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瓜-稻高优种养模式的管理技术

榜头镇是一个人多地少、具有14万人口的大镇,人均耕地不足200 m2,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推广鱼一瓜一稻高优种养模式,1年3收,既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又增强了地力,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冬闲III养鱼技术要点
1.1稻田的选择和稻草的处理

选择排灌方便,上游和周围无工业污染,避风向阳,保水保肥又相对连片的平洋田或山垄田。水稻收割后将稻草撒开,不能成堆。

1.2开沟、筑埂、埋管

视田地大小挖好十字或井字沟。沟深约50 cm,沟宽约80 cm,沟土可用于加筑田埂,做成宽50 em、高80 em的田埂。埋设长l m、直径8 cm的竹管各l根于进出水口处,高出田面4050 cm,保持沟深1 m左右。

1.3放养鱼种

在国庆节后到江西省或本省的莆田、福清等地批发市场购买小规格鲤鱼、草鱼成品鱼种。一般每公斤45元,每667 m2放鲤鱼200~250尾(每公斤68尾)、草鱼40尾(每公斤3~4尾)。

1.4科学田管

一是利用田埂种植黑麦草;二是采用流动活水,田面保持水深40 cm左右,适放生活用水,严禁一切工业废水;三是投入一些杉松树枝梢在田中,防止偷电鱼和鸟危害,也可养狗防止偷电鱼者;四是于翌年24月分3次每667 m2投放菜籽饼25 kg,割草喂鱼应保持新鲜,必须把前1日余草捞除;五是在运送和放鱼期间应小心轻放,防止鱼鳞受到损伤,一般不会发生鱼病,若有发生,可用敌百虫等药物及时防治。

2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2.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精细整地,整成畦宽110 cm(畦面95 cm左右)、沟宽40 cm、畦高25 cm的畦。每667 m2施猪牛粪或沼渣2500~3000 kg、草木灰120 kg。

2.2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选用明研3号台湾大吊瓜,每667 m2产量均在 4000 kg左右。应在惊蛰前播种,用地膜覆盖,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中耕除草,只要将疏通沟的土培在根部即可。

2.3插架、绑蔓

插架盘蔓,蔓长达40 em绑1道,以后每隔4节再绑1道。YZ023.cOm

2.4病虫防治

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等,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进行防治,虫害有黄守瓜、蚜虫,可用敌杀死和乐果防治。

2.5适时采收

从播种前到收获5560 d、谢花后810 d采收为宜。一般每667 m2产量4000 kg左右,高产的可达4500 kg。

3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1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选用生育期适中或较短的,产量高且秧龄弹性比较大的特优组合或汕优46、汕优63、冈优669 等,在6月中旬前播种(秧田另选),稀播种且秧龄控制在35 d以内,可使用多效唑培育三叉壮秧。

3.2合理密植

一般每667 m2插2万丛,丛插2粒谷秧,插足基本苗6万~7万苗。

3.3合理施肥

施肥应掌握攻头、保尾、控中间的原则。每667 m2施N 10~12 kg、P2 05 lO一12 kg、K2 O 8~lO kg。基、蘖、穗肥比4:4:2,基肥N 5 kg、 P205 5 kg;插后5~7 d施分蘖肥,施N 5 kg、P2056 kg、K:0 4 kg,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穗肥看苗情而定,一般施N 1 kg、K:0 4 kg,促进穗大粒多。

3.4科学管水

水管应掌握活水降温,浅水分蘖,够苗排水控苗,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干湿交替到成熟的原则。

3.5及时防治病虫害

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重点防治稻瘟病、细条病、纹枯病,螟虫和稻飞虱。根据虫情和病害测报及时喷药防治。稻瘟病每667 m2(下同)用三环唑 150 g对水100 kg或克瘟散100 g对水100 kg,纹枯病用井冈霉素20 g对水100 kg,细条病用叶青双 100 g对水50 kg,螟虫用20%辛硫磷三唑磷乳油150 g对水75 kg喷雾防治。破口抽穗时用杀虫双 250 g+好劳力乳油150 g对水100 kg喷雾防白穗,后期用蚜虱克星50 g+好劳力乳油150 g对水10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和螟虫。

4效益分析

据测算,采用这一模式,每667 m2产鲤鱼90 kg,单价16元kg,产值1440元;产草鱼30 kg,单价14元kg,产值420元,仅一季鱼产值1860 元。黄瓜产量4000 kg,单价1.6元kg,产值6400 元。稻谷产量500 kg,单价1.8元kg,产值900 元。三季总产值9160元,扣除成本后经济效益在 5000元左右。但这一技术只限第1年,第2年应改为1年2熟(养鱼、种瓜),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相关阅读

北方稻蟹共作综合种养技术



利用稻田养殖河蟹既符合国家提出的发展生态渔业要求,又可提高水稻和河蟹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朝阳产业。稻田养蟹的好处很多,河蟹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吃掉部分害虫,促使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河蟹生长。要推广稻田养蟹就要了解掌握稻田养蟹技术。
一、水稻品种的选择、种植时间及种植标准
我们选择的是适合黑龙江第三积温带的龙粳29。根据稻蟹种养特点,要在5月中旬前完成水稻播种,播种方法采用旱育稀植钵育摆栽,宽窄行的规格为30cmx12cm;水稻插秧的标准做到“八个字”早、密、浅、正、直、满、齐、扶。
二、确定与改造稻田
(一)确定稻田
养蟹的稻田要朝阳,有充足水源,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好,大旱不干,大水不涝。土壤以黑色壤土最好,不宜选择耕作层浅的沙土田、沙泥田。田埂要结实,高且宽,坚固不渗水;稻田面积10-15亩(1垧地)为宜,面积最好连片。要选择远离田间道路,周围环境相对安静的稻田养殖河蟹,这样有利于蟹类蜕壳和摄食。
(二)改造稻田
1、加高加宽田埂
作为养蟹的稻田,首先要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田埂宽30-40cm,高30-50cm,做到水大不漫埂不跑蟹。养蟹的田埂一定要坚固,防止雨水冲垮田埂,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开挖蟹沟
蟹沟是河蟹栖息的主要场所,蟹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北方养殖河蟹大多只挖环沟,这样可以减少田间工程量,在稻田的四周开挖宽0.6m、深0.4m环沟。挖环沟的土可直接用于加固田埂,一举多得。
3、设置防逃设施
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措施是防逃设施。现在大多采用低成本的塑料薄膜来做防逃墙,用塑料薄膜沿田埂四周架设,围成高60cm左右防逃墙,各支撑木桩或水泥柱脚入土30cm左右,注意墙体两侧脱空,内防蟹逃跑,外御敌害进入稻田。
4、进排水系统的设立
养蟹的稻田要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对角设置,进水主要依靠水泵供水,注水时水泵出水口要用细纱网过滤,防止杂物及敌害进入,排水口要设置栅栏,防止排水时河蟹逃脱。
5、田块消毒
放蟹前要及时对蟹沟进行消毒,每亩稻田用60-100kg生石灰或5-10kg漂白粉,杀灭敌害生物,为河蟹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蟹苗的放养
在放蟹苗前一周,必须停止施用农药和化肥,并将稻田水放干、晾晒一天,以达消毒洁田之作用。
1、放养时间。河蟹养殖的放养时间选择在插秧后进行投放。
先将河蟹放入暂养池暂养,等稻子扎根、返青后,再把蟹苗放入稻田。一般5月中下旬插完秧,6月上旬就可放入稻田。
2、放养密度
按照160-200只/kg规格,每亩地放养密度500-600只/亩蟹苗为宜。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三、饲养管理
1、适量施肥。稻蟹种养的地块一般肥水较足,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追肥2次就可以了,即分蘖肥和穗肥。分蘖肥每亩施有机肥500kg;抽穗肥每亩施有机肥500kg。
2、投饲方法。投饲应做到定时、定位,一般日投饵2次,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5%-10%。早上投喂量占一天总饵料的30%,傍晚投喂占70%。投喂的植物性饲料有米糠,玉米、浮萍、谷粉、水草等,投喂的动物性饲料有鲜鱼、鱼粉、动物内脏等,同时要调控稻田水质,每隔7-10天注换水1次,定期泼洒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推荐使用生物肥水宝,可有效调节水质,提供河蟹所需营养。
3、科学用药。河蟹喜食稻田害虫,可以降低稻田虫害。再加上河蟹对各类农药较为敏感,因而养蟹稻田要尽量减少施药量和次数。如必须用药,要选择一些高效低毒农药。施药时要选择晴天上午,先放干田水,也可以保留少许水,使河蟹集中沟内,然后喷药。采用喷雾方法,用药后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注水。如无异常则在当天傍晚注水。
4、水体管理。养蟹稻田的水质管理很重要,水中溶氧一般保持在5mg/L以上。pH值7.5-8.5为宜。秧苗移栽时可采用浅水插秧,水位在10cm左右。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和秧苗的生长逐步提高水位至20厘米(也可按水稻正常管理的水层调节水位),5月份以后每隔7-10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掉田水的1/3,换水时要注意换水前后水温差不超过3℃。换水时最好不要在晚上进行,傍晚是河蟹的最佳摄食时间,以免影响进食,也不能任意增减水位或脱水烤田,并防止急水冲灌稻田,干扰河蟹正常生活。经常调节水中钙质含量,每隔20天左右,按面积计算,每亩用生石灰5-8kg改善水质,促进幼蟹蜕壳和生长。
5、病害防治。稻田养蟹疾病很少,一般以预防为主,放养前可以把蟹苗用3%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养殖期间每隔10-15天每亩用5-10kg生石灰全池泼洒蟹沟一次,并定期在饵料中拌合土霉素投喂。河蟹对化肥和农药很敏感,养蟹的稻田最好不用农药,如果要用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使用药物时,应将水灌满稻田,将药液以喷雾方式进行泼洒,尽量减少对河蟹的危害。稻田的施肥,最好施足基肥,追肥也应以有机肥为主,使用化肥要十分慎重。北方稻田中对河蟹危害最大的敌害是水老鼠、青蛙、蟾蜍、水鸟等。可以在田边放置鼠药、安放鼠夹(应放在防逃墙外)、稻草人及人工捕杀等方法进行除害。
6、防逃防敌害。蟹苗放入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池,检查田埂和防逃设施,以防止河蟹逃跑和敌害侵害。
四、收获
由于北方养殖河蟹生长期短,在稻田放水前,八月下旬进行捕捉,具体捕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河蟹晚上上岸的习性,人工田边捕捉(趋光性晚上用灯光人工捕捞)。
2、利用河蟹逆水的习性,采用流水法捕捞。通过向稻田中灌水,边灌边排,在进水口倒装蟹笼,在出水口设置袖网捕捞,并在蟹田内的进出水口附近下埋大盆,边沿在水底与田面向平,这样的效果较好。
3、放水捕蟹,将田水放干使河蟹集聚到蟹沟中,然后用抄网捕捞,再灌水、再放水,如此反复2-3次即可将绝大多数的河蟹捕捞出来。
五、稻田养蟹效益分析
亩放蟹种500-600只,成活率为60%,秋季产蟹规格为75-125g,亩产成蟹25kg左右,销售价格70元/kg,每亩河蟹毛收入为1750元。扣除每亩蟹种费200元,设施费100元,饲料费200元,其它费用300元,每亩养蟹稻田仅销售成蟹可获纯利950元。同时养蟹稻田平均亩产为666.5kg,水稻单种稻田亩产607kg,亩增产水稻9.5kg,亩增产1.46%,亩增收近30元。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


引言

稻鸭共生是指在绿色产业结束以后,将雏鸭一天24h 都放入稻田,营造稻鸭之间共生的饲养环境;这种技术是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解决稻田内的一些杂草和害虫;同时利用鸭在稻田中不停地行走,刺激水稻的生长;利用鸭排除的粪便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更好的生长。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稻鸭共生的实质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子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的两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此,在稻鸭共生系统中鸭子承担了多个生产活动,其产生的生态效果也是多方面的。

1.1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我国稻田杂草就有200 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0 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60耀70d,在此期间约75耀80%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制下无法长大。鸭子:淤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滋生的杂草、块茎及种子;于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盂鸭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到90%以上,比常规稻作提高40%以上。

1.2 防除水稻病虫

鸭喜欢吃昆虫以及水生动物,一只雏鸭,一小时可以消灭86耀99 头害虫,这些害虫有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以及福寿螺等,种类达14 种以上。此外,鸭胃解剖表时,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417耀1033只,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子的不间断活动,除虫灭草,吃掉水稻部分黄叶,破坏了稻瘟、白叶枯、纹枯等病菌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寄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纹枯病的发生。

1.3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 只鸭子在稻田排泄的粪便约10kg(相当于N:49g、 P2O5:7 2g、K2O3:2g),能有效补充水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湖北农学院研究表明,稻田放鸭后能大幅度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比常规稻区增加88.18耀124.63%。因此,稻鸭共作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用量,不仅减少了物质投入和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生态效果显著。

2 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

在稻鸭共生中,鸭是关键,其品种的选择和生产管理尤其重要。如鸭的体型过大,会吃秧苗,或者在游走的时候将秧苗压死,所以,体型较大的鸭不适合稻鸭共生的生存环境。如肉用型的北京鸭、樱桃谷鸭不容易适应稻田放养环境,且生长速度降低。因此,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体型偏小、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善于运动、爱觅食野生植物。樱桃谷鸭和当地鸭杂交后的杂交鸭、兼用型鸭和蛋用鸭可直接应用于稻鸭共生。从经济角度考虑,结合压倒共生的技术要求,也可以选择体形较大的杂交肉用鸭。与此同时,我们也可利用优良的鸭品种,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更适合稻鸭共生要求的鸭品种。

3 苗鸭的饲养管理

稻鸭共生技术,要求苗鸭7-10d 后要放入稻田,就要日夜生活在没有保温条件的大自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抗逆体质就无法生存,也就无法取得稻鸭共生的成功。因此,稻鸭共生的成功与否,除了苗鸭的质量外,关键看育雏和驯水。

3.1 苗鸭的育雏

刚出壳的雏鸭抵抗力较弱,体温调节机能差,很难适应外界的环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的疾病和死亡。长江中下游6 月份栽秧时的气温通常在20益左右。因此必须给雏鸭进行人工保温。雏鸭出壳后1耀3日龄的温度应稳定在26-28度。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降低1耀2益。要尽早让雏鸭试水开食。试水时可让在其身上喷洒水使其舔舐或让雏鸭自由试水。在雏鸭的水中要加入1%的盐酸环丙沙星溶液,并且连用3d。其出生之后的一天内进行开食活动,开食的食物是米饭,有条件的每百只鸭加拌2耀3 只熟蛋以补充雏鸭的营养。饲喂次数:1耀 7d,每天喂6次;7耀21d,每天5次;21-28d,可再减少饲喂次数。饲喂原则应遵循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少餐多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保证育雏阶段的营养需求,要有符合雏鸭生长发育所需的高质量的全价配合料。实际中可参照普通麻鸭的营养标准。另外,要对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出壳后的雏鸭要马上接种小鸭病毒型肝炎疫苗,等稍微长大后,要接种禽霍乱疫苗。对有鸭瘟发生的地区,还要接种鸭瘟活疫苗(DDV)。

3.2 苗鸭的驯水

如果雏鸭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放在水稻里面,大多是不能生存的。 稻鸭共生要求雏鸭在出生后10d,在水稻田中,要求雏鸭有具有很好的水性。所以,在雏鸭出生后4~5d 就要会水,但这个时候的雏鸭尾脂腺的分泌能力尚未健全,由于雏鸭身上的绒毛容易被水浸湿,体重就会增加,严重的会被溺死。雏鸭下水后羽毛如果不迅速干燥,还会造成体温急剧下降,衰竭而死或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疾病。驯水一般在睛天进行较好,第1次驯水最好在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30min 左右将鸭子全部赶上岸,让其在太阳光下梳理羽毛并休息。15:00 左右可进行第2 次驯水,以后驯水时间可适当延长,直到鸭子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对一些体质较差、羽毛长时间不干的雏鸭,要及时烘干羽毛,可减少死亡率。

4 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
4.1 放入稻田前的准备工作
4.1.1 采食训练

稻田里的杂草、害虫和水生动物,都是鸭子的天然食物,但是为了让鸭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野生食料,在把鸭放入稻田之前,就要对鸭子进行相关的培训。

要做到少给鸭子喂食,让其自由觅食,形成自己采食的能力,并且让它吃惯各种饲料,并敢于自主地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经过训练过的鸭子,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在恶劣的环境下更能生存,在稻田中也就可以采食各种野生饲料。

4.1.2 放鸭时间计算

通常,水稻旱育秧时间在30d左右,鸭的孵化时间在28d。水稻栽秧后5耀7d成活,方可放鸭。而雏鸭孵化后,经驯水7耀10d 方可放入稻田。之后有60耀70d的稻鸭共生时间,直到水稻抽穗后鸭子从稻田里收上来,稻鸭才重新分开。

4.1.3 信号调教

很多鸭子放在稻田里面,是难以管理控制的,所以要有特殊的指挥信号来进行管理。所以,要有特殊的信号和动作对雏鸭进行训练,使雏鸭习惯这种信号和动作,使之产生条件反射。这种训练要从鸭子幼期的时候开始,一定要用固定的口令或音乐训练,口令的选择要根据适当的情况进行选择,目的是让雏鸭形成条件反射。

4.2 放入稻田后的饲养管理

育雏约10 日龄后的雏鸭转入稻田,因为没有经过相应的锻炼,刚放入稻田中的鸭子防御敌害以及抵抗能力还比较差,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要在稻田周围设电栏网,来防御天敌,保护鸭子。同时在每块田的田头,搭一简易鸭棚,为鸭挡风遮雨和供其喂食之用。在棚内放置1 个约10W的灯泡,天黑时候打开。鸭子刚进入稻田的时候要进行人工饲养,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养,20d 内应饲喂全价日粮,15d 内在人工饲喂的基础上,应该让鸭子在田间进行自由采食,这样可以提高鸭子的体质,以后可改为1日2 次和1日1 次。25日龄后可饲喂一些秕稻、糠麸类饲料。饲喂次数可改为隔日1次或隔2日1 次。在饲料更换时,要逐步进行,以防止应激。同时鸭必须有专人管理、调教,根据鸭群的生长情况来决定补料的多少,做好记录。鸭子放入大田后,要经常巡田观察,每隔4耀5d要下田检查1次,既要观察水稻长势,杂草和病虫害情况,更要注意鸭子是否有生病和死亡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5 结束语

随着稻鸭共生技术的普遍推广与实验实施,很多地方的种植户也纷纷效仿,追求更大的利润。稻鸭共作是利用水稻与鸭这两个不同门类的物种构建起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可不用化学药剂除草治虫,为生产有机鸭肉、稻米探索出一种最有效的种养方式。

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创新高


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种养基地,青蛙从稻田中跳出来,准备吃食。

沅江市三眼塘镇荷花村,王正飞(左一)在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种养基地察看稻谷的生长情况。

1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令人眼界大开

一亩地采用稻-稻-油种植模式,年收入不超过3500元;而采用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每亩收入可达7.3万元。怀着几分好奇,国庆假日,记者来到沅江市三眼塘镇荷花村,一探究竟。

下午5时,已到青蛙晚餐时间。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王正飞和一名技术人员,每人提着两大桶蛙食,兴冲冲地来到种养基地。

40来亩的种养基地,围墙圈牢,铁门把守;稻田上方,天网罩得严严实实。防小偷是其次,主要是防止鸟、蛇、老鼠、黄鼠狼等青蛙的天敌偷食。王正飞嘿嘿一笑。

深秋,夕阳西下,阳光打在沉甸甸的稻谷上,甚是壮观;微风吹过,稻香扑鼻。

王正飞和技术人员将蛙食撒在稻田的土垄上。

先是几只贪吃的青蛙从稻田跳了出来;接着,成群结队蜂拥而上,几分钟后,土垄已密布青蛙,田间只听到青蛙进食的呱啦呱啦声。

大约一刻钟后,饱餐一顿的青蛙纷纷返回稻田,去禾下乘凉消食了。

谈起稻-蛙-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憨厚的王正飞立马变了一个人,滔滔不绝。

青蛙养殖。先建好基础设施,包括供水排水系统、青蛙栖息用餐平台、围网与天罩。青蛙养殖可用地下水或江河水。3月中旬至5月,繁殖蝌蚪并放入稻田,长成幼蛙。青蛙生长期要投放专用饲料。

水稻种植。6月上旬插秧,种植一季稻。插秧后,不需除草,只需管水晒田,因稻田肥沃,水稻生长快,挤压了杂草生长空间;也不用打农药、施化肥,可用青蛙捕杀病虫,用蛙粪肥稻。

蔬菜种植。10月蛙稻收获,到次年3月,可种一季蔬菜。不需松土,不用农药化肥,种植的全是有机菜。

每亩收入7.3万元,的确不是吹出来的。王正飞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以2015年为例,亩产青蛙1000公斤,批发价60元/公斤,收入6万元;一季有机稻,亩产600公斤,每公斤10元,收入6000元;再加一季再生稻,亩产200公斤,每公斤20元,收入4000元;一季蔬菜,收入3000元。今年青蛙批发价还是60元/公斤,亩收入也不会低于7万元。

其实,每亩养殖1500公斤青蛙,没一点问题,每亩收入上9万元不是难事。公司副总经理夏伟闲悄悄告诉记者,老王是一个低调人,不想把话说得太满。

销售情况如何?

好得很!王正飞介绍,公司获得了中国第一块青蛙人工养殖牌照、中国第一块青蛙销售牌照。有了林业部门颁发的这两块牌照,养殖和销售才能畅行无阻。目前,公司出产的青蛙已销到长沙、武汉、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海口等地,青蛙一运到,就被酒店饭馆和零售商一抢而空。

稻米和蔬菜更好销。王正飞笑哈哈介绍,稻子还在田里就被抢购一空,客户要稻谷,不要大米,担心调包,稻谷一下田,便被拖走了;蔬菜不用上市,几家大餐馆就包了。

27年不懈摸索,成功掌握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秘诀

蝌蚪、幼蛙相当娇贵,极易生病,青蛙规模化人工养殖,此前全国没有成功先例。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王正飞介绍,为攻克青蛙规模化养殖难关,前前后后试验了7年,最终能修成正果,真的脱了好几身皮。

王正飞,属于农村那种脑瓜子特活络、不安分伺弄庄稼的农民。养蛙之前,办过酒厂,开过饭店。

2005年他与妻儿来到广东开餐馆。

蔬菜不好吃。王正飞常听到客人抱怨。

的确,靠化肥、农药种出的蔬菜,有一股淡淡的苦味。

要种出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有机蔬菜!2008年4月,王正飞将餐馆交给妻儿打理,只身一人一头扎进沅江市茶盘洲镇南港村,开始自己的有机蔬菜种植试验。

不打农药,蔬菜被虫子啃光了。

王正飞观察,吃蔬菜的虫子来自飞蛾产卵。

用纱布罩上,蔬菜依然被虫吃了;用灯光诱捕飞蛾,没有效果。

青蛙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么?可否用青蛙来消灭吃蔬菜的虫子?

王正飞在菜地水池边留意到一只青蛙。

通过1个多月观察,发现这只青蛙主要靠捕捉飞蛾、蚯蚓为食。一只青蛙活动范围大约为8平方米,此范围内,蔬菜基本上没有被虫啃食。

人工养殖青蛙,消灭虫子,种植有机菜!一个大胆的念头从王正飞脑中升腾。

人工养殖青蛙,全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从事农业、水产科研的几位专家提醒王正飞。

邻近的泗湖山镇,一位农民养了两年青蛙,一无所获。当得知王正飞要养青蛙,头都甩脱:莫费神了,青蛙人工就是养不出。

王正飞从网上得知,四川绵阳有个人工养殖青蛙基地。

交罢学费,听了一堂课,在10多亩养殖基地寻找了好一阵,才发现一只青蛙。王正飞心中有数了,这个基地人工养殖青蛙不成功,无非是忽悠点学费。

看来还得靠自己摸索。

认准了的事,王正飞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当年7月,他从田间地头捕捉了一些青蛙,放在2分多菜地养殖,每天悉心观察,详细记录。

人工养殖青蛙,涉及不少生物学知识。王正飞仅初中毕业,这方面知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他将儿子的初高中生物课本搬出来。看不懂就电话询问读大学的儿子和镇里、市里的科技人员。

为集中精力学习,王正飞想到了一个笨办法,抄书。足足抄了3个月后,初中到高中生物课本已抄了一遍。记者看到,王正飞抄写的笔记本就有厚厚9大本。

几个月工夫下来,王正飞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到年底青蛙冬眠时,已基本弄清青蛙的习性。

2009年开春,人工繁殖蝌蚪、幼蛙获得成功。王正飞在15亩地上展开试验:一部分地养青蛙,一部分地蛙稻共生,一部分地种蔬菜。由此,王正飞跨进了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门槛。

年底,他动员在外上班的儿子辞掉工作,回家共圆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梦。

2010年,王正飞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青蛙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但问题也接踵而至:青蛙相继发病,食物供应不上。

对症下药,必须找到病因。他弄来几十个泡沫箱,每个放一只青蛙做对比实验,昼夜守护,细心呵护。

为给青蛙治病,王正飞给青蛙打过青霉素、链霉素、黄莲素,甚至给青蛙用针灸治疗但收效甚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摸索,到2013年,王正飞已彻底弄明白蝌蚪、幼蛙、成蛙致病原因,青蛙养殖成活率达95%以上。

其实,养青蛙并不复杂,需要的是一种纯自然环境。王正飞介绍,养殖基地要通风、透光,高温时要能遮阴。关键的是养蝌蚪的池子,要用原生态泥土池。

我父亲已成为青蛙病防治里手。王正飞的儿子王文带着自豪口吻告诉记者,只要他看一眼,就知道青蛙患了什么病,且往往手到病除;像红皮胀气烂皮等青蛙病,都是他发现并命名的。

现在,公司养青蛙已不用打任何药了,只需2月上旬在稻田水沟用石灰消毒一次就行了。王正飞介绍,将蝌蚪卵块放入田间,青蛙便会自然健康生长。

为解决青蛙规模化养殖带来的食物供应短缺,王正飞也是费尽心思。

先是用蚯蚓,但量太小,供应不上;接着是人工繁殖肉蛆,因含肉毒素,导致幼蛙生病;再用牛蛙养殖饲料,但肉质不够鲜嫩经过40多次反复试验,2013年终于研制出配方独特的青蛙饲料,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和激素。

王正飞告诉记者,直到2014年,公司才真正成功掌握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秘诀,目前已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蛙稻共生技术路线、质量标准、喂养饲料、操作规程,拥有各项专利11项。

林业主管部门认为,黑斑蛙作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被大量非法捕捉,正日益减少。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开辟了一条保护野生青蛙的有效渠道。人工养殖青蛙上市,野生青蛙便失去了市场,这与倡导人工养殖娃娃鱼、中华鲟,是同一道理。

3大范围推广蛙稻共生模式,让更多农民致富,让更多消费者吃上生态米、有机菜

师傅,又来讨教了。王正飞正在给青蛙喂食,他的两个徒弟请教来了。

周春华、汤荣胜,益阳市资阳区人。

在我们眼里,王总就是养青蛙的祖宗,碰到麻烦只好来找师傅。小周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搞了8亩地的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亩产青蛙不会少于1000公斤。中秋节已上市了一批青蛙,俏得很。抛开成本,综合收益不会少于40万元。

王总全国各地的徒弟不少于3000人。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夏伟闲介绍,全省经王正飞指导进行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的面积至少有1000亩,已从沅江市辐射到三湘四水;因中央电视台推介其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学员慕名前来取经。

王正飞递给记者一本厚厚的学员登记簿:

8月5日,白志海,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丛林镇家桐乡盘龙村2村;

9月18日,詹昌银、曾念懿,福建省长汀县庵杰乡庵杰村坪上路3号;

学员不要一分钱学费,还免费食宿。

看到记者一脸的质疑,王正飞的儿子王文解释,我父亲是个有点情怀的农民,他人生的价值就是想将蛙-稻-菜模式尽快向全国推广,能让更多农民致富,让更多消费者吃上生态米、有机菜。

这并不是说他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其科研成果能得到广泛应用,他就觉得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王文指着种养基地几块荒芜的稻田对记者说,这些稻田本来都是要进行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的,但其他养殖户需要种蛙,父亲宁愿自家基地荒芜,也要满足别人的需求。

人家地也租了,基础设施都已做好,不给人家种蛙怎么行呢?听到儿子的抱怨,王正飞凑过来笑嘻嘻地解释。再说,卖种蛙、饲料,还可以赚钱。

为让农民放心大胆进行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王正飞利用公司的品牌、销售牌照,为其他养殖户代销产品。每公斤青蛙40元保底收购;超过这个价,公司每公斤只收1元的销售成本费用,其余全归养殖户所得,保证养殖户只赚不亏。王正飞说。

王正飞坦言,随着蛙-稻-菜种养规模扩大,几年后青蛙价格肯定会下降,只要比纯粹种稻谷强就行。王正飞告诉记者,他打算在蛙-稻-菜基础上,增加养殖品种,稻田周边的沟渠,还可养甲鱼、泥鳅、鳝鱼,今年试养了一些,效果不错。

奇迹,在打盹中发生

王正飞攻克青蛙病小故事

牛顿因苹果砸到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王正飞有也类似的体验,只因打了个盹,找到了攻克蝌蚪病的药方。

青蛙难养,难在蝌蚪和幼蛙。

王正飞试养青蛙早期,蝌蚪能长成青蛙的仅三成,其余的都生病夭折了。他发现,水泥池里的蝌蚪容易长白毛,不久都死了;铺塑料池子里的蝌蚪则容易长成畸形。

为弄清病因,王正飞找来水产、农业方面的专家会诊。专家认为,这都是细菌感染所致,必须用药。但药下了,仍没有效果。

急火攻心,茶饭不思。

为找到病因,王正飞连续半个月用3个水池进行蝌蚪、幼蛙养殖对此试验。

王正飞实在太疲惫了。

一个下午,一个水池的水龙头没有关好,他便头一偏睡着了。

打了一个盹醒来,奇迹出现了。没有关水龙头的池子里的蝌蚪、幼蛙身上的白毛不见了;再一看另外两个池子,蝌蚪、幼蛙身上白毛依旧。

难道活水能治好蝌蚪长白毛的毛病?一道灵感从王正飞脑中闪过。

他连忙将另外两个蝌蚪长满白毛的水池水龙头打开,让自来水哗哗流淌。

两个小时后,奇迹再次发生了,蝌蚪身上白毛不见了,活蹦乱跳起来。

其实,细菌最怕干净的活水。相关专家证实了王正飞的猜想。

由此,王正飞恍然大悟,野外蝌蚪不生病,繁殖得相当好,一切归因于自然环境。于是他将水泥池改为泥巴池,将铺在池子中的塑料拆除,一切归于原生态状态,蝌蚪成活率大大提升,成蛙率达九成以上。

通风、透光、高温时有遮阴处,原生态自然环境最适合青蛙生长这是王正飞从一次打盹中摸索出的青蛙成功养殖秘诀。

农业挖潜空间有多大

1亩地收入可达7.3万元。听到这个天方夜谭般的数字,笔者先是惊讶、好奇和质疑;而在了解事实真相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农业挖潜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低在何方?低在产品结构、生产方式与运营模式。

走进琳琅满目的生鲜超市可发现,大米每公斤有3元、5元、8元的,也有10元以上的;苹果每公斤有10元、15元、20元,也有30元以上的猪肉、牛肉等农产品价格同样分了三六九等。

这说明,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大有文章可做。

一是去产能。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必须优化品种结构,减少大路货农产品生产,依靠科技,创新产品供给,以高端农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二是补短板。补高效农业的短板,补农业生产方式、经营业态、营运模式的短板。同样一片稻田,沅江理想生态农业公司探索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效益便成倍增长。

其实,耕种了千百年的稻田只因种养模式改变而效益倍增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稻虾共生、稻鱼共生、鸭稻共生等,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除产品结构、种养模式创新给农业带来的喜人嬗变外,新的营运模式,也能将农业带入新的境界。依托互联网+,穷乡僻壤的土特产可销往大江南北,这已不是传奇;传统农业牵手资本众筹碰撞出绚丽火花,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目光。农业众筹风生水起,农业发展活力勃发。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饲养管理


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0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 以不同方式干扰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 60~70天,在此期间约75% ~80%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制下无法长大。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孳生的杂草、块茎及种子: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第三是鸭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到90%以上, 比常规稻作提高40%以上。

防除水稻病虫 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据调查,一只400~450克的雏鸭,1小时可采食 86~99头害虫,种类达14种以上;此外,鸭胃解剖表明,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417~1033头,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子的不间断活动,除虫灭草,吃掉水稻部分黄叶,破坏了稻瘟、白叶枯、纹枯等病菌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寄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纹枯病的发生。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只鸭子在稻田排泄的粪便约1 0千克(相当于N49克、P2O572克、K2032克),能有效补充水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湖北农学院研究表明,稻田放鸭后能大幅度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比常规稻区增;~D88.18% ~124.63%。因此,稻鸭共作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用量,不仅减少了物质投入和节约了成本,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生态效果显著。

2. 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

在稻鸭共生技术中,鸭是关键,其品种的选择和生产管理尤其重要。如鸭的体型过大,会吃秧或压倒、压死秧苗,且体型大的肉鸭不善于运动,不适合在该技术中应用。如肉用型的北京鸭、樱桃谷鸭不容易适应稻田放养环境, 且生长速度降低。因此, 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是中小体型、抗逆性好、生活力强、繁殖力强、善活动、喜食野生植物,同时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鸭肉。樱桃谷鸭和当地鸭杂交后的杂交鸭、兼用型鸭和蛋用鸭可直接应用于稻鸭共生。考虑到农民养鸭的经济利益,结合该项技术要求,也可选用体形稍大点的杂交肉用鸭。同时,我们也可利用我国丰富的鸭品种资源,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更适合稻鸭共生要求的鸭品种。

3.苗鸭的饲养管理

稻鸭共生技术,要求苗鸭7~10天后要放入稻田,日夜生活在没有保温条件的大自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抗逆体质就无法生存,也就无法取得稻鸭共生的成功。因此,稻鸭共生的成功与否,除了苗鸭的质量外,关键看育雏和驯水。

苗鸭的育雏刚出壳的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比较弱,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的疾病和死亡。长江中下游6 月份栽秧时的气温通常在20℃ 左右。因此必须给雏鸭进行人工保温。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稳定在26~ 28℃ 。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降低1~2℃ 。要尽早让雏鸭进行试水开食 。 试水 时可让雏鸭自由饮水,或是在幼鸭身上喷洒些水,促使其相互啄食身上的水珠。饮水应配制成1%的盐酸环丙沙星溶液,连用 3天。开食应在雏鸭出壳24/J',时内进行,开食时用的是米饭,必须先用淘米水洗散,直到不烫手不粘手时即可喂鸭,有条件的每百只鸭加拌2~3只熟蛋以满足营养。尽量让小鸭学会吃食。饲喂次数:1~7 天,每天喂6次;7~21天,每天5次; 21~28天, 可再减少饲喂次数。饲喂原则应遵循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少餐多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保证育雏阶段的营养需求,要有符合雏鸭生长发育所需的高质量的全价配合料。实际中可参照普通麻鸭的营养标准。另外,要对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出壳后的雏鸭要马上接种小鸭病毒型肝炎疫苗,等稍微长大后,接种禽霍乱疫苗。对有鸭瘟发生的地区,还要接种鸭瘟活疫苗。

苗鸭的驯水 未经驯水的雏鸭直接放入稻田,死亡率高。稻鸭共生要求雏鸭约10日龄即要放入水稻田的自然环境中,这就要求雏鸭有较好的适应水的能力。因此, 当雏鸭在 4~5日龄时即要驯l水,但此时的雏鸭尾脂腺的分泌能力尚未健全,身上绒毛容易被水浸湿而下沉,体质较弱者还会被溺死。雏鸭下水后羽毛如果不迅速干燥,还会造成体温急剧下降,衰竭而死或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疾病。驯水一般在晴天进行较好,大批育雏最好在水深1 5~20厘米的水泥池里进行,在鸭子上下池的一面要做成30度左右的斜面, 以便鸭子上下水。第1次驯水最好在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30分钟左右将鸭子全部赶上岸,让其在太阳光下梳理羽毛并休息。1 5:00左右可进行第2次驯l水,以后驯水时间可适当延长,直到鸭子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对一些体质较差、羽毛长时间不干的雏鸭,要及时烘干羽毛,可减少死亡率。

4.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

放入稻田前的准备工作 (1)采食驯练。稻田里的杂草、害虫和水生动物,都是鸭子的天然饲料,在雏鸭放入稻田以前,必须对其有意识地进行稻田采食驯I练。首先尽量少给鸭喂食,让其产生强烈的采食欲,使它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饲料,并敢于自主地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经过采食驯l练过的鸭子,能很快地适应环境,放入稻田后能够马上采食各种野生饲料。(2)放鸭时间计算。在鸭放入稻田之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是分别进行的,其开始的时间也大约相同。通常,水稻旱育秧时间在30天左右,鸭的孵化时间在28天。水稻栽秧后5~7天成活,方可放鸭。而雏鸭孵化后,经驯水7~10天方可放入稻田。之后有60~70天的稻鸭共生时间,直到水稻抽穗后鸭子从稻田里收上来,稻鸭才重新分开。(3)信号调教。一群鸭子,少则几百只,多则数千只,一旦放入稻田里,如果没有经过特别的指挥信号的调教,则很难控制。因此,要用固定的信号和动作来对雏鸭进行驯l练,使鸭群建立起听指挥的条件反射。放牧驯J练要从雏期开始,一定要用固定的口令或音乐驯练,这种口令因地因人而异,只要能达到雏鸭的条件反射即可。(4)放鸭数量控制。放鸭数量与鸭子的大小、田间饵料多少和共生效果大小等有关。日本稻鸭共生一般是放 1 80~300只/公顷。我国长江中下游应以225~270只/公顷为宜。稻鸭共生初期,一群鸭以1200~1500只/公顷,面积0.27~0.33公顷为宜。在放鸭前应将整块大田设置初放区,让鸭子头2天在初放区活动,便于鸭子适应和管理。

放入稻田后的饲养管理 育雏约1 0 日龄后的雏鸭就由舍内养殖转向稻田养殖,让鸭一直生活在稻田中。因为没有经过锻炼,刚放入稻田中的鸭子防御敌害的能力和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还比较差,必须要人为地加以防御措施。要在稻田周围设电栏网,以防御天敌,保护鸭子。同时在每块田的田头,搭一简易鸭棚,为鸭挡风遮雨和供其喂食之用。在棚内放置1个约10瓦的灯泡,天黑后,打开灯。鸭子移入稻田后,2天内应该在田头的简易棚内进行人工饲养,以后慢慢地逐步向田间放养过渡,20天内应饲喂全价日粮,15天内在人工饲喂的基础上,让鸭子在田问进行自由采食,这样可以提高鸭子的体质,以后可改为1日 2次或1日1次。25日龄后可饲喂一些秕稻、糠麸类饲料。饲喂次数可改为隔日1次或隔2日1次。在饲料更换时,要逐步进行,以防应激。同时鸭必须有专人管理、调教,根据鸭群的生长情况来决定补料的多少。鸭子放入大田后,要经常巡田观察,每隔4~5天下田检查1次,既要观察水稻长势、杂草和病虫害情况,更要注意鸭子是否有生病和死亡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当水稻抽穗灌浆时,为了防止鸭子吸食谷粒,要适时地将鸭子从田间收回。由于鸭子入稻田后,为了加大鸭在田问的活动量,大量减少鸭的辅助饲料,致使鸭子落膘,比较瘦弱。因此,收回后要在室内进行短期快速育肥,7~10天后即可上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