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牛膝为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ume)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南,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之功效,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癥瘕,肝阳眩晕等症。牛膝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形似牛膝而得此名,其主要含有甾酮类、皂苷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牛膝具有兴奋子宫、抗骨质疏松、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治疗不孕症等作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炎症反应模型,现通过研究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对脂多糖(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NO分泌量、TNF-α、IL-1β的影响,探讨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的抗炎作用,为研究牛膝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

1.1药材与试剂

牛膝药材(购自河北安国,经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张贵军教授鉴定为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的干燥根);D101大孔吸附树脂(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蜕皮甾酮(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Gibco公司);脂多糖(LPS)(Sigma公司);噻唑蓝(MTT)(Amresco公司);DMEM高糖培养液(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FBS,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ELISA测试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细胞株

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

1.3仪器

高压灭菌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722E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细胞超净工作台(EscoLaminarFlowCabinet公司),TE2000-5型倒置相差显微镜(Nikon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美国Thermo公司),酶标仪(PerkinElmer公司),-80℃低温冰箱(美国Thermo公司)。

2、方法

2..1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的制备

牛膝药材以10倍体积蒸馏水为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浓缩得牛膝水煎液提取物。水煎液上D101大孔吸附树脂,以水、30%乙醇、50%乙醇、95%乙醇梯度洗脱,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蜕皮甾酮为对照品检测可知50%醇洗组分为甾酮类组分,50%醇洗组分减压回收浓缩得甾酮类组分。

2..2细胞培养

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1×105U/L)及链霉素(100mg/L)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隔天传代。

2..3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MTT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按2×105个/mL稀释为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100μL/孔,在37℃,5%CO2条件下孵育24h,弃去上清,将含不同药物浓度的细胞培养液100μL/孔加入细胞培养板中,空白对照组中加入无药物的细胞培养液,每组6复孔,继续孵育24h后,每孔加入5mg/mLMTT溶液20μL继续孵育4h,弃去上清,每孔加入0.15mL的DMSO充分溶解,使用酶标仪在490nm处测定OD值。计算细胞存活率,以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100%,计算各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A490(样品组)/A490(空白对照组)×100%。实验结果见表1。

2..4实验分组

实验取对数期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随即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牛膝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甾酮类组分高、中、低剂量组,每个浓度设6个复孔,共8个实验组。

2..5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的影响

RAW264.7细胞以2×105/孔接种于96孔板中,置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弃培养基,分别给以药物及LPS处理,将含不同药物浓度的细胞培养液100μL/孔加入细胞培养板中,空白对照组中加入无药物的细胞培养液,每组6复孔,继续孵育4h,加入LPS至终浓度为1mg/L,继续孵育24h后,吸取培养液上清0.05mL至新的96孔板中,加入等体积的Griess试剂A0.05mL,室温避光反应5min;再加入等体积的Griess试剂B0.05mL,室温避光反应10min后,使用酶标仪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NO释放量。实验结果见表2。

2..6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IL-1β的影响

将RAW264.7细胞按2×105个/mL稀释,100μL/孔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37℃、5%CO2培养12h。弃去上清,将含不同药物浓度的细胞培养液100μL/孔加入细胞培养板中,空白对照组中加入无药物的细胞培养液,每组6复孔,孵育4h,加入LPS至终浓度为1mg/L,继续孵育24h后获取细胞上清液3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于450nm下读取吸光度值,计算各孔TNF-α,IL-1β的含量。实验结果见表2。

2..7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以mean±SD表示,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onewayanalysisofvariance)分析方法,以P0.05作为显著性检验的标准。

3、结果

3.1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MTT法实验证明牛膝水煎液组、甾酮类组在浓度小于500μg/mL时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对细胞存活率影响在实验允许范围内。故牛膝水煎液高剂量组,甾酮类组分高剂量组选择500μg/mL为起始质量浓度,倍比稀释。因此选择625μg/mL(对照组)、500μg/mL(高剂量组)、250μg/mL(中剂量组)、125μg/mL(低剂量组)4个质量浓度进行实验。

3.2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的影响

由表2可知,LPS可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量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牛膝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甾酮类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LPS组)相比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NO的量(P0.01)。

3.3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IL-1β的影响

由表2可知,LPS可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TNF-α,IL-1β的量增加,模型组(LPS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于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牛膝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甾酮类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LPS组)相比TNF-α水平呈现极显著的抑制效果(P0.01);对于炎症因子IL-1β的释放,牛膝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甾酮类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前文已写出相比IL-1β水平也呈现出极显著的抑制效果(P0.01)。

4、讨论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等症,其能够减轻淋证的各种症状,对热淋、石淋有很好的疗效,是治疗淋证常用药物。现代医学表明,炎症是许多不同类型疾病的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通络而直捣血窠,临床用于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其所治疗的众多疾病都涉及炎症反应,而关于牛膝抗炎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故探讨牛膝的抗炎作用、作用机制以及确定其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巨噬细胞是具有异质性的一类免疫细胞,在体内外不同环境影响下可极化为不同表型参与生理、病理反应,从激活方式上分为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和选择性激活的巨噬细胞。LPS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作用于受到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机体的细胞膜受体,可导致严重炎症感染的发生,其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可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LPS激活巨噬细胞是一个复杂的信号转导过程,它是介导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主要启动因子,引起细胞合成和释放NO等大量的细胞炎症因子,导致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最终造成细胞的凋亡和坏死。NO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气体分子,大量NO的生成与炎症密切相关,在急性炎症部位其会通过细胞毒性效应引起细胞损伤,进而引起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IL-1β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一种主要促炎因子,TNF-α是一种由多种免疫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炎症反应过程中最早和初级内源性介质,具有很强的炎症损伤作用,在机体内是最强炎症介质之一。

现采用牛膝水煎液及其甾酮类组分对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影响模型,研究牛膝水煎液及其甾酮类组分的抗炎作用。利用水煎煮及大孔吸附树脂方法的组合应用得到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结果表明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在浓度小于500mg/L的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对存活率影响在实验允许范围内。牛膝水煎液和牛膝甾酮类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NO、TNF-α,IL-1β的分泌量(P0.01),故牛膝水煎液和牛膝甾酮类组分能够显著减少RAW264.7细胞NO,TNF-α,IL-1β的释放,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并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因此,牛膝具有抗炎作用,其物质基础为甾酮类成分,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活化巨噬细胞炎性因子NO及TNF-α,IL-1β的释放有关,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牛膝的抗炎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牛膝及其甾酮类组分的抗炎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牛膝水煎液及其甾酮类组分对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影响,Griess法测定细胞炎症反应产生的NO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O的分泌(P0.01),以及IL-1β(P0.01),TNF-α(P0.01)的表达,并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在浓度小于500mg/L的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牛膝水煎液及甾酮类组分可通过抑制细胞NO的分泌与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关推荐

螃蟹育苗中生态因子对蟹苗成活率的影响


中华绒螯蟹挂灯笼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外界生态环境因子变化过快(如升温过快),而刺激抱卵蟹提前排苗(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相当于提前催产),这时原蚤状幼体不能开口摄食,引起大量死亡。
二、水中盐度
目前内陆采用的人工海水配制,是赵乃刚提供的河蟹人工半咸水配方,蚤状幼体最适盐度为l7%左右。有的生产单位在蚤III、蚤IV过程中适当添加K+,因为K+能提高甲壳类幼体的蜕皮。在大眼幼体淡化过程中盐度下降值每天不得超过晚期死亡率很普遍。2时密度过高,分泌物过多,小水体生态环境水质易恶化,产生大量死亡。
2.投饵量。目前生产中采用的是混合投喂活饵绿水系统
绿水培育系统首先被夏威夷孵化场的Fujimura等运用于罗氏沼虾幼体培育中,目前内陆也有相当部分生产单位采用此种主法。其系统主要是一种半流水方式,将富含浮游植物的绿水定时流入培育池中,而其中的浮游植物除蚤I摄食外,蚤III足以后都不摄食,其主要目的是起生物的自净作用。因为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群落在一定程度内能够调节环境,抵消外界的作用。生物呼吸过程中逐渐把有机质矿化,就不会在水体中积累起来。水生生物还起着过滤器和沉淀器的作用,使水中悬浮物下沉,并把有害物质埋藏于土壤,使水质变清。当水生生物利用毒性作为食物或其它用途时,使毒质分解或失掉毒性。起了解毒作用,自养生物吸入CO2,放出绿水系统可提高蟹苗的育成率。
总之,河蟹育苗中各因子是幼体成活率高低的重要因素,而因子的控制又与饵料、密度等方面紧密相关,因而在生产中必须全面考虑,才能取得较高的成活率及经济效益。

水份对蝎子养殖的影响及如何给蝎子喂水补充水份?


养蝎子需要注意给他们充足的水份,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引起蝎子的互相残杀。在人工养殖时,饲料水分、栖息环境湿度都能影响蝎子生长。蝎子对活动场所要求湿度大些,对栖息的穴窝(池)则要求干燥。从蝎子的这点特性来说,它是一种既不喜好潮湿也不偏爱干燥的特种动物。

蝎子获得水分的途径有三条:

一是直接吸吮,即用嘴直接吸吮水或食物是的水分;二是利用书肺所特有的功能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三是体内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成水。

蝎子消耗水分的三条途径:

是通过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三是通过书肺气体交换散失水分。

蝎子在三个时期对水需要量最大:

一是在生长发育阶段,因机体消耗水分多,对水需要量大。二是在蜕皮时因生理需求,对水需要量大;三是在高温时体表散发水分多。对水需要量大。

那么,如何给蝎子补充水份呢?一般有两种方法:

(1)喂水:

用海绵吸水放进小盘中,把小盘放在蝎子活动场地。给水时间一般选在下午57点蝎子活动前进行。在给水前,要将日前用过的海绵和盘子刷洗干净,免得水质变坏,引起蝎子生病。

注意:不能洒水过多以致湿度过大。因为湿度对蝎子生存的影响很大。多种疾病如干枯病、拖尾病、螨虫病、斑霉病、麻痹症、脚须病等都与湿度有关。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大自然的气温变化,野生蝎子对湿度的调节是这样进行的:久旱无雨天气干燥时//致富经//,蝎子会钻入地下寻找湿润有水处,天气越旱钻得越深;若逢阴雨天气,地上积水潮湿时,蝎子因怕明水则会钻出地面爬到石头上或贴石片下等高处避水。故雨后捕捉野生蝎子容易,天旱无雨时捉蝎子难。

(2)洒水:每隔35天在上午用喷雾器均匀地向蝎子活动场周围喷洒清洁饮水,保持培养土湿润。

问题:蝎子能喝刚接的自来水吗?

刚刚按的自来水中漂白粉(氯)含量很多,有害蝎子健康,不能马上给蝎子饮用,应放几天待氯消失后再用。若急用可用维生素C片1毫克溶于5千克水中,进行除氯处理。

脂眼鲱


中文名称脂眼鲱

拉丁名称Etrumeus teres (De Kay)

英文名称round herring, red-eye round herring, Pacific round herring, market sardin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鲱形目

拉丁目名Clupe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鲱亚目

拉丁亚目名Clupeoidei

中文科名鲱科

拉丁科名Clupeidae

中文属名脂眼鲱属

拉丁属名Etrume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国产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

形态特征
眼大,上侧位,全为脂眼所遮盖。口中大,前位。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15。背鳍完全位于腹鳍前上方。臀鳍条9-11。腹鳍位于背鳍后下方。尾鳍深叉形。下鳃耙30-35,腹鳍起点在背鳍基底后下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检验及防治措施


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牛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牛、羊、猪、人等多种动物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溶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和消瘦。病原是一种寄生于血浆和红细胞的血液寄生虫。油镜下可以看到单个、数个寄生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内。血液抹片,经姬姆萨染色,红细胞呈粉红色,附红细胞体呈淡蓝色,多数为半月状。牛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物抵抗力较弱,耐低温,一般常见消毒药均可将其杀灭。该病常发生于夏秋温暖季节,寒冷季节较少发生。这种病是由蚊虫及吸血昆虫传播的,牛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检验及防治措施。

1、宰前症状

病牛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机体日渐消瘦,症状严重时体温会明显升高,往往可超过40℃,且持续较长时间。反刍减弱或者完全停止,四肢无力,行走不稳,且往往卧在地上,眼角膜潮红,并不停流泪,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发生黄染,腰背及四肢末端存在淤血。初期发生便秘,后期发生腹泻或者交替出现,排出混杂黏液或者呈血红色的粪便。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初期排出绿黄色或者浓黄色的尿液,频繁排尿,但不会排出血尿。发病后期,病牛眼睑、尾根等处形成不同大小的血斑,且发生血红蛋白尿,排出棕色或红棕色尿液。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生殖力能力降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在发病后经过1~2月会发生死亡。妊娠母牛患病后容易发生流产、早产以及胎衣不下等。

2、宰后病变

病牛血液如水样稀薄,不容易凝固,伴有弥漫性血管炎。胸腹腔存在积液,淋巴结发生肿大。浆膜、黏膜发生黄染。肝脏明显肿大,达到正常大小的1~2倍,质地如泥样柔软,发生脂肪变性,并出现实质性炎性变化以及坏死。胆囊也发生肿大,含有质地浓稠的胆汁。脾脏发生肿大,被膜存在结节,结构不清晰。心脏、肺脏、肾脏发生程度不同的炎性变化。胃肠黏膜局部发生水肿。皮下组织以及肌间发生水肿、黄疸。

3、实验室检验

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牛的肝脏、肾脏、脾脏以及淋巴用于检查微生物,无论是涂片镜检还是接种培养,都没有发现细菌。

染色镜检。取耳尖血制成血液涂片,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后滴加几滴甲醇进行2~3min的固定,再添加足量的姬姆萨染色液进行30~60min染色,用清水清洗,吸干后进行镜检,能够在红细胞内看到圆形以及变形虫样的虫体。通过瑞氏染色,放在1000倍油镜下进行镜检,能够发现红细胞中有60%~70%发生变形,呈锯齿状、星芒状,且红细胞表面存在大量淡蓝色虫体,呈椭圆形、圆形、月牙状。

浓集法。也叫做离心血涂片法,即从病牛静脉处取1.OmL血液,添加2倍比例的1%盐酸,完全混合均匀后在500r/min的速度下进行5min离心,然后取上清液在2500r/min的速度下进行10min离心,取沉淀物使用pH值6.2的PBS液进行3次洗涤离心,接着稀释到0.5mL,用于涂片染色和压片法检查。该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碘制动试验。在病牛静脉处取一滴血液滴加在载玻片上,再添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在看到作运动(如摆动、翻滚、扭转、下降、上升等)的附红体细胞时,滴加适量的0.1%碘溶液,就能够使其停止活动。之后使用生理盐水或者PBS液进行洗涤,发现附红细胞体无法恢复活动力,也没有被碘着色。这也是附红细胞体具有的能够用于与其他血液寄生病原微生物区别的特征,能够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动物接种试验。取l头健康无病的牛(确保经过检验呈附红细胞体感染阴性)和3头病牛各2mL血液,都添加1000万IU青霉素和1000万IU链霉素,混合均匀后分别给2只2~3月龄健康兔(附红细胞体阴性)接种,进行2周的观察。发现兔接种病牛血液经过4天,表现出精神萎靡,被毛松乱,减少活动,经过7天进行血检,发现有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且大小、形态以及运动性都与以上病牛血片中所见一致,红细胞中有60%~80%发生感染,经过10天可视黏膜苍白,机体明显消瘦,红细胞中超过80%发生感染;兔接种健康牛血液后,没有表现出临床表现,进行血检也没有发现附红细胞体。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可使用贝尼尔、黄色素,并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病牛可静脉注射由1500mL10%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5%黄色素、50mL10%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药液;取120g金银花,90g葛根,45g常山,90g柴胡,60g大白,30g苦参,120g生地,120g党参,60g元参,150g青蒿,30g甘草,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1剂。经过3天治疗,病牛症状逐渐好转,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食欲有所恢复,此时要停止使用上述药物,改成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片混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然后随机抽血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附红细胞体,且精神、食欲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即表明痊愈。

加强饲养管理。牛舍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合理饲养。夏秋季节,要定期喷洒消毒药,用于将环境中生存的蜱消灭,避免其叮咬牛体。对于在牛体上寄生的蜱,要采取人工捕捉或者人工擦药、药浴,每天5~7次,以将圈舍内寄生的蜱完全消灭。

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发病情况
河北省巨鹿县官厅镇张某饲养7头黄牛。2006年8月26日,一头8月龄的母牛发病,以后又有3头牛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黄疸、贫血、消瘦等症状。当地兽医用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治疗,不见疗效。最后全部发病,遂到邢台市兽医院诊治,经临床诊疗,剖检病变,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牛附红细胞体病。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只有第一头发病早的牛由于治疗不及时,抢救无效死亡。其他牛均治愈。
临床症状
病牛最初为食欲减少,反刍减弱,行走无力,双眼流泪,随着病情发展,病牛体温高达41℃左右,呈稽留热,呼吸加快,心律快,瘤胃蠕动音减弱,病牛出现便秘,继而腹泻,排出稀软或水样带血的粪便,尿量减少,尿中带血,眼结膜苍白。病牛逐渐消瘦,四肢无力。病后期体温下降至常温,可视黏膜苍白、黄疸,严重者卧地不起至死亡。
剖检病变
尸体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皮下、浆膜下及全身脏器有出血点;腹水多呈淡黄色;肝肿大、边缘钝圆、质软,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肿大出血,呈土黄色;心肌扩张、质软;皱胃及小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水肿。
实验室检验
1.取抗凝血1滴于载玻片上,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混匀,在600倍显微镜下镜检,红细胞呈月牙状、星芒状等多形性,细胞边缘附着球形、短杆状、星状和闪光状的小体,有的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有的游离于血浆中摇摆游动。
2.采病牛的耳尖血涂片,(1)瑞氏染色,在1000倍油镜下镜检,可见70%左右的红细胞变形,呈锯齿状、星状,红细胞表面附有大量圆形、椭圆形、短杆状、月牙状等紫蓝色虫体,亮晶发光,最多的一个红细胞表面附有十几个虫体。一般为3个~7个,血浆中也有,但量少。(2)姬姆萨染色,镜检,红细胞呈粉红色,附红体呈淡蓝色,多数为半月状。
3.无菌操作,取病死牛的心血、肝、脾、肾、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将以上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普通琼脂、鲜血琼脂培养基中,未见细菌生长。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附红细胞体病。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隔离病牛,圈舍及周围环境用绿威霸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用溴氢菊酯消灭吸血昆虫。
2.对病牛进行有效的治疗。(1)应用美达欣(主要成分为贝尼尔等)按每公斤体重0.1毫升,肌肉注射,两天1次,连用2次~3次。(2)肌肉注射红净(主要成分为土霉素),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5天。(3)病重牛辅助治疗: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毫升~20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0毫升~200毫升,10%碳酸氢钠100毫升,维生素B120毫升,维生素C20毫升,1次静脉滴注,上下午各1次,连用3天。(4)粪便、尿液呈潜血,1次肌肉注射止血敏20毫升。(5)饲草与饲料内混合0.05%四环素,连用3天,并增加多种维生素。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防治措施,5天后除一头病情比较严重的牛死亡外,其他牛全部痊愈。
小结
1.本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牛附红细胞体病,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病牛很快康复。
2.牛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经过吸血昆虫传播,特别是夏秋季,是各种昆虫活动的高峰期,吸血昆虫叮咬,促使本病发生与流行。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增加多种维生素,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消灭吸血昆虫,经常消毒,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
3.牛发病后,要早诊断,早治疗,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避免滥用药。选用特效药物,才能使疫情尽快得到控制。

肉牛的育肥原理及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


肉牛育肥需要掌握肉牛的生长规律和育肥原理,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改善牛肉的品质、获得较高的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另外,影响肉牛育肥效果的因素较多,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影响育肥效果的因素,达到理想的育肥效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的育肥原理及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

肉牛育肥是根据肉牛的生长规律,利用科学的饲料和饲养管理方法,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改善牛肉营养成分,提高牛肉品质的日的,从而生产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牛肉,进而获得较高的肉牛养殖经济效益。

1、肉牛育肥的原理

肉牛的体重增长。肉牛在营养条件充足的条件下在1周龄前的增重速度是最快的,达到性成熟时加速生长,之后增长速度变慢,待年龄到4岁后进入成年阶段,体重增长基本停止。利用肉牛这一阶段体重快速增长的特点,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促进肉牛的生长和增重,达到良好的育肥效果。因此用于育肥的肉牛的最佳年龄为1.5~2.5岁,这一期间,骨骼、肌肉、脂肪三大脂肪都在生长,尤其是肌肉的生长速度最快,并且肌纤维细而肉质鲜嫩,体内脂肪少,饲料利用率高,育肥经济效益高。

肉牛的补偿生长。当肉牛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如果饲料的供应不足,会使肉牛的生长速度下降,与其他营养充足的同龄肉牛相对,日增重慢,体重小,此时称为生长受阻。但是在这之后如果提供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即可赶上其他同龄肉牛的体重,这一现象称之为补偿生长。但是要注意的是,当肉牛发生轻度的生长受阻时可以进行补偿饲养,而发生较为严重的生长受阻,或者长期的处于生长受阻的阶段,尤其是在肉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则很难补偿,从而导致形成僵牛,使终身的生产力受到影响。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肉牛的生长发特点不同。在肉牛的生长前期,主要是肌肉的生长,这是肉牛增重的重点,随着肉牛的生长发育,肌肉的生长速度变慢,脂肪的增长速度加快,到成年后,体重的增长几乎全为脂肪的增长,此时肌纤维开始变粗,因此肉牛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纹理变粗,肉质变差。在脂肪的增长中,肌间的脂肪是改善牛肉嫩度和风味的主要凶素,凶此对于成年牛育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这一部分的脂肪,从而改善牛肉的品质,提高牛肉产品的等级。

不同类型的肉牛的增重特点也不同,一般中小型的肉牛品种易育肥,在年龄较小时即可获得较多的脂肪沉积,而大型肉牛品种的生长速度快。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同样的增重,不同的增重内容对牛肉品质的影响很大,因此根据肉牛的生长规律、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肉牛和阶段进行育肥,才可达到理想的育肥效果。

2、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

品种的影响,不同的品处的肉牛在整个育肥期对营养的需要量以及增重速度是不同的,在提供相同的饲料时肉用品种要比非肉用品种的牛的育肥效果要好,凶此在养殖肉牛前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我国育肥的肉牛品种多为国外优良品种与本地黄牛品种的杂交后代。如西门塔尔、利木赞等。

肉牛的性别。牛的性别也影响着育肥效果,生产实践表明,拴系饲养形式下,小公牛的增重速度最快,肉质最好,而育肥母牛和阉牛牛肉的脂肪含量较多,肉质较嫩,但是饲料消耗量较大。传统的肉牛养殖业常将公牛进行去势后饲养,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可以提高肉的品质。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公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明显的高于阉牛和母牛,并且胴体瘦肉率高,脂肪含量少,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凶此犊公牛不去势直接育肥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慢慢成为主要趋势。

肉牛的年龄。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较多,并且增重的饲料消耗率也较低。犊牛在生长期,早期的体重增加以肌肉和骨骼为主,后期以脂肪为主,因此不同年龄的育肥效果也不同,另外,不同的年龄,牛肉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日粮凶素。日粮营养是影响肉牛育肥效果的重要凶素。只有给肉牛提供高于维持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才能使肉牛快速增重,而如果营养的供应不足则会导致肉牛的生长发育受阻,增重速度缓慢,长期下去会导致生产力下降。给肉牛提供营养要根据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营养要求来合理的配制日粮,如在育肥前期以肌肉和骨骼的生长为主就要注意日粮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供应量,在后期以组织的沉积为主,则要注意日粮中能量的水平。但是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否则会导致肉牛过于肥胖,影响品质。

育肥环境。育肥环境也影响着肉牛的育肥效果,其中以环境温度的影响最大,如果环境湿度过低,当低于7℃时,用于维持的营养需求则增加,而饲料报酬率降低,影响肉牛的增重。但是当环境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肉牛的消化机能,使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摄人的营养物质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和增重,严重时还会发生中暑死亡。凶此要给肉牛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保持在16~25℃即可。除了温度外,牛舍的湿度、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都会对育肥效果产生影响,凶此要做好肉牛育肥环境的控制工作,保持肉牛的舒适度。

影响肉牛直线育肥效果的因素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种植业,虽然我国的土地面积只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但我们却用这有限的土地资源养活着约占世界人口22%的人群。中国养牛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一直以来牛以役用为主,没有在商品肉牛方面发展。长期以来在中国的畜禽商品结构中,猪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在膳食营养方面开始寻求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产品。牛肉以其富含高蛋白、低胆固醇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提高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成为继美国和巴西之后的第三大牛肉产业大国。到2011年中国的肉牛总存栏数和牛肉产量高达6646.4万头和647.5万t,直到2012年底,牛肉价格比年前上升30%。虽然我国的肉牛行业已经走向了正轨,但在许多方面我国还没有达到牛肉大国的标准,高档牛肉短缺,我国高档牛肉产量不足牛肉产量的5%,出口牛肉产量不足国际牛肉交易的1%。为了提高我国牛肉的产量和质量,缩短肉牛的生长周期,使我国肉牛行业更加具有竞争力,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肉牛直线育肥技术。直线育肥(持续育肥)是指犊牛出生后跟随母牛,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犊牛6月龄后转入育肥牛群,在圈舍中采用栓系方式进行强度育肥。采用直线育肥技术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缩短肉牛的育肥周期,提高出栏率;改善牛肉品质,为牛肉市场提供充足的高品质牛肉。文章从营养和管理方面综述了肉牛直线育肥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提高肉牛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出栏率,改善牛肉品质。
1、营养
肉牛采食营养物质,首先用于自身的生命维持,然后才会进行生产和肉质的沉积。在改善牛肉品质方面,营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粮能量、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等是改善肉牛肉质的基础,肉牛的出栏体重是衡量肉牛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饲料成本是最大的消费开支之一,如何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成本和提高总的生产效率是最主要的方面,蛋白质和氮在日常饲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有效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同时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可有效提高肉牛日增重。
1.1能量
能量可有效维持动物体的新陈代谢,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日粮中能量缺乏,将造成肉牛体重减轻,贮存在机体中的营养物质将会分解,转化为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因此,在肉牛育肥期间要保持能量的供应充足。A.S.Lima等研究表明,当肉牛日粮中能量不足时,会导致肉牛体重和饲料采食量降低,同时也导致牛体身高降低。L.J.Gao等研究表明,作物秸秆经过益生菌处理后,可明显提高发酵品质,从而达到提高肉牛采食量的目的。郑爱华等对12~18月龄夏西黄公牛(始重为330.8kg)进行90d的饲喂试验(末重为419.52kg),结果表明:玉米干秸秆在经过微贮后能有效提高肉牛增重效果,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使用经过微贮后的玉米干秸秆肉牛的平均日增利润为4.81元,比普通的饲料高出将近一半。M.Blanco等通过对10月龄的杂交公牛(始重为366kg)进行饲喂的结果显示:在冬季育肥期间肉牛日粮中添加大麦与不添加大麦相比,经过118d后日粮中添加大麦的肉牛体重为491kg,不添加大麦的肉牛体重为457kg,说明添加大麦可有效提高肉牛日增重,改善屠宰体重和屠宰率。T.Ayasan等报道,对13月龄荷斯坦公牛(始重为252kg)进行育肥,在肉牛育肥阶段日粮中甜菜渣和玉米青贮分别占40%时肉牛增重效果最好,并且饲喂甜菜渣可提高肉牛日增重的8%。W.A.Griffin等通过给280kg阉公牛(试验期为91d)日粮中补充玉米酒精蛋白饲料(DDGS)发现,在夏季放牧的情况下日粮中添加干酒糟及其可溶物超过肉牛体重的0.6%时,可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
1.2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物体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蛋白质在动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日粮中蛋白质供应不足会引起动物的消化机能减退、体重减轻、机体抗病力降低、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等不良反应。K.H.Jenkins等对139周龄(始重409kg)阉牛进行119d的饲喂整株青绿豌豆试验,结果表明,肉牛日粮中添加30%干物质含量的整株青绿豌豆,对肉牛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提高牛肉品质和风味,改善牛肉嫩度。S.L.Kronberg等对安格斯公牛(始重为399kg)进行85d饲喂亚麻籽试验,结果表明,亚麻籽补充量为体重的0.2%时效果最好,可提高日增重的25%,牛肉品质得到提升,亚麻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液明显得到了改善。A.S.Sami等通过对6月龄(始重为276kg)西门塔尔犊牛进行为期278d的饲喂菜籽粕(末重为683kg)试验,结果表明,饲喂以菜籽粕为蛋白来源的饲料不仅可以明显提高牛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而且还可以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和屠宰率。
1.3水
水是生活体存活的基础,在肉牛饲料中水是重要成分之一。动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时候始终离不开水的参与。不同种类的饲料中含有的水分不同,一般在5%~95%范围内变动。动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来自日常饮水,其次是由饲料中的水分和饲料中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和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在日常饲喂过程中,饲料中的水分远远不能满足肉牛的需求,因此应保证外界水源的充足。缺水会导致肉牛食欲下降,体重增长缓慢;如果在短期内摄入过量水将会引发水分过多症,严重导致水中毒。因此,要合理控制肉牛的饮水。
1.4矿物质
矿物质对维持肉牛体组织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物质在肉牛体内很少,但却是肉牛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并且是其他营养物质无法代替的;因此,在日常饲料中应补充充足的矿物质。如果在饲喂过程中矿物质供应不足,会影响肉牛的生产水平和正常生长。G.Cozzi等对13月龄的夏洛莱肉牛(始重为434.2kg)进行210d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千克日常饲料干物质中添加0.3mg有机硒时会提高牛肉的色度和降低牛肉剪切力。T.L.Felix等报道,给始重为238kg的安格斯阉割肉牛的60%玉米酒槽日粮中添加铜,虽然没有提高肉牛的体重和肉质,但却提高了饲料转化率。
1.5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机体健康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虽然肉牛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极少,但是功能却是极大的,在肉牛机体中起着调节作用,对肉牛健康、生长和繁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由饲料中供给。当饲料中缺少某种维生素时,会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使肉牛生理功能失调,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其中必须由饲料供给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C.L.Pickworth等对安格斯杂交肉牛(体重210kg)进行维生素A的饲喂(115d)研究发现,在肉牛日粮中适当饲喂维生素A会改善牛肉的质量和增加大理石花纹。
1.6添加剂
添加剂是指添加到日粮中并能起到保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功能、提高动物健康,从而改善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改进动物产品的质量的物质。H.N.Zerby等通过试验发现,在始重为300kg的三元杂交肉牛玉米基础日粮中添加3g/d曲霉提取物与添加酿酒酵母相比,可有效提高肉牛的肉料比。M.A.Galina等对瘤牛阉牛进行120d育肥试验得出,在饲料中添加缓释尿素,结果肉牛中性洗涤纤维消化速率、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速率均显著提高,肉牛平均日增重为708g。张文火研究表明,在376.7kg西杂阉公牛日粮中添加0.03%紫苏籽提取物,可以改善肉牛胴体重和牛肉质量,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2、管理
动物的生长、生产都有其特定的最适环境,只有在适合动物的环境条件下,动物才能健康快速的成长。给动物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同时将营养和管理相结合,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2.1驱虫
育肥期间,定期对肉牛进行驱虫,避免因寄生虫吸取肠道的营养物质而影响育肥效果;同时有些寄生虫会导致肉牛体表出现瘙痒等症状,这不仅影响肉牛的饮食和休息,影响肉牛的育肥效果,增加药物成本,严重的还可能对肉牛的肉质产生影响。汤继顺指出,肉牛患有体内外寄生虫时,严重者将导致肉牛生长缓慢,食欲不振,抵抗力降低等一系列不良症状。在肉牛转入育肥舍之前,对肉牛进行驱虫、健胃工作,一般10kg体重在皮下注射0.2mL“虫克星”,驱除肉牛体内的寄生虫,驱虫3d后饲喂健胃药。
2.2运动
每天让肉牛接受阳光,可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的出现,运动可以增强肉牛抵抗力,增强食欲和消化能力。限制肉牛的运动,主要是为了减少肉牛的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强育肥的效果,尤其是在育肥后期,更应注意肉牛的活动量,但不要影响肉牛的正常采食和饮水。
2.3降低应激
应激是肉牛行业经常出现的问题,其中最普遍存在的是冷、热应激。在夏季牛舍的气温控制成为突出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热应激问题,目前常用的降温技术是使用喷淋结合吹风机进行人工降温。在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肉牛出现冷应激,影响肉牛生长。在舍饲的过程中,不宜大幅度更换饲料种类,避免发生应激。
2.4通风
在冬季,由于将牛舍改成暖棚,肉牛生活在密闭的环境中,舍内外会有温差;再加上肉牛呼吸和体表散热,造成牛舍的湿度增大,肉牛排放的甲烷、氨、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会对牛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为了保证肉牛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牛舍要经常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降低舍内湿度。
2.5卫生
在育肥期间,肉牛的卫生安全尤为重要。牛体、饲槽、饮水、草料、圈舍等要干净,给肉牛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提高肉牛增重效率。健康牛在日增重、胴体质量、保健费用、利润回报等多方面都强于患病的牛;因此,在育肥期间应保证肉牛的休息场所、饲喂环境和运动场地的卫生。
3、小结
对肉牛饲料营养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农户的饲养成本,缩短育肥周期,提高肉牛的出栏率和经济效益,改善牛肉品质,为我国牛肉市场提供高品质的高档牛肉。肉牛日粮中主要营养物质包括能量、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和饲料添加剂,不同地区饲料来源不同,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原料所含营养物质的不同,在生产实际中合理地利用本地丰富的饲料资源。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及对策


奶牛的产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生理状况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与环境等。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要将内因与外因紧密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内外因素及对策。

奶牛的产奶性能包括产奶量和乳产品品质,这两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母牛的内因,即品种、生理等因素;外因,如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优良的奶牛品种是前提,如果没有好的品种,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也不可能提高其固有的产奶量,而即使有好的品种,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也不会使其产奶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将内因与外因结合起来,选择好具有高产、稳产且牛奶品质好的奶牛品种后,再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充分的发挥该优良品种的产奶潜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内在因素及对策

品种及遗传因素。奶牛的产奶性能具有很强的遗传力,品种不同,产奶性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的产奶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奶牛养殖场要选择好品种,这是获得较高产奶量和高品质乳产品的基础。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场多选择乳用型荷斯坦牛这一品种,产奶量要明显的高于其他奶牛品种,据报道,中国荷斯坦牛在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可达到6500~7500kg。但是该品种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乳脂率较低。拥有较高乳脂率的奶牛品种为娟姗牛,可达到3.3%~8.4%。所以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要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并且还要选择该品种中产奶性能相对较好的后代来饲养。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对奶牛的产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奶牛的生理状况决定着奶牛的代谢水平,从而使得奶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不同,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乳产品的营养成分不同。奶牛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奶期、配种期和妊娠期。每一阶段的产奶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产乳牛因身体仍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产奶量较低,只相当于成年奶牛的70%,产奶量的高峰期在4~6胎,随着年龄以及胎次的增加,产奶量开始下降,乳产品的成分也发生着变化,如果饲养管理良好,还可以维持较高的产奶量,但是到一定的年龄和胎次后就要适时淘汰,或者转为育肥用;初产母牛的年龄对产奶性能影响很大,如果配种过早,乳腺的发育还未完全,会严重影响泌乳量,一般情况下,判断初产奶牛是否已达到配种资格可以通过体重和年龄来定,通常当体重达到成年母牛的70%,年龄达到24月龄左右时即可参与配种;在奶牛的整个泌乳期,产奶高峰期一般低产奶牛在产后的30~40天,高产奶牛在产后的50~60天,可持续20~60天,然后产奶量开始下降。到了泌乳末期,产奶量下降迅速。乳产品的营养成分也发生着变化,在泌乳初期乳脂率较高,2~8周时乳脂率下降到最低,待到第三个泌乳月时又开始上升;奶牛在干奶期的饲养目的并不是产奶,而是让奶牛的身体以及生理机能得到休息和更新,以保证胎儿有充足的营养,保证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奶牛到了发情配种期后,产奶量会短时间的下降,但是乳脂率会上升,而妊娠期尤其是妊娠中期,由于激素的影响,奶牛的泌乳量也会下降明显,到了妊娠后期一直到干奶,产量量迅速下降。产犊间隔影响着奶牛的产奶性能,最理想的产犊间隔应为12个月,保持一年一产犊,产犊间隔短的奶牛的产奶量较高,反之则会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下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按时的配种,及时的开奶,以保证奶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不受影响。

2、外在因素及对策

环境因素。温度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影响较大,母牛的产犊季节不同,泌乳高峰期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不同,因此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也不同,一般在早春季节和冬季产犊最好,夏季的产奶性能最不好。在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的产犊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加上合理的供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另外,牛舍的环境也很重要,舒适的养殖环境利于产奶性能的发挥,因此要保持牛舍内清洁、卫生、干燥。

饲养管理因素。饲料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产品的成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奶牛所摄入的营养量以及营养成分会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奶性能。因此,在整个泌乳期都要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如奶牛的体重、产奶量、乳成分以及体况来进行合理的日粮配制,使奶牛获得充足且合理的营养,目前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多采用全混合日粮的饲喂技术,可能保证奶牛摄入均衡的营养,从而保证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正确科学的挤奶方法也可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在每次挤奶前要用温水擦拭乳房,促进血液循环,不但可促进乳汁的分泌,还可以加强乳脂的合成。生产实际表明,在挤奶前充分的按摩乳房与不按摩乳房相比,产奶量要明显高的多,较长时间的按摩乳房,可以刺激乳腺的排乳反射,提高产奶量。而合理的挤奶次数可以提高产奶量,因为乳腺中奶的合成与分泌速度与乳房内压成反比,如果挤奶次数较少会造成奶在乳房内蓄积,内压增高,奶的分泌速度减慢,如果及时将奶挤出,可减少乳房内压,可促进奶的合成与分泌。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主要因素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奶牛生产中,奶产量的多少是决定奶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奶牛生产自1984年开始,主要发展在1999年以后,目前全县奶牛生产已在昆明地区占据半壁江山,所以奶牛生产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同时也是关乎到城市供给的保障。对从事奶牛养殖的农户和业主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奶牛生产,找准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因素就是主要的工作之一。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品种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只能长肉,不能出高产奶。不同品种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其产奶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但通过有计划的选育,乳脂率也可提高。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
生理因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乳期、发情与妊娠等
年龄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甚大。奶牛产奶量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青年的母牛,由于自身还在生长发育,尤其乳腺发育还不充分。因此,头胎青年母牛产奶量较低,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70~80%;而老年母牛,7~8胎以后的母牛,随着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也逐渐下降。其次是第一次产犊年龄不仅影响当次产奶量,而且影响终生奶量。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除影响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也不利于牛体健康;相反,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则缩短了饲养期间的经济利用期,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迟了经济回收时间,并影响终生产奶量。同时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365天,即每年产奶305天,干奶60天,1年1胎。

第三是奶牛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多呈规律性变化。一般母牛分娩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
50天产奶量达高峰。高峰期有长有短,一般高峰期约维持20~60天后便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依母牛的体况、饲养水平、妊娠期、品种及生产性能而异。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同时,奶的质量也呈现相应的变化。在泌乳的高峰期,奶中的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但随着奶量的下降,其奶中营养成分又逐渐回升,即奶量与奶质有呈相反的趋势。第四是体格。同一品种、年龄的奶牛,一般而言,体格大的牛,消化器官容积相对也较大,采食量多,因而,产奶量相对比较高,即体格与产奶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但过大的体重,并不一定产奶就多;而且奶牛体重大,维持代谢需要也多,经济不一定合算。第五是奶牛患病后,生理状况异常,首先产奶量下降,奶的成分变化无规律。第六是发情与妊娠。母牛发情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产乳量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乳脂率略有上升。母牛妊娠对产乳量的影响明显而持续。妊娠初期,影响极微,到妊娠后期泌乳量显著下降,第8个月则迅速下降,以致干乳。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等。饲养与管理。乳牛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挤乳技术、挤乳次数等,都对产乳量有影响。但营养物质的供给,对产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饲养条件好时产乳量也高。日粮中给予多量的青绿多汁和青贮饲料,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根据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实行全价饲养。适当的运动,经常刷拭牛体,牛舍内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合理安排工人日程,定期进行预防检疫等,对提高产乳量有良好的作用。挤奶是饲养奶牛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工作。正确熟练掌握挤奶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奶牛的产奶潜力,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脂巨口鱼


中文名称 脂巨口鱼
拉丁名称 Opostomias mitsuii Imai
英文名称 Mitsui's dragon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鲑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黑巨口鱼科
拉丁科名 Melanostomiatidae
中文属名 脂巨口鱼属
拉丁属名 Opostomia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20;臀鳍25;胸鳍i+3,腹鳍7。鳃盖条骨17。鳃齿2+1+9。
体长为体高6.2倍,为头长6.7倍,为背鳍基长7倍,为臀鳍基长6.7倍,为颏须长6.5倍。头长为吻长3.9倍,为眼径5.5倍,为眼间隔2.7倍,为上颌长1.4倍。体延长,侧扁,稍柔软,尾柄细小。头中大,高略小于长。吻稍宽,圆突,长于眼径。眼中大,位于头侧前半部。眼间隔宽,大于吻长,稍突起,每侧具1条低的额骨隆起嵴。鼻孔2个,小,位于眼前上方。口大,上颌后端远伸越眼后缘下方。上下颌几等长,上颌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下颌缝合部上下方各具1尖形骨质突起。前颌骨具2行牙,外行4牙,第二牙强大,犬牙状,后2牙颇弱小,内行2牙中大,上颌骨无牙,下颌具2行牙,外行4固定牙,第一牙强大,犬牙状,口闭时突入前颌骨第一、第二牙之间的凹刻中,内行1牙,可倒伏,犁骨具1对尖牙,可向后倒伏;腭骨无牙;上咽骨具一群细牙,14枚。颏须1,较细,稍长于头长,端部具1细丝,无球状体。鳃孔大,伸达颏须基后部。鳃盖膜与峡部微连。无鳃耙,而具鳃齿,上鳃弓鳃齿3枚一丛,下鳃弓鳃齿成对,隅角处,1枚。无假鳃。

体裸露无鳞。头、体具发光器:跟后(PTO)1,前鳃盖骨和下鳃盖骨各1个,鳃条部(BR)1行15个,体侧2行,腹侧行约59,其中腹前(IV)10+33,腹部腹侧(VAV)16;体侧行约59,其中胸部体侧(OV)30,腹部体侧(VAL)13,尾部(AO)约16。此外,头部、口内、颏须上还具许多微小发光器。

背鳍1个,显著后位,在尾部与臀鳍相对,起点略前于臀鳍1~2枚鳍条。无脂鳍。胸鳍小,上端具l游离丝状鳍条。腹鳍短小,起点距尾鳍基较距吻端近许多。尾鳍小,分叉。尾柄细短。

头体黑褐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06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