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蟹池塘水草生长的五个因素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由此可见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在蟹塘中种植水草,不但有利于河蟹的蜕壳,同时在盛夏酷暑季节可为河蟹提供庇阴避敌的场所,而且可以起到为河蟹生长提供植物性饵料,净化水质,缓解高温应激等作用。如何养殖一池好水草是所有养殖户都关心的问题。在中后期高温的时候,水草容易出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水草生长的限制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以下是几点影响水草生长的主要因素:

1、用药不当,影响水草生长:目前有些养殖户大量使用杀虫、杀青苔等药物,用过后又没有及时解毒,结果造成水草停止生长,使水草发黄、烂根、烂头等现象。

2、池塘环境条件差,影响水草生长:许多养殖户在前期肥水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肥料、化肥,造成水质过肥,透明度低,使水草光照不足,新陈代谢速度放慢、营养不良,生长受阻。同时滋生大量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等),大量耗氧且产生亚硝酸盐。

3、有害物质增多,影响水草生长。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池底残饵、排泄物不断蓄积,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如不及时改底调水,底质便会发臭,水质分层氧气低,通气性能差,容易造成水草根茎发黑、枯萎、腐烂。
4、病虫害的增多,影响水草生长。春夏季节是各种病虫害的繁殖季节,许多飞虫将在水草上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会大量吃掉水草,致使水草难于生长。
另外:在高温季节,水草生长迅速也会影响自身的光照,造成因光照条件差而引起水草死亡后腐烂。总之,水草的生长跟池塘底质、水质、光照等相关密切,它们之间相互保持着生态平衡,如果哪一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水草的生长。

相关阅读

环境因素对牛蛙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温度

牛蛙为变温动物,气候、温度对牛蛙的栖息、摄食、生长和繁殖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食物组成和数量的改变将使在自然条件下野生的牛蛙更换栖息地,为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而迁移,若能在附近找到良好的生活条件,便不再远迁,否则会继续迁移。

牛蛙的食量也随季节和温度的升降而增减,9月份水温在21-30℃时活动力最强,摄食量最大;水温在14-20度时食量减少;10月下旬至翌年3月,水温12℃以下时,停止摄食。

(二)湿度

由于牛蛙皮肤的角质化程度很低,故防止水分蒸发的能力较弱,同时皮肤又兼有呼吸的功能,因而环境湿度对牛蛙生存的影响很大。

牛蛙蝌蚪必须在水中生存.完成变态后才能在陆地上栖息,成蛙虽然能长时间栖息于陆地,但也需要依靠持久的高湿度生存。环境温度越高,牛蛙对湿度的要求也越大,尤其是幼蛙,更怕日晒和干燥。牛蛙抵御干燥的方法:一是通过提高其淋巴和血液中的盐离子浓度,增加渗透压而减少失水;二是钻人深土层中休眠。牛蛙的繁殖活动必须在水中完成,因而水是牛蛙生存的必要条件。

(三)光照

光照对牛蛙的热能代谢、行为和生活周期产生较大影响。牛蛙畏强光,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常常躲避强烈的阳光直射。但趋向于弱光,喜蓝色光线,白天潜伏于温暖的能透进少量光线的水草丛或树荫处,夜间四处觅食。光照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牛蛙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行为,若将牛蛙长期饲养在黑暗条件下,则性腺的成熟发育中断,性活动受到抑制,以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影响仔猪生长速度的因素和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技术


仔猪的饲养过程中各生产环节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使生长发育受阻,严重者还会形成僵猪,因此要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产奶量,做好补料工作,科学合理的断奶,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环境,减少应激的发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影响仔猪生长速度的因素和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技术。

1、影响仔猪生长速度的因素

母猪乳汁分泌不足。仔猪在哺乳期主要靠吮吸乳汁来摄入营养,因此,母猪的泌乳量以及乳汁的质量对仔猪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母猪泌乳功能较差,乳汁分泌不足,乳汁的质量不佳均会导致仔猪吃不到充足的初乳和常乳,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抗病能力下降等。

补料不及时。当仔猪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后,完全的依靠乳汁不再能满足其快速的生长发育,此时就要进行补料的工作。在哺乳阶段如果补料不及时,则会导致仔猪在断奶后不能很好的采食固体饲料,断奶后没有奶水作为营养的补充很容易使仔猪生长缓慢,发育停止。另外,如果教槽料的质量不佳、不易消化会使仔猪胃肠不能很好的消化,而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泻,也会使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其生长速度。

断奶不合理。仔猪断奶会经历多重应激反应,如果断奶不合理会加剧应激,而对仔猪的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有些养殖场采取一次性断奶的方法,使仔猪原有的采食方式、居住方式以及生活条件都发生突然的改变,使仔猪难以适应突然的变化而影响生长和增重。

断奶后饲料和饲喂方法不合理。仔猪在断奶后营养的来源发生了改变,由于液体的乳汁变为固体的饲料,如果饲料的质量较差,不易于消化,会使仔猪无法完全的消化和吸收。另外,在断奶后饲喂方法不对,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不当都会使得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受阻。仔猪在断奶后没有做好饲料的过渡工作,直接从教槽料过渡到仔猪料,仔猪的肠胃无法适应饲料的突然改变,会出现消化不良。

饲养环境变化太大。仔猪在断奶前与母猪一同生活,断奶后与母猪隔离,并且会与其他群体的猪并群饲养,饲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易产生应激反应,如果环境不适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尤其是在夏季或者冬季仔猪的采食和休息都会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多种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死亡。

饲养管理粗放。仔猪各项生理机能都处于发育的过程中,对不良的饲养管理表现的较为敏感,如果管理过于粗放,如卫生条件较差,饲养环境不适宜,空气质量较差,饲养密度过大,圈舍不经常打扫和消毒,分群不合理,没有做好调教工作,让其在固定的地点采食、排泄和休息等,都会影响到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另外,如果对仔猪进行去势、防疫等工作时没有找到时机,或者将多项工作一同进行,则使仔猪体重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法很好的恢复,会严重影响仔猪的正常长发育,易形成僵猪,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技术要点

保证哺乳仔猪吃到充足的乳汁。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为了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使其分泌量多且优质的乳汁,为哺乳仔猪提供充足的营养,要加强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在妊娠后期胎儿的发生发育快速,为了维持母猪的自身需求、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以及分娩后泌乳的需要应提高妊娠后期母猪的采食量或者营养浓度。哺乳母猪的泌乳量与采食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哺乳阶段母猪的采食量,提供适当的营养浓度,以使哺乳母猪采食到充足且营养全面的饲料,从而提高泌乳量和乳汁的质量,进而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为了使每一只乳猪都吃到充足的乳汁,在仔猪出生后要做好固定乳头的工作。固定乳头的原则是让相对较弱的仔猪在前几对乳头吃奶,健仔在后几对乳头吃奶,使其在习惯在固定的乳头吃奶,以提高整体的整齐度和生长速度。

及时补料。仔猪在出生7天后就可进行补料的工作,除了进行营养的补充外,还可以训练其采食固体饲料的能力,对于促进胃肠功能的发育也十分有利。教槽料的选择要注意适口性好,易于消化。补料时要做到少量勤添,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

合理断奶。仔猪断奶会经历严重的应激反应,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断奶方法,一般使用逐渐断奶法,即逐渐的减少哺乳的次数,同时增加喂料的次数,使仔猪逐渐的断奶。在断奶后可先将母猪赶走,让仔猪在原圈舍与原群,使用原饲料饲喂一般时间后再转入保育舍。在转舍前要先提高保育舍的温度,待仔猪适应后再逐渐的降低到标准温度。在转群后也要先饲喂原饲料几天,逐渐的过渡更换为保育料。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和定期的消毒工作,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有利。细心的管理,做好调教工作,让其在固定的地点采食、休息和排泄,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可保持圈舍内的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对仔猪进行去势、免疫等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防止发生应激反应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

影响胡椒鲷鱼育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因素


水温

此鱼为暖水性鱼类,水温对其生长速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要保持整个育苗期间的水温在20~28度,最好是20-25度。

饲料

饲料的营养全面和质量好坏与否关系到鱼的存活和生长速度,当营养性差、质量差时,生存和生长都会受到影响;当饲料不足时,还会因饥饿引起相互残食,不但会降低成活率,还会造成规格的过大差异。

水质

水是基本生存环境,水质的好坏同样会影响生存与生长。因此,为保持水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要经常换水、吸污、倒池。

密度和光照

胡椒鲷性喜暗光条件,有群居和停留在池边角的习性,若局部聚集的过多和时间过长,会因缺氧而引起死亡和因饵料不足而相互残食。因此,要经常疏散和降低培育或养殖密度,提高成活率。

河蟹池塘水草的日常管理与养护



“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河蟹养殖池塘水草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的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池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状况上作用重大。在高温季节,水草能起到遮阴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的快速生长
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草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水草老化
伊乐藻、轮叶黑藻经过2-3个月的生长,在水中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生长过于旺盛,叶片发黑、漂浮于水面的水草发黄腐烂,水草根部渐渐腐烂,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沉陷于水底死亡。处理方法:对于生长停滞的水草进行“打头”处理,打头后第一天用爽水解毒酸或多能活力酸刺激其生长,第二天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护草,同时使用增根粒粒肥壮根护草。
二、水草过密、疯长
对于生长过密的水草,要进行“打路”处理,开“草沟”,一般每6-8米打一条宽2米的通道,保持水体的流通,有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的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用改底立爽或清底安全池改底。
三、水草有污垢
这是水草活力下降的表现,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越早发现越容易处理。处理方法:
第一天增加水草自身的活力用高乐膏或氨基黄金肽
第二天清理水草表面污垢用碧水清
第三天用菌宝或菌乐
四、水草根部腐烂
蟹池中的伊乐藻密度较高,透光性和通气性极差,就会发生烂根现象。此情况要注意开“草沟”,捞除过密的草。第一天上午用改底立爽,下午干撒增根粒粒肥;第二天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
五、水草的病虫害
水草虫害一旦发生,3-4天整搪水草都难以幸免。处理方法:先用1%伊维菌素60—80毫升每亩全池泼浇,严重的地方多浇,三天后可见虫子基本死亡,然后用爽水解毒酸或多能活力酸解毒,后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三天后再用一次高乐膏或氨基黄金肽;一周后用一次增根粒粒肥。
六、河蟹夹草
河蟹大量夹草是饵料投喂不足或河蟹开始发病的征兆;要注意改底和适当消毒。
高温季节每半个月施用增根粒粒肥和改底立爽,护理水草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河蟹池塘水草的栽培与管护方法



“蟹大小,看水草”这句渔谚表明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水草的作用有净化水质、增加溶氧、遮阴避暑、蜕壳时躲避敌害(减少自相残杀)、提供饵料、栖息场所、改良底质、降低水温避免或减少河蟹性早熟等作用。因此,水草的生长状态决定河蟹的规格、品质、产量、经济效益,可见水草对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至关重要,以下就水草的栽培与管护谈几点看法:
1.水草品种的选择金鱼藻是在5月份整株移栽(200千克/亩)。
3.水草的管护低温肥水,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水草生根、生长,利于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利于减少青苔的生长,在生长过程中应根据水草的长势,及时泼洒促进水草壮根、长草的肥料。进一步做好水草的管护,具体做法①水草栽种早期,应把幼蟹暂养在围栏内,等水草生长正常时,再放入河蟹,利于水草的生长。②水位调节水位要遵循“春浅、夏满、秋适中”的原则,夏季水位不宜太深,一般不超过2米,最好1.5米左右。太深水草不宜光合作用,易烂根,败坏水质。③水质调节水不宜浑浊,水中泥浆及悬浮物易粘在水草上,不利于光合作用,造成水草发黄、死亡。应用生石灰浆、微生态制剂净化水质,使水体清爽、透明度高,保持水草较强的光合作用。④追肥如水草生长不旺,应用氨基酸类肥料促进根系生长,从而促进整株草的生长。⑤水草生长旺时,露出水面,应及时割掉草头保持水草在水面下10-15cm。过密,应去除过多的水草,及时清除烂草,以免败坏水质。⑤出现河蟹夹草的现象,应及时投喂含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饲料,及时投喂新鲜的螺蛳和小麦、玉米、新鲜的水草,这样就能缓解河蟹夹草的问题。

河蟹池塘后期无水草的管理措施



经过7、8两个月高温天气,管理不善的蟹池,水草大量衰败腐烂,许多塘口只剩下少量水草,严重塘口已无水草(部分地区这种塘口已占到20xx终河蟹收成,减少饲料投喂量,有的养殖户甚至放弃后期管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养殖户仍然可以获得不错收成。
1、及时降低水位:无水草的蟹池,河蟹没有栖息场所,生存于池塘底部,溶氧相对较低。随着气温的下降,要不断降低水位。目前水位维持在0.8米就足够,9~10月维持在0.5~0.6米就可以,保证河蟹生存水层有足够的溶氧。
2、投足饲料:没有水草的蟹池,水体透明度不高,不易观察河蟹吃食情况。后期水温降低后,水体较肥对河蟹的影响没有高温期间大,养殖户要设置食台,每天检查吃食剩余情况,准确掌握每天的投饲量。
3、强化水质调节:在晴好天气,全池泼洒芽孢杆菌等益生菌,每15~25天泼洒氯制剂或碘制剂,一方面杀灭有害菌,另一方面杀死老化的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
移植水生植物:后期移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难度大,可以移植易成活的水花生和青萍,简单方便、成本轻、见效快,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提供青绿饲料和栖息场所。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水草养护



养蟹就是养草,水草养护是池塘养蟹的基础;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好坏决定着池塘养蟹的成败。
1、合理施肥以保持适宜的透明度
栽种水草时可结合土壤翻耕施用发酵鸡粪50kg~100kg/亩,促进水草生根、出芽、生长;5月上旬以前,施用“藻神+EM菌或光合细菌+氮磷肥”,促进水草快速生长;5月上旬以后,残饵、粪便积累增多,应杜绝含氮肥的施用,施用“有机酸活水解毒液+活力66+磷酸二氢钙”;7月~8月份持续高温期,轮叶黑藻容易出现疯长,应杜绝各种肥料的施用。
合适的透明度是水草正常生长的保障。河蟹养殖塘如透明度过低会降低透光率而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而使水草发黄或死亡;如透明度过高会使丝状藻类如青苔等的大量繁衍。透明度过低时可选用“水立爽”或“底立爽”全池泼洒,透明度过高时可适量施肥。
投放适量的螺丝不仅可维护适宜的透明度,以保证河蟹池水体的透光率,促进水草正常生长,螺丝更是河蟹优良的鲜活饵料。通常情况下,以清明节前投放一次抱卵螺300kg~500kg/亩为宜。
2、合理调节水位
合理的水位与水草的生长密切相关。蟹池正常水位以水草顶端离水面10cm~15cm为标准。一般在4月中上旬,浅水区水位控制在10cm~20cm,5月份时水位控制在20cm~50cm,6月份时保持50cm~80cm水位,7月份保持80cm~120cm水位,持续高温期控制在120cm~150cm深水位。
3、及时刈割水草
水草一旦露出水面,就必须及时刈割水草。刈割水草一是及时割去露出水面的水草,割去后的水草保持20cm~40cm株高;二是分区割出河蟹的投食区域,割去后的水草保持0cm~30cm株高;三是割除青苔生长较多区域的水草或生长不良区域的水草。刈割后的轮叶黑藻面积应始终占到池塘面积的3/5以上。为避免因水草的刈割引起水质浑浊或水色发黑、发红等,刈割水草后应及时捞出漂浮的水草,并适时全池或局部定点泼洒“活力66+藻状素”。
4、控制水草粘泥
水草粘泥(图1)是水草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水草粘泥后,严重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草会发生叶片卷缩、发白、发黑、腐烂,进而水草整个植株死亡。水草粘泥现象比较常见的是水草表面大量附着有机物、大型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原生动物纤毛虫、绿藻、蓝藻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图2)。
预防时可通过清除过多池塘淤泥,放足花鲢(30~80尾/亩,5~20尾/kg)、白鲢(30~50尾/亩,250g/尾)、细鳞斜颌鲴等混养鱼类,控制浑浊水的发生、确保水草的种植密度和水草对矿物质营养盐的需求等综合方式进行预防。
控制办法为:首先使用1次“中博高”或“水立爽”,如果浮游动物过多则再使用1次“硫酸锌粉”或“艾维”,最后追用1次“活力66+有机酸活水解毒液”和磷酸氢钙。
5、控制水草虫害
水草的虫害主要以蜻蜓幼虫、卷叶虫、摇蚊幼虫(图3)为主,虫体通过噬食水草叶片,使水草光秃仅剩茎秆(图4),有的甚至直接噬食根茎,导致水草腐烂死亡。预防时可通过放足花鲢摄食幼虫,及时刈割露头水草防止虫体变态滋生,也可利用成虫趋光性的特点进行灯光诱杀。
水草虫害严重时,根据虫害变态的特点,选择“艾维”或“双效鱼鳋静”或“鱼宁”,采取分区域杀灭方式,连续用药2-3次,每天1次。
6、控制蟹池水色浑浊
浑浊水(图5)不仅直接导致水草光合作用减弱,而且也是水草粘泥的主要诱因之一。蟹池浑浊水的发生常见以下四类原因:
一是水草种植密度小、生长状况差,水体自净力差,残饵粪便大量积累使水体有机负荷加重,水质呈现出一种类似于肥皂水的“寡水”现象,严重时水体散发出阵阵腥臭味。预防此种浑浊水可通过提高水草的种植密度,增加“活力66”和磷酸氢钙的使用次数。改良时先使用“中博高”或“底立爽”1~2次,然后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1-2次,特殊时再使用“净水宝”1次。
二是因水体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大量滋生(图6),出现白浊水的现象。预防此种浑浊水可通过放足花鲢和适度放养黄颡鱼的办法进行预防。改良时可采用沿池边泼洒“艾维”或“双效鱼鳋静”1次,特殊情况下再使用“净水宝”1次,然后再使用“活力66”、磷酸氢钙各1次。
三是由于暴雨后雨水冲刷形成泥浆水浑浊现象,呈黄浊水状态。少数情况下通过自然沉降2~3天即可恢复原有水质状况,为了不影响水草的正常生长,应及时使用“净水宝”1~2次。
四是水体野杂鱼过多,加之缺乏野杂鱼的饵料而形成的浑浊水,一般中下层浑浊明显。预防此种浑浊水可通过套养适量的鳜鱼(15~30尾/亩,5~8cm/尾)进行预防,改良时可加强笼捕野杂鱼或喂食含茶皂素的药物饵料诱杀。
7、控制青苔过度繁衍
青苔(图7)是绿藻门水绵藻属、双星藻属、转板藻属的一种丝状藻类的总称,青苔容易在水质清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而河蟹养殖所追求的就是通过水草的种植创造水清蟹肥的生态养殖模式,所以河蟹生态养殖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青苔。
河蟹池水草生长的早期阶段,少量的青苔有助于提高水体透光率,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4~5月份轮叶黑藻生长的早期阶段可保留一定青苔量;至5月后待轮叶黑藻形成合适的生物量时,一方面可适度将水质培育成淡绿色,抑制青苔的过量生长,另一方面可结合水草的分区刈割,将致密区的青苔和水草进行刈割清除;至6月份以后,青苔大量生长时最好是及时人工捞除成团上浮的青苔,特殊情况下选择低毒、无残留药物进行定向杀灭。

梅雨季节河蟹池塘管理的五个技术要点



梅雨季节正值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是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如这段时间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全年的养殖生产,因此梅雨季节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入梅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如果梅雨季节长即有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蟹池各类病菌繁殖加快,病菌的种类、数量随之增加,造成河蟹抵抗力下降易患病死亡。因此在入梅之前利用晴好天气进行全池消毒一次,消毒药物可选用氯制剂和碘制剂。
二是要做好水质调控工作。确保池水处于良好状态,促进河蟹的生长。同时适时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遇到雷阵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的情况,开机时间要延长。没有增氧机的池塘,要自备速氧、分解底改、粒粒氧等急救药物,同时及时加注溶氧丰富的新水。梅雨季节不适宜使用消毒类药物,因此增加使用微生物制剂的频率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
三要抓好蟹池水草管理工作。要及时施肥壮根固草,开网后要防止河蟹毁苦草和轮叶黑藻,伊乐藻要对其进行割稍处理,使水草在水面下20厘米左右,并及时清除池面的水草和漂浮物,保持池面清洁。
四要做好饲料投喂工作。首先根据河蟹的吃食情况,结合天气、水质、溶氧等灵活掌握投喂量;其次适当降低动物性饲料比例增加植物性饲料比例。第三饲料中可添加多维、多糖、大蒜素等调节河蟹生理机能。
五要做好防逃工作。梅雨季节气温高,时常伴有台风大雨,蟹池水位接近高水位,因此养殖户要加固各种拦护设施,做到勤巡池,谨防雷雨时水漫池埂河蟹逃逸。

影响母猪乳腺发育泌乳减少的5个因素


1、乳腺发育

乳腺在母猪的胎儿期就开始生长,主要是生长阶段在出生后,而最大程度的生长发育则是在母猪的妊娠后期。新生仔猪乳腺的输乳管发育不够完善,主要由基质组织组成,输乳管系统则是在仔猪3月龄后开始发育,此时的乳腺以及其中的DNA增长速度迅速,可达到4~6倍,一直持续到初配。后备母猪的发情对乳腺的生长发育起到刺激作用。研究表明,与同龄未发情的母猪相比,发情后母猪乳腺组织的质量增加了51%。

母猪的乳腺在妊娠前期和中期的发育缓慢,其中妊娠前期是乳腺组织发育和DNA累积的时期,此时期内脂肪组织初乳泡组织代替,形成泌乳组织,在妊娠75d时,乳泡中没有分泌物,当达到90~105d时,乳泡中的积累了丰富的分泌物,标志着乳汁开始形成,泌乳功能已经启动。

母猪的乳腺在泌乳期会继续发育,经过仔猪吮吸的乳腺发育程度良好,乳腺重量呈线性增加,每个乳腺组织中的蛋白质、氨基酸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泌乳期的21d达到高峰。并且母猪乳头的位置不同发育的状况也存在着差异,前5对乳房乳腺的发育要比后几对乳房的发育快。所以,吮吸前5对乳头的仔猪要比吮吸其他乳头的仔猪的增重要快,并且前5对乳腺中的干、湿重以及蛋白质与DNA含量也相对更高。

2、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猪之间的遗传特性对乳腺的发育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梅山猪与大白、长白猪相比,其优点是能够哺乳更多的仔数并且断奶窝重较大,生产上常将梅山猪与大白、长白进行二元杂交,但是与大白母猪相比,二元母猪的乳乳腺发育较差,实质组织、蛋白质与DNA的含量低,但是脂肪与干物质的含量高,这就说明,其泌乳性能并不是由于母猪怀孕而促使的乳腺发育,而是由于遗传特性决定的。催乳素受体对乳腺组织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白猪与大梅二元母猪相比,其催乳素受体水平更高,这都与遗传特性有关。

3、营养因素

在母猪的生长期、妊娠期、泌乳期等各阶段,营养对母猪乳腺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母猪性成熟前,营养对乳腺发育的影响很小,但当母猪达到90日龄到首次发情前,其营养对乳腺的发育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这一阶段也是母猪乳腺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因此,在这段时期为母猪提供高水平的日粮可以有效刺激母猪乳腺的发育。

在妊娠期不同的营养水平对母猪乳腺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适宜的营养水平对母猪乳腺的发育起着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蛋白质的摄入水平对乳腺的发育没有显著的影响,而能量水平对其影响很大,适宜的能量水平可以使乳腺实质组织的重量和DNA增加,RNA和蛋白质的含量也相应的有所提高。但是过高的能量水平对于母猪乳腺的发育不利,会使乳腺薄壁组织减少,乳腺组织中的蛋白质比例下降。而高水平赖氨酸的摄入对乳腺的发育起着促进作用。

母猪在泌乳期的第7~10天出现乳腺快速萎缩的现象,以后的萎缩速度减慢,日粮的营养水平对乳腺的萎缩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泌乳期的第5天,给哺乳母猪提供高能高蛋白饲料可以减少乳腺失重。另外,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营养影响着仔猪乳腺的生长。研究表明,给妊娠第60天至泌乳结束的母猪饲喂10%的亚麻籽日粮,可以使仔猪的增重加快,还可以增加仔猪初情期的乳腺薄壁组织。

4、激素因素

激素在母猪乳腺的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雌激素对乳腺的发育尤为重要,母猪在90日龄后乳腺的快速发育与雌激素水平的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母猪在妊娠期,乳泡的形成与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酮水平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作用机理是雌激素增加了乳腺中催乳素受体的数目,从而刺激了催乳素的作用。催乳素发挥作用的阶段主要是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如果催乳素水平降低,乳腺组织重以及DNA和RNA的水平也相应的降低,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上升,同时影响胚胎重。对于泌乳期的影响则表现在催乳素下降,泌乳量随着下降,影响了哺乳期仔猪的窝增重。由卵巢黄体分泌的松弛素与乳腺的发育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妊娠后期对乳腺的增长起着促进作用。外源的生长激素可以增加哺乳母猪的泌乳量,在妊娠后期以及泌乳期给母猪注射3次促性腺素释放因子,可以减少乳腺的薄壁组织,使乳腺的DNA量增加。

5、饲养管理因素

母猪的生活的环境温度与母猪的带仔数对母猪的乳腺发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温度在28℃时,母猪的乳腺脂肪的血流量增加,但不影响泌乳量,因为在高温状态下,流向皮肤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增加以用来散热。另外,哺乳母猪的还仔数量对乳腺的发育影响很大,母猪乳头是否被充分吮吸可以影响以后的泌乳水平。

作者简介:张殿军(1977-),男,黑龙江大庆人,大专,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服务方面工作。

张殿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9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