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顶薄壳鸟蛤

中文名称滑顶薄壳鸟蛤


拉丁名称Fulvia mutica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鸟蛤科

拉丁科名Cardiidae

中文属名薄壳鸟蛤属

拉丁属名Fulv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在浅海的沙质海底。分布于日本近海。

形态特征
贝壳略近圆形,壳质薄脆。壳高29-50毫米,壳长42-54毫米,壳宽35-37毫米。壳顶突出,顶尖略向前弯,位于背部靠前方。小月面长卵形,盾面短,棱形。外韧带发达,突出壳面,呈铁锈色,短,只占盾面长度的一半。贝壳表面极凸,具有46-49条皮质薄片状竖起的放射肋,这些放射肋在顶部常脱落,愈至腹面愈高起,肋间沟的宽度与片状肋的高度略相等。壳面黄白色,顶端略呈黄褐色。壳内面白色、肉色或带紫色。铰合部窄长,右壳的二枚主齿背腹排雷,腹面者较大,前、后侧齿各一个,左壳二个主齿前、后排列,前者较大,前、后各有一个侧齿。前闭壳肌痕很大,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较小,圆形,外套痕完整。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相关知识

薄壳镜蛤


[学名]: Dosinia laminata
[资源名称]: 薄壳镜蛤
 
[形态特征]:
 
贝壳中型,两壳侧扁,壳质较薄脆。壳高44.5-56.5毫米,壳长44-56毫米,壳宽22-23毫米。壳顶平,位于贝壳中部略偏前方。由贝壳顶向前微弯曲,向后斜圆。贝壳前端位置较高,圆,往下方略向外扩展,腹缘圆,后缘亦圆,略呈截状。整个贝壳呈不规则的圆形,高度与长度几乎相等。壳面白色或肉灰色,生长纹很细蜜,在壳面仅见到细而平的同心纹。壳内面白色或肉色。铰合部窄且长,韧带脊厚,长。前后闭壳肌痕、外套痕清楚,外套窦弯入特别深,斜伸至贝壳中部近前方,先端钝圆。
 
 
[原产国家]:中国、新加坡  [原产省份]:辽宁  [原产地区]:大连  
[气候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在我国分布北起辽宁大东沟,南至海南琼山北巷。日本陆粤湾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都有分布。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泥沙底质,潜埋较深。

多刺鸟蛤


中文名称多刺鸟蛤


拉丁名称Vepricardium multispinosum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鸟蛤科

拉丁科名Cardiidae

中文属名鸟蛤属

拉丁属名Vepricardium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在浅海24-97米的沙质海底。此种还分布于泰国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

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圆、膨胀。壳高52.6毫米,壳长52.6毫米,壳宽45.4毫米,壳高与壳长相等。壳顶位于贝壳中央。贝壳前、后均圆,腹缘呈现规则的弧形。贝壳表面淡红色,在壳后部颜色较浓,上面有自壳顶至壳缘强大的放射肋33--35条,在肋上生有一列半管状的棘。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镶边鸟蛤


[学名]: Vepricardium coronatum
[资源名称]: 镶边鸟蛤
 
[形态特征]:
 
壳大而膨胀,呈卵圆形或近圆形,后端尖圆。壳顶突出位于中央偏前。壳面呈黄褐色,放射肋约36条,除前端数条肋外,其余的肋靠近边缘都有1列石灰片。铰合部主齿2枚,侧齿发达。前闭壳肌痕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近圆形。
[原产地区]:我国的南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中国、泰国、越南、孟加拉湾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今年河蟹一壳蜕壳损伤偏高,蜕壳不遂、拉腿、顶壳等现象频发!



笔者走访了很多高淳及周边地区养殖塘口,第一次蜕壳基本接近尾声,部分塘口已经蜕壳结束,从了解的情况今年蜕壳成功率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相较以往,今年一壳蜕壳损伤偏高,部分塘口出现不同程度蜕壳不遂、拉腿、顶壳等现象,给今年养殖情况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下面对今年出现的这种现象一一梳理。
1、苗种质量不稳定
一年之际在于春天播种,养蟹最核心第一步在于好的苗种。好的蟹苗具备规格整齐(70头/斤左右)、活力好、外表干净无纤毛虫、无残腿、长势快的蟹苗还具备第二步足基节超过眼前缘的特点;内部腮丝干净、饱满且颜色为白色或浅白色较佳、肝脏橘黄色,这是一般常规对苗子直观的挑选标准。但真正有多年养殖经验的养殖老板还会根据苗场以往拿苗的养殖户养殖情况、亲本情况、冬天是否停食情况在做更进一步判断。以某养殖苗子和成蟹多年的养殖老板(20xx)为例给大家做一下分析:
给以后购买蟹苗的养殖老板两点建议:
察活力、开壳看内部。
多从侧面了解冬天管理情况、亲本情况、询口碑。
2、早期水质较瘦
今年在下面走访很多养殖老板,发现一个共同的特性:早期一壳之前水较清瘦的塘口损伤普遍高于水质肥度好的塘口。对最近走访的几个地区做对比分析
3、打洞
拜访了很多养殖朋友,今年早期打洞较多的塘口在蜕壳中后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相比打洞少的塘口损伤大。
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先从螃蟹早期为生么会打洞说起。经常钓鱼的老师傅应该都会知道,在水体透明度很高且水位的环境下,钓鱼不好钓,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鱼在水体透明度较高的区域活动没有安全感,会选择水更深或者环境相对复杂的环境中躲藏觅食。
河蟹也是这样,早期水草生长阶段,能提供的躲避场所不多,加之水位浅,水瘦、清塘药物残留更加会刺激螃蟹打洞进穴。螃蟹进入洞穴活动量小、吃食明显减少,随之营养积累较少,体质弱。蜕壳中后期容易出现蜕壳不遂、拉腿、顶壳等情况。
如何减少早期螃蟹大量打洞呢?
早期环沟种草适当多一点,为蟹苗提供更多躲避藏所,一壳后草长起来适当拉低密度。
使用菊酯类药物清塘要尽早、用量不易过大、清塘后换水两到三次在解毒进行下一步工作。
肥好水,同时保持水位50—60公分,减天气等变化带来的应激打洞现象。
苗子下塘后及时喂食,以40以上高蛋白饲料或者小鱼进行投喂。
4、天气不稳定
我们先来看以20xx和20xx同期温度的对比数据(3.15—3.30号)
|结语|
一壳已经结束,如果苗子损伤大的塘口可以适当补苗。现在开始做好准备,迎接二壳到来,这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壳。

一例河蟹顶壳及脱壳不遂的处理方案



1.1池塘基本情况
地点:高淳砖墙镇;
时间:5月23日~5月25日;
塘口:42亩河蟹池,水深60公分。
当时气温:普遍在19~31度之间
症状:塘里水质较混、河蟹普遍出现顶壳,严重的脱壳不遂死亡,亩死亡约7只/天,亚硝酸和PH过高,肝出黄水。
1.2分析原因
1、苗种问题,苗种活力较差,2、气候原因,这段时间有近2个月未下雨,水位下降大,无水源加入,气温落差较大,导致河蟹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3、当天上午9点测定水质pH在9.5左右,氨氮基本正常,亚硝酸0.2左右,透明度约15左右,
1.3处理方案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以下应对步骤1、针对PH值过高、亚硝酸高和水混的情况,水体全池泼洒其他公司的PH速降和亚硝速净,和我公司的精博神液(1瓶/2亩)+红糖(2斤/亩)2、随后再泼洒软壳红体泼洒灵主要针对河蟹顶壳(2亩/包),3、隔天全池泼洒葡萄糖酸钙全面提高河蟹抗应激能力和补充河蟹脱壳所需营养(7~8亩/包)。4、内服抗病毒免疫促长素+健肝宝(1包/20公斤料)连喂5天,建议以后平时每隔10天全池泼洒葡萄糖酸钙一次10亩/袋.
效果:用下去隔天水混明显减轻,上午9点测定水质指标,PH高9.3、亚硝酸正常、透明度约25左右。3天后河蟹脱壳不遂顶壳现象有减少,河蟹肝出黄水的较少,河蟹死亡有减少,每天2~3只/天。

黄边糙鸟蛤


[学名]: Trachycardium flavum
[资源名称]: 黄边糙鸟蛤
[外文名]: Pacific yellow cockle
 
[形态特征]:
 
壳呈卵圆形,壳高大于壳长。壳表有黄褐色外皮,放射肋约30条,肋上有粒状突起,后端肋上的突起呈棘状,肋间沟较深。壳内面白色,壳顶部分黄色,中部和边缘常呈淡紫色。铰合部具主齿2枚,侧齿片状。前、后闭壳肌痕近圆形。
[原产地区]:广东、广西、海南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热带海区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埋栖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至浅海的砂质海底。滤食微型藻类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其它
[食性]:杂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埋栖 [生活区域]:埋栖浅海
[资源类型]:浅海 [主要用途]:食用,研究教学,其它
[资源状况]:未评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51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变色蜒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