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衣笠螺

中文名称 太阳衣笠螺
拉丁名称 Stellaria solaris(Linnaeus)
生物代码 580050020270010006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中腹足目
拉丁目名 Mes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衣笠螺科
拉丁科名 Xenophoridae
中文属名 衣笠螺属
拉丁属名 Stellari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壳低圆锥形。壳高32.7mm,壳宽65.3mm。螺层约7层。呈淡黄色,壳顶灰黑色。螺层周缘具向外伸展的管状突起,体螺层约有19个。仅在壳顶数层缝合线上粘附有碎贝壳及砂砾。壳面具斜形细纹,壳底较平,具明显的弧形放射肋,肋上有细小颗粒状突起。壳口斜,脐深,小部分被内唇遮掩,厣角质。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沙质海底

相关推荐

笠帆螺


[学名]: Calyptraea morbida
[资源名称]: 笠帆螺
[形态特征]:
 
壳呈笠形,质稍薄。壳形常随附着物而变化。贝壳上中部突如伞。壳顶位于中央。壳面光滑、黄白或淡棕色,同心生长线细。壳口近圆形,与贝壳等大。内隔板呈牛角状,以其右侧边缘向下方斜附壳内。肌痕近三角形,在隔板前方。
 
[原产地区]:我国的广东、海南、台湾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附着在低潮线附近的岩石或其他贝壳上。

衣蚶蜊


中文名称 衣蚶蜊
拉丁名称 Glycymeris uestita(Dunker)
生物代码 580020030030010005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蚶目
拉丁目名 Arcoida
中文科名 蛤蜊科
拉丁科名 Mactridae
中文属名 蛤蜊属
拉丁属名 Glycymeris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小,近圆形,且扁。壳高38.3
mm,壳长42.7mm,壳宽23.0mm。壳顶位于近背缘中央。壳表具有许多扁平的放射肋,肋上有条纹,肋沟浅且狭。壳表面被有淡褐色的壳皮,壳皮上有短小的毛。壳面颜色、花纹多变。壳周缘具有细小边缘齿。

蓝鳃太阳鱼


[学名]: Lepomis macrochirus Rafinesque, 1819
[资源名称]: 蓝鳃太阳鱼
[外文名]: Bluegill Sunfish
[别名]: 蓝鳃太阳鲈
 
[形态特征]:
  体侧扁,长椭圆形。背部青灰色,具数条垂直的黑色斑纹,腹部白色,鳃盖后缘长有黑色形似耳状的皮膜。口端位,唇厚具皱褶,口裂稍向下倾,上下颌具颌齿,口内有少能活动的舌。体被圆鳞,背鳍连续,鳍棘发达,DX,12;腹鳍胸位,A Ⅲ,11;VI,5;P10;尾鳍又形,C18;侧线鳞44,7/14一V。鳃弓5对,第5对鳃弓扩大成三角形,上生不规则的细齿,构成下咽齿,上咽齿由上颌两块半圆形骨片构成。鳃耙不发达,鳃弓上鳃耙11 ~13枚,短而尖,鳃耙长1.1~ 3.1 mm,排列较疏,耙间距1.1~1.5 mm。
 
[原产国家]:美国、墨西哥  [原产省份]: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  [原产地区]:原产于北美五大湖区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和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在我国分布于我国湖北、广东等省份。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蓝鳃太阳鱼属温水性小型鱼类,适宜在湖泊、水库、池塘等养殖,常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喜群居,性较温驯,易起捕。一般个体重50~200 g,大者可达2 000 g。生存水温1~38℃ ,可在我国广大地区的自然水域环境中越冬、度夏及正常生长;8℃ 以下或38℃ 以上基本停食。对水质环境条件要求不高。

半圆粗衣蛤


中文名称 半圆粗衣蛤
拉丁名称 Beguina semiorbiculata
生物代码 580020080010030001
英文名称 Beguina Semiorbiculata
(Linnaeus)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心蛤科
拉丁科名 Carditidae
中文属名 粗衣蛤属
拉丁属名 Beguin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长卵圆形,或近半圆形。壳高89.4mm,壳长54.2mm,壳宽37.7mm。壳质坚厚。壳顶略突出。背缘弓形,腹缘平,中央微凹。韧带细长,约占壳长的1/2。壳表面栗褐色,腹缘前部白色。壳面生长轮明显,且具细的放射肋。贝壳内面大部为褐色,部分白色。铰合部具主齿2技,前主齿短,后主齿长。前闭壳肌痕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马蹄形。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浅海有珊瑚的海底。

衣硬篮蛤


[学名]: Solidicorbula tunicata
[资源名称]: 衣硬篮蛤
[形态特征]:
 
壳厚,壳高与壳宽近相等。两壳不等,左壳较右壳小。壳的前缘圆,后端尖瘦,左壳后端有舌状的水管板。壳面呈灰白色,有壳皮;生长线粗细不等,隆起。壳内面灰白色,周缘有橙黄色的镶边。铰合部具灰白色主齿1枚。前闭壳肌痕梨形,后闭壳肌痕椭圆形。
[原产地区]:我国的南海  
[地理分布]: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至浅海泥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滤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其它埋栖 [生活区域]:埋栖
[主要用途]:其它

蓝绿鳞鳃太阳鱼


[学名]: Lepomis cyanellus Rafinesque, 1819
[资源名称]: 蓝绿鳞鳃太阳鱼
[外文名]: green sunfish
[别名]: 爬岩鱼、什告(白沙县南开)、什拍亲(琼中县上安)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略平扁,后部侧扁;尾柄较短,尾柄长为尾柄高1.7-1.9倍;头中大,略扁平;吻短而圆钝,稍突出;眼中大,上侧位;口中大,下位,浅弧形;须4对:鼻须1对,伸达眼后缘,上颌须1对,最长伸越胸鳍基部,颏须2对外侧须较长,伸达胸鳍苦;体无鳞,侧线平直,中侧位。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海南省  [原产地区]:亚洲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长江、闽江、珠江等水系及海南岛南渡江和昌化江水系等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小型底栖鱼类,主要摄食水生动物。

太阳鱼和罗非鱼的区别


罗非鱼是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少刺。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常作为观赏鱼。从形态来看,太阳鱼的体型有些似罗非鱼。那么,太阳鱼和罗非鱼的区别是什么?

一、太阳鱼和罗非鱼的区别是什么?

品种不同:罗非鱼原产非洲,属热带性鱼类罗非鱼属;太阳鱼原产于美洲中南部,属太阳鱼科淡水鱼;体色不同:太阳鱼身上的颜色较多,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色或淡橙黄色,背部呈淡青灰色,间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纵纹;而罗非鱼身上只有灰色和棕色。

二、罗非鱼的生活习性

罗非鱼栖息在中下层,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罗非鱼不耐低温,在水温10℃左右就会冻死。有些种类的罗非鱼会有口孵的行为,即雌鱼将受精卵含在口中,直到孵化为幼鱼,这种护幼行为对其繁殖十分有利。部分种类的罗非鱼在繁殖前,雄鱼会挖掘底土筑成盆状的巢,具有强烈的领域性,雌鱼将卵产于巢中,待孵化后再由雌鱼将幼鱼含在口中保护。

三、太阳鱼的生活习性

太阳鱼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可在1~38℃水温状态下生活,水温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适应性广,食性杂,群体产量高,能自然繁殖。

太阳鱼和罗非鱼虽然体形有些相似,但是它们的身体颜色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枣螺


中文名称 枣螺
拉丁名称 Bulla vernicosa Gould
生物代码 580060020050010008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头楯目
拉丁目名 Cephalaspidea
中文科名 枣螺科
拉丁科名 Bullidae
中文属名 枣螺属
拉丁属名 Bull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卵圆形。壳高41.3mm,壳宽32.3
mm。螺旋部卷施凹陷入体螺层内,壳顶中央形成一个深凹的小穴。体螺层膨胀。壳表白色,饰有黄褐色小斑纹,有时这些斑纹聚集形成3~4条不太明显的暗色横带。生长线精细而明显,常密集成皱褶。壳口稍高出壳顶,上部狭,底部宽而圆。壳口内面白色。
生活习性 暖海产,生活于潮间带低潮区附近珊瑚礁间沙质海底。

大沼螺(湖螺)的养殖


大沼螺,俗称螺蛳,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江河、湖泊、沟渠、溪流、池塘和稻田中,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水草丛生和有微流水的地方,通常营底栖生活,以浮游生物、各种腐屑为饵,有群居的习性。大沼螺的养殖技术比较简单,特别是大沼螺的繁殖力较强,且可与鱼、虾、蟹、鳖等特种水产同池共生,因而目前大多数采取引种养殖、增殖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应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选好养殖水域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现有的池塘、河沟、稻田甚至小型湖荡,发展大沼螺的增养殖。

2.搞好引种在选定的养殖水域里,每亩投放200-400千克大螺狮,让其繁殖后代,促进生长。

3.坚持合理利用大沼螺的繁殖一般自4月上中旬开始,直到9月底结束。当新繁殖的大沼螺长到一定规格后,就可起捕经过加工用于饲养青虾。每次起捕后都要留足一定数量的产卵亲体,让其继续产卵繁殖,繁衍滋生,确保持续利用。

翼螺


中文名称 翼螺
拉丁名称 Pterynotus alatus(Roding)
生物代码 58005003001005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狭舌目
拉丁目名 Stenoglossa
中文科名 骨螺科
拉丁科名 Muricidae
中文属名 翼螺属
拉丁属名 Pterynotus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较狭。壳高44.2mm,壳宽23.0mm。
螺层约10层。每一螺层具有3条翼状的纵肿肋。各纵肿肋之间有1明显的瘤状突起。整个壳面密布细的螺肋。壳口小,边缘有许多整齐的褶襞。前沟长,先端稍弯向背方,前沟之右侧残留1条生长时遗下的旧的前沟,与壳口部的前沟排列成人字形。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浅海的砂泥质海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5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