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养殖常见病肠炎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技术介绍

草鱼流行性肠炎病的暴发,还可并发出血、赤皮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大批死亡,给水产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笔者在指导养殖户治疗此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从发病的原因、症状预防、治疗、建议几个方面简述一下。

一、原因

立夏后当水温超过24℃时,给草鱼投喂大量未经消毒的水草或劣质的饲料,容易患此病。发病前和发病初期草鱼的食欲旺盛,几天后偶尔发现死几尾鱼,这时往往不易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因为大部分鱼食欲特别旺盛,只以为是自然死亡,继续投喂,而且强度不减,这就导致患病鱼越来越多,导致草鱼大批死亡,此时情况已比较严重。所以当发现死鱼时,就要仔细检查,及早确诊,同时选用优质饲料,适度投喂,对捞取的水草要进行消毒。

二、症状

病鱼肛门外突红肿,肚子膨大,腹腔积水,轻压腹部,从肛门流出淡黄色液体,解剖鱼体,发现肝脏微发白,肠壁血管充血,粘膜脱落,拎起鱼肠,则一节一节断裂,肠内无食物。另外,胸鳍基部、腹部、眼眶周围等部位充血。蛀鳍,鳞片脱落处腐烂,有水霉菌症状。综合诊断:主要为细菌性肠炎,并发出血病和赤皮病。

三、预防

在大麦黄或开食时用韮菜、大蒜头切碎捣烂拌成铒料进行投喂。方法:100千克饲料加大蒜头2—3公斤、食盐0.3—0.5公斤拌和。

四、治疗

第一天,全池泼洒杀虫药。(阿维菌素、速效灭虫灵等)

第二天开始,投喂药饵,连喂10天:同时全池泼洒消毒剂,连泼5天。药饵制作过程:每100千克饵料加入鱼用氟哌酸150克,护肝宝300克,维生素C75克,将这三种药放入粘合剂中,用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拌入饲料中,搅拌均匀,并在阴凉处风干,然后投喂,因为维生素C遇高温分解,所以用凉水搅拌,不宜强光直晒。

注意:发病和用药期间,不要拉网捕鱼,不要大量换水,不要施无机氮肥和生石灰。原则上就是保持池水的稳定,使鱼类能安静地治病,否则鱼体会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使池水的氨氮浓度升高,毒性加剧,造成病情加重,引起大批死鱼。

五、建议

为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使草鱼肠炎病少发生或不发生笔者建议:

1、选用优质饲料,减少肠炎病的发生,这是防病的基础。现在饲料价格较高,有的饲料厂家为了压低价格,采用劣质原料,加工成饵料。鱼吃了这种料,即受到损害,发生脂肪变性,使鱼体免疫力降低,很容易患肠炎病,因此选购饲料时不能贪图便宜,应选用有信誉的大厂家饲料,品质才有保障。

2、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有死鱼,应及时剖检,查找病因,如是肠炎,应马上减少投喂量,并及时施用外消与口服相结合治疗。

3、及时杀灭鱼体寄生虫。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杀虫,可减少烂鳃、赤皮等病的发生;在治疗内脏疾病时,也要先杀死体表寄生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高温季节定期泼洒高效温和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菌毒双杀、强氯精等,全池泼洒,有效杀灭病原体,改善水体环境,防上疾病暴发。

5、治疗时,应联合用药,尽量减少药物对鱼体的伤害,防止产生抗药性,并缩短疗程。护肝宝有健肝利胆的作用,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肝脏的代谢能力,从而治疗脂肪肝,并提高机体免疫力。维生素C对鱼体有解毒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和抗感染能力,增加机体抵抗力。这两种药和氟哌酸共同作用,能充分调动鱼体各种机能,共同抵御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海安县农业委员会)

相关推荐

草鱼养殖常见病机械性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草鱼机械性肠炎病是因长期饲料投喂过多或高蛋白饲料投喂过量导致草鱼肠道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特别在注水条件差,增氧设备不足,淤泥过深,池塘水体长期处于偏酸环境中,水体溶解氧偏低时,草鱼可出现群体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40%左右。

1、症状

发病初期在投喂时群鱼出现“炸窝”现象,严重者群鱼无法进入食场正常摄食,1周左右后即可出现死亡。病鱼外观膘肥肉满,无显著病变,但眼球常因失水凹陷。病程稍长者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数有“赤皮”的症状,多数伴有烂鳃病和肝胆综合征等。解剖可见腹腔内有多量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出血。病程较长的鱼打开腹腔可嗅到一股恶臭味,多数肛门发炎红肿。

2、预防

(1)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人投喂饲料;

(2)保持池水pH值稳定,每隔3~4周每亩用10~15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使池塘pH值稳定在7~8;

(3)使用生物制剂,及时施放适量的净水菌等微生物制剂降解池塘有害化学物质,抑制有害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3、治疗

(1)限量投喂。对患病鱼限量饲喂,按每100公斤鱼每天1公斤饲料投喂,同时每公斤饲料拌肠炎宁2克、肝胆必康2克,一般连续投喂5~7天。病愈后再逐步恢复正常投喂量。(2)药物调节。每天早上、中午测定水体的pH值和溶解氧,早上水体溶解氧低于3毫克/升,中午溶解氧高于10毫克/升时,说明藻相恶变,池底富营养化,每亩可用净水菌300~400克加水泼洒,夜间每亩用高氧500克拌干河沙撒施。

(3)对继发感染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的草鱼,每亩用菌毒宁300~500毫升,隔日重复泼洒1次。

草鱼青鱼养殖常见病之肠炎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

肠型嗜水气单胞菌。

2、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积液),肛门红肿突出,轻按腹部,有淡黄色脓状液体流出,剖腹见肠道发炎充血发红。与肠炎型出血病毒病区别:肠炎型出血病毒病,肠道充血而不糜烂。

3、流行情况

此病在水质恶化、气压过低、鱼类过度饱食等条件下,易在草鱼、青鱼中发生。尤其对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和一龄草鱼、青鱼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50%~90%。流行季节4~9月,其中有两个高峰期:5~6月主要是1~2龄草鱼、青鱼发病;8~9月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发病。并且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4、预防

①生石灰清塘。②保持水深2米以上,夏季每10天加注新水一次。③每15天泼洒20克/立方米生石灰水1次,使水质清爽,透明度25~30厘米。④用溴菌清(溴氯海因)消毒水体,每15天一次。每次用药量:1立方米水体用溴菌清0.3~0.5克。相当于每亩水深1米用药250~333克。使用时加水1000倍以上稀释后全池泼洒。

5、治疗

①溴菌清(溴氯海因),每次用药量:1立方米水体用溴菌清0.3~0.5克。相当于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药250~333克。使用时加水1000倍以上稀释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②磺胺嘧啶,每100千克鱼用5~10克,拌饵投服,连用6天。③大蒜头,每100千克鱼用大蒜头500克,食盐200克,拌饵投服,连用6天。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烂甲病病因及防治技术



1、烂甲病的发生与危害
甲鱼烂甲病又称白点病。在国内许多甲鱼场中都有该病的发生、流行,经细菌学分离与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碱菌等多种细菌,其病症主要表现为背甲腐烂。该病初期,背甲皮肤有疣状突起,内有干酪状脓灶,严重时,病灶周围皮肤腐烂脱落,背甲腐烂穿洞,有大豆般大。解剖病甲鱼,肝、脾、肺有出血点。该病传染性强,暴发流行时,如果治疗不当,死亡率很高。烂甲病主要是由于池底铺设沙子或石子不光滑,磨损皮肤,加之水质恶化,水底污物不及时排掉,使甲鱼降低抗病力而引起的细菌入侵致病。
2、烂甲病的防治方法
(1)改善水体环境:该病发生多是由于水环境恶化,池底污物积累过多,加之甲鱼抵抗力降低,皮肤损伤,病菌趁此入侵致病。因此,日常管理中除定期排污、加注新水外,还应注意池内铺设的沙、石要及时消毒与更换。
(2)定期水体消毒:在日常管理中,定期用巨碘或益生宝碘或益生醛杀或精氯或溴氯海因遍洒消毒。另外,在饵料台与晒背台上也要定期刷洗消毒。甲鱼一旦感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治疗:发现病甲鱼后立即隔离,首先用10毫克/升的威特氟药浴5~7小时,再用1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收敛病灶,药浴30分钟。同时,肌肉或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每日每公斤甲鱼用药量为3~4万单位,经过4~5天可治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2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