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肉鸡数量太多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导语:养鸡户在规模养殖肉鸡时,为了更大的利益往往会尽可能多的加大养殖数量,但也因此,数量过多容易出现很多细节问题,影响肉鸡的存活率及其健康。

一、过勤添料。在饲料中盲目加一些营养物质,导致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失衡,从而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

二、滥用饲料添加剂。不少养鸡户将饲料添加剂视为提高生产能力的万能药,不根据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多少而滥用,这样既加大了养鸡成本,又破坏了各种营养物质平衡。

三、盲目引种。不少养鸡户存有品种越新越好的思想,而不考虑引进品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饲养条件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还有部分养鸡专业户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了雏鸡的质量。

四、突然更换饲料。不根据鸡常用习惯而更换饲料,不给鸡一个适宜的过渡期,突然变更饲料,容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

五、盲目用药。有不少养鸡户一旦遇到鸡发病,不经兽医人员确诊,自己便盲目用药,从而贻误了病情,浪费了经济。

六、长期用药。为预防鸡病而长时间饲喂各种药物,不仅造成药物对鸡肾脏的损害和药物的浪费,而且还使各种细菌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到以后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七、病健混养。在养鸡生产中不注意随时将病鸡剔除隔离,而是病鸡与健康鸡仍在同一圈舍,同料混养饲喂,从而导致疫情传染。

八、忽视淘汰低产、病残鸡。从育雏到产蛋前这段时间只重视鸡的成活率,对弱小鸡和残鸡不及时淘汰,既浪费饲料,又降低了养鸡效益。

九、不注重卫生消毒。养鸡户一般都能对鸡的疫病进行预防,但对鸡舍卫生不太注意,给各种传染病留下隐患。

精选阅读

养肉鸡时候那些环节容易出问题?


现在肉鸡养殖效率非常高,饲养经过短短几十天,肉鸡就可以出栏销售。这么短的养殖时间也使得养肉鸡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错误都会被放大,一旦出现失误就会最终出栏造成非常大影响,使得经济收益受到影响,那么养肉鸡时候那些环节容易出问题?

,尤其是肉鸡,饲养短短几十天就要出栏,所以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饲养管理哪怕出现一次失误,就会对最终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比如料肉比增高、体重不达标、死淘率增加、病情控制不住,甚至被迫提前出栏等等,最终导致养殖失败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所以,在养殖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实际操作时,尽可能做到合情合理,精准无误,将养殖风险降到最低。

一、温度控制不好

温度控制不好有两种情况,一是温度偏低,另一个就是温度偏高。

一般情况下温度偏低的情况比较少见,大多数情况是温度偏高。有很多人认为温度高些鸡只容易饲养,所以每一次进鸡之前都把育雏室内温度升到35C~36C,甚至是更高。实际上是不需要这样高温度的,雏鸡经过长途运输,有的已经显出轻微的脱水症状,进入育雏室后还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如果一进入育雏室就遇到高温,这对于鸡群来说是一种强烈应激,很容易造成部分雏鸡脱水更加严重。所以,建议在雏鸡进入育雏室之前,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0C左右,待到鸡群全部进入鸡舍后,再将温度逐步升高,直到鸡群完全散开,适应育雏室内的温度。然后将温度恒定在这个水平。

当然,育雏室内温度低也是不可以的,会造成严重的雏鸡脐炎、白痢,卵黄吸收不良或不吸收。总之,育雏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不好就会影响鸡只终生的生长。

二、通风不合理

通风不合理常见的表现有不敢通风和乱通风两种。最多见的是养殖场不敢通风,尤其饲养周期的前期阶段,很多人都觉得鸡日龄小,怕受凉,不敢通风。或者认为雏鸡舍内环境尚可,用不着通风。但是这就会为后期通风工作埋下隐患。前期不敢通风,倘若鸡群到了20多日龄,感觉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或者需要降低室内温度而进行通风时,如果通风量过大,鸡群就会表现出不适,严重的会出现感冒的现象。如果通风量过小又达不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鸡群依然会出现呼吸道问题。

笔者在此建议,(尤其封闭式鸡舍)雏鸡在第一天(最迟不超过4天)进育雏室就要缓缓地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一定要在保持鸡群适宜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得让鸡群适应通风,这样,到了20多日龄,需要加大通风量的时候,鸡群就能够适应,很少出现感冒的现象。

还有就是乱通风,根本不管鸡群的状态如何,只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感觉,随意开窗、开风机,这样的管理方法是不可取的。

三、湿度控制不好

湿度问题比通风还难掌握,由于现在养殖设备比较先进,大部分都是热风炉送风,在育雏期需要的温度又高,所以热风炉不停的工作,造成舍内干燥,湿度不够。这样就会对鸡群的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尤其是肺脏,怕热怕燥,所以高温和干燥会让肺部受损,造成后期肺炎、气囊炎增多。也有的是湿度过高,尤其是在冬季鸡舍密闭,湿气排不出去,墙壁和房顶都是细密的水珠,这样就会引起鸡群发生肠炎、大肠杆菌病、关节炎、葡萄球菌病等多种疾病。

四、过分依赖设备

有些养殖场投资很大,设备也很先进,但是鸡群仍然饲养不好。主要原因是过分依赖于设备,而忽略了人为因素。比如说通风,调好了风机和通风口,设定了时控,就以为做到位,而不经常观察鸡群的状态,万一天气变化或者风机停转,就会造成鸡舍发闷(尤其是后半夜)空气不流通问题。再比如说饲喂加料,按钮一按,自动加料机缓缓启动,就放心了。如果有的地方吃不完,有的地方不够吃,就要人工匀料,否则鸡群会出现个体大小不一,进而导致腺胃炎疾病发生。

除了这两个情况,其实还有很多情况,像依赖温度表,依赖负压表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养殖场在使用先进设备的同时,也不能完全依靠设备而进行偷懒,反而要更勤奋,才能做到饲养管理的万无一失。

五、养殖场长没有主见

养殖户自己没有主见,谁的话都听。根本就不按照实际情况操作,告诉要通风,就开窗户;告诉要保温,就关窗户。遇到疾病的时候分不清病情,也搞不清原因,见谁说得好就听谁的。搞来搞去,越来越复杂,最终让自己蒙受损失。

六、听不进意见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截然相反,是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无论别人有什么好的建议,在管理者心里都是错的。其实,我们养鸡,应该多总结,多学习。鸡群饲养要有记录,饲养得好知道是什么原因,饲养不好更要知道是什么原因,仔细分析,虚心学习,才能让养鸡水平逐步提高,越养越好。

七、管事的人太多

有的养殖场规模很大,几个人合股饲养,每个人都是老板,管理鸡场时候,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意见不统一,又互相不服气。这样是最不好的现象,养不好的时候占多数。所以,养殖场还要分工明确,科学优先,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分析谁的方法有效就要按谁的方法执行下去,否则百害而无一利。

八、用药不合理

说到用药,有人舍不得用,为了降低成本想方设法买便宜的药。有人则不计成本,只要听说是好药,就拿来用,不分情况。而有人钟情于西药抗菌药,有人迷信中药,迷信微生态制剂。

药物,用好了可以救命,用不好就会要命。我们在养殖当中,一定要做到合理用药,不要走极端。这就要根据养殖环境,疾病流行情况,鸡群的状态,还有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合理的安排。

养鸡容易出现什么误区


很多事情最烦的就是理所当然,觉得应该这样的。这样的理所应当非常容易产生误区,觉得应该就是这样但很多误区。这种事情在养鸡也会出现这就导致一些养鸡的常出现的误区了,小编今天就要和各位养鸡人谈谈这些养鸡误区。

误区一:滥用饲料添加剂。不少养鸡户将饲料添加剂视为提高生产性能的万能药,不根据饲料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多少而滥用,这样既加大了鸡饲料成本,又破坏了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

误区二:过早催产。蛋鸡不到开产日龄就人为地进行催产,由于鸡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极易形成早衰,导致产蛋率上升缓慢,高峰期持续时间短,有的甚至没有产蛋高峰期,从而影响蛋重和产蛋率。

误区三:盲目引种。不少养鸡户存有品种越新越好的思想,盲目追求新品种和多个品种,而不考虑引进品种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情况和饲养条件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还有部分养鸡户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了雏鸡的质量,有的甚至从疫区选购雏鸡。

误区四:长期用药。在养鸡日常生产饲料管理上,为预防鸡病而长时间饲喂各种药物,不仅造成药物浪费和药物对鸡肾脏的损害,而且还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到后来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误区五:盲目用药。有不少养鸡户一旦遇到鸡病,不是请兽医诊治,而是自行盲目用药,不仅贻误了病情,还造成浪费。

误区六:过勤添料。不按鸡各个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标准,而在饲料中盲目添加营养物质,导致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失衡,从而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

误区七:突然换料。由于鸡的生长阶段、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而需要更换饲料时,要有一个适宜的适应过渡期。如果突然更换饲料,容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有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误区八:病鸡与健康鸡混养。鸡群中一旦出现病鸡,不能及时将病鸡剔除隔离,而是与健康鸡在同一圈舍内混养,很容易造成疫情传播、蔓延。

误区九:重疫苗预防,轻卫生消毒。养鸡户一般都能对鸡的疫病进行预防,但对鸡舍卫生不太注意,给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留下隐患。所以在新进鸡苗前,应对鸡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

误区十:不注意淘汰低产鸡。过分看重成活率,对鸡群中的弱小鸡、残疾鸡以及老龄低产蛋鸡等,舍不得淘汰,结果造成饲料浪费,影响养鸡的总体效益。

肉鸡的养殖密度问题


养殖肉鸡怎样密度最合适呢?很多时候由于肉鸡养殖场鸡舍饲养密度过高,常常会使得肉鸡养殖场疾病多发,且影响肉鸡养殖的均匀度,甚至严重阻碍了肉鸡的健康发育,肉鸡养殖的密度适宜与否,关系到养殖户肉鸡养殖效益的高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肉鸡的养殖密度问题吧。

肉鸡的养殖密度问题

一、密度过高的负面影响问题

饲养密度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影响很大,密度过高,鸡群踩踏增加,意外死亡率高,疫病发生率高。高饲养密度对于肉鸡的生长性能、动体组成以及肉的品质都有负面的影响可降低肉鸡的品质。负面影响显得极为突出。因此,要创造条件,采用合理的饲养密度。合适的密度能使肉鸡充分发挥生产潜能,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词养密度对雏鸡的生产发育有着直接影响,密度过大,舍内空气容易污染,卫生环境不好,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造成雏鸡生产发育缓慢,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琢癖,使死亡率增加;密度过小,虽然鸡的生长发育较好,但不易保温,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使伺养成本增高。因此,要根据鸡舍的结构、通风条件、季节等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词养密度。

二、养殖肉鸡合理适宜的密度

刚引入的雏鸡的饲养密度一般在30只/m2左右,然后随着雏鸡的长大,逐渐扩大空间或者是进行疏散,到鸡长到40日龄时,其饲养密度一般在10~15只/m2。当然,如果是非封闭的鸡舍,可以保持10只/m2,封闭式的鸡舍可以为12只/m2,而环境控制鸡舍可以到13只/m2。判断肉鸡饲养密度有以下三个方面

1、每平方面积饲养多少只?

入雏时30只/平方米,以后逐渐疏散调整。建议:

蛋鸡养殖最容易忽视的四个问题


蛋鸡养殖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从育雏期到产蛋期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么,蛋鸡养殖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什么呢?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

一、开口料很随意

雏鸡消化功能不健全,需要2-3周的发育消化器官才逐渐成熟;肠管容积小,每次进食量有限;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第一周是初生重的2倍,六周是初生重的12倍;母源抗体下降迅速,在2-3周新城疫、法氏囊等母源抗体几乎为零。基于雏鸡的这些生理特点和品种小型化发展的育种趋势,决定了其本身对于开口饲料的较高要求,要同时具备易消化、高营养、抗病力强的三大特点。而原本使用的肉鸡饲料由于添加大量DDGS、棉粕、菜籽粕等不利于生殖器官发育的杂粕类蛋白质原料;添加大量促生长的抗生素,容易在以后较长的饲养期出现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生物素(缺乏后容易出现鸡上笼时裂爪)等维生素缺乏等诸多问题,不少规模化养殖场现在已不再使用。而现阶段人们普遍使用的蛋小鸡饲料,由于存在添加使用杂粕;饲料没有特殊处理,吸收率低;饲料粗蛋白、代谢能、氨基酸等的营养浓度低等问题,限制了雏鸡早期的体重达标,进而严重影响优良品种遗传性能的发挥。为了适应雏鸡的生理特性和体型小、采食量低,而生产性能又不断提高的育种新特点。国内大型饲料企业在雏鸡开口料上取得重大突破:采取了膨化大豆、玉米等容易吸收的原料,有的还进行了超微粉处理,极大提高了高营养浓度情况下饲料的吸收率;为了满足雏鸡快速生长的特性,多添加了进口鱼粉、优质大豆油、大豆豆奶粉等高品质优质原料,保证粗蛋白20%以上,代谢能2950大卡/公斤左右,赖氨酸1%左右,可消化蛋氨酸达0.45%;为了增加抗病性能,饲料添加高含量的VE、VC、免疫球蛋白等。把开口料做成雏鸡奶粉般、卵黄般的营养状态的饲料,极大满足了雏鸡生理和营养需要,为实现35天定终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现实中由于人们忽视雏鸡的这些特性,甚至为了所谓省钱,这种饲料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种饲料使用不要太长,一般每只鸡200克,大约吃15-17天足可以)。

二、育成期饲料不注意

育成期的目的就是培育出丰满的肌肉,发达、结实、健康的骨骼,体成熟、性成熟同步的良好的体况;确保18周后备母鸡体重最大化(达标或超标20%之内)。现实中由于人们对育成期的重要性缺乏足够了解,或出于省钱的目的,存在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育成期饲料使用时间太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常常在6-8周就更换为育成期饲料,而现在新的蛋鸡品种存在生长慢、小型化、采食量低、营养要求高的特点,较短时间的育雏和较长时间的育成,影响育成目的的实现,难以保证产蛋鸡卓越的产蛋性能的发挥;

二是育成期饲料营养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要想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着重两个方面延长育雏期,缩短育成料使用时间。由于管理水平、养殖环境千差万别,不能简单地看日历养鸡,要使用育雏饲料至胫骨达到86毫米以上,而且体重达到1.7斤以上(使用小鸡饲料或育雏期预混料调配的粗蛋白17.5%以上豆粕添加27%-28%,代谢能2800大卡/公斤的饲料,大约70-80天左右)再更换育成期饲料。这样就延长了育雏,缩短育成期至6周内。

三是使用优质育成期饲料并合理调配大配方。使用优质育成期或育雏期预混料调配饲料,并且确保粗蛋白大于15.5%(豆粕22%左右,白羽鸡酌情提高),能量绝不能低于2750大卡/公斤,蛋氨酸品种不同原则上0.33%,钙0.9%左右,有效磷最好在0.36%,赖氨酸品种不同原则上不低于0.7%。麸皮上限限制在8-12%,以解决初产鸡下痢和肠管过分发育造成一生采食量偏高等问题。

三、初产期营养普遍低

初产鸡本身面临环境应激大、体重增加、产蛋率升高、蛋重增大等营养急需满足的四大问题。而此时鸡生理性采食量并没有达到最大化(要31周左右采食量才能最大化),存在营养需要高而摄入量不足的突出矛盾,极容易造成营养的负平衡。这不仅影响蛋鸡平稳、安全地上高峰和高峰期的持续时间,而且很容易在上高峰和高峰期因体质差而发生疫病题。

严格来说使用营养水平较高的产蛋前期和初产期饲料非常必要,但由于人们多停留在发病后治疗的层次,对此阶段饲料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大多数没有应用。高营养初产期饲料的使用应该打破日龄限制,褐羽1500克,白羽1350-1400克更换为蛋鸡饲料后就要开始应用,营养最低也要比高峰期高10%以上,使用优质预混料的要增加20%使用,豆粕增加2-3%,添加0.5-1%的优质豆油。使用全价饲料的,优质粗蛋白不低于17%,代谢能在2700-2750大卡/公斤(我们日常饲料代谢能大约在2600大卡/公斤左右)。使用期间最好到210天,最短不低于90%产蛋率以上后半个月。

四、产蛋鸡一个配方用到底

不同品种的蛋鸡在一定环境状态下保持卓越的产蛋性能所需要的能量、粗蛋白、氨基酸等相对固定。但是由于区域、季节的不同、温度的差异等,鸡的采食量变化很大。温暖的地区或夏季采食量较低,如何在较低采食量情况下,满足营养的最低需要,避免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负平衡?而在寒冷的地区或冬季,鸡采食量增加,如何在满足营养摄入的前提下避免营养的浪费与营养代谢性疫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品种、季节不同、产蛋阶段不同设计出不同的配方,满足高产与维持机体健康的营养需要。

而我国的养殖现实还是处在一个配方用到底的低水平。根据区域不同和养殖条件的差异,夏季要在春秋季配方的基础上提高10-20%的营养浓度(夏季凉爽的东北、西北地区以及使用风机湿帘降温效果好,采食量下降少的,提高幅度可以低些,反之炎热的南方地区和开放性鸡舍,提高营养的幅度要大些),一般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夏季至少增加15%的营养,预混料最好增加20%使用(5%的按照6%添加),豆粕提高3-4%,添加1-1.5%的优质豆油,石粉9%。冬季要酌情提高能量,减少麸皮等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使用量,保证能量水平不低于2700大卡/公斤,添加1-1.5%的优质大豆油,额外添加50%的氯化胆碱1000-1500克/吨,降低豆粕1-2%,石粉控制在7-7.5%。

三层笼养肉鸡早春饲养要重视哪些问题?


三层笼养肉鸡早春饲养要重视哪些问题?早春的到来,容易给肉鸡养殖场鸡群带来气温上的不适感,此时的养殖户一定要格外重视肉鸡养殖场鸡群的饲养管理,掌握必要的肉鸡养殖技术,从而实现保障肉鸡养殖场鸡群的健康发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三层笼养肉鸡早春饲养要重视哪些问题?

1.温度关:三层笼养分为上、中、下三层,层之间有温差,早春室外温度低,温差大。育雏一般都在最高层,因为最高层温度最高,这样有利于节约热能。雏鸡进场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3℃~34℃为宜,也可根据雏鸡状态调节温度。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当温度变低时,缩颈弓背,向热源集中。互相挤压,身体发抖;当温度过高时,饮水量增加,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颈部羽毛呈水浸样。在第一周,温度降至30℃,以后每周下降2℃。

2.饲喂关:鸡苗进舍后要确保2小时内能饮到水,对部分弱苗,可用人工蘸嘴的方法让其饮水,目的是让雏鸡尽快学会喝水。雏鸡第一次饮水应用25℃温开水,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饮水器要经常冲洗,整个育雏期,饮水不能间断,从育雏的第二天开始,饮水中加入防雏鸡白痢的药物。

在饮水后2~3小时,再将饲料放入开食盘中,供雏鸡啄食,一定要少喂勤添,以防止饲料污染和霉变。在前3天严格按饲养标准定时、定量给料,防止肉鸡生长速度太快,造成免疫器官发育不完整,以至于鸡的后期抗病能力差。最初10天,每天可喂6~8次,为了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食效,在马上吃光但尚未吃光时给料最佳。一般在出栏前3天,可自由采食。

3.消毒关:在饲养过程中每天清扫地面,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刺激,以后每隔一天要对全场带鸡消毒,可选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时要避开疫苗接种期24小时以上。

4.分群关:三层笼养采用整体育雏,当雏鸡密度过大时要适时分群,确保雏鸡体重均匀,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龄,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龄,分群时掌握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早春季节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以上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层笼养肉鸡早春饲养要重视问题的相关内容,养殖户要重视肉鸡养殖场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依据科学养殖技术,注意文中提到的问题,从而保障肉鸡养殖场鸡群的健康发育。

肉鸡养殖的特征有哪些?肉鸡养殖特征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鸡肉的需求量增长迅速,相应地,肉鸡养殖业在我国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相对于传统的养猪、养牛而言,蛋鸡养殖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其在我国的养殖行业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但是对于一些养殖新手来说,可能对肉鸡养殖不是特别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肉鸡的养殖特征吧。

肉鸡的养殖特征有哪些?

一、早期生长速度快

肉用仔鸡公母混合饲养,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早期生长十分迅速。一般2周龄体重可达0.35千克、4周龄1.00千克、6周龄1.80千克、7-8周龄达到2.0-2.50千克,大约是出壳重的50倍。世界最高记录是56天为2880克,大群测试世界记录56天为2760克。

二、饲料转化率高

在肉用禽中,肉用仔鸡的饲料转化率最高,一般肉牛为5∶1,肉猪3∶1,而目前许多国家仔鸡已达2:1的高水平,更高者达1.72:1。另外,依靠肉仔鸡早期生产速度快的特点,缩短其饲养期,在7周龄上市,可进一步提高饲料转化率,经济效益也相应提高。

三、饲养密度大

设备利用率高与蛋鸡相比,肉用仔鸡喜安静,不活泼好动,除了吃食饮水外,很少斗殴跳跃,特别是饲养后期由于体重迅速增大,活动量大减。虽然密度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而增大。只要有适当的通风换气条件,就可加大饲养密度。一般厚垫料平养,每平方米可养13只左右,比同等体重同样饲养方式的蛋鸡密度约增加1倍。

四、饲养周期短,劳动效率高

在国内,肉用仔鸡从雏鸡出壳,饲养至8周龄即可达到上市标准体重,而售出后,经2周打扫、清洗、消毒,又可进鸡。这样10周就可饲养一批肉鸡,一年可以饲养5批。如果一幢鸡舍2个饲养员,一次能养1万只肉鸡,则一年能生产近5万只。如果房舍充裕,能周转还可多养,具体饲养期、停养期与饲养批数的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肉鸡的养殖特征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肉鸡养殖的特征主要有这几点:1、早期生长速度快,2、饲料转化率高,3、饲养密度大,4、饲养周期短。虽然肉鸡养殖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会继续吸引养殖户进行养殖。

肉鸡养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肉鸡养殖业发展迅猛,整体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生产水平却不高,很多肉鸡养殖户辛辛苦苦养了几年鸡,经济效益却不是很好,笔者认为,要搞好肉鸡养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都是那些问题吧,

1肉鸡养殖场的管理

肉鸡养殖户应摒弃土法养鸡思想,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自己的养殖场。要加强学习,改变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匮乏的现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从鸡舍建筑、饲料选择、卫生防疫、营养需要,到维护公共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等都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绿色肉鸡产品。

2鸡棚的建设

在建造鸡棚的时候,一要选址科学,离村镇200m以上,以防止人群、动物传播疾病,同时又减少多种刺激。地势要求高燥,阳光充足,有利于通风,排水良好,水电俱全,饮水清洁、透明、无污染。禽舍应座北朝南,即东西走向,这样可保持冬暖夏凉。二要结构合理,保证棚内小气候可以自由调节,使鸡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按需要进行协调平衡,保证肉鸡的生产性能得以正常发挥。三要选择松软、吸水性强、不发霉、不太长的刨花、锯末等作为垫料,防止和减少胸囊肿、软腿病、骨折等疾病的发生,提高肉鸡的酮体合格率。

3做好饲料选择

一是在饲料选择方面,要根据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配给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适宜的全价日粮,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养鸡成本。二是要重视预防接种过程中的细节管理。要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定期预防接种。应根据当地的疫情及种雏的母源抗体情况确定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中的任何改变(增加、减少免疫时间或方法等)最好征求当地专业兽医人员的意见,有条件的可以到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最佳免疫程序。要严格按疫苗说明书要求储存和管理疫苗,并认真记录所用疫苗类型、时间、厂商等,做到可追溯管理。接种用器具要消毒,特别是针头,应一鸡一针头,为了节省重复使用的针头一定要煮沸消毒。要避免肉鸡场、户之间频繁往来,饲养人员应做到不串场、不串舍,避免人为造成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三要尽量做到全进全出,保持适宜的空舍期,一般为三周。空舍期间要对鸡棚进行彻底消毒,避免前批肉鸡有过的疾病在后一批鸡群中发生。四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五要提高饲料转化率,饲料占肉鸡饲养成本的80%左右,要跳出用料不科学的误区,讲究科学配方,计算饲料报酬率,缩短饲养周期,自觉抵制低价料、劣质料。

4按规定执行休药期,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肉鸡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肉鸡产品抗生素含量都超标,究其原因,很多肉鸡户为了避免疾病造成的损失,一直给正常鸡群添加抗生素。这种对抗生素的盲目崇拜,不仅增加了养鸡成本,也使得鸡体内的有益菌被大量破坏,而导致体内菌群严重失调,鸡群抵抗力严重下降,一旦疾病真的来临,常使肉鸡户束手无策。同时,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鸡肉内药物残留严重超标,营养价值下降,也造成胴体品质下降。

5注重公共环境安全,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环境卫生对鸡群的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养鸡的成败,一定要做好饮水、饲料、垫料、饲养器具及环境等方面的卫生工作,要清除鸡舍周围的杂草,保持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鸡粪要进行生物热处理,严禁乱堆乱放,引发各种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养鸡场要有自己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死鸡、残次品等都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避免因小失大,造成疫情传播,使鸡舍周围的大环境被污染。

农村小规模养鸡常出现什么问题?农村小规模养鸡常出现问题分析


现在农村养鸡还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广大农村小规模养殖依然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也为农村局民带来非常美味的传统养殖的土鸡。不过农村的小规模的传统养殖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收益,那么农村小规模养鸡常出现什么问题?农村小规模养鸡常出现问题分析。

一、场地的选择

养鸡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地方,场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和隔离区,各区既要相互联系,又要严格划分。但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一部分农户只能在闲置房屋中进行散养,可是通风条件差,鸡的发病率与相同条件下大棚内饲养相比明显较高。

二、饲料选择不当

畜禽因其种类、生理特点、生产目的、生产性能、体重、年龄和性别不同,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饲料营养中的营养素含量不足可导致家禽机体抵抗力下降,若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则家禽死亡率高;反过来家禽患病后,出现厌食,又导致了家禽营养不良。这种恶性循环使家禽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对传染病的易感染性提高,生产性能进一步下降。

三、卫生防疫与免疫程序不当

(一)卫生防疫条件差。很多养鸡户在鸡舍门前铺一层生石灰,希望达到进舍消毒、防止病原侵入的目的。殊不知这样不但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增加鸡群患病的可能性。因为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才能生成氢氧化钙,石灰水中起消毒作用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而将生石灰直接撒在门口,是不能生成氢氧化钙的,根本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反而有可能损伤鸡的呼吸道黏膜,导致病原侵入鸡体,引发呼吸道疾病。有的养鸡户严重缺乏卫生防疫常识,将病死的鸡直接堆放在鸡舍门口,更有甚者将解剖诊断的现场安排在鸡舍门口。

(二)免疫缺乏科学性。免疫时疫苗中加入某些药品,免疫后用具处理不当,养鸡户卫生防疫知识欠缺,免疫时应仔细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根据免疫程序合理选择免疫具体时间,有很多养鸡户免疫刚两天,大多数鸡就发病了,其原因可能是免疫时间正好安排在疫病的潜伏期,疫苗的应用反而激化了疫病的发生。有的养鸡户在使用疫苗时加入一些自称能增加免疫效果的药物,使溶液的pH值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疫苗中抗原的活力,甚至失去刺激鸡体产生抗体的能力,而导致免疫失败。接种工作结束后,应把接触过活毒疫苗的器具及剩余的疫苗浸入消毒液中,以防止病毒扩散,但大多数养鸡户将盛疫苗的小瓶未经处理随便放在鸡舍旁,这样无意中造成了病毒扩散的危险。另外有一部分养鸡户不用法氏囊疫苗主动免疫,而认为直接注射法氏囊卵黄抗体是预防法氏囊病最保险的途径,虽然这种方法对控制法氏囊病有一定效果,但抗体的防治效果值得怀疑,疗效维持时间太短,注射卵黄抗体会造成很大的应激反应,不排除造成法氏囊病的人为传染。

四、不能合理用药

(一)盲目加大剂量。在实践中,有一部分养鸡户认为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因此在用药时总以说明书上用量的两倍用药,这样不仅增加了用药的成本,而且还存在药物中毒的危险。

(二)重复用药。养鸡户或兽药经销商不太清楚药物的分类及药物的作用,有时将同一类别的两种药物或主要作用相同的几种药物混用,这样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不按疗程用药。使用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疗程,这是因为病原菌在体内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过程,如果疗程过短,有些病菌的生长只是被短暂抑制,不能彻底被杀灭,一旦停止用药,受抑制的病菌重新生长、繁殖,导致病鸡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另外有的养鸡户往往还认识不到自己的这一做法是错误的,治不好病还怀疑药物的质量不好;相反有的养鸡户则常将一种药物连用五六天,一些安全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使用时超过规定的剂量和疗程则会引起鸡药物中毒。

五、管理不严格

(一)温度控制不当。冬季温度偏低,鸡群拥挤,弱鸡易被踩死;夏季温度过高,鸡在高温下呼吸加快,消化机能降低。

(二)忽视湿度的调节。鸡舍内太干燥时,灰尘较多,易引发一些呼吸道病;湿度过大又容易发生球虫病。

(三)垫料更换不及时。地面散养的肉鸡要及时更换垫料,或是勤添干燥的沙土、锯末。育雏一般不用麦秸,因为麦秸发霉较快,容易引发曲霉菌病。

(四)应激因素的存在。如果鸡群经常遭受疫苗接种、用药、搬迁、高温酷暑、天气突变等应激,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禽类营养、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导致生产性能下降,成活率低。

(五)不能做到全进全出。在同一村庄里,一个养鸡户饲养着几个不同日龄的鸡群,并且人畜混居给疫病防制带来诸多不便,各种疫病此起彼伏,鸡群之间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隐患。

根据以上问题对农村小规模养鸡户提出如下建议:仔细观察鸡群状况,尽早发现疫病及时诊治,合理控制好鸡场内环境;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坚持全进全出制;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有效地配合用药,科学地管理,以达到最好的饲养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9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