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痘

疾病名称禽痘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二类),内检(二类)

发病历史禽痘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凡是有养鸡的地方都有它的为害,中国各地也常有发生。目前已发现在20个科60多种野鸟及家禽中均有自然感染发病的报告,常发生和流行于大型鸡场、火鸡场和鸽场,使病禽生长缓慢,产蛋减少。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卫生、营养不良时,常可引起大批死亡,尤其是雏鸡、乳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禽痘病毒既不感染人,也不侵害家畜和其它的哺乳动物,所以没有公共卫生学的意义。yz023.COm

病源禽痘病毒;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

流行病学特点禽痘主要发生于鸡、火鸡、鸽等家禽中,鸡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火鸡、鸽。鸭等家禽虽也有发生,但并不严重。鸟类如金丝鸟、麻雀等也可发生痘疹,但由于病毒类型不同,一般不交叉感染。鸡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感染,但在雏鸡和小鸡中最常发病,并能在雏鸡中造成大批死亡。 禽痘的传播通常由健禽与病禽接触,由脱落和碎散的带毒痘痂在空气中散布,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带毒的蚊子和体表寄生虫的叮咬也能传播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蚊子活动旺季最易流行。鸡体表寄生虫的存在和鸡只拥挤、维生素缺乏等可使本病加重,如并发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等常可造成大批死亡。

症状本病潜伏期4-10天,根据侵害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见败血型。 皮肤型 以头部皮肤,或腿、翅、泄殖腔周围皮肤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病初在患禽头部无羽毛部位如冠、肉髯、眼皮、耳球及口角等处皮肤出现并与邻近痘疹结节相融合,形成灰色小结节,继后成为带红色的小丘疹,很快增大如豌豆大小的痘疹。有的痘疹长于翅内侧,胸腹部,有的长于泄殖腔周围皮肤,使肛门闭合。痘疹结痂经3-4周后逐渐脱落,留下一个平滑的灰白色疤痕。患禽结痂较少时,没有全身症状。当病情严重时,患禽,尤其是幼禽会表现精神萎顿,食欲消失,甚至引起死亡。 粘膜型 多发生于小鸡和青年鸡,初发时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上发生一种灰白色小结节,以后小结节迅速增大并相互融合在一起,表面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假膜不易脱落,如果用镊子撕去,下面露出一个红色的出血溃疡面。随着病情的发展,假膜逐渐扩大和增厚,堵塞在口腔和咽喉部位,引起病禽呼吸和吞咽困难。有些严重病禽的眼、鼻和眶下窦也受侵害。死亡率较高。 混合型 即皮肤型和粘膜型在同一病禽发生,病情较为严重,死亡率高。 败血型 少见,以严重的全身症状开始,继而发生肠炎,病鸡多为迅速死亡或转为慢性腹泻死亡。

致病原因当病毒侵入皮肤或粘膜后,首先在上皮细胞中繁殖,并引起细胞增生肿胀,尔后形成结节。结节中的上皮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和水肿。此时病毒在胞浆中形成约大于细胞核的圆形嗜酸性包涵体(Bollinger氏体)在包涵体内的基质中往往聚集着许多成熟的病毒颗粒(Borrel氏体)。痘疹结节中变性的上皮细胞进一步产生液化,真皮中的炎性白细胞渗出进入结节中,可使结节与基层分离、结节表面干燥结痂最后脱落。粘膜病变与此相似,但常因细菌的继发感染引起粘膜上皮细胞化脓和坏死,形成大量含有纤维蛋白复合物的假膜。病毒血症一般发生在感染后2-5天。少数病例的病毒可随血液循环到达远处皮肤和粘膜中引起新的皮肤或粘膜痘疹或者内脏病变。

检疫方法具有禽痘病毒感染特征性的皮肤型和混合型不难诊断。对单纯的粘膜型,应以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或维生素A缺乏症作区别诊断。

精选阅读

禽中极品--贵妃鸡


贵妃鸡原产于欧洲,其形态奇特,体型娇小玲珑。冠为羽毛凤冠,成年雄鸡更明显。冠体前有一独立的呈锥形小冠体,冠体为豆冠,冠体两侧为碗状发达的肉质体,延伸为V形肉质角状冠,色泽鲜红、细致,后侧形如圆球状的大朵黑白花片羽毛束,好似西洋贵妇人的帽子,因而得名贵妇鸡。贵妃鸡不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肉质洁白鲜嫩,皮下脂肪少,肉中的风味化合物和鲜味成分含量高于普通肉鸡,比任何一种肉鸡都好吃,被广大消费者誉为禽中极品。

一、贵妃鸡的形态特征

贵妇鸡长有胡须,遮盖在部分眼睑上,眼大而灵活,鼻孔外露而显眼。成年贵妇鸡,全身羽毛黑色为基调,白色飞花不规则的分布全身,白花以头部、颈部、胸部较密集;喙淡肉色,脚有5趾,胫部肉粉色,有淡黑色斑点。尾部上翘,似来航鸡,体态轻盈,步履缓慢,气质高贵。

贵妇鸡,成年公鸡体重1500克左右,母鸡1200克左右,150160日龄开产,年产蛋约180枚左右,平均蛋重35克,产蛋高峰期28周。受精率,孵化率均在90%以上,10周龄成活率为96%,日食量平均50克,该鸡不爱运动,饲养密度高,鸡舍养成年鸡为4~8只/平方米。放牧,圈养均可,适合农家庭院饲养及工厂化饲养。

二、贵妃鸡的营养价值

贵妇鸡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保健食品,蛋白质含量高,富含17种氨基酸,10余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被称为抗癌之王的硒、锌含量为普通家禽的3-5倍,抗衰老的维生素E含量是其他禽类的5倍,具有滋补性温,善补虚弱,有补气,补血,祛风、美容、抗衰老、抗癌等独特功效,是老、弱、病人、孕妇、产妇最理想的补品,被誉为禽中极品!有滋补胜甲鱼、养伤赛白鸽、美容如珍珠之美誉。

三、贵妃鸡的饲养技术

1.鸡舍

鸡舍设小窗,距地面50厘米左右设有自由出入口,外设栏杆围成运动物,设食、水器和产蛋箱、栖架,运动场一角设沙地。

2.喂配合饲料

贵妇鸡实为小型肉鸡,因此,喂肉鸡料即可。科学饲喂每天喂3次,从早7点开始,喂量因日龄不同而异,一般日投料50克左右,供足清水,让其自由饮。

4.鸡病防治

无病早防每天打扫鸡舍,清除粪便,注意防潮,每隔3-5日刷洗食、水器,保持沙地干净,不喂霉烂变质饲料.鸡常见病有鸡新城疫、鸡白痢、球虫病等,对鸡新城疫要进行春秋防疫注射,注意防止法氏囊病发生,治疗方法与家鸡相同。

5.适时出栏食用鸡90100天出栏,种用鸡1520日龄可出售。

我国禽病流行新动态


随着养殖业的集约化,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我国养禽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现象也随之产生,不断有新的疾病发生,有些最初由国外学者报道的疾病,近年在我国也被发现并流行。这些疾病极大地危害养禽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人们也发现、认识并研究了一些新的疾病,这些疾病大都为急性、烈性传染病,而且大多病原没有确定,命名都不规范,防制措施还未制定。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兽医工作者对近年新流行的禽类疾病(诸如鸭疫里氏杆菌病、番鸭细小病毒病、鸡传染性腺胃病等)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国对番鸭细小病毒病、鸡传染性腺胃病等的研究报道已处于相对领先地位。近十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又相继发现几种危害养禽业的新病,并对之进行了探索性的实验研究,现简述如下。

1 近年来我国流行的几种新禽病

1.1 鸡大肝大脾病(Big Liver and Spleen Disease,BLS)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新传染病,1980年在澳大利亚首次被发现,本病的病原至今仍没有分离成功,有报道用0.22nm滤器过滤的滤过液可使鸡发病,因此推测本病病原是-种病毒。1996年谭勋等对我国部分鸡场BLS检测结果表明,我国部分鸡场已存在BLS。单松华等在14个阳性鸡场中,能检测到BLS抗原,也检测到BLS抗体,大多数鸡场的鸡不表现临床症状,发病鸡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与文献中描述的一致。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鸡群,以成年鸡(特别是肉种鸡)多发,蛋鸡较少发生本病;而且鸡是唯一已知的宿主,BLS的潜伏期至少有几个月,一般在夏季或秋季发生,这样的季节性提示媒介物的存在。鸡发病后,摄食时间延长、精神沉郁、厌食、鸡冠和肉髯苍白,死亡率增加及肝、牌肿大。本病没有典型和特异的病状,死亡率在0.1%~1%之间,且死亡持续几个星期。本病的肝和脾的组织病理学可分为淋巴增殖期、固缩破坏期、巨噬细胞反应期、后反应期和恢复期等五个阶段。目前对BLS没有特别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采用全进全出,并彻底消毒等方法,防止下批鸡感染。

1.2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ew gosling viral enteritis,NGVE) 程安春报道D),1993年以来在四川省部分地区的3~30日龄的雏鹅发生一种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很相似、应用小鹅瘟高免血清预防无效的传染病。利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及蚀斑克隆技术从不同地区分离到10株病毒,经电镜观察,根据分离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无囊膜,直径70-90urn,病毒核酸类型为DNA等特性,初步将其归为腺病毒,暂定此病名为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通常3日龄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为死亡高峰,死亡率一般为25%~75%,高的可达100%。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腹泻、拉淡黄绿色或灰白色或蛋清样恶臭稀粪等,临死前两腿麻痹,昏睡或抽搐而死,病程3~5d。耐过病例生长发育不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小肠出现急性卡他性一坏死性肠炎,肠道粘膜上皮坏死脱落,与渗出的纤维素一起形成假膜,与小鹅瘟的香肠样病变极为相似,且10日龄以后发病死亡的雏鹅有60%~80%病例出现典型的类似小鹅瘟的香肠样病理变化。组织学病变主要也表现在肠道上。临床上可采用弱毒疫苗于产蛋前免疫种鹅,可使下一代雏鹅获得良好的保护,制备的高免血清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1.3 鹅副粘病毒病(Geese'Sparamyxovirus) 1997年7月以来,在江苏省部分县市的鹅群先后流行一种以消化道粘膜散在性或弥漫性纤维结痂、溃疡为主要病变特征的鹅传染病D,61。鹅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隆昌鹅、太湖鹅、杂交鹅及本地鹅均可感染发病死亡。发病日龄最小30d、最大300d,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为27.7%和18,2%,发病率与死亡率同鹅的日龄成反比。与病鹅同处饲养的鸭不发病,而同饲的鸡在鹅发病2~3d后,却能感染发病,而且症状和病变与鹅的一致。尤其10日龄左右的病鹅,拉白色、绿色稀粪,有时伴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病程1~3d。由于发病急、病程短,除了肠道有卡他性炎症外,特征性的病变不明显。1月龄以下的患鹅,初期拉白色稀粪。中期拉白色带红色稀粪,晚期拉绿色稀粪。整个消化道粘膜有芝麻至蚕豆大的黄色纤维素结痂和溃疡面或平整的坏死面。脾脏有灰白色坏死灶等特征性病变,约5%成年鹅在康复后表现为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注射油乳剂灭活苗效果较好,但对10日龄内发病者,由于发病及死亡均很快,效果不佳。实验表明鹅副粘病毒与鸡ND毒株在血凝素抗原方面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存在很大差异。本病与卞汝霖等[,]报道的鹅类新城疫(Goose newcast Disease Likeness)具有相似之处,可能是不同命名的同种传染病。李文良等c8]对鹅类新城疫的病原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病的病原在血凝谱上与ND毒株有很多相似之处。

1.4 鸭流行性出血症(Duck epidemic hemorrhagic disease,DEHD) 林世棠等1996年首次报道,在福建的一些养鸭地区流行本病,由于青年发病鸭的大小羽毛囊管出血呈紫黑色,当地就有黑羽病之称。林世棠等根据电镜检查、定性中和试验及其交叉中和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本病病原为直径30~40nm、能被I型鸭病毒性肝炎阳性血清部分中和的I型DHV变异株。后来黄瑜等又从典型病死鸭的脏器中分离到两种病毒,直径分别为30~40nm.和80~120nm,所以病原尚不能明确。本病对多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但以番鸭最易感;各年龄段的鸭均可感染,以30+45日龄鸭最易感。本病在小鸭和青年鸭多呈急性经过,出现临床症状后多在2~3d内死亡,而成年鸭或种鸭病程稍长。病鸭食欲减退或正常、精神沉郁、低头或扭颈、排白绿色稀粪,喙断、爪尖及蹼淤血呈暗紫色,在中、大鸭可见两翅羽毛囊管出血呈紫黑色。死亡鸭呈典型的角弓反张。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为皮下、毛囊管、肝脏、胰脏、肠道(十二指肠和直肠)明显出血,十二指肠、直肠和盲肠偶见环形出血带;脾脏肿大、淤血或出血、多数病鸭脾呈花斑样。在产蛋麻鸭还可见舌根、气管等部轻度出血。目前使用多种疫苗、抗体及抗生素,均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病。

1.5 番鸭花肝病(The mosaic liver disease in musccovy duck) 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广东、福建出现的番鸭新病,根据目前的资料本病在我国番鸭养殖的省份如河南、浙江等省也有发生。本病的易感动物目前仅见番鸭,主要发生于7~40日龄的雏番鸭,以两周内的番鸭最易感。本病最早由凌育棠报道,同时吕殿红等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及病原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应用接种组织毒的番鸭死亡胚液及病料滤过液可以复制出与临床表现、剖检特征一致的病例,怀疑本病病原为一种新型病毒。刘思伽等,将花肝病组织毒接种于9日龄的鸡胚,收集死亡鸡胚尿囊液,经过处理,电镜观察到大小为50m、无囊膜的圆形病毒。生产实际中对不同发病鸭群应用抗鸭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抗番鸭细小病毒高免卵黄抗体等及多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本病的特征性变化为肝脏出现白色斑点样坏死,坏死点直径0.5~2mm之间,以细小点多见。另外脾脏肿大坏死,胰腺有白色点状坏死等。本病的潜伏期约为4~5d,发病时番鸭出现精神沉郁、不食,脚软等症状,出现死亡后的第2d和3d,是番鸭群的死亡高峰。本病发病率为30%~90%,死亡率约为60%~90%,有时高达100%。本病通常与鸭疫里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并发,也有与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并发感染的情况。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防治,临床上应用抗番鸭花肝病高免卵黄抗体早期预防具有较好效果。本病与袁生等L14)报道的白点病应是同类疾病。

1.6 其它 除以上报道的疾病,一些细菌病也不容忽视。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和抗生素的滥用,一些原来是条件性致病菌或毒力不强的细菌越来越成为养禽业的大敌,如大肠杆菌在20世纪80年代前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现在却是危害养殖业最重要的细菌病之一。嗜水气单胞菌是水生动物的致病菌,而现在对鸭也具有同样的致死性威胁变形杆菌感染已由条件性致病发展成一种新的禽病,并引起不同品种的禽类发病。

2 小结与讨论

以上所列的是我国新出现的一些影响较大的禽病,除几种细菌病的病原明确外,其它的如鸡大肝脾病、鸭流行性出血症、番鸭花肝病等的病原还没有完全认识,命名尚没有规范化,具体的防制措施还不完善,这些均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疾病均是对当前养禽业危害很大的,有些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为人们尚没有认识清楚它们,所以人为传播疾病的现象依然存在着。另外,如鸡大肝脾病虽没有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但也应当看到它潜在的危害性。广大兽医工作者除了要关注新病的出现,并对之加强研究外,重点是制定对它们的综合防制措施,同时要考虑整个养殖业的平衡发展,考虑对人类自身健康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安全性。

2022关于鸡痘防治技术


鸡痘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秋冬季节易流行,尤其潮湿环境下,蚊子较多,会加速该病的传染,鸡群得上这个病,后果很严重,直接影响肉鸡胴体品质和死亡,如果患病数量多,或者屠宰不收,或者降半价收购,令养殖户损失惨重,每年的8月份11月份是鸡痘的易发期,现在这个病比较多,请大家高度注意,预防为主,全群患病后治疗起来十分棘手。

鸡痘的表现特征

鸡痘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侵入体内;有些情况下,断喙也会成为鸡痘发病的起因,有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传带病毒,是秋季鸡痘流行的一个重要传染媒介,蚊虫体内带毒时间可以维持10~30天。

鸡痘的潜伏期大约4-10天,根据症状和病变的部位,可以分为皮肤型和白喉型两种,一般秋季易发生皮肤型,冬季白喉型较多,另外还有混合性存在的情况。

皮肤型鸡痘病变发生在无毛和少毛区,如鸡冠,内垂,脸部,鼻孔和眼围等处,生成一种疣状的痘子。

病鸡最初是在皮肤上产生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结节迅速增大并呈黄色,与邻近的结节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棕褐色的大结痂,突出在皮肤表面。如果把结痴剥掉,皮肤上就露出一个出血的病灶。结痂的数量多少不一,多的时候可以满布整个鸡头的无毛部分。结痂可以存在3-4周之久,以后就逐渐脱落,留下一个平滑的灰白色疤痕。皮肤型鸡痘一般无全身性症状,但在严重的病鸡(尤其是幼鸡),可见精神萎靡,食欲消失,甚至引起死亡。若痘长在眼上,则眼流泪,怕光,眼睑粘连甚至失明。

白喉型鸡痘病变发生在口腔,咽喉,气管粘膜上。先是粘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小结节,以后小结节迅速扩大和互相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粘膜表面,所以称做鸡白喉。如果把这层假膜撕去,下面即露出一个红色的出血溃疡病灶。病鸡的呼吸和吞咽运动都有障碍,往往作张口呼吸,由于采食困难,体重迅速减轻,出现全身生长不良,个别鸡会因为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

诊断比较简单,根据病鸡的冠、肉髯和其他无毛部位的结痂病灶,以及口腔和咽喉部分的白喉样假膜,就可以作出确定诊断。

鸡痘的预防措施

鸡痘的预防最可靠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应用的鸡痘疫苗安全有效,适用于幼雏和不同年龄的鸡,临用时将疫苗按1.5-2倍量。(1000羽加3-5ml生理盐水)用刺种针蘸取疫苗,刺种在鸡的翅膀内侧皮下,(鸡翅膀那里有一个最薄的三角区,只有一薄层皮。就往那个地方刺鸡痘)每只鸡刺一次。肉鸡可以在幼雏接种鸡新城疫疫苗时,同时刺种鸡痘疫苗。

通常接种后第4日接种部位出现肿起的痘疹,第9日形成痘斑,否则,免疫失败,须重新接种。蛋鸡一般在25日龄左右和80日龄左右各刺种一次,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在接种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接种疫苗必须用于健康鸡群,

②同一天免疫所有鸡,若用于紧急接种,应从离发病鸡群最远的鸡群开始,直至发病群

③使用疫苗要充分摇匀,且一次用完

④在秋季或夏秋之际进的雏鸡免疫应该提前到15日内,其他季节可以推迟到30-40日龄(除肉鸡)

⑤免疫应该和断喙错开3天以上,否则容易诱导发病

⑥工作完成后,要消毒双手并处理(燃烧或煮沸)残液。

鸡痘的治疗方法

大群鸡用吗啉胍按照千分之一的量拌料,连用3~5日, 为防继发感染,(主要是鸡痘后的葡萄球菌感染)应同时加入磷杆清二代,配以中药鸡痘散疗效更好。

鸡痘散配方:龙胆草90克,板兰根 60克,升麻50克,野菊花80克,甘草20克,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粉,每日成鸡2克/只,均匀拌料,分上下午集中喂服,连用3~5日。

对于痘斑长在眼睑上,造成眼睑粘连,眼睛流泪的鸡可以采用注射治疗的方法给予个别治疗,方法为:青霉素一支(40万单位),链霉素一支(10万单位),病毒唑一支,地SMS一支,混匀后肌注,40日龄以下注射10只鸡,40日龄以上注射5-7只鸡。一般连续注射3-5次,即可痊愈。

鸡感染了鸡痘以后,若只出现眼睛流泪,头部和颈部炸毛,病鸡精神状态不减,有厌食之现象,排绿色粪便。此种类型,用以下方子:

中药白矾40g、浙贝母55g、黄连55g、白芷40g、郁金45g、黄芩45g、大黄45g、葶苈子30g、甘草45g和吗啉双胍1000g共拌料1000斤,连续饲喂5天。此方的功能清热解毒,扶正解表。主治皮肤型和混合型鸡痘以及葡萄球菌地混合感染。

科学养鸡:鸡痘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鸡痘是一种接触性、病毒性的传染病,也是鸡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在夏秋季节,在高温高湿以及蚊虫多的环境下,通过蚊虫叮咬传染极快。那么鸡痘该怎么防治,下面来养殖致富网看看详细介绍吧。

1、鸡痘症状

鸡痘是病毒性传染病,在侵入后会在鸡身上潜伏一周左右,根据它的症状和患病位置可分为三种类型,皮肤型、尧白喉型和混合型。

皮肤型:都发生在蚊虫猖獗季节,病变位置在无毛和少毛区,比如鸡头眼鼻位置,发病时出现一种疣状的痘子,随着病情发展,这些小痘迅速增大,变为黄色,并和周围的痘子结合,形成大块的结痂物。它危害较少,死亡率低,发病严重时,精神不振、食欲减弱,如果在眼睛部位结痂,会造成鸡眼睛失明。

尧白喉型: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冬季寒冷天气,病变位在口腔、喉咙等地,同样在口腔和喉咙上生长出一些小痘,然后逐渐扩散并结和,在粘膜上生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所以叫鸡白喉。如果将这层假膜撕掉,下面出现溃疡病灶,它会影响病鸡的呼吸和采食,往往患病后导致采食困难,体重降低,生长不良,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混合型:混合型就是两种症状一起发作,死亡率极高。

预防方法

鸡痘是常见的病害,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在接种鸡痘活疫苗后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也要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消灭蚊虫类,切段传播途径,另外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绝,并对场地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

治疗方法

鸡痘现暂无特效药治疗,如果是大规模鸡群患病,可用抗病毒药物在饲料中搅拌喂食,连续3-5天即可治愈,还可其中加入适量的清热解毒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而对于病情较重的鸡,皮肤型可将痘痂用镊子剥离,然后在伤口涂抹消毒药水,而白喉型的,则将假膜剥离取出,在撒一些解毒药物,连续2-3天即可痊愈。而如果是长在眼部,影响鸡的视力的,可采取注射方法治疗,注射解毒的药剂即可。

以上是养殖致富网带来的鸡痘的症状和防治方法,关于鸡痘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相信大家对于它的症状和防治方法都了解了,想了解更多的,敬请关注养殖致富网。

养鸡知识:禽霍乱的防治措施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疾病,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常呈现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现慢性或良性经过。

诱发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长1~1.5um,宽0.3~0.6um,不形成芽胞,也无运动性。普通染料都可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氏法或美蓝染色镜检,见菌体多呈卵圆形,两端着色深,中央部分着色较浅,很象并列的两个球菌,所以又叫两极杆菌。用培养物所作的涂片,两极着色则不那么明显。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时,可看到清晰的荚膜。新分离的细菌荚膜宽厚,经过人工培养而发生变异的弱毒菌,则荚膜狭窄而且不完全。

流行病学

本病对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火鸡等都有易感性,但鹅易感性较差,各种野禽也易感。禽霍乱造成鸡的死亡损失通常发生于产蛋鸡群,因这种年龄的鸡较幼龄鸡更为易感。16周龄以下的鸡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临床也曾发现10d发病的鸡群。自然感染鸡的死亡率通常是0~20%或更高,经常发生产蛋下降和持续性局部感染。断料、断水或突然改变饲料,都可使鸡对禽霍乱的易感性提高。

禽霍乱怎样传入鸡群,常常是不能确定的。慢性感染禽被认为是传染的主要来源。细菌经蛋传播很少发生。大多数农畜都可能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带菌者,污染的笼子、饲槽等都可能传播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禽群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病禽口腔、鼻腔和眼结膜的分泌物进行的,这些分泌物污染了环境,特别是饲料和饮水。粪便中很少含有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9d,有时在引进病鸡后48h内也会突然爆发病例。人工感染通常在24~48h发病。由于家禽的机体抵抗力和病菌的致病力强弱不同,所表现的病状亦有差异。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病型。

1、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病鸡无前驱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发病死在鸡舍内。

2、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头缩在翅下,不愿走动,离群呆立。病鸡常有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稀粪。体温升高到43~44℃,减食或不食,渴欲增加。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产蛋鸡停止产蛋。最后发生衰竭,昏迷而死亡,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1~3d。

3、慢性型:由急性不死转变而来,多见于流行后期。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较多见。病鸡鼻孔有粘性分泌物流出,鼻窦肿大,喉头积有分泌物而影响呼吸。经常腹泻。病鸡消瘦,精神萎顿,冠苍白。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大,随后可能有脓性干酪样物质,或干结、坏死、脱落。有的病鸡有关节炎,常局限于脚或翼关节和腱鞘处,表现为关节肿大、疼痛、脚趾麻痹,因而发生跛行。病程可拖至一个月以上,但生长发育和产蛋长期不能恢复。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死亡的病鸡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看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

急性病例病变较为特征,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淡黄色液体,有的含纤维素絮状液体,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有充血或出血点。肝脏的病变具有特征性,肝稍肿,质变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肝表面散布有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脾脏一般不见明显变化,或稍微肿大,质地较柔软。肌胃出血显著,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

慢性型因侵害的器官不同而有差异。当呼吸道症状为主时,见到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粘性分泌物,某些病例见肺硬变。局限于关节炎和腱鞘炎的病例,主要见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公鸡的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样的渗出物,母鸡的卵巢明显出血,有时卵泡变形,似半煮熟样。

鸭的病理变化与鸡基本相似,死于禽霍乱的鸭在心包内充满透明橙黄色渗出物,心包膜、心冠脂肪有出血斑。肺呈多发性肺炎,间有气肿和出血。鼻腔粘膜充血或出血。肝略肿大,表现有针尖状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点。肠道以小肠前段和大肠粘膜充血和出血最严重;小肠后段和盲肠较轻。雏鸭为多发性关节炎,主要可见关节面粗糙,附着黄色的干酪样物质或红色的肉芽组织。关节囊增厚,内含有红色浆液或灰黄色、混浊的粘稠液体。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和局部坏死。

诊断方法

根据病鸡流行病学、剖检特征、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须由实验室诊断。取病鸡血涂片,肝脾触片经美兰、瑞氏或姬姆萨染色,如见到大量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有助于诊断。进一步的诊断须经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

防治措施

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平时严格执行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以栋舍为单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预防本病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一般从未发生本病的鸡场不进行疫苗接种。鸡群发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喹乙醇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剂量要足,疗程合理,当鸡只死亡明显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3d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对常发地区或鸡场,药物治疗效果日渐降低,本病很难得到有效地控制,可考虑应用疫苗进行预防,由于疫苗免疫期短,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本场分离细菌,经鉴定合格后,制作自家灭活苗,定期对鸡群进行注射,经实践证明通过1~2年的免疫,本病可得到有效控制。现国内有较好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安全可靠,可在0℃下保存二年,易于注射,不影响产蛋,无毒副作用,可有效防制该病。

雏鸡禽脑炎髓炎的诊断与防治


禽脑脊髓炎(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禽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病雏临床症状表现为站立困难,共济失调。本病于1930年首次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发现,现已遍布世界各地。1980年以来,先后在我国广东省、辽宁省、江苏省、河北省、山东省等地有发生本病的报道,2003年11月在我省双城市某商品蛋鸡场雏鸡发病,经诊断为AE,现报道如下。

1发病悄况及临床症状

雏鸡在第7日龄时发病,部分鸡精神沉郁,目光呆滞,头颈微震颤,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以跄关节着地蹲伏或翅膀着地,有的病鸡脚趾卷曲.呈犬坐姿势、腿不能运动,严重时病鸡侧卧瘫痪在地,强迫运动时病鸡做出快速冲刺运动后跌倒。发病个体明显较正常小,仔细观察时,发现雏鸡头颈部肌肉轻度震颤,有近一半的病雏肛门附近粘有白色或绿色粪便。发病初期采食量减少,3-5日后无法饮食,有的相互踩踏而死。25日龄左右停止发病。死亡率达17.7%.

2病理剖检

取垂死鸡剖检,内脏无明显变化,仅见肠道粘膜充血,脑脊髓液增多,脑软化,小脑有胶质病灶及血管周围浸润及神经胶质增生。

3实验室检查

3.1细菌学检查无菌采集发病雏鸡心、肝、肾、脾及脑组织分别接种于血液琼脂、血清琼脂平板上,进行有氧和厌氧培养,37℃培养24h均无细菌生长。

3.2血清学诊断:发病后7d,采病鸡血清与AE抗原(哈兽研研制)作琼脂扩散试验,阳性率37.5%.

3.3雏鸡接种试验取典型病鸡脑组织研磨,用肉汤培养基做体积浓度为1:5稀释,以0.2ml/只接种于10只1-2日龄雏鸡脑内,以0.4m1/只接种于3-5日龄雏鸡的腹腔。结果脑内接种的10只雏鸡在接种后3-Sd全部死亡,表现典型的 AE症状;腹腔接种的10只雏鸡接种4-6d全部发病,死亡5 只,临床症状与脑内接种雏鸡表现症状相同。

3.4鸡胚接种与孵化试验将自然发病雏鸡脑组织悬液接种于6-8日龄的鸡胚,卵黄囊接种0.2m1,接种20枚鸡胚。同时设10枚鸡胚做生理盐水对照,观察鸡胚发育及出壳后雏鸡的病变情况。结果接种胚在12日龄前死亡3枚,18日龄前死亡3枚,21日龄时14枚胚只有6枚出壳,孵化率为30% o 生理盐水对照孵化率为80%(8/10)。病料接种胚出壳后3-.6 日有4只表现与自然发病鸡相同的症状。

4防制措施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4.1对发病雏鸡进行隔离,集中饲养,淘汰病重鸡,病死鸡进行深埋或焚烧。
4.2病鸡舍,每天用过氧乙酸消毒1次。
4.3隔离病鸡在饲料中添加病毒灵,复合维生素、葡萄糖,以缓解症状。

5结论

5.1根据鸡群发病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该鸡场发生的疾病为传染性脑脊髓炎。

5.2该鸡场以前没发生传染性脑脊髓炎(AE)的历史。病原可能由种鸡垂直感染所致,究竟是疫苗问题还是自然AE强毒感染,有待进一步研究。

5.3目前AE弱毒疫苗适用于AE严重流行国家和地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常以疫点形式发病,建议种鸡使用AE灭活疫苗为宜,接种后不散毒、不带毒,能使不同日龄鸡群获得免疫;特别是种母鸡在开产前1个月进行灭活苗免疫,可使种蛋、雏鸡获得母源抗体,使雏鸡在易感时期具有抵抗力而不发病。

苏禽青壳蛋鸡的养殖技术重点


苏禽青壳蛋鸡是一种全身黑色羽毛,且外形较小的鸡品种,苏禽青壳蛋鸡适应力很强,十分活波好动,产蛋率及蛋品质都很不错,很适合养殖户饲养,那么苏禽青壳蛋鸡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苏禽青壳蛋鸡的养殖技术重点。

苏禽青壳蛋鸡产型特征:

苏禽青壳蛋鸡体型较小,全身羽毛黑色,部分颈部带有红色羽毛;喙、胫呈青色,无胫羽;皮肤白色。蛋壳颜色为青色。公母鸡均活泼好动,眼大有神,活力强,适应性广。成年公鸡平均体重1.42公斤,成年母鸡平均体重1.25公斤。72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数183.5个,300日龄平均蛋重44.9克。产蛋期日采食量75-80克。

养殖技术重点:

1、严格防疫消毒,做好育雏各项准备工作。

2、抓好雏鸡饲养管理,培育优良健康的小母鸡。主要做好雏鸡开食、开水,掌握好育雏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注意饲养密度,及时分群等工作。育成期抓好小母鸡的整齐度,体重达到标准要求。

3、做好防疫卫生管理工作。鸡群按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有条件的定期进行禽流感、新城疫抗体监测。整个饲养阶段,做好带鸡消毒、饮水消毒工作,每周进行2次,确保鸡群健康。

4、供给优质全价饲料。按无公害青壳鸡蛋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7周龄以前可用肉鸡专用饲料饲喂,8-18周龄采用自配饲料饲喂,适当控制体重。产蛋期营养标准:代谢能11.5兆焦/公斤,含粗蛋白质17%、赖氨酸0.9%、蛋氨酸0.37%,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1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e40国际单位、硒0.6毫克。

5、抓好整个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和光照管理,按标准执行。

以上就是苏禽青壳蛋鸡养殖技术的重点,苏禽青壳蛋鸡养殖户在饲养时一定要参考上文的养殖技术去做,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禽青壳蛋鸡养殖技术重点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pf是什么意思?禽用疫苗SPF化SPF疫苗对蛋鸡的重要性


导语:改革开放后,我国畜牧业迅猛发展,踏上了禽用疫苗SPF化道路,SPF鸡蛋对疫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SPF是什么意思呢,蛋鸡SPF疫苗使用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小编为您讲解。

首先,我们要明白SPF是什么意思:

SPF是SpecificPathogenFree(无特定病原体)的缩写,是指一个畜、禽群中不患有某些指定的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病,家畜和家禽呈明显的健康状态。SPF疫苗是利用SPF种鸡所产种蛋通过一系列生物技术制成的食用生物制品。

其次,我们要知道SPF疫苗使用的重要性:

1、提高疫苗的纯净度,减少疫苗质量本身带来的不利隐患。

2、提升疫苗生产行业的实力

SPF疫苗的生产要求:企业的经济实力、科技含量、硬件设施等都要达到硬性标准。优胜劣汰,净化疫苗生产行业。

3、增强国产生物制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标准与原国产疫苗的区别:原材料的纯净度(是否SPF化)、生产环境的GMP、生产工艺的标准化、生产用种毒的纯净度。

4、规范行业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GMP要求从原料采购、产品生产、成品检验到销售出厂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禽用冻干疫苗所用的原材料――种蛋,农业部要求必须为SPF种蛋。

蛋鸡禽用疫苗SPF化现状

我国早在2010年就规定,弱毒疫苗的生产都需要使用SPF鸡胚进行生产,但是我国目前SPF鸡胚的生产量远远供应不上目前我国疫苗企业的需求量,这样就会对弱毒疫苗的生产和使用带来一定的风险,从而导致鸡群使用弱毒疫苗感染外援病毒风险,这样就会使我们国家一些不经常发生的疫病,会突然爆发流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4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