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鉴定黄鳝的年龄

M.yZ023.cOm��关鱼类年龄的鉴定方法,国内外学者大多用鱼类生长过程中的鳞片、鳃盖骨、鳍条、耳石、脊椎骨等作为鉴定材料。而作为无生命发展轨迹鳞片的黄鳝年龄鉴定,一般采用脊椎骨和基舌骨等鉴定。上海水产大学陈慧(1998)采用黄鳝的耳石、脊椎骨和舌骨3种材料相对照,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认为舌骨是黄鳝年龄鉴定比较理想的材料,并首次提出尾舌骨也可以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

①脊椎骨——耳石鉴定法:主要根据椎体上的年轮数来确定黄鳝年龄,方法是将黄鳝的内脏和肌肉剥离,通过观察椎体中央凹面的轮纹来确定,同时以耳石为对照,即将头部耳石取下磨片在放大镜下数其年轮来确定年龄。耳石磨片显示的狭窄暗带称冬带,宽广明亮带称夏带,冬带和夏带相间排列,年龄一般指冬带而言,它是完整的轮带环(层)。

②基舌骨——上舌骨鉴定法:黄鳝的舌较为发达,而且着生于舌部的基舌骨及其两侧的上舌骨上,可明显地见到有明暗相间的带状轮纹。基舌骨和上舌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上面的带状轮纹数也相应地增加。因此,对黄鳝的年龄鉴定可用基舌骨和上舌骨进行。在入射光下,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基舌骨和上舌骨,上面有较清晰的有许多呈弧线组成的明暗相同的“带”,带与带之间有明显的分开,一个明带与一个暗带构成一个生长年轮。第一年的暗带与第二年开始形成的明带之间的交界线为年轮标志。在同一尾鱼的基舌骨和上舌骨的两个楔形区上,带的数目是等同的,所以鉴定黄鳝年龄时,只要将两者互为对照即可准确判断其年龄。


相关推荐

牛年龄鉴定方法


经常接到读者电话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可育肥的淘汰耕牛或者架子牛,利用农闲时间进行育肥后卖给屠宰场,从中赚取经济利益。购买这些牛的养殖户多是农村一线的农民,利用也是手里仅有的积蓄,牛源的选择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而牛的年龄是影响以后牛育肥的关键条件之一,本期就教给大家从哪些方面来鉴别牛的年龄。

1.根据外貌判定

通过观察牛的外貌,对牛的年龄可有初步的估计,以此判断是老年牛、壮年牛、青年牛还是幼年牛。幼年牛头短而宽,眼睛活泼有神,眼皮较薄,被毛光润;体躯狭窄,四肢较高,后躯高于前躯。一般年轻牛的被毛长短、粗细适度,皮肤柔润而富弹性,眼盂饱满,目光明亮,举动活泼而富有生气。老年牛与之相反,一般站立姿势不正,皮肤枯燥,被毛粗乱,缺乏光泽,眼盂凹陷,目光呆滞,眼圈上皱纹多并混生白毛;行动迟钝,塌腰,弓背。水牛除具有上述同样的变化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毛色愈变愈深,毛的密度愈变愈稀。以上方法,只能鉴定牛年龄的老、幼,而不能确切判断其年龄,故仅能作为年龄鉴定的参考。

2.根据牙齿鉴定

判断牛的年龄较为准确的方法是采用牙齿鉴定法,即通过观察牛门齿的出生和磨面情况来鉴定。牛的牙齿可分为乳齿和永久齿(恒齿)。先出生的是乳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脱落而换生永久齿。乳齿共20枚,无后臼齿;永久齿共32枚。

一般犊牛在出生时就有1对乳门齿,有时是3对。生后5~6天或半个月左右生出最后1对乳门齿。3~4月龄时,乳隅齿发育完全,全部乳门齿都已长齐而呈半圆形。从4~5月龄开始,乳门齿齿面逐渐磨损,磨损的次序是由中央到两侧。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乳门齿便开始脱落,换生永久齿。更换的顺序是从钳齿开始,最后及于隅齿。当门齿已更换齐全时,又逐渐磨损,最后脱落。因此,由门齿的更换和磨损,就可以大致地判断牛的年龄。前臼齿虽然也更换,但观察臼齿比较困难,故在判断牛的年龄时,一般都不考虑臼齿的变化。现就成熟性中等的奶牛门齿更换和磨损的情况,简述其年龄的鉴定方法。

4~5月龄,乳门齿已全部长齐,钳齿和内中间乳齿稍微磨损。

6月龄,外中间乳门齿磨损,有时乳隅齿边缘也有磨损。

6~9月龄,乳门齿齿面继续磨损,磨损面扩大。

10~12月龄,乳门齿齿冠整个齿面磨完。

14月龄,内中间乳齿齿冠磨平。

15~18月龄,乳门齿显著变短,乳钳齿开始动摇,外中间乳齿和乳隅齿齿面已磨平。

18~24月龄,乳钳齿脱落,换生永久齿,俗称对牙。30~36月龄,乳内中间齿脱落,换生永久齿,并充分发育,俗称四牙。

36~42月龄,乳外中间齿脱落,换生永久齿,俗称六牙。乳外中间齿的更换距乳内中间齿更换的时间很近,故称为四六并扎,这时乳内中间齿齿面的珐琅质开始磨损。

4~5岁,乳隅齿脱落,换生永久齿,但此时尚未充分发育。到4岁9个月时,隅齿长得与其他门齿一样齐,这时全部门齿都已更换齐全,俗称齐口,但外中间齿已磨损。

5岁,隅齿前缘开始磨损,齿冠相继磨平。

6岁,隅齿磨损面扩大,钳齿和内中间齿磨损很深,齿面珐琅质磨去一半。

7岁,钳齿齿面的法琅质几乎全部磨损,到7岁6个月时,钳齿和内中间齿的磨损面近似长方形,仅后缘还留下1个燕尾小角。

8岁,钳齿的磨损面磨成近似四方形,燕尾小角消失,有时出现齿星,而在外中间齿和隅齿的磨损面则磨成近似长方形。9岁,钳齿出现齿星,内、外中间齿的磨面都磨成近四方形。

10岁,内中间齿出现齿星,隅齿的珐琅质磨完,这时全部门齿变短,呈正方形,各齿间已有空隙。

11~12岁,钳齿和内、外中间齿的磨面磨成圆形或椭圆形,外中间齿和隅齿出现齿星,齿间空隙增大。

13~15岁,全部门齿的珐琅质均已磨完,磨面改变形状,略微变长,齿星变成长圆形。

15~18岁,门齿磨至齿龈,齿冠磨完,磨面空隙更大,齿间距离很大,稀疏分开,门齿有活动和脱落的现象。此时已很难判断牛的年龄,且一般已经淘汰或死亡,没有饲养价值。

3.根据角轮鉴定

母牛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营养消耗过多,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因此营养不足,使牛角组织不能充分发育,表面凹陷,形成环状痕迹,称为角轮。母牛每分娩1次,就会形成1个角轮,所以母牛的角轮数与产犊数大致相同。当母牛每年能产1胎时,其年龄约为角轮数加上初产年龄。通常母牛多在30~36月龄时初次产犊,故将角轮数加2.5~3.0年,即可判断出牛的大致年龄。由于母牛的妊娠期将近1年,因此角轮数加上初产年龄减去妊娠期1年,即可得出结果。若母牛初产年龄不详,则可将角尖部分生长期(约2年)加上角轮数来估算牛的年龄。具体方法:母牛的年龄=角轮数+2.5或3.0,母牛的年龄=角轮数+角尖部生长期(约2年)。

(黑龙江省宾县畜牧兽医局赵云燕邮编:150400)

介绍两个水牛良种


中国水牛原为中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役畜,绝大多数分布于东南和西南两区,以在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最多,占全国水牛总数的97.7%。中国水牛均属于沼泽型,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浸水散热,故名。腿短蹄大,适于水田耕作。下面具体介绍两个水牛良种,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槟榔江水牛

特征特性:槟榔江水牛体躯深厚,中等大小,结构匀称,体质坚实,动作敏捷、灵活,角多呈小圆形和螺旋形,角扁;被毛稀短、黑色,无杂色斑块,皮薄油亮,乳房发育良好,结构均匀紧凑,具有典型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外貌特征;具有采食能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
产量表现:平均泌乳天数269.5±22.9天,平均产奶量2452.2±553.82公斤,乳蛋白质含量5.25%,乳脂肪含量6.73%,乳糖含量4.88%。
养殖要点:槟榔江水牛适宜放牧和圈养,适宜高原气候环境,在气温高于20℃时喜泡水或戏水,以青绿饲料、秸秆或其他农业副产品作为日常饲料,对于挤奶和育肥的水牛应适当加喂混合精饲料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湖北等地区养殖。

2.摩拉水牛
特征特性:摩拉水牛四肢粗壮,体型呈楔形,尻扁斜,皮薄而软,富光泽,被毛稀疏,皮肤被毛黝黑,少数为棕色或褐灰色,尾帚白色或黑色,头较小,前额稍微突出,角如绵羊角,呈螺旋形,耳薄下垂,胸深宽发育良好,蹄质坚实。母牛乳房发育良好,乳静脉弯曲明显,乳头粗长。成年牛平均体高132.8厘米,成年公牛体重450~800公斤、母牛体重350~750公斤。具有耐粗饲,耐热,抗病能力强,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但集群性强,性较敏感,下奶稍难。
生产性能:摩拉水牛是较好的乳用水牛品种,年平均产奶量2200~3000公斤,乳脂率7.6%。它与我国本地水牛杂交的杂种较本地水牛体型大,生产发育快,役力强,产奶量高。
杂交利用:用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进行杂交,可大幅度提高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我国本地水牛泌乳期产奶量一般为500~700公斤,摩杂一代水牛泌乳期产奶量1300~1500公斤,三品杂或二代杂可达1900公斤,乳脂率达7.5%。杂种公水牛两岁达400~500公斤,经育肥的青年公牛屠宰率为52%,净肉率为43%,产肉量是本地同龄水牛的两倍。
养殖要点:摩拉水牛及其杂交水牛均适宜放牧和圈养,在气温高于20℃时喜到河流或鱼塘泡水或戏水,饲养管理和本地水牛一样,以青绿饲料、秸秆或其他农副产品作为日常饲料,对于挤奶或育肥的水牛应适当加喂混合精饲料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适宜我国南方各地饲养。


介绍两个引进牛优良品种


养什么肉牛品种最好?牛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上更是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受到国内牛品种个体小、数量少、养殖周期长的局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引进国外的肉牛品种,是满足国内牛肉市场的有效方法。下面介绍两个引进牛优良品种,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蒙贝利亚牛
原产地及分布:蒙贝利亚牛原产地为法国东部的道布斯县。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大额牛——印度野牛,由中欧的胭脂红花斑牛衍生而来。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选育工作,由伯尔温澳伯兰人从瑞士带着牛群到蒙贝利亚定居,通过对这些牛的长期选育,形成蒙贝利亚牛品种。
蒙贝利亚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适宜于山区放牧,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在法国,它被列为主要的乳用品种牛之一,其产奶量仅次于黑白花牛;它有较长的利用年限,最长为16年,产奶高峰期为4~6年。
外貌特征:蒙贝利亚牛头为白色,体躯主要为红色,有些白斑。体格大,乳房好,产奶量高。体重,公牛为900~1100公斤,母牛为650~750公斤。体高,公牛为148厘米,母牛为136厘米。初生重,公犊为46公斤,母犊为42公斤。我国引进的蒙贝利亚牛为中等体型。体尺范围:体高127~131厘米,体长152~161厘米,胸围189~195厘米,管围20~21厘米。
生产性能:据记录,一个泌乳期头均产奶量为5067公斤,乳脂率为3.69%,乳蛋白率约为3.28%,排乳速率快。该牛生长快,12月龄体重公牛为335公斤,母牛为256公斤;18月龄体重,公牛为485公斤,母牛为340公斤;24月龄体重,公牛为531公斤,母牛为416公斤。以玉米青储为主的日粮,日增重可达1.2~1-35公斤,14~15月龄出栏。
主要特点
蒙贝利亚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适宜于山区放牧,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较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以及较为突出的肉用性能。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
外貌特征
被毛多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为白色,皮肤、鼻镜、眼睑为粉红色。具兼用体型,乳房发达,乳静脉明显。成年公牛体重为1100—1200千克,母牛为700~800千克,第一胎泌乳牛(41319头)平均体高142厘米,胸宽44厘米,胸深72厘米,尻宽51厘米。
生产性能
法国1994年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770千克,乳脂率3.85%,乳蛋白率3.38%;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引入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668千克,乳脂率3.74%。18月龄公牛胴体重达365千克。
1987年中国从法国引进蒙贝利亚牛169头,其中怀孕母牛158头,青年公牛3头。分别饲养在新疆呼图壁种牛场(47头)、内蒙古高林屯种畜场(55头)、四川阳坪种牛场(29头)、吉林查干花种畜场(18头)和北京延庆奶牛场(9头)。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蒙贝利亚牛已适应中国的生态环境,并在数量及生产性能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二、辛地红牛
辛地红牛原产于巴基斯坦辛地省靠近沙漠的地带及卡拉奇和海德巴德地区,我国1956、1960和1965年先后从巴基斯坦分三批引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并引入江西、贵州、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纯种繁殖和改良当地黄牛。
体型外貌:额宽突,耳大下垂,角小、向上弯曲,体躯深,肋骨开张,腰角较窄,臀部倾斜,十字部高。颈垂和腹垂发达。尾长。母牛乳房发育良好,公牛肩峰凸起,瘤峰高可达20厘米左右。毛色以褐红色为主,眼围、鼻镜、尾梢和肢端多为黑色;此外,毛色尚有黄色、棕黑色和前额、腹部零星白斑个体。体高,公牛平均140.6厘米,母牛平均122.0厘米;胸围,公牛平均193.2厘米,母牛平均162.3厘米;管围,公牛平均21.3厘米,母牛平均17.3厘米;体重,公牛平均523公斤,母牛平均323公斤。
生产性能:成年母牛泌乳期平均为270天,平均产乳量1179公斤。
繁殖性能:母牛妊娠期284天,繁殖率71.8%,产后发情期40天以上。发情周期21天,发情持续期两天左右,一般3年两胎。有些公牛性欲不强,包皮过长,不易采精。
适应性能: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抗热、抗蝉,可半舍饲或放牧不补饲。采食时游走性大、集群性强,性野、机警、怕冷。
辛地红牛的生产性能随着饲养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我国饲养的辛地红牛,在终年游牧的条件下,300天产奶期平均产奶1000升,最高1500升,饲养好的可达1800--2495升最高为3100升,乳脂率一般在4.8%左右。辛地红牛耐粗饲,耐热,对焦虫病有较好的抵抗力。但胆小怕惊,离群后不易控制,且繁殖力较低。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9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