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市草鱼鱼种绦虫病防治技术(图文)

图示鱼种消瘦,肠内绦虫密集

九江头槽绦虫病原为两广地方性疾病,但是近几年在江苏泰州兴化市时有发生。2011年10月12日,周奋乡陈姓养殖户塘中养殖的草鱼种出现大量死亡,指导员邀请挂钩专家前往发病塘口,发现病鱼离群独游,有的口张开;捞取病死鱼观察,外观明显消瘦,没有其他异常;解剖观察,肠道异常增大,尤其是前肠,剖开肠道,肠内无食,寄生了大量的绦虫,病情严重的虫体钻出肠外。

绦虫病在周奋乡发病率很低,容易被忽视,出现死亡时往往肠道机械堵塞已经很严重。确诊后,要求养殖户及时捞除病死鱼和垂死鱼深埋,全池泼洒敌百虫和阿维菌素(加入阿维菌素的目的是为了杀灭中间宿主剑水蚤),内服吡喹酮一周以上。回访反映治疗效果较好,用药后第四天即停止死亡。

经分析,该病可能为鱼种带入,建议养殖户养殖结束后彻底清塘,来年对放养的鱼种要严格检疫。

相关阅读

草鱼种池塘养殖技术


示范点在大宗淡水鱼类体系建设西安综合试验站合阳、大荔两个示范县,这两县是陕西省的渔业大县,以池塘养殖为主,集中分布在黄河滩。池塘面积约为3700hm2,笔者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合阳、大荔基地进行草鱼种养殖高产试验,每667m2产草鱼种产量达1300kg以上、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该技术因其高产高效的优势,在合阳、大荔养殖基地就推广养殖了800hm2,全省草鱼种精养面积超过1500hm2。现将2012年试验池养殖情况和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试验池养殖情况
1.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为8hm2,水深1.5~2.5m,池底泥深在50cm左右,水源以地下渗水为主,pH值在7.5~9.0之间。
1.2放养和养殖情况
2主要技术措施
2.1清塘消毒要彻底
在放草鱼夏花前15~20d,抽干塘水,每667m2用150kg生石灰清塘消毒,并彻底杀灭池塘中未清干净的鱼类。
2.2注水时间要合理
没有地下渗水的池塘,放草鱼夏花前7d加水;对于有地下渗水的池塘,根据渗水情况,鱼苗下塘时水深控制在0.5~0.8m,有利于水温提升。
2.3施足基肥,确保草鱼夏花在水蚤高峰期下塘
放草鱼夏花前5~7d投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每667㎡投放200~300kg。这样草鱼夏花下塘时,水蚤成团,但不呈红色。鸡粪或牛粪应提前2~4个月开始发酵,发酵时,每立方米粪便加250g安琪酵母效果会更好。
2.4放养模式
草鱼种精养的放养模式:每667㎡放草鱼夏花1.5万~2万尾、鲢鱼夏花3000尾、鳙鱼夏花3000尾、鲤鱼夏花600尾(鲫鱼夏花500尾)。
2.5草鱼夏花提早单独下塘,配养吃食性鱼推迟放养
为缓解草鱼夏花和配养鱼之间在饵料、水质、空间上的矛盾,草鱼夏花必须提前单独下塘。配养鱼在达到计划出塘规格的前提下尽量晚下塘,配养鱼可集中在另一鱼池中囤养一段时间,以进一步增强草鱼苗争食能力。采用此法,可大大增加鱼种池的混养种类,提高鱼种池的产量,减少鱼种池的占用面积。
2.6鱼种药浴消毒
在要放养的鱼池中,放1~3个容器,现场配制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下塘的夏花,待鱼苗浮头受惊不下沉时(约20min),将药液和鱼苗一起倒入池中(严禁用手或捞海捞取鱼种)。
2.7投喂技术
草鱼夏花下塘7d后开始驯化投喂,投喂要求四定:一是定时。必须让鱼类在池水溶氧高的条件下吃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通常宜在上午9时左右开始投饵。根据天气、水温和季节可适当调整投喂次数,每天投喂2~4次,生长旺季的7~10月每天投喂4次,其余时间2~3次,每次投喂时间要在1h以上,每天投喂时间要固定;二是定质。饲料质量一定要保证,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名牌全价饲料,合阳养殖基地以通威、正大饲料为主,效果不错。开口饲料蛋白质须保证在36%以上,试验点用鲤鱼开口饲料,随着鱼苗生长,饲料蛋白质逐步降到26%左右;三是定量。每日的实际投饵量主要根据当天的水温、水色、天气和鱼类吃食情况(四看)而定,投饵量不能忽多忽少,以80%草鱼吃饱游走为量,应尽量避免吃食性鱼类时饥时饱,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这样易引起鱼病发生;四是定位。鱼类对于特定的刺激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固定投饵地点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要在池边搭建投饵台,投饵时应事先给予特定刺激(如声响等),使鱼集中在投饵台附近,然后再投饵,根据鱼集中情况,投饵频率灵活掌握,应为慢快慢,切忌投喂过量,八成饱即可。
2.8加强鱼病防治
草鱼种养殖成功与否,鱼病防治是关键,要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观念。市场上渔药品种很多,也很杂乱,要尽量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名牌渔药,根据各自防治鱼病的经验和效果对症下药,切忌乱投药,避免造成药害。
养殖草鱼种规格在5g以前,以调水生态预防为主。此阶段主要是肥水,辅以复合菌稳定藻相,增加天然饵料的数量,增强鱼苗体质。
草鱼种规格在5g以上,以科学管理、适量精准投喂、积极预防、加强水质管理为主,虫菌兼防,先杀虫再杀菌,15d左右预防1次,用药量与治疗相同,不可减半。
2.9加强池塘管理
(1)经常巡视池塘,观察鱼类动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黎明是一天溶氧最低的时候,要特别检查鱼类有无浮头现象。巡塘时要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水色变化和鱼类活动情况,有异常的应及时采取措施。
(2)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工作,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合理使用增氧机,采用水质改良剂,充分利用塘泥。
(3)严格按照五项登记、两项制度做好池塘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
3试验结果
2013年3月8日,清塘售鱼,总产鱼种15386kg,每667m2产草鱼种103.48kg,平均规格79g/尾,每667m2利润为544.65元。
4注意事项与建议
(1)加水及施肥时间要严格把握,确保草鱼夏花在水蚤高峰期下塘。
(2)草鱼夏花先下塘,一次放足。
(3)加强鱼病防治,防重于治,前期以防虫为主。减少渔药用量,从而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和效益。
(4)合理使用增氧设备,这对改善池塘水质、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非常重要。池塘养殖过程中缺氧,主要是池塘底层缺氧,建议用池塘底层微孔增氧设备,这样产生的溶氧量大、分布均匀,可以对底层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行氧化,而且,比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节约耗电80%。
(5)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工作,7月下旬和9月上旬对池水各进行1次清换,每次换水量不少于1/2。
(6)由于沿黄池塘碱性大,pH值在8.0左右,养殖过程中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生石灰。

草鱼养殖常见病舌状绦虫病的防治技术


舌状绦虫病是草鱼大规格苗种养殖池中散在发生的寄生虫病,因其特殊的生活史该病多发生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养殖区域,严重时也引起草鱼种的持续或大量死亡。

病原体:病原体为舌状绦虫(Ligula)和双线绦虫(Digramma)的裂头蚴。虫体肉质肥厚,呈白色带状(图1),俗称“面条虫”。长度从数厘米到数米,宽可达1.5厘米。

主要症状:患病初期(图2)养殖鱼类并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吃食量下降。患病严重时,鱼体消瘦(图3),活动异常如厌食、漫游、侧游或腹部向上等,常引起养殖鱼类持续或大量死亡;解剖可见,鱼类的前肠明显膨大肿涨,肠道充血发红(图3),内脏受到挤压,产生萎缩变形,剖开肠道可见大量白色虫体(图4)。

生活史:成虫寄生于鸥鸟的消化道,虫卵随寄主的粪便排入水中,孵化出钩球蚴。钩球蚴在水中游泳,被镖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鱼吞食带有原尾蚴的水蚤后,原尾蚴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发育为裂头蚴。鱼被水鸟吞食后,裂头蚴在水鸟肠道中发育为成虫。

1、卵2、六钩蚴3、感染原尾蚴的镖蚤4、感染裂头蚴的鲫5、鸥鸟

流行情况:该病一般发生于夏季,多发生于自然生态好的草鱼大规格苗种养殖池塘。

防治技术:全池泼洒“鱼鳋静”或“双效鱼鳋静”或“鱼鳋静+弄水停”,口服“肠虫清+肠炎清(或精品出血克星)+新肝宝”5~7天。

特别提示:①该病预防的核心是杀灭第一中间寄主或虫卵;②患病初期可使用“肠虫清+肠炎清(或精品出血克星)+新肝宝”口服的方法治疗;③严重患病的鱼因不开口吃食,使用口服法治疗时效果欠佳,应将其及时捞出深埋。

草鱼养殖常见病出血病防治技术


1、病原:由呼肠孤病毒科引起。

2、症状: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肌肉点状出血或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病鱼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有时有腹水,肠道充血、无食物。

3、流行:流行于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是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至l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现象。

4、诊断: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要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及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

(1)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2)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

(3)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毫克/升水体。

(4)每亩水深1米,用金银花75克、菊花75克、大黄375克、黄柏225克研成细末,加食盐150克,混合后加适量水全池泼洒。

(5)每10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水花生8~10千克、大蒜头和食盐各500克打成浆,拌入3千克米糠,连喂5天。

(6)每100千克鱼体重用水花生10千克,捣烂,拌食盐500克、大黄粉1千克、韭菜2千克或生大蒜500克,再拌米粉、麸皮或浮萍10~20千克做成药饵,连喂7~10天。

草鱼养殖技术常见病肠炎病防治方法


症状:腹部膨大呈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严重时,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或血液状粘液从肛门流出,肠管发炎,充血并腐烂。

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一冬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是发病高峰。

治疗方法: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物结合进行。

外用: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漂白粉1.3斤全池遍洒。隔天一次,连用2次。

内服:(1)大蒜头治疗。每100斤草鱼用大蒜头一斤,食盐0.2斤,捣烂与适量的面粉渗合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2)韭菜,每亩水面用韭菜2.5公斤,切碎后加食盐0.2公斤,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3)三黄粉:黄芩、黄柏、大黄各0.5公斤,煮沸后取汁,并加0.5公斤的食盐,用于100公斤的饲料,拌食投喂,连续4~5天。(4)二花二黄散:金银花500克,菊花500克,大黄500克,黄柏500克,另加500克食盐拌100公斤鱼料。(5)鱼必康1.5克/公斤鱼体重,每天1次,连用3~4天。

春季草鱼养殖常见病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春季,水温逐渐转暖,水中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的发病季节,特别是越冬过后鱼类能量消耗较大,体质普遍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如果忽视预防很容易在春季诱发鱼病,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草鱼水霉病就是在早春季节比较流行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冬春拉网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造成鱼体受伤,使鳞片局部脱落,导致病原侵入鱼体。患病病鱼体表局部鳞片脱落,皮肤发霉,有白色或灰白色的菌丝,似棉毛状,肉眼可见。病鱼焦躁不安,运动失常;皮肤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逐步消瘦后死亡。因此,春季应注意防治该病。

1、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弄伤鱼体。

2、在投放鱼种时可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浸洗鱼种时间可根据气温和鱼的承受能力而定。

3、每亩可用生石灰30~40千克进行兑水全池泼洒。

4、每亩水面用2~5千克菖蒲汁,0.5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全池泼洒。

5、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的溶液全池泼洒。

警惕草鱼种黑头黑背引起草鱼种大量死亡


近几年来在我国草鱼养殖区域草鱼种出现烂鳃引起黑头黑背症状并由此引起大量死鱼的案例普遍存在,有些地区草鱼种死亡率在60%以上且持续时间长达1.5~2个月之久,给我国草鱼养殖造成重大损失。笔者通过近两年的终端市场走访调查总结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本文就草鱼种烂鳃引起黑头黑背症状且大量死鱼的一些情况做简单介绍。

一、发病季节:

每年4~6月,主要危害150g—400g草鱼种。

二、发病症状:

草鱼种经常上浮不下沉、游边、黑头黑背、侵蚀性烂鳃、解剖可见肝胆病变、部份肠道发红。

三、发病原因及治疗困难原因分析:

发生此种症状的草鱼种发病持续时间长,传统的杀虫、消毒等手段治疗无明显效果且易复发。笔者经过大量终端市场走访调查并经过验证分析得知:发生此种烂鳃引起的黑头黑背不只是简单的细菌性烂鳃或寄生虫引起的烂鳃,发生此种病害且大量发生死鱼已是发病高峰期,解剖可见烂鳃程度较严重,往往已经是造成侵蚀性的烂鳃、镜检部份发现有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隐鞭虫等寄生虫。

1、发病原因分析:

(1)草鱼种质量有待更进一步提高

(2)投料机分布不合理或投料区域长期缺氧

(3)前期由于投喂大量的青草、油菜杆等各类青饲料造成水体有机质含量过高,水质易恶化,部份草鱼种出现严重的鳃霉病继发严重的烂鳃。

(4)前期车轮虫、指环虫、隐鞭虫等寄生虫杀的不够彻底,寄生虫长期寄生,造成后期发生侵蚀性的烂鳃,给后期治疗造成较大的困难。

2、治疗困难原因分析:

(1)治疗方法不对症

(2)盲目选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会加速草鱼种死亡,

(3)病急乱投医,使用多种药物,使用的药物多乱杂,给后续的治疗工作带来不便。

四、预防及治疗建议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对于大量投喂青饲料的池塘,3-4月份一定要做好改底、水质调节工作,建议使用氧化型底改产品如:底得乐、池底安之类,以防鳃霉病的发生。

2、合理排布投料机,注重投料区域增氧和改底。

3、开春后要及时在饵料中拌多维、免疫类产品,以增加鱼的体质、免疫力。

4、4-5月份为车轮虫、指环虫多发季节,一定要做好杀车轮虫、指环虫的工作,一定要选用优质的杀虫剂,杀虫要彻底,以防后期继发侵蚀性烂鳃病发生。

5、做好常规消毒预防工作,建议选用:复合碘或施其乐+硫醚沙星。

(二)治疗措施:

1、第一天杀虫:根据不同寄生虫选用不同杀虫剂,镜检如未发现明显的寄生虫,建议使用伊克(每瓶用6亩/米)+络合铜(每瓶3亩/米)全池均匀泼洒。

2、第二天消毒:水体PH值8.0以上选用施其乐+暴血定(一套用3亩/米);PH值8.0以下选用复合碘溶液一瓶3亩/米全池均匀泼洒。

3、第三天:选用抗毒宁(每瓶2亩)全池均匀泼洒。

4、同时在料台每天泼洒一次恩沙宁+三黄散(备注:用量:恩沙宁、三黄散一至两包,三黄散在使用前用开水浸泡使用效果更佳)

5、内服:每1000斤鱼使用恩沙宁1包+三黄散2包+维西安1包,连续使用5-7天左右。

6、病情稳定后要做好后续的改底、水质调节工作:可以选用底得乐、池底安等氧化性底改产品。

草鱼青鱼养殖常见病之肠炎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

肠型嗜水气单胞菌。

2、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积液),肛门红肿突出,轻按腹部,有淡黄色脓状液体流出,剖腹见肠道发炎充血发红。与肠炎型出血病毒病区别:肠炎型出血病毒病,肠道充血而不糜烂。

3、流行情况

此病在水质恶化、气压过低、鱼类过度饱食等条件下,易在草鱼、青鱼中发生。尤其对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和一龄草鱼、青鱼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50%~90%。流行季节4~9月,其中有两个高峰期:5~6月主要是1~2龄草鱼、青鱼发病;8~9月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发病。并且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4、预防

①生石灰清塘。②保持水深2米以上,夏季每10天加注新水一次。③每15天泼洒20克/立方米生石灰水1次,使水质清爽,透明度25~30厘米。④用溴菌清(溴氯海因)消毒水体,每15天一次。每次用药量:1立方米水体用溴菌清0.3~0.5克。相当于每亩水深1米用药250~333克。使用时加水1000倍以上稀释后全池泼洒。

5、治疗

①溴菌清(溴氯海因),每次用药量:1立方米水体用溴菌清0.3~0.5克。相当于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药250~333克。使用时加水1000倍以上稀释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②磺胺嘧啶,每100千克鱼用5~10克,拌饵投服,连用6天。③大蒜头,每100千克鱼用大蒜头500克,食盐200克,拌饵投服,连用6天。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草鱼肝病肾病防治技术


王建华1*龚珞军2王勋伟2杨兰松2

(1.武汉九州神农药业有限公司 2.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草鱼是我国传统养殖品种“四大家鱼”中的一种,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养殖技术进步和养殖环境的变化,在单位养殖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疾病的频繁发生。现介绍草鱼肝、肾病防治技术。

一、草鱼肝、肾疾病的症断和治疗

1.绿肝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头和背部有发黑现象等。解剖发现肝脏中有绿色斑块,胆肿大,胆液显深绿色。

病因:草鱼长期、并大量摄取了有刺激性物质的食物;或饲料中霉菌数量超标。

治疗:

1)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调整或适当减少饲料的投喂量。

3)投喂药饵。在草鱼饲料中加入排毒、解毒、消炎等药物,如“肝胆利康散”或“三黄散”等,连续投喂5-7天。

2.黄肝(肝炎)

症状:肝脏显土黄色,胆液显浅黄色或无色。病症严重的一般还伴有肾脏肿大,腹腔有积水,肠道红肿等症状。

病因:由细菌病原体,如嗜水气单孢菌等引起的组织器官病变。

治疗:采用水质改良与体内外杀菌并举的技术措施。

1)第一天和第三天,每667立方米水体用九州神农1号(二氧化氯)300克,化水后全池泼洒。同时在第一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或抗生素药物,如恩诺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盐酸土霉素等3-5天。

2)在完成第一个疗程后,每667立方米水体用施诺克(地衣芽孢杆菌)250克以改善水质,降解有害的游离态氨、氮,控制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3.白肝(脂肪肝)

症状:鱼体肝脏显白色。

病因:饲料营养不平衡,或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

治疗:调整饲料营养结构比例;或降低饲料中的脂肪含量。

4.花肝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鱼的头部和背部发黑,鳃部带有少量污泥,鱼鳍基部发红,死前常跃出入面。解剖发现肝脏上有绿色、白色相间的斑块,胆液显深绿色或淡黄色,肠道前部发红,有部分病鱼肾脏有炎症。

病因:绿肝与白肝的综合症。

治疗:

1)调整饲料营养结构比例的同时,适当地减少饲料投喂量或投喂次数,让鱼进行自身调整。

2)投喂药饵。在饲料中加入解毒、排毒、消炎、促进代谢的药物,如肝泰(鱼肝宝散)十氟瑞康(诺氟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肝胆利康散十恩福德(恩诺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三黄散十盐酸土霉素。

3)综合方法可参照绿肝与白肝的方法,并加以综合。

5.肾炎

症状:肾脏有炎症且积水,肾功能下降。同时伴有腹腔积水,鱼体外表伴有败血性出血症状。

病因:由环境因素与病原体,如嗜水气单孢菌等,单独或联合引起的肾脏病变,

治疗:每667立方米水体用施诺克(地衣芽孢杆菌)250克,再同时投喂抗菌素药饵,如恩福德(恩诺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氟瑞康(诺氟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抗生素盐酸土霉素等。内服药需拌饵投喂5天左右(视病情调整药饵时间)。

二、草鱼肝、肾疾病的预防

1)调控水质,定期用菌。在养殖水体中定期使用施诺克(地衣芽孢杆菌),用量为每667立方米水体250克;或养殖水体使用消毒杀虫剂48小时以后,再使用施诺克(地衣芽孢杆菌),以控制水体中有害物质的产生。

2)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

3)注意饲料的卫生指标。

4)定期消毒,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湖北省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鱼病防治专业指导组专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2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