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鲌夏花鱼种培育试验

上海市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了保护传统特色资源,在上海淀山湖水域收集野生蒙古鲔资源,开展蒙古鲔的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工作,现将蒙古鲐夏花鱼种培育试验做如下介绍。

一、材料和方法

1.培育池塘试验在上海全杰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1号、5号池塘进行,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均为3.5亩,水深1.5~1.8米,池底淤泥5~10 厘米,池底平坦,池埂坚固不渗漏。进排水口分开,进排水方便,水源来自太浦河,水质良好,进水口用 60目筛绢过滤,以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侵入。

2.放养前准备放养前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干法清塘,一周后加水至1.0米,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经充分浸泡搅匀后全池均匀泼洒,促进浮游生物的快速生长繁殖,为鱼苗下塘提供大量优质的天然饵料。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应与鱼苗入塘时间相配套,在池塘浮游动物处于高峰期的时候放苗。

3.鱼苗放养蒙古鲐水花鱼苗由上海全杰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自繁,亲本来源于淀山湖原种。蒙古鲴幼苗出膜后2~3天、体鳔形成、能在水中平游时,可带水出苗,进入苗种培育阶段。放养前一天将 30尾鱼苗放入池中专设的网箱,试水24小时观察鱼的动态,如果没有任何异常方可放苗,进行培育。下塘前测试暂养网箱和池塘的水温,两者温差不应超过 2C。若鱼苗是从外地运入,需将装运鱼苗的尼龙袋放入池塘水面半小时左右,让其白行调节温差后再下塘。放苗时应该选择晴天10:00点左右、无大风、上风处下塘。鱼苗放养密度控制在20万尾/亩。放养时间为2013年6月20日,两池各放养70万尾,平均亩放20万尾。

4.投饲管理鱼苗培育采用豆浆法,放养后第二天即可喂食,每天全池泼洒黄豆浆2~3次,泼洒时要求池面每个角落都要泼到,以保证鱼苗摄食均匀。下塘之初,每天每亩需用黄豆3~4千克,浸泡磨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一周后增至5~6千克,每天2 次,时间在9:00和14:00,具体数量依天气、水质情况适当调整。第15天开始,投喂豆浆与翘嘴鲐专用配合饲料0号粉碎料混合物(0号料蛋白质含量为44%),直至培育结束。

5.水质管理整个培育过程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对养鱼池的水质从肉眼观察要求为肥、活、爽,每天开动增氧机,使溶氧保持在 5毫克/升以上,必要时采取不问断循环微流水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在理化指标上要求pH保持在7~ 8.5,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其余指标必须符合NY 5051--2001的要求。

6.夏花出塘鱼苗经30~40天培育,体长达3.5 厘米左右时称夏花鱼种,可以出塘、分稀继续饲养。出塘前应进行3次拉网锻炼,炼网在每天清晨低温时进行。第一次只要将鱼拉网起水后马上放回原池:第二次将鱼起捕后移入网箱,点数后回池:第三次将鱼起捕后移入网箱,但密度不宜太高,每立方米水体放3万尾左右,然后把网箱沿池塘边走一圈,使鱼苗大部都能顶水游动,然后分塘饲养。夏花的运输也要在低温下进行,带水操作,动作轻快,运输通常用尼龙袋充氧包装,根据路程远近,每袋3000尾左右,以防鱼体挤压擦伤死亡。

二、结果

1.鱼种成活率、出塘规格和养殖产量经过36 天的精心培育,至7月底出塘时收获体长3.5厘米的蒙古鲴夏花鱼种103.32万尾,成活率达73.8%,折合平均单产14.76万尾/亩。

2.产值和效益 整个夏花鱼种培育过程中,投喂黄豆525千克、翘嘴鲍专用配合饲料0号料245 千克。夏花鱼种市场销售价为350元/万尾,鱼种培育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具体效益分析见表1。

三、小结与讨论

1.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亩放蒙古鲌水花20万尾,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投喂豆浆+翘嘴鲌专用配合饲料0号料粉碎料的方法,经36天培育,获得体长3.5厘米的夏花鱼种103.32万尾,成活率达到 73.8%,经济效益显著。我们研究认为,当蒙古鱼自鱼苗生长到体长2厘米后,应投喂粗蛋白含量40%以上的翘嘴鱼自专用配合饲料粉碎料,每天2次,在上风口投喂,以保证苗种生长所需。同时,由于蒙古鲴鱼苗有着显著的畏光性和集群性,池塘水质需有一定的肥度,透明度不宜过大,控制在20~25厘米。

2.决定蒙古鲴夏花鱼种培育产量的主要因素是鱼苗放养后池塘前期轮虫数量。本试验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法,培育的天然饵料丰富,轮虫生长速度快,高峰期要比有机肥料肥水的时间延长2~3天,投入池塘的有机肥量大为减少,有利于水体保持良好的透明度,水质不易败坏,有利于后期轮虫生长。养殖后期,随着食性转换,把含蛋白质40%的商品饲料经过粉碎后投喂,很好地提供鱼种生长所需的营养,这也是提高鱼种产量的原因之一。

3.分期注水调节水质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鱼体的增大,投喂量也随之增加,逐渐加入适量的新水,以扩大水体体积,对于调节水质、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和鱼类生长、提高饵肥效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具体方法为:注水口应用6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严防野杂鱼进入。水应平直地流入池中央,切勿使水在池中形成旋流。每次注水时间不能太长,并应注意避免水流冲坏池埂或泛起池底淤泥,搅浑水体。为保持有较好的水质,定期用25毫克/升生石灰、5毫克/升光合细菌进行调节。

相关推荐

蒙古红鲌


中文名称 蒙古红鲌
拉丁名称 Erythrocu1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Basilewsky)
英文名称 Mongolian redfin
地方名称 红梢子、蒙古鲌、尖头红梢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红鲌属(=红鳍鲌属)
拉丁属名 Eryghrocu1ter Berg,190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19~21;侧线鳞74~79;下咽齿3行,542一244或442~245;鳃把外侧18~21,内侧20~23;脊椎骨47~49。体长为体高的3.9~.4.5倍,为头长的3.6一4.4倍,为尾柄长的5.5~6.6倍。头长为吻长的3.2~3.8倍,为眼径的5.3~6.7倍,为眼间距的3.0~3.8倍。一头长和眼间距。随体长增长而相对增大。体延长而侧扁,头部背面平坦,头后背部微隆起。吻略突出,口端位,口裂稍斜,后端伸至鼻孔后缘正下方,下颌比上颌略长。下咽齿顶端呈钩状,鳃耙细长。背鳍第3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硬刺,起点至吻端稍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最长鳍条比头短。胸鳍短,仲达胸、腹鳍间距的1/2~2/3处。腹鳍不达肛门。尾鳍分深叉。鳔3室,中室最大,后室细长,伸至体腔后部。腹腔膜银白色,肠管长约和体长相等。身体上半部浅棕色,下部银白色,杂有虹彩光泽。背鳍灰白色,胸鳍、腹鳍和臀鳍均为淡黄色,尾鳍上叶淡黄色,下叶为鲜红色(体长在8.0厘米以下的幼鱼仍为淡黄色)。

生活习性 捕食小鱼的凶猛性鱼类,行动迅速,平时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中的中、上层栖息,活动较分散,繁殖季节常群集产卵。冬季多集中在河流深水处或湖泊的深潭越冬。
蒙古红鲌幼鱼和成鱼的食性有显著差别,体长在3~10厘米时基本上仍摄食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水生昆虫,随着个体的增长,其食物中开始有塑条和虾虎小鱼出现,到25厘米左右则多以鱼类为主要食料,捕食小型鱼的种类和数量随索食地区的鱼类组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放养湖泊中,蒙古红鲌也常猎食小规格放养鱼种。

鲫鱼(盘锦1号杂交)夏花鱼种培育


(一)池塘选择与修整
育苗池应选择在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面积2~4亩,水深1~1.5米;池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层6~10厘米,池边无杂草,鱼池底部不渗漏,距离孵化池较近的地方为好。池塘选好后,首先进行整修,清除淤泥,平整池底,加固池埂,铲除池坡杂草,而后再行消毒。

(二)清塘消毒
1.生石灰清塘
(1)干法清塘
池底留水6厘米,每亩使用生石灰70~80千克,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2)带水清塘
每亩池塘使用生石灰120~125千克,溶解成乳状后,加水稀释,金池泼洒,残渣弃掉。

2.漂白粉清塘
(1)干法清塘
每亩用量为4~6千克,加水溶化,全池泼洒。

(2)带水清塘
水深1米,每亩用量为12~15千克,溶解后全池泼洒。

(三)培养肥水
水花要以肥水下塘为好。在下塘前5~7天,开始肥水,每亩每天用黄豆2~4千克,经浸泡、磨浆、滤渣,每天2次,全池泼洒,以资肥水,培养轮虫繁殖高峰期,使鱼苗下池后,立刻张口得食。

池塘肥水有多种方法,要因地制宜,选择既经济又方便的方法,如浙江大豆磨浆法,广东、广西大草堆肥法,江西吉安冬粪法,大连水产学院低温培育轮虫法等。

(四)水花投放
水花下池,以亩放10万~15万尾为好。及时下塘,能够提高夏花出塘成活率。放苗前要测定池水温度,水温不宜差异太大,要与孵化池水温接近为宜。鱼苗经过投喂蛋黄以后,稍经一段时间,即可过数下池。放苗时要在上风头,用笆斗将鱼苗放至与水面相平处,徐徐放进池内。

(五)日常管理
1.投饵
鱼苗下池之后,每天以黄豆浆泼洒,上午8时、下午3时各1次。先沿池周边泼洒,然后泼洒全池。泼洒要细,要均匀,好像牛毛细雨一样。5天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掌握,10天之后,可在鱼池四周,选几个点,以鱼粉与饼糊混合做成面团,放在池边,让鱼苗觅食,观察鱼苗情况。在鱼苗培育期间,要选派专人进行管理,按时、准确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注水
鱼苗刚下池,池水不宜太深,有80厘米即可。过6~7天后,开始进行第一次注水,此后每隔7~10天,应注入新水1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以增加鱼苗的活动空间和改善水质。注水时,水管头要套上细筛绢,防止野杂鱼及其他有害生物入池,危害鱼苗存活。

3.巡塘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鱼苗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投饵量与施肥量,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观察有无鱼病发生,对青蛙和蛙卵,以及其他有害昆虫,及时捞出并消灭。

(六)拉网锻炼与分塘稀养
水花经培育20天左右,当全长达2.5厘米时,要进行分塘稀养。分塘之前,须进行拉网锻炼,增强鱼苗体质,以适应筛选、分塘及运输。第一次拉网,让鱼群集中于网内,不起网,不困鱼。拉网时,缓缓前行,慢慢拢网,呈半离水状态,集中片刻,立即撒网放鱼;隔一天,第二次拉网,让鱼密集网中,约半小时左右,用捞海过数,放入池中;再隔一天,第三次拉网。可进入流动网箱中,一人推网在池中慢行,一手持抄网,将弱苗、杂物、浮床等捞出,待鱼苗活动平稳后,将其轻放入池。此后,即可安排分塘、外运。

鱼苗在隔天休息期间,须泼洒熟浆,以补充饲料,增加营养,增强鱼苗体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65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等边浅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