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黄鳝需要抓好五个技术要点


每年秋季,山东鲁南地区的水温逐渐降至15℃以下时,黄鳝会钻入土层深处冬眠,一直到翌年的2月下旬才能醒来。在冬眠过程中,黄鳝要消瘦,体重减少约10%。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如果用塑料大棚加温饲养黄鳝,即使在寒冬,棚内温度也能平均达到20℃。黄鳝不但不会消瘦,而且体重还会增加。

一、清池

对要进行大棚加温饲养黄鳝的池塘,提前一周腾出、翻池,并用20~30×10-6的漂白粉或每立方米水可用生石灰180~220克泼洒池底、池壁,2天后冲洗干净、加水,可从没有病害的池塘引起有益的藻种进池,培养清水池的藻类。

二、保温
 
在水温下降到15℃时,就要实施保温措施,用塑料辱膜外罩保棚温。这样晚间的水温就不会急剧下降。

三、投饲

黄鳝在越冬期间消化能力差,应投喂易消化且黄鳝喜欢吃的鲜活饲料,如小鱼、虾、蚕蛹、蝇蛆、血粉、鱼粉、煮熟的禽畜内脏等。也可投喂些植物性饲料、如麦麸、豆饼、菜籽饼、米糠、瓜皮等每天投饲一次,应做到定点、定时、定量投喂,切忌暴食。饲料不能投放过多,以当天能吃完为准。在水温20℃左右时,根据不同规格控制不同投词量,以预防肠炎病。

四、分养
 
大棚养殖黄鳝,由于水质清晰,只要饲料充足,黄鳝一般不会逃逸,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敌为害。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黄鳝出现大小不均,要及时分开饲养,成活率可达90%以上。

五、防病

黄鳝喜欢生活在淤泥中,所以开始生病不易发现,一旦发现,病已扩散,最佳治疗时期已过,防治病害必须以防为主。除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等增加鳝鱼的抗病力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鳝体消毒。入棚前,用1%~2%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气温低时间长些,气温高时间短些),浸泡后用清水冲洗方可入池饲养,防止水霉病、毛细线虫病和消除鳝鱼体表的寄生虫等疾病。②细心操作,防止鳝体受伤。受伤的黄鳝在水温低时,易感染水霉病。③池水消毒定期用20×10-6生石灰水泼洒,使水体pH值达到7以上。④及时捞除病鳝、死鳝,烧毁或土埋处理,防止疾病蔓延。

相关推荐

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大闸蟹抓好五个关键措施



高温季节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期,也是河蟹病害高发期,此时天气炎热,水温较高,加强池塘养殖管理至关重要,池塘养蟹应抓好“五关”:
1、抓水草管理关
对池中水草加强管理,适时割草,保持合理的密度和分布,保证适当的覆盖率,水流畅通。发现水草腐烂或漂浮,应及时捞除,水草有污泥的,采取换水去污,保持水质清新,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水草过少及时补充。
2、抓水质管理关
一般水深保持0.8-1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5米,水质调节应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勤换新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加水10-20厘米,同时开动增氧设备。二是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保持PH值在7.5-8.5之间,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洒一次,每亩1米水深用10-15千克。三是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底质,先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然后再使用EM菌改良水质,可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3、抓科学投喂关
要注意饵料投喂,7—9月是高温季节,是河蟹摄食生长的高峰,此时饲料容易变质,投喂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四看”,结合天气、水质、河蟹摄食情况进行调整,科学投喂。
4、抓好防逃关
经常巡塘,了解河蟹的吃食、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一旦发现河蟹有逃走现象,要及时堵塞漏洞,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和进水口网罩,特别是大风暴雨天气,更要防止河蟹逃逸。
5、抓病害防治关
高温期水质恶化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一时期要做好防病工作,10—15天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杀菌消毒,净化水质,也可用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底质,控制各种病原体的滋生,发现病蟹、死蟹要及时弄清病因,对症下药,及时治疗,7—10月,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同时在饵料中添加内服药进行预防,5—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5个疗程。排除致病因子、致病因素对河蟹的干扰,减少病害的发生。

春季低温时节养殖黄鳝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准备工作。

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二、保持水温。

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三、水质管理。

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四、适时投饵。

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鸭、猪肠等,且以鲜活饵料为好。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五、病害防治。

在春季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克/升食盐和0.4/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

秋季河蟹养殖的五个技术要点



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此话说明秋天到了,螃蟹就开始上岸了,螃蟹上岸一般是性成熟标志。因此,此时是一年螃蟹养殖的关键的时期,一个小的细节就决定养殖成败。个人认为此时应该从以下几个细节入手,确保大半年来的辛劳付出得以丰收。
一是加强巡塘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认真检查防逃设施,加大夜间巡塘力度,密切关注天气,关注河蟹上岸情况,适时抓捕暂养、适时出售;
二是水草养护:秋季,很多水草会腐烂,应及时捞除,避免因腐烂水草败坏水质,滋生病菌;可以移栽一些水葫芦、水浮莲等,用绳或竹竿围起来,覆盖池面不小于1/3,提供给蟹好的栖息环境。
三是做好水质改良:入秋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应做到每7-10天换一次水,每次不少于10cm,水深保持在1.2m,透明度控制在35cm,调节好水的PH值,可每10-15天用10-15ppm生石灰全池泼洒,促进河蟹的生长。
四是合理投喂:入秋后正式河蟹育肥上市的关键时期,应适当增加高蛋白饵料的投喂,如豆饼、黄豆、小杂鱼、螺蛳等,以利用螃蟹聚积体能,每日2次,日投喂量是蟹的5%-8%。
五是抓好病害防治: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易引发河蟹感冒和消化不良,平时要注意加深水位,换水水温差不能大于3℃,水面浮游植物面积不能大于1/2;给予优质的蛋白饲料和营养素,以增强蟹的体质。

黄鳝养殖的七个技术要点



1.稻田选择半旱式种稻养鳝应选择暴雨不淹、天旱不干的田块。凡有洪水冲击的正冲田养鳝应修建排洪沟,田埂加高到0.7—1.0米,宽0.5米,不漏不垮,能排能灌。

2.黄鳝的自然繁殖目前稻田养鳝苗种主要靠自然繁殖和采捕黄鳝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可以利用稻田沟凼作为繁殖池,四周建造防逃设施,根据生殖特点,每平方米繁殖池内放入体长25—30厘米的种鳝3—4条。大多数为雌性,需挑选体色黄体壮的个体,在繁殖前1—2个月要精心管理,喂足蚯蚓、蝇蛆等高质量的动物性饵料,以促进种鳝的性腺发育。

在繁殖池和保护池中放入柳树根或水草,以便鳝苗隐蔽、栖息。产卵期间,力求环境安静,保持微流水以改善水质,黄鳝是分批产卵的,等繁殖期过去以后,可采用笼捕法将亲鳝全部捕出,以有利于幼鳝的生长。

3.人工孵化自然繁殖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一定局限性,如果采捕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培育鳝苗,生产比较有保障。在黄鳝产卵的旺季,在稻田的大围沟、多草的堤冲塘堰周围的静水边,沟渠的静水处等地方寻找黄鳝卵。只要看到田、池中有泡沫堆,便是黄鳝的孵化巢,卵在其中。可用水瓢或大碗将卵同泡沫轻轻捞起,装入带淡水的桶里,运到专用的孵化池中孵化,水温稳定在25—30℃之间,同时要保持水质新鲜,一般7天左右就可陆续孵出幼鳝苗。幼鳝出膜后的头几天,以它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不需摄食。待卵黄囊将近消失时,约7天后可用搅碎的熟蛋黄饲喂。由于幼鳝口小,不能摄食大颗粒的食物,投食时要量少次多,不要过量,待幼鳝长到10厘米以上时,可投喂切碎的小鱼、小虾、或蚯蚓、蝇蛆等,坚持量少次多的原则,以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促进鳝苗快速生长。

4.鳝种放养鳝种放养时间,以早春为宜,早放养,生长期长产量高。黄鳝有大吃小的自相残食习性,因此,大小不同的鳝苗应分田培育,切勿大小混养。孵出4—5天的幼苗,主要投喂水蚤、轮虫、新鲜鱼浆和藻类等,以水蚤为最佳。以后逐渐喂蚯蚓、螺肉、蚕蛹等鲜饲料,投饲量视鳝苗吃食的情况灵活掌握,确保吃好不留残饲败坏水质。勤换水,使水体溶氧充足,促进鳝苗生长。也可就地捕捞幼鳝,或在市场上购买无伤无病、体质健壮的幼鳝,最好每条体重25—50克,背侧深黄色并带有黑褐色斑点,这种幼鳝成活率高、生长快。同时还可以稻田中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和罗非鱼。利用天然饵料的稻田,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上一年繁殖的幼鳝10—20尾;人工投饲者每平方米可放幼鳝60—80尾。

5.人工投饵开春早的地方,4月份鳝鱼就出洞觅食。此时就可投饵,以延长养殖时间,投饲量灵活掌握,确保鳝鱼吃饱。饲料以蚯蚓为最佳,每5—6克鲜蚯蚓能增长1克鳝肉。也可以投一部分麦麸、米饭、瓜果、菜屑等植物性饲料。要掌握“四定”投饲原则,开始每天下午4—5时或傍晚投饲料,以后逐日提前,10—15天后即可每天上午9时或下午5时准时投饲了。日投饲量为鳝鱼体重的6—7%,在生长适温时要适当多些。15℃以下投饲较少,低于10℃,停止投饵。为使黄鳝养成定点吃食的习性,便于观察吃食情况和清扫残饵,应设食场,固定地点投喂,可用木框或聚乙烯网布做成食台,为避免黄鳝出穴集群争食,食台应适当分散,多设几个,以便于黄鳝均匀摄食。

1.日常管理稻田养鳝的日常管理工作,除科学投饵外,还有防逃、水质管理、防暑越冬等。在雨天,尤其连续大雨天气,应及时排水,防止漫池逃鱼,要经常检查排水孔处的拦鱼栅,以防逃逸。要保持稻田水质清新。稻田水深一般保持在15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每当高温季节来临,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有时每天换水一次,饲料一次不宜投得太多,以防水质变坏,经常检查食台,捞去剩饵。

2.黄鳝起捕稻田黄鳝的捕捞方法很多。利用黄鳝喜在微流清水中栖息的特性,可采取人为控制微流清水法捕鳝。方法很简单,先将稻田水缓慢排出二分之一,再从进水口放入微量清水,出水口继续排出与进水口相等的水量,同时在进水口的鱼溜中设置一个与池底面积相等的网片,网沉入池底,每隔10分钟取网一次,可起捕60%的黄鳝。

黄鳝喜吃新鲜活饵,采用鳝笼张捕黄鳝时,一定要备足新鲜小鱼、小虾、小青蛙、蚯蚓、猪肝或鸡肝,方法是用竹篾制成带有倒刺的鳝笼,内置新鲜饲料后,再用木塞或草团塞紧笼口,晚上6—7点钟左右时,可将笼子轻轻地放入稻田的沟凼中,每4—5米放一只笼子,待1小时后开始取笼收鳝,尔后每隔半小时收笼一次。

稻谷收割以后,每年11—12月份,黄鳝开始越冬穴居,这时也是大量捕捞鳝鱼的好季节。先将稻田中的水排干,待泥土能挖成块时,翻耕底泥,将鳝鱼翻出拣净,按规格大小不同分开暂养、商品鳝暂养待售。种鳝和鳝苗应及时放养越冬,以利来年生产。

入秋以后河蟹养殖的五个技术要点



入秋以后,河蟹进入到最后的育肥养成阶段,怎样才能提升河蟹的饱满度、外观品相及口味质量,确保全年的经济效益。
1、减少应激反应:进入秋季,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的变化也随之加大,河蟹的食欲会发生变化,容易引消化不良而死亡,这时尽量做到水温及水环境不要有过大的变化。
2、溶氧要充沛:一般河蟹已进入最后一次蜕壳阶段,通常还能增长10--15%,对溶氧的需求以及排泄物也日益增多,每天坚持开启增氧设备3-4小时,保证池塘水体溶氧充足,以促进河蟹的新陈代谢。
3、饲料投喂:在投喂动物性饵料的同时,适当添加一些青饲料(如水草、浮萍、水花生等),一般投喂次数分为早晚两次,必要时可以增加投喂次数,晚上投喂量占到全天数量的60-70%,投喂量以投喂后2-3小时后基本吃完为宜。
4、水质调节:首先调节好水位,秋季应保持在1.3~1.5米,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池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每亩可用生石灰15公斤全池泼洒;大于40厘米的,酌情施用有机肥,培肥水质。其次定期换水,以一个礼拜调节一次为宜,可先加注新水,每次换水量在池塘总量的20%左右,注意水质新鲜。
5、不要轻易用药:以预防为主,可适当用一些生物制剂,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进行消毒,对于已成熟的河蟹,养殖户应及时捕抓出售,以免影响收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92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