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冬季的安全措施

一、鱼类越冬期殒命缘故原由

1.越冬鱼塘情况差,严重缺氧形成殒命

起首是水池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厚积,配套塘头猪鸭场的猪鸭屎落塘,鱼类(种)高密度养殖,高投饲,高渗出,无机物增多,耗氧量年夜;其次是有的村边塘、圩镇塘,村平易近栖身麋集,生涯污水和四周工场废水排放落塘,年夜量耗氧而惹起溶氧缺乏;再者水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超标,亦可惹起鱼类(种)中毒殒命;四是鱼塘渗漏年夜,保水性差,缺乏新颖水源增补,塘小水浅缺氧,鱼类运动空间窄;五是新挖塘、瘦水塘不肥,缺乏富厚的浮游植物,光互助用弱,产氧量抵不上耗氧量,鱼类缺氧浮头染病殒命。

2.鱼种过密太小惹起殒命

鱼种巨细不均,加上投喂不妥,以强凌弱,形成鱼种规格太小,体质愈来愈差,体内积蓄的脂肪等养分物资能量少,难以在漫长的越冬时代保持性命运动中所需的能量,因身材虚弱而殒命。

3.鱼体受伤染病殒命

在拉网上市或拼塘时操作欠安,形成鱼体鳞片、鳍条、鳃丝擦伤脱鳞,使抱病菌入侵熏染疾病,在越冬时代也轻易殒命。

4.治理不善惹起殒命

在越冬时代,养鱼户以为鱼类不吃或少吃饲料,而抓紧治理,不实时检察水质(当水体含氧量降到3毫克/升时,鱼类感应不安;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鱼类呼吸难题,年夜量浮头殒命;溶氧量最好掌握在5毫克/升为宁静系数)、水体肥瘦老化及鱼类运动情形,或已发明鱼体欠好的苗头又没有实时接纳办法,迁延光阴形成鱼体虚弱殒命。越冬塘渗漏水,塘小水浅冰雪过厚形成池水缺氧,亦会招致鱼类梗塞殒命。

二、预防调停要领

1.建立以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头脑

水产养殖植物的病发机制必需知足三个前提:一是卑劣的养殖情况(包罗天气失常);二是水产植物体质弱,抗病才能降低;三是致病的病原体存在,三者缺一不行。根据这三个准绳,我们若能做好这三方面的事情,便可使养殖种类宁静过冬。是以要保持以防为主、防治联合的准绳,实验康健生态的养殖治理形式,才气到达淘汰或掌握越冬鱼类的疫病,淘汰由此所形成的经济丧失,为来年减产增收打下坚实基本。

2.革新越冬养殖情况

选好越冬水池,清塘消毒,培肥水质。越冬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鱼种成活率和成鱼发展减产。选塘前提以下:背风朝阳,保水性好,水源富足,灌排利便,鱼种塘3亩~5亩,成鱼塘5亩~10亩,水深2米~3米(南方的水池结冰后水位也要坚持在2米阁下)。有前提的可选择有温泉水的水池,对掩护寒带、亚寒带鱼类宁静过冬最为有益。应将过量的淤泥扫除,作为农作物和果木的无机肥料,修补渗漏,清平塘底,保存淤泥20厘米便可,并举行阳光曝晒,耙松底泥,充实氧化。然后灌水入塘80厘米~100厘米,亩放生石灰150千克和茶麸50千克(浸水24小时后连渣带水匀称倾泻落塘),生石灰中和酸性,进步pH值,改进水质底质,释放养分素,杀灭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体。茶麸除杀灭野杂鱼以外,还起到培肥水质的感化(培养富厚浮游植物,有益于光互助用造氧),药性事后,茶麸也是鱼类爱好吃食的养分饵料。一礼拜后将越冬塘水位加深到1.5米~2米,亩施发过酵的无机肥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磷肥3千克)培肥水质,使鱼种(或拼塘后不克不及上市的成鱼)落塘后便可摄食富厚的饵料。

3.进步鱼类(种)机体的越冬抗寒免疫力

年夜规格鱼种体质结实、肥满膘壮、耐寒耐低氧、抗熏染才能强。据笔者多年理论,在一律前提下,一样平常尾长12厘米以上的鱼种越冬后成活率可达90%,而尾长5厘米~6厘米的鱼种越冬成活率为50%~60%。因而可知,在每一年的春季鱼类年夜量摄食,积蓄脂肪能量以供越冬消费,故要多投喂高卵白和高脂肪的饲料(如农副产物的下脚料、花生麸、豆饼、麦皮、玉糠和过量的新颖青菜叶、青草叶),把鱼类(种)育肥育壮。合时投放就是要控制好投放时光,投放太早,水温高,鱼类运动频仍,耗氧、耗体能较年夜,拉网擦伤也易熏染赤皮烂鳃等病症;投放太晚,气象严寒,拉网刮鱼异样毁伤鱼体表易熏染水霉病,亦会形成年夜批量殒命。是以,一样平常选择在11月中旬水温在12℃~15℃时举行拼塘养鱼(这时候鱼类运动削弱,鳞片紧凑,拉网不容易擦伤染病)。鱼类(种苗)放养,有单种类养殖、多种类混养,以是要分种类、分规格、分食性。如以培养滤食性鲢鳙鱼为主的可以使养殖鱼占70%,搭配20%的草鱼、10%的底层杂食性鱼类(单种类的罗非鱼或土鲮鱼等),反之则一样。若是是养殖底层鱼类(罗非鱼、土鲮鱼、鲤、鲫等),则不要混养,由于这些鱼类食性和栖身水层年夜同小异,轻易形成抢食,年夜鱼欺凌小鱼,形成强大者先殒命。建议单塘养殖单一种类以统一规格鱼类为主,如土鲮鱼(种)占70%、鲢鳙鱼占20%、草鱼占10%可充实使用鱼类食品链,共生互利,康健养殖。放养太密,饲料缺乏产生争吃,鱼类发展巨细纷歧,运动空间小,水位降低,易缺氧殒命;太疏,则铺张水体空间。一样平常亩放10厘米以上鱼种3万尾~4万尾,无水源增补者则亩放1万尾或许更少些。若是是成鱼塘养殖,一样平常亩放300千克不克不及上市的成鱼,也可捕捞几多放回几多,捕甚么放甚么,坚持鱼量绝对稳固,有益减产增收。还要凭据养殖手艺、饲料、水源、种类、规格、密度等详细情形实时调剂,不克不及照搬照套。在正午2时~3时、无风,光照、水温正常时举行放养。放养前先辈行检疫,用4%~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消毒十几分钟后落塘养殖。

4.增强越冬治理

做好水质治理要常巡塘,早、中、晚视察水色变更,使池水做到肥、活、嫩、爽,按期(10天~15天)灌注新水,排放老水。如发明水量变色、污浊、变黑、有腥臭味,讲明水量变坏,须要实时替换新水;如发明冰眼处有鱼群集中运动,须要实时破冰并加注新水或接纳其他要领增氧。冰封的塘面鄙人雪后要打扫积雪,改良光照前提,增添水中浮游植物光互助用,临盆更多的氧气。投饲豢养要做到绝对公道化,既要包管鱼类(种)吃饱,又要统筹养殖情况不受净化和勤俭本钱,以是必需举行迷信投饲。隔1天~2天按1%~1.5%在上午10时投喂一次,保持大批屡次,水温低于15℃时少投,低于8℃时不投;风和日暖时多投喂,年夜风暴雨气压低时不投喂;浮头时不投喂,水质好时多投喂,水质好转不投喂。投喂饲料要养分公道周全,制止单打一,添加一些矿物资和维生素,后果更佳。

做好鱼病防治以防为主,防治联合。在养殖历程中,常应用一些水质改进剂、底质改进剂及微生物制剂等,合营活菌应用后果更好,水质更佳。按期对养殖水体举行消毒,杀菌杀虫,割断病原体的横向流传,最好应用对鱼类无安慰性、无残毒的消毒剂(如漂白粉、食盐、生石灰、鱼菌净、鱼菌清等及中草药物),按期投喂药饵,加强鱼类体质,进步抗病御寒越冬才能。越冬鱼池应坚持平静,避免禽畜落塘惹起鱼类不安。

做好御寒防冻鱼类虽是变温植物,但当水温降到1℃~0℃时,温水性鱼类一样平常进入麻木状;水温降到0.5℃以下时,鱼类就会立刻殒命。因为地热关系,越冬鱼塘水温一样平常在4℃阁下,通例种类四各人鱼等鱼体表也会年夜面积冻伤熏染水霉、细菌等疾病而殒命;而寒带、亚寒带鱼类在水温6℃~10℃也会年夜批殒命,在12℃~18℃冻伤得水霉病亦会年夜批殒命。是以,越冬鱼塘应只管加深水位到3米,也可在鱼塘背风朝阳处水深的处所搭防霜棚60平方米~80平方米,可用竹杆夹着10厘米~13厘米厚的稻草或尼龙编织布盖在离水面20厘米处,或在塘基周围堆上日常平凡预备好的草皮泥、稻草,留意气候预告,一旦寒潮光降,就点着草皮泥,禾草薰烟,以有用熔解塘面霜水,掩护水池水温。

相关知识

夏季鱼类的饲养管理措施


夏季是鱼类旺长的黄金期,也是决定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正确选择饲料、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疾病防治等工作是决定全年养殖效益的几项关键措施:
一、饲料的选择
建议首选知名大企业的饲料,一方面其产品质量稳定性好,另一方面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完全可以应对原料涨价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技术领先。正确选择饲料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必须分清主养和副养品种,有针对性地选料。若养殖的是鲤鱼、鲫鱼、草鱼等常规品种,建议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养殖情况选择中、高档饲料;若养殖对象为名优品种。建议使用高档饲料,以缩短养殖周期,减少养殖风险。
2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即分清养殖是主业还是副业,是精养还是粗养,做到心中有数。
3终端产品上市时间。要达到的规格和产品价格的预期。一般情况下,鱼价高时,宜选择高档饲料,使鱼快速生长,提早上市:鱼价稍低时要计算饲料的盈亏平衡点,选择稍低档次的饲料,从而保证经济效益。
二、加强饲养管理
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管理得好才会出效益。鱼类生长黄金期必须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1加强投饲。为了满足鱼类快速生长的需要,从七月份左右。就应该逐步增加日投喂量,投饲率在厂家推荐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情况灵活确定。此外,日间管理要求要有专人负责精细投喂,保证必要的投饲次数和投饲时间,如鲫鱼日投喂次数最好保证在6次以上,鲤鱼保证在4次以上较好,有胃鱼也不要少于2次,每次使鱼摄食八成饱。也可多使用浮性料,以减少人工和饲料浪费。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水温高,投饲量大,水质易恶化(),必须适时调节水质。良好的水质能刺激养殖水体内藻类进行繁殖,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夏季换水应掌握少加少换、勤加勤换的原则。水源条件良好的精养鱼池最好每10天加注新水15厘米以上,当水质过肥有机质过多时,换水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水源条件较差的要适当控制投饲量,同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也可以做到一池水养一池鱼。另外,注水时间和方法也有讲究。注水时要避免水流过急,同时避开食场,以免搅动沉积在池底的饲料残渣、排泄物及污泥。注水时间宜选择在凌晨3-4时。此时池水溶氧较低,加注新水可提高池水的溶氧量,避免鱼类缺氧浮头。此外,还应结合增氧设备改善水体中溶氧,如在晴天中午1-2时应开启增氧机。搅动水体,补充底层氧气,改善底层水质条件。
3加强巡塘。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白天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和摄食有无异常,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检查病因并掩埋,夜间观察有无浮头征兆。遇天气骤变的夜晚,更要加强巡塘,严防浮头泛池。夜间若发生严重浮头,在注水和开动增氧机的情况下,可配合使用增氧剂。
4疾病防治。鉴于鱼病不易被发现的特点,必须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如预防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病和细菌引起的肠炎、赤皮、烂鳃等,一般采取药物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另外,在用药时必须讲究方法,确定用药后要充分了解所选药物的特性,如晶体敌百虫与生石灰合用会生成剧毒的敌敌畏,可能导致养殖鱼类中毒死亡。还有些药物要现配现用,如二氧化氯,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否则可能起不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24500江苏省滨海县水产局李为学

棘胸蛙的安全越冬措施


1.强化培育越冬前一个月,加强饲养管理,抓好膘体培育,使其肥壮,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

2.营造洞穴越冬池最好采用土池,土池较保暖。事先把蛙池四周泥土翻松,并选择避风向阳地方,近水面位置挖若于个直径10-20厘米、深40-60厘米的洞穴供蛙休眠。洞穴要保持光滑湿润,但又不被池水浸没。为提高保暖效果,可在洞穴北面挂一排草帘,作为挡风屏障。

3.水底越冬越冬期提高蛙池水位至1米以上。他内投放部分水生植物,池上搭建挡风棚盖,用竹木搭架,上盖草帘(或薄膜)。在蛙池北面,草帘与地面紧贴,池对面搭棚架,高50- 60厘米。越冬池底泥疏松,增投些石块,便于蛙的潜伏。蛙在冬眠期间,仅保持微弱的生理活动,依靠皮肤呼吸,就可保证氧的供给。

4.防敌害蛙处于冬眠时,抵御敌害的能力很弱,易受到敌害生物侵袭。要经常巡视池塘,检查围墙和保暖设施,观察冬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山羊的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贵州省务川县召开,蕉坝乡组织选送了6只山羊参加比赛。为了避免山羊因运输、环境改变而引发山羊传染性口疮、羊肠毒血症、感冒、传染性胸膜炎、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和肠炎等疾病,我们对选送山羊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确保山羊运输损伤降到最低。现将此次山羊运输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运输前的准备
1.选择健康无病的山羊,严禁运输带病山羊。带病山羊在运输途中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经济损失。
2.山羊在运输前1天最好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小苏打、复合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增强山羊的免疫力、抵抗力,从而降低应激反应。在运输前2小时停止饲喂精料,且不能喂得太饱,以防腹部内容物多,路上颠簸引起不良反应。山羊运输前可肌内注射黄芪多糖+头孢噻林,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3.山羊运输前要做好布氏杆菌病监测和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免疫工作,必须佩戴防疫标志,持有检疫合格证明、消毒证明及相关手续。
4.运输车辆必须严格消毒,其内放置稻草或细糠,以防山羊摔倒被踩伤、踩死。
5.运输车辆要求车况良好,安排好运输路线,准备好雨布,以防日晒雨淋,山羊被淋后易患感冒。
6.装车时,将车停在有高台或架好木板的地方,让山羊慢慢上车,严禁野蛮驱赶造成山羊损伤。山羊应根据性别、大小、强弱、母羊是否怀孕等进行分群装栏,防止运输途中妊娠母羊受到挤压而引起流产或弱小的山羊受到挤压发生踩伤、踩死。
二、运输中注意事项
1.车辆要匀速行驶,慢起慢停,切忌猛刹车。
2.随车技术员要注意观察山羊的状况,最好每隔1个小时停车检查1次。如听到山羊惊叫要停车检查,发现山羊摔倒、趴下或头伸出车外,要及时把山羊扶起或把羊头拉回车内,()防止被其他山羊挤压、踩伤。
3.运输时间在6小时内,途中可不喂草料只饮水;运输时间较长的,途中要喂青干草和饮水。
三、运达目的地后注意事项
1.山羊到达目的地后,将车停在有高台或架好木板的地方,让山羊休息2个小时后自行下车。山羊下车后要慢慢赶进事先准备好的羊舍,供给清洁的凉开水,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小苏打、复合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然后喂青绿饲料,少量勤添,前3天不要喂得太饱,七成饱即可。
2.山羊应根据性别、大小、强弱、母羊是否怀孕等进行分群饲养。注意观察山羊的精神状态、采食、反刍行为和粪便形状等,一旦发现患病羊,就要立即隔离治疗,精细管理。未发病的山羊,可以肌内注射黄芪多糖+头孢噻林,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四、小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羊肉需求量增加,山羊价格上涨,调运频繁。在运输过程中,因养殖户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导致山羊运输发生应激反应,死亡率高达50%,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山羊产业发展。山羊运输,只要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处理好运输中和到达目的地后的细节问题,就能把运输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务川县蕉坝乡农业服务中心邮编:564313)

奶牛场生物安全的原则及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形势也日益复杂,如何搞好奶牛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是奶牛养殖生产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从控制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防止疫病发生,促进奶牛达到更高的生产性能,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场生物安全的原则及安全防范措施。

1、牛场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

生物安全公认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封闭式饲养,不引进其他牛,杜绝和场外牛接触,如果一定要引进牛,要对引进牛隔离检测。确保牛场所用的饲料和饮水免受污染,控制其他人员和车辆进入牛场,应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减少因人员和车辆进出牛场而引起的病原体传播。控制牛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直接与间接接触,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和禽类。明确和监测牛群健康状况,制定并执行一致的疾病控制方案或生物安全计划。

2、生物安全计划的制定

做决策时,牛场场主需听取场内兽医的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保障牛的健康。场内兽医最好以书面形式写出有关牛场生物安全方面的建议。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文件,也可以是整个牛群健康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防护措施及监测疾病潜在危险性时,一般首先要明确牛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要根据数量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生物安全计划。当新牛引进或场内牛和场外牛有接触时,需引起注意。当引进新牛时,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新引进牛来源地的详细情况,隔离设施的提供与管理,检测、治疗和疫苗接种计划,以及引进牛不符合健康标准时的后续工作。书面形式的生物安全计划需有一定的灵活性,且要取得牛场场主和场内兽医的意见。要定期回顾此计划,制定计划的双方应合作互惠,达到各自的目标。牛场兽医部门根据新引进牛的转运过程,可对某些传染病发生的危险给出相应的评价。牛场主对牛健康状况的公布,以及兽医师临床诊断和实验检测结果更有助于危险性评估。另外,还可以在进口牛登记卡上注明牛的健康状况。

3、保证牛群生物安全的措施

牛群封闭饲养:保持牛场的封闭是生物安全程序的要点。不购买、不租借其他牛场的牛。新遗传性状的引进只能通过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来实施,但即使这样,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当进行胚胎移植时,受体牛必须是本场自繁母牛,不能从场外购买妊娠牛或其他动物。牛场之间不能进行牛的租借或出租。出场展览或市场销售的牛不能再返回牛场。放牧时,不同牛场的牛应避免接触。

牛的引进:对于很多牛场来说,由于饲养管理的局限,完全封闭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购牛时,要将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引入的牛可能带有某些传染性病原体,引起本地牛群发病。这些牛还可能传播不同型病原体,或因本地流行病而发病。即使在无愿望达成或维持牛群很高健康状况的地区,牛在流动过程中强毒性或耐药性病原体传播的危险依然会对各牛场造成威胁。根据牛场卫生措施,最安全的购牛是无指定病原体的牛,比较安全的方法是从已知健康状况的牛群中购牛。无特定疾病的牛群、已知健康状况的单一牛群和已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的危险系数将会增加。从未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或发病牛群中购买牛是非常危险的。牛市或牛贩子手中的牛来自不同的牛群,且混于一起,因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除非从没有特定疾病的牛场中购买牛,引入牛在进入牛场前都要进行隔离检查。使用本场的运输工具可将运输过程中与一些传染源接触的危险降低到最小,尤其是物流公司在不能保证单一运输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引进牛进入牛场之前,应根据提前制定好的具体方案,在送达目标牛场时进行隔离检测。

关注牛场疾病对引进牛的影响:很多牛场主认识到新引入的牛可能将疾病传染给本场的牛,但很少认识到本场的牛也有将疾病传染给新引入牛的危险性。很多常见疾病和生殖道传播的疾病可导致牛繁殖性能严重下降,这种情况在种公牛饲养上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在妊娠过程中发生感染时,很多妊娠母牛可能会发生流产。综合以上原因,本场流行病学,确定引入牛中所有个体的疾病情况,同时在隔离期间进行相应的治疗或疫苗接种。

对于种公牛的引入,应注意从精子开始形成到精液射出有2个月的间隔。这就意味着即使在睾丸发生疾病,在数周内并不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反之,发病后精液质量在数个月后才能恢复。母牛若在妊娠期感染某些疾病,可使妊娠率下降。所以,在引入新种公牛时,首先应该进行隔离和相关检测。然而,由于种公牛交易的时间选择通常与牛繁殖期,特别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很相近,这种隔离和检测操作就变得相当困难。

安全防范措施

1.隔离

1.1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隔离措施主要包括从选址上做好隔离、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和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1.1.1从选址上做好隔离。新建奶牛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应远离交通要道、居民点、医院、屠宰场、垃圾处理场等有可能影响动物防疫因素的地方,距离要保持在500-1000m以上。选择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点,具有清洁、无污染的充足水源,地下水位在2m以下。

1.1.2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奶牛场周围要建有隔离沟或隔离墙及绿化带;场门口建立消毒池和消毒室;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养殖场内应严格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还要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建立隔离圈舍;牛舍之间距离最低不应少于10m,各区之间还要建立隔离墙或绿化隔离带。严格做到净道、污道分开,无害化处理设施要配套完善。

1.1.3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要针对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采购制度、中转物品隔离消毒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认真实施,切断一切有可能感染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环节。

1.2人员隔离奶牛场应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奶牛场工作人员也禁止随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进出奶牛场要经过严格消毒;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饲养人员严禁相互串牛舍。在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的情况下,严禁工作人员外出;如必须外出的人员外出后,应待疫情全部扑灭后方可进场,或经过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后才能进场。

1.3奶牛间的隔离

1.3.1引进奶牛的隔离

奶牛引种是牛病传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种传染性生物因子都可能在引种时被带入牛场,特别是购进隐性感染或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带毒奶牛,将给奶牛场造成巨大损失。在引种前要做血清学检测,检测是否带有本场没有发生过的传染病致病因子,同时须在隔离检疫舍隔离观察30-60天。30天后再检测1次,如检测结果仍为阴性,方可引入本场。

1.3.2病牛的控制

每栋奶牛舍应预留病弱牛栏,一旦发现状况异常奶牛立即转到病弱栏内。经2天治疗未见好转的,立即转入病牛隔离舍治疗。

1.4饲料、用具和交通工具隔离

奶牛场必须坚持定期开展饲料采购等工作,这些环节也是是传入传染性生物因子的关键环节,不能出现任何问题。饲料采购要在非疫区进行,在饲料进场后应在专用的隔离区进行消毒,并杜绝同外界相关人员的近距离接触。要杜绝使用经销商送上门的原料,杜绝运输奶牛及相关产品的交通工具接近场区;生产区内使用的工具、车辆等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在生产区内要设立专门的消毒池,对生产区内的相关用具进行消毒;运输饲料、奶牛的车辆也要定期进行消毒;运输鲜奶的车辆要专一、固定,进出场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1.5其他动物与昆虫的隔离

狗、猫、鸟、老鼠、蚊蝇等野生动物和昆虫也是将新的传染性生物因子引入奶牛场的重要危险因素,要禁止让狗和猫在牛场内四处走动。老鼠、蚊蝇等都是疾病的传播者,还对饲料、饲料原料造成损耗与污染。奶牛场要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老鼠,及时处理粪便,净化污水,防止蚊蝇滋生。

2、消毒

消毒是奶牛场消灭传染性生物因子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舍,另一方面,消毒还可以杀灭已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从而减少了奶牛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奶牛场的消毒要注意以下五点:

2.1环境消毒在奶牛场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要设消毒池、消毒通道以及消毒间。消毒池长应为车辆车轮两个周长以上,深要大于车轮半径以上,定期加入5%的火碱水或10%的来苏儿溶液,也可放生石灰等消毒。消毒通道可安装喷雾消毒装置,消毒间多为紫外线消毒。

牛舍及运动场内的粪便每天都要清除,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牛舍入口牛舍周围及运动场,每周用用火碱、生石灰或来苏儿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牛舍墙壁、牛栏等2-3周用15%的石灰乳或20%的热草木灰水进行粉刷消毒。牛场周围、场内污水池、下水道等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每次牛舍进牛前,彻底清洗、消毒所用栏舍,至少空置7天后,再转进新牛。饲料存放处、场内道路、舍内通道、值班室、更农室要每天打扫干净定期消毒。

2.2人员消毒奶牛场应尽量减少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经过严格消毒,遵守奶牛牛场卫生防疫制度。饲养人员定期体检,患人畜共患病者不得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

2.3牛体消毒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对牛体进行消毒。消毒时要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

2.4用具消毒饲喂用具、饲料床等定期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日常用具、医疗用具、配种用具以及挤奶设备和奶罐等,在使用前后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2.5粪便处理牛粪采取堆积发酵处理,堆积处每周用2-5%烧碱消毒一次。

3、免疫

免疫是预防、控制疫病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奶牛场应跟据本地疫病流行状况、奶牛来源和遗传特征、奶牛场防疫状况在专业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疫苗的种类和免疫程序。注意疫苗必须为正规生产厂家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合格产品。

4、检疫

4.1引种检疫引种时要遵循“健康第一”的观念,严把引种关。由国内异地引进奶牛,要按规定对结核病、布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白血病等进行检疫。从国外引进的奶牛除按进口检疫程序检疫外,应对白血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粘膜病、副结核病、蓝舌病等复查一次。引进牛到达调入地后,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进行隔离观察饲养14天,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5.监测

5.1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净化每年春秋两季,要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对本场奶牛进行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监测。对于检出的阳性牛只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扑杀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5.2其他疫病的监测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必要的其他疫病监测方案。一是隐性乳房炎监测,在泌乳奶牛干乳前15天进行,以便在干乳时运用有效的抗菌制剂,及时进行防治。二是定期进行口蹄疫监测。三是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

依据监测结果对奶牛场及时进行免疫程序的调整,同时进行相应的驱虫保健。

总之认真做好以上生物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切实控制奶牛场的传染性生物因子,从而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奶牛的生物安全,才能保证规模奶牛场的可持续发展。


养鸭业的生物安全和疾病预防措施


养鸭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鸭的饲养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中国幅员辽阔,有众多江、河、湖泊、滩涂水面,适合养鸭业的生态条件,要建设好这个大产业,促进我国养鸭业向现代化跨越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关。生物安全是指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鸭群免遭致病微生物侵袭,以及建立屏障以避免病原体扩散到健康鸭群。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鸭群始终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威胁,生物安全是目前养鸭业能否成功和获利的关键,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进入鸭群,生物安全是通过减少环境中的传染性微生物数量来预防疾病,是一项省时、省力、省钱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1.1人员控制大多数疾病可通过人员传播,包括参观者、邻近养鸭户、鸭场内部人员及参与免疫接种、肉鸭和饲料的销售人员等,任何进入鸭场的人员都应穿戴消毒防护服(包括工作服、长统胶鞋、帽子和手套等),鸭场应只设一个出入口,未经许可者不得随意进入鸭场。

1.2车辆设备鸭场出人口应设车辆消毒池,所有进入鸭场的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如果消毒池消毒不到的地方可用消毒喷雾器喷药消毒。所有装鸭箱、蛋箱、免疫接种用具等都要彻底消毒。

1.3动物和昆虫养鸭场禁止饲养食用动物、啮齿类动物和鸟类,因为这些动物均可能成为疾病和病原的机械携带者,如能传播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等病原菌,马立克氏病毒和禽痘病毒可通过蚊蝇等昆虫传播。有效的粪便和死禽处理将有助于减少昆虫蚊蝇的数量,应当定期喷洒允许使用的杀虫剂来控制昆虫蚊蝇,减少疾病的病原体传播。

2饲养与管理

2.1 选址和布局合理的选址和布局对鸭子的生长、减少应激反应及感染疾病起着重要作用。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上风上水处,应距公路干道、村镇居民区、企业工业区500 m以外,具备三通(通电、通水、通路),周围应筑有围墙,有条件者可在距养殖场围墙1m左右处种植防护林。养殖区与饲料加工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出人口设车辆消毒池。鸭舍应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以便送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体。鸭舍应当建有防鸟类和防啮齿类动物的设施,应能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

2.2水源和饲料饮用水应清洁无污染,营养均衡的饲料对鸭子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劣质饲料除了导致营养缺乏症外,还可使鸭子处于应激状态,更易感染传染病。尤其是受潮或过期饲料,黄曲霉素含量可能超标。黄曲霉素除影响鸭子的生长健康外,还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降低鸭子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

2.3污染源处理病死鸭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疾病传播。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焚烧或深埋,垫料和粪便可堆积发酵进行无公害处理,发酵池应设在距养殖场下风向30m处,发酵后的粪便可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

2.4鸭舍的消毒养殖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原有鸭子出栏后,对鸭舍、饲养用具、地面 (网床地面)、通风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应空闲1 2周后方可引进新鸭。平时要经常保持舍内通风,光线充足,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

3免疫接种

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免疫工作十分重要,要制定切合鸭场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可采用注射、饮水(口服)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接种。

实践证明,有效做好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应激因素,是控制和预防鸭子发病的重要措施。

蟹种安全越冬是冬季蟹塘管理的关键



冬季是蟹种越冬季节,如何提高蟹种低温下的成活率,减少在冬季的死亡,让蟹种安全越冬是冬季蟹塘管理的关键。
一、越冬前的强化培育
1、病害预防:由于扣蟹池塘大多以种植水花生为主,水花生的水质净化能力较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虽然通过换水可减轻这种富营养化,但总体养殖过种的水质偏浓,使纤毛虫病到秋季节是高发季节,越冬前必须进行2-3次杀虫杀菌。
2、强化投喂:在蟹种进入越冬冬眠期前,水温在10℃以上时,应强化投喂,让蟹种积累一定的能量,以供冬眠期的消耗。投喂营养全面,可利用优质人工配合饲料,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要尽量延长投喂期,不能因为整体吃食量的下降而过早地停止饲喂。
3、调节水质:蟹种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透明、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水体中。池水适宜的PH值为7-9,最适范围为7.5-8.5。PH值过低,会导致蟹种蜕不下壳。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升/升以上,溶解氧过低,蟹种产生应激反应,会导致饲料系数升高甚至不吃食、不蜕壳,严重的会导致蟹种窒息死亡。
4、防寒保暖:蟹种自身打洞的能力较弱,而对于池塘养殖环境的坡度,蟹种打洞越冬的难度更大,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帮助蟹种防寒保暖,度过严冬。如加深水位,增加水草(如水花生等)覆盖面积;人工设置蟹岛以供蟹种栖息;或者在背阳面建筑挡风墙,有条件的可以建温棚。
二、越冬期的池塘管理
当水温达5℃以下,蟹种进入冬眠状态。蟹种所在越冬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要防止一切外在因素打扰河蟹冬眠。保持适宜的水位,水深增加到1.5米左右,适时换水,并定时施用适量生石灰,以防止水质偏酸。要应及时破冰,以防止缺氧。如果棚架上积雪比较多,应该及时清除,同时避免雪水流入蟹种池中。坚持每天巡塘,防鼠,防盗,做好塘口记录。
三、越冬后的要求
经过漫长的冬眠后,蟹种的体质较弱,所以不能提早分池和长途运输,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要及早开食,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雏鸭安全管控四措施


一、密度控制

饲养密度应根据育雏舍构造、饲养设备、通风情况、管理水平以及当时的气候等条件来决定。如笼养和网养的密度应比地面平养的大,保温和通风等条件好的密度可大些,饲料营养水平特别是维生素类水平高时密度可大些。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1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龄14只左右,第3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但是不管群体大小和密度如何,都要适时进行雏鸭强弱分群,弱雏单独饲养 精心护理,以减少残次成鸭数量。

二、通风调温

雏鸭饮水溅水多,粪多,所以雏鸭舍很潮湿,而潮湿的粪和垫料会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不注意通风,这些越来越多的污浊空气将严重影响雏鸭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有时有害气体会使雏鸭中毒和感染其他疾病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伤。良好的通风对雏鸭群非常重要,要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给雏鸭提供新鲜空气,调节舍内温度和湿度,使雏鸭感到舒适。

但是,在育雏最初几天的保温阶段,当外界温度较低时,迎风会使舍内温度不好控制,在保温育雏时,要像重视保温一样,重视通风,且须注意通风方法。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中午天气较暖和的时候打开部分高处的窗户,利用舍内外温度差进行适当通风。必须注意,不可使舍内温度有明显变化,不能让贼风直接吹到鸭身上。育雏前2天完全可以不通风,空气很适宜。

通风是否适宜,除通过专用仪器测定舍内二氧化碳和氨等气体的含量来判定外,主要是靠人自身进入育雏舍内的感觉,如感觉空气良好清新,不刺眼鼻,不觉闷气,则较好;如雏鸭表现精神不安,行为迟缓,羽毛污秽零乱,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夹杂有哕音或咳喘等时。说明污浊的环境已严重危害鸭群健康,要赶快改善通风和其他环境条件。

三、空气湿度控制

湿度指相对湿度,即空气中水汽的相对含量。育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O%,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虽然常温下各地湿度基本上都在5070% ,但当保温热源开启后,空气被加热,空气中水分就会减少。湿度随之降低,空气变得干燥,这对鸭群是不利的。因此,在最初几天应注意加湿的问题。增加湿度可通过增加饮水器和水盆的数量或适当调整其位置来进行。育雏23天后,雏鸭饮水量大大增加,排粪多而湿,呼吸也大大加快,呼出水分增多,因此,不需要再考虑加湿的问题。而要十分注意防止湿度过大,保持舍内干燥,给雏鸭创造一个干净、清洁的生活环境。此时需勤清除粪便,勤换勤添垫料,保持良好的通风。饮水器和水盆上面最好盖有铁丝网,让雏鸭只能头颈通过而其他部位不能进入。饮水器和水盆应放置在离地网上,下面设有排水良好的沟承接溢出的水,或饮水器和水盆周围设有排水良好、不妨碍雏鸭行走的浅水沟或漏缝水沟。

四、光照控制

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 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有时故意熄灯半小时。以利于雏鸭适应突然停电的影响。如果用红外线灯泡保温时,可不另加照明灯,这需要视光亮具体情况而定。3日龄后通常不再增加人工光照,只利用自然光照。阳光对雏鸭的生长有很大的作用,可促进雏鸭采食和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维生素D和色素等的形成,维持骨骼的迅速生长,提高生产力。因此,可在雏鸭3日龄后,在天气晴朗时将门窗适当打开,或将雏鸭逐渐放出室外进行运动,接受阳光照射,增强体质,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而且可以降低舍内氨气浓度,节省药费,提高养殖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5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