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代谢障碍综合症的探讨及案例分享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密度的增加,饲料的投喂、药物的使用亦随之增加,相反,生产管理却日益松散,底泥过厚、水质恶化等池塘环境问题愈见平常。诸多因素导致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单种疾病的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性疾病—代谢障碍综合症。由于常规养殖生产中草鱼对人工饲料的摄入量最大,因此该疾病在草鱼养殖中表现尤为明显。近些年来,常出现草鱼莫名死亡(水质正常、体表正常、鳃部正常、内脏亦无细菌性症状),而且难治疗,纠其根本在于鱼体自身代谢出现异常。

病鱼通常表现以下症状:

1、体表(见图1):或黑头黑背,或体色晦暗、偏黄,或体表颜色不均,呈现青、黄交错;部分患病鱼体体表鳞片发白,间插于正常鳞片中,阳光下反光明显,投饵时清晰可见,且鳞片极易脱落。尾鳍边缘出现透明带,鳍条不同程度分叉。部分鱼或体型短胖,或腹部膨大,明显区别于正常鱼体。 

图1黑头黑背、图2花肝

2、内脏(见图2):肝肿大,常出现绿肝、花肝、脂肪肝等症状,且肝脏无光泽,肝脆,无韧性,轻触易碎。胆囊肿大,胆汁浓绿发黑,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胆囊壁充血发红(见图4)。腹腔及肠外有大量脂肪积累。

3、鳃部(见图3):鳃色淡或者鳃丝发黑,多见鳃丝边缘腐烂,严重时鳃边呈扫帚状,露出软骨。部分病鱼出现花鳃,在鳃部中间出现腐斑,实际生产中该病灶处常覆盖泥。

图3鳃丝腐烂、图4胆囊肿大充血

4、行为症状:病鱼的体色、肝胆、鳃部一般均出现异常。一龄、二龄草鱼食后会出现“冲头”现象(图5),大草鱼多出现零星死亡,且持续时间长。该疾病对草鱼的摄食影响不大,即使患病,投饲时仍抢食凶猛。一龄、二龄草鱼发病时,死亡量大,且短期内用药很难出现明显效果。

图5冲头、图6黄肝等

导致代谢障碍的原因探讨:

1、人工饲料的大量投喂。(数据支持)这是不得不首先提及的原因,毕竟该疾病是在饲料出现以后才开始大量发生。饲料中植物蛋白、糖类、脂肪含量虽高,但配比不合理,如蛋白质过高或碳水化合物偏多等。蛋白质含量过高,容易引发鱼类肝脏脂肪的积累,破坏肝功能,影响鱼类的正常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造成内脏脂肪的积累,妨碍正常的生理机能(图6、图7、图8),其主要病变部位也是肝脏。当饲料中维生素含量达不到鱼类健康生长的要求,造成维生素缺乏,鱼的体质下降,代谢出现障碍。饲料中长期添加促生长类物质或抗生素药物,鱼类长期摄食会造成对肝脏功能的破坏,随之影响鱼体的正常代谢。

图7黄色脂肪、图8肝脏发绿

2、管理失当。养殖户为达到短期内促长的目的,不考虑天气、水质、摄食程度等因素,盲目增大投喂量,造成摄入饲料过多,营养过剩,鱼体无法消化而出现代谢问题。由于保存不当引起饲料发霉、变质。饲料中脂肪氧化产生有毒物质,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草鱼采食后,极易引发肝胆病变。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水体环境恶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3、水质恶化(图10、图11)。如今的精养池塘,清塘的极少,这就导致长年底泥过厚,化肥及粪肥等的大量使用,藻相变化迅速,各种理化指标随之剧烈变化,鱼体受其影响大。同时,即使按照50%的饲料利用率计算,投喂的大量饲料有一半沉积在水体中,这些或以残饵或以排泄物的形式进入水中的饲料,成为良好水质的一大杀手。恶化的水质,影响鱼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导致代谢出现问题。

图10长期施用鸡粪引起的油膜水、图11藻类异常

4、滥用药物。养殖密度的增大,水质的恶化导致大量鱼病的出现,药物的使用随之增加。大量的外用药对鱼体产生刺激,同时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造成代谢障碍。草鱼代谢障碍综合症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发生不是一朝一夕,治疗周期较长。针对此疾病,预防才是重点。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摸索,总结出预防方案,该方案仅供参考。

预防方案:1、饲料中长期添加“应激宁Ⅲ型”;

 2、三黄散200g+应激宁Ⅲ型150g,拌40kg饲料,每半月喂一个疗程(5-7天)。

案例分享:应激宁治疗草鱼代谢障碍一例

浠水巴河望天湖养殖场,王申福老板,,面积15亩(如下图),水深1.5-2米,13年10月8日,该池塘每天死草鱼30-40尾(3

-4斤/尾)。

用药历史:

9.2左右开始死草鱼

9.4二氧化氯,无效果

9.6氟苯尼考原粉+护肝散+K3,死亡量有减少,三天后死亡加剧

9.9肥水

9.13消毒:复合碘

9.18硫代硫酸钠+腐植酸钠

9.235%氟苯尼考+板蓝根+鱼肝宝散

……

10.8笔者到现场检查,水质指标正常、鱼体无虫寄生、鳃丝良好、无泥、无寄生虫,鱼摄食旺盛,食后有“冲头”现象,肝脏土黄色,脆,易碎,确诊为:代谢障碍综合征

方案:应激宁6包,拌2包料,每天下午喂一次,连喂5天

效果:3天后,死亡量减少到10条以下

 5天后,死亡停止(见下表)

草鱼死亡量数据记录表

相关阅读

应激宁治疗草鱼代谢障碍案例分享


【池塘情况】

辽宁省前胜村的吴老板,养殖面积12亩,水深:2米。养殖品种,主养草鱼,配养花白鲢。

【池塘问题】

(水质状况)7月21号上午测量pH:7.8,亚盐:0.05mg/L氨氮无。到21号时已经死鱼很多天,前一天一斤半的草鱼大概死亡200条左右,21号上午死亡160多条,鱼吃料慢,解剖内脏有脂肪块,肠道内无食物,或有很少食物,有很多底泥和其他杂物。个别鱼有轻微的赤皮,肠炎。

【用药方案】

7月15号刚用完其他厂家预防用药:**宁+**消+**停(恩诺)开始死鱼。死鱼后加大了上述用药的量治疗,死亡开始慢慢加重。

7月21号中午外用“解毒120”泡腾有机酸

下午内服“应激宁”+“三黄散”

7月22号到7月26号每天两顿中午下午内服“应激宁”+“三黄散”(一组各1kg对应3万斤鱼分两顿投喂)

【效果跟踪】

22号鱼吃料情况变好,死亡200多条。

23号死亡54条。

24号死亡12条。

25号死亡3条。

26号全天没有死鱼鱼。

【案例分析】

本案例是典型的草鱼代谢障碍引起草鱼死亡,前期投喂量比较大没有及时内服保肝护胆,预防以其他厂家抗生素为主损伤了肝脏,死鱼时没能及时找到病因使死亡量加大。21号治疗时先往水体里投了解毒120,解决因为草鱼代谢出问题导致的消化不好引起水质问题,解毒120调水兼具解底毒、诱食的作用恢复了鱼的吃料问题,使鱼儿能更多的吃到药料。内服“应激宁”+“三黄散”,“应激宁”专门针对草鱼代谢障碍促进脂肪代谢恢复受损的肝脏。华扬“三黄散”纯中药制剂对肝脏没有损害,能真正起到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

辽宁办事处马艳国

华扬水产高贤涛

罗非鱼代谢障碍综合症的发生与治疗方法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荐的适宜养殖鱼类之一。20xx年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达125.7万吨,稳居世界首位。目前,罗非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四省区。然而,随着养殖范围和养殖密度的扩大,罗非鱼病害不断呈高发态势。4~5月份溃疡病、7~8月份链球菌病等病害,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沉重打击。笔者来回于广东各罗非鱼主养区,发现罗非鱼代谢综合症成为继链球菌之后悬在养殖户头上的又一柄“利剑”。

1罗非鱼代谢障碍综合症形成原因

1.1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恶化
由于养殖户片面追求高产,不断加大放养密度,严重超出池塘的载鱼能力,使得鱼体长期处于拥挤胁迫状态,从而导致鱼体免疫能力下降,发生代谢障碍。此外,高密度养殖使得鱼塘中残饵、粪便等有机污物大量沉积,而有机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从而使得水体缺氧,引起水体“循环障碍”,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理化指标长期偏高。

1.2饲料腐败及饲料营养比例失调
有些养殖户为图省事,错误理解“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将鱼体一天所需饲料全部放入定时投料机中。高蛋白饲料在高温炙烤下,脂肪发生酸败变质产生有害物质;同时,饲料投喂未根据鱼体摄食情况进行投喂,使得过量膨化饲料浮于水面,经过长时间浸泡和阳光直射,饲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罗非鱼摄食以上这些饲料,都是可能发生机体代谢障碍。
有些养殖户一味的降低成本,用低营养水平的饲料喂养罗非鱼,有的直接用草鱼料代替。由于缺乏生长必需营养元素(多维、多矿等),罗非鱼肝、胆、肾、脾等代谢器官也极易受损。

1.3乱用药物
由于目前大多从业者水平低下,严重缺乏病原学、病理学、药理学知识,不懂或不遵守药物配伍禁忌。有些养殖业者甚至通过泼洒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有的经销商大胆的尝试有明确配伍禁忌的药物配合治疗病害(恩诺沙星配伍甲砜霉素);也有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硫酸铜、有机磷等对机体刺激大的药物。以上操作都容易对罗非鱼代谢器官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引发机体代谢障碍。

2罗非鱼代谢障碍综合症主要表现

2.1罗非鱼代谢障碍综合症的脏器症状
肝脏肿大,轻触易碎,颜色发白、发黄、发黑;胆囊肿大,胆囊破碎,胆汁外流,严重时,胆囊充血发炎;脾脏肿胀,发黑,点状出血或发白有白点;背鳍和尾鳍边缘发白。由于罗非鱼主要内脏器官受损病变,导致机体代谢功能障碍,极易继发感染烂鳃、出血、肠炎、溃疡、链球菌等细菌性疾病。

2.2罗非鱼代谢障碍综合症的发生特点
罗非鱼代谢障碍综合症的发生常表现出“零散”死亡和病原性疾病治疗“难断根”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两方面:①20xx年,广东很多罗非鱼养殖池塘,每天死几尾,当采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药进行治疗时,死亡量不仅得不到控制,而且死亡量加重;②罗非鱼池塘发生“链球菌”后,采用药物治疗后,大量死亡得到控制,但一直不能将死亡量控制到零,有的持续死亡一个月。分析得知,这些情况都是由于罗非鱼发生代谢障碍、鱼体体质差、抗病力低所引起。

3罗非鱼代谢综合症的预防措施

3.1加强水质调控,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质是罗非鱼健康养殖的前提条件。加强水质调控,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及时灵活的运用水质改良剂或进排水进行水质调节极为关键。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培育有益菌、藻抑制致病菌及有害藻的生长,维持水体微生态平衡。研究表明,水体中良好的溶氧,可有效降低“链球菌”的发生。定期用底垢净Ⅱ型、水博士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维生态平衡为鱼类创造适合的水域条件。

3.2科学合理的投喂
为保证罗非鱼的健康生长应选择营养均衡的罗非鱼专用配合饲料,避免使用其他低价饲料进行喂养,更不可用草鱼料直接代替。根据季节、天气、水质、鱼体活动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及投喂次数,避免盲目投料引起鱼体消化不良、代谢障碍。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三黄散(或克菌素)等中草药进行病害预防,同时配合应激宁,以促进机体排除毒素、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当发生病原性疾病时,应采用菌毒消(复合碘)或沐菌消(戊二醛)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4罗非鱼代谢综合症的治疗方案

第1~2天,停食、调水。停食的目的在于促进罗非鱼内脏器官的排毒,同时可使鱼体产生饥饿感,以利于鱼体对药饵的摄食。调水可选用洁水灵、净水解毒剂、爽水解毒剂、嫩水素等产品。第3~10天,每2000斤鱼体重内服三黄散200g(或克菌素200g)和应激宁Ⅲ型150g,病情严重者,需同时添加鱼用多维、强稳西。

5注意事项

①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忌病情非常严重才进行治疗。因病情严重的罗非鱼将丧失摄食能力,无法进行药物治疗。②投喂内服药时,注意拌药方式及存放方法。不能将拌有药物的饲料置于阳光下暴晒,以免饲料发酵变质,影响药效。③治疗期间及病情刚有好转时,不可大量换水和捕鱼。以免引起鱼类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导致疾病复发。④病情好转后,不可急于将投喂量上升到发病前的水平。以免加重肝胆负荷,引起代谢障碍综合症的复发、反弹。

斑点叉尾鮰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案例分享



肝胆综合症是近两年在鱼病发生中很频繁的鱼病之一,流行季节主要从6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都有发生,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斑点叉尾鮰、云斑鮰、乌鳢、虹鳟、裂腹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等鱼均有发生。小鱼今天就给大家讲述一则斑点叉尾鮰肝胆综合症的治疗实例。

【发病情况】

四川乐山市井研县,池塘面积约10亩,水深2米,斑点叉尾鮰鱼种约10000尾,每尾均重100g左右。2014年5月30日检查,测得pH8.6,亚硝酸盐0.1mg/L,氨氮0.4mg/L。塘口漂浮有十几尾死鱼,并可见有游边现象。据养殖户阐述,此现象已持续近一周,每天持续有20多尾死鱼,已使用氯制剂进行消毒及用药改底,但不见好转。

【症状】

从池中捞2尾病鱼,外观腹部及头部有点状出血;胸部可见红色斑点;头部有明显红色出血点,须有黏着现象;解剖见鳃有糜烂,粘连情况;腹水;鱼鳔严重点状出血,肝呈白色糜烂状;胆充盈,暗黑无光泽。
头部、鳍条、腹部红点
鳃糜烂,多粘
解剖图

【病因分析】

引起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类:

一、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二、乱用药物。

三、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

根据这起案例的发病症状与解剖现象,初步诊断为斑点叉尾鮰肝胆综合症,水环境恶化,亚硝酸盐超标。

【治疗建议】

1.内服:鱼病康套餐+板黄散+维生素k3+肤美各一包=拌料20斤,连喂4日。内服肤美,降解饲料中的毒素。
2.外用:净水宝500g/亩+氧多200g/亩,苯扎溴6瓶+浓戊二醛溶液6瓶每日一次,连用两次。内服板黄散,专治肝胆病,清热解毒。
3.隔三日后用藻种+芽孢杆菌调节水质。

【治疗追踪】

用药两天后死鱼数量减少至每日5尾左右。5日后偶尔发现一条死鱼。效果理想。

夏季水温高,各类鱼都容易发生肝胆综合症,因此小鱼建议您,科学投喂是第一步,饲料的受潮发霉变质后产生的黄曲霉素、亚硝基物等都会造成鱼的肝脏发病,切忌过量投喂;发生疾病时也应正确治疗,不用副作用大的渔药,治疗原则是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不建议使用药效强烈的西药,而要使用中草药治疗,同时搭配维生素内服,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外用消毒药物也尽量选择温和的消毒产品为好。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综合防治方法


一、症状病情严重时,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止于水中,食欲下降,反应呆滞,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翻转,不久便死亡。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此外,鱼体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发生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二、发病原因

1、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多

饲料配方营养不当或人为乱投饲料(如用鲤鱼料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苗种饲料喂成鱼等)导致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2、维生素缺乏如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3、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肝病。

4、滥用药物。目前,一些养殖户在鱼病防治上仍然还是以化学药品为主,而这些化学药品的不正确使用会造成鱼类肝脏的损伤。

5、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6、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7、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三、防治措施

1、培育良好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2、选择信誉好的专业饲料生产厂家配制的饲料,科学投喂,合理饲养;

3、保持饵料新鲜,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分解,防止饲料受潮发霉。

4、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要做到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

5、养殖过程中,要勤巡塘,如发现鱼类肝脏出现病变时,及时加注新水,并投喂添加维生素和少量稀有元素或中草药制成的药饵,一般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可有效预防该病。

6一旦发现草鱼患肝胆综合症,拌料投喂三黄粉、板黄散等保肝利胆中草药物,或饲料中添加VC、VE。

7、减少饲料投喂量,投喂部分青草或水草。

8、尽量少用重金属离子杀虫剂如硫酸铜等,以防池塘中蓄积过量对肝造成损伤。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21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