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带拟鲈

中文名称六带拟鲈

拉丁名称Parapercis sexfasciata (Temminck et Schlege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拟鲈科

拉丁科名Parapercidae

中文属名拟鲈属

拉丁属名Paraperc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多数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呈圆筒形,头稍平扁,唇厚,颌齿呈绒毛状,外行齿稍大,有时呈犬齿状。犁骨具齿。腭骨有齿或无齿。鳃盖膜相连。但不与峡部相连,鳃4,鳃盖条6。具假鳃。前鳃盖骨光滑,鳃盖骨具1粗棘,侧线1条,完全,中侧位,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有缺刻,4-5鳍棘,19-25鳍条,臀鳍0-1鳍棘16-21鳍条,腹鳍在胸鳍基的下方或微前方,1鳍棘5鳍条。尾鳍圆形或截形。背鳍5鳍棘,背鳍最后鳍棘膜在顶部与第1鳍条相连,腭骨有齿,体侧有6条V形横带,尾鳍基有1眼状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阅读

金带拟羊鱼


中文名称金带拟羊鱼

拉丁名称Mulloidichthys auriflamma (Forskal)

英文名称Yellow stripe goatfish

异名海鲤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羊鱼科

拉丁科名Mullidae

中文属名羊鱼属

拉丁属名Mulloid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水。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3.5-4.0倍。两颌牙细小,呈绒毛状牙带,犁骨和腭骨无牙。侧线有孔鳞35-37个。体侧具黄色纵纹条。第一背鳍下方无暗色斑。

生活习性
海(水)生。暖水性鱼类。通常栖息在珊瑚礁盘内浅水中,体长130-230毫米,肉质鲜美。

斑尾拟鲈


中文名称斑尾拟鲈


拉丁名称Parapercis polyophthalma (Cuvier)

英文名称Ocellated grub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拟鲈科

拉丁科名Parapercidae

中文属名拟鲈属

拉丁属名Paraperc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水域。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圆柱形,头尖,略平扁。腭骨无牙,下颌外侧犬牙8个。背鳍鳍棘5。头部和体背部具许多小斑点,腹侧具3-7个长椭圆形眼状斑,尾鳍中央具1长方形大黑斑,奇鳍上都有小圆斑。

生活习性
为热带珊瑚礁海区小型鱼类。体长100-200毫米。

海(洋)生。

横带九棘鲈


中文名称横带九棘鲈

拉丁名称Cephalopholis pachycentron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九棘鲈属

拉丁属名Cephalophol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为为体高的2.3-3.2倍,为头长2.3-2.8倍。口大,具辅上颌骨。两颌前端具小犬齿,下颌内侧齿尖锐,排列不规则,可向内倒伏。犁骨和腭骨具绒毛状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齿,无向前侧棘。体被小栉鳞。背鳍连续,无缺刻。Ⅸ(Ⅹ)-13-17。臀鳍Ⅲ-7-10,尾鳍圆形。臀鳍具8鳍条,体侧具6-7条暗色横带。

生活习性
热带海(水)生。

斑带拟羊鱼


中文名称斑带拟羊鱼

拉丁名称Mulloidichthys samoensis (Gunther)

英文名称Goatfish

异名海鲤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羊鱼科

拉丁科名Mullidae

中文属名羊鱼属

拉丁属名Mulloid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海。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4.3-4.5倍。两颌牙细小,呈绒毛状牙带。犁骨和腭骨无牙。体侧具4-5条黄色纵条纹,在第一背鳍下方具1暗色长斑。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通常栖息于珊瑚礁盘浅水中,体长140-230毫米,较常见。

海(洋)生。

珠带拟蟹守螺


中文名称 珠带拟蟹守螺
拉丁名称 Cerithidea cingulata(Gmelin)
生物代码 58005002013001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中腹足目
拉丁目名 Mes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汇螺科
拉丁科名 Potamodidae
中文属名 拟蟹守螺属
拉丁属名 Cerithide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壳锥形,壳高30.0mm,壳宽11.5mm。螺层约15层。螺旋部高。每层具3条串珠状螺肋。体螺层上有9条螺肋,靠缝合线的一条为串珠状。壳黄褐色。每层中部具一条紫褐色色带。体螺层腹面左侧有一纵肿脉,外唇扩张。前沟短,厣角质。
生活习性 栖息于潮间带泥滩。

六带石斑鱼


中文名称 六带石斑鱼
拉丁名称 Epinephelus sexfasciatus(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 Sevenband grouper
地方名称 带石斑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鮨科
拉丁科名 Serranidae
中文属名 石斑鱼属
拉丁属名 Epinephel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Ⅺ-14~16;臀鳍Ⅲ-8;胸鳍17;腹鳍I-5;尾鳍15。侧綫鳞72~77+3~4。
体长70~140毫米。体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2.9~3.4倍,为头长2.5~2.7倍。背腹面皆钝圆。背缘弧度与腹缘相同。隆起度均不大。体高以第四鳍棘处为最高。头中等大,其长大于体高,为吻长4.3~5.9倍,为眼径4.7~4.9倍。吻短,其长与眼径约相等。眼中等大,侧上位,靠近前端。眼间隔中等宽,较平,其中央前端有浅凹陷或否。鼻孔2,较小,圆形,相隣甚近,紧位于眼前上缘,前鼻孔有瓣膜。口中等大,稍倾斜,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微能伸缩。上颌骨后端扩大,超过眼后缘的下方。上颌前端有二小圆锥牙,其后方为倾斜可倒性牙1丛,两侧为绒毛齿呈带状。下颌具细小圆锥齿,两侧排列成稀疏牙二行。犁骨牙细小,腭骨牙呈绒毛带状,舌上无齿。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处较大,下缘平滑。鳃盖骨有棘二,上棘大而明显,下棘较小。鳃耙细扁,稀疏数目少,两端3~4退化,最长鳃耙为眼径的2/5,鳃耙7~9+11~14。

体被小栉鳞。栉状齿弱。头部鳞更细小,除鳃盖部稍明显外,余皆埋藏于皮肤下。侧綫完全与背缘并行。

背鳍鳍棘都与鳍条部相连续有一缺刻甚浅。背鳍鳍棘部强,以第四鳍棘为最长;最长鳍棘短于最长鳍条。臀鳍起点于背鳍鳍条部下方,以第二鳍棘为最强。胸鳍位底,宽大,后缘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后下方,其末端达到肛门前。尾鳍圆形。

液浸标本,体棕色,体侧有六条横带:第一条位于眼后及背鳍起点前;第二、三条位于背鳍鳍棘部下方;第四、五条位于背鳍鲢条部下,向腹部延伸在臀鳍上;第六条位于尾柄。各横带排列较整齐向背方延伸到背鳍上;自腹面延伸到腹部。带宽大于带间隙。背鳍鳍条部及尾鳍上有黑色斑点。臀鳍边缘黑色,胸鳍灰色,腹鳍灰褐色。

沙鲈


[学名]: Psammpperca waigiensis
[资源名称]: 沙鲈
[外文名]: Sand bass、sand perch、rddf barramundi、dwarf palmer、glasseyed perch、waigeu sea perch
 
[形态特征]:
 
背鳍Ⅶ,I-13;臀鳍Ⅲ-8;胸鳍15;腹鳍I-5;尾鳍17。侧綫鳞46~49。 体长117~312毫米。体较延长,侧扁。背腹缘皆钝圆。体长为体高2.7~3.6倍,为头长2.6~2.8倍。 头部稍呈圆锥形。背部圆凸,由吻端至眼间隔微凹下。头长等于或短于体高,头长为吻长3.5~3.7倍,为眼径5~5.6倍。吻钝圆。眼中等大,侧上位,靠近前端。眼间隔宽,圆凸,其宽大干眼径。鼻孔2,分离,其距离约与瞳孔等大。前鼻孔小,具瓣膜,位于唇上缘,后鼻孔巨大,位于眶前缘。口中等大,稍倾斜,上下颌等长。上颌骨后端扩大达瞳前下方。眶前骨狭,下缘平滑。上下颌、犁骨、锄骨齿细小绒毛状、舌上具绒毛齿呈椭圆形。前鳃骨后边具锯齿,隅角有一强棘,下边平滑无棘。鳃盖骨有一扁平棘,多埋于皮下不明显。鳃耙强大,杆状,最大鳃耙长于最长鳃丝。、鳃耙2~3+6~7。 鳞大而薄,栉状齿细弱。背鳍与臀鳍基底有一鳞鞘。颊部与鳃盖上被小鳞。侧綫完全,沿体侧中央,在胸鳍上微呈一弧状弯曲。 背鳍2,稍分离,中间有深缺刻。第一背鳍鲢鳍棘强大,其起点距吻端与第二背鳍基底末约相等,以第三鳍棘为最长。第二背鳍边缘圆形,最长鳍条约等于最长鳍棘。臀鳍起点于第二背鲔第三鳍条下方。第二鳍棘粗壮。胸鳍中等大,边缘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底下。尾鳍圆形。 全体银灰色,第二背鳍及尾鳍边缘灰褐色。胸鳍及腹赂色较浅。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中国,日本,昆土兰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 時常在雜草叢生的區域中, 白天通常在洞與裂隙。 進入河口。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2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长裸晰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