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预防草鱼“三大病”是夏季草鱼养殖中的关键

夏季随着水温上升,鱼的摄食量增加,水质变化快,再加上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大,草鱼疾病就愈来愈多,且难控制,极易造成大量死亡。提早预防草鱼“三大病”,是夏季草鱼养殖中的关键。 

一、草鱼发病菌源及症状

1、草鱼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2、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3、草鱼肝胆综合症

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二、发病原因

(1)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2)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大量添加激素,导致肝脏病变。

(3)水质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4)个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过重用药。

三、治疗措施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g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采取内服外用、中西结合综合防治,投喂口服药要按鱼体重喂足药饵,前重后勤轻集中治疗。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病毒克星,每100kg鱼体重5g,每天1次,连用5~7天,同时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进行全塘泼洒消毒,连用2次。

四、预防措施

(1)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规格要大,成鱼一般放养500至600尾每亩左右;鱼苗一般每亩放养8000-10000尾。

(2)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至关重要。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300斤每亩带水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克每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分钟。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病疫苗浸浴或体内注射,可防病害发生。

(4)精青结合。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5)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天消毒1次,发病季节7天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二氧化氯、阿维菌素等。

相关知识

草鱼养殖老三病的治疗方案介绍


技术员:骆永胜

地点: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

填表时间:2014年5月23日

检测项及检测结果:

(一)基本情况

面积:16

水深:1米

主养品种:草鱼

规格:3两

水色:嫩绿色

吃食状况:良

死亡情况:每天死亡50~100

近期用药情况:有机酸解毒,超碘

(二)水质检测

1、pH值:7.5

2、氨氮:0.4

3、亚硝酸盐:0.05

4、溶氧:

(三)镜检情况无虫,鳃丝肿胀,末端发白,泥巴较厚

问题分析:

草鱼老三病,肠炎,赤皮,烂鳃,烂尾。鳍条末端呈扫帚状,病鱼游边,头发黑,身体发黑,离群独游多,同时成群鱼在水中间不下水。

处理方案:

第一天:解毒灵3袋+强效底净7袋

第二天:普克6瓶+强效底净5袋

第三天:菌毒必克6瓶

同时内服:肠泰1+迪诺康1+肝胆泰乐2+高稳维西2拌40斤饲料三天

第四天内服:肝胆泰乐2+高稳维西2+生命元1,拌80斤饲料

处理后跟踪结果:

水质情况:用药后水色透明度高,水色黄绿,无浑浊现象

1、pH值:

2、氨氮:

3、亚硝酸盐:

4、溶氧:

养殖动物情况:用完药之后死鱼得到控制,会有一条两条的死亡。

案例分析:

1、草鱼在5月份容易爆发老三病,肠炎赤皮烂鳃的并发症;

2、本案例按照治疗的流程去用药,考虑草鱼死亡量较大,同时游边草鱼多,首先解毒,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当时用完,中午成群草鱼下去;

3、针对死亡量大,但没有镜检到虫的鱼,建议广谱杀虫,防止有没有镜检到的寄生虫;

4、鱼发病,更多的从水质,底质,病原,鱼体质综合考虑,在杀虫,消毒之后内服工作的跟进,从根本上改善整个池塘鱼的体质问题;

5、发病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料,按照池塘整个存塘量来拌内服;

早春如何预防草鱼烂鳃病


湖北地区每年从3月份开始,就有草鱼出现烂鳃死亡的情况,很多养殖户朋友反映:“我的鱼怎么每年这个时候就开始烂鳃?严重的时候治都治不好,明年要好好预防了”。针对这种情况,和大家分享关于如何预防早春草鱼烂鳃的相关经验,希望对各位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图1发病鱼鳃盖穿孔(“开天窗”)

早春的时候,草鱼为什么容易烂鳃?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烂鳃的原因:

鱼鳃包括鳃丝、鳃耙、鳃弓三部分,其中鳃丝表面布满毛细血管,鱼鳃行呼吸、滤食和排泄功能。鳃结构简单,直接与水体接触,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极易受到损伤,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水体中病原数量增多或外部环境变化引起鱼强烈应激等直接导致烂鳃。

草鱼烂鳃通常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病原性烂鳃主要是细菌、寄生虫引起,细菌、寄生虫普遍存在于水体中,损伤鱼鳃,不能彻底消灭,预防效果差。一般是从改善养殖环境和增强鱼体质入手,预防草鱼烂鳃病,而不是直接消杀处理;非病原性烂鳃主要是气泡病、用药刺激、环境突变等因素引起或继发细菌引起,需要从稳定水体环境、加强人工管理来预防。

下面谈谈对预防早春草鱼烂鳃的几点方法:

1、加深水位,保持深水位

建议放苗水位加深到1.8米左右。深水位有利于水体稳定,减小早晚温差,减少鱼应激。另外,水深的池塘,鱼类不易发生气泡病。整齐的鳃丝边缘性溃烂,大部分都是早期水浅发生气泡病引起。

图2气泡病引起草鱼烂鳃

2、适当肥水,水质不宜过浓

水体保持适当的肥度有利于稳定,可以减少寄生虫、水霉病的发生,进而预防烂鳃。使用肥料时,化肥肥水易造成藻类单一化、水体过浓,从而导致溶解氧过饱和,养殖动物发生气泡病引发烂鳃;另外,化肥使用不当,易引起水质剧变,养殖动物应激出现烂鳃。过浓的水质也不稳定,水体受天气影响较大,水质指标早晚变化大,容易引起养殖动物应激发生气泡病导致烂鳃。

3、越冬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冬季由于水温低,有害菌生长繁殖速度慢,一般表现为慢性发病,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发病,治疗不及时、效果不明显,损失大。越冬期预防工作不到位的池塘,越冬后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以免温度升高后造成更大的损失。

4、尽早投喂,保证鱼体体质

鱼不吃食,容易“掉膘”、体质下降。水温15℃以上即可开始投喂,适当控制投喂量,不能猛投喂。

5、慎重使用消毒、杀虫药物,减少用药刺激

过度使用消杀药物,或多或少会刺激鱼体,特别是与水体直接接触的鳃,容易受到损伤。不可避免的使用消杀药物时,建议按照规定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加量。

6、注意适时改底及使用菌制剂

根据各自池塘的实际情况调整改底次数或频率,比如投喂量大、水质偏浓、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需要定期多次改底、使用菌制剂(如芽孢杆菌),分解池塘中的残渣剩饵,减少池塘有机质污染及病原体的生长繁殖等。

总之,预防草鱼烂鳃,增强鱼体体质是基础,环境稳定是关键,正确预防才是硬道理!

草鱼老三病治疗成功案例分享


养殖户信息

湖北洪湖大同二厂,文昌浩,养殖面积30亩

养殖品种

草鱼

发病情况

4月3日,发现养殖小草鱼开始出现死亡,之后每天都出现少量死亡,4月7日出现大量死亡。

现场检测

4月7日现场检测,大量病鱼靠近塘边,游动缓慢,摄食下降。病鱼体色发黑,有明显的“乌头瘟”症状,鳃盖内膜腐烂,形成“开天窗”,体表有明显赤皮症状。鳍基出血,鳍条腐烂,形成“蛀鳍”。解剖可见病鱼鳃丝腐烂挂脏,肛门红肿突出,肠道充血发红。肝脏呈半透明的灰黄色,胆囊肿大。水质监测:Ph7.2,氨氮、亚硝酸盐正常。

治疗方案

4月7日,外用华驰复合碘,2.5亩/瓶

4月8日,内服,三黄液1瓶+鱼肝保液1瓶+华驰泼洒Vc100g+250g碘盐一套;组合拌饲料一袋(20Kg),连续使用5天。

4月9日,再用一次复合碘消毒。

效果跟踪

4月8日,死鱼320尾

4月9日,死鱼170尾,现场检测游边草鱼赤皮烂鳃情况均有所好转,解剖发现

肠炎恢复情况良好。

4月10日,死鱼30尾

4月11日,死鱼2尾

4月12日,没有死鱼

案例分析

养殖草鱼有明显的肝胆综合症需长期使用内服调理肝胆,4月初温度升高导致细菌快速增殖,草鱼爆发“老三病”——烂鳃、赤皮、肠炎。治疗时需外用消毒剂杀灭水体病原菌,内服抗菌消炎药物,提高鱼体抗病力。长期内服华驰鱼肝保液,可调理肝胆功能,治疗肝胆综合征。

图1用药前,赤皮、烂鳃、肠炎情况严重

图2用药后3天,烂鳃情况好转,肠道充血炎症减轻

图3用药后5天,没有死鱼,鱼抢食欢,吃食旺

华驰水产洪湖大同专营店刘立本

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张琳琳

草鱼“三病”并发症的防治技术


草鱼“三病”是指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在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但通常情况下多是以这三种疾病并发的现象出现。由于此类疾病均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危害性很大,因此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容易给养殖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在草鱼养殖生产过程中,该并发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和初秋二个时期,危害的主要对象是仔口草鱼和斤两草鱼种。在太仓本地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药物内外结合的方法对该并发症进行防控、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是调控好水的浓度,所谓调控好水的浓度就是要控制好水的透明度,一般要求养殖水体的能见度保持在30-1000px左右,池水要保持肥、活、嫩、爽;

二是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养殖前期主要投喂青饲料),在该并发病易发期对饲料投喂应有所控制,防治因过量进食而造成肠炎(二龄草鱼极贪食);

三是做好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养殖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做好杀虫工作,以免由于寄生虫的侵袭而由伤口引起细菌感染;

四是做好细菌性疾病的药物防治工作,在养殖生产中如发生该并发病,一般采取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杀虫72小时后进行灭菌,灭菌药物通常选用强力菌毒清200g/亩米或二氧化氯250g/亩米或T153米这三种杀菌剂中的任一种,进行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隔天再用一次,同时,结合药饵(10%恩诺沙星粉剂或10%金牌恩诺水剂拌饵,用量为每公斤饲料添加2g,前两天药量加倍,5-7天为一疗程)投喂进行防治,效果明显。

草鱼青鱼“三病”防控管理意见


今年江苏常州武进区草、青鱼“赤皮、烂鳃、肠炎”病(俗称草青鱼“三病”),呈规模性暴发趋势。该病当水温在15~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目前时值高温,细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鱼类摄食强度较大,养殖水面载鱼量迅速增加,有机物数量急剧上升,有机物耗氧量高,水中溶氧严重不足,草青鱼“三病”极易暴发,现针对该病提出防控管理意见如下。

一、预防措施

1、每月全池遍洒30ppm生石灰浆水1~2次,使池水pH保持在8.0左右。每周用漂白粉对食台进行消毒一至两次。

2、加强饲养管理,高温季节适当减少对草青鱼的投饵量,达到平时的80%左右即可,以减少草青鱼的肠胃负担。

3、加强增氧管理。正确充分使用增氧机,晚上和晴天午后坚持开机。晚上如增氧机增氧后依然溶氧较低,则加投粒粒氧以确保池塘溶氧充足,有效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

4、长期定期对水体进行杀虫、杀菌,杀虫可采用菊酯类、90%晶体敌百虫、阿维菌素等全池泼洒。杀菌可使用下述治疗用的任一种外用药全池泼洒。

5、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及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当前应每7~10天使用一次,充分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确保菌相、藻相平衡,使池水呈黄绿色或油青色。

6、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添加维生素C、K3,以及黄芪多糖、β葡聚糖、甜菜碱等,增强鱼类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二、治疗方法:

1、外用溴氯海因、三氯异氰脲酸、聚维酮碘、碘三氧、高聚碘、复合碘、二氧化氯、苯扎溴胺、大黄精华素等任选一种,视病情全池泼洒一至两次。外用三天后再使用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迅速调节水质。

2、外用药的同时,采用内服药物治疗。(1)诺氟沙星+新诺敏+三黄散(或黄莲解毒散或银翘板蓝根散)+大蒜素。(2)甲砜霉素(或多西环素或硫酸新霉素)+穿心莲(或大青叶或白矾)+大蒜素。一般4~5天为一个疗程,根据实际情况拌饲料投喂服用1~2个疗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2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