模场整体环境卫生,推进肉牛健康养殖。
2.7强化牛群健康监测,细化牛群保健措施
目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肉牛的生产性能已得到了极大提高。与此同时,肉牛的体质、抗逆性、免疫性能等也相对有所下降,对营养、饲养管理等各种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更加敏感。随着肉牛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此相关的疫情也会变得更加复杂,稍有疏忽,疫情就很可能在牛群中暴发,迅速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牛群的健康检测,及时发现亚临床症状。有亚临床症状的牛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药物、人力等方面的损失巨大,并给肉牛场留下后患。为防患于未然,必须采取各种主动的保健措施,提高牛群健康水平,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肉牛生产要紧紧围绕繁殖改良、科学饲养、育肥出栏三大环节进行,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杂交改良、繁殖配种、饲草料生产加工、科学饲养管理、肉牛育肥、疫病防治与产品加工销售的技术服务体系,并将这些技术加以系统集成,才能发挥肉牛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378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