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期间该如何控制环境

l孵化嚣的环境控制:巷道式孵化器内的温度实际存在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到低的变化,所以在控制温度时应贯彻中间为主、入端为辅的原则,入端控温在37.9℃-38.1℃,中间不能超过383℃,中间为从入端开始第三车的孵化温度。

(1)孵化室内的通风要求。孵化室内最好为负压通风,这样有利于室内废气的排出,外界对孵化室内环境的影响较小。资料证明,通风量的大小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20台巷道式孵化器的孵化室内用一台370W的风机就能够保证排出孵化器内的废气,所以孵化室内应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通风。

(2)孵化过程中温度的调节。孵化中一般不要轻易改变温度.要以平稳为主,大范围的调温应根据不同季节、受精率变化、种蛋日龄的变化进行调整,每次调整范隔最大不应超过O.1℃。在落完盘后,温度设定必须上调,上调幅度以上次落盘温度为准,以便孵化器内的温度迅速恢复到所要求的标准温度。每次上调幅度不应超过0.3℃。

2出雏器的环境控制:虽然胚胎在出雏器内只有3天时间,但这是保证雏鸡是否健康的关键,所以胚胎在出雏器的3天不能忽视。

(1)出雏期间的通风管理。出雏室的通风应铭记前期有保障,后期要适当的原则。第一天通风应以保证温湿度为主,在此期间胚胎处于打嘴时期,所以保证出雏器内的湿度尤为重要,最宜相对湿度在65%~70%。第二天为雏鸡的破壳时期,湿度在此处于最高阶段,因此可以适当加大通风量,有利于废气的排出。从第二天后半发开始,应加大通风量有利于雏鸡的通风换气。M.YZ023.cOM

(2)预温及落盘管理。落盘的前一天应对出雏器进行熏蒸消毒:剂量为甲醛42mL/m3、高锰酸钾21g/m3。值班人员应在落盘前3-5小时开始对出雏器进行预温,计且检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工作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落盘前应提前做好落盘计划,不同日龄的种蛋应落入不同位置的出雏器内,以符合不同日龄胚胎的孵化特点。落完盘后应在出雏器内放入兑水的甲醛进行自然挥发,甲:水=1:l,最后检盘一下左右两车位置是否齐平,然后关门开启风机。

延伸阅读

种蛋孵化温度要怎么控制?种蛋孵化温度控制方法


鸡的孵化中养鸡人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的就是做好种蛋孵化的温度控制,特别是前期种蛋自己缺乏调节能力温度要求比较高而后期却需要散热很多养鸡人种蛋孵化做不好温度控制影响了孵化质量,那么种蛋孵化温度要怎么控制?种蛋孵化温度控制方法。

孵化初期,胚胎物喷代谢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调节能力,故需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胚胎物质代谢逐渐加强,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体热,此时孵化温度还应稍低,以利于散热。因此,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孵化温度偏高则胚胎发育快,雏鸡提前出壳;温度偏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晚而拖延。

据试验,37.8℃孵化21天出雏,孵化率最高;38.5℃仅20天就出雏;39.5℃只需19天,且雏鸡体重轻,孵化率低;35.5℃要延迟到24天出壳,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孵化过程中。

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人孵方式和孵化方法进行正确施温。例如巷道式孵化器的分批入孵,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7.8℃,出雏器的温度为37.O~37.5℃。箱体式孵化器的整批入孵,采用变温孵化法,1~3天孵化温度38.0℃,4~12天为37.8℃,13~18天为37.6℃,19~21天为37.0℃,孵化室室温控制在22~26℃。这里说的温度均是指空气温度,但笔者所在孵化厂的孵化器具有测量蛋壳温度的功能,因此是将胚胎温度设定在37.8℃,通过监控蛋壳温度来设定孵化器内部环境的空气温度,从而保障胚胎发育有良好的温度环境。

贝蒂纳火鸡孵化期的饲养管理


怎样饲养孵化期的贝蒂纳火鸡呢?贝蒂纳火鸡孵化期的饲养十分关键,科学高效的饲养孵化期的贝蒂纳火鸡可以提高火鸡种蛋孵化率,同时也将增大火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做好贝蒂纳火鸡孵化期的饲养管理是贝蒂纳火鸡养殖技术的重点内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贝蒂纳火鸡孵化期的饲养管理要点知识。

1.贝蒂纳火鸡抱窝的饲养管理

贝蒂纳火鸡四季均可产蛋,且每产蛋20枚左右就能自行孵抱1次。当火鸡整天孵在窝内不起,可以确定是有孵抱行为。此时可选好位置或用纸板盒,放上软草作好窝,再放入15-25枚蛋让火鸡自然孵抱。每天结合放食饮水和排粪,凉蛋1次,时间5-10分钟。无需人工翻蛋,但要适时照蛋3-4次,及时剔除无精蛋,提高母鸡利用率。经过26-30天的孵化,小火鸡苗出壳,体重约100克,母火鸡一般有带领小鸡的习性。

2.入孵母火鸡的饲养管理

母火鸡入孵后的头23天,要注意观察母火鸡的表现,凡早站立不安,经常进出孵巢或啄打其它就巢母火鸡的应及时剔出,以免影响其它母火鸡。孵卵火鸡一般每日上午让其离巢采食、饮水、运动和排便,每次不超过1小时,此时须用干净的衣物将种蛋覆上。孵化室应保持安静、卫生,防止鼠害等。

3.翻蛋

就巢母火鸡虽然自己会翻蛋,但不均匀,为了提高孵化率和出雏整齐度,必须人工辅助翻蛋,一般每天2次,每次间隔12小时,翻蛋时将巢中心蛋放在四周,把四周的蛋移入中心。

4.照蛋

第1次照蛋在7日进行,及时查出无精蛋、死精蛋;第2次照蛋在14日进行,查出死胎蛋;第3次在21日进行,主要了解孵化后期胚胎发育情况,查出死胎。

5.及时取出出壳火鸡

贝蒂纳火鸡种蛋孵化期为28天,当胚胎发育到26日龄时要注意雏火鸡的出雏,及时将已出壳的推火鸡取出,以免被母火鸡踩死。由于倍蒂纳火鸡种蛋蛋壳相对较厚一点,如果雏火鸡啄壳较久而未能出壳,应进行人工助产,即将蛋的大头蛋壳撬开,将雏火鸡头轻轻拉至壳外,待头部绒毛干后,雏火鸡便能自己挣扎出壳。助产时如有出血现象,则立即停止,等待一段时间再处理。最后处理死胎,打扫清除蛋壳和消毒孵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贝蒂纳火鸡孵化期饲养管理的相关内容,为了有效提高贝蒂纳火鸡种蛋孵化率,养殖户要掌握好贝蒂纳火鸡养殖技术的相关知识,文中介绍的知识就是火鸡养殖技术饲养管理知识的重点,养殖户可以参考文中的孵化期贝蒂纳火鸡的饲养管理技术知识进行,从而顺利实现火鸡养殖效益。

乌骨鸡种蛋该如何进行人工孵化?


极具药用价值的乌骨鸡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这几年乌骨鸡养殖户也越来越多了,乌骨鸡养殖技术的重点在于乌骨鸡种蛋孵化,那么乌骨鸡养殖户该如何进行乌骨鸡种蛋的人工孵化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乌骨鸡种蛋人工孵化方法。

一、种蛋的选择

应选择开产3周后母鸡所产的新鲜种蛋,蛋壳表面光滑、清洁,结构致密,无裂缝。蛋呈椭圆形,蛋的大小因类型或品系不同而有差别。例如,江西乌骨鸡的种蛋要求在30~42克;江山白毛乌骨鸡种蛋要求在50克以上;雪峰乌骨鸡要求在45克左右。

二、种蛋的消毒

一般采用熏蒸方法,即放入消毒室或消毒柜中,或置于蛋架上,用塑料薄膜覆盖,使熏蒸时不漏气。通常按每立方米体积用福尔马林溶液30毫升盛于瓷质或陶质容器中,再加入高锰酸钾1.5克,即发烟熏蒸。室温必须保持20℃~25℃,熏蒸30分钟。如果种蛋在孵化器内消毒时,则将消毒盘放在孵化器内架下方,关闭孵化器门和通气孔,消毒后打开门,开动风扇,驱除异味。但对入孵12~96小时的种蛋,切不可进行消毒,此时属消毒危险期。

三、人工孵化具体操作

乌骨鸡的人工孵化法与蛋用鸡孵化法相同。凡是用于蛋用鸡的孵化机具都适用于乌骨鸡的孵化,其孵化期为21天。

1、温度:乌骨鸡适宜的温度范围在38.2℃~39℃。如果分批入孵,则一般采用恒温孵化,利用老蛋带新蛋,其温度在37.8℃,受季节影响略有差异。如是整批入孵,其温度则按胚胎不同发育阶段而区别对待,一般采用变温孵化。孵化初期稍高,中期相应降低,后期应稍低。

2、湿度:一般在种蛋入孵后1~7天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8~18天期间,应保持在50%~55%;16~21天期间,应增加到60%~70%。

3、通风:一般来说,孵化前期胚胎所需空气量少,应关闭孵化器部分进、出气孔,随着胚龄的增加,进、出气孔也应逐渐加大。到17胚龄后,可全部打开进、出气孔。

4、翻蛋:入孵后的种蛋必须翻动,翻蛋角度为90度。每昼夜翻蛋8~12次,有自动翻蛋装置的,则可更多些。

5、凉蛋:种蛋在孵化后期(即17天以后),脂肪代谢强而发出热量,待种蛋白温急剧增高时,才需要凉蛋。凉蛋时,将电源切断,照常转动风扇,打开孵化器机门,每次15~30分钟,每天2次。一般当蛋壳温度降至32℃时停止凉蛋。

6、照蛋:一般进行3次照蛋。种蛋入孵5~6天时,进行头照。凡蛋内较亮、蛋内无血丝的为无精蛋;有黑点而外围形成血圈或血条的为死胚蛋;黑点周围有形如蜘蛛网状血管分布的为正常受精蛋。第2次照蛋在种蛋入孵1.4天进行。看到尿囊在蛋的小头合拢,照蛋时只见气室亮,其余呈暗色,清晰的是正常发育的胚蛋。第3次照蛋,结合落盘,一般在种蛋入孵18~19天时进行。正常胚蛋见有黑影在气室内闪动,除气室外,整个蛋成不透明或呈暗色,但近气室处仍见部分血管分布。

7、落盘:一般是孵化18~19天时,将胚蛋从孵化器的蛋盘上移到出雏器的出雏盘内,称落盘。孵化至19天半就开始出雏,20天就达到出雏盛期,要及时捡雏。一般每隔4小时捡雏1次。捡雏要求轻、快,尽量避免碰破别的胚蛋,空蛋壳也及时捡出。到出雏后期,对出壳难的雏鸡可进行助产,把内膜已枯黄或露出的绒毛发干、雏在壳内无力的胚蛋轻轻剥开,分开粘连的壳膜,把雏鸡头轻轻拉出壳外,令其自己挣扎破壳。但遇到壳内膜发白或有红的血管或出血,应立即停止剥离。

正确的乌骨鸡人工孵化是乌骨鸡养殖技术重点,具有药用价值的乌骨鸡将给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在进行乌骨鸡种蛋人工孵化时可以参考上文内容,这将有利于养殖户成功进行乌骨鸡种蛋孵化。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骨鸡种蛋人工孵化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殖户如何做好肉鸡环境控制鸡舍建设?


何谓环境控制鸡舍,其实环境控制鸡舍就是全密性鸡舍,肉鸡采用环境控制鸡舍将有利于肉鸡养殖户饲养出优质肉鸡品种,环境控制鸡舍不仅可以保障鸡舍良好的通风环境,给肉鸡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还可以降低肉鸡疾病的发生,大大保障了肉鸡的养殖效益,那么肉鸡养殖户要怎么做好肉鸡的环境控制鸡舍建设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肉鸡环境控制鸡舍建设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密闭性:环境控制鸡舍的内部条件应尽可能维持在接近于鸡的最高要求,因而必须是无窗的全密闭鸡舍,用排风扇将舍内空气排出,新鲜空气则由进气口进入舍内;

二、人工光照及温度控制:鸡舍内采用人工光照而不是自然光照;当气温高时,应对鸡舍内进行降温,而在寒冷季节,可根据不同地区采用人工加温或利用鸡自身的热量,以保持舍内温度在舒适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环境控制的鸡舍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显著高于开放式鸡舍,但鸡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

三、肉鸡舍建设要求:优质肉鸡鸡舍建设大小应按鸡的饲养规模、有利于方便管理、造价经济和充分利用劳动力等情况而定。当上市肉鸡的体重为1.4千克、1.8千克和2.3千克时,每平方米饲养鸡数分别为17只、13只和10只。鸡舍建设时鸡舍的宽度一般为9米左右,这样的宽度适合多数自动喂饲设备,而且有利于维持适当的通风。而鸡舍的长度则取决于养鸡规模和场地状况。优质肉鸡生产最好采用单层建筑的鸡舍。对于规模超过2500只的鸡舍,应在舍内分圈饲养,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优质肉鸡生长,而且出售时捉鸡方便。

以上就是第一农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肉鸡环境控制鸡舍建设的相关内容,做好肉鸡环境控制鸡舍建设将大大有益养鸡场肉鸡的健康发育,是肉鸡养殖户实现养殖效益的关键,为此肉鸡养殖户要在进行肉鸡环境控制鸡舍建设时对文中内容加以运用,这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进行鸡舍环境空气质量控制?


鸡舍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养鸡场鸡群的正常生长,而保障养鸡场鸡舍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也是顺利进行养鸡场鸡舍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掌握好鸡舍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将有益于降低养鸡风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有效进行鸡舍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工作。

如何有效进行鸡舍环境空气质量控制?

垫料过湿往往是氨气产生的根源,应经常检查饮水器的水位、压力、是否漏水等。北方鸡舍冬季为了保证舍内的温度往往忽视了通风换气,使舍内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气的浓度升高;夏季鸡舍内处于高温潮湿环境,高密度的饲养,垫草的反复利用和通风不良等情况都会促使氨浓度增高。

因此要解决鸡舍内空气质量问题除需管理好饮水器外,保证足够的通风是关键。冬季通风一定要掌握好保温与换气之间的平衡。舍内的气体质量控制对鸡场的疫病防治至关重要,在设计环境安全型鸡舍时冬季通风和氨气浓度控制是鸡舍环境控制的重要环节。

优质的鸡舍环境空气质量,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鸡病的发生,而且也会利于养殖户实现养鸡效益,因此大家要格外重视鸡舍建设工作中的这一重点项目,掌握好鸡舍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的技巧,实现养鸡场鸡群的健康饲养。

育雏饲养管理技术之环境控制


:环境主要是指舍内环境。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等的控制,这些是小鸡生长发育好坏的直接影响因素,如何控制好这些因素是育雏的关键。

(一)温度的控制

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成活的首要条件,必须认真做好。温度包括雏鸡舍的温度和育雏器内的温度。

刚出壳的鸡,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体温比成鸡低3℃,到4日龄时才开始升高,10日龄时才达到成鸡的体温,加之雏鸡的绒毛短,御寒能力差,进食量少,所产生的热量也少,不能维持生活的需要,故在育雏期间,必须通过供温来达到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供温的原则是:初期要高,后期要低;小群要高,大群要低;弱雏要高,强雏要低;夜间要高,白天要低,以上高低温度之差为2℃。同时雏鸡舍的温度比育雏器内的温度低5~8℃,育雏器内的温度是靠近热源处的温度高,远离热源的温度低,这样有利于雏鸡选择适宜的地方,也有利于空气的流动。育雏期的适宜温度及高低极限值见表6。

如果温度适宜则小鸡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均匀地分布在热源的周围;若温度过高则小鸡远离热源,嘴和翅膀张开,呼吸频率增加,频频喝水;若温度过低则小鸡靠拢在热源的附近,或挤成一团,羽毛竖起;有贼风时,在避开贼风处挤成一团。育雏器的温度计应挂在育雏器的边缘,室温温度计挂在远离育雏器的墙上,距地面1米处。育雏的供温方法有伞育法、温室法(锅炉暖气供温)、火炕法、红外线和远红外线法等。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

(二)湿度的控制

育雏舍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为宜。湿度的要求虽然不像温度那么严格,但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能对雏鸡造成很大危害。如果出雏的时间太长,雏鸡不能及时喝上水,加之育雏舍内的湿度又不够,这种情况下雏鸡很容易脱水死亡。脱水症状为绒毛脱落,频频饮水,消化不良。但最好不要超过75%,否则会出现高温高湿情况,超过75%时,夏季会高温高湿,冬季低温高湿,都会造成雏鸡死亡增加。一般育雏前期湿度高一些,后期要低,达到50%~60%即可。

(三)通风的控制

由于雏鸡的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呼出的二氧化碳量大,而且鸡的粪便中有20%~25%不能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就开始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其中包括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从而使得舍内的空气质量下降,影响雏鸡的正常发育。用煤炉供暖时应注意一氧化碳中毒,粉尘过高携带病菌时,易传播疾病并损害皮肤、眼结膜、呼吸道黏膜、危害雏鸡的健康和生长。要做到舍内空气新鲜,就必须注意通风换气。按畜禽卫生要求,育雏舍的二氧化碳含量要在0.2%以下,超过0.5%就会危害雏鸡;氨的含量要在20克/米3以下,否则氨会刺激小鸡的眼结膜和呼吸道,使雏鸡易患病。一氧化碳浓度不得高于24毫升/克,硫化氢等其他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20~6毫克/升以下。实践中多以人在正常时的感觉为标准,如果人能闻到臭鸡蛋味(硫化氢)时或感觉鼻和眼有不适,刺眼或眼睛流泪(氨气)时,则说明舍内的有害气体的浓度已超标,应立即打开风机。要解决好通风换气必须做到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室内的湿度适中,室内的垫纸或垫草要保持清洁,若是封闭或半封闭饲养,舍内必须安装通风设备。

通风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指通过门和窗自然交换空气。机械通风是通过设备使空气产生流动,从而达到空气交换的目的。

通风换气的总原则是:按不同季节要求的风速调节;按不同品系要求的通风量组织通风;舍内没有死角。雏鸡的通风量见表7。鸡舍的通风量按夏季的鸡的最大周龄所需的最大通风量设计。

(四)光照的控制

科学正确的实行光照,能促进雏鸡的骨骼发育,适时达到性成熟。对于初生雏光照主要是影响其对食物的摄取和休息。初生雏的视力弱,光照强度要大一些。20~30勒克司的光照强度。幼雏的消化道容积较小,食物在其中停留的时间短(3个小时左右),需要多次采食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所以要有较长的光照时间。来保证幼雏足够的采食量。通常0~2日龄每天要维持24个小时的光照时数,3日龄以后,逐日减少。光照时数。密闭式雏舍雏鸡在14日龄以后至少也要维持8小时的光照时数,光照强度10~15勒克司。20周以上维持10~30勒克司。

育雏光照原则:光照时间只能减少,不能增加,以避免性成熟过早,影响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人工补充光照不能时长时短,以免造成刺激紊乱,失去光照的作用;黑暗时间避免漏光。

光照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自然光照就是太阳光,它受天气和所在纬度的影响,太阳光的强弱和光照时间的长短,在一年中变化很大。如北京地区6~8月份的日照时间为14~15个小时,12月到第二年1月份为9小时,所以要完全使用自然光照的话,显然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必须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人工光照多指灯光(密闭舍的光照来源)。

1.密闭鸡舍的光照制度雏鸡前三天视力较弱,为保证采食和饮水,前两天采用24小时光照,第三天采用23小时光照,从第四天起到6周末光照逐步减少,减幅大小视鸡群发育状况而定(正比关系)。提供种禽褐8号密闭鸡舍光制度见表8,供参考。

2.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制度在不同季节中育雏育成,利用自然光照控制有以下四种变化情况:

(1)在昼长渐增期时育雏育成,应从当地气象表中查出139日龄育成期自然日照长度最长的一天,最初的l~3日龄可用人工光照补充到23~24小时,此后10天内补充光照时间逐步减少到139日龄时预期的日照长度时间,并维持到139日龄,从140日龄起每周增加光照半小时,直到每天光照16小时为止。

表7育雏育成鸡的通风量(米3/小时)

周龄

体重

温度(℃)

0以下

2

5

10

15

20

25

30

32以上

1

0.072

0.0432

0.061

0.086

0.143

0.212

0.276

0.380

0.496

0.570

2

0.125

0.075

0.105

0.150

0.248

0.368

0.480

0.660

0.938

3

0.195

0.117

0.164

0.234

0.386

0.573

0.749

1.029

1.345

1.544

4

0.275

0.165

0.231

0.33

0.544

0.808

1.056

1.452

1.897

5

0.360

0.216

0.302

0.432

0.713

1.058

1.382

1.901

2.484

2.851

6

0.445

0.267

0.374

0.543

0.881

1.308

1.709

2.349

3.071

7

0.520

0.312

0.437

0.624

1.029

1.529

1.997

2.745

3.588

4.188

8

0.590

0.354

0.495

0.708

1.168

1.735

2.265

3.115

4.071

9

0.660

0.396

0.554

0.792

1.307

1.940

2.534

3.484

4.554

5.227

10

0.730

0.438

0.613

0.876

1.445

2.146

2.803

3.854

5.037

11

0.790

0.474

0.663

0.948

1.564

2.322

3.033

4.171

5.451

6.257

12

0.850

0.510

0.714

1.020

1.683

2.449

3.264

4.488

5.856

13

0.910

0.546

0.734

1.092

1.802

2.675

3.494

4.805

6.279

7.207

14

0.965

0.579

0.810

1.158

1.991

2.837

3.705

5.095

6.658

15

1.02

0.612

0.856

1.224

2.019

2.998

3.916

5.385

7.038

8.078

16

1.07

0.642

0.898

1.284

2.118

3.146

4.109

5.499

7.038

17

1.115

0.669

0.936

1.338

2.208

3.278

4.281

5.887

7.693

8.831

18-20

1.250

0.75

1.05

1.50

2.445

3.675

4.80

6.60

8.625

(2)在昼长先增后减期时育雏育成,应从当地气象表中查出在育成期内最长的自然日照长度,按照(1)的光照方式,将光照时间缩短到自然昼长最长的那一天的日照长度时间,此后到139日龄使用趋于减少的自然光照时间,140日龄起每周增加1小时,直到每天最多光照16小时。

(3)在昼长逐渐减短期时育雏育成,从1日龄起到139日龄,自然光照长度不断缩短,于是,在育雏初期可参照(1)的光照方式增加光照时间,此后采用自然日照长度,从140日龄起用人工光照补充自然光照,直到每天光照16小时为止。

(4)在昼长先减后增期时育雏育成,应从当地气象表中查出139日龄的日照长度,如(1)所述那样,最初的1~3日龄内提供必需补充的光照到23~24小时,此后采用自然光照,直到自然光照长度等于预期139日龄的光照时间,在这具体时期之后,用人工光照补充,维持光照总量固定不变,从140日龄起每周增加1小时,直到每天光照16小时为止。

开放式鸡舍在人工补充光照时,应注意开、关灯要准时,最好使用定时器,补充光照应早晚同时进行,不宜在早晨或晚上一次进行。

(五)密度的控制

每平方米容纳的鸡数为饲养密度。密度小,不利于保温,而且也不经济。密度过大,鸡群拥挤,容易引起啄癖,采食不均匀,造成鸡群发育不齐,均匀度差等问题的发生。

在考虑密度时,不同用途的鸡群,密度要求也不同,如商品鸡群密度可大于种鸡群。前期密度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时分群。育雏鸡的饲养密度见表9。

(六)需水槽料槽量

按单向采食计算,每只雏鸡需要的饲槽及水槽长度:0~2周龄料槽长度3厘米,水槽长度1厘米;3~4周龄料槽长度4厘米,水槽长度1.5厘米;

5~8周龄料槽长度5厘米,水槽长度2厘米。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育雏饲养管理技术之环境控制,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怎样抓好种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


你知道怎样抓好种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吗?对于养殖户而言,种蛋孵化率的好坏决定着其养鸡效益的高低,而在养鸡场种蛋孵化期,良好的通风环境十分关键,科学的管理也是重点,抓好养鸡场种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是科学养鸡技术的要点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怎样抓好种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

通风换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效果。我们都知道孵化过程其实也是雏鸡胚胎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是有生命存在的,有生命存在就需要氧气,胚胎发育同样需要充足的氧气,在吸收氧气的同时也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若通风换气不良,二氧化碳过多,容易导致胚胎畸形及胎位不正等异常现象,严重者会导致胚胎死亡,降低孵化率和雏鸡质量。

有人做过试验,1个鸡蛋孵化成雏鸡,胚胎共需要氧气4000~4500立方厘米,排出二氧化碳为3000~5000立方厘米。可见,孵化期间不仅要通风换气,还要注意通风换气的数量和质量。通风量大小根据胚胎发育阶段而定。孵化初期,胚胎需要的氧气不多,利用卵黄中的氧气就能满足,通风量可以少些,此时机器通气孔少打开点即可。孵化第一个星期,每天换气2次,每次3小时,基本可以保证需求。孵化中后期,胚胎逐渐长大,代谢旺盛,需要氧气和排出的二氧化碳增多,通风量应加大。从第二个星期开始,应打开进出气孔不停地通风换气,尤其当机内有破壳出雏的情况下,更应持续换气,否则,易使雏鸡闷死。孵化室内也要注意经常通风。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抓好养鸡场种鸡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的相关内容,这也是科学养鸡技术的重点,养殖户一定要做好养鸡场种鸡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工作,以保障养鸡效益的顺利实现。

生态养贵妃鸡的环境要求与控制


鸡场环境控制对于贵妃鸡健康、生长繁育、疾病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十分重要。因此,在选择养殖舍的地理条件和建筑结构时,要着重考虑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以确保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光照适度、通风良好等。此外,在贵妃鸡生产过程中要采取符种措施,确保贵妃鸡生活环境良好并易于控制。贵妃鸡环境控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和通风换气等因素。

1.温度温度是影响贵妃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一个适宜的活动温度范围内,贵妃鸡的饲料利用率、生产力、抗逆力和繁殖力都相对较高。环境温度对贵妃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食量、饮水量、水分排出量的变化。同时,对贵妃鸡的健康、生长发育、繁育等有重要影响。贵妃鸡种蛋孵化适宜的温度是37.8℃,出雏时的温度恒定在37℃左右。对生长鸡和产蛋鸡来说,适宜温度范围是13~25℃,且气温日差不能过大,否则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体重减轻等。生长鸡在超出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时饲料转化率降低。蛋鸡在较高环境温度下,蛋重降低,产蛋量降低,而且死亡率增加。一般通过加强通风、舍外喷水、在鸡舍的阳面悬挂湿布帘或湿麻袋包、降低饲养密度及增加饮水设备等措施来解决。

2. 湿度湿度也是影响贵妃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高温情况下特禽以蒸发散热为主,高湿度会阻碍机体的水分蒸发,从而减少散热量,加剧热应激;在低温情况下动物以非蒸发散热为主。由于潮湿空气的导热性和热容量均大大高于干燥空气,高湿可使机体非蒸发热量散失快,从而加剧冷应激。对贵妃鸡而言,在孵化的前一周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在8~18天时为50%,在19~21天时因小鸡即将出壳,相对湿度一般为70%。育成及成年鸡相对湿度为60%~70%,不宜低于50%和超过80%,湿度过高,会因热应激而减产甚至死亡;空气湿度过小,易导致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控制相对湿度主要是饮水器不漏水或滴水,适当控制鸡的饮水,加强通风,把湿气排出鸡舍。如果鸡舍湿度过低,可以采取喷雾的方法,雏鸡舍可以用火炉上加热开水的方法。

3. 通风换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不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必须供给充足的新鲜空气。种蛋周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超过1%时胚胎发育慢、死亡率高、弱雏增加。因此,孵化时必须保持孵化器(箱)内空气新鲜,孵化中期通气孔不必打开,但孵化中后期,通气孔必须打开。育成鸡舍和成鸡舍有粪尿分解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鸡呼吸或物体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垫料发酵产生的甲烷,另外用煤炉加热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一氧化碳。这些气体对鸡体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均有负面影响,而且有害气体浓度的增加会相对降低氧气的含量。为了补充氧气、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并保持适宜温度,必须使鸡舍内的空气流通。通风换气是调节鸡舍空气环境状况最主要、最经常用的手段。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安装正、负压通风装置。

4.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引种时必须符合国家法规规定的检疫要求,认真检疫,办理好检疫手续。对引入鸡只必须单独隔离饲养,经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入场,有条件的应及时进行重要疫病的检测。引种后的饲养管理及适应性锻炼对于引种成功与否也十分重要,因此,可通过饲养模式尽量与原产地保持一致,强化锻炼使贵妃鸡尽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方式。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99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