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县以服务促发展全面推动养蜂业

吉林省安图县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的美称。长白山区发展养蜂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椴树蜜源,而且还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木本和草本辅助蜜粉植物,被称为东山蜜库。几年来安图县的蜂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县养蜂户已达1200户,饲养蜜蜂达6.4万群,有蜂产品加工企业3个,全县年均各种蜂产品产量达3000多吨,产值也有3000多万元,一跃成为长白山地区的蜂业经济大县。在2007年安图县被中国养蜂学会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为促进发展蜂业产业,安图县不断加大对养蜂户扶持措施和服务力度,同时坚持抓蜜源洋槐树栽培工作,为推动安图县蜂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实施惠农措施鼓励养蜂业的发展

依托长白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及县内汪氏蜜蜂企业将养蜂业做大做强,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是安图县畜牧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汪氏落户安图县后,为发展养蜂业,安图县出台了鼓励发展养蜂业的惠农措施。即免费上门技术服务、免费提供部分蜂具、免费提供部分蜂群的三免费措施。同时在农村加大对养蜂业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养蜂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致富项目。通过宣传及优惠措施的实施,大大的调动了养蜂户的积极性,不仅原有养蜂户增加了蜂群的养殖数量,同时还新发展了养蜂户660户。在安图县实施三免费措施后,全县新增加蜂群数量3.4万群,实现了蜂群数量与经济效益双增的良好效益。

2加强技术服务促进养蜂业的发展

为促进安图县养蜂业的发展,县养蜂站加强了对广大养蜂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力度。通过培训,不但转变了养蜂户的养殖观念,更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水平与经济效益。以前广大养殖户对养蜂多数停留在取蜜的水平上,基本不提取浆、粉、蛹、胶等产品。即使提取也因没有市场而只限于自己食用。在汪氏落户安图县后,依托汪氏企业的优势,并通过县养蜂站的培训与指导,很快使养蜂户都掌握了提取浆、粉、蛹、胶等蜂产品的技术,而每群蜂所提取的这部分产品价值与蜂蜜价值几乎相当,仅此一项就实现了养蜂效益的翻番。为更好地为养蜂户服务,县养蜂站的工作人员还经常深入到养殖户家中了解情况,登门服务并解决各种养殖问题。通过入户走访他们了解到,很多养蜂户由于对椴树蜜这种优质绿色有机蜜的认识不到位,在取蜜的操作上随意性较大而降低了有机蜜的品质。为此他们专门就有机蜜的操作程序对广大蜂农进行了培训,蜂农按照操作程序取椴树蜜,不仅使蜂蜜的品质达到了有机蜜的要求,也使蜜的单价提高了近100%,从而提高了养蜂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蜂群的产出水平,他们还大胆提出了引进优良蜂种进行蜂群改良的做法并在全县推广。经过改良后的蜂群产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养蜂效益。

3抓好蜜源植物种植壮大养蜂业

养殖蜜蜂的首要条件是具备较丰富的蜜粉资源,如果没有蜜粉资源或者缺少蜜粉资源,也就无从谈养蜂。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这里主要蜜源植物为椴树,约占该地区总蜜源的80%,另外20%为秋季杂花蜜,采蜜期集中在7月份20d左右的时间内。目前蜜粉采集利用率不到10%。对于定地养蜂来说,闲置时间远远大于采集时间,造成养蜂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为了解决蜜蜂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无活干的问题,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吉林养蜂研究所的葛风晨老师曾建议安图县在发展蜂业经济的过程中试种洋槐。因为在吉林省洋槐树开花期是在6月份,比椴树蜜源期提前一个月,增加一个采蜜期就能增加养蜂经济效益,于是从2003年起安图县就开始尝试栽种洋槐树。起初对于栽种洋槐树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洋槐树生长,就是生长了也可能只开花,不流蜜;也有的人认为长白山区到处都是树,用不着去栽洋槐,就是栽种了洋槐眼前也不见利,何必去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还有的人认为,种植洋槐树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应该由财政投入,上级和财政既然没有专项资金,如果栽种洋槐每年需10多万资金就要由畜牧兽医局来承担,而等到可采蜜粉时,又不能搞放蜂收费这种有偿使用,作为畜牧兽医局事业单位来说,搞蜜源植物建设是可干可不干的事情,畜牧兽医局没有必要额外增加这部分支出。针对种植洋槐树的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分析后决定,既然搞蜜源植物建设能够增加蜜源,能够让蜂农得到实惠,而且由于洋槐树是多年生,因此种植洋槐树可谓一劳永逸,那么我们就应该做,而且还要做好。但蜜源植物建设靠一家一户养蜂者不可能搞成:作为林业部门来说,发展林业为了获得林业经济效益,栽洋槐树比其他树种差,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来搞这件事。作为养蜂主管部门,我们深感种植洋槐树的紧迫性和种植的意义重大。为此,从2003年开始安图县畜牧兽医局就组织全县蜂农利用义务工栽种洋槐。年初由畜牧兽医局出资金租用农田地进行育苗,每年租2公顷耕地进行育苗,产一年生优质洋槐苗60万株,可移栽200公顷。这些苗木由县畜牧兽医局组织发动各乡村蜂业协会选择乡村公路两侧绿化美化地、水利工程防风固沙绿化地、村屯街道两侧绿化美化地、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补植等地方栽种洋槐,成活率达90%以上。苗木的割草、维护等后期管理工作由各乡村协会负责,保证了洋槐树生长良好。经过几年的努力,人工洋槐树林已初具规模,到目前,安图县共栽种人工洋槐树林约867公顷,其效益将会越来越明显。

安图县在发展蜜源植物建设中,紧紧与加强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通过栽种洋槐树来美化绿化农村环境,改善卫生条件。据吉林养蜂研究所前所长葛风晨老师讲,10年以上的成龄洋槐树,每公顷达2000株左右时,每年每公顷可产优质洋槐树蜜1t,产值万元左右。我们计划利用10年的时间,每年种植洋槐200公顷,总计达2000公顷,那时每年可产洋槐蜜2000t,可获得2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如果按10万群蜜蜂计算,每群每年因增加一个洋槐蜜源可增加收入200元左右,直接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

建设洋槐蜜源林,不但提高养蜂户的经济效益,也可增加地方财政税收。同时从大农业的角度来说,洋槐树林美化静化了农村生态环境,涵养了水源,有效的利用了农业用地。总之,种植蜜源洋槐树林有着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信安图县的蜂业经济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优势,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蜂农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广大蜂农的努力下,在当地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养蜂这一朝阳产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相关知识

法国的养蜂业


法国的养蜂业比较发达, 其养蜂科研、教育、推广及蜂产品检验等都有一套体系。笔者在法国进行养蜂合作研究期间, 曾对法国养蜂业的一些情况作过了解, 现简要报道如下。

一, 养蜂方式

法国的养蜂和擒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法国饲养的蜂种以欧洲黑蜂为主,一般可养到20~30框蜂的群势, 它们性情凶悍, 产蜜量高。

专业的养蜂者一般拥有500~ 1000群蜂,业余养蜂者有几群到数百群。住在郊区和小城镇的人, 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花园, 有的还有小片果园和菜地, 因此很多人就养了蜜蜂。这是因为蜜蜂不需要人们过多的管理。法国专业养蜂的人拥有规模很大的蜂场。放蜂时, 他们先选择蜜源, 然后自己开上卡车把蜂群运到蜜源地, 卸下蜂群后他们就回家休息。专业养蜂者一般把100群蜂放一个场地,如有1000群蜂, 则把它们分放在 10个场地。一个星期后, 他们再来检查蜂群。如果蜂蜜很多, 他们开来取蜜车取蜜,或者用空脾换出全蜜脾到自己车间里去摇蜜。

业余养蜂者的蜂群多是放在自己的花园里, 有时也转运到朋友的果园或花园去采蜜。在法国, 树术、草山保护很好, 城市绿化的树木花草很多都是蜜源植物。所以蜜蜂终年都不缺饲科。因此, 很多业余养蜂者都能取到蜂蜜。

法国人取蜜都是取封盏成熟蜜, 因此蜜曲浓度很高。但法国人基本上不生产蜂王浆, 因为蜂王浆的生产要很好的按术, 费工费时。

二、养蜂科研和推广体系

法国的养蜂科研机构有国家农科院所属的蜜蜂研究中心, 有属于营养研究系统里的养蜂研究所。这些中心和研究所分设在法国的几个主要农产品地区, 它们主要解决国家需要的重要科研问题, 如蜜蜂育种、蜂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农药在蜂蜜中的残留量、蜜蜂生物学等。这些研究机构的仪器设备都很先进, 有的仪器是世界一流的。这些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多数是开放性的, 即外单位的人只需办一点简单的手续即可进去使用其设备。同样, 这些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要使用外单位的设备也十分方便。

法国各省都有养蜂的技术推广站, 负责养蜂的培训、蜂病的诊断和治疗。当地养蜂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都来请教他们。有时遇到难题, 如某种蜂病难以诊断, 他们就把病样寄到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去请求帮助诊断。除在实验室工作之外,这些技术员还经常到养蜂者的蜂场去巡视, 帮助解决一些现场发生的问题。

三、养蜂的教育体系

法国没有专门的养蜂学校。但是,法国培养出来的养蜂人才却各种层次都具备, 有博士、硕士、学士、中专类型的技术员, 短训班训练出来的按术员和养蜂员。

养蜂学的博士生, 在基础阶段是学生物学、化学或生物化学, 做博士论文时就到国家级的养蜂实验室去做, 由大学的教授和研究机构的高级科研人员共同做导师。硕士学士则是在学校选修养蜂方面的课多一些,并做一篇有关养蜂的学位论文。总的来说,养蜂学的博士和硕士在法国还不多。

法国有许多职业技术学校, 其中就有很多学校设有养蜂专业。养蜂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地方养蜂技术推广站工作,也有自己去办蜂场的。

法国有几十国家级的科研机构, 每年都要把全国各地的养蜂技术员集中起来, 培训两个星期到一个月,主要是向技术员们传授生产中可以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 也训练他们解决生产中常见问题的技能。

四、蜂产品消费

法国的蜂蜜消费量很大, 蜂蜜的价格也较高, 市售的平均价格在30~50法郎一公斤, 法国的蜜都很浓稠, 质量确实不错。

蜂王浆消费量不太大, 主要是老人吃。售蜂王浆有的用类似小化妆品盒的小包装直接出售鲜王浆。一般的商场都有冷藏设备, 陈列着蜂王浆供顾客挑选。蜂王浆的加工产品也有卖, 且品种不少。

花粉在商店里也可见到, 但不多。

法国进口和出口蜂产品对有一套严密的捡测措施, 比如蜂王浆的检验,要化验其1O HDA的含量、各种类脂的成分及含最、多种转化酶的生物活性等。法国既进口蜂蜜也出口蜂蜜,一般从不发达国家进口而出口到象德国这类发达国家,甚至还出口到日本。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编)


一、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编)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结合生产发展实际,国家特制定了这个规划。

1.养蜂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应当看到,我国养蜂业从业人员众多,蜜源植物丰富,蜜蜂授粉和蜂产品市场消费量巨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市场消费方面。2009年我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为0.3公斤,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按照2000~2009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公斤,届时按照全国人口14亿计算,将需要50万吨蜂产品,蜂产品生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

(2)蜜源植物承载量方面。到2015年,按照每群蜂生产50公斤优质蜂蜜计算,生产50万吨蜂蜜将需要饲养1000万群左右的蜜蜂。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林业局统计,2008年我国主要的农业类蜜源植物约为28.5万平方公里,林业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约为20.2万平方公里,理论可承载5000万群蜜蜂,即使实际利用率按照30%计算,我国现有的蜜源植物也完全能够承载1000万群以上的蜜蜂。

(3)蜜蜂授粉方面。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我国蜜蜂授粉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今后将蜜蜂授粉作为商品化、专业化的产业,建立健全蜜蜂授粉配套服务体系,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2.发展目标:蜂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生产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蜜蜂资源保护和种蜂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蜂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高,蜂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3.重点项目:

(1)蜂产品基地建设。蜂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蜂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科技推广和蜂农技术培训,扶持养蜂生产。

(2)蜜蜂授粉增产技术体系建设。建设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建立蜜蜂授粉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

(3)蜜蜂资源保护与种蜂良种繁育。蜜蜂种质资源保护,蜜蜂新品种培育,蜜蜂遗传改良和良种繁育,种蜂质量监测。

(4)蜂病防控。蜂药研制,加强疫病防控,加强蜂药使用管理。

(5)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蜂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风险评估,完善蜂产品标准体系。

4.保障措施:加大对养蜂业发展的支持与保护,保护蜂农合法权益,加快科技研发与应用步伐,积极开拓蜂产品消费市场,强化对养蜂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

二、《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自2012年2月1日起实施

农业部年初出台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提出,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广泛宣传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增产提质作用,积极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辖区内蜜粉源植物调查工作,制定蜜粉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办法》指出,养蜂者可以自愿向县级人民政府养蜂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免费领取养蜂证,凭养蜂证享受技术培训等服务。养蜂证有效期3年,格式由农业部统一制定。

《办法》还详细规定,养蜂者到达蜜粉源植物种植区放蜂时,应当告知周边3000米以内的村级组织或管理单位。接到放蜂通知的组织和单位应当以适当方式及时公告。在放蜂区种植蜜粉源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避免在盛花期施用农药。确需施用农药的,应当选用对蜜蜂低毒的农药品种。种植蜜粉源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施用农药3日前告知所在地及邻近3000米以内的养蜂者;使用航空器喷施农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作业5日前告知作业区及周边5000米以内的养蜂者,防止对蜜蜂造成危害。

加拿大现代养蜂业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的最北边。平均气温较低,冬天寒冷,但夏季日照长,气候宜人。只有相对较少的土地为牧草和农作物。主要农作物为麦类和油菜。集中在加拿大中西部的草原三省【亚尔伯达省 (简称为亚省)、沙斯克其温省和曼尼托巴省】。东西部沿海省份平均气温较高,种植莓类和果树等。加拿大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山、水和森林。

1养蜂业概况

加拿大以生产蜂蜜为主。蜂王浆、蜂胶和蜂毒生产非常有限。此外生产一定数量的花粉和蜂蜡。年产蜜量为3万一4万t,约居世界第八。全国有60万一70万群蜂。大多为卡尼鄂拉蜜蜂和意大利蜜蜂,或其杂交种。群均产蜜量较高,是世界平均数的2倍。专用于产蜜的蜂群群均产蜜量为100~120 kg。蜂箱采用世界通用的郎氏标准箱。有70008000名蜂农,其中专业养蜂人数约占20%,但拥有80%的加拿大蜂群数。约80%的加拿大蜂蜜产于草原三省。其中亚省是加拿大产蜜最多的省份,占全国的1/3~1/2。也是整个北美产蜜最多的地区之一。草原三省约有50万群蜂。每专业养蜂户拥有蜂群500~15 000群,平均约为2 000群。近两年来养蜂人数和蜂群数均有增长趋势。

2蜂蜜的种类和特点

加拿大主要以生产液体状蜂蜜为主,还有少量巢蜜和乳油状结晶蜜等。蜂蜜质量好,大多为水白色,结晶后为白色,清香气味适中。水分含量大多在 15.5%~18.0%,蜂蜜的水分取决于降雨量,雨水特多的年份会超出此范围。根据多年经验,若草原夏天偏少雨、干燥,通常蜂蜜水分含量不会偏高。

3蜜源植物

加拿大的蜜源植物主要为苜蓿、三叶草等牧草和油菜。草原三省的流蜜期为5月中旬至8月底。最早的蜜粉源植物为柳树,接着是果树和蒲公英,然后是牧草和油菜。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7~14天的差异,同时也与年份有关。

4蜂蜜质量控制

蜂农主要从继箱取蜜。根据食品卫生部门的新规定,从子脾箱和化蜡中分离出的蜜不能作为食品在市场出售。蜂农大多采用吹风机脱蜂,也有用无毒的蜜蜂驱避剂脱蜂的,但逐渐减少,为减少外源化学物质进入蜂蜜。对于出口或销售蜂产品至外省的蜂场需要申请卫生合格证书。采蜜季节来临,食品质检部门检查蜂农的蜜房卫生,实地采集蜂蜜和水样品送实验室检测,使药物污染控制在生产的早期。般来说蝉琅毛具有较强的防药物残留意识。偶尔发生的药物残留超标的蜂产品需销毁;对不按规定施药者,会被依照条例受到处罚。

5蜂蜜市场

加拿大生产的蜂蜜有一半出口,其中约80%出口美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少量出口到中国,但近年来有增长趋势。

6蜜蜂授粉

加拿大有20多种经济植物与蜜蜂授粉有关,其中包括油菜、蓝莓和果树等。加拿大是世界头号油菜籽生产国。近年来种植面积渐增,牧草面积随之减少。约有半数蜂群涉及近1 300万t油菜籽的生产,其中有8万群用于亚省南部的杂交油菜种子生产的专业授粉。有3 500群用于居世界第二位的蓝莓授粉。

7蜂群的分布和繁殖

加拿大多采用定点养蜂,多年不变。每个点放 20~40群。点与点相距24km,具体距离取决于蜜源的多少与好坏。通常蜂农将蜂群分布在方圆35 km 范围内。蜂群的繁殖期大多为5月中旬至7月底。在此期间蜂农育王和分群。由于加拿大的春夏季较短,早春从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和美国进口一些蜂王。近年来蜂农注重当地蜂种(或蜂王)培育,以提高蜂群的生产、抗病和越冬能力。

8蜂群越冬

加拿大冬季寒冷,是蜂群越冬的一大挑战。大约 10年前,越冬死亡率一般在5%~15%。近年来成倍增长,30%左右。蜂群大多在室外越冬。少量为室内。室外越冬大多用隔热材料把4个或多个蜂群围在一起,每个蜂群留有透气孔,以减少箱内蜂群代谢产生的水分,。改善蜂群内的保暖环境。室内越冬是温度控制在40c良好通风环境下进行。也有少数的草原地区蜂农将蜂群送至温暖的南部沿海地区过冬,早春在那里给蓝莓授粉和春繁。早春蜂农也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少量笼蜂以补充过冬死亡的蜂群。

扶绥县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人类六大主食之一。它不但具有生长快、食性杂、适应性强、病害少等优点,而且肉味鲜美、肉质洁白细嫩、骨刺少、无残毒,在国际市场享有白色三文鱼的美誉,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广西养殖罗非鱼始于20世纪6o年代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真正大面积发展,是在20世纪 80年代引进生长性能远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尼罗罗非鱼以后。进入2O世纪90年代,随着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生产单性罗非鱼的推广,罗非鱼养殖才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扶绥县自1980年左右开始养殖罗非鱼,而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养殖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全县共发展罗非鱼养殖面积420公顷,产量3200吨,产值1792万元。

1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优势

1.1气候优势。扶绥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域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南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1.322.8℃ ,历年最低气温-0.6℃,历年最高气温39.5℃.日平均气温10℃ 的年累计积温为7502~C,年总辐射量108.4千卡/cm;年平均日照1693h,无霜期长达346d。全县年降水量 10501300mm。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一年中410月罗非鱼都可以正常生长,投放大规格(10cm左右)的罗非鱼种苗,一年可以养成两造。大多数年份冬季池塘(鱼塘水深1.5m)水温高于罗非鱼冻死温限(12℃),可以安全自然越冬。冬季异常寒冷时,采用塑料大棚保温措施,也可以安全越冬。

1.2区位优势。全县土地总面积2836km2,占全广西面积1.22%。与首府南宁直线距离仅45km,被定位为南宁市的半小时经济圈,距以北海、防城、钦州为中心的桂南沿海经济区约220km,交通运输非常方便,属南宁、北海等地罗非鱼加工企业的幅射范围,地理位置优越。

l-3水资源优势。县境内水库、河流星罗棋布,大中小型水库52座,水库面积达1840公顷;大小河流24 条,河流总长度589.1km,水面积为3713.33公顷;左江流域经扶绥河段93km.山秀水电站成功蓄水发电后,使山秀水电站上游水面积增大666.67公顷以上。扶绥河流、水库水源水质良好,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优势,推行江河船箱高产健康养殖和水库网箱高产健康养殖,发展单性罗非鱼前景十分广阔。

1.4种菡来源优势。目前,广西已建有以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水产良种场、南宁远东农牧渔发展有限公司、北海国安公司等4家为主的罗非鱼良种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尼罗罗非鱼或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的单性罗非鱼,雄性率都在95%以上,优良的罗非鱼种苗供应充足。

1.5销售优势。目前,广西已在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地建立了8座以加工罗非鱼为主的出口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品原料鱼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这些企业全部获得ISO9000和HACCP质量管理认证,加工出口渠道畅通。依托区内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罗非鱼养殖是产销有保障、盈利有空间的一大水产养殖项目。

2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机遇

随着国际罗非鱼消费市场的不断崛起和扩大,我国罗非鱼加工出口的逐年增加以及国家、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罗非鱼养殖业的重视,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正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2.1国际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消费国,年消费量都在5万吨以上,而且90%靠进口。随着世界鳕鱼资源的减少和捕捞额度削减。鳕鱼价格大幅上升,欧洲、日本、韩国等正在寻找替代品,而罗非鱼非常适合。所以,罗非鱼产品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接受,一个新的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2.2我国罗非鱼加工出口逐年增加。我国的罗非鱼加工出口主要是冻鱼片和条冻鱼两大类,主要销往美国。2004年我国罗非鱼出口美国6万吨;2005年8万吨;2006年l0.5万吨;2007年达到l2.2万吨,占美国市场的比重达到70%以上,稳坐美国罗非鱼市场霸主的交椅。同时对墨西哥、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出口量都出现了增长。随着欧洲、日本、韩国等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全球对罗非鱼产品的消费将会大幅度增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罗非鱼产品以生产成本低,生产量大等优势将不断占居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

2.3政府重视。面对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从国家、自治区到各市、县和渔业部门,对罗非鱼养殖业都十分重视。农业部已把广西规划为罗非鱼养殖优势产业区,并已扶持广西建立了4个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已就罗非鱼养殖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县人民政府亦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从苗种供应,产地认证、养殖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养殖户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决心下大力气抓好扶绥县罗非鱼产业化生产。

3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措施

发展罗非鱼养殖业,既是满足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又是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直接有效的途径。为此,扶绥县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加快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

3.1建设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为了正确引导养殖户(业主)在发展罗非鱼养殖生产上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等方面发展,扶绥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渠黎、新宁、岜盆、龙头等乡镇建设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重点利用江河、水库等大水面进行罗非鱼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罗非鱼的规模养殖。从2003年起连续五年结合水产养殖综合开发工作,建立了罗非鱼网箱、池塘、水库罗非鱼养殖试验示范基地,使全县罗非鱼养殖面积达420公顷,年产量达到3200吨,产值1792万元。同时,为让全县养殖的罗非鱼都达到出口标准,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全县范围推行保姆式服务和标准化生产。把8名技术人员分到各养殖片,从鱼苗供应到鱼病防治、成鱼出售,都进行人对点的服务,对各养殖户的饲料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无公害标准开展养殖生产,提升罗非鱼产品质量,使罗非鱼产品符合出口标准,不断打人国际市场。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2建立罗非鱼苗种培育基地。以县鱼种场的7亩池塘作为罗非鱼苗种培育基地,及时到广西水产研究所和广东等地引进奥尼、吉富罗非鱼鱼苗,经强化培训后供给养殖户养殖,提高了罗非鱼的良种覆盖率和养殖效益,大大提高了养殖户养殖罗非鱼的积极性。

3.3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罗非鱼养殖产业。 2004年4月自治区出台加快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新举措。扶绥县以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罗非鱼产业化生产政策为契机,围绕市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快罗非鱼产业化进程。山秀电站成功蓄水发电后,沿左江形成一条良好的罗非鱼养殖带,扶绥县及时引进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库区开发养殖出口优势品种。2007年4 月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县山秀水电站库区设置罗非鱼养殖网箱2000箱,面积共计32000m ,平均年产成鱼4500吨。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成功引进,为扶绥县罗非鱼养殖进一步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3.4以点带面,扩大罗非鱼养殖业。继续以经济、科技能人,养殖大户和开发商牵头,带动群众养殖,把罗非鱼养殖真正发展成为农村一个经济支柱产业,以罗非鱼养殖为突破点,带动扶绥县水产养殖业发展。

3.5加强与加工企业的联系。解决养殖后顾之忧。县水产畜牧部门已与北海北联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和南宁百洋食品有限公司等区内较大的罗非鱼出口加工企业建立了产、供、销一条龙长期合作关系,为扶绥县发展壮大罗非鱼产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6组织宣传培训,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组织编印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提供给基层单位和养殖户使用;充分利用现有示范基地,组织群众进行现场参观;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班,邀请自治区标准化工作组专家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进行培训,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对面上养殖户进行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加强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制,以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推广应用无公害技术标准和先进实用技术。同时,积极邀请自治区养殖业标准化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总之,扶绥县有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可使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得到不断地发展。充分利用扶绥县的可养殖塘库发展罗非鱼养殖,并在其它可养殖的水面大力发展网箱养殖,是一项拓宽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大有发展前景。

建水县养鸭业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建水县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养鸭业生产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进人九五和十五养鸭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05年末全县鸭存栏32.93万只,出栏肉鸭81.64万只。有力地推动了建水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1 发展养鸭业的有利条件

1.1广阔的水面和适宜的气候 全县国土面积3 759 km, 城区、曲江两个坝子宽广,大部分稻田长年有水,境内有曲江、沪江两河交错经过。有中型小水库3座,蓄水8 300多万扩,小型水库85座,蓄水7200多扩,水库坝50个。加上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90,平均降雨量783.1 m m,无霜期324d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如春,适宜养鸭。

1.2 具有种养结合的传统 建水县临安镇和曲江镇的群众历来有在水稻收割结束后利用鸭群放牧,采食田间遗谷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两镇许多农户纷纷转向经营养鸭业,将部分长年有水的水田围田造塘,改造成塘边养鸭、塘中养鱼、附近种果的立体化三高农业,扩大了综合利用效果,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1.3 消费量大 建水县历来有逢年过节吃烤鸭,嫁娶婚丧必有鸭,喜庆接客不少鸭的消费传统,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也成了广大家庭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随着建水县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多达几十万人次(据统计, 2005年前来建水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有80.03万人),酿烤独特、精制、肉质嫩、味道鲜美的曲江和临安镇烤鸭深受国内外宾客的赞誉。现在建水的鸭子饲养量只能自给自足,外销不多,如果进一步开辟县外市场,需求量更是可观。

2 规模养殖情况

2.1生产方式 1990年之前,建水县鸭的饲养业一直是传统方式饲养,包括疾病防治、种蛋孵化、鸭的营养等。养殖户普遍于江河或池塘边划地为场,除了附设一产蛋舍或棚外,没有任何鸭舍。饲料单纯仅为稻谷加上放牧采食的青草。近年来,建水县的鸭子生产方式开始由分散零星户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式的转变,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商品经济方式的转变,并开始由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向科学的现代化饲养方式的转变。鸭子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养鸭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养殖规模 建水县拥有一批规模养鸭专业户。据统计,2005年出笼商品鸭在1万只以上的养鸭户10余户,年孵化、销售雏鸭10万只以上的农户5户。近年来,由于建水县成鸭主要是自产自销,所以,规模养鸭主要集中在烤鸭比较出名的临安镇、曲江镇片区。为了便于管理,提高专业化、标准化饲养程度,在临安镇养鸭比较集中的犁园街村委会建成建水县蛋鸭养殖小区,辐射带动了全县养禽业的发展。

3 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经过 九 五和十五的发展,建水县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县14个乡镇建立乡镇兽医站,141个村委会设立村兽医防疫员,有村级兽医防疫员154 人,14个乡镇兽医站有畜牧兽医人员82人,县级兽医站38 人,县畜牧局机关(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8人,合计128人,其中乡镇兽医站、县兽医站、县畜牧局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68人,中专55人。高级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52 人,初级技术职称59人,见习生2人。形成县、乡、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网络,有专人承担全县畜牧业信息传递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养鸭业生产措施的落实和现代科技的推广,鸭的各种疫病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4 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鸭子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后引进了樱桃谷鸭、天府肉鸭、江南I号、江南I号等优良品种,但是缺乏瘦肉率高、生长快的品种和后备品种,鸭子过肥、油腻,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

4.2 分片集中饲养,疫病隐患大建水县养鸭主要集中在临安镇和曲江镇。虽然鸭子的抗病力较强,疫病相对较少,但养鸭分散在千家万户,面小量大,而生产环境不能封闭隔离,同一水塘可能承载好几群来源不同的鸭群放牧,或者水塘相邻,容易造成鸭子感染各种传染病。当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病原随水流向下游或者向周围扩散传播,使沿河上下游分布或者水塘周围的鸭群依次发病,损失严重。

4.3 鸭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肉鸭主要以活鸭或简单加工,如烤、卤。蛋制品主要是以咸蛋、皮蛋的形式进人市场。并且在鸭产品的加工上仍然处于传统的手工劳作阶段,没有一家真正从事鸭屠宰、鸭肉加工、羽绒加工的企业,更没有形成品牌,市场上销售的烤鸭也只是一些个体户的小打小闹,数量少,储运不方便。缺乏新品种的开发、配套加工业的新建、鸭产品的保鲜、储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鸭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4.4 市场体系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渠道不畅最近几年,建水县的养鸭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鸭大户,但养鸭产业化经营起步晚、规模小、效益差,鸭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仍然以千家万户的个体面对市场竞争,缺乏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信息体系不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少,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难度大。只注重抓县内市场,缺乏对省内外市场的开拓。鸭产品零售终端数量大、规模小,实力不强,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状态,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

4.5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养鸭业生产发展虽然较快,但与养鸡规模化相比较,养鸭的规模化程度低,饲养规模一般不超过5万只。大部分养鸭场(户)还是以家庭养殖方式经营,产、供、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少,对饲养户带动能力不强,行业组织化程度低。从而使先进技术的推广,活鸭批量收购、运输、加工和销售以及打人县外市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5 建水县养鸭业的发展措施

5.1 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突出重点,完善养鸭业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开展品种改良,提高品种质量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向无公害基地和生产卫生、安全的绿色食品方向努力。

5.2 加强鸭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扩大流通渠道依靠加工企业,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拓宽市场,扩大对外销售。在有条件的养鸭主产区,由乡镇、村委会把白条鸭、板鸭、烤鸭加工、运销户组织成立协会,增设营销网点,与国内品牌加工企业挂钩,按企业要求生产名牌产品,扩大鸭系列产品的外销量,继续壮大鸭产品个体运销户,政府出台相应一些优惠政策,培育市场,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全县养鸭业的发展。

5.3 发展规模经济,加快养鸭业产业化进程建水县养鸭业发展速度较快,养鸭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比重仍然很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的饲养模式不利于生产的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其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养鸭业生产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必须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推广小区适度规模养殖、专业大户、专业村或专业养殖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采取专业村或饲养场也有利于统一防疫,对控制疾病传播十分有利。

5.4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养鸭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尚无养鸭龙头企业。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发展养鸭业的扶持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吸引省内外的投资商和民营企业家投资养鸭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种鸭繁殖、优良品种引进、鸭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逐渐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沽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生产程度,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促进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

5.5 加强科技推广,完善县、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畜牧兽医部门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分区包片进行网络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科技培训,做好良种、防疫治病、科学饲养管理等技术和产、销流通的中介服务,并建立必要的相关合同关系。如科技服务组织与养鸭户建立供料、科技服务及回收商品鸭的合同关系,与加工、流通企业建立商品鸭的供销合同关系。实行订单养鸭业,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应加强农户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网络的能力,了解市场,把握市场。

养鹅业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饲养家鹅较早的国家之一。197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安阳小电村西北,发现了殷王武丁配偶墓,该墓葬出土文物中有3件玉鹅。其中一块玉鹅的造型与今日的鹅相仿。殷王武丁生卒于公元前1324-1266年。由此推断。中国驯养家鹅的时间距今至少有3300多年历史了。

我国很多古书上都有关于鹅的记载。《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牧业技术专著。在这本著作中,对鹅的饲养管理、配种、繁殖和孵化等技术作了全面的总结,说明我国的养鹅技术当时已有较高水平。

中国种鹅质量优良,早就被国外引种。据日本古籍记城,在日本雄略天皇时代(距今约1500年)就从中国引进唐鹅。美国在公元1788年即芙国成立初期,就引进中国鹅(1874年承认其为标准品种)。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派》(1859)一书中,记有欧洲人利用中国鹅与本地鹅杂交,以及印度各地大量繁殖和成群佣养这种杂交鹅的情况。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养鹅、爱鹅和食鹅的习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复杂多样,根据对鹅的利用目的和选择方法的不同.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遗传性和生产性能的地方品种。我国人民有食用消费鹅肉的习惯,南方民间曾有 无鹅不成席,之说。鹅肉、鹅肥肝等风味鲜美、氨基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人体、易消化。市场上比较若名的鹅产品如南京烤鹅、盐水鹅和扒鹅等,都是餐桌上的关味佳肴。另外,鹅肉还可加工罐头、香肠和鹅火腿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结构的重新认识及烹调技术的传播,鹅肉产品在国内外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也为养鹅生产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蜂业发展


近几年,农业部在各地蜂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支持下,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养蜂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推进养蜂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广蜜蜂优质高效养殖技术,有力促进了养蜂业稳定发展。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广标准化养蜂。制定印发了《养蜂管理办法》,加强蜂业管理,维护养蜂者合法权益。组织实施了标准化养蜂示范项目,编印《全国蜜蜂标准化养殖规范》,在养蜂优势区域开展技术培训,扶持蜂农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养蜂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养蜂生产模式和先进技术。组织开展蜜蜂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在全国建立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示范场 84个,示范场人均饲养蜜蜂100群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二是推动蜜蜂授粉发展。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进一步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提高养蜂生产综合效益。实施包括蜜蜂授粉研究在内的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发挥科技创新对蜜蜂授粉产业的支撑作用。 2012年,组织蜂产业技术体系,分别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开展油菜花授粉研究,在北京平谷开展桃树、梨树授粉研究。2014年在全国建立20个示范基地,开展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三是加强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畜禽良种工程和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在北京建立国家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在吉林、江西、湖北、黑龙江、四川等省份建立一批蜜蜂基因库、资源场保护区,为保护蜜蜂品种资源和推广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蜜蜂种质资源,开展蜜蜂良种繁育工作,蜜蜂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养蜂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养蜂生产者的辛苦工作,我国养蜂生产稳步回升,取得了显著成效,蜜蜂饲养数量和蜂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稳居世界第一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养蜂业依然大而不强,正处在由传统生产向现代生产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随着蜂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蜜蜂授粉技术逐步推广,养蜂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强化蜂业科技支撑。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和广大蜂业科研工作者要结合生产实践,在专用品种培育、主要蜂病防治和低残留蜂药研发等方面,加强研发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蜂业生产水平。要加快培育产品优良的高产品种,选育各类农作物专用授粉蜂种;深化蜂病病理研究,完善蜂病防治规程;研发针对性强、降解周期短的蜂药,降低蜂药使用对蜂群、产品的影响。

二要加快推广标准化规模养蜂。目前传统分散养殖在我国养蜂业中还占有较大比例,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稳固。养蜂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推动传统饲养模式向标准化规模饲养转变。要继续完善和推广标准化养蜂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蜂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切实加强疫病防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三要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目前世界养蜂发达国家普遍以养蜂授粉为主、取蜜为辅,而我国授粉技术推广还比较落后,全国授粉蜂群比例不高,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要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评估蜂群授粉效果,推广养蜂授粉增产增效模式,促进授粉业的产业化发展。

四要加快蜂业机具研发推广。立足中国国情,针对我国蜂业规模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发挥科研院所、大型农机生产企业技术优势,采取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研发成本低、易操作的养蜂机具。

五要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加强行业自律,健全蜂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规范养蜂生产,营造促进蜂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围绕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健康养殖技术研发推广,开展成熟蜜等优质蜂产品基地试点建设,提升蜂产品国际声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85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