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场生产规模的策划

在制定养鹅场的生产规模时,要对产销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养鹅市场存在淡旺两季市场,低高两个层次消费市场,传统与方便两种食品市场,国内外两个产销市场。要做好形势分析,比较方案,择优决策。

例如:现拟建立一个自繁自养、年产2万只肉鹅的综合性养鹅场,应如何制定生产规模计划?

①计算种鹅数。首先计算年产2万只肉鹅需要多少种鹅?
Ⅰ已知参数:公母鹅配种比例为1:5,1只母鹅每年的产蛋量为50个,种蛋的受精率为8%,受精蛋的孵化率为80% .雏鹅成活率为90%,生长鹅成活率为95%,肥育肉鹅存活率96%。

Ⅱ.计算结果:

(a)需要孵化出的雏鹅数=生产的肉鹅数雏鹅成活率=2000090%=22000(只);
(b)需要受精种蛋数=孵出的雏鹅数种蛋受精率=22 00080%=27500(个);
(c)全年需要种蛋数=受精种蛋数受精蛋孵化率=275的80%=34 375(个);
〔d)全年孟要种母鹅数=全年需要种蛋数母鹅年产蛋反=34 3755=688(只);
(e)全年需要养种公鹅数=全年需要养种母鹅数公母鹅配种比例=6885=138(只)。
通过以上计算,该鹅场共需养公母种鹅:688+138=826(只)。

②计算生产指标。已知该鹅场年产2万只肉鹅需要养种母鹅688只,种公鹅138只,按已知参数,即可计算出该鹅场各项生产指标。
Ⅰ.该鹅场全年预计可产种蛋数=50x688=34 400(个);
Ⅱ.该鹅场可获受精蛋数=34 400x80%=27520(个),
Ⅲ.该鹅场可解出雏鹅数=27 520x80%=22 016(只);
Ⅳ.该鹅场可育成生长鹅数=22016x95%=20915(只);
Ⅴ.该鹅场可生产肥育肉鹅数=20915X96%=20078(只).

(2)肉鸭生产规模方案 如果养鸭场每周供应10000只肉鸭上市,在安排生产时,首先要算出每周需要多少雏鸭。现以肉鸭育成率为90%计算,则所需雏鸭数为:1000090%= 11 111(只).即每周需要锥鸭11 111只。进而再计算需要多少种蛋,以入孵种蛋平均解化率75%计算,则需要入孵的种蛋数为:11 11175%=14 815(枚),即每周需种蛋14 815 枚. 以同样方式计算每周需要多少产蛋母鸭。现以每只鸭平均年产可以入孵的蛋175只计算,1年共有52周,则每周每只母鸭实际只能提供的人孵种蛋数为:17552=3.4(只)。所以当每周需要入孵种蛋14 815只时,共需要饲养产蛋母鸭数为148153.4=4357(只).若肉用鸭公、母比例为1比 6,全年耍养4 357只母鸭,则最少需公鸭726只。考虑到种鸭养至产蛋之前约有10%死亡,所以全年约要饲养母鸭4 800 只,公鸭800只,即全年共养种鸭5 600只。以逐步进雏的方法,每隔10周进雏1次(每次进920只母雏,150只公雏),1 年内可以达到预定的饲养规模,即达到每周入孵种蛋、生产雏鸭和出售肉鸭等项的要求。以后,每隔10周补充母雏920 只,公雏150只.从而推算出所需要的种鸭舍、孵化室、育雏舍和肉鸭舍等项设施指标。种鸭舍的设施要满足每10周补充1 070只雏鸭(其中920只母鸭和150只公鸭)之用,种鸭育雏舍从种鹤初生到2月龄,越只种鸭需0.37平方米,则共需面积:0.37x1070-396(平方米)。雏鸭饲养到9周龄时的死亡率为5%,则需有后备种鸭112 4只.后备种鸭舍按从 9周龄到21周龄,每只鸭需占地0.45平方米计算,需鸭舍面积为(需容纳2批不同周龄的后备种鸭)0.45x1124x2=1 012(平方米)。假设从9周龄到1周龄期间死亡率为5%,鸭养至产蛋之前约有10%死亡,所以全年约要饲养母鸭4 800 只,公鸭800只,即全年共养种鸭5 600只。以逐步进雏的方法,每隔10周进雏1次(每次进920只母雏,150只公雏),1 年内可以达到预定的饲养规模,即达到每周入孵种蛋、生产雏鸭和出售肉鸭等项的要求。以后,每隔10周补充母雏920 只,公雏150只.从而推算出所需要的种鸭舍、孵化室、育雏舍和肉鸭舍等项设施指标。种鸭舍的设施要满足每10周补充1 070只雏鸭(其中920只母鸭和150只公鸭)之用,种鸭育雏舍从种鹤初生到2月龄,越只种鸭需0.37平方米,则共需面积:0.37x1070-396(平方米)。雏鸭饲养到9周龄时的死亡率为5%,则需有后备种鸭112 4只.后备种鸭舍按从 9周龄到21周龄,每只鸭需占地0.45平方米计算,需鸭舍面积为(需容纳2批不同周龄的后备种鸭)0.45x1124x2= 1 012(平方米)。假设从9周龄到1周龄期间死亡率为5%,则每批尚有1068只种鸭。从21周龄到产蛋期结束,共需有 5个产蛋种鸭舍,每只种鸭需占地0.45平方米.共需面积: 0.45X1068X5=2 403(平方米)。如果每周入解蛋2批,每批人孵蛋数为:14 8152=7 408名(只)。鸭蛋孵化期为28天. 所以总孵化能力应为:7408X287x2=59 264(只),这样每周共出雏11 111只,屠宰数为10000只.屠宰平均日龄为 48.5天。

肉鸭采用全进全出制饲养,以减少疾病的危害.从雏鸭到肉鸭屠宰时,每只肉鸭需鸭舍面积为0.2平方米。现每周11 111只肉鸭,共需肉鸭舍面积为:0.2X111工1=2 222(平方米)。
肉鸭舍按8周生产最需要计算(其中已顶算出一周时间使鸭舍轮空),则共需:2 222x8=17776(平方米)。

相关阅读

规模养鹅场建设


鹅舍是鹅生长发育、休息、繁殖的场所,是鹅生活的外部环境,鹅舍的位置、布局,内部的保温、光照、通风、水源供应、污物的处理等,都会对鹅群产生影响。同时,现代的畜牧业已经进人生产与环保并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所以,鹅场建设,还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做到排放符合有关环保指标,最好能变废为宝。

因此,要努力提高规模养鹅的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按鹅对环境的要求选择场址,建场之前要周密考虑、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养鹅场的污染和被污染问题。

1场址选择

场地的选择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步,一定要考虑周密,切忌匆忙决定,造成选择失误,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和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场址的废弃。鹅场场址的选择要根据鹅场性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1.1位置和交通

鹅场场址的选择首先要考虑防御隔离,保证安全生产,同时又要考虑产品及饲料运输的方便。要远离禽场和屠宰场,以防交叉传染;要了解所在城镇近期及远期规划,远离居民住宅区。

商品鹅场的主要任务是为城镇提供肉鹅,因此场地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运输的方便,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城镇的环境卫生和场内防疫的要求。据此,商品鹅场宜选择在城镇的近郊,距城镇10 km左右。种鹅场防疫隔离要求严格,应离城镇和交通枢纽更远一些。

在选择鹅场场址时,要特别注意排污问题。最好能把鹅场排污与周围的农田灌溉结合起来,如鹅场可以为农作物、蔬菜、水果树、林木等提供有机肥料,也可以用于鹅场本身的牧草生产,达到生态循环的良好效果;也可以利用鹅场污水养鱼,有控制地将污水排向鱼塘,做到既可纳污,又能肥塘。鹅场污水不能直接排人河流,应修建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

1.2水源和电力

鹅场的用水量大,应以夏季最大耗水量为标准来计算需水量。鹅场的水源应当充足,水质良好,卫生无污染。鹅场附近有沟、河、湖等流动活水可以利用的水源最为理想,前提是水源上游应无畜禽加工厂和化工厂污染源。水面尽量宽阔,深1 m以上。

选择鹅场场址时,要考虑电源的位置租距离,如有架设双电源的条件最理想;如地处电力不足地区,应备发电机。电力安装容量以每羽种鹅5~6 W,商品鹅1.5~2.0 W计算,另加孵化器、保温电器、饲料加工、照明等的用电量。

1.3地势和土质

鹅场要避开耕地。宜建在向阳缓坡地带,阳光充足,利于通风排水。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缓坡地势最佳。选择砂壤土最为理想,因砂壤土透气性、透水性良好,能保证场地干燥,土壤自净能力强,病原微生物不易孳生繁殖,符合卫生条件。

1.4 草源

鹅能大量利用青绿饲料。并生性喜欢缓慢游牧。据测定.每羽成年鹅1 d可采食1.5~2.5 kg青草,放牧鹅群生长发育良好,并可节约大量精料,降低成本。因此,鹅场附近要有可供放牧的草地、草坡、果木林园、滩涂地等。没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应该在邻近鹅场建牧草生产地。每亩耕地养鹅100~200羽规划牧草面积。

2鹅场布局
2.1养鹅场的分区

一个大型的养鹅场,包括多种功能和用途的建筑物,这就涉及到合理分区布局问题。大型养鹅场可分为:

2.1.1行政区和职工生活区:包括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和门卫值班室、职工食堂、宿舍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和场所等。

2.1.2 生产管理区:包括饲料库房、产品库房、配电房、水塔、水泵房、锅炉房、机修和车库、更衣室、消毒室等。

2.1.3生产区:包括各类鹅舍及孵化厅。

2.1.4粪污处理区:包括兽医室、病鹅隔离舍、粪污处理池等。
小型鹅场至少应将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布局。

2.2建筑物的布局

2.2.1风向与地势:首先应按鹅场所处地势的高低和主导风向.将各类房舍依防疫、工艺流程需要的先后次序进行合理安排(图1)。如果地势与风向不一致,按防疫要求又不好处理时,则以风向为主,地势服从风向。

2.2.2鹅舍的朝向:鹅舍的朝向与通风换气、防暑降温、防寒保暖及采光密切相关。朝向选择适当,能充分利用太阳光和主导风向,有利于生产。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所以,鹅舍朝向偏南,有利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但选择朝向时存在与主导风向不一致等具体情况。这时就要按照不同的条件,因地制宜。比如有的地区,从鹅舍通风换气角度考虑应朝向西南。但当主导风向不明显时,则应改为朝向东南,则有利于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从防止冷风的渗透和加强排污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鹅舍朝向应取与主风向呈30~45度角为最适宜。

3建设要求
3.1 建舍原则

3.1.1为鹅群提供良好的环境:鹅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冬暖夏凉,换气良好,光线充足,消毒方便,经济实用。不同的地区,建造鹅舍的功能侧重点不同。南方以防暑降温和通风换气为主,北方地区则以防寒保暖为主。

3.1.2注重科学实用:鹅耐粗放饲养,鹅舍建筑可就地取材,讲求实用,尽量降低造价,减少固定资产投入。

3.1.3有利于防疫卫生:对外相对隔离,消毒方便,有一定的周转鹅舍。有围墙、林、河、山等人工或天然屏障。地面硬化,利于冲洗消毒。鹅群转出后,在进下一批鹅群前,应彻底冲洗消毒和空置2周左右。

3.1.4有利于生产的组织管理:鹅群分类分区相对隔离有利于全进全出制度的执行;鹅舍留有余地,便于空置制度的执行;设置兽医室,执行防疫检测制度;合理设计单位鹅舍面积(以1个劳动力饲养1 000羽左右成年鹅计算),便于劳动定额制度的执行等。

3.2育雏舍建设

通常鹅舍梁高2.2~2.5 m,窗户面积与地面之比为1: 10~15,后檐高1.6~1.8 m,前屋檐高1.8~2.0 m,内设平顶,这样可增强舍内的采光和空气流通。育雏室的建设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闲的房舍。育雏室选在向阳背风,地势高燥的地方。育雏室应保温良好,利于通风换气。雏鹅保暖期需要21 d左右,所以育雏鹅舍的要求是保温、干燥,通风而无贼风,便于安装保温设备。

育雏舍内可分成若干个单独的育雏问,也可用活动隔离栏栅分隔成若干单问,每小问的面积为25~30 m2,可容纳 30日龄以下的雏鹅100羽左右。舍内地面应比舍外高出20 ~30cm,地面可用粘土或沙土铺平压实,或用水泥地面。鹅舍正前面应设喂料糟和戏水池。每栋育雏舍的面积以每个生产单元饲养800~1 000羽雏鹅为宜。舍内设置烟道或地炕或其他电器保温设施和照明设备。

3.3仔鹅和育肥鹅舍

在南方气候温暖地区可采用简易的棚架式鹅舍。单列式的四面可用竹竿围成栏栅,围高70 an左右,每根竹竿间距5~6 cm,以利鹅伸出头来采食和饮水。双列棚架鹅舍,可在鹅舍中间留出通道,两旁各设料槽和水槽。棚架离地面约 70 cm,棚底用竹条编成,竹条间孔隙约3锄,以利于漏粪。育肥棚内分成若干小栏,每小栏15 m2左右,可养中型育肥鹅80~90羽。

砖木结构的育肥鹅舍特别要考虑夏季散热问题。在设置窗户时就要考虑到散热的需要。简单的办法是,前后墙可设置上下两排窗户。下排窗户的下缘距地面30锄左右。为防止敌害,可安装一层金属网。

3.4种鹅舍

种鹅舍建筑视地区气候而定。一般也有固定鹅舍和简易鹅舍之分。每栋种鹅舍以养800~1000羽种鹅为宜。产蛋期用种鹅棚一般由棚舍内、陆上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三部分组成,舍内面积的计算办法为:大型种鹅养2~2.5羽/m2、中型种鹅养3羽/m2、小型种鹅养4羽/m2。陆上运动场一般应为舍内面积的1.5~2倍,不能低于一倍;水上运动场为舍内面积的1/3~1/2,水深40~60 cm左右为宜。鹅舍檐高 1.8~2.0 m,窗与地面比例为1:10~12。舍内地面比舍外高10~20 cm。鹅舍的内侧墙下安置产蛋箱,产蛋箱规格见图2。种鹅舍正面(一般为南面)设陆地和水面运动场。

4草场

鹅是非常喜欢食草的家禽,鹅场应建在草场广阔、草质柔嫩、生长茂盛和有相应的土地能人工种草的地方。鹅场建在离种牧草较近的地方,方便牧草的刈剖和田间管理。常言道,青草育肥鹅,牧草的好坏与养鹅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牧草充足,既可以节省精料,提高出栏率,还可以提高种鹅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一般每种1亩优质牧草可养100羽种鹅或150羽商品鹅。

良好的鹅场建设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总体上,规模化鹅场环境建设要求:干燥、清洁、无噪声、空气状况良好;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对鼠、蚊蝇等控制良好;牧草、绿化与鹅场建筑相间排列;水源充足、清洁;鹅舍能有效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有利于清洗消毒;鹅舍有一定的空余可供周转和控制。

5鹅舍建设误区
5.1水池过大过深

鹅舍水池,面积为舍内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即可,深度在40锄左右。即使利用天然河道、水库等,也需设置拦网,水面不超过舍内面积。水池过大过深,如果经常换水,则用水量大大增加,并至排污大大加剧;如果不经常换水,则水质恶化,病菌在水内繁生,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水浅池小,可以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并经常把各种病菌及时排出。

5.2不重视粪污处理

粪污,不仅是周围环境的污染源,也是鹅场内部病菌的主要来源。规模化的鹅场,粪污量大,更应高度重视。一般应建设三级粪污处理池进行发酵处理。鹅粪可以用于牧草种植,粪水也可以用于浇地。这就是鹅场要配套牧草、蔬菜地、林果地的好处。

5.3鹅舍紧密型建设

笔者在各地看到不少鹅场,鹅舍之间间隔很少,甚至没有,这是不科学的。鹅舍与鹅舍之间,必需有防疫、防火间距,特别是不同用途和不同年龄的鹅舍之间,间距还应该更大。鹅舍过于紧凑,增大鹅群的干扰、不同鹅群工作人员接触增加,必增加防疫、防火的风险。实际上,鹅是非常喜欢吃青草的家禽,鹅舍间隔、鹅场的任何边角、空地都可用于种植牧草,既美化环境,又便于防疫和提供饲料。

规模经营是发展养鹅生产的新途径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畜牧业生产也在这个改革的浪潮中,从传统的付业性生产逐步向以专业户为主体的规模经营方向发展。继养鸡养鸭专业户迅速发展之后,绍兴的养鹅生产也开始出现了规模经营的雏形.据对本县17户年养肉鹅100羽以上,种母鹅10羽以上的专业户调查表明,养鹅规模经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新形势下发展养鹅业的成功方式和新的途径。

绍兴养鹅,历史悠久,在柯桥、齐贤、越北、皋埠等地,农民素有喜养鹅的习惯,一家养1-2只母鹅,自抱小鹅,白天出阪劳动时,带鹅上田野放牧,晚间补喂青粗饲料,养鹅收补家用,也以养鹅为乐。近几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部份务工经商,绍兴县的多数地区60 - 70%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使绝大多数农户无法沿袭过去养鹅的习惯方式,养鹅农户大大减少。

绍兴农民养鹅,不但籍优越的自然条件,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绍兴人喜食鹅肉,特别是过年吃鹅肉更为普遍,由于养鹅农户减少,使市场肉鹅供不应求,一些有养鹅技术和经验的农民,从养鸡、养鸭专业户的发展中受到启发,逐渐扩大种鹅、肉鹅养殖规模,并形成专业生产,闯出了一条养鹅致富的路子。据调查目前专业从事养鹅经营的农户平均饲养种母鹅39羽,最多的户达180只,一般年产肉鹅100- 300羽,种鹅规模较大户以专门繁育苗鹅为目的,一般不养肉鹅;规模较小的,在养种母鹅的同时,每年兼养3-4批肉鹅。专业户的分布均在有传统养鹅习惯的地区,饲养方法仍采用传统方法,天然孵化,青饲料喂饲为主。在肉鹅育成期,利用田间坡地放牧,育肥期适当喂一些精饲料,综上可知,绍兴养鹅专业户是一种自发的,以习惯方法为主的规模生产,因而在发展中受到一定的制约。

尽管绍兴养鹅规模经营发展还不快,数量也较少,但从发展眼光看,它是具有较强生命和发展前途的新形式。

首先,规模养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据调查,专业户养殖的种母鹅,年可孵育苗鹅30羽左右,平均每羽母鹅全年可获利60-80元。肉鹅出售活重 3. 5千克/只,可获利10元左右,一个有养鹅经验的壮劳动力,一般可饲养种鹅80羽,年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其此,专业规模经营,由于饲养管理精细,母鹅配种及时,种蛋上色率与种公鹅利用率均较高,同时,母鹅陆续入孵,种蛋存放时间短,出壳率也较高,使生产水平大为提高。

第三,规模经营后,可以合理安排生产和饲料用粮,把多余的粮食用于养鹅。

第四,养鹅规模经营,有利于科技应用推广,特别是疫病防治,注射疫苗方便普遍,母鹅注射禽出败和小鹅瘟疫苗后,死亡率明显降低。

但是,目前的规模养鹅还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仍采用天然孵化,母鹅一窝最多只能孵11-12只蛋,加上鹅繁殖力低,使苗鹅不能象鸡、鸭一样大批量生产,给肉鹅规模经营带来一定难度,经济效益难与规模养鸡、鸭匹敌。

2.规模养鹅技术要求较高,且需一定投资,风险大,没有过硬的技术,会造成亏本,影响养鹅的积极性。如皋埠吼山村1989年办集体鹅场,柯入太湖苗鹅100来羽,由于饲养员技术不过关,死亡和发僵的鹅达一半以上,加上对太湖鹅不抱窝性不了解,种蛋没有及时孵化,鹅场一年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000多元,无法继续办场。

3.鹅食欲旺盛,利用青粗饲料能力很强,光靠割野草和水草因营养不够,会影响肉鹅生长,同时其数量也不能得到均衡保证,相对地增加了精饲料消耗。

4.科研部门对鹅全价饲料研究较少,目前种鹅和肉鹅都是传统方式饲养,对生产水平提高有一定影响。

从调查分析的悄况看,养鹅规模经营既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也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引进必要的外地鹅种,配种难是绍兴白鹅种母鹅规模经营的主要制约因素,如能引入合适的鹅种,改人工辅助配种为自然交配,可以使养鹅规模大为扩大。

2.引入电孵技术,改天然孵化为人工孵化,形成苗鹅批量生产,不仅有利于肉鹅规模经营,且有可能提高绍兴白鹅年产蛋量。

3.解决规模养鹅所需的大量青饲料,一是要利用绍兴的广大水面,人工养殖适口性好的萍种喂鹅;二是给予一定的饲料基地,种植黑麦草这类鹅喜食牧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规模养鹅效益。

4.要利用已形成的个体鹅贩,加以合理引导,逐步使鹅产销焊接,政府对养鹅要给予一定扶持,规模养鹅不仅需较大场地,而且要一定的靠近场地的水面。如果政府能给予协调,帮助解决,可加快规模经营的发展。

5.农业部门要积极推广养鹅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在扩大推广面的同时,摸索快速养鹅的新技术,推进规模养鹅的发展。

养鹅生产中的环境控制


在养鹅生产中,气候突变常会给鹅群带来打击,尤其对雏鹅和高密度鹅群更是如此。因此,加强环境监测,控制大气候环境,人工创造舍内小气候,在养鹅生产上已被越来越重视。

1.环境监侧

搞好环境控制,首先的任务是做好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要加强鹅舍内水质监测。水质的监测应在选择鹅场时进行,主要据供水水源性质而定,若用地下水时,据当地实际情况测定水感官性状(颜色、浊度和臭味等)、细茵学指标〔大肠茵群数和蛔虫卵)和毒理学指标(氟化物和铅等),不符合无公害鹅生产标准时,分别采取沉淀和加饭等措施。鹅场投产后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一年测1-2次。第二要加强鹅场和鹅舍空气监测。对鹅场空气环境的监测在建场时即须确保无公害鹅场不受工矿企业的污染,鹅场建成后据其周围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监侧特定的指标,有氛碱厂则监测氛,有磷肥厂则监测氟。无公害鹅舍内空气的监测除常规的温、湿度监侧外,还须涉及到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悬浮微粒和细茵总数。必要时还须不定期监测鹅场及鹅舍的臭气。第三要加强鹅场土澳的监测。土壤监洲在建场时即须进行,之后可每年用土壤浸出液监侧测1-2次,测定指标有硫化物、抓化物、氮化物及铅等有毒物质。

2鹅场绿化

绿化可净化空气,替鹅群遮挡太阳辐射。另外,场内小区间的绿化还可起到防.火的作用;而场外密植荆棘,还可防止人、畜闯入,起到防疫的作用。

3舍内通风

通风是改善舍内鹅群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可起到输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球及调节舍内漫度与湿度的作用。舍内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但一般鹅舍跨度在gm以内的只需采用自然通风即可。利用自然通风时,鉴T-鹅舍内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等比空气重,而氨气等比空气轻,故可开设上、中、下三层窗户,上、下层用于排放污染气体,而中间层与鹅舍长轴平行,便于通风与降温。在低温季节,可以通过关闭窗户或窗帘来保持舍内温度。机械通风主要是利用风机进行,风机一般安装在鹅舍低处,以保障最大限度的排除污浊气体并减少灰尘飞扬。

4.隔热保温

温度是影响鹅群牛产和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一个优良鹅舍的隔热保温设计,可显著缓解恶劣气候的不良影响,既能改善鹅舍冬季的御寒保温性能,又可使夏季的舍温不致于过高,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隔热保温可通过加入脸壁、屋顶等外围结构热阻来实现。

5,消毒

养鹅场要有严格的消毒制度,要定期开展场内外环境、鹅体、饮用水等不同形式的消毒。使用的消毒药应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无害,常见的如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石灰乳、漂白粉、石碳酸、高锰酸钾和碘配等。由于消毒药的性状和作用不同,消毒对象和使用方法不一致,药物残留时间也不尽相同,使用时要根据药物特性和应用对象认真加以选择。

6.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处理包括粪尿处理、污水处理、尸体和垫料处理。粪尿可通过腐熟堆肥或高温烘千,待高温杀灭病原菌后再作复合肥料或饲料的原料,还可发展沼气。污水处理可通过沉淀、过滤和固液分离法将其中的有机物等固体物分离出来,进而浇灌果树或养鱼; 或者用酸碱中和,再用胶体等有机物来凝结沉淀;或者直接向污水中加入氟化剂生成次抓酸而进行消毒。尸体和垫料一般携带较多病原菌,可通过100℃高温处理或直接焚烧。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7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