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态养殖水质管理技巧


河蟹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容氧丰富。坚持“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容氧充足。
养殖初期(3~5月)保持水位在0.5~0.8m,6月份后逐步加深水位,7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8~1.0m,7月上旬后至8月底保持水位1.2~1.5m,9月份后保持水位1.0~1.2m。
一般春、秋季每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0~20厘米,6~9月每5~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0~20厘米,方法采用先排塘内老水后灌注新水。高温季节每天加注新水500px左右,以降低水温,保持河蟹良好生长的水环境。
当蟹塘水质不良时,应及时采取换水或其它的措施来改善水质。5~9月每10~15天施用一次微生物制剂,再根据水质的情况辅以适当施肥。这样做可有效改善蟹塘水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特别是在换水不便或高温季节效果更加明显。另外,每15~20天施用生石灰一次,用量为10~15公斤/亩,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这样,一来调节水质,使池水呈微碱性,二来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正常蜕壳生长。

相关推荐

河蟹生态养殖夏季水质调控技术



河蟹的生态养殖,应非常注重对水体水质的调控,通过对养殖水体采取定期换水、分阶段进行水质调控、定期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等措施,使养殖水体的水质充分满足河蟹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一、水位调控:进入夏季特别是高温期,河蟹的生长速度加快,存塘量进一步加大,这一阶段的水位应随气温的渐增而相应调高,控制在100-120cm,高温季节池塘水位应加至满塘水位。沟槽底部过深的塘口应经常用增氧剂和底质改良剂,增加池塘底部的溶养,降解池塘底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二、池水透明度的控制:池水的透明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测试水体的透明度,通过换水、加水、药物调控等方法来调控,保持充足溶养,控制水草密度。
三、技术措施:适量使用生石灰,少量多次,定期选择性使用生物制剂,定期换水,小排小进,溶养保持在5mg/l以上,高温久旱会造成ph升高,使用微生物制剂,禁用化学药物,避免应激反应。

罗非鱼生长旺季水质管理技巧



6月~9月是罗非鱼的生长旺季,但此期间随着投喂量增加,水质变化最为频繁,并且灾害天气时有发生,如能调控好水质,实施健康养殖,则可以保证增产增收,若疏于管理,则可能前功尽弃。今年罗非鱼市场相当看好,但气候变化无常,故此时的水质管理至关重要。下面结合实际,谈谈罗非鱼生长旺季水质管理措施,仅供参考。

管好水源,创造优良的水质基础

在罗非鱼养殖中,水源是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方面,它决定着水质条件和养殖成败,水源选好管好就决定了水质的基本条件。一般水源条件要求水源稳定、充足、清洁、卫生,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无任何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同时要求注、排水方便,且单注单排。在注、排水口处要建好拦鱼网具,既避免敌害生物及野杂鱼入池,又可防止逃鱼。水源进入养殖池前要在蓄水池中过滤和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水体可用25克~30克生石灰或1克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按每立方米用0.5克敌百虫全池泼洒。6月~9月发生洪水的机率较大,故须管好进水口和排水口,搞好过滤设施建设,确保排灌自如,堤岸不易冲毁,避免洪水冲走鱼类或冲进杂物妨碍鱼类生长。

合理施肥,培育良好的水质条件

肥料多寡既影响着罗非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罗非鱼对水质肥瘦尽管要求不很严格,但在养殖时,可以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质条件,辅助罗非鱼的生长。5月~6月以施有机肥为主,每7天~10天一次;7月~9月以施化肥以主,每4天~6天施肥一次。一般要求水质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色应以茶褐色为佳。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人畜粪等有机肥,每次每亩可施100千克~150千克;化肥每次每亩用尿素1千克或硫铵1.5千克,加过磷酸钙1千克~1.5千克。也可根据水温、水质情况施用生物肥料。

科学投喂,确保水质相对稳定

6月~9月罗非鱼生长最为旺盛,饲料投入较多,对水质影响很大,应把握科学投喂的原则,稳定好水质,以免造成危害。在投喂时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因为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养殖时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但在投喂中如不把握科学方法,不但会浪费饲料,而且还会败坏水质,诱发各种病害。所以饵料投喂要科学。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饲料可自配混合料,但最好加工成颗粒投喂。在投喂方法上要讲求“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每亩池塘尚需搭2个~3个饵料台,以便定点投喂。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酌情少投或不投。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

定期注水,搞好水质调节控制

6月~9月水温高,水质变化快,加之投喂施肥量较大,鱼类排泄强,极易污染水质,故应加强水质调节。水质调节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根本途径。池塘养殖时,要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清新的水质,严防浮头和泛池,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一般每7天~10天左右加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厘米~20厘米,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在持续高温季节时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在养殖期间,还要视天气、水温及鱼类摄食情况,适当开增氧机增氧,在天气变化、气压低,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鱼类浮头时,要加大开机频率和开机时间。水库网箱养殖时,要经常刷箱,洗掉网箱污物及附着藻类,使水体充分交换,还要定期查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跑鱼或凶猛鱼类入箱。必要时还要不断调整网箱,随着水库水位涨落,把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在缺氧比较严重时也可采用药物增氧,一般可用生石灰定期调节水质,一般每半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一次。在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同时,应及时清除池塘或饲料台上的残饵、污物,防止水质污染。

严防病害,做好水质日常维护

 6月~9月份既为罗非鱼最佳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鱼病发生,传染极快,污染水质,造成损失。在罗非鱼的养殖中,定期防病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保证。一般使用生石灰防病较合适,因为它可以调节水体的pH值,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菌,并可使底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水体的肥度。首先要定期消毒,池塘养殖时每10天~15天施生石灰按每亩15~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2次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同时要适时开机增氧,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即开增氧机,使池水中pH值保持在7.0~8.0之间,透明度在25厘米~30厘米之间。网箱养殖时,可以通过药物挂袋或投喂药饵的办法,进行定期消毒防病,改善水质条件。其次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日夜巡塘,每天坚持测量水温、气温3次,每周测一次pH值,测两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一次并做好养殖日记,重点时期在黎明、中午、黄昏,严格检查吃食情况和有无浮头之兆。要及时勤除池塘及饲料台残饵、污物,清除池周杂草。发现浮头预兆,应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并立即采取增氧措施。发现池中有死鱼,应及时捞出,检查死因,对症治疗,同时对病鱼要作远离深埋处理,以免败坏水质,诱发鱼病或使鱼病蔓延。

轮捕轮放,防止水质逐渐恶化

6月~9月,随着罗非鱼的快速生长,池塘载鱼量大幅上升,水质恶化的概率越来越大,此时注意搞好轮捕轮放,释放水体空间,控制好水体的载鱼量,可以达到调控水质,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因为到8、9月份时鱼类生长较快,随着鱼体的增长,超过水体的载鱼量时,就会发生缺氧死鱼的危险,所以应捕大留小,均衡上市,若水体允许,还可及时补放适当数量的鱼种,为下年的养殖打好基础。

河蟹养殖后期池塘水质管理技术分享



如何调控好夏秋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环境,是促进河蟹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秋季水温高,是河蟹生长的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而水质一旦变坏,不但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饱满度、背甲的颜色,以致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一、合理调整水位
蟹池的水位,一般以池塘内浅滩的地方为主,控制在1米左右,蟹池四周的沟槽水位最好保持在1.5~1.8米。定期加注新水。水源水受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 
二、增加溶氧,促进池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溶氧是影响河蟹生活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溶氧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如饲料系数的升高、厌氧菌的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升高等。蟹池增加溶氧的主要措施是使用微孔增氧、洒粒粒氧。尤其是7月中旬至8月下旬,高温天气,蟹池溶氧量较低,应特别注意增氧。使用微孔增氧应根据蟹池和天气变化情况来掌握,5~6月,水质和天气不适时需及时增氧。6月后,在晴天中午12~15:00点增氧,早晨视实际情况增氧,阴雨天应提前开机增氧。9—10月,因蟹池水质较肥,天气闷热应多开增氧机。最适开机时间和开机时长,应根据天气、河蟹的动态以及增氧机的负荷等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内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每升以上。
三、泼洒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每10~15天泼洒一次调水1号、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交替使用。可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含量,有利于河蟹的健康生长。
四、控制水色与透明度
水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的水色以黄褐色、淡褐色、淡油绿色为好、透明度掌握在35~40厘米,这样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五、保持pH在7.5~8.8之间,满足河蟹生活生长需要
蟹池正常水质标准,pH值在7.5~8.8之间,如发现偏低,应及时采取措施,主要是每隔10~15天使用10~15公斤每亩的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使池水呈弱碱性;如pH偏高,建议使用强体解毒王或乳酸菌调节。

河蟹养殖池后期水质管理措施



河蟹养殖进入后期养殖阶段,同时也进入催肥期,是加强营养积累,增加蟹黄的时期,对水质要求也十分严格,水质越好,河蟹病害少,容易蜕壳,体重增加大,同时味道越纯正。由于部分蟹池出现无水草、少量水草、衰败腐烂水草或过多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蟹池水质容易变坏,容易导致河蟹发生病害的几率加大,对河蟹收成有较大影响,为此,抓好河蟹后期水质调控至关重要,是夺取河蟹最后丰产丰收的关键,现提出如下意见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定期注换新水:一般10天左右注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水体1/5左右,水位一般控制在0.8m左右。
2、科学使用底改和水改调节水质: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底质改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池底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水质生态环境较差的应10-15天使用一次。
3、割除多余水草:后期池塘水草覆盖面积50%左右,水草过多影响河蟹正常活动及蜕壳、成熟。水草生长过旺,可人工割除多余的水草,控制生长,及时捞出变质、死亡的水草。
4、水草移植:对于无水草、少量水草、衰败腐烂水草蟹池,水质最容易变坏,可以移植易成活的水花生和青萍,简单方便、成本轻、见效快,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提供青绿饲料和栖息场所。

无公害河蟹池塘养殖的水质管理技术



1.根据不同季节管理水质:春季水深应控制在0.8~1.0米;夏季水深应控制在1~1.5米;秋季要勤换水;冬季要保持水深1.2米以上(长江以南地区)。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
2.根据天气变化状况管理水质:要及时定期灌注新鲜无污染的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的水。换水时间、次数和换水量由天气变化状况来决定,通常春末夏初每10~15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6~8月每周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秋天如发现水质变坏或遇闷热天气,要及时换水。换水时可结合增氧进行,特别是在“秋老虎”闷热天更为重要。方法是:在池塘进水口处安接输入池的塑料管,此管可再接2~3条支管,管长依池塘大小而定,一般按间距1~1.5米盘绕在深水池中,距池底25~40厘米,用砖或小水泥柱固定,管上的小圆孔要向上,使新水输入既均匀又不把池泥冲浑。换新水时,还要用聚乙烯网布扎牢在进水口,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并采取先排后灌的办法,保持水位稳定。
3.根据水质监测情况管理水质:要定期测定水温、溶氧、pH和水的透明度,并记录其数据和天气、河蟹吃食情况,注意收听天气预报,还可在池里放些花白鲢作为监测物。根据监测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如水色变浓、pH变低、透明度低,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和步足末端变黄等。每亩水面用15千克生石灰,化成水后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以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的浓度,促进幼蟹生长和色泽改善;如溶氧低于4毫克/升,则应采取增氧措施。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池塘由于大量投饵,水中有机物及有害气体增多,易造成缺氧浮头,发生病害,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调节水质进行防治:
1、当蟹池水质pH值偏高时,使用含有效成分为果酸、腐殖酸钠的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保持池水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
2、池水要常更新,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为宜。高温季节,在外河水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7~8月加至最高水位。
3、合理利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曝气2~3小时,阴雨天气或水质较肥时,连续开机,以保证池水溶氧量。
4、定期施用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高温季节每10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可调节池水pH值、增加溶氧、净化水质,从而增加河蟹摄食量,促进脱壳生长,减少病害发生。
5、合理投饵:投饵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做到“四看四定”,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摄食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饵。8~9月是河蟹的生长旺季,应该让河蟹吃饱吃好;10月是河蟹的育肥时期,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比例,补充投喂玉米可改善河蟹肉质的口感。所投饵料必须新鲜,早晚各投饵一次,投饵量以两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易败坏水质。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



1.池塘选择与建设
标准塘池深为3.0米,有效蓄水深度为2.30℃的最适合生长温度,可有效降低河蟹积温,利于河蟹脱壳生长,同时提供适口的天然植物性饵料。
(2)螺类投放200只/千克,每亩放养350600只,放养时间为3月份。
(2)配套品种放养3月份每亩放养鲢鱼和鳙鱼(比例为0.5厘米,10~20尾,以有效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小鱼,减少其与河蟹争食。
5.池塘管理
(1)水质调节从3月份放种水位为0.57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南瓜、小麦、玉米为主,小鱼为辅,投饲量占蟹体质量的5%~10%(其中动物性饲料占10%-15%);8—9月份,以动物性小野杂鱼为主,辅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投词量占蟹体质量的5%~8%。6—9月份投喂词料量,根据天然饵料和天气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吃饱吃好。
(3)病害防治早春因水质清瘦,要注意防治青苔,可施用“青苔净”,在晴天的中午用喷雾器喷杀。不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在7—9月份使用强氯精、二溴海因进行防治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生态养殖病害的发生率较低,平常注意调节水质,pH值保持在7.5~8.8。平常投喂的饲料中添加3%~5%的大蒜,以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河蟹养殖前期水质管理的九个注意点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等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水质管理是河蟹等水产品养殖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
河蟹养殖前期是指3-5月,河蟹刚放苗,此阶段水温低、投饵少,重点工作是选择健壮蟹苗、栽培水草、培养水质。
一、水质管理
河蟹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养殖过程要保持水质清新。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0-8.5,氨氮浓度0.2-0.5mg/L,透明度30左右。
1、及时调节水位
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m,特别要注意河蟹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注意换新水,换水后可用解毒护水宝进行解毒、抗应激。
2、池塘肥水
种植水草前,需要池塘肥水。由于前期水温低,施基肥一般选用优质的有机肥或氨基酸肥与复合肥配合使用,肥效好、持续时间长。可用高效生物有机肥或氨基酸肥水素肥水,配合复合肥使用,效果更佳,使池水呈现“肥、活、嫩、爽”。
若是老塘口,应先补充部分新鲜水源,并补充部分钙等矿物元素后,再进行肥水。
之后根据水质情况使用有机肥进行追肥。
3、调控水质
建议每10-15天使用一次EM菌、浓缩芽孢杆菌,水色以黄褐色、蛋绿色为主,使池塘形成有益菌群,促进水生动物的新陈代谢,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稳定水质。
4、栽培和保护水草
水草是河蟹脱壳的重要遮蔽物,所以水草栽培的好坏也关系到河蟹的产量。种植水草后要及时关注水草的生长,春季水草的覆盖率为池塘的20xx后放苗时水温较低、光照弱、天气变化无常,肥水特别困难。
①选择晴天上午,添加5-10cm新鲜含藻水。
②使用解毒护水宝300-500毫升/亩.米解毒和降解重金属,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③施基肥:使用高效生物有机肥进行肥水,每亩水深1米用1-2kg。
④追肥:可使用氨基酸肥水素液,配合EM菌使用,进行追肥培藻。
2、放苗初期,浮游动物较多如何解决?
答:浮游动物较多时,杀虫后使用解毒护水宝300-50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氨基酸肥水素0.5-1公斤/亩.米。
3、出现泥皮怎么办?
答:泥皮在池塘中主要附生在底泥表面,呈蓝绿、绿褐、黄褐等颜色,主要种类为蓝藻、硅藻和绿藻等,大型的丝状绿藻(青泥苔)也附生在池底。水温一升高,这些死亡的藻类尸体与底泥一起浮出水面,成为许多片状浮泥。分解时容易造成缺氧,并且容易产生很多有毒物质。
解决方法:
①在泥皮集中生长处,使用力健1000g/亩.米,视情况酌情加减;
②第二天全池泼洒解毒护水宝300-500ml/亩.米;
③第三天EM菌500ml//亩.米+肥水膏2kg/亩.米。
4、出现青苔怎么办?
答:①如果青苔量小,可适当提高水位,用氨基酸肥水素进行肥水,每亩水深1米用0.5kg。如果青苔太多,可先用人工尽可能捞干净后,再采取上述方法处理,安全且效果明显。
②若使用药物杀青苔,使用药物后需用解毒护水宝500毫升/亩.米解毒。
5、水草不长怎么办?
答:①更换部分新水;
②补充部分矿物质元素;
③使用颗粒肥料。
6、河蟹养殖前期解毒如何办?
答:①若重金属高,使用EDTA二钠络合重金属;
②若进水中农药残留超标,使用解毒护水宝1kg/亩.米+维生素C;
③若水体中残氯超标,使用解毒护水宝1kg/亩.米;
④日常使用氨基酸肥水素0.5kg/亩.米
7、河蟹养殖前期体表有污物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答:河蟹体表污物主要为纤毛虫、丝状藻。
杀虫后使用解毒护水宝300ml/亩.米。
8、养殖前期河蟹磨爪如何解决?
答:受弧菌感染,河蟹爪端发黑腐烂,严重可致死。
使用底安泰200g/亩.米。
9、河蟹养殖前期水体混浊怎么办?
答:因水体缺乏藻类,水体悬浮物多易造成水体混浊,过多的悬浮物会大量吸附肥料,水产动物极易滋生虫害,严重危害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
解决方法:
①引入5-10厘米新水;
②使用151底改1kg/亩.米;
③使用EM菌500g/亩.米+氨基酸肥水素1kg/亩.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7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