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边鸟蛤

[学名]: Vepricardium coronatum
[资源名称]: 镶边鸟蛤
 
[形态特征]:
 
壳大而膨胀,呈卵圆形或近圆形,后端尖圆。壳顶突出位于中央偏前。壳面呈黄褐色,放射肋约36条,除前端数条肋外,其余的肋靠近边缘都有1列石灰片。铰合部主齿2枚,侧齿发达。前闭壳肌痕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近圆形。
[原产地区]:我国的南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中国、泰国、越南、孟加拉湾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相关推荐

镶边海豚螺


中文名称镶边海豚螺

拉丁名称Angaria laciniata (Lamarck)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Trochidae

中文属名海豚螺属

拉丁属名Angar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广东沿海、日本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结实。壳高36.2毫米,壳宽44.1毫米。螺层5层。壳顶平,螺旋部及各层上部平,形成90

肩角,螺面呈阶梯形。肩角处具右旋向外突出的管状棘,与螺肋相随排在规则的行列。棘部呈紫黑色,壳口不完全,唇周缘向外扩展,卷成沟状棘,厣角质。

生活习性
生活于低潮线附近岩石珊瑚礁间。产于海南岛文昌、琼海、陵水、三亚、儋县沿海。

海水/咸水生。

黄边糙鸟蛤


[学名]: Trachycardium flavum
[资源名称]: 黄边糙鸟蛤
[外文名]: Pacific yellow cockle
 
[形态特征]:
 
壳呈卵圆形,壳高大于壳长。壳表有黄褐色外皮,放射肋约30条,肋上有粒状突起,后端肋上的突起呈棘状,肋间沟较深。壳内面白色,壳顶部分黄色,中部和边缘常呈淡紫色。铰合部具主齿2枚,侧齿片状。前、后闭壳肌痕近圆形。
[原产地区]:广东、广西、海南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热带海区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埋栖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至浅海的砂质海底。滤食微型藻类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其它
[食性]:杂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埋栖 [生活区域]:埋栖浅海
[资源类型]:浅海 [主要用途]:食用,研究教学,其它
[资源状况]:未评估

泡状薄壳鸟蛤


[学名]: Fulvia bullata
[资源名称]: 泡状薄壳鸟蛤
[别名]: 褶襞鸟蛤
 
[形态特征]:
 
壳薄,近卵圆形,两壳相等,前缘及腹缘圆,后缘略呈截形,后端开口。壳表淡黄色,具紫褐色斑纹,及斑点。生长线细密,放射肋约40条。壳内面白色,具紫褐色斑纹,边缘呈齿状缺刻。铰合部有2枚主齿,侧齿呈片状。前、后闭壳肌痕均为卵圆形。
 
[原产国家]:中国、菲律宾、越南等  [原产省份]:广东、广西、海南  [原产地区]: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太平洋西岸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埋栖生活于潮间带及浅海砂质海底。滤食微型藻类及有机碎屑。

滑顶薄壳鸟蛤


中文名称滑顶薄壳鸟蛤


拉丁名称Fulvia mutica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鸟蛤科

拉丁科名Cardiidae

中文属名薄壳鸟蛤属

拉丁属名Fulv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在浅海的沙质海底。分布于日本近海。

形态特征
贝壳略近圆形,壳质薄脆。壳高29-50毫米,壳长42-54毫米,壳宽35-37毫米。壳顶突出,顶尖略向前弯,位于背部靠前方。小月面长卵形,盾面短,棱形。外韧带发达,突出壳面,呈铁锈色,短,只占盾面长度的一半。贝壳表面极凸,具有46-49条皮质薄片状竖起的放射肋,这些放射肋在顶部常脱落,愈至腹面愈高起,肋间沟的宽度与片状肋的高度略相等。壳面黄白色,顶端略呈黄褐色。壳内面白色、肉色或带紫色。铰合部窄长,右壳的二枚主齿背腹排雷,腹面者较大,前、后侧齿各一个,左壳二个主齿前、后排列,前者较大,前、后各有一个侧齿。前闭壳肌痕很大,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较小,圆形,外套痕完整。

生活习性
海(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71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薄壳镜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