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色裂江珧

[学名]: Pinna bicolor
[资源名称]: 二色裂江珧
[外文名]: Bicolor pen shell
[形态特征]:
 
壳大,呈长三角形。两壳相等,前端尖细,后端宽大,背缘稍直,前腹缘直,后腹缘呈弧形,后缘中部凸圆。壳顶尖,位于壳的最前端。中央纵裂较明显,位于贝壳前半部。壳表较凸,壳色变化大,多呈紫褐色。放射肋8~11条。壳内面紫黑色,铰合部无齿,韧带细长。前闭壳肌痕小,位于中央纵裂的顶端;后闭壳痕大,位于珍珠层区背侧。
 
[原产地区]:我国的福建以南沿海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夏威夷等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低潮线附近泥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等。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其它
[食性]:滤食性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底质类型]:泥质泥沙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底栖海底 [生活区域]:海底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研究教学,其它

相关推荐

栉江珧幼虫培养


(1)受精卵的处理
受精卵受精后由于精子过多,要进行洗诳2~3次,加入新鲜海水进行发育。

(2)选幼
受精卵经几次细胞分裂,进入担轮虫期后,采用虹吸和拖网法将其移入他池。

(3)日常管理
达到D形幼虫后,开始投喂叉鞭金藻和扁藻,并进行换水,充气等管理工作。D形幼虫初期1~2天采用逐渐加水方法,幼虫长至壳长100m以上时,采用对流换水或循环水换水,日换水量1/2~1,换3次。早期幼虫的铒料以叉鞭金藻为主,结合投放牟氏角毛藻,日投饵量10000~50000个/ml,壳顶幼虫阶段以扁藻为主,日投饵量3000~5000个/ml。

(4)育苗水质情况
每天测定水温2次,测盐度、pH和溶解氧、氨氮各一次,育苗期间水质变化情况为水温26.8~29.6℃、盐度24~31,pH值为8.1~8.4,溶解氧6.10~7.30mg/l。

(5)投放附着基
即将结束浮游期而进入底栖生活的匍匐幼虫壳长和壳高为510500m时,D幼经20天浮游生活后,开始出现面盘萎缩,足出现并不断地爬行,此时可投放附着基。附着基以网目1.5~2.0mm的筛绢做成采苗袋,内装少许直径2.0mm左右的粗砂作附着基;采苗效果好。也可投放塑料片、旧网衣、棕绳等附着基,均可附苗,但效果不如前者。 投放附着基后要加大换水和投饵,保持水质新鲜,因稚贝生长速度很快,15天后可达10mm,可直接将采苗袋移出海区暂养或养殖。

栉江珧受精卵获取


(1)阴干、流水刺激法:将经室内蓄养亲贝两次挑选,选择生殖腺饱满,颜色鲜艳的成熟个体,置于室内阴干6~8小时。然后按雌雄比为3∶1搭配,分别盛入网箱中,并系上泡沫浮子放入育苗池中,注入过滤海水进行流水刺激,经一段时间后更产卵、排精,并受精发育。
(2)解剖取得精卵,然后用0.08~0.1氨海水处理,进行人工授精,受精率为60~80%。
(3)注射氢氧化铵溶液,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产卵、排精,但效果较(1)、(2)差。
(4)酵母水浸泡,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产卵、排精,但效果不如(1)、(2)。
排放时间一般都在凌晨,水温开始回升,光线由暗变亮时排放。

江鲽


[学名]: Platichthys stellatus
[资源名称]: 江鲽
[外文名]: Starry flouder Piebald flounder
[别名]: 江鲽、珍珠鲽、黄金鲽等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 中部最高, 尾柄高略大于长, 头背缘在上眼前上方略凹。背鳍、臀鳍和尾鳍上分布有黑、白、黄相间的垂直条,.鱼体的有眼侧为黑褐色或黑色,无眼侧为乳白色,两眼位于头左侧或右侧。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在北温带大西洋、北太平洋的亚洲和美洲沿岸,以及北极海,能进入淡水在太平洋沿岸,北到白令海峡、楚科其海、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极沿岸,南到北美和南加利福尼亚我国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等河内,以及日本、朝鲜沿岸均有分布  
[水域环境]:海水,淡水  
[生活习性]:
冷温、广盐性、底栖性鲆鲽鱼类

双色野鲮


中文名称双色野鲮

拉丁名称Labeo bicolor

英文名称Red-tailed blackshark

异名红尾黑鲨、红尾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野鲮属

拉丁属名Labeo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原产于泰国等地。

形态特征
这是种尾鳍鲜红、通体漆黑的纺锤形中小型观赏鱼。

生活习性
喜快速巡游,多尾时会互相追逐争夺领地。主要用于清理水族缸中不时生长的青苔、藻类、烂叶等垃圾。

红尾黑鲨对水质要求不严,中性到微碱性、稍硬水、2428℃水温有利于生长,要求有水草、沙石、少光而宽大的水体环境。食性杂,底栖生物、青苔、藻类、菜叶、人工配合饲料等都摄食。个体生长可达到12厘米以上。性情较急躁,但伤害性不大。会独占地盘,与入侵者争斗,因此会影晌小型鱼,可以和其他大小相当的鱼混养。当尾鳍的颜色变浅或返黄,意味着水环境不宜,营养不良,应关注。严格履行一夫一妻制,繁殖水温26℃,产卵于瓦砾瓷片或大叶草叶上,经2昼夜孵化出仔鱼。

江鳕


中文名称 江鳕
拉丁名称 Lota lota Linnaeus(burbot)
英文名称 burbot
地方名称 山鲶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鳕科
拉丁科名 Gadidae
中文属名 江鳕属
拉丁属名 Lota(Cuvier)Oken,181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11~19,69~85;臀鳍条64~84,鳃耙数9~10枚,幽门盲囊32~42枚,鳃弧骨数5~6枚,脊椎骨数59~62枚。体长/体高为5.3~8.9倍,体长/头长为4.3~5.2倍,头长/吻长为2.9~3.7倍,头长/眼径为8.2~12.1倍,头长/眼间距为3.3~4.1倍。
体延长,圆锥状,后部侧扁。头平扁,眼小,吻钝,口裂不超过眼前缘。上下颌具齿,颏正中具颏须1根,背鳍2个,第一背鳍较第二背鳍短,第二背鳍向后延至尾柄接近尾鳍,腹鳍喉位。体被埋于皮囊中的小圆鳞。体色为黄褐色或灰褐色,体侧散布白色斑块。


生活习性 栖息江河或通河的湖泊水域深层,喜生活水质清澈、底质砂砾水域。

塔里木裂腹鱼


[学名]: Schizothorax biddulphi Gunther
[资源名称]: 塔里木裂腹鱼
[外文名]: biddulphs schizothoracin,Biddulph' s finescales high-sc
[别名]: 尖嘴鱼
 
[形态特征]:
 
体长形,稍侧扁。头锥形。吻部很尖。鼻孔近于眼。眼略小,侧上位;近于吻端。口下位,马蹄形呈近似弧形。上颌长于下颌,下颌无角质缘。下唇窄,唇后沟中断。须2对,前须约达后须基,后须约达眼后缘下方。下咽骨窄.咽齿柱状,顶端尖,具钩。鳃盖膜连于峡部。 鳞小,排列整齐;胸部裸露呈有鳞痕迹;臀鳞向前不达腹鳍基;肩鳞不明显;侧线鳞稍大。侧线完全,侧中位。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原产地区]:塔里木河流域  
[气候带]:温带 [地理分布]:自然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的河道和静水水体中。  
[水域环境]:淡水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耐高寒
[食性]:杂食性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
[资源状况]:在塔里木河水系的阿克苏河有一定数量

灰裂腹鱼


[学名]: Schizothorax griseus Pellegrin
[资源名称]: 灰裂腹鱼
[外文名]: Hui lie fu yu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口下位。下颌外侧无角质部分,前缘不锐利。须2对。身体背面、侧面均被细鳞,胸及前腹面裸露无鳞。肛门至臀鳍基两侧各有一列大型臀鳞。身体背部蓝灰色或褐色,腹面银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省  [原产地区]:云南省保山市等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不详  
[地理分布]:澜沧江、金沙江等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生活于澜沧江等水系,栖息环境多为水流湍急、砂砾底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0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紫斑竹蛏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