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防病的几个关键措施

危害养鸭业的传染病通常包括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副粘病毒病、减蛋综合征、鸭传染性脑脊髓炎、鸭坏死性肠炎、卵黄性腹膜炎、禽霍乱。对这些病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是养鸭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下面就消毒、预防接种和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几方面进行说明。

1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1.1恰当用药,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前要做清扫和冲洗,把粪、尿、食物残渣、血、毛及体液等有机物要彻底清除,然后再进行药液喷洒消毒。可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甲醛、戊二醛、苛性钠、生石灰、漂白粉、过氧乙酸,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对消毒前后效果不明显的可提高浓度,若还无效果则要更换消毒液。在选择用药时,还应考虑消毒药的成本,要经过计算、比较最终确定适合本场的几种消毒药,以备轮换用药。

1.2要进行有顺序的消毒

养殖场要遵循一定的消毒顺序,例如鸭场内消毒时要遵循先净化运送饲料的道路,后净化清粪车行驶的道路;对养殖区的消毒要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先种鸭后商品鸭。并要对场内的生活区进行彻底消毒。

1.3保证足够的消毒次数

种鸭场应定期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进行带鸭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0.2%过氧乙酸、0.1%苯扎溴氨、0.1%次氯酸钠等。场内无疫情时,每隔2星期带鸭消毒1次。有疫情时,每隔l一2天消毒1次。

2做好常规疫苗接种工作

养殖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保护鸭群健康。鸭群可能因地区不同,所发生的传染病也有所不同,有时传染病会不止1种。因此,鸭群在使用多种疫苗来预防疾病时,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时间,从而形成适宜本场的免疫程序。

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够很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尽量减少因为疫苗免疫给鸭群造成的应激反应。因此,种鸭免疫应避开产蛋高峰期,雏鸭免疫应考虑母源抗体的存在。鸭场可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疾病发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引入疫苗进行免疫,例如在鸭肝炎的高发区或受肝炎威胁的地区就必有必要进行鸭传染性肝炎的免疫。

为减小接种引起的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时,先要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否则注射到皮下的疫苗形成疫苗团而不易吸收。夏季气候炎热,疫苗接种时,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且尽量将免疫时间安排在清晨凉爽的时候。免疫中要不断摇匀疫苗,使每只鸭都能获得等量有效的抗原免疫。接种组织弱毒苗时,免疫全程时间最好控制在1.5小时内,以防疫苗在温度过高的鸭舍中长时间暴露而影响病毒的免疫活性。

3建立疫病预防体系
3.1控制好入口

养殖场大门口要设消毒池,有专人看管,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随意进场,一定要进时要经过消毒池,并不得在场区内乱走动,更不得将其他禽类带进场区。进人生产区的入口也要设消毒通道,每次进人生产区,必须洗手消毒。

3.2防止交叉感染

场区的环境要保持干净无污染。坚持定期的全场消毒和带鸭消毒,发病期间要天天消毒。严防野鸟对传染病的传播,尽可能避免其粪便污染饲料和运动场。严格场内管理制度,各养殖舍要禁止生产要求以外的人员走动,以防交叉感染。平时做好灭鼠和灭蚊、蝇工作。病死鸭和解剖病料不能随意扔掉,必须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造成人为传播疾病。

3.3重视疾病防治

对病死鸭,场内兽医要多做解剖,病料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防治。合格的兽医能根据药敏试验、临床用药情况及发病日龄和季节,结合生产实践,获得适合本场的预防用药程序。选药时要使用正规厂家的产品,以防延误病情,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3.4做好几种病的疫病监测

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如肉鸭饲养场常规监测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其他疾病的监测要视养殖环境和疫病流行情况,选择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确保对疾病的有效预防。

相关知识

网箱养殖鱼防病措施


海水网箱养鱼中的鱼病多发生在夏秋交替及秋冬交换季节,致病的重要因素是天气变化引起的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因此,在季节交替时节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中的鱼病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认真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当发生鱼病后,要及时隔离和治疗。主要措施有:

1.严格注意挑选健壮、体表无损的种苗。

2.掌握好适宜的放养密度。

3.在冬季来临前,最好将鱼进行淡浴消毒一次,以提高抗病力。

4.在养殖过程中,定时给养殖鱼洗淡水澡,减少鱼病发生。

5.按照投饵原则,定质、定时、定量投喂,绝不投喂不新鲜及变质的饲料,也不能盲目加快或减少投饵量。

6.注意观察养殖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保证水流通畅,及时清除附着在网箱的附着物,定期洗刷网壁、浮子,更换网衣。

8.及时更换网箱,通常从鱼种至成鱼,要更换3次~4次网箱,调换网箱时,要小心,以免碰伤鱼体造成感染发病。冬季天气恶劣时,切忌换网箱。

抓好池塘养殖大闸蟹几个关键期的管理措施


c,在蟹池中用网围成暂养区,培养蟹种,待放养时间、苗种规格成熟时拆除围网,放入池中饲养。
2、蜕壳期管理
河蟹蜕壳前,应加强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最好投喂一些新鲜野杂鱼、螺蛳等动物性饵料,在蟹池中泼洒生石灰或硬壳宝、磷酸二氢钙等,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同步蜕壳,河蟹蜕壳时,要保持水位稳定,不要频繁换水、加水,蜕壳时保持池塘周围环境安静,不能受惊吓,蜕壳时应减少投饵量。
3、应激期管理
河蟹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应激期管理,防止出现应激反应造成河蟹大量死亡,应激反应主要抓好天气变化引起的反应、水质底质恶化造成的应激反应、消毒药造成的刺激反应、机械性损伤的应激反应、人为惊吓的应激反应等,这一时期应做好天气变化的防范,使用药物泼洒提前预防,定期测量水质,并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用底改改善底质,投喂营养全面的可口饵料,增强抗应激能力,增强河蟹体质。
4、高温期管理
高温期是河蟹生长的旺盛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抓好水质的调节,坚持每2—3天换水一次,每3—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注意水草的管理,经常捞除腐烂的水草,防止水草腐烂污染水质,及时捞除塘内残饵。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改善水质、底质,降低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及时开动增氧设备,保持蟹池溶氧充足。
5、病害期管理
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种草投螺、生态防病等一系列措施,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在河蟹第一次、第二次蜕壳后用硫酸锌或甲壳净杀灭纤毛虫,梅雨季节泼洒一次生石灰,每亩1米水深用10公斤,高温期每10--15天用EM菌泼洒一次,控制河蟹疾病的发生。

罗非鱼养殖的五个综合防病措施介绍



罗非鱼养殖的疾病相对较少,但是,越冬期间和日常养殖中,仍有一些常见的鱼病发生。因此,应重视疾病的防治工作,保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罗非鱼发病,很多情况是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的传染侵袭所致。因此,要及时采取综合防病措施。

1.池塘和越冬池的水,首先要符合饲养水的标准。利用地下深井水和温泉水,事先要进行水质分析,因深井水溶氧低或含铁、硫量过高。使用前应采取增氧和除铁措施(氧化、沉淀、过滤等)。

2.用来作繁殖用的亲鱼和留作翌年放养的鱼种,进越冬池前一定要严格挑选,受伤的鱼一律不能留用。

3.越冬期易发生水霉病,这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后水霉侵袭所致,故捕捞和运输一定要小心细致。此外,越冬池水温不宜低于16℃。

4.无论是养殖池塘还是越冬池,进鱼前都要消毒。养殖池塘可用生石灰清塘。越冬池则排干池水,清除污物,用1~4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亲鱼和鱼种入池前要用0.4%食盐溶液药浴10~15分钟。每隔1个月左右,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7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消毒预防。

5.管理规范,管理人员具有一定养鱼知识,责任心强。严格按操作、管理规程要求进行日常管理。


黄鳝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防病工作



对于任何养殖动物的疾病都就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采用比较科学的养殖方法其实就是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否则即使用药不断,也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养殖效果。黄鳝适应能力强,在野生条件下很少发生疾病,但在人工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操作不当、水质变化等诸多原因,常遭受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侵袭而感染疾病。养鳝要成功,必须抓好种源、水质、消毒、饲料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选好苗种

很多农户从市场收购野生黄鳝养殖,黄鳝往往出现陆续死亡,甚至全军覆没。这主要是因为捕鳝者捕鳝方法不当且出售之前在家里贮存了一段时间,致使大量黄鳝受伤、中毒,甚至感冒、发烧。应该购买笼捕、徒手捕捉、电捕的黄鳝并做好贮存,或收集天然苗,购回的鳝通过10-15天观察养殖,进行消毒、驯食、驱虫,淘汰弱、残、病鳝后再进行催肥。规模养鳝应引进良种鳝,坚持自繁自养、获得优质鳝苗是养鳝成功的基础。

二、保持良好水质

水质不佳是黄鳝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鳝池腐烂物过多,不采取生物处理也不清池致使水质变坏,给病源体繁殖侵染创造适宜条件。池中有机质过多,产生氨态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致使黄鳝皮肤吸入有害气体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天气突变,池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长时间不换水,致使PH值发生较大变化,引起黄鳝不适而患病。

新建鳝池投鳝前应加水浸泡或用冰醋酸“脱碱”。黄鳝适宜生活在PH值为7-8的微碱性环境中。长时间养殖,水体易酸性化,需要泼洒生石灰水进行调节。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残饵、黄鳝粪便以及鱼药残留物,可采取微生物处理。夏天每3—5天泼洒1次光合细菌,其他季节每隔7天泼洒一次EM菌,可有效吸收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合成有益的微生物,抑制其他病源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净化水质、防病和增产的目的。为了避免水质恶化要经常换水,同时注意换水时水温相差不得超过±3℃,否则易造成黄鳝感冒。水源缺乏的养殖户可把鳝池换出的废水抽到蓄水池,泼洒光合细菌净化处理后与新鲜水混合使用。

三、做好消毒防病

防病药物选择通过国家GMP验收的专用药物,“鳝宝”系列药物专注于黄鳝养殖,在药物的选取、制剂的处理等方面,充分考虑黄鳝的生理特点,解决了由于鱼药刺激性强、异味重等原因,导致在养殖中引起死亡等弊端。

刚购回的鳝苗,笼捕鳝或从野外收集的鳝苗,入池养殖前应用“鳝宝杀毒先锋”浸泡消毒。养殖过程中经常添喂大蒜素能有效的防治肠炎、赤皮、出血症,以及暴发性传染病等常见病。每10-15天进行1次鳝体消毒,用“鳝宝杀毒先锋”和生石灰交替使用。每月投喂1次“鳝宝烂皮出血散”、“鳝宝病毒清”和多种维生素(连喂3天)。每隔50-60天左右在喂料中添加“鳝宝肠虫清”,防止体内寄生虫。

四、合理饲喂

饲喂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原则,以免造成黄鳝吃食无规律、饥饿、过量进食、不适应饲料口味等现象,导致黄鳝体质下降,诱发疾病。培育蚯蚓、蝇蛆所用的猪粪等畜禽粪便,一定要加入EM菌进行充分发酵处理。生产出无菌饵料喂鳝,以免带入病菌引起黄鳝感染。投喂蚯蚓、蝇蛆等饵料,喂前须冲洗干净并用高锰酸钾液消毒。黄鳝入池先用蚯蚓、蝇蛆开食,待采食正常后逐步投喂配合饲料,并最终达到动物饵料和配合料各占50%的比例。

大棚养鸭感冒的防治措施


寒冷季节,气候变化无常,如大棚养鸭管理不当,易患感冒,其防治措施如下:
1.细观察。病鸭赶群活动时不愿动,出栏晚,下水慢,吃料落后,垂头、呆立。个别眼流泪,有的一侧或二侧肿胀,时间长了眼干枯,成瞎眼。粪便有稀绿色,也有稀黄色,还有未消化的饲料渣,严重的产蛋下降30%,皮薄色淡,死亡率在5%左右。
2.检病理。病鸭气管有典型的出血,肝肿大,脾小,小肠黏膜有出血斑,泄殖腔出血条状。生殖系统以充血为主,卵子变形,卵膜出血,子宫淤血。
3.巧诊断。①无菌采取肝、脾抹片,革兰氏染色排除细菌感染。②无菌取胸腺、淋巴、脾脏研磨加5倍生理盐水和2000单位链霉素冰箱冷冻,取上清液0.1毫升接种9-10日龄鸡胚(),做病菌分离鉴定。
4.早预防。①开产前做好疫苗接种,如减蛋综合症,类减蛋综合症和鸭瘟疫苗的注射。②入冬前做好卫生消毒,可用百毒杀等消毒液饮水。③做好防寒保暖。在活动场地覆盖塑料大棚,提高活动场地的温度,适当安排排水池面积和饲养密度。
5.重治疗。发现一两只鸭有感冒症状,就马上投药治疗,可减少损失。其治疗方法为:①每千克料中加入0.6克病毒灵片、1克复合维生素B粉,连喂5天。②每50千克料中加草药炎瘟清1袋,连喂4天,同时饮水中加入病毒唑,每日两次,连饮4日。
荣生贤

养鸭场的卫生防疫措施


近年来,霍邱县洪集镇养鸭场不断增多,但很多养鸭场在养鸭过程中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常引起大批鸭子发病,甚至死亡。笔者将养鸭场的卫生防疫措施进行了总结。

1 基础免疫

1.1 免疫程序 为了预防鸭场传染病的发生,养殖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保护鸭群健康。一个地区预防鸭群传染病的疫苗(菌苗)的性质不尽相同,在鸭体内所产生的抗体能足够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期限(免疫期)也不同。因此,一定的鸭群在使用多种疫苗(菌苗)来预防不同疾病,也需要根据各种疫苗(菌苗)的免疫特性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时间,这就形成了在实践中使用的免疫程序。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很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尽量减少因为疫苗免疫给鸭群造成的应激反应。因此,种鸭免疫应避开产蛋高峰,雏鸭免疫应考虑母源抗体的存在。给鸭群的预防针既要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又要提高免疫质量,关键要看免疫效果。鸭场可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疾病发生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入疫苗进行免疫,如在鸭肝炎的高发区疫区或受肝炎威胁的地区就必须进行鸭传染性肝炎的免疫。

1.2 减小应激 疫苗免疫,对鸭群本身是一种应激,为了减小这种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不同季节,免疫接种要注意必要的细节问题。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时,先要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否则注射到皮下的疫苗形成疫苗团而不易吸收;夏季气候炎热,疫苗接种时,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且尽量将免疫时间安排在清晨凉爽的时候。免疫中应不断摇匀疫苗,使每只鸭都能获得等量有效的抗原免疫。接种组织弱毒苗时,免疫全程时间最好控制在1.5 h内,以防疫苗在温度过高的鸭舍中长时间暴露而影响病毒的免疫活性。

2 环境消毒

2.1 确保消毒效果 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和戊二醛)、碱类(火碱和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 (过氧乙酸)、季铵盐类(百毒杀)。消毒前先进行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有机物(如粪、尿、脓血、体液等)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对消毒前后无差别的消毒药经提高浓度后仍无效的应予以淘汰,在检测得到有效的消毒浓度后,还应考虑消毒药的成本,经过比较计算最终获得适合的几种消毒药,以期轮换用药。这样既起到了消毒效果,又降低了消毒成本,且延长了一种消毒药的使用时间。

2.2 消毒 顺序鸭场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运送饲料等的道路),后污道(清粪车行驶的道路);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先种后商。鸭舍内的消毒桶严禁借用或混用。

2.3 消毒 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周全场和带鸭消毒不少于2次;发病时期,坚持每天带鸭消毒。

3 建立疾病预防体系

3.1 把好入口关 养鸭场门口严格标识防疫重地,谢绝参观等标志,设专人把守,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场;进人生产区时必须洗手消毒并经消毒方可进入场内。

3.2 防止交叉感染 各舍饲养员禁止窜场和窜岗,以防交叉感染。场区环境应保持干净无污染,不轻视野鸟对传染病的传播,严防其粪便污染饲料和运动场;坚持定期的全场和带鸭消毒,发病期间每日消毒;做好灭鼠和灭蚊蝇工作。病死鸭和解剖病料必须做无害化处理,不任其污染环境,从而造成人为的传播疾病。

3.3 疾病防治 对病死鸭进行解剖,病料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防治。初期投药后,应跟踪治疗,直至病愈。兽医根据药敏试验、临床用药情况、发病El 龄和季节,结合生产实践,获得本场的预防用药程序。选药时避免使用假冒伪劣兽药而延误病情,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3.4 疫病监测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肉鸭饲养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等疾病。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4 其他 在购买鸭苗时,一定要做好考察,购进饲养管理正规、质量有保证、证照齐全场家的鸭苗。选苗时,应挑选健康活泼,大小均匀,体重55~60 g,卵黄吸收良好,无大肚脐,无明显病症的雏鸭。饲料的污染主要是鱼粉、肉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啮齿类及鸟类粪便,饲料在加工及运输过程中被污染等。因此,鸭料要多用植物性蛋白饲料,根据肉鸭不同日龄和生长发育需要合理配制不同标准的饲料。要加强饲料的质量监管,不能使用发霉变质、虫蛀、有毒有害、劣质及不洁的饲料。购买原料或全价料时,要看饲料颜色、均匀度、包装商标、生产日期,以及闻饲料气味。舍内要备足清洁的饮水,以满足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增强抗病能力。饲养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饲养密度等。一般适宜的饲养密度:地面圈养的1周龄内,l5~20只/in ,2周龄内10~15 只/m ,3周龄内8~10只/m ,以后按6~8只/m 饲养。若采用网上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加。育雏室温度,1周龄内28 ~ 30度,2周龄内为25~28度,3周龄内为21~24度,4周龄内为20~21度,以后为15~20度。光照按每10 m 鸭舍安装1盏40 w 的普通照明灯泡即可满足光照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海霞,迟瑞宾,臧力铭.集约化养鸭场的卫生防疫措施[J].水禽世界,2006(2):1920.

养鸭业的生物安全和疾病预防措施


养鸭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鸭的饲养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中国幅员辽阔,有众多江、河、湖泊、滩涂水面,适合养鸭业的生态条件,要建设好这个大产业,促进我国养鸭业向现代化跨越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关。生物安全是指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鸭群免遭致病微生物侵袭,以及建立屏障以避免病原体扩散到健康鸭群。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鸭群始终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威胁,生物安全是目前养鸭业能否成功和获利的关键,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进入鸭群,生物安全是通过减少环境中的传染性微生物数量来预防疾病,是一项省时、省力、省钱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1.1人员控制大多数疾病可通过人员传播,包括参观者、邻近养鸭户、鸭场内部人员及参与免疫接种、肉鸭和饲料的销售人员等,任何进入鸭场的人员都应穿戴消毒防护服(包括工作服、长统胶鞋、帽子和手套等),鸭场应只设一个出入口,未经许可者不得随意进入鸭场。

1.2车辆设备鸭场出人口应设车辆消毒池,所有进入鸭场的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如果消毒池消毒不到的地方可用消毒喷雾器喷药消毒。所有装鸭箱、蛋箱、免疫接种用具等都要彻底消毒。

1.3动物和昆虫养鸭场禁止饲养食用动物、啮齿类动物和鸟类,因为这些动物均可能成为疾病和病原的机械携带者,如能传播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等病原菌,马立克氏病毒和禽痘病毒可通过蚊蝇等昆虫传播。有效的粪便和死禽处理将有助于减少昆虫蚊蝇的数量,应当定期喷洒允许使用的杀虫剂来控制昆虫蚊蝇,减少疾病的病原体传播。

2饲养与管理

2.1 选址和布局合理的选址和布局对鸭子的生长、减少应激反应及感染疾病起着重要作用。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上风上水处,应距公路干道、村镇居民区、企业工业区500 m以外,具备三通(通电、通水、通路),周围应筑有围墙,有条件者可在距养殖场围墙1m左右处种植防护林。养殖区与饲料加工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出人口设车辆消毒池。鸭舍应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以便送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体。鸭舍应当建有防鸟类和防啮齿类动物的设施,应能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

2.2水源和饲料饮用水应清洁无污染,营养均衡的饲料对鸭子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劣质饲料除了导致营养缺乏症外,还可使鸭子处于应激状态,更易感染传染病。尤其是受潮或过期饲料,黄曲霉素含量可能超标。黄曲霉素除影响鸭子的生长健康外,还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降低鸭子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

2.3污染源处理病死鸭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疾病传播。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焚烧或深埋,垫料和粪便可堆积发酵进行无公害处理,发酵池应设在距养殖场下风向30m处,发酵后的粪便可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

2.4鸭舍的消毒养殖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原有鸭子出栏后,对鸭舍、饲养用具、地面 (网床地面)、通风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应空闲1 2周后方可引进新鸭。平时要经常保持舍内通风,光线充足,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

3免疫接种

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免疫工作十分重要,要制定切合鸭场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可采用注射、饮水(口服)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接种。

实践证明,有效做好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应激因素,是控制和预防鸭子发病的重要措施。

土元饲养管理中要注意的几个关键工作


饲养管理是提高土元产量的重要环节,管理的好坏决定了效益的高低。因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龄分池饲养

为了使强的个体和弱的个体都能吃上食,避免大小虫之间争食吃或自相残杀,妨碍生长,必须大小分池饲养。办法是用(88)毫米~(1010)毫米筛眼的筛子,把大小虫过筛分档,同一龄期的放在一个池内饲养,便于管理和喂饲。

每池的放养密度:1~3龄若虫1千克/米2;4~7龄若虫O.75千克/米2;8龄以上的若虫和产卵成虫,0.5千克/米2。这样分龄饲养,既可充分利用饲养池,又可以节省饲料。此外,在土元越冬期,可以增加饲养密度,达到虫体相挨的程度。

2)定期取卵

在土元产卵期,产有卵的成虫池子,每隔7天取池子表层3厘米厚的土过筛,取出卵鞘01个月以后,把池子里的土全部取出用筛孔(1.61.6)毫米~(22)毫米的筛再筛选1次,以筛去池土取出卵鞘。

3)卵鞘的保管

土元卵鞘的管理很重要,管理不好卵鞘的孵化率就会降低,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卵鞘要存放在含水量为20%的湿土或湿沙中,以湿沙为好,湿土容易引起卵鞘霉变,降低孵化率;另外,还要防止卵鞘失水影响孵化率。在夏季保存卵鞘还要注意通风、降温和防霉变。冬季要注意保温,使湿度略偏小些。在运输过程中,切忌用塑料袋装运,防止因空气缺乏而窒息死亡。

4)卵鞘孵化

卵鞘以豆角荚形(www.ncZfJ.com/)、色泽红黑发亮,饱满者为好,凡是破损、畸形、于瘪、发霉者不宜再留种。孵化时应将卵鞘放在缸里或盆里,在自然温度下,应保持卵鞘湿润,为了达到保湿的目的,在卵鞘上加盖湿纱布,防止失水。每隔2天翻动1次,保持温度和湿度均匀,防止霉变,提高孵化率。

5)温度、湿度的调节

土元是变温动物,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都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一般饲养室温度应保持在15~35C。7~9月正是土元繁殖旺季,此时正是高温和潮湿季节,如果室内温度超过35℃,应把窗户打开,通风换气,降温排湿。在北方若饲养土干燥,还可以适当喷洒水。

为了降温,也可以在室内放些冰块,并适当加喂些青饲料,以补充水分的消耗,不然的话,因温度过高土元会大量死亡。

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可在饲养池上加盖一层干草保温。具体方法是用木板盖在饲养池上,上面铺一层稻草。特别要注意对小虫缸和卵鞘缸保温。饲养室冬季温度要保持在0℃以上,虫和卵就不会被冻死。

6)病虫害及防治

土元也有病虫害,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方能避免造成损失。,敌害方面,首先是蚂蚁,也是比较难防的。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清缸清池。用缸饲养时,在缸外四周涂上凡士林或废机油,防止蚂蚁越过。但要忌用普通杀虫药喷洒,因土元比害虫更敏感。除蚂蚁外,还有老鼠、壁虎、蟾蜍、蛇、鸡、鸭等,也要防止侵害。

害虫中危害最大的是螨虫,防治的方法是用福尔马林喷洒消灭,使用前要先试验,掌握使用剂量。

散养柴鸡养殖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散养柴鸡注意补钙:

柴鸡在育成阶段不能喂给高钙日粮,日粮中钙含量应控制在0.8%~0.9%之间。只要发育正常,大部分散养柴鸡在145日龄~155日龄开始产蛋,因此,应从这一时期开始给柴鸡大量补钙。鸡对钙的利用率约为55%,产一枚蛋需要2.0克~2.3克的钙,所以鸡每产一个蛋,需要食入4克左右的钙。根据这一需要量,从开产至5%产蛋率阶段可将日粮中的钙提高至2%,然后再逐渐提高到3.2%~3.5%的最佳水平。如果环境温度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补钙量可适当提高。

补钙时可将石粉、贝壳粉及骨粉作为钙的主要来源。选购时应注意这些原料中颗粒应较大,粉状物越少越好。因为颗粒状钙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长,在蛋壳形成阶段可均匀地供钙。另外,颗粒状钙在胃中可起到研磨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

散养鸡同样需要饲喂优质全价料:

优良的品种必须通过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才能使其遗传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无论是集中饲养还是散养,都必须保证鸡只充足的营养。许多养殖户固执地认为,生产真正的柴鸡蛋就不能喂全价饲料,只能喂原粮。结果导致产蛋率太低,效益低下。实践表明,在散养环境下,鸡只补充原粮与全价料,所产蛋的品质并无明显差异,但产蛋量和综合效益却有很大的差别。

野外散养柴鸡的七个注意事项:

一、细致观察,隔离弱鸡

每天早晚补饲时,观察柴鸡的脸部颜色、食欲、粪便、灵活性等,对精神萎靡、吃食少甚至不吃食者、粪便异常者应隔离喂养,发现病情及时治疗,鸡体恢复正常后再放归鸡群。

二、扩大场地,节约饲料

靠近农田围栏圈养的养殖户,在农作物收获后,可撤栏扩大放养场地,让鸡群采食农民未收净的农作物籽粒,减少饲料用量,降低养殖成本。

三、灯光诱虫,增加营养

晚上用高亮度灯光(最好是高压汞灯)吸引昆虫进入灯下的水盆中,或在灯下张袋收集昆虫,昆虫皆为动物蛋白,柴鸡食后生长快,羽毛丰满,抗病力强,产蛋多。

四、注意卫生,预防疾病

早秋仍天气闷热,高温高湿,尤其是遇秋雨连绵的天气,柴鸡野外放养要注意球虫病。对水糟、料糟每天冲洗,定期消毒,鸡舍做到通风、干燥、没有异味。以防止其它鸡病的发生。

五、环境安静,预防应激

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证养殖场环境的安静,防止轰赶、惊吓、喧闹,禁止生人进入放牧场,防止黄鼠狼、猫、狗以及鹰类天敌的侵害,避免鸡群应激的发生。

六、增加光照,正常产蛋

随着秋季夜长昼短的变化,光照不足会影响产蛋率。对产蛋母鸡在归巢后要适时补充光照,自然光照加补充光照一天应16小时为宜。补光在天亮之前进行效果较好。

七、全进全出,及时补栏

一般情况下,每年中秋节之前,柴鸡、柴鸡蛋进入价格高峰期,应淘汰的产蛋母鸡和育肥公鸡应抓住秋高气爽、温度适宜的大好时机抓紧育肥,及时出售。对空鸡舍、设备、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并对放牧场喷洒消毒,净场2周后及时补栏。秋季育雏成活率高。出售、补栏应实行全进全出,这样可有效防止疫病发生。

散养柴鸡需要严格实施防疫程序:

散养柴鸡虽然体质增强,减少了鸡群患病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就不得病了。由于散养鸡在野外与鸟、兽接触较多,通过鸟、兽传播的疾病也较多,因此,除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外,同样应该重视防疫,严格防疫程序。

柴鸡散养期怎样防疫与驱虫:

按鸡疫病防疫程序,30日龄鸡新城疫Ⅰ系冻干苗滴鼻或点眼1.5头份,鸡痘皮下刺种双针;40日龄禽流感油苗颈背部皮下注射0.4毫升;5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60日龄新城疫Ⅰ系冻干苗肌注1头份;9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110日龄鸡痘冻干苗皮下刺双针,新城疫油苗肌注0.6毫升,新城疫Ⅳ系饮水4头份;120日龄禽流感油苗肌注0.6毫升。对于鸡的寄生虫病,一般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同时,定期用球宝等药物防治球虫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1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三穗鸭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