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放苗前准备工作
1、清塘。使用毒性大的药物(菊酯类、有机磷类药物等)清塘,没有进行彻底的换水、解毒就放苗,药物残留量大导致蟹苗中毒上岸、“撑爪”,甚至死亡。
建议:尽早药物泡塘以降低放苗时池塘的药残影响。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等药物泡塘一周后,使用大量生石灰来降解泡塘药物的毒性、解决池底酸化问题,最后排水暴晒。放苗前,使用“碧水安”多次解毒,减少药残对早期蟹苗成活率的影响。
2、水草种植。传统的种草方式都是采用挖坑成捆种植,其根茎与塘底接触面积小、扎根少,容易出现上浮后腐烂的现象,且前期水草长势好易导致水体透明度高,气泡病高发。
建议:深水位平铺种植水草,提前种草(放苗前种,前期水不易浑且青苔少,水草容易生长),种植伊乐草为主(伊乐草既可扎根生长又可漂浮生长,净水能力较强,相对于其它水草更容易种植,且不易被螃蟹破坏),也可根据池塘条件搭配其他水草(如苦草、竹节草、黄丝草等)。由于伊乐藻高温期生长受限,净水能力弱,为防止腐烂,应加强增氧且不能种植太多,并留好通风沟和采光沟。定期使用“活力碳”补充碳源,稳定水体、促进水草生长,预防水草上脏及腐烂。
二、放苗及早期池塘肥水
1、苗种选择及放苗密度。近年来河蟹苗种质量差导致放苗成活率低、养成规格不理想,尤其是外地苗的适应性差。
建议:优选自育苗,其次当地苗,再则选外地苗。选择规格整齐(60-80头/斤)、活力强的蟹苗,成活率高;放苗1000-1500只/亩为宜,根据苗种质量合理放养,保证成活率60%以上、亩产300斤左右;深水(80cm以上)放苗,通过加深水位稳定水体,降低环境变化对苗种的影响,减少蟹苗的应激反应。
2、早期池塘肥水。放苗前期,池塘水体较“清瘦”,合理的肥水既可以培养藻类保证水体溶氧,又可以丰富水体生物量、稳定水体环境,可有效控制青苔、防止水浑。使用大包肥、农家肥等肥料肥水,水溶性差,易污染水体,且易造成水体氨氮、亚硝酸盐高等现象。
建议:肥水前适当进水,提高水体容量、引进外源藻种;使用营养全面、溶解性好的有机肥“肥水肽”进行肥水,水体稳定性高、不易倒藻,适当补充碳源,促进肥水;选择晴天肥水,温度高,藻类生长快。
三、饵料
饵料选择及投喂方式。河蟹扣蟹培苗阶段,由于水温低,很多养殖户采取不投喂或少量投喂一些低蛋白饲料,导致蟹苗早期营养不足、体质差,出现蜕壳不遂、病害多发等现象。
放苗初期水温较低,河蟹摄食量偏少,河蟹饲料投喂要遵循尽早投喂、足量投喂、少量多次的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一般放苗后即可开始投喂,饵料应选择高蛋白(40%以上为宜)的开口料,必要时配合投喂营养保健产品(如“利多精”、“营养快线”“LY-生命素”等),增强蟹苗体质。投喂地点多选择在河蟹常活动的区域(如深水区,因为深水区的水温变化相对较小、稳定,蟹苗大多数会在此区域活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河蟹体重的1%-2%来计算,套养青虾池塘酌情增加。
四、养殖过程水质、底质管理
1、青苔。放苗前期池塘水体比较清瘦,肥料选择不当(农家肥、化肥等),青苔大量繁殖。
建议:前期加深水位、合理肥水(使用可溶性有机肥,如“肥水肽”肥水;肥水前,适当使用“碧水安”解毒),促进浮游藻类的繁殖,通过生物竞争关系,控制青苔的生长。尽量不要选择杀青苔药物,减少对河蟹及水草的副作用。
2、溶氧。河蟹塘相比于其他养殖品种,增氧能力普遍比较弱,往往造成河蟹养殖中后期池塘因溶氧不足导致水草不长或大量腐烂,尤其是高温期易暴发蓝藻、缺氧泛塘等,最终导致河蟹产量低。加大增氧,提高池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可改善塘底因有机质过剩大量滋生细菌、塘底“老化”等问题。
建议:河蟹塘增氧能力不低于0.3kw/亩,可通过增加增氧机设备、泼洒增氧剂、加大换水等方式保证溶氧。勤开增氧机,促进水体流动、解决晴天中午和晚上水体上下层溶氧不平衡、水温温差大等问题;定期使用“底居安”、“氧速保”等水质底质改良剂,降解塘底有机质、减少耗氧。
五、病害
1、蜕壳不遂。河蟹蜕壳期营养消耗大、体质差,容易感染病原菌发病,导致河蟹蜕壳不遂。
建议:前期喂料要跟上,宁多勿少,长期拌料投喂营养保健品,增强河蟹体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多元有机酸产品“碧水安”解毒,少用杀虫、杀藻等药物,避免河蟹应激反应导致蜕壳不遂;蜕壳高峰期外泼“活力钙”,帮助河蟹顺利蜕壳。
2、河蟹“水瘪子”。河蟹“水瘪子”出现在三壳以后,主要表现为河蟹肝胰腺坏死。诱发河蟹“水瘪子”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毒素、营养、气泡病、细菌病等对于河蟹“水瘪子”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前期泡塘药残及中期杀虫、杀藻等药物的使用导致河蟹慢性中毒,影响河蟹摄食,河蟹营养不足、体质差,后期易感染细菌发病,加重河蟹“水瘪子”的形成及死亡。
建议:尽量放养优质苗种,投喂高蛋白饲料,放苗后注重营养保健,拌喂“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诱食、保肝;定期使用“优肽”消毒,可有效控制有害菌的繁殖,蜕壳期可与“活力钙”混合外泼,防病效果好。

相关推荐

植保无人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植保无人机,顾名思义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飞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直升机、多轴飞行器)、导航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成熟可靠的植保无人机少,不少厂商一味求大,忽视了植保作业的特殊要求。

2、买家盲目购买,作为一种新的喷洒技术,如果是想真正用于农林植保,买家应实地考察飞防作业,从技术层面多一些了解,而后入手。

3、培训及售后服务不到位,买家无人飞不敢飞,当成了摆设。

4、专用药剂知识不足,个人盲目勾兑药剂,容易出现农药残留过高、灭虫效果差等问题。

5、行业标准难制定,购机补贴难申请。

6、市场需求量大,准入门槛不高,专业化水平难提升。

河蟹养殖育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河蟹正处脱最后一次壳并进入育肥与快速增重阶段。此时饲养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水质问题
这一阶段,尽管水温已经下降,但池中的河蟹、鱼类、虾类等存塘量处于较高的水平,所消耗溶解氧的量激增,加上处于脱壳期的河蟹对溶氧的要求远高于平时生长期,需要池水保持充足的溶氧。同时,池中水草进入老化阶段,断肢烂草时有出现,也会腐败水质。所以,此时更应重视水质问题,及时割去一部分水草并捞去残草,有效增加水体空间。
二、加强饲料投喂
河蟹脱壳、育肥与快速增重均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动物性营养物质的投喂更为重要。要增加小杂鱼或海水鱼的投喂,配合料也要提升蛋白含量,还要注意补充钙质类营养物质。
三、注意异常现象
河蟹脱最后一次壳往往先是母蟹集中脱壳,约一周后公蟹也相对集中开始脱壳,这属于正常现象。养殖户应当每日巡塘2-3次,观察河蟹摄食与活动情况以及观察河蟹脱壳情况,如果发现河蟹有脱壳不遂的情况,应认真分析原因,或是水质问题、或是营养不足引起等等,要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河蟹脱好最后一次壳并快速育肥与增重,以期增加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洮北区肉羊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


洮北区以促进农民增收、牧业增效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肉羊养殖是洮北区农民的传统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洮北区肉羊养殖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一项朝阳产业。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洮北区肉羊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

1、洮北区肉羊产业基本情况

洮北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吉、黑、蒙“两省一区”的交界处,白城市区所在地,全区幅员面积2568.8平方公里,总人口50.9万,辖10个街道、11个乡镇和镇南种羊场,总人口50.9万。洮北区是国家商品粮生产重要基地,依托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区牧业部门2014年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区羊饲养量62.81万只,存栏数41.7万只,出栏21.11万只。肉羊改良主推品种为小尾寒羊、萨福克、乌珠穆沁、夏洛莱、杜伯羊,对本地绵羊改良,提高肉羊品质和生产性能,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洮北区有肉羊交易市场1个,养羊合作社15个。肉羊交易市场位于洮北区镇南境内,该市场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羊舍面积0.6万平方米,设计年交易量20万只,完备的市场功能,搭建了养殖户与客商之间的产销平台,成为养殖户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信息,搞活畜产流通的重要渠道,肉羊销往多个省份,洮北区现有肉羊产品加工省级龙头企业1个,集肉羊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化经营,建设完成了年屠宰能力20万只肉羊产品加工生产线。洮北区肉羊养殖模式趋于专门化,肉羊生产呈现出繁殖型和育肥型两种养殖模式,繁殖型养殖模式多为小型散养户,以饲养母羊繁殖为主出售羔羊和淘汰羊,占养羊户数的大多数,育肥型养殖模式是以收购羊只进行专门化育肥生产的场(户),散养户为育肥羊场提供了羊源,育肥羊场也为散养户拓展了销售市场,形成了肉羊产业化生产格局。

2、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些乡村对促进畜牧业发展相关政策和《畜牧法》中“畜禽规模养殖场(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的规定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发展规模化养殖缺乏总体规划,规模化养殖占地难的现象十分突出,制约了规模化养殖场发展。

很多地方养殖场(小区)存在着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及生产条件落后,场区布局缺乏科学规划,生活区、养殖区、饲料储备加工区、粪污处理区不分离,净、污道不分,圈舍建设标准低,防疫消毒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很难为畜禽健康生长营造适宜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养殖污染现象。

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不足,作用发挥有限,畜禽养殖存在着无序性,受市场影响因素较大,市场行情好时养殖量剧增,行情低时陡减,时常出现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现象,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

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一些养殖户由于财力有限,小额农贷额度偏低,难以对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支持,再生产性投入不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

在养殖场户集中的村屯积极培育农村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社,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引领养殖户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壮大整体实力,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

养殖场(小区)要科学规划,场区合理布局,建立规范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制度,完善畜禽养殖档案,详实记录养殖档案中规定的各种内容,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牧业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着力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推行“公司十基地十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密切龙头企业和养殖场(小区)的利益关系,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紧密连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带动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环境,制定鼓励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资金、用地、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引导畜禽散养户退户人园,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

洮北区肉羊产业蓬勃发展
肉羊养殖数量增加。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激发了一大批农户投身肉羊养殖业,全区肉羊养殖数量大幅飙升,据区牧业部门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区羊饲养量62.81万只,存栏数41.7万只,出栏21.11万只。
肉羊养殖规模增大。肉羊产业发展形势向好,吸引了有经济实力的养殖户融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产业,全区现有备案在册规模化养羊场58家,其中存栏在500至1000只的养羊户有38家,存栏量5万只,养殖规模超千只场(户)15家,存栏量2万只。洮北区现有肉羊产品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1家。
肉羊养殖科技含量提高。一是品种改良实现良种化。洮北区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化工程,肉羊改良主推品种为小尾寒羊、萨福克、乌珠穆沁、夏洛莱、杜伯羊,对本地绵羊改良,提高肉羊品质和生产性能,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动物防疫程序化。群众对养殖防病意识明显增强,积极主动开展圈舍消毒和羊只疫苗接种免疫,有效防控疫病发生;三是育肥羊养殖舍饲化。通过畜牧部门的广泛宣传、示范引导,肉羊舍饲养殖在洮北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圈舍结构布局逐渐走向规范化,为肉羊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四是饲料配比科学化。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使传统粗放饲养方式逐渐转变成精心喂饲,按照羊不同生理阶段进行合理的日粮配合,羊增重快,饲养周期短,商品率高。
肉羊养殖模式趋于专门化。洮北区肉羊生产呈现出繁殖型和育肥型两种养殖模式,繁殖型养殖模式多为小型散养户,以饲养母羊繁殖为主出售羔羊和淘汰羊,占养羊户数的大多数,育肥型养殖模式是以收购羊只进行专门化育肥生产的场(户),
散养户为育肥羊场提供了羊源,育肥羊场也为散养户拓展了销售市场,形成了肉羊产业化生产格局。
肉羊养殖组织化经营意识显现。伴随着肉羊产业化发展,各乡镇涌现出各类农村养殖协会、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对提高广大农民组织化程度,引领养殖户发展生产,增强闯市场整体实力发挥重要作用。
肉羊养殖产销兴旺。位于洮北区镇南境内的羊交易市场2014年初挂牌运营,该市场占地面积10公顷,设计年交易量30万只。完备的市场功能,搭建了养殖户与客商之间的产销平台,成为养殖户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信息,搞活畜产流通的重要渠道,肉羊远销多个省份,红火的市场交易,拉动肉羊产业繁荣兴旺。
肉羊养殖设备简单,饲料来源广泛,投资少,见效快,羊肉市场需求旺盛给肉羊养殖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家实施的强农惠牧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发展肉羊养殖热情,强劲的肉羊产业发展正成为加速洮北区畜牧业扩能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在动力。

有关河蟹苗质量的几个问题探讨



种田品系越纯,个体越大蟹苗的质量就越好?发展河蟹养殖业,保持不同水系河蟹的优良性状,选择个体较大的种系作为亲本合乎科学,仍需大力提倡。但是种田的地理品系和个体大小与蟹苗质量优劣没有根本的联系。地理品系和个体大小多与扣蟹和成蟹的养殖特性和养殖效果有密切关系。
丰年虫用得越多蟹苗质量就越好?回答是否定的。近两年的生产实践已经证明在沿海地区利用自然海水培育蟹苗,不投喂丰年虫一样能培育出优质健壮的蟹苗。用单细胞藻类、活体轮虫、十支角类、桡足类和鲜活的丰年虫幼体和成体等生物饵料进行育苗的育苗场,其育来的蟹苗质量就一定好吗?问答不一定,关键看是否掌握了健康育苗技术。鲜活饵料虽然营养价值高,不易污染水质:但河蟹幼体大量的排泄物,很易使水体巾的细菌繁殖过盛,幼体被感染或致病。而单细胞藻类如存育全过程中均被使用,其不仅可作为饵料并且可调节净化水质,有效控制弧菌的数量,预防和减少病占的发生,蟹苗质量有大幅度提高。
河蟹育苗期间随便给幼体喂点什么饵料就行了吗?为了降低育苗成本,增强育苗厂家的竞争力,降低养殖户的购苗成本,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可以少用甚至不用鲜活的丰年虫幼体。但一定要加强蚤状幼体的营养和饵料的投喂,用多种鲜活或冰冻的动物性饵料来替代丰虫以保证幼体营养全面,个体健壮。
蟹苗个体大小除与种蟹个体大小、育苗方式和工艺过程有关外,还与幼体的营养条件有密切关系。某些育苗场待河蟹泽状幼体发变态至大眼幼体后的第3天起,为了防止水质恶化,就大大降低了投饵,大眼幼体摄食明显不够,营养不足,个体无法长膘,从而现出池蟹苗个体明显偏小的现象..
药源性和营养性疾病可从蟹苗的表现特征予以简单有效的推断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素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和采用高水温育苗造成营养积累不足以及饵料营养结构不合理、投喂不足等引起的营养性疾病对蟹苗质量的影响很大。健康育苗并不等于不用药。水域环境尤其是集约化育苗环境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水产动物幼体无时无刻不受着病原体的侵袭。我们提倡健康育苗,除了改善育苗环境之外,合理有计划科学地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育苗过程中用药过度的蟹苗,易引起水体中或幼体体内的菌群失衡,幼体大多会出现二重感染。未感染的幼体免疫力差,容易因环境条件剧变产生应急性反应,造成感染或引起并发症而导致大量死苗的现象。有营养性疾病的蟹苗南于个体小,体质弱,抵抗力差,也容易引起死亡。这些情况一般较难从育苗场家知道详细,也较难采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定量监测:但是药源性疾病或营养性疾病最终会反应到蟹苗身上我们可以从蟹的外观表现、活力、个体大小等状况进有效推断不同育苗方式所培育的大眼幼体,质量有一定的差异即恒温苗(工厂化苗)、土池苗、天然苗在变态发育为1期仔蟹过程中,蟹苗与1期仔蟹的成活率、发育时间等由于蟹苗所处的水环境条件不同.蟹苗质地、I期仔蟹变态成活率等参数无疑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天然蟹苗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蟹情质量往往较高,其个体大,体色淡黄,体表光洁。而土池苗地由于育苗方式。技术水平不同所育成的蟹茁质量存着较大差异,那种低密度粗放式土地育苗所育来的蟹苗质量一般较好,而类似工厂化的高密度充气强化培育方式的土地蟹苗,依据育苗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其蟹苗质量有很大的差异:哪种为土池蟹苗质地很好的养殖者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只要运用健康育苗技术培育优质的工厂化蟹苗是完全实现的。不管是何种蟹苗.其质量的鉴别标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我们不能完全迷信任何一种蟹苗,也不能把某种蟹苗一棍子打死,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严格鉴别。
4养殖条件和养殖技术对培育效果的影响正确的养技术是提高l期在蟹成活率的基本保证选用优质的蟹苗是提高河蟹大眼幼体至Ⅱ期变态成活率的首要条件,采取积极的池塘消毒清塘1作,并运用正常的养技术,对养殖效果的影向不大,差异小养殖过程巾出现Ⅱ期仔蟹大量死亡的现象,往往是由于蟹苗体表上携带着丝状细菌、聚缩虫等肄物,或者是由于池塘的清塘消毒工作不彻底所造成的为了防止Ⅱ期在蟹后现大死亡现象,Ⅱ期仔蟹后可用5~10mg/L生石灰化浆均匀泼洒或用l~2m1的欣碘全地泼洒.并结合使用抗生素药饵有良好的效果。大眼幼体早期低水温时的培育效果略好于后期高水温期时的培育效果相同质量的蟹苗,采用同样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措施早期低水温时培育的成活率往往高于后期商水温期时的成活率.早期培育效果较好。4年的试验发现,早期大服幼体至Ⅲ一v期仔蟹的培育成活率一般可达73%~75%而后期天
气转暖、水温升高万物复苏,土壤中的青蛙、野杂鱼、虾蟹等敌害生物随之纷纷I叶J现于池塘内,由于敌害的摄食危害此时的培育效果就会适当降低大眼幼体至Ⅲ一v期仔蟹的培育成活率一般为68%~72%。除此以外后期蟹苗中往往会有少量白头苗出现,这些白头苗在变态发育过程中会不断死亡,一般不到Ⅱ期仔蟹就即死亡,对后期仔蟹的培育效果也有较大影响。我们这几年采取一些措施后,后期蟹苗中白头苗的比例可以控制在3%以下。一般来说,水处理条件好的育苗场凭借其良好清洁的水质优势可以预防白头苗的出现。水温高低不是I期仔蟹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一定范围内,培育池池水水温的高低与大眼幼体至Ⅱ期仔蟹的变态成活率无明显关联。我们在早期低水温期的培育试验过程中,测量早晨塑料大栅内地水的最低水温只有12℃,中午也只有14℃。发现1~2d短期低水温对大眼幼体的成活无明显的影响,只是其变态所需的时间有一定的延长。后期高水温期,中午池水水温高达30℃,大眼幼体至I期住蟹的变态时间有所缩短,但对I期仔蟹的成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甲鱼的几个主要养殖方式介绍



自然条件下饲养的亲鳖于出生后4~5年才达到性成熟,可以进行产卵,然而想较优质的鳖卵以8~10龄为好。因为鳖在10℃以下便可进入冬眠状态,在冬眠过程中生命活动量极其低下,增长增重几乎为零,而且冬眠时间长,生长发育缓慢,所以从稚鳖到成鳖的时间长,要达到可用于产卵的亲鳖,时间则更长。
为了缩短培养亲鳖的时间,打破鳖的冬眠,在人工养殖中可用温水养殖法。另外,如有条件可通过电照明处理,使亲鳖的产卵期延长,增加产卵数。据有关实验得出,长时间的光照可增产多2~3倍的鳖卵。
鳖性喜静,故用静水池或微流水养鳖较好。同时,鳖有相互残食的习性,需要大小分池饲养。在亲鳖的饲养中,除繁殖期外,雌雄需分池饲养,以避免雄鳖之间为争雌鳖而互相残杀。要亲鳖交配期间雌雄的比例应按4:1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一只。
由于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的动物,故需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的原则,使其获得充分的营养。
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提高经济效率,近年来,人们以逐渐进行不同食性的鱼类和鳖混养的立体养殖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率。鱼鳖混养能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在水、饵、肥的合理利用方面相辅相成,并能相互促进生长。鱼鳖混养的原理是:鳖是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主要通过肺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不与家鱼争夺水中的溶氧,鳖的上下活动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使水中含氧量达到平衡,对于保持水质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使混在水底的食物残渣及废物搅乱而易于分解,可降低有机物的耗氧量,减少泛塘的危险,在混养中大量繁殖着家鱼喜食的饵料。另外,剩饵和鳖代谢活动排出的废物,其中含有大量氨态氧,可供浮游植物利用而大量繁殖,同时这些浮游植物又不断被鱼吃掉,起到能量循环和净化水质的作用。鱼鳖共养,二者既可共存,又可互利互惠,是一项经济效益较高的新型养殖方式。

养殖户在河蟹蜕壳期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生产上,养殖户判断河蟹是否要蜕壳,可采用以下方法:
(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1)每次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蜕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2)发现个别河蟹已蜕壳,可泼洒生石灰水,每亩用生石灰7.5~12.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
(3)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4)投饵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蜕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5)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233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