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蟹饲养管理中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保证水质良好

<yZ023.cOMbr>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等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养蟹先养水。水质管理是河蟹等水产品养殖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在河蟹饲养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调节水位。要把握“春浅、夏满、秋适当”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水位),9-11月稳定在1.0-1.2米。特别要注意河蟹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换水时先排除池底老水,后灌入外河新鲜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加水应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
2、及时调控水质。水体溶氧应常年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pH稳定在7.0-8.5之间,分子氮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2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小于7或pH大于9;池水透明度大于70厘米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厘米;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动物浮头,池塘底质发黑。
3、及时保护和控制好水草。按照不同生长期控制水草的覆盖率。春季占20-30%,夏季占50-60%,秋季占30-40%,水草过少时,应适当进行补种或移栽,水草过多时,应及时采取割茬清除、缓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术措施。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最佳。水草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黄、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
4、及时改良底质。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变化情况,如底质恶化,再采取什么措施,水质都难以调节好。在生产中,底质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必须养成定期

相关知识

人工养殖黄鳝应该着重把好以下几点



人工养殖黄鳝,特别是囤养黄鳝,利用黄鳝价格的季节差,实行黄鳝的反季节销售,巧赚差价、获取利润,无疑是一种生财之道。但是,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导致黄鳝成活率低,造成经济损失,则有可能得不偿失,造成亏本。显然鳝鱼成活率的高低是黄鳝养殖成败的决定因素,我们认为黄鳝人工养殖应着重把好以下几点:

一、黄鳝养殖池的选择与建设关

黄鳝养殖池应选择靠近优良水源,进排水方便的闲置小池隔成几格,或在房前屋后空地挖池分成小格而成。每小格面积约为12平方米,池深65厘米~75厘米,放养前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全池泼洒消毒。消毒后在池底及四壁铺入一层厚塑料薄膜,四周用硬土或砖块夯实压紧,薄膜上铺泥土厚度约17厘米,掏通进排水口,用活塞塞住防逃,池内栽种占地面积1/3左右的水花生等水草(栽种前用1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消毒0.5小时),这样既可为黄鳝遮阴,又可防止水质过肥。然后注水15厘米~20厘米,按每平方米用碘盐100克全池泼洒,一星期后即可放养。

二、苗种的选择与放养

黄鳝可就近便宜收购或在野外采捕,以笼捕的为好,要求体色深黄,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黏液多。如肚皮上长有红斑,颈部充血或钩捕的鳝鱼不宜用来养殖。

放养前要抓好放养池与鳝鱼的消毒工作。放养前10天,每亩用135公斤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消毒,投放鳝种前先试水,试水一天成活正常,才能放养。对于鳝鱼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方法是先将鳝鱼放在桶或盆等容器中,加水淹没,再把食盐溶化后均匀撒入,至鳝鱼放在桶或盆溶器中,加水淹没,再把食盐溶化后均匀撒入,至鳝鱼在桶盆中扭动时,立即捞出放进清水中,约10分钟后放入养殖池。每平方米放养量一般为5公斤,一次放足,并且同池规格应保持大体一致,以免大鳝吃小鳝。鳝鱼季节差价大,效益高。35~40克/尾的鳝鱼,增长幅度可达2~3倍。

三、日常管理关

水质管理是基础。一是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检查一次,严禁鹅鸭入池。二是经常注换新水,一般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3,力求保持水质清新,无异味。

投饵管理是重点。黄鳝是肉食性鱼类,最喜吃蚯蚓、也吃螺蚌肉、小杂鱼、蚕蛹、动物内脏等,经过驯化的黄鳝亦能食配合颗粒饲料。用来养殖的鳝鱼常来自于自然生态环境,常以天然饵料为食,而养殖黄鳝常常是使用诸如螺蚌肉、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人工投喂的饲料,因此人工养殖黄鳝就要把握好驯食这一关。其方法是:养殖黄鳝在黄鳝放养后的2~3天内可不投饲,从第四天起投喂,于每天傍晚进行,饲料投在池内食台上。开始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1%~2%,待吃食正常后,日投喂量为鳝鱼体重的3%~4%。水温低于10℃不投喂。在饲料品种上,人工养殖黄鳝开始用蚯蚓、河蚌为主,逐度加大人工配合饲料和鲜鱼糜的比例,这样驯肉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快速提高摄食量。

越冬管理是关键。人工养殖黄鳝要养到冬季,因而越冬管理就成了鳝鱼养殖的关键一环。加强越冬管理,其方法有二:一是带水越冬,将鳝鱼池留一定水层,以保证严寒不结冰到底为准,这样黄鳝可潜入池底洞穴深处越冬;二是排水越冬,将池水排干,保持池内土壤湿润,在池面盖一层稻草或在池上搭棚防冻。

四、鳝鱼的病害防治关

黄鳝的病害较多,加强对鳝鱼病害的及时防治,是鳝鱼养殖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鳝病的预防要区别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发现的毛细线虫等寄生虫病,可按每亩1米水深用混杀王20毫升~30毫升,用50公斤水稀释搅拌均匀后离池边2~3米均匀泼洒,使池水呈25ppm,或每立方米水体用土霉素2.5克兑水全池泼洒。对发现的梅花斑病,即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黄色圆形的病斑,可在池内投放3~5只蟾蜍,其身上分泌的蟾酥对其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后期因池内鳝鱼相对密度大,体表分泌黏液在水中积累,水温升高,鳝鱼互相缠绕而引起的发烧病,一般要及时换水或在池中放入少量泥鳅。此外,定期在饲料中加拌五倍子,保肝灵,增加鱼体抵抗力。

五、鳝鱼养殖的捕捞关

鳝鱼的捕捞是鳝鱼养殖的最后一环,可根据不同的水温,选用不同的捕捞方法。水温较低时,可在晚上先放干池水,把做好的草垫铺在泥面,天亮取出草垫,黄鳝便在草垫里,水温升高至15℃以上时,捞出水草,黄鳝即在其中,可进行捕捉。

为了保证二壳的顺利蜕壳,河蟹塘管理要做到这些



经过“严寒”,经过“酷暑”,河蟹的一壳已经接近尾声,即将迎来河蟹的二壳。为了保证二壳的顺利蜕壳,我们要做到如下管理:
1、消毒
河蟹塘口一壳蜕壳基本结束,有些塘口出现甲壳溃疡,魔爪现象!引起河蟹死亡。建议使用超碘杀菌消毒,减少有害细菌繁殖,同时用黄金益菌素培养有益菌群,为河蟹提供良好的环境
2、水浑
蟹塘的水浑分为泥混和白混。泥混的情况又分为:新开塘口下雨后的水浑、老塘推过沟下雨后的水浑、投食量不够的水浑、天气变化河蟹应激的水浑、野杂鱼多等。阴雨天容易倒藻,水质会泥混,透明度低,草不容易长,河蟹产生应激。建议先用水博士解毒调水稳水,再用黄金益菌素调水,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提高水草的活力。水质变化大,容易让水体中有害菌繁殖,可以用弧菌天敌+黄金多糖消毒,降低水质外部环境中的杂菌。白混是由于水体中的虫子过多而引起的。对于虫子过多的塘口,可以先杀虫,然后底改,再解毒,最后肥水。杀虫要选择晴天早上太阳没出来之前,用喷雾器距离岸边1米的距离打杀虫药,杀虫后当天晚上做底改,分解虫子的尸体,全效底改,5亩/袋,第三天上午解毒,水博士,3亩/瓶,第四天上午肥水,纳米黑金+绿爽+黄金益菌素,8亩/组。
3、青苔
河蟹池塘的青苔可以分为老苔和幼苔。针对少量的幼苔可以用纳米黑金化水全池泼洒;对于池塘底部的幼苔,第一天用全效底改,第二天用纳米黑金+乌金膏化水全塘泼洒。针对老苔,可以用纳米黑金+纤纤净干撒或者用纤纤净拌着碎泥干撒。
4、调水
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水体透明度高,阳光直射底部,青苔容易生长,三天就是一个变化,可以用纳米黑金和绿爽或乌金膏肥水,培养藻类,为河蟹提供营养同时可以抑制青苔生长
5、提供营养物质
河蟹在蜕壳期间吃食量较少,刚脱完壳,体质较差。此时可以投喂高蛋白的饲料、冰鲜鱼或者是在饲料里拌内服产品,快速提升河蟹体质。
河蟹池塘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水好、草好才能养出好的河蟹

保证奶牛高产、稳产的饲养管理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掀起饲养奶牛的热潮,现已大面积的扩展到了乡村,奶牛养殖业正逐步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奶牛养殖的目的是达到高产、稳产效果,而在养殖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决定着奶牛的生产性能。针对这些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问题,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现就从多方面入手,介绍保证奶牛高产、稳产的饲养管理技术,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1、选种与配种

优良的奶牛品种是保证良好生产性能的基础,因此在养殖前要做好奶牛品种的选择工作。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本场的养殖条件来选择最适宜的品种。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要调整奶牛群的结构,合理的控制牛群的年龄分布,要求奶牛群体中1-2胎的奶牛数量应占总数量的1/3以上,并且要保留一些高产奶牛,将老、弱、病、残、低产奶牛淘汰,并及时的补充青年奶牛,以保证奶牛群的结构合理。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青年奶牛的体重,不宜过肥也不宜过瘦,如果青牛奶牛达到18月龄时,体重不达标,此时配种会增加难产的几率,影响到奶牛的健康和繁殖力。因此,要做到适龄配种,不宜过早。

2、合理饲喂

营养充足且配比合理的饲料是保证奶牛高产、稳产的关键。因此要给奶牛提供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的多样性。在饲料的选择上根据需要可选择多饲喂一些青绿多汁的饲料,这类饲料易于消化吸收,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有利。因牛奶中大部分的成分为水分,并且水是奶牛一切生命活动不可缺乏的物质,充足的饮水可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因此可以说水是奶牛生存的基础,是奶牛高产、稳产必备条件,所以奶牛场水的质量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奶牛的产奶量,除了要保证采食足够的粗饲料外,还要饲喂一定量的精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可通过添加脂肪的方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可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另外,在日粮中添加非蛋白氮,如尿素,可以提高饲料中的营养,替代日粮中部分蛋白质,节约饲料成本,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

根据不同的季节合理的调整饲喂时间,在炎热的夏季,奶牛的采食量下降,为提高采食量,保证营养的摄入,可将饲喂时间调整在较为凉爽的早上和傍晚,剩余时间则可让奶牛充分的休息和反刍。在冬季,由于天气较为寒冷,奶牛抵御寒冷需要一定的能量,为不影响产奶量,可在夜间适当的多喂一些饲料,从而增强奶牛的御寒能力,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加强奶牛的管理工作。每天都要坚持定时刷拭牛体,在保证奶牛清洁的同时,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夏季可用凉水刷洗,还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则要使用温水刷洗。加强奶牛的运动,以增强奶牛的体质,可让奶牛每天到运动场上运动,或者在舍内驱赶运动。奶牛在舍外运动的同时还可接受阳光的照射,起到杀菌以及促进维生素D吸收的作用。

定期修蹄,做好奶牛蹄部的护理工作,是奶牛养殖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环节,要定期进行修蹄,并同时做好体型的矫正工作,一般在春秋两季分别进行1次,以保证奶牛体型和站姿正确,利于健康和挤奶工作。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要避免让奶牛在运动场上运动,否则易导致奶牛患蹄病。

做好奶牛乳房的护理工作。奶牛乳房的健康是保证奶牛高产、稳产的关键。因此要做好奶牛日常乳房的护理工作,防止发生乳房炎。每次挤奶前都要用温水将乳房及四周擦洗干净,并进行热敷和按摩。合理的控制好每天挤奶的次数,避免挤奶过度,同时也要避免长时间不挤奶。因我地区冬季较为寒冷,易出现乳房冻伤、冻坏的现象,因此在冬季可给奶牛带上防冻装置,并保持奶牛的乳房清洁。并且在每次挤奶后在乳头上涂抹凡士林,防止冻伤,还可以在夏季防止蚊虫叮咬。做好奶牛乳房日常的观察工作,如发现奶牛患有乳房炎要及时的治疗,以免病情发展严重,影响产奶性能。

4、调控环境

良好的养殖环境可提高奶牛的舒适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要加强养殖环境的调控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打扫圈舍,及时的清理粪污,勤换垫料,保持牛舍清洁、干燥。还要定期对牛舍的环境、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控制好牛舍的环境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在夏季较为炎热的天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舍内的温度,防止奶牛中暑,发生热应激,冬季则要适当的做好御寒工作。保证奶牛有充足的光照,争取做到每天保持有13h的光照时间,但是要注意避免夏季强光直接照射牛体。

5、防控疾病

疾病因素是导致奶牛产奶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除了要加强日常卫生的清扫和定期的消毒工作外,还可适当使用一些保健类药物进行预防。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以提高奶牛的免疫。

奶牛高产稳产管理措施
饲料
1.饲料配合要多样化,多种搭配,日喂三餐,精料要以玉米面、豆饼、棉籽饼、麸皮为主,供足饮水。
2.保证青绿饲料,冬春两季青绿饲料缺乏,可将青草和作物秸秆切碎,制成青贮饲料,并适量搭配一些胡萝卜,使奶牛一年四季不断青料。
管理
定期梳体修蹄
每天定时梳刷牛体,可去除牛体上的尘土,促使牛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促使奶牛多产奶。
定时挤奶
定时挤奶,可有效地防止奶牛乳腺炎的发生,促使奶牛乳汁分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一般以8小时挤一次奶为宜。
加强奶牛的产后管理
犊牛出生后,母子分离,进行人工饲养。为了防止母牛产后患病,可视母牛体况肌注适量的鱼腥草和青霉素、磺胺类等抗菌消炎药,以杜绝产科疾病的发生。
良法增乳
有些母牛产后乳房不饱满,乳汁分泌少或无乳汁,应给产后半小时的母牛喂饮麸盐红糖粥,制法:麸皮0.5公斤,食盐40克~50克,红糖0.5公斤~1.0千克,温水10升~15升,混合均匀,一次喂给。
讲卫生保健康
奶牛喜欢干燥凉爽的环境条件,因此,应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干燥。
细心观察奶牛活动状况
每次喂牛前,要细心观察牛的进食、排粪和日常活动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调整,并及时请兽医诊治。
防病
防止饲料带菌传染
饲料要注意清洁卫生,不喂变质和生霉的饲料,青饲料应洗干净,不得饲喂有毒的植物,更不得到疫区购买饲草和精料,以防发生中毒事故和传染病。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养牛户应结合转饲、转场,对牛舍、场地和用具进行全面大清扫、大消毒,每月小消毒一次,厩床要勤清粪、勤垫圈。产房每次产犊后都要消毒。尤其是在发生传染病时对病牛和疑似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的土壤、场地、圈舍、用具和饲养人员的衣服、鞋帽都要进行彻底消毒,做到随污染随消毒,而且要多次、反复进行。消毒时可用10%~20%石灰乳或2%~5%火碱(氢氧化钠)溶液或3%福尔马林溶液,还可用消毒碱、漂白粉、84消毒液、强力消毒精等进行喷洒消毒。
及时进行免疫注射
奶牛的疫病很多,为使预防接种取得预期效果,养牛户要根据本地区传染病的种类、流行规律,积极与当地兽医站合作,按需要适时进行免疫注射。
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
牛粪内常含有大量的病菌和虫卵,这些病菌和虫卵会在春季里随着气温升高而快速繁殖和传播。因此应集中无害化处理,可在其中掺入消毒药,也可采用堆积发酵的办法。

螃蟹养殖中水质管理技术


俗话说:“养蟹贵在养水”。水质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养殖池塘的水质清新,肥瘦适中,透明度达到20xx冬天都应及时清除蟹塘中的过厚淤泥,使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放蟹种前10~15天进行一次药物清塘,水源充足的可放干池水进行干法清塘,不便放水的可采用带水清塘。常用的方法为:干法清塘每亩(1亩: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千克或漂白粉4~5千克全池泼洒;带水清塘为生石灰25~30毫克/千克或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1毫克/千克全池泼洒。

换水管理

水质要求

池水应该经常保持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在40cm以上,否则应换水。

水深要求

5-7月一般深水处以1-1.2m、浅水处0.4-0.7m为宜。

8-10月池水平均深以1.3m-1.5m为好,深水处可在1.6-1.8m,浅水处可以0.9-1.5为好。

11月份一般深水处以1-1.2m、浅水处0.4-0.7m为宜。

冬天,水深应保持在1.2m左右。

换水情况

春、秋两季一般为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

夏季一般每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1/2

换水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换水时,池内外水温差不宜超过5度,一般说来,早春及初夏,换入的水,水温最好高于池中水温;盛夏,要换入低于池中水温的水;冬天不可换入水温较高的水,以免影响休眠。

第二:1次换水量不能超过1/2。

第三:要控制进水速度,一般以2-3个小时换完水为宜。




3.水质日常管理

(1)水质培肥
为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繁殖状态,应适时适量进行施肥。基肥一般每亩可施经腐熟的人畜粪250~300千克;追肥应根据季节、水温、水色、透明度及养殖品种等情况确定,一般以15~20天施1次为好。

(2)加注新水
池塘养蟹应掌握春季浅水、夏秋季深水的原则。春季浅水养蟹有利于提高水温,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增加天然饵料;夏秋季随着蟹的生长,加大水体,采用深水养蟹则能相应增大蟹的生活空间,促进蟹的生长。

(3)搅动底泥
选择晴天中午,用铁耙、铁链、石链等定期搅动底泥,一般每月1~2次,以增加水中肥分,且可有效防止有害物质在池塘中积累,造成化学耗氧和生物耗氧增加。

(4)机械增氧
采用增氧机、潜水泵、水质净化机等机械设施及时调节水质,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应尽量增加增氧设备,适时开机,调节水中的氧盈和氧债,以维持蟹塘的优良水体环境。

(5)化学法改良水质
定期采用泼洒生石灰、增氧剂等化学方法改良水质。泼洒生石灰既能调节水体ph值,又能杀灭池水中的有害病菌,还能使淤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池水肥度。一般养殖期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30千克。

(6)生物法改良水质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光合细菌制品。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为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或有机质进行营养繁殖生长,而又不消耗氧气的有益微生物。光合细菌用于水产养殖,能有效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标准,减少减轻和预防细菌性蟹病,提高蟹的摄食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可以使蟹苗增重提高30%~50%,成

夏初季节河蟹养殖管理几点体会



在近期入户指导过程中,发现当前示范户和辐射户河蟹养殖管理中存在一些养殖误区,归纳以下几点:
1、水位过浅,由于去冬今春一场寒流,许多的养殖户按照过去的养殖经验,保持低水位,有的池塘中央没有水,在春季温差较大,没有及时加注池塘水位,造成冻苗现象,在脱第一壳的时候就出现脱壳后死亡的现象。
2、水草过密,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在养殖过程中,池塘里的水草多少和长势是关键,但在春末夏初水草多就会影响池塘生产力,影响池塘水体的对流,造成底部水体温度过低,影响虾蟹的正常吃食生长。
3、水质过肥,现在大部分河蟹养殖户在春季养殖过程中,都套放青虾,增加经济收入,为了养殖好青虾大量施肥,造成池塘水体过浓,纤毛虫病发生比较严重,水质过肥不易观察池塘虾蟹的吃食和脱壳情况,应该保证池塘水体早浑晚清的原则。
4、投喂过多,为了加快虾蟹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投喂的过程中,使用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以及颗粒饲料多品种饲料进行混合投喂的方式,同时加大投喂的量,在河蟹营养生长期过多投喂会造成河蟹肝胀的不适,增加肝胀的解毒负担,另外在春末夏初天气变化的异常情况下,河蟹消化不了,造成肠道的不适。
5、用药过勤,在春季是青苔的高发期,同时又是水位低水准期,在这个时期许多养殖户采取多种药物和方式杀灭青苔,没有注重水质调节来改善水体环境控制青苔的生长,在杀灭纤毛虫病的时候,大多数采取重金属杀灭,这样使用药物不但影响河蟹,而且影响池塘水草的生长,有养殖示范户使用硫酸铜杀灭青苔,造成河蟹重金属中毒,影响河蟹的脱壳生长。
6、施肥过杂,在养殖前期河蟹池塘施肥是关键,但在施肥的过程中滥施是个误区,许多养殖户使用无机肥,不但破坏水体的营养结构,同时造成水体氨氮、PH值、亚硝酸盐等指标的不稳定,影响池塘浮游生物量,起不到施肥的效果,使池塘水体得不到自然休复。
在养殖过程中,正确的管理不但能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会在养殖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为了在生产过程中少走弯路,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在投喂过程中,注重全价配合饲料投喂,晴好天气多喂,阴雨天少喂,适当添加动物性饲料,不要随便增加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好。
2、在池塘日常管理上,做到每加一次水,做好池塘水体的抗应激管理,同时做好水体的施肥管理,采取氨基酸肥水膏施肥。
3、做好水草的疏密工作,水草的面积占池塘的40%,过密的地方应该采取清密工作,让水体正常对流。
4、做好磷酸二氢钙的泼洒,补充水体里钙磷,同时做好中草药的内服,提前预防河蟹”水瘪子”的发生。

养殖龙虾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不然一年的劳动全白忙活了


小龙虾它本来不是我们国家的生物,它是随着水势漂流而来到我国的。一开始人们是不敢吃它的,因为对小龙虾还不是很好的了解,吃了怕有什么不好的现象。但是现在的人们除了吃还是吃,对小龙虾也不在乎那么多了,吃了一次就感觉蛮好吃的。于是人们就开始大量的捕捉小龙虾在市场上去销售,因为我国的吃货太多了,漂流而来的小龙虾差点被人们吃灭种。

于是就有一些种植户开始研究去怎么养殖小龙虾,由于人们没接触过小龙虾养殖起来难免会麻烦些。就是我们在养殖中会经常遇到龙虾发生一些疾病让这些养殖户束手无策的。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在养殖龙虾时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病情及我们以后要怎样去预防。

第一就是烂壳病,发生这种病情时主要就是有太多的细菌感染的。一开始出现这种病情时我们就要去观察小龙虾的颜色。一般在小龙虾的颜色有小斑点的,我们用手按一下就出现凹陷下去的感觉,我们假如不去治疗时间久了小龙虾的背上的斑点就会出现一个小洞洞的,严重了就会造成小龙虾的死亡。

我们在购买虾苗时一定要仔细的去选取,有不好的虾苗我们一律是不要的,还有在我们从外地运输回来时一定要格外的小心的,绝对不能碰撞了。避免小龙虾出现问题,在我们把虾苗放进水里时我们一定要把虾苗和水里面都去消毒一下的。还有在我们平常管理时也不要伤的小龙虾,我们要保持水里面水是新鲜的,干净的。

第二就是我们常见的烂尾病,这个病情也有可能是我们人工在喂养时不小心喷伤的,还是或者龙虾与龙虾之间的打闹造成的伤害,后期我们没有处理,伤口被感染了,然后就是尾部出现了问题,因为龙虾的尾部是长的不完全的。最容易出现腐烂的情况,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重的。

我们不去处理就会感染到龙虾身上的,使龙虾的身体也会受到伤害的。严重了就有可能使龙虾的尾部整个坏掉的。这个病情跟烂壳病是差不多的,在我们运输虾苗时千万要注意不能磕碰着。在我们放进食物时我们要把食物分的均匀点,避免造成食物有龙虾去你挣我夺就会出现碰到的画面。有些发病的龙虾我们要去消毒的,也可以用生石灰去给龙虾消毒的,我们还要给受伤的龙虾进行喷药的。

第三就是软病,出现这种病情时,有可能是我们喂养的龙虾却少营养成分,就好比钙缺少的量比较多。而阳光的照射也照不进水里去,这时水里面的光合作用是非常少的,在加上我们不常更换池塘的水,水里面的垃圾太多了,吃剩的食物也一直在水里面时间久了就会有味的,这些因素让龙虾不好好的去吃食物,导致它的食欲下降,生长的过程体重也会跟着下滑的,就会使龙虾缺少钙的。

其四我们在管理龙虾时一定要先把池塘里的卫生给搞好,有垃圾的情况下我们要及时的去清理一下。我们在喂养食物时多加点有钙的食物让虾去吃的。让虾多补充些能量。也不能长时间地喂同一种食物。

以上就是我们在养殖虾时常遇到的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在养殖虾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些龙虾的专业知识,这样我们在后期管理起来是非常方便的,如果稍微不注意这几点,可能你一年的劳动全白忙活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5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