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塘养鱼的技术要点

在田中挖塘,在塘里放鱼,在田里种稻,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让塘中的鱼游到田里活动,吃田里的杂草、小虫、水生动物、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和水稻扬花时落下的稻花,鱼不但速生快长,增重快,育肥迅速,不受污染,鱼肉清净,结实,肉香味浓,肉质好,而且水稻受病虫为害教轻,生长好,健壮,产量高,品质优。田中塘养鱼的技术要点如下:

挖塘。田中塘养鱼,塘的面积占三分之一,田的面积占三分之二最合适。选择在田的中间挖塘,深1.5~2米左右,以圆形为好。塘基宽50~60厘米,高30~40厘米,留3~4个出水口,深、宽各20~30厘米。同时筑一条宽30~40厘米的小路通往田边即可。塘要在“清明”前一个半月左右挖好。

蓄水。在“清明”前半个月蓄满塘水。塘水要是干净的河水、山水、泉水或地下水。蓄满塘水后,每平方米水面撒施0.5~1公斤干燥纯净的草木灰,以消毒塘水和培养水中生物,并培肥塘水。以后要注意检查塘水,发现塘水减少时,要及时进行补充,以保持塘水的深度。

放鱼。在“清明—谷雨”期间,当气温回升时,就可以放鱼。一般每200平方米鱼塘放草鱼100尾,鲤鱼、鲈鱼、鲢鱼各150尾,塘角鱼500尾为宜,所放的鱼苗体重以30~50克左右为好。同时每平方米投放15~20只重25~30克的田螺种,让田螺种在塘底繁殖后代,并做清道夫,清洁水质。在放鱼投螺时,先让鱼苗和田螺种在1000倍维生素C水溶液中或1000倍小苏打水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进行消毒,以杀死灭绝吸附在鱼苗和田螺中的各种病菌,再投入塘中饲养。

喂料。放鱼后5~10天左右就要投料喂养,可以投一些青草和花生饼粉、玉米粉、黄豆粉之类的植物性天然饲料。让草鱼吃青草,鲤鱼、鲈鱼、鲢鱼吃花生饼粉、玉米粉、黄豆粉,塘角鱼、田螺吃草鱼、鲤鱼、鲢鱼、鲈鱼排泄的粪便,一般每2~3天投放一次,每次每200平方米水面投放青草10~15公斤,花生饼粉或玉米粉或黄豆粉6~8公斤,均匀投放在水面上,让鱼自由取食即可。M.yz023.Com

出田。在早稻插后15~20天,禾苗高30~4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打开出水口,让塘里的鱼游出田里活动,吃田里的杂草,捕食田里的水生动物和各种虫子,觅食水里的有机营养。待水稻扬花时,还有散落在水面上的稻花供鱼取食。在这期间,基本上不用投料喂食。如需喷洒农药或撒施肥料,则要将鱼赶回塘里,堵住出水口后再进行,以免毒害鱼群。早稻收割后,也要堵住出水口,让鱼在塘里活动,这时要适当投放饲料如青草和花生饼粉、玉米粉或黄豆粉等,等到晚稻禾苗即将封行时,再打开出水口,让鱼出田里活动,一直放到晚稻收割前田水干凅时。在雨季,要及时把鱼赶回塘内,并封闭出水口,加固塘基,以防鱼逃走。

补水。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塘水减少,要及时进行补充,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注意保持塘水有1.5米深以上。补水时,如果田水清洁干净,就直接从田水中补入。如果田里缺水,或田水受到污染如喷了农药,施了肥料等等,就要从河水、泉水、山水或地下水中补入。

防病杀虫。田中塘养鱼,塘水、田水都比较清洁干净,鱼是很少患病的,但鱼游出田里活动后,就很容易受到寄生虫如车轮虫、舌杯虫、纤毛虫等危害,所以应该经常向塘里投放一些带枝的新鲜松针,并在田里撒放一些干燥纯净的草木灰,就能杀死灭绝在水中的各种寄生虫,并能杀灭水中的病菌,使鱼免遭受害。

捕捉。在“清明~谷雨”期间放养的鱼,在“重阳”前后就可以捕捉,这时草鱼、鲈鱼、鲢鱼、鲤鱼一般每条可重2~3公斤左右,塘角鱼每条重250~300克,夏季繁殖的田螺每只重20~25克。每200平方米鱼塘可收获鲈鱼、草鱼、鲤鱼、鲢鱼1000多公斤,塘角鱼150多公斤,田螺500多公斤。如果在“重阳“前后不捕捉,就保持塘水深1.5~2米至“冬至”前后再捕捉,那时候鱼、螺更重更肥,肉质更好,产量也明显提高,因为冬季鱼、螺更容易增重育肥。

相关推荐

死水塘养鱼技术措施要点


顾名思义,死水塘就是没有活水补充,只能依靠雨水和生活污水补充水源的池塘。此类池塘在农户的门前屋后或农村偏僻旷野都有大量分布,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往往因养殖产量较低、效益差而不被人们重视,粗放式经营较多,或是干脆荒废闲置。

死水塘如用来进行正常水产养殖,应当趋利除弊,始终围绕水做文章,走节水与养水并重之路,只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把握好,就可同换水条件较好的池塘一样,养殖成功获得高产,同样取得不俗的经济效益。

1.清塘消毒

对死水塘而言,原有的存塘水尤为珍贵,应加以利用,不能白白浪费掉,故年初进行清塘消毒时,应采用带水清塘,而摒弃干法清塘。在清塘剂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块状生石灰,化浆后立即全池泼洒,既能杀菌消毒又能改良塘底淤泥的理化特性。生石灰每亩水面具体用量为:水深30厘米时用80千克,水深1米时用120~150千克,水深超过1米时最多用200千克。在清塘消毒的同时加固、加高塘埂,堵塞所有漏水孔洞,为鱼塘的顺利蓄水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露出水面的塘埂内壁也应泼洒生石灰,以增强清塘除害的效果。

2.鱼种放养

带水清塘消毒后7~10天就能进行鱼种放养,不用像干法清塘消毒要等塘水慢慢蓄到一定深度后才能放养。

死水塘由于换水不便,水质一般都较肥沃,水中藻类等天然饵料丰富,所以,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应以耐低氧的鳙鱼、鲢鱼、鲤鱼、鲫鱼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夏季高温季节在不投放任何饵、肥料的前提下,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都较高;而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可少放或干脆不放,避免草食性鱼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加重塘水的污染程度(致富经:/)。建议养殖品种搭配比例为鳙鱼30%、鲢鱼40%、鲤鱼20%、鲫鱼10%,并挑选大规格鱼种进行放养,要求鲢、鳙鱼尾重0.2~0.4千克。每亩池塘放养量控制在400~600尾,具体根据池塘的蓄水能力和水位深浅调整。

3.饵料投喂

应尽可能提高投入池塘内的各类饵料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和剩饵对本来就不多或交换不便的水体造成污染。在气温较低、水体较清瘦的春季或初夏,草类可多投些,鱼类摄食后产生的粪便可培肥水质、提高塘水水温,促进鲢、鳙鱼的快速生长。随着气温的升高,特别是在盛夏高温阶段,池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此时应少投或不投草类和其他农副产品废弃物,有条件的可选用颗粒配合饲料。气温降低后再适当多投喂,使鱼体快速增重。

4.水质调控

死水塘中的水一般不要随便外排,平时尽可能保持深水位。在多雨的夏季和预期有雨水补充的情况下,可排掉部分较浓的老塘水,这样可增加池水的透明度和提高溶解氧水平,改善水体环境。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在天气恶劣或突变时定期开机增氧,避免发生缺氧或泛池。对常有生活污水进入的塘口,应避免一次性大量进水,引起水体水质突变。在水质调节上,推荐使用微生态制剂,每15天或20天使用1次。

5.病害防治

死水塘养殖要更加注重鱼病的预防,提前做好防病措施的落实。在发生寄生虫性疾病时,应避免采用多次重复全池泼洒杀虫剂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免有毒成分逐渐累积,给水体水质造成长时间的毒害,对鱼类的生长也不利,可改用内服杀虫药物拌饵投喂的方法,同样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如治疗锚头鳋病,一般采用外泼晶体敌百虫、氯氰菊酯或阿维菌素溶液来治疗,但也可采用鱼虫净(主要成分为复方阿苯达***)等拌饵投喂的方法,不仅用量省、成本低,而且对水体中藻类等的生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发生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时,治疗同样以内服给药法为主,如内服恩诺沙星、三黄粉等,外泼给药法为辅。另外,挂袋法也是较好的鱼病防治方法。给药途径的改进,目的是尽可能减小治病用药对水体产生的影响,维持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

6.捕大留小

因鲢、鳙鱼鱼种规格较大,经过2~3个月的精心饲养,6月份以后就可将部分已达上市规格的鲢、鳙鱼捕捞上市,此时是鱼类上市的淡季,鱼价相对较高。捕大留小还能降低了池塘的总载鱼量,腾出水体空间促进小规格鱼类快速生长,减少鱼类缺氧等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如果有条件,捕捞后还可再套养一些当年繁育的夏片鱼种,培育后作为第二年的鱼种。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农业服务中心邮编:215636)

河蟹塘水草管控技术要点分析



水草的合理种植与良好管理已经成为影响河蟹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蟹大小,看水草”,水草不仅能够增加水体溶氧、调节水温、提供天然饵料、降解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还可以为河蟹栖息与蜕壳提供隐蔽场所,从而提高河蟹的成活率。那么蟹塘水草管控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总的来讲可分为两方面:避免“水草死亡”与防止“水草疯长”。下面将就如何避免水草死亡与防止水草疯长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一、避免水草死亡
1、避免水草老化
由于水质的不清爽或者水体中肥料营养不足时常会引起叶子发黄、停止生长,进而引起水草的老化,严重时水草会下沉到底部死亡腐烂,从而引起“坏水”。所必须保持水质清爽及充足的肥料营养才能避免水草老化。
解决方法:定期泼洒“一肥”(4亩/袋)与“藻立生”(1亩/袋),每10-15天一次。
2、栽草密度适当
水草密度过大不仅会影响水体上下层水体的对流、影响阳光照射、降低光合作用,还会是河蟹的行动、觅食受限,出现“懒蟹”或“爬草”等现象,影响河蟹的生长。水草密度太小会使河蟹争相抢占空间,引起个体间的残食,在河蟹蜕壳期尤为严重,河蟹成活率降低,大大降低了蟹塘的产量。所以前期种草药选择多品种的搭配、种足草,伊乐藻与苦草的数量要适中,轮叶黑藻与黄丝藻的数量要多,具体方法不详述。
3、保持良好水质
水质浑浊、有机质过多,水草不净常常会消弱水草的光合作用,使水草生长停滞,进而死亡。不良水质对沉水性的水草如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有显著地影响,所以在平时要注重调水,保持良好水质,水体能见度要在30厘米左右。
解决方法:定期泼洒“净水宝”(2亩/袋)和“强效EM”(4亩/瓶),每10-15天一次。
4、保持良好底质
蟹塘底质同样是水草生长的重要介质,也影响着水草的生长。随着养殖过程中残饵、剩料、尸体、死藻的积累,水体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加,提高了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此时就会使NH3-N、NO2-N、H2S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使草根活力下降呼吸困难而死亡,严重时直接引起河蟹的大面积死亡。
解决方法:定期泼洒“底巧”(4亩/袋)、“底速安”(4亩/袋),同时配合“强效EM”(4亩/瓶)效果更佳显著,每10-15天一次。
5、了解水草特性
水草的不同特性决定了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伊乐藻使一种高效、优质、速生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具有耐低温不耐高温的特点,当水温达到25℃基本停止生长,高温季节会大量死亡,所以要捞草,以免败坏水质。轮叶黑藻耐高温不耐低温,高温生长迅速,使后期的主要水草品种。苦草具有生长密度大、耐高温、不臭水、河蟹喜食等特点,但同时易受河蟹及龙虾的破坏,在蟹塘饵料不足的情况下更为严重,所以要综合考虑搭配品种方便管草控草。
二、防止水草疯长
伊乐藻与轮叶黑藻在高温季节容易“疯长”,所以要适时控制水草的高度,控制水草的涨势。一般在4月下旬至8月中旬河蟹生长最为旺盛,同时水草的生长也最为快速。防止水草“疯长”的方法有:
①人工清除捞出腐烂的水草、割草头、拉草沟。
②加水使草头没入水面30cm以下,要缓慢加水避免水草死亡与河蟹应激。
③使用调水解毒增氧的微生态产品,如“绿水解毒安”(2-3亩/瓶)、“净水宝”(2亩/袋)、“底生氧”(4亩/袋)调水改水、解毒增氧。
三、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1、科学喂料
河蟹饲料的的投喂不仅关系着河蟹自身的生长,还影响着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所以喂料要有科学性。尽量投喂高品质适量的饲料,这样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避免饵料浪费及水体污染。料过量的时候,大量的残饵需要消耗水体的溶氧使池塘形成一个高度厌氧的环境,继而引起NH3-N、NO2--N、H2S的积累,毒害水草根系,造成水草腐烂。料不足时,河蟹会摄食水草,苦草最易受到破坏,根系也难以保全,引起根系上浮,败坏水质。
2、水位适宜
水位的深浅影响着水体的能见度,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决定着水草的长势。控制水位的原则:以水草不露出水面为准,还要遵循“春浅、夏满、秋适中”的原则。在2-3月份,控制水深在20cm-30cm,有利于水草的栽种与迅速生根扎根;在4-5月份,控制水深在40cm-60cm,有利于水草充分发挥光合作用;在6-8月份,控制水深在90cm-120cm。只有适时适宜的水位才能控制水草的长势,维持较好的水体环境。
3、及时捞草与科学割草
每逢高温季节便是水草最容易上浮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捞草。当池塘水草覆盖率≥50%以上时,对于上浮的没有新根的水草要及时捞出。若水草上浮之后下沉后再也不上浮,更应该及时的捞出,防止腐烂影响底质。
割草头也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最好在晴天进行,阴雨、闷热天尽量不要割草。每一次割草不宜太多,要分点交叉割除,每次割草亮控制在三分之一以下,高温季节正常情况下一月一割即可。另外,割草之后最好进行水质改良,这样可以防止割草是搅动引起的水浑、缺氧、底质变坏等不良后果。
以上内容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蟹塘水草管控技术要点,然后也要注重日常的管护工作。纵观整个水草管控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合理的草种搭配、及时的水草养护,再配以周期性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改底肥水可以达到良好的水草管控目的。“只种不管,适得其反”,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水草死亡及疯长,保持水草良好长势,创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安全养鱼的“四测定”技术


1.侧水温确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鲤鱼、草鱼、鳊鱼等吃食鱼类体重的1%~3%,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饲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投喂量可增加到存塘吃食鱼类体重的3%,69月,当水温上升到25%℃,日投喂量可稳定在存塘吃食鱼类体重的4%。以后随着水温下降,投喂量亦相应减少。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喂管理一定要坚持按四定的原则进行。
2.测透明度确定施肥量。池塘养鱼最适宜的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过低,说明水中肥料过多,光照能力降低,溶氧减少,这时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此时应减少施肥量或立即停止施肥。如水体透明度过高,说明水中肥料缺乏,浮游生物过少,塘中鲢、鳙等肥水鱼类因缺饵而生长缓慢,抗病力减弱,这时要多施一些肥料,一般每57天施1次,每次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80千克或化肥24千克。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交替施用,而且有机肥需经过发酵腐熟,化肥需氮、磷、钾搭配施。
3.测pH值确定如何调节酸碱度。鱼类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碱性水体中,但鱼塘常因有机质存量大,水质常呈酸性,因此,鱼塘水体要经常进行检测,并及时调节水体的酸碱度。常年养鱼,水深1米时每亩用生石灰2025千克溶解后全塘泼洒,每半月1次(经测试后再施)。这样,能使鱼类处在最佳的生长水域环境中。必须注意:当pH值高于8.5时即不利于鱼类生长,pH值高于10或低于4.5时,就会引起鱼类死亡。
4.测水中溶解氧确定投饵量。溶氧不仅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而且水中含氧量多少对鱼类的摄食量、饲料利用率和鱼类增重率都有很大影响。因而,适宜的溶氧指标不能以鱼类是否浮头为标准,而应以保证鱼类食欲旺盛等正常生理需要为度。虽然鱼池中过饱和氧对鱼类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在饱和度很高时会引起鱼类气泡病(主要是鱼苗阶段),溶氧过低则会引起鱼类浮头和泛池。
池塘养大闸蟹老绿水的处理方法
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效益的逐年上升,()养殖户养殖热情也日益高涨,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产量,盲目进行高密度养殖,蟹池载荷也越来越大。同时,伴随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水生动物自身代谢产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尤其在强碱性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更容易出现蓝绿藻类水华。出现蓝绿藻水华的水体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以云斑状,带状在水面上漂浮,并有难闻的臭味,严重影响了河蟹的产量和规格,养殖户称之为老绿水。
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水产技术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清除蓝绿藻水华的方法,蟹池中一旦出现蓝绿藻水华,可采用如下措施:
1.换水。利用换水量的方法,把表层的肥水换掉,同时在排水口设置80目筛绢过滤,直接捞除滋生老绿水的蓝绿藻。
2.增氧。在晴天中午利用机械增氧的方法,增加底部溶氧。
3.控饵。选择性投喂饲料品种,尽量不投散料、粉料,避免饱食排泄和饲料散失而肥水,并减少投饲量。
4.施肥。不施或少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加速喜磷的硅藻类优势种群形成,抑制蓝绿藻的繁殖,在高温季节抑制蓝绿藻不可用生石灰。
5.调水。经常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减少水体肥度。
213200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农服站耿中华

稻田养鱼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鱼种放养

1.放养品种:

过去稻田养鱼只是养鲤鱼、鲫鱼和苹鱼等少量品种,目前已发展到放养罗非鱼、鲢鱼、鳙鱼、鳊鲂鱼、鲶鱼以及河蟹、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多品种,还可以发展萍、笋、菜、食用菌等生产进行综合养殖。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放养品种。原则上讲,适于池塘养殖的所有种类都可以在稻田中养殖。

2.放养时间:

一般提倡早放,3厘米以下鱼种,在插秧前就可以放养,因为鱼苗个体小,不会掀动秧苗。而这时施足基肥的稻田,经犁耙后,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大量繁殖,对鱼苗的生长特别有利。实践证明,插秧前后放入同样规格鱼种,插秧前只比插秧后多饲养15天,但出田时,个体要比插秧后放入的增加100克以上。6~10厘米的鱼种,则最好待秧苗返青后再放入。

3.放养方法:

冬春农闲季节,开挖好鱼凼、鱼坑。如为上年养鱼的稻田,最好要对鱼凼、鱼坑等进行整修,铲除坑边杂草。放养前,排干坑、凼,日晒一星期左右,然后灌水深10厘米左右,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按亩用生石灰50公斤撒施。再过一星期后灌足水,每亩施肥300公斤以适当培肥水质。4~5天后即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放养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一批的鱼种规格要整齐。鱼种放养前还要进行鱼体药浴消毒。

4.放养数量:

要根据鱼凼的大小来确定鱼种放养数量。稻田养殖成鱼,提倡放养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稻田可放养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300尾左右,高产养鱼稻田可每亩放养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500~800尾。具体放养量要因地制宜,根据稻田的生态条件、产量要求和鱼种规格大小适当增减。如果实行粗放养殖的,要根据稻田的天然饵料状况来确定,杂草多可以草鱼为主,占60%,鲤鱼30%,其他鱼类10%;一般肥水田可以鲤、鲫鱼为主,占60%,草鱼30%,其他鱼类10%;实行精养的,可草、鲤并重各占50%。

二、鱼种放养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1.调节水温:

因为稻田水浅,水温变化大,所以在投放鱼种时,首先应检查运输鱼种的容器内水温与田水温度是否一致,水温相差不得超过3℃。如温差过大,应在容器内分几次加入田水,缓慢使其水温基本一致鱼适应后.轻轻放入田中。如用氧气袋运鱼种.则可将其放在田中1个小时左右,再解开袋口,将鱼轻放入田,

2.适时注入新水:

鱼种最好放入进水口处,发现田水过肥或消毒药性尚未完全消失,鱼种不适应时,能够及时注入新水,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3.鱼体消毒:

鱼种放入田前,一定要经过鱼体浸洗消毒。将鱼种放在3~5%的食盐水中浸浴5~10分钟,消毒后再放养。

4.检查拦鱼设施:

在放养之前应先检查田埂,进、排水口及拦鱼设施是否完整无损,发现漏洞应及时堵塞。

三、稻田养鱼的饲养管理

1.投饵:

稻田中杂草、昆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天然饵料可供鱼类摄食,每亩可形成10~2n公斤天然鱼产量,要达到亩产50公斤以上产量,必须采取投饵措施。常用的种类有嫩草、水草、浮萍、菜叶、蚕蛹、糠麸、酒糟。有条件的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

投饵要定点、定时、定量,并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wwW.nczfj.com

一般在饲养的初期,由于田中天然饵料较多,鱼体也小,可不投喂,中期少喂,以后逐渐增加;后期随气温下降,鱼的摄食量逐渐减少,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即停止投喂。5~6月,每亩每天投精饲料1.5~2.5公斤,青料8~12公斤,7~9月底,每亩每天投喂精饲料3~5公斤,青料18~25公斤,10月以后逐步减少。青饲料要鲜嫩,并于当天吃完为宜。

2.调节水位、水质:

要根据水稻和鱼的需要管好稻田里的水,调节水位、水质。在水稻生,育期间按水稻栽培技术要求进行,在放水晒田期间,鱼在凼内生长,不受影响,水稻抽节后,可逐步加深田水,尽量提高水位。稻田水质偏于酸性肘对鱼类生长不利。特别是水稻收割后,稻根稻桩腐烂严重影响水质。因此要尽量少留稻桩,定时向田凼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到微碱性。

3.鱼病防治:

稻田养鱼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稻田消毒:放鱼前,应选用药物消毒,常用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每亩使用25~40公斤生石灰,不仅能杀死对养殖鱼类有害的病菌和凶猛的鱼类及蚂蟥、青泥苔等有害的生物,还能中和酸性,改良土质,对稻鱼都有好处。石灰施后了天左右可放入鱼苗。每亩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3公斤,加水溶解后泼洒全田,随即耙田,隔1~2天注入清水,3~5天可放入鱼苗。

(2)鱼种消毒:鱼苗在放前,要进行药物消毒。常用药物有3%的食盐水,8.0毫克每千克浓度的硫酸铜溶液,1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20毫克每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漂白粉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使用,对大多数鱼体寄生虫和病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洗浴时间:根据温度、鱼的数量而定,一般为10~15分钟。洗浴时一定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

(3)饵料消毒:饵料在投喂前应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动物性饵料,如螺、蚬等,用清水洗净,选取鲜活的投喂。植物性饵料,如水草、萍类,则用6.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后投喂。施用发酵的粪肥时,每500公斤粪肥中加120克漂白粉,搅拌均匀后投入池里。

(4)食物台和沟、坑的消毒:在鱼病流行时,要对食物台和鱼沟、鱼坑进行药物消毒。方法如下:

①漂白粉挂袋:鱼坑上插几根竹杆,每个鱼坑挂2~3只药袋,篓内装漂白粉50克,每3天换药1次,连续3次。

②往鱼沟、鱼坑内泼洒药物,一般用漂白粉、敌百虫或生石灰。如沟坑面积占稻田面积12~15%,每亩用漂白粉250克或用90%晶体敌百虫3~5克(2.5%粉剂敌百虫30~50克)。敌百虫对指环虫、三代虫、水蜈蚣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亩(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2公斤,化水后泼洒能预防鱼烂鳃等病。

③防除天敌害虫:如水生昆虫、蛙类、水蛇、食鱼鸟、鼠类等。水生昆虫有水蜈蚣、田螺等。水蜈蚣性极凶猛,贪食,1只小蜈蚣1夜之间可夹死鱼苗16条之多,对鱼的为害最大。在放鱼前,用生石灰泼撒全田,可杀死水蜈蚣。也可用敌百虫粉剂撒在水面,形成1.0~3.0毫克每千克的浓度,能有效杀死水蜈蚣。水蛇、鸟类、鼠类都是鱼类的主要天敌。

(4)其他

缺氧浮头:在水浅、放养密度大、饲料投放过多情况下或天气闷热、水中腐殖质分解加速而大量消耗氧气时。水中溶氧量显著下降,特别是下半夜,可降到最低是0.2~0.9毫克/升,这时鱼类将因缺氧而全部浮头,如不及时抢救,有全部死亡的危险。因此,应随着鱼类逐渐长大,对水中溶氧消耗的增加,根据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应及时加注清水,以提高稻田水位,改善水质。在天气闷热或天气骤变,气温过低时,要暂停投饵。发现浮头要立即排出田水,引进含氧量高的清水。

四、有害藻类过度繁殖

在7~8月高温季节,部分红萍死亡,这时稻田内的藻类会大量繁殖。其中有一种微囊藻,其细胞外面有一层胶质膜,鱼类不能消化,藻体死亡之后,藻蛋白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硫化氢、羟胺)对鱼的生长不利。据分析,1公斤水中含有50万个左右微囊藻时,就可使鳙鱼苗死亡,如达100万个以上,则大部分鱼类死亡。PH值为8~9.5,水温28~30℃时,微囊藻繁殖最快,可用0.7毫克每千克硫酸铜均匀撒洒在田中予以杀灭。

深度剖析高温期河蟹塘管理技术要点



背景回顾
1、高温缺氧
苏北地区从7月14日正式进入35℃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水体表面温度达到33℃以上。养户为了让螃蟹躲过高温期,即便将水位打到最高,环沟底部水体温度也在30℃以上。
高温期走访大量塘口发现,绝大多数池塘底部溶氧最高不超过2mg/mL,最低时甚至降到1mg/mL以下。严重的缺氧导致大量螃蟹晚上爬到草头,摄食量急剧下降,甚至有的螃蟹几乎绝食。如此严酷的高温环境,螃蟹出现了翻倍率减小,甚至跳壳的现象。在此期间不少塘口出现大量死蟹暴塘事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缺氧。
高温缺氧导致的螃蟹大量死亡
为何高温期容易缺氧呢?
腐烂的伊乐藻
伊乐藻属于低温水草,不耐高温,水温高于30℃已经开始进入休眠期,生长活力及净化水质能力降低。同时高温缺氧又会导致伊乐藻根部无氧呼吸腐烂,进一步导致水环境的恶化。
水韭菜叶片烫的发黄
坂田上的水韭菜虽然耐高温,但坂田水位不高,表层35℃的高温水将水韭菜煮的叶片发黄。水草活力降低,克藻作用降低,蓝藻容易趁机爆发。
3、蓝藻爆发因素
蓝藻爆发的条件有多种,如高温高pH、氮磷比失衡等,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较为笼统的表象说法。蟹塘上与蓝藻直接爆发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①是投喂水平。投喂水平高,能够精准把握螃蟹摄食量,残饵少则水体不易富营养化,蓝藻不易爆发。
②水草状态。水草活力好,克藻作用明显,爆发蓝藻的概率比较低。如水韭菜茂密的坂田上,蓝藻数量相对较少。而高温期伊乐草大面积腐烂,这个时候最易爆发蓝藻。
③菌藻平衡状态。对高温期严峻的环境,蓝藻的耐受能力远远高于其他藻类,
菌藻不平衡会导致其他有益藻类在高温期倒藻,留出空白空间,蓝藻一家独大极易爆发。
应对措施
1、有效增氧
溶氧是蟹塘高温期的命根子,缺氧导致螃蟹死亡的主要因素,进入高温期一切工作的重心都应当围绕增氧来进行。
比较有效的增氧措施有:
①微流水或过水增氧。特别是10亩左右的小塘口,进排水效率高,过水增氧效果明显。如兴化大邹镇施广林,塘口面积10亩,采用6-8寸的大泵早上打水2小时,小排水口放水8-10h的方式让塘口水体一直处于微流水状态,不仅增加水体溶氧,还能及时排除池塘代谢废物,水体一直保持流动,其塘口多年未曾爆发蓝藻。小塘口在高温期进排水效率高,能有效防控缺氧和蓝藻等问题,这是小塘口的明显优势。
不间断排水及水位标尺墙
②安装增氧设备。进排水不方便的大塘口或者水源不好的塘口,可采用涌浪式增氧机和水车增氧机搭配使用,提高增氧效率。水草密集的塘口建议安装底增氧设备,提高养殖成功率。此外,还有不少养户采用水泵增氧。即在蟹塘四个边角安装大口径水泵,出水管朝池塘中央斜向上45°仰角。开动水泵增氧,不仅可以降低底部缺氧状况、减缓底热,还能形成水流,净化水草。
③使用有效的增氧片。增氧片一般是在阴雨闷热天气或者螃蟹已经上岸的时候救急使用,能够快速放氧补充水体急需的氧气,是以救急为核心目的的。目前有些厂家吹嘘自己增氧片放氧时间达到48h甚至72h,缓释型增氧片被炒的很热,这完全是背离了科学依据的市场引导和炒作。
增氧片在设计的时候,放氧时间与增氧效率是需要两个平衡掌控的关键点。放氧时间太长就注定增氧速率太慢,弥补不了高温期底部大量耗氧的速度,根本起不到救急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养户用了缓释型增氧片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第二天还是出现了缺氧暴塘事件。一般情况下,增氧片的放氧时间在6-8h即可(如海联科粒粒氧),放氧速度太慢对增氧无济于事;释放速度太快不能被水体有效吸收。
2、用氧化型改底
氧化性改底产品本身氧化性强不需要氧气就能直接将底泥中腐殖质等耗氧物氧化掉,而分解型底改产品往往富含分解型的菌类或表面活性剂,腐殖质被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会加剧底部耗氧情况。
优质的氧化型改底产品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①能使底泥由黑变黄。
②氧化掉底部耗氧物质,间接提升底部溶氧,促进螃蟹摄食。
③有效减少底部有害菌数量。
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水色变清。
3、水环境调控
高温期水质易败坏,发黑发红,底部及腐烂的水草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使用菌类调节水体是必不可少的。高温期调水少用或者尽量不用耗氧严重的芽孢杆菌,建议使用以乳酸菌为主的发酵液调水。乳酸菌在高温期调水的优势在于:
使用乳酸菌的优势
①乳酸菌不耗氧,不会像芽孢杆菌那样容易引起缺氧现象。
②乳酸菌分解有机物比芽孢缓慢,不易造成水质过肥。
③高温期底部水层缺氧,厌氧型的乳酸菌能够在底层分解有机质。
④乳酸菌分泌乳酸,可辅助藻类解毒,提高藻类活力,促进藻类的多样性,间接抑制了蓝藻的爆发。
有些水平较低的学者和养户担心高温期用菌类会导致藻类过浓的问题。其实是对蟹塘水环境没有完全搞透,对蟹塘生态系统认知不清晰的原因。这里面涉及物质能量流动方向的问题:
苏南小精高模式(井水+底增氧)
反观苏南小精高模式高温期的表现:①水位一直控制在70cm。②底增氧+井水:不排水,仅靠小水泵往池塘内部添加水,避免了不可控的外源河水导致的水草腐烂。水草保有率较高,底部氧气足,很少出现缺氧导致的暴塘现象。
苏南小精高模式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河蟹平安度过高温期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水草的遮阴效果;二是需要底部溶氧充足。水位的高低对螃蟹高温期的存活率的影响是次要的。

梅雨季节河蟹塘管理技术要点



6月5日已进入芒种,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将进入梅雨季节,此时正值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河蟹的生长旺季,如果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全年的养殖生产,因此梅雨季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一、入梅前要做好消毒工作
如果梅雨季节有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蟹池各类病菌繁殖加快,病菌的种类、数量随之增加,造成河蟹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疾病。因此在入梅前利用晴好天气进行全池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氯制剂和碘制剂,水草不好的塘口可选择生石灰消毒。
二、做好水质调控工作
确保池水处于良好状态,促进河蟹的生长,同时适时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遇到雷阵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情况下,开机时间要延长。没有增氧机的池塘,要自备增氧剂、分解底改等药物,同时及时加注新水。梅雨季节不适宜使用消毒药物,因此增加使用微生物制剂的频率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
三、抓好水草管理工作
要及时施肥壮根固草,大田上大水后,要防止河蟹毁苦草和轮叶黑藻,沟里伊乐藻不能出水,如有出水要及时割除,使其在水下20cm左右,并及时清除池面的水草和漂浮物,保持水面清洁。
四、做好饲料投喂工作
根据河蟹吃食、天气等情况,及时增减投饵量,同时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含量,在饲料中可添加一些Vc、大蒜素等调节生理机能。
五、做好防逃工作
梅雨季节气温高,时常伴有台风暴雨,蟹池水位原本较高,很容易溢塘,因此要加固各种拦护设施,做到勤巡池,谨防雷雨时水漫池埂,引起河蟹逃逸。

河蟹一壳前塘口管理防控技术要点



近期河蟹即将迎来第一次蜕壳,建议提前做好以下防控工作,提高蜕壳成功率。
1.防控应激。最近天气变化较快,对水体理化因子影响较大,如水温,光照,PH值,要注意应激反应,尤其是以外地苗为主的塘口,可通过泼洒金维安来缓解应激,水位浅的池子要适当提高水位,缓解水体的应激。
2.补钙提前补。马上河蟹一壳,最好在蜕壳前补钙,以保证体内足够钙质积累,因为蜕壳时是优先利用体内的钙形成新壳,建议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外泼和内服,双管齐下,补充蜕壳所需钙及能量,减少蜕壳不遂,软壳等现象发生。补钙可在傍晚喂食时进行,月底前补到位。
3.杀虫药、杀青苔药慎用。即将蜕壳,刺激性药物要慎用,温度低,其残留的时间也越长,易造成破坏肝脏。少量青苔可用全能+膏肥专家控制。
4.保持水体肥度,维持溶氧。河蟹蜕壳时比正常情况下对溶氧的要求要更高,因此要在一壳前把水肥好,但也不易过浓,维持20公分左右透明度,水草长势较慢的建议使用根肥(众草乐),增强抓地力,减少中后期上浮现象。
5.解毒降药残。用农药清塘的池子(尤其是没过水的),建议在一壳前重点解毒,减少药残对肝脏的损伤,防止中后期诱发水瘪子病。
6.减少水中作业,不可大量换水,打水。河蟹蜕壳需要有稳定的水环境,应尽量避免蜕壳期弄草,打水等刺激,水位浅要上水的宜在蜕壳前少量多次进行。
7.控制饵料。蜕壳前河蟹摄食逐渐减少,此时可适当减少投喂量,以免造成残饵坏水。但不可不喂,由于池塘本地、外地苗参杂,大小规格很难一致,所以蜕壳不可能百分百同步,所以在蜕壳期饵料要坚持投喂,保证河蟹营养充足,提高整体蜕壳成功率。

早春重视施肥对养鱼好处多多:早春花白鲢的养殖技术要点



在常规鱼价格普遍偏低的行情下,抓好花白鲢养殖显得尤其重要。早春(3-4月)花白鲢的生产重点需抓好以下工作:

1、尽快把苗种投放到位以花白鲢配养为主的水产养殖模式:精养塘每亩放白鲢20尾(规格3-5两/尾),花鲢100尾左右(规格0.5斤/尾以上)。如果准备6月中下旬起捕一次花鲢,同时投放一批较大花鲢鱼种,每亩放养花鲢70-80尾,规格1斤以上/尾。

2、及时把养殖水体肥起来7-10天追肥一次。每亩每次可投放碳酸氢铵5-7公斤+过磷酸钙5-7公斤(视水深而定),或者水立肥2公斤/亩+过磷酸钙5公斤。同时每次施用发酵碳源2公斤/亩+有益菌(如芽孢杆菌、活水素等)每公斤用8亩+肥力源(每瓶5亩)。水肥起来的检测指标是精养塘透明度25厘米左右,大水面30-35厘米。

3、加强日常管理有病防病,有虫治虫,建议四月上中旬做一次防病流程,到时专门介绍。

早春重视施肥对养鱼好处多多

打牢花白鲢产量基础早春做好施肥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容易被人们忽视,高楼万丈平地起,早春重视施肥是养殖好花白鲢的起步阶段,基础打好了,全年就主动,反之则被动。

防止水体出现青苔水瘦则青苔易出现,青苔的出现对养殖鱼类就不利,防止青苔的出现最好的方法是肥水,水肥起来了青苔则不见了。

增强鱼体免疫力水肥起来了,花白鲢的食物丰富了,鱼进食早,身体壮,抵抗力增强,同时施用了芽孢、发酵碳源,水质则明显改善了。鱼类的病害相对少,为鱼类后段进入快速生长创造了条件。

入户塘口指导河蟹养殖壮膘育肥技术要点



目前距河蟹上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加之河蟹正值脱五壳之际,这段吋期的河蟹养殖生产管理至关重要,是河蟹养殖阶段的黄金关键期,直接关糸到全年河蟹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在这关键时期,姜堰区华港镇全体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不怕高温酷暑,深入到示范户塘口,指导当前河蟹养殖壮膘育肥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1、水质管理。由于河蟹目前个体已经长大,食欲大增,活动频繁,导致水质浑浊现象发生,应采取经常换套水,同时用微生物制剂或生石灰8公斤/亩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增加河蟹钙质的吸收;
2、科学投喂。采取荤素搭配的原则,颗粒料蛋白含量要在36%以上,搭配冰鱼、螺蛳肉交换投喂,适当在颗粒料中添加“虾青素”、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多种维生素等,清除体内自由基、以最大限度降低河蟹肝胰腺负担,增强肝脏代谢能力,同时搭配投喂玉米、黄豆、小麦等植物性饲料,确保河蟹生长的营养需求,从而提高河蟹的个体重量;
3、病害防治。9月上旬预防一次纤毛虫,结合生物解毒、改底,从而减少河蟹的底板发黑,提高河蟹整体的光洁度和良好品质,更加有效地确保河蟹上市的质量安全;
4、综合管理。⑴每天观察河蟹吃食情况,并及时调整投饵量,保证河蟹吃饱不浪费;⑵及时打捞下风口水草漂浮物;⑶早晚坚持巡塘,防逃防盗防天敌破坏拦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泥鳅养殖塘口建设要点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因此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结实的尼龙网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尼龙网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尼龙网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尼龙网布压实,这样尼龙网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尼龙网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尼龙网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排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在池塘的出水一端窖一根PVC管,一头在池外。一头在池内,带有弯头可接插一根高过池内水位40公分的竖管,在管外用木桩设一圈防逃网。排水时,提起池内竖插管,就这样把水质比较差的底层水排出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2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