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鸭业现状和实施鸭无公害养殖的宏观措施

新的世纪!我国养鸭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国内市场对鸭产品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大的同时! 对其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市场逐步由数量向质量方向转变! 以传统方式生产的鸭产品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目前!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传统养殖生产模式不尽合理!以及投入物使用不规范!我国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稳定 持续发展.

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严峻形势!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8-10年的时间! 基本上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因此,全面推进鸭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是新时期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配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笔者根据我国养鸭业的实际情况!浅谈实施鸭无公害养殖的宏观措施!以期为实现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目标作些努力.

我国养鸭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养鸭业的生产现状

鸭存栏快速上升.2000 年,我国家禽存栏量达44.39亿羽,其中鸭存栏数为6.12亿羽 与1970年比较30年来,我国鸭存栏量增加了4.66倍2000 年,美国家禽存栏为18.13 亿羽! 其中鸭存栏量为660万羽! 与1970 年比较,30 年来,美国鸭存栏量增加0.87倍.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养鸭业无论是与世界养鸭业生产情况比较,还是与发达的美国养鸭生产情况比较30年来,我国养鸭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及美国水平,其增长速度分别比世界及美国高出2.41倍和3.79倍.

至2000 年,我国鸭存栏量占世界鸭存栏量比例达到69.07% 与1970年所占比例比较, 增长106.1%,而美国鸭存栏量的比例, 比较1970年的存栏量比例下降了47.0%. 因而,从目前饲养量来看,我国养鸭生产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上升.

相关推荐

我国养鸭业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我国畜牧业从20世纪后20年连续高速发展进入到结构调整期,家禽业本身也存在内部结构的调整。2001 年,禽蛋年总产量已达336. 7万吨,人均18.32千克,其中鸡蛋占80%以上。近几年已出现滞销和负增长现象,而据专家估计水禽中鸭肉和鸭蛋还会有一定的增长。

一、肉鸭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鸭肉在禽肉中的比例还偏低,预计到2010年禽肉总产量为1 600万吨左右,按鸭肉占禽肉的20%计算.鸭肉产量应达 320万吨,还有120万吨的发展空间。目前虽然已有一批肉鸭业的龙头企业,但规模和数量还不够大,以广东省为例,2002年出栏了1. 39亿只肉鸭,全省只有2家企业年出栏500万只.而 2000只以上的小户有1700多家,利用江、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和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仍然是肉鸭业的主要方式。国家已推出的 3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鸭业只有河南华英、山东乐港等少数几家,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养鸭为龙头的企业会有所增加。

二、工厂化生产是蛋鸭业的发展趋势

蛋鸭业始终未能形成,仍以鱼塘放养和散养形式为主。蛋鸭在较差的饲养条件下,产蛋水平不比蛋鸡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白壳1号绍鸭在黑龙江省进行平养和笼养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72周龄平均每只鸭产蛋304.06枚,总蛋重21. 79千克(表1一2)。通过工艺改进,克服鸭的胆小、敏感等易应激因素,是今后增加鸭蛋生产的重要途径。

2001年禽蛋总产量为2 336. 7万吨,鸭蛋400万吨。到2010 年预计禽蛋总产量为2 640万吨左右,鸭蛋占禽蛋比例上升到 20%-22%,则鸭蛋产量可达520万-600万吨,增加 120万-200万吨。

三、鸭产品加工产业将加快发展步伐

十五期间,食品加工工业是发展的重点,日前鸭肉、鸭蛋产品仍以分割小包装和传统的烤鸭、盐水鸭、皮蛋、咸蛋等形式销售,国内有识之士应在保护鸭种资源的基础上对不同鸭种的营养配方和肉、蛋品质进一步深人研究,制定不同的标准,特别是针对珍稀鸭种如建昌鸭肥肝产业化问题,福建连城白鸭滋补、味鲜问题和莆田鸭产黑色蛋的机理问题等等,在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产品,以适应工厂化生产的需求。

由于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检疫更加严格,近两年出口港澳等地活禽数量大幅度减少,而冰鲜产品却在增加。此外,各地政府为了公众食品安全利益而考虑家禽屠宰与禽肉安全控制问题。因此,今后活鸭直接进人流通市场的数量会逐步减少,加工冰鲜鸭产品逐步取而代之将成为必然趋势。这样,粗、精加工鸭肉、蛋产品,肥肝产品,以及羽绒加工产品加工业将得到加快发展,鸭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加,鸭业的综合效益也将大幅度提高。

四、鸭病防治研究和相关生药、化药制品的开发生产将得到加强

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以猪、鸡、牛疫苗为主,鸭用疫苗的生产很少,对鸭病的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的需求,今后将加大投人,及时把实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尽快达到SPF和GMP标准,以满足养鸭业发展的需求。

五、水禽产业模式必将进一步调整

由于今后水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水禽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以便提高规模化综合效益。另外,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及公共卫生防疫考虑,预计政府也将通过出台食品安全及畜禽防疫等相关政策,调整畜牧业产业模式,规模小、占地多、分布散、污染重、效益差的水禽企业和养户将逐步减少,大规模和等约化程度高的企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也将逐步转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这将成为水禽产业调整的一种趋势,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六、生产技术将不断改进和提高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等广泛开展水禽育种、繁殖、营养、疫病防治、生态农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也形成一批成熟的鸭的配套养殖技术,这些成果和配套养殖技术在鸭的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养鸭业的发展。

随着鸭的育种、营养技术研究的深人,肉用型鸭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产蛋量等生产性能还可能提高,蛋鸭的产蛋量与饲料报酬也将有所提高。此外,各有关利一研院所正在加强对鸭的烈性传染病和新型疫病的研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建立和完善家禽疫病监控体系,这些工作将有效地防止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减少疫病对鸭业造成的损失,而这将有利于保持养鸭业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建水县养鸭业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建水县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养鸭业生产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进人九五和十五养鸭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05年末全县鸭存栏32.93万只,出栏肉鸭81.64万只。有力地推动了建水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1 发展养鸭业的有利条件

1.1广阔的水面和适宜的气候 全县国土面积3 759 km, 城区、曲江两个坝子宽广,大部分稻田长年有水,境内有曲江、沪江两河交错经过。有中型小水库3座,蓄水8 300多万扩,小型水库85座,蓄水7200多扩,水库坝50个。加上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90,平均降雨量783.1 m m,无霜期324d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如春,适宜养鸭。

1.2 具有种养结合的传统 建水县临安镇和曲江镇的群众历来有在水稻收割结束后利用鸭群放牧,采食田间遗谷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两镇许多农户纷纷转向经营养鸭业,将部分长年有水的水田围田造塘,改造成塘边养鸭、塘中养鱼、附近种果的立体化三高农业,扩大了综合利用效果,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1.3 消费量大 建水县历来有逢年过节吃烤鸭,嫁娶婚丧必有鸭,喜庆接客不少鸭的消费传统,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鸭子也成了广大家庭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随着建水县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多达几十万人次(据统计, 2005年前来建水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有80.03万人),酿烤独特、精制、肉质嫩、味道鲜美的曲江和临安镇烤鸭深受国内外宾客的赞誉。现在建水的鸭子饲养量只能自给自足,外销不多,如果进一步开辟县外市场,需求量更是可观。

2 规模养殖情况

2.1生产方式 1990年之前,建水县鸭的饲养业一直是传统方式饲养,包括疾病防治、种蛋孵化、鸭的营养等。养殖户普遍于江河或池塘边划地为场,除了附设一产蛋舍或棚外,没有任何鸭舍。饲料单纯仅为稻谷加上放牧采食的青草。近年来,建水县的鸭子生产方式开始由分散零星户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式的转变,由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商品经济方式的转变,并开始由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向科学的现代化饲养方式的转变。鸭子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养鸭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养殖规模 建水县拥有一批规模养鸭专业户。据统计,2005年出笼商品鸭在1万只以上的养鸭户10余户,年孵化、销售雏鸭10万只以上的农户5户。近年来,由于建水县成鸭主要是自产自销,所以,规模养鸭主要集中在烤鸭比较出名的临安镇、曲江镇片区。为了便于管理,提高专业化、标准化饲养程度,在临安镇养鸭比较集中的犁园街村委会建成建水县蛋鸭养殖小区,辐射带动了全县养禽业的发展。

3 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经过 九 五和十五的发展,建水县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县14个乡镇建立乡镇兽医站,141个村委会设立村兽医防疫员,有村级兽医防疫员154 人,14个乡镇兽医站有畜牧兽医人员82人,县级兽医站38 人,县畜牧局机关(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8人,合计128人,其中乡镇兽医站、县兽医站、县畜牧局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68人,中专55人。高级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52 人,初级技术职称59人,见习生2人。形成县、乡、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网络,有专人承担全县畜牧业信息传递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养鸭业生产措施的落实和现代科技的推广,鸭的各种疫病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4 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鸭子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后引进了樱桃谷鸭、天府肉鸭、江南I号、江南I号等优良品种,但是缺乏瘦肉率高、生长快的品种和后备品种,鸭子过肥、油腻,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

4.2 分片集中饲养,疫病隐患大建水县养鸭主要集中在临安镇和曲江镇。虽然鸭子的抗病力较强,疫病相对较少,但养鸭分散在千家万户,面小量大,而生产环境不能封闭隔离,同一水塘可能承载好几群来源不同的鸭群放牧,或者水塘相邻,容易造成鸭子感染各种传染病。当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病原随水流向下游或者向周围扩散传播,使沿河上下游分布或者水塘周围的鸭群依次发病,损失严重。

4.3 鸭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产品单一,产业链短,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肉鸭主要以活鸭或简单加工,如烤、卤。蛋制品主要是以咸蛋、皮蛋的形式进人市场。并且在鸭产品的加工上仍然处于传统的手工劳作阶段,没有一家真正从事鸭屠宰、鸭肉加工、羽绒加工的企业,更没有形成品牌,市场上销售的烤鸭也只是一些个体户的小打小闹,数量少,储运不方便。缺乏新品种的开发、配套加工业的新建、鸭产品的保鲜、储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鸭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4.4 市场体系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渠道不畅最近几年,建水县的养鸭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鸭大户,但养鸭产业化经营起步晚、规模小、效益差,鸭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仍然以千家万户的个体面对市场竞争,缺乏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信息体系不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少,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难度大。只注重抓县内市场,缺乏对省内外市场的开拓。鸭产品零售终端数量大、规模小,实力不强,基本处于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状态,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

4.5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养鸭业生产发展虽然较快,但与养鸡规模化相比较,养鸭的规模化程度低,饲养规模一般不超过5万只。大部分养鸭场(户)还是以家庭养殖方式经营,产、供、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少,对饲养户带动能力不强,行业组织化程度低。从而使先进技术的推广,活鸭批量收购、运输、加工和销售以及打人县外市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5 建水县养鸭业的发展措施

5.1 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突出重点,完善养鸭业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开展品种改良,提高品种质量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向无公害基地和生产卫生、安全的绿色食品方向努力。

5.2 加强鸭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扩大流通渠道依靠加工企业,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拓宽市场,扩大对外销售。在有条件的养鸭主产区,由乡镇、村委会把白条鸭、板鸭、烤鸭加工、运销户组织成立协会,增设营销网点,与国内品牌加工企业挂钩,按企业要求生产名牌产品,扩大鸭系列产品的外销量,继续壮大鸭产品个体运销户,政府出台相应一些优惠政策,培育市场,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全县养鸭业的发展。

5.3 发展规模经济,加快养鸭业产业化进程建水县养鸭业发展速度较快,养鸭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比重仍然很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的饲养模式不利于生产的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其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养鸭业生产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必须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推广小区适度规模养殖、专业大户、专业村或专业养殖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采取专业村或饲养场也有利于统一防疫,对控制疾病传播十分有利。

5.4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养鸭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尚无养鸭龙头企业。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发展养鸭业的扶持政策,在政策和资金上吸引省内外的投资商和民营企业家投资养鸭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种鸭繁殖、优良品种引进、鸭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逐渐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沽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生产程度,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促进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

5.5 加强科技推广,完善县、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畜牧兽医部门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分区包片进行网络化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科技培训,做好良种、防疫治病、科学饲养管理等技术和产、销流通的中介服务,并建立必要的相关合同关系。如科技服务组织与养鸭户建立供料、科技服务及回收商品鸭的合同关系,与加工、流通企业建立商品鸭的供销合同关系。实行订单养鸭业,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应加强农户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网络的能力,了解市场,把握市场。

养鸭业的生物安全和疾病预防措施


养鸭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鸭的饲养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中国幅员辽阔,有众多江、河、湖泊、滩涂水面,适合养鸭业的生态条件,要建设好这个大产业,促进我国养鸭业向现代化跨越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关。生物安全是指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鸭群免遭致病微生物侵袭,以及建立屏障以避免病原体扩散到健康鸭群。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鸭群始终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威胁,生物安全是目前养鸭业能否成功和获利的关键,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进入鸭群,生物安全是通过减少环境中的传染性微生物数量来预防疾病,是一项省时、省力、省钱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1.1人员控制大多数疾病可通过人员传播,包括参观者、邻近养鸭户、鸭场内部人员及参与免疫接种、肉鸭和饲料的销售人员等,任何进入鸭场的人员都应穿戴消毒防护服(包括工作服、长统胶鞋、帽子和手套等),鸭场应只设一个出入口,未经许可者不得随意进入鸭场。

1.2车辆设备鸭场出人口应设车辆消毒池,所有进入鸭场的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如果消毒池消毒不到的地方可用消毒喷雾器喷药消毒。所有装鸭箱、蛋箱、免疫接种用具等都要彻底消毒。

1.3动物和昆虫养鸭场禁止饲养食用动物、啮齿类动物和鸟类,因为这些动物均可能成为疾病和病原的机械携带者,如能传播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等病原菌,马立克氏病毒和禽痘病毒可通过蚊蝇等昆虫传播。有效的粪便和死禽处理将有助于减少昆虫蚊蝇的数量,应当定期喷洒允许使用的杀虫剂来控制昆虫蚊蝇,减少疾病的病原体传播。

2饲养与管理

2.1 选址和布局合理的选址和布局对鸭子的生长、减少应激反应及感染疾病起着重要作用。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上风上水处,应距公路干道、村镇居民区、企业工业区500 m以外,具备三通(通电、通水、通路),周围应筑有围墙,有条件者可在距养殖场围墙1m左右处种植防护林。养殖区与饲料加工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出人口设车辆消毒池。鸭舍应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以便送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体。鸭舍应当建有防鸟类和防啮齿类动物的设施,应能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

2.2水源和饲料饮用水应清洁无污染,营养均衡的饲料对鸭子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劣质饲料除了导致营养缺乏症外,还可使鸭子处于应激状态,更易感染传染病。尤其是受潮或过期饲料,黄曲霉素含量可能超标。黄曲霉素除影响鸭子的生长健康外,还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降低鸭子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

2.3污染源处理病死鸭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疾病传播。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焚烧或深埋,垫料和粪便可堆积发酵进行无公害处理,发酵池应设在距养殖场下风向30m处,发酵后的粪便可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

2.4鸭舍的消毒养殖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原有鸭子出栏后,对鸭舍、饲养用具、地面 (网床地面)、通风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应空闲1 2周后方可引进新鸭。平时要经常保持舍内通风,光线充足,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

3免疫接种

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免疫工作十分重要,要制定切合鸭场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可采用注射、饮水(口服)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接种。

实践证明,有效做好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应激因素,是控制和预防鸭子发病的重要措施。

我国养鸭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时性我国养鸭业的现状

养鸭生产 ,包括种鸭生产、蛋鸭生产和肉用仔鸭生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8亿多,养鸭是农户为增加收入经营的项目之一。养鸭生产,尤其是商品蛋鸭和肉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所需设备,场地在农村也好解决。如四川、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的农户,利用将、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养鸭提供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 60%-7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AFO)统计,2003年世界鸭存栏量10.86亿只。其中我国鸭存栏量达到6.61亿只,占世界总存栏量的60.9%。2003年世界鸭肉总产量为331.3万吨,我国鸭肉产量为219.3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2%。 203年我国羽绒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2002年我国出口羽绒制品约7万吨,创汇6.5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羽绒生产国。据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鸭产品的年产值已接近30亿人民币。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养鸭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增加经济收人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鸭产品的消费市场将从城市向广大的农村扩展,所以这个市场的空间还会不断的扩大。特别作为世界水禽第一生产大国,在养鸭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优势。

2.我国养鸭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养鸭业从上世纪08年代开始兴起和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肉鸭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其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但时至今日,一些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暴露或者被忽略的问题正在被业内人士重视,例如樱桃谷鸭在南方如何适应高温气候和增强抵抗力;人工授精技术如何才能得到更广范的推广,这不只是生产者的意识问题,而是关系到与饲养模式的矛盾问题;又比如鸭作为水禽,是不是一定要实施水面养殖模式,华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塘边养鸭、塘中养鱼、塘基种果的立体种养模式,但如果要朝集约化方向发展,势必面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还有深加工问题,它已经与养鸭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甚至成为发展的瓶颈等等。这些都是养鸭业要由天,到强发展必须面对并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国养鸭业还面临以下几大主要问题:

一是鸭产业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在禽蛋和禽肉的结构上,鸭产品所占比例较小。据统计,鸭肉占禽肉的比例为14.7%,鸭蛋仅山禽蛋的9.8%

二是鸭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我国商品化养鸭业起步迟、投人少,种鸭场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育种手段落后,导致供种能力不足,生产性能不稳定,存在着部分种鸭场不按规定程序制种和使用商品禽留种,影响发展。

三是鸭饲养研究上作严重滞后。我国目前尚无肉鸭、蛋鸭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的国家标准,鸭专用饲料占我国配合饲料比例小,一些鸭场只能用蛋鸡料或肉鸡料代替,与现有的养鸭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四是产业化程度低。养鸭生虽然我国鸭产品丰富多样,但大部分是以传统手工作坊式加工生产,在产品质量、卫产从供种、供料、技术服务、产品加工、流通等主要生产环节,产业链相互脱节,产供销信息不灵,产销矛盾突出,利益分配不均,造成市场波动大,生产起伏不平,严重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3.我国养鸭业发展的趋势

第一肉鸭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肉鸭业在禽肉中的比例还偏低,预计到2010年禽肉总产量将达到160 万吨左右,按鸭肉占禽肉的20%计算,鸭肉产量应达到320 万吨,还有120万吨的发展空间。在饲养方式上,利用江、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养鸭,鱼塘和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仍然是肉鸭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国家已推出3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国家政策扶持的规模养鸭企业将会有所增加。

第二配套系的利用将逐步增加。目前蛋鸭生产上饲养的品种还是以单一的地方品种为主,生产性能相对落后。今后将要更多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套杂交或经济杂交,加快遗传资源的利用。由于青壳蛋蛋壳厚度和强度均优于白壳蛋,青壳蛋鸭品种的饲养量将逐步增加。

第三产品加工将成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鸭蛋主要是通到叻口工成皮蛋、咸蛋等产品上市。同时,鸭胭体可以加工成雀钾鸟、卤鸭等美味食品。因此,鸭产品加工将会得到高度重视。

第四鸭用疫苗的研制力度将加大。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以猪、鸡、牛疫苗为主,只生产很少几种鸭用疫苗,对鸭病的研究落后于生产的需求。今后将加大投入,尽快使实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达到标准投人生产,以满足养鸭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无公害蛋鸭场的环境控制


蛋鸭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
雏鸭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差,育雏期间要注意保持温度相对恒定,参考温度:1周龄内30~32℃,2周龄至4周龄每周降低2~3C。若雏鸭有规律地吃食、饮水、排便和休息,说明温度正常。育雏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65%,光照时间1周龄内保持为23~24小时,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至减到14小时为止。蛋鸭为水禽,喜欢游泳,但圈舍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雏鸭出壳3天后,可陆续下水游泳,但时间不能过长。
场区环境控制
空气质量主要受空气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空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或动物活动过程以及自然现象产生,排入大气而对人类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按其特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飞灰,以及附在其上的病原微生物:()按其颗粒大小分为飘尘(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
蛋鸭场的空气环境分3个区域:缓冲区(指场区周边向外延伸500米范围内的区域)、场区(指运动场和水场区域)和舍区(内)。空气污染物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恶臭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等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它们的指标都要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要求。
鸭舍的空气环境控制主要指控制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一方面受鸭舍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养鸭过程自身产生的污染。在控制和消除污染的同时,必须保证鸭舍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
控制和消除鸭舍的有害气体。基本思路是杜绝或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有害气体一旦产生则应设法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具体方法如下:①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中的硫化氢、氨气在鸭舍内的溢出量。②加强通风换气,把鸭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舍外。③在鸭的饲料中加入益生素类活菌制剂,减少粪便中有害气体的产生量。
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基本思路是减少颗粒物的产生,颗粒物一旦产生则要尽量消除。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加工饲料、取暖和清理卫生等各项活动时要尽量减少灰尘、烟尘等颗粒物的产生.因为病原微生物一般附着在空气颗粒物的表面,有些颗粒物还能引起部分蛋鸭过敏。②进行鸭舍除尘,方法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式除尘和静电除尘等。③在鸭场周围及其运动场进行绿化造林。树木不仅吸附尘土,而且能够降低鸭场整个区域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氧气量。

无公害肉牛养殖应注意的地方 无公害肉牛养殖要点


要达到牛肉中没有抗生素、兽药、激素、化肥、农药及其它化学合成物质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残留,肉牛养殖必须按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必须按以下要求喂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无公害肉牛养殖应注意的地方无公害肉牛养殖要点。

1、牛舍的修建

牛舍应选址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在修建时应对土壤进行翻新和消毒处理。牛舍应为平干舍,有牛床、运动场,每个牛舍面积不低于15m2,在牛舍前方设有专用饲料槽,运动场设有水槽。牛舍地面应用水泥清光处理。在牛舍后墙外修建排污沟,牛粪便经排污沟直接进入农村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

2、育肥牛的引进

在基地范围内实行自繁自养的原则。不得从疫区购进,购进的牛应隔离观察,经临床健康检查无病,并附有检疫合格证。无检疫证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补检。基础母牛可为本地母牛,育肥用牛应为杂交肉牛。肉牛饲养规模为50头以上;牛舍温度控制在5~21℃,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饮用水采用人用自来水。

3、饲料的使用

粗饲料包括牧草、野草、青贮料、农副产品和非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的使用,应是在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中生产的、农药残留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无污染、无异常发霉、变质、异味的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购买和使用,必须由畜牧管理部门批准的经销供应,在畜牧技术员的指导下使用。饲料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在保质期内使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严禁使用违禁的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肉骨粉、骨粉、血浆粉、蹄粉、角粉、羽毛粉、鱼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合理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尽量降低粪尿、甲烷的排出量,减少氮、磷、锌、铜的排出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疾病防治

饲养肉牛应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预防,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防止肉牛发病和死亡,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确定使用治疗药物的,需在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兽药供应商处凭兽医处方购买,在畜牧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养殖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对重大疫情应先封锁、隔离,取样确诊,并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动物防疫法》采取控制、扑灭措施。由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布鲁菌病、结核病的检疫。使用驱虫药定期对牛驱虫。对牛舍、水槽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可用0.2%~0.5%过氧乙酸消毒,还可以使用石炭酸、煤酚、次氯酸盐。

5、肉牛的饲养管理

饲料的配制应根据肉牛不同生长发育时营养需要和标准进行合理、安全的配制,以满足肉牛发育的需要。饲喂肉牛时应按制度饲喂,不堆槽、不空槽、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饮用水。做好配种、产仔的繁育记录和兽医记录,对肉牛的生长发育、饲料消耗等进行生产记录。记录资料保存2年以上。肉牛上市前,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产地检疫,获得《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进入家畜交易市场或屠宰场屠宰。运输车辆在装运前和卸货后都要进行彻底消毒。运输途中,不得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需要淘汰、捕杀的可疑病牛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取措施处理,传染病牛尸体按国家规定处理。

6、主要推广措施

建立生产小区,积极推广小区建设模式,在远离工业污染的地方规划、建设养牛小区,实行工厂化养殖,切断污染途径。制定严格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开展无公害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增强科学饲养意识,使广大养殖户严格按照肉牛无公害饲养操作规程,从事肉牛生产。加大牛的繁育改良力度,为无公害肉牛技术推广提供前提保证。大力开展青贮饲料、优质牧草种植。实施综合防治技术,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特点,制定综合免疫程序,并做到定期消毒,封闭隔离,以保证牛群的健康和安全。

一、肉牛场建设地址的选择

1.地形平坦、背风、向阳、干燥,牛场地势应高出当地历史最高洪水线,地下水位要在2米以下。

2.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量充足,最好用深层地下水。

3.牛舍场地要开阔整齐,交通便利,并与主要公路干线保持500米以上的间距,以保证肉牛场的安静环境和疫病的防控。

4.牛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及新鲜清洁的空气,禁用毒性杀虫、灭菌、防腐药物。

5.牛场污水及排污物处理达标。

二、肉牛选育与选配

现在我州饲养的肉牛主要是本地黄牛和引进品种(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牛等)与国内黄牛的杂交后代。最好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西本二元杂交、短西本和安西本三元杂交肉牛进行饲养,州广大养殖场、户要根据省、州、县肉牛遗传改良和育种规划使用畜牧部门提供的优秀公牛冷冻精液进行配种改良,目前,我州除推广使用以上所说的三个主要肉牛品种冻精外,还大力推广使用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冻精。对于外购的肉牛要经过严格隔离、检疫、免疫、消毒。

三、肉牛的饲养管理

1、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1~1.5小时要使其及时喂给初乳,7日内一定要吃足。因为初乳有助于抗菌、泻胎粪、营养极为丰富。同时,补充一些维生素、维生素D和维生素E。犊牛的提早补饲至关重要,1周龄时开始训练饮用温水。为促进犊牛瘤胃的发育和补充犊牛所需的养分,提早喂给一些青、粗饲料的精料:一般在10~20日龄开始训料,开始训料时将精料制成粥状,并加入少许牛奶,初日喂10~20克,逐渐增加喂量;20日龄开始每日给10~20克胡萝卜碎块,以后逐渐增加喂量;30日龄时,用优质青干草诱其采食;60日龄开始加喂青贮饲料,首次喂量为100~150克。犊牛与母牛要分栏饲养,定时放出哺乳。犊牛要有适度的运动,犊牛达135-150日龄断奶。

2、育肥牛的饲养管理:犊牛转入育肥舍前,对育肥舍地面、墙壁用2%烧碱溶液喷洒,器具用1%的新洁尔灭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舍温要保持在6℃~25℃范围内,确保冬暖夏凉。保持通风良好,当气温30℃以上时,按牛体由大到小的顺序拴系、定槽、定位,栓系铁链或缰绳以40~60厘米为宜。犊牛转入育肥舍后训饲10~14日,使其适应环境和饲料并逐渐过渡到育肥日粮。育肥牛的日粮配方参考如下:配方一:玉米面35%,豆饼6%、酒糟30%、干草28%、食盐(0.3%)及微量元素等添加剂1%;配方二:精料19.6%~22.4%、酒糟26.4%~27.1%、干草8.4%~9.1%、青贮秸秆42.2%~44.2%,另加复合添加剂1%。育肥犊牛日饲喂3次,先喂草料,再喂配料,最后饮水。一般在喂后1小时饮水。育肥牛10~12月龄用“虫克星”或“左旋咪唑”驱虫1次。“虫克星”每头需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克;“左旋咪唑”每头牛口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8毫克。12月龄时,用“人工盐”健胃1次,口服剂量为每头牛60~80克。日常每日擦拭牛体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保持牛体卫生,饲养用具也要经常洗刷消毒。育肥牛要按时搞好疫病防治,经常观察牛采食、饮水和反刍情况,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3、适时出栏。当育肥牛18~22月龄,体重达350千克以上,且全身肌肉丰满,皮下脂肪附着良好时,即可出栏。


我国养鹅业的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家鹅的起源地之一,养鹅数量最多,据统计,1985年鹅存栏1. 5亿只,1992年养鹅数为1.86亿只, 2001年达到4.56亿只,2002年为5.4亿只,2003年为5.78 亿只。我国的养鹅业发展得如此之快,在于我国的养鹅业有着显若的优势及关好的前景。

1。鹅类品种资源丰富

中国鹅品种资源丰富,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就有12 种之多,而且品质优良,如狮头鹅、溆浦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豁眼鹅和太湖鹅等,都是十分优秀的中国鹅品种。狮头鹅是我国体形最大的肉用鹅种,以生长快、产肉性能好著称;溆浦鹅体形大,生长快,产肥肝性能强,肥肝平均重量 650克左右;东北豁眼鹅是世界上产蛋性能最好的鹅品种,平均年产蛋量为129个;皖西白鹅和浙东白鹅生长快,肉质好,羽绒洁白质优,是国内最优秀的羽、肉兼用型品种,四川白鹅的产蛋、产肉、产羽绒性能均衡,是国内十分优秀的多用途品种。这些优良鹅种为我国养鹅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证。

2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纬度独特.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我国从南到北,沿海滩涂有几千公里长。在农区和南方地区有大量草山、草坡、滩涂、草场,草地和漫地面积约7 200万亩,仅河南省就有270多万亩,很适合养鹅,田边、路旁、房前屋后也有大量零星草地,均可作为养鹅业的青饲料资源。鹅是一种以草食为主的水禽,凡是有草地和水源的地方都可以饲养,鹅的觅食能力很强,可以充分利用盐碱荒地、沟渠河滩、荒山坡地以及收获后的田间进行放牧。我国鹅的饲养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区域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生动植物资茸丰富,为鹅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

3.产品消费市场广

我国不仅是养鹅生产大国,而且也是鹅产品消费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离,对肉类结构的重新认识以及烹调技术的传播,鹅肉产品在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已形成了一批比较著名的产品,如广东烤鹅、南京盐水鹅、江苏糟鹅、宁波冻鹅,还有具有潮州菜式的香芋扣鹅片等。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国外近年来对鹅肉也相当重视,如德国的西式鹅肉香肠在西方国家就备受消费者青睐。

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点 生猪无公害饲养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上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对肉类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就意味着,更加健康无公害的肉畜养殖成为十分热门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种猪无论什么品种,都基本具备肉质鲜美,繁殖力强等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长缓慢、肉质偏肥。笔者认为,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养殖户缺乏无公害管理的观念,没有在养殖过程中进行无公害商品化养殖,从而导致生猪养殖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迷时期。所以,笔者在此主要针对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建立标准化养殖场所

对生猪无公害管理饲养的首要建议,就是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养殖基地。相对于传统的养殖环境来讲,无公害猪舍要求更高,一切都要按照建设规范严格落实。第一,要保汪排污设备正常运行,这是保证猪舍清洁卫生,避免疾病流行的根本条件。基本的饮水设施以及运动场所,适当的运动对生猪的无公害养殖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一项要求之一。对于粪便的处理,养殖户要自行准备化粪池以及排水沟。饮水设施配备自动饮水嘴,便于生猪能够自行饮水。运动范围一般不少于7m2为佳。

2、科学采购优质仔猪

进行生猪无公害养殖,除了养殖场所需要提前建立好之外,仔猪的选购也是十分重要的。养殖户在选择仔猪的品种时,一般优先选择杂交猪。因为杂交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融合亲代的基因优势,在抗病、生长周期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优势。杂交猪对饲料的要求也不会高,这就在生产成本上减少了养殖户在无公害养殖上面的投入。在仔猪的选购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候选仔猪的体态特征、精神状况,以免出现选购病猪的情况,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般选择仔猪的标准,主要是体态平衡、精神状况良好、食欲旺盛的仔猪。对于仔猪的来源,作为养殖户应该熟悉,可以选择经常合作的、可靠的农户,或者选择有正规执照的猪场进行仔猪的选择。

3、按无公害养殖标准进行饲养

进行生猪无公害养殖的关键点,就是让猪能够快速增长,提早出栏,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养殖效益。笔者先从仔猪入圈的第一天开始分析。人圈第一天,应该投喂青饲料,不能过多,加以纯净的自来水作为饲喂原料。这样在让仔猪适应2d新环境后,确定仔猪没有出现其他病症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营养型饲喂。当然,新的饲喂方式对于仔猪来讲,是很难马上适应的。所以,在7d之内,养殖户对仔猪进行饲料投喂的方式要选择少食多餐的方式,来帮助仔猪尽快完成饮食方面新习惯的养成,逐步进入正常的饲喂进程。

在饲料的配比方面,也需要科学的依据。一般来讲,对于生猪不同的生长阶段,应该有专门的饲料配比,来满足生猪生长的一般要求。另外,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在饲料配比中,要保持精青饲料的科学搭配,这样才有利于养殖户利益的最大化。

在水源的供给方面。水是生命之源,水关系着生猪体内稳态平衡,对生猪的营养吸收以及正常的生命活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水的质量关系到生猪无公害养殖的成败。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严把水质关,确保生猪能够饮用清洁的水源。

在添加剂以及药品使用方面。作为无公害种猪的养殖来讲,在饲喂过程中使用违禁的添加剂、违禁药品,都是违反我国相关规定的。所以,养殖户要保证养殖目标的坚定,对于要求瘦肉率较高的养殖户来讲,可以选择限量饲喂的方式,而让生猪自由采食能够让生猪保持很快的生长速度,而相对来说瘦肉率比较低。

4、做好防疫工作

生猪无公害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防疫免疫工作,尽量减少猪瘟等常见病的发生。比如,在仔猪入圈时,就要相应注射猪肺疫、猪瘟等相关疾病的免疫疫苗。对于免疫环节,养殖户必须按照流程定期开展。另外,为了保证猪的快速健康生长.进行定期的驱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进场十五天和第九十天进行一次驱虫工作,一般选用体表驱虫及体内驱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生猪的无公害养殖的关键,就是要求养殖户严格按照无公害养殖程序进行,不能盲目追求生长速度而忽视了最终的产品质量,只有严格按照流程免疫才能够保证最终的生产效益。

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猪场环境与工艺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猪场周围3公里无大型化工厂、矿场、皮革及肉品加工、屠宰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公里以上,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即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饲养条件

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032)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猪的饲养标准》(GB8471)要求,不应给育肥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标准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不应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其他畜禽副产品。

猪的免疫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1)的要求,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的使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尽量不要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停药期,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无公害生猪上市。发生疾病的种公猪、种母猪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

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06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