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后期死蟹,如何应对?

每年河蟹养殖到后期常见死蟹现象,少量死蟹影响不大、也容易控制,如果出现较大的伤亡,很难控制,容易导致产量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造成较大损失。造成死蟹的原因很多,主要考虑河蟹体质、池塘环境和传染病三大因素对河蟹发病的影响,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来减少发病。
1、增强河蟹体质
河蟹经过高温恶劣天气的洗礼,一些池塘使用刺激性药物(杀蓝藻药、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等)造成河蟹体质弱。此时应减少使用刺激性产品,适当补充“活力钙”(3亩/包)、“激活”(2亩/包)等增强河蟹体质。
2、改善蟹塘环境
适当拉掉池塘多余的水草,沟中伊乐藻可以全部拉掉,田面上水韭菜适当割草头保持通风,避免水草腐烂,破坏水质、耗氧;定期(7-10天)“底居安”(2亩/斤)、“底加氧”(3亩/斤)改底,减少腐烂的水草、青苔、残饵粪便等对蟹塘底层的污染,保持蟹塘较高的溶氧;有增氧机的正确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12:00至下午2:00,晚上10:00开启到第二天早上6:00),可以适当过水;外河水源差、塘里蓝藻多的池塘,加强“碧水安”(1.5亩/斤)解毒频率,减少毒素对河蟹的影响。
3、控制传染病
养殖后期随着环境污染加重,普通条件致病菌繁殖较快,定期7-10天“优肽”(3亩/瓶)杀菌抑菌一次。套养青虾、龙虾的蟹塘一般密度大、污染较重,更容易滋生致病菌,要增加消毒频率,控制病原数量。后期投喂冰鲜鱼较多,容易引起肠炎,喂冰鲜鱼可以拌“冰鲜宝”(200-300斤鱼/包)减少肠炎发病率。
河蟹体内分离出致病菌
蟹塘已经出现死蟹现象,如何处理:
1、少量死蟹主要是体质差和细菌感染引起,定期7-10天使用一次“优肽”(3亩/瓶)+“活力钙”(3亩/包)。如果软壳死蟹较多,主要是体质差引起的,可以连续使用两次(隔天用一次)“激活”(2亩/包)+“活力钙”(3亩/包)。
2、大量死蟹特别是套养青虾或者小龙虾的蟹塘,很可能是螺原体感染或者白斑病毒感染。经过确诊后连续两次(隔天使用一次)外泼“银翘板蓝根散”(2亩/包)+“激活”(2亩/包)控制螺原体、白斑病毒的传染,增强河蟹体质,“碧水安”(1.5亩/斤)+“底居安”(2亩/斤)改善水质、底质环境。
大量死蟹
检测出螺原体
总之,河蟹养殖疾病防重于治,一旦发病就比较难处理。蟹塘发病是河蟹体质、蟹塘环境和传染病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处理河蟹发病的时候也要全面考虑,不能只考虑单一因素,否则治疗效果较差。

相关知识

气温反弹,死蟹增加,你如何应对?



前几天的一场细雨,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希望,然气温的反弹,池塘溶氧不足,导致养殖户池塘大闸蟹不同程度损伤,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几百。丰收在即时出现这情况,养殖户多少有点心痛,哪么就四处打听有无神药能立马能起死回升,止住死亡,然越往池塘下解药,杀菌,杀病毒药,池塘死蟹越多。
就以上情况,我只想告诉你,出现任何情况别心急,万事慢慢来,别花了钱死蟹还没止住。
我们对活力差的,环爪的蟹的鳃经显微镜观察发现同一个情况,鳃丝中都有虫卵,幻虫,藻类严重。由于虫害与藻类严重危害了鳃丝,再加上池底溶氧不足,大闸蟹在溶氧不能满足自身生生长发育时就会出现慢性中毒,蟹爪环起来,严重的会大批死亡。
各位亲,大家可选用高含量的过硫酸氢钾与卓越产的粒粒神来增加底部溶氧,连用2~3天,等底溶氧回升后,该除藻就除藻,该杀虫就杀虫,但千万别杀菌,如阴雨天可选用二氧化氯,否则别用,如除藻,除藻前最好用点氨基酸与腐殖酸钠。所有工作做完了,全池泼点有益菌。

养殖后期河蟹损伤原因及应对措施



养殖后期河蟹损伤一直是影响产量和回捕率非常关键因素,为什么有些池塘高温期不死蟹,温度一降就开始大量死亡?有些池塘死亡非常大,甚至每天10-20xx很多地区养殖后期“水瘪子”病也明显减少。“抓脚病”发病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1、感染性强,上一年有此病那么下一年出现的概率非常高;
2、龙虾能够携带病原,一般有龙虾的池塘,龙虾也会患病,属于龙虾、河蟹共患病;
3、外源刺激会诱发该病暴发,如药物刺激(杀蓝藻药物、杀青苔药物等)、大缺氧、打水、水草(青苔)腐烂引起环境恶化等,都能够诱发该病害;
4、苗种携带病原,一般在扣蟹培育时如果发生“抓脚病”,到第二年成蟹养殖时,该病非常容易暴发!
一旦出现这种“抓脚病”,建议养殖朋友们不要盲目去治疗,因为该病具有发病时间长、死亡大、使用消毒剂、内服抗菌药效果不明显等特点,所以应该根据自己池塘河蟹发病情况及发病阶段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多增氧,增氧能够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抑制厌氧型病原微生物繁殖。建议风泵增氧亩功率不能小于0.2kW,发病阶段夜间增氧时间不能少于10个小时;
2、重视改善底质,首先选择正确的改底药物非常关键,河蟹在发病阶段,切忌使用刺激性大的改底药物,否则加重河蟹损伤。应选择不耗氧、刺激性小的改底药物如“底居安”,慎用强氧化剂改底;其次发病期间要增加改底频次,建议3-5天改底一次,目的是降解池底残饵粪便等耗氧物质,同时改底能够降解底泥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3、常解毒、稳水,发病的河蟹就怕应激、水体不稳定及水体中毒素作用。建议7-10天使用“碧水安”解除水体中有害物质如氨氮、硫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同时能够稳定水质,避免病蟹由于天气变化、外源刺激等应激过大;
4、适当“消毒”,螺原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菌,一味消毒效果不明显,但是为了避免病蟹继发感染其它细菌病加重死亡,在河蟹发病期间使用刺激性较小的生态消毒剂“优肽”来控制池塘中有害菌减少病蟹伤亡。
以上是养殖后期河蟹“抓脚病”综合防治措施,其实蟹病难治愈,根本原因是没能抓住治疗最佳时机,一般病蟹治疗最佳时期是潜伏期,但这一时期河蟹没有任何异常,不能够引起重视,到引起重视时河蟹发病已经进入病程的发展期甚至高峰期。这个阶段在治疗上效果已经不明显,因此河蟹病害重在防而不在于治。关于防“抓脚病“给出以下建议:
1、抓好苗种质量,建议购买外地苗时重视育苗老板养殖水平,推荐培苗技术较好的自育苗;
2、5-8月份也是该病的易发期,这一时期注意池塘环境稳定,少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定期消毒防病。建议10-15天使用一次“永乐碘”或“优肽”控制病原数量,易发病池塘可以连续使用2-3次;
3、增强河蟹抗病力,河蟹体质好坏决定了其抗病能力,建议长期内服“LY-生命素”,解肝毒、调节河蟹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4、连续3年以上的养殖池塘,一到养殖后期出现抓脚病并且有大量伤亡的池塘建议次年更换主养品种,建议主养青虾,少放或最好不放河蟹,隔年再主养河蟹会有好转。

河蟹塘后期损蟹分析



王老板:这两天塘里怎么有两个螃蟹损啊?前两天还不多的,这两天怎么增加这么多的啊?
孙老板:台风过去的第二天,塘里螃蟹,龙虾浮得不清呢!
高老板:怎么回事啊?这么大的螃蟹怎么就损掉了呢?是不是海鱼喂了的?
......
最近这两天类似的电话接了不少,几乎有一半的客户塘里出现有损蟹情况,至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分析了看一看,希望能给广大养殖朋友带来帮助。
首先我们先把出现损蟹情况分一下类:
1、台风过后出现死亡,死亡量以40亩为例在10-20xx的残饵粪便,腐烂的水草,缺氧就更严重了!
2、弧菌,这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到了养殖后期被不少养殖户所忽视,消毒的频率大大降低,但这一段时间正好水温整体下降,底部又特别容易缺氧,导致弧菌大肆横行!
3、青虾,因为几次台风带来的缺氧,塘里的青虾或多或少的出现部分死亡,那死亡的虾去哪了呢?一般是被底部微生物分解了,有害细菌借助虾的尸体里的营养大量繁殖,因为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如果被螃蟹或者其他的虾吃了就会导致:有食线的螃蟹,虾出现死亡了!
4、取龙虾的方式,这两年龙虾行情不错,不少蟹塘里套养了龙虾,前十天左右龙虾价格统评都在50一斤左右,这两天价格回落了也能在35-40左右。在价格高的时候,不少养殖老板下大地笼,用药驱赶等等方法,大笼放在塘里,有不少螃蟹走里面走,久而久之就会有溃疡、磨爪、掉爪等现象,一旦消毒不及时,就造成了现在的损蟹。这里建议大家利用龙虾性成熟之后游边繁殖打洞的生物习性,用小甩笼下午放笼早上收,白天放在岸边晒,这样对螃蟹的损伤可以降到最低!
小结:
台风来时做好抗应激工作,台风过后要消毒,每天关注底层缺氧问题,捕虾捕蟹要科学!最后预祝各位养殖老板养殖大丰收,2018发发发!

如何强化河蟹养殖中后期质量管理


如何强化河蟹养殖中后期质量管理
经对示范户塘口服务,周边乡镇养殖情况调查,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了解来看,今年的河蟹与去年相比,规格却要小上许多,硬度也不是太好,价格一般。而规格大、品质好的河蟹不但售价高,且好卖,但数量和比例却不是很多。
原因分析:一是由于今年不少养殖户增加了放养密度,蟹种投放量由以前的800只/亩,普遍增加到了1000只/亩左右,密度虽然增加了,但在放养条件、生态环境、增氧设施、饲料投喂等方面却没有改变多少,从而影响了河蟹的生长;二是天气因素。今年上半年气温较低,而且不稳定,尤其是5、6月份(水产动物最适生长期)雨水较多,光照少,水中溶氧不足,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吃食与生长;三是病害因素。今年河蟹“水瘪子病”呈不断上升势头。为防病、治病,许多塘口用药较多,影响了河蟹的生长。
根据目前不少示范户塘口河蟹规格比往年偏小的情况,要增加河蟹的上市规格,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投喂精料,加强营养,增加体重;二是调节水质,即使河蟹开始转塘,水质变混浊,也要增加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使水体有一定的水色,保证溶氧充足;三是改善底质,防止河蟹铁锈板或者黑底板的产生;四是及时清除过多或腐烂变质的水草;五是勤巡塘,观察河蟹活动与吃食情况,对投饲质量和数量做及时调整。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措施



目前河蟹即将进入生长后期,蜕最后一壳,加强这一阶段的池塘饲养管理,对增大河蟹规格、改善河蟹品相和提高养殖效益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调水。水质调节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有增氧、搅水、曝气等方面的作用;二是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每10~1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每米水深用量10kg;三是合理换水。每隔7~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约占池水的10%~20%;四是向养殖水体泼洒有益菌来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2、改底。河蟹长期生活在池塘底部,容易受池塘底质的影响,如果池塘底质重金属超标,容易导致河蟹形成铁锈板,因此,河蟹上市前要全池使用一次底改,分解底部有机物,改善底部发黑发臭现象,以防河蟹黑底板的产生,提高河蟹的品质卖相。
3、增投精饲料。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此时,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为满足河蟹后期的生长需求,本阶段应及时调整饲料品种、提高营养水平,饲料由粗变精,要求以高蛋白全价饲料为主,适量投喂一些冰鲜鱼,搭配少量南瓜、红薯等植物性饲料,为河蟹增重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4、做好防病和防逃工作。养殖后期要使用1次杀虫药,这样不仅消灭了寄生虫,还保证了河蟹甲壳亮洁;此时河蟹还容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逸的痕迹,检查池塘是否有洞与外河相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高温天气,河蟹养殖户如何科学应对



自打进入七月份以来,河蟹的养殖面临的问题接踵而至,可以说很多养殖朋友在这个月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很多人以为挺过了蓝藻终于可以稍微松了口气,结果高温来临不仅煮了蟹也伤了人心。那么,这场高温到底有多恐怖,谁又能在这场煎熬的拉锯战里挺到最后?
图一表面水体温度已经很高
其实,高温并不可怕,可怕之处在于一个“久”。想必这些天各位朋友都能够感同身受——热得满地打滚。把手伸入水里,烧得滚烫,这个水温,洗澡都没问题,养殖动物又如何受得了。
持续高温,有蓝藻的塘口已呈摧枯拉朽之势,本来有些漂草的塘口也变本加厉,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螃蟹软壳和蜕壳不遂尤显得雪上加霜。而“爆塘”,在这些天已经是司空见惯事了。
图二大批河蟹因高温缺氧死亡
“持续高温”,难道仅仅只是温度带来的问题吗?所谓高温天气,那么温度带来的问题是一定的,尤其是水质清澈的塘口,阳光直射水底。正常情况下,水越深温度就会越低,这个时候,大多数螃蟹选择爬进环沟里“避暑”。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大量螃蟹上岸。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剩下的两个问题:缺氧和烂底。夏季高温,天气闷热,这里有“热”也有“闷”,既然提到闷,就证明气压过低,水中气压低,溶氧量自然也就降低。同时,温度过高,水中的溶氧也会逸出。这两个过程是导致溶氧过低的关键。当然,水中温度过高,加剧了底质的发酸发臭,烂底就并不奇怪。
“持续高温”,难道仅仅只是温度带来的问题吗?所谓高温天气,那么温度带来的问题是一定的,尤其是水质清澈的塘口,阳光直射水底。正常情况下,水越深温度就会越低,这个时候,大多数螃蟹选择爬进环沟里“避暑”。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大量螃蟹上岸。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剩下的两个问题:缺氧和烂底。夏季高温,天气闷热,这里有“热”也有“闷”,既然提到闷,就证明气压过低,水中气压低,溶氧量自然也就降低。同时,温度过高,水中的溶氧也会逸出。这两个过程是导致溶氧过低的关键。当然,水中温度过高,加剧了底质的发酸发臭,烂底就并不奇怪。
图三傍晚六点外河水溶氧严重不足
面对上述三种情况,本人的建议是:第一,对于水的温度过高的问题,水位要加高,可以将水位加到一米二(在塘口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二,螃蟹上岸的情况无法预测,一旦上岸就说明情况已经相当严重,所以缺氧这种情况要做好预先的判断,一旦螃蟹爬上草头,此时就应当增氧和改底,个人建议在这段时间原子氧不要停,勤泼洒,同时配合全效底改进行改底。(这里说明为何使用全效底改而不用强效底改和超强底净,因为全效底改也有增氧的效果呀)
我们既然在前面提到了蓝藻等几个问题,在这里我也稍微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蓝藻,这种天气不能处理蓝藻,杀蓝藻无异于“翻塘”,而缓解这种情况只能是边打水边放水,原子氧和全效底改可以适当的配合使用;漂草的塘口,烂掉的草要及时的捞出,这些草已经失去了作用,只会使池塘缺氧和烂底;相较于前两个问题,螃蟹的软壳和蜕壳不遂的问题在这几天较为常见(毕竟现在是螃蟹四壳退壳的关键时期)。所以,当发现此类问题,可以使用补钙素配合应激硬壳灵进行处理,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图四补钙素和应激硬壳灵
最后,在此祝愿每一位养殖朋友都能挺过难关,坚持到最后,收获喜悦和成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231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