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坛地方猪种米猪

米猪本身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已经绝种。米猪是江苏金坛的地方猪种,其体型小,但生产性能在本土猪当中还是算是不错,其名字也是因此而来。这里小编将和大家全面介绍下这个个体型不大但作用不小的米猪,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米猪(Mipig)是原产于江苏省金坛市的地方猪种,由于该猪历史上来源于体型较小但生产性能优良的猪种而得名。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米猪中心产区在江苏省金坛市,多集中在金坛的水北、河头、尧塘、儒林、白塔、洮西、朱林等镇。主要分布于溧阳、丹徒、丹阳、武进及毗邻的市(县)。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较快,被省内外部分地区引种。

米猪因分布广,各地条件不尽相同,据陈效华等(1964)调查,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北生头、大南生和小南生。后两者比较接近,常合称为南生头。目前,北生头已消亡。

南生头分布于北生头之南,故名。分布区绝大部分在江南,由于饲料条件较好,管理较细致,因此其体质较北生头细致疏松,体型也较丰满。个体略小,头稍短,耳小且耳根软,背腰宽而下凹,腹部大而下垂,呈球状,故俗称荷包生或元宝猪。

产于金坛、武进南部和溧阳、宜兴一带的南生头,常被称为小南生或称金坛猪,其体质在米猪中最为细致疏松,是米猪的正宗。在过去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50~70日龄断乳时体重在12kg左右,再饲养5~6个月后,体重达50~60kg时即出售或屠宰。其脂肪较多、肉质较好[www.nczfj.com],屠宰率约为60%~65%。母猪繁殖性能强,一般年产仔2~2.5窝,但每窝产仔数较少。由于其耳和尾都稍大,毛较稀软,皮薄而松弛、软如棉花,故又称为棉皮猪或薄皮猪。

产于扬中下洲和武进小河一带的南生头,体质较小南生为结实,常被称为大南生,其性能和外形特征,与地理分布位置一样,介于小南生和北生头之间。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主产区金坛市位于北纬31o3342~31o5322、东经119o1745~119o4459,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沪、杭三角地带的中枢。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6天;年降水量1078mm,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日照时数2034h。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水稻、麦类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豆、棉花、薯类、花生、芝麻、瓜类、各种蔬菜等,饲料作物主要有红花草、南瓜、甜菜、胡萝卜等。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饲料资源为米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在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当地已逐步形成了体型较小,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猪种,称棉皮猪。太平天国失败后(1864),大批苏北人南迁,带入了毛粗皮厚、体型较大的华北型猪种,称之为沙皮猪,与棉皮猪杂交后,逐步分化成两种类型,即小型米猪(棉夹沙)和大型米猪(沙夹米)。原来的棉皮猪因体型小被淘汰,棉夹沙结合了双亲优点,受到农民喜爱,经过长期选育,发展成为现在的米猪。

米猪的形成也与当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水平有密切关系。产区位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气候条件好,适宜各种农作物和饲料生产,同时粮食加工、酿酒、榨油等加工副产品丰富,为米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加上当地农民长期习惯熟食饲喂,精青搭配,垫圈舍饲,精心管理,逐渐形成米猪。米猪适应性强,特别适宜太湖流域地区饲养,其他地区引进饲养,生长情况良好。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江苏省畜牧生产管理部门2006年调查,全省有米猪母猪8000多头,公猪19头,主要分布在常州市的金坛、武进一带。在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也有少量分布。

历史上米猪曾是当地群众养殖的当家品种,群体规模较大。据《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1979年全省有太湖猪45.44万头,其中米猪占8%(米猪原为太湖猪的一个类群),约为3.64万头。《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80年产区太湖猪60多万头,米猪占5.6%,约为3.36万头。20世纪8090年代其存栏量始终稳定在3万头以上,最高年份的1992年达5.5万头。随着优质瘦肉猪的推广,以及猪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当地先后引进推广了二元杂种母猪、苏太猪和洋二元母猪以及国外瘦肉型猪,米猪饲养量开始逐年减少。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米猪头小嘴长,面平直或略凹,额纹少而浅、多竖纹或略有横纹,耳软、下垂过嘴角。背腰略凹,腹大下垂。被毛细疏短软,色浅黑。四肢卧系,腿臀多倾斜,骨细皮薄。皮肤紫红色或灰白色。乳头8~9对,多为偶数排列,约占70%左右,奇数排列约占30%。乳头形状可分丁香乳头和蓑衣乳头两种。

2.体重和体尺2006年金坛市畜牧兽医站随机抽样调查,在当地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50头成年母猪资料,2008年1月对江苏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3头公猪进行测量,其体重和体尺见表1。

与《江苏省猪品种志》记载的1981年金坛县种猪场数据对比,母猪体尺相对稳定,无明显变化。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米猪早熟、多胎、高产,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母猪一般70日龄、体重约13kg开始发情。发情周期17~22天,产后第一次发情多在产后26~45天,发情持续期,后备母猪24h,经产母猪2~3天,有的中老年母猪长达3天以上,适配期一般在发情开始后的36~48h。母猪5月龄,即第四次发情、体重达30kg左右初配,妊娠期110~116天,年产2~2.5胎。公猪60~70日龄、体重10kg左右开始爬跨,~般6~7月龄、体重40kg左右时初配。

利用年限母猪7~8年,部分优秀个体可达10年;公猪4~5年。据2006年江苏省调查,米猪母猪繁殖性能见表2。

与《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7)记载的3至7胎纯繁(82窝)母猪窝总产仔数为(14.650.41)头,窝产活仔数(13.380.32)头相比,繁殖性能有所下降。

2.育肥性能米猪早期增重快,体重达30kg以后生长逐渐缓慢,体重60kg以后生长更慢,几乎不长。6~7月龄时体重60kg左右。其中个体较大的北生头一般8~10月龄可达70~75kg,个别肥育期延长到1~1.5年时体重可达100~125kg。

据原金坛市种猪场1980年测定,8头米猪从(3月龄)体重23.88kg开始,至(8月龄)体重93.25kg结束,日增重455g,每千克增重需精料4.48kg、青料3.88kg。屠宰率68.81%,胴体长74.45cm,背膘厚37.2mm,皮厚4mm,眼肌面积16.00cm2,后腿比例28.03%。米猪以6月龄、体重70~75kg屠宰为宜。

四、饲养管理

历史上米猪均为圈养,以粮食副产品及青绿饲料作为饲料来源,粮食副产品主要包括米糠、麦麸、豆饼、渣类等。在饲料调制方法上精料磨碎,煮熟饲喂,青粗饲料洗净切碎,并与精料拌和。20世纪80年代前,饲养育肥猪采取阶段育肥法,即25kg仔猪阶段喂得好些,25~50kg架子猪阶段喂得差些,从50kg到出栏为催肥阶段,再喂好些。进入20世纪80年代,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1990年开始,在金坛全市大幅度推广了仔猪全价颗粒饲料,科学养猪得到了新的提升。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1974年曾在薛埠镇建立种猪场,重点开展米猪的提纯复壮工作。种猪场常年存栏母猪130头左右,其中核心群母猪30头左右,纯繁比例达30%。2002年种猪场划归方麓茶场。2007年江苏省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金坛市朱林镇)建立米猪保种场,有公猪3头、母猪30多头。金坛市郊区的一些乡镇和农村养有部分米猪。米猪作为太湖猪的一个类群,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

米猪作为杂交母本与长白猪、约克夏猪、杜洛克猪开展杂交利用,生产商品猪,杂交一代优势显著,受到群众欢迎。

六、品种评价

米猪繁殖性能好(产仔多、母性好、泌乳力强、哺育率高)为其突出特点,曾享誉省内外,且抗病耐粗、杂交效果显著。米猪体型较小,对于选育体型适中的高繁殖力母系具有潜在的资源价值。但米猪存在瘦肉率低、生长速度较慢等劣势。今后应加强米猪保种工作,扩大群体数量。

小编推荐

伊犁地方猪种——伊犁白猪


伊犁马那可以是非常有名,现在在伊利当地还是非常受欢迎。今天介绍的猪和伊犁马是老乡,那就是伊犁白猪。这伊犁白猪其原产地在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当地的建设兵团农四师育成,距今也有将近40年的历史了。

一、产地和分布

伊犁白猪的原产地为伊犁河谷各县市及农四师各团场,中心产区为农四师七十二团、七十一团和伊宁县多浪农场。从1964年开始,通过出售种猪等途径先后推广到伊犁地区各县市、农四师各团场及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目前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伊宁县。产区范围比1981年时大大缩小。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81年有伊犁白猪7万余头,其中繁殖母猪8000余头、公猪200余头。

近20年来,伊宁县养猪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伊犁白猪的群体数量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县饲养伊犁白猪1990年2.82万头,1995年2.25万头,2000年1.34万头。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农牧团场体制的变革,原来属于集体所有的种猪场转包给私人经营,从外地引进种猪对伊犁白猪进行杂交,导致种群濒临消失。

据2009年统计,伊宁县境内有伊犁白猪种公猪85头、种母猪822头,年内育肥、出栏伊犁白猪1.12万头。

二、培育过程

(一)育种素材

据历史考证和记载,1777年清朝从甘肃移民到天山北麓的玛纳斯、乌鲁木齐一带屯垦,将甘肃黑猪带进新疆,后来通过经商往来,黑猪逐步传人伊犁河谷一带,这是伊犁地区最早的猪种。

1910年后苏侨大量迁入伊犁地区,分居在昭苏、霍城、特克斯、巩留等地,他们带来了一些白猪,这些白猪与当地饲养的黑猪进行杂交,到1933年前后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白色杂种类群。当地群众利用本地优越的水草条件,将猪群终年放牧于山谷、野果林带、沼泽地,几乎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食自长、野外栖息,只是到了秋末、冬初才将猪只收回,略加补饲,育肥屠宰。这种饲养方式使这些杂种白猪形成了能放牧的生态习性,同时形成了坚强的体质和耐寒、耐粗饲的优良特性。

到新中国成立时基本形成了稳定的白猪类群。1950年部队又从巩留、莫合、尼勒克、伊宁、新源、特克斯等到地买来猪种进行饲养,为了改良这一猪种,1951年开始引进苏联大白猪进行杂交改良。

(二)培育过程

1958年由兵团农牧处委托八一农学院的杜希孔、李一善及原农十团的王秉跃等对伊犁猪的品种改良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制定出第一个育种计划,提出停止杂交改良、开始横交固定的育种方案,并正式定名为伊犁白猪。

1961年经伊犁白猪育种工作小组的再次调查,总结育种经验,并确定在兵团农四师十二团、五十团新建两个种猪场;同时又制定了第二个育种计划,明确指出:要扩大群体伊犁白猪数量,并拟用长白猪、约克夏猪为父本,伊犁白猪为母本,进行探索性的简单双杂交试验。从1972年开始执行第三个育种计划,继续进行本品种选育工作。进入80年代,伊犁白猪的育种工作进入到群体继代繁育(建立品系)阶段,先后形成农四师七十一团、七十二团、伊宁县多浪型等三个品系。伊犁白猪多浪型于1983年正式命名。从1964年开始通过出售种猪等途径先后推广到伊犁地区各县市、农四师各团场及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被毛白色,毛较密而有光泽,头宽广,面部中等凹曲,嘴短、耳尖、直立略向前倾,额丰满、胸宽而深,腹线水平,乳头排列均匀整齐,在6对以上,四肢结实,肢势正直,体质结实。

2.体重和体尺伊犁白猪成年猪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伊犁白猪后备母猪4~6月龄开始发情,10月龄开始配种,发情周期18~22天,发情持续期3~4天,妊娠期114天。母猪在一个发情周期中,本交两次,受胎率可达90%以上。

据1982年调查,伊犁白猪繁殖性能见表2。

2.育肥性能1982年伊宁县多浪农场种猪场对5头伊犁白猪进行育肥性能测定,从始重17.1kg饲养186天至体重91.6kg结束,日增重401g[www.nczfj.com]。每千克增重消耗混合料4.03kg,折合消化能77.82MJ,可消化粗蛋白483g。

宰前活重91.6kg的伊犁白猪(5头),瘦肉率38.11%1.29%。对其中3头猪背最长肌进行分析,含水分62.47%,粗蛋白20.17%,粗灰分0.98%。

四、推广利用与研究情况

针对伊犁白猪群体规模日益缩小的现状,伊宁县人民政府及畜牧主管部门于2008年提出了伊犁白猪保种计划,成立了伊犁白猪保种工作领导小组,在伊犁白猪存栏数量较多的重点乡镇场,设立保护区和保种场,扩大伊犁白猪数量;对饲养伊犁白猪的养殖户,由县政府在圈舍建设、养殖小区建设等方面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助。

目前伊宁县境内建有伊犁白猪保护区5个,墩麻扎保护区、多浪农场保护区、吉里于孜保护区、莫洛托乎提于孜保护区和维吾尔玉其翁保护区;保种场1个,墩麻扎镇托海村保种场。共养饲养伊犁白猪公猪100头、母猪973头。伊犁白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

为适应市场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养殖户纷纷从北京、石河子等地引进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与当地伊犁白猪进行杂交,以提高商品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缩短出栏周期,提高养殖效益。杂种猪生产性能比长白猪、约克夏猪都要好。

五、品种评价

伊犁白猪的优点是体质结实,四肢健壮,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缺点是身体相对较短,脂肪较多,生长较慢。需要改良的方面主要是增加体长,减少脂肪比例,提高生长速度,与其他品种猪进行杂交,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理想类型。

优良地方猪种:嘉兴黑猪


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明显而著称,是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赠给法国5头嘉兴黑猪,该国的育种专家如获至宝,利用嘉兴黑猪繁殖力特强的优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对提高法国猪种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优良地方猪种:嘉兴黑猪。

产地与分布: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猪,主产于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繁殖力高、性成熟早、耐粗饲、肉质鲜美和杂交效果显著而著称。

2..外貌特征:嘉兴黑猪成年时的体重和体长,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属中等。毛色全黑。嘴筒长且微凹,额部有明显皱褶,两耳大、软而下垂。背腰较长,腹微下垂但较紧,臀斜。四肢稍高,大腿瘦削,后腿有皱褶。乳头较多,一般8~10对。

3.繁殖性能:嘉兴黑猪的产崽数高于太湖猪以外的任何国内外猪种。据对293胎经产母猪统计,平均每胎产崽数15头,头胎母猪238头统计,平均每胎为11头。经产母猪平均一胎可比大约克夏(同期对照)多产3.72头。嘉兴黑猪小母猪的性成熟较早。母猪发情征状明显,表现为嘶叫、呆立、跳栏、相互爬跨、阴户红肿等,配种受胎率高。在农村,公、母猪多于5~6月龄开始配种。嘉兴黑猪乳头数平均为17.33个。60天哺乳期的泌乳总量,在较好营养水平下为458公斤,在地方猪种中属泌乳力较强的猪种。

4.育肥性能:嘉兴黑猪25~75公斤开始育肥,平均日增重425克,每增重1公斤耗料3.96公斤;体重75公斤时屠宰,屠宰率69.6%,胴体瘦肉率43.2%。嘉兴黑猪肉质优良,肉色鲜红,肌间脂肪分布良好,肌纤维细腻,比较适合我国城乡居民对肉品色、香、味的要求。

5.杂交利用:采用嘉兴黑猪作为母本,大约克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作父本进行二元杂交试验,其中以“长×嘉”杂交组合较佳,生长速度快,体重从25公斤到90公斤,平均日增重为521克,每增重1公斤耗料3.56公斤;90公斤屠宰率为73.5%,胴体瘦肉率为52.6%。在三元杂交组合中,以嘉兴黑猪作母本,长白猪作第一父本,杜洛克猪作终端父本,即“杜×长×嘉”杂交组合较佳。长嘉二元母猪不仅有良好的繁殖性能,而且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再以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杜洛克猪作终端父本,生产的三元猪生长快、瘦肉率高,而且肉质好。体重从25公斤到90公斤,平均日增重为746克,每增重1公斤耗料3.13公斤;90公斤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56.7%

形态外貌
被毛颜色、鬃毛及肤色
毛色全黑,稀而短软;成年种猪鬐甲部鬃毛长而硬;在皮色上有紫红皮、浅灰皮、黑皮之分,皮较厚。
体型外貌
3.2.1、体型特征:嘉兴黑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
3.2.2、头部特征:嘉兴黑猪头大额宽,嘴筒长且微凹,额部有明显皱褶,分寿字头、马面头、翁字头三种。两耳大、软而下垂。
3.2.3、躯干特征:嘉兴黑猪背腰较长,腹微下垂但较紧,臀斜。乳头较多,一般8~10对,形状分“蓑衣奶”和“丁香奶”二类。
3.2.4、四肢特征:四肢稍高,后腿瘦削、有皱褶,部分卧系撒蹄。
3.2.5、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骨骼粗壮结实,臀部肌肉欠丰满。
产区自然条件
地势、海拔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产区内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
气候条件
嘉兴市地处东南沿海,北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16℃,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11~-12℃,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29℃,极端最高气温39~40℃。年平均日照1800~2200小时。历年平均无霜期244天,初霜平均期在11月23日,终霜期历年平均在3月23日;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两个雨季分别在3月上旬到7月上旬和8月中旬到9月中旬,相对湿度平均81~82%。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7~3.2米/秒。
水源
全市境内河港纵横,可分入海(钱塘江、杭州湾)、入浦(黄浦江)南北二区。入海以长山河、海盐塘和盐官塘为骨干河道,组成南排水系。入浦以大运河、兰溪塘、芦墟塘、红旗塘、三店塘、平湖塘等为骨干河道组成入浦水系,市区则是主要骨干河道汇集和散发地。
土质
嘉兴市沿海(江)孤丘以黄泥土为主;东南滨海平原、沿江高低依次分布着湖内滩涂、涂泥土、咸泥土、淡涂泥(田)、粉泥田、半沙泥田、黄松田等;中部土壤主要有黄斑田、黄斑青紫泥田、黄沙墒田及青粉泥田等;西部有小粉田,加土田,并松泥田,堆叠土交叉分布;北部以青紫泥田、黄化青紫泥田为主。
土地利用情况
全市土地总面积为348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占88.71%。其中:耕地391.74万亩,园地54.70万亩。

农作物种类生产情况
嘉兴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业较为发达。盛产稻米、棉花、络麻等,其中稻谷播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除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1/2的粮食作物外,还有其他作物如油料作物、棉花、麻类、甘蔗、烟叶、药材、蔬菜、食用菌、果用瓜、园艺植物等。粮食类播种面积为186364公顷,总产量为128.84万吨,单产460.9公斤/亩;油料类播种面积为50615公顷,总产量为11.96万吨,单产157.5公斤/亩;棉花播种面积为1668公顷,总产量为0.23万吨,单产92.2公斤/亩;蔬菜、瓜类播种面积为77592公顷。
品种对当地条件适应性及疾病感染情况
嘉兴黑猪对当地的饲养和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当地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最低温度可达-12℃,农村养猪大部分采用闭舍圈养,母猪终年见不到阳光,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低,粗纤维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母猪仍能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通过对猪场、规模养猪大户和散养户饲养该品种猪的健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猪场和规模养猪户在饲养密度较大、营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气喘病易感,但无一类传染病感染情况。
品种来源发展
嘉兴黑猪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明显而著称.嘉兴黑猪的中心产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并已遍布浙江全省各地,毗邻的上海、福建、安徽等省(市)也有分布,是一个优秀的遗传种质资源,应当得到保护、开发和利用。
来源
嘉兴黑猪是太湖猪的一个地方类群,产区养猪历史约有7000年左右,到明朝就有母猪一胎14头的论述。在长期驯养过程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选种和饲养经验,加之产区地处太湖流域,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饲料资源等优良的生态环境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以产仔多为主要特性的嘉兴黑猪优良地方品种。
群体数量
2.2.1、母猪数量:2006年底,我市存栏嘉兴黑母猪7.48万头左右,其中双桥农场核心群能繁母猪140头左右。
2.2.2、公猪本交配种能力:每头公猪本交每年可配母猪500—600头次。
2.2.3、公猪人工授精情况:受与配母猪数量的影响,公猪极少部分用于人工授精,每头公猪每年的人工授精公母比可1:2500--4000头。
2.2.4、公母猪初配年龄和利用年限:公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6月龄,可利用4--5年,一般利用3年左右;母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5月龄,可利用6--7年,一般利用4--5年。
种猪销售情况
嘉兴市双桥农场(原种场)年提供嘉兴黑种猪500头,嘉兴黑二元杂交母猪1500头左右;嘉善县桑苗良种繁育场(省一级种猪场)年可提供种猪300头。我市年出栏嘉兴黑猪二元杂交商品猪150万头,二洋一土三元商品猪267.36万头左右。
体尺体重
4.1、成年公猪(21头):体高77.08cm,体长139.80cm,胸围118.10cm,体重128.28kg。
4.2、成年母猪(50头):体高69.41cm,体长124.30cm,胸围111.16cm,体重102.90kg。
生产性能
肥育性能
嘉兴黑猪从25—75千克肥育,在日粮含消化能11.7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5%的条件下,平均日增重425克,每增重1千克耗料3.96千克;
屠宰性能
嘉兴黑猪75千克体重屠宰,胴体直长86.3cm,胴体斜长72.0cm,背膘厚3.8cm,屠宰率67.9%,皮厚0.5cm,眼肌面16.3cm,脂率30.8%,皮率16.5%,骨率10.7%,胴体瘦肉率42.0%,后腿比例28.3%。

肉质特性
肌肉PH值(45min内)6.1,肌肉颜色3分,失水率11.26%,熟肉率64.4%,肌肉大理石纹3分,肌肉主要化学成分:水分74.35%,干物质25.65%,粗蛋白质23.05%,粗脂肪1.37%,灰分1.19%。
繁殖性能
以嘉兴黑猪为基础母本生产的种猪、二元苗猪、杜长嘉三元猪久负盛名,远销福建、安徽、湖北、江苏、上海等十多个地区。
6.1、性成熟年龄:公猪120日龄左右,母猪120.57日龄。
6.2、配种年龄:在农村,公母猪多于5—6月龄开始配种,在规模农牧场,公母猪多在8月龄、体重60—70千克配种。
6.3、发情季节:常年发情。
6.4、发情周期:经产母猪发情周期约为21.9天,发情持续天数2.5天。
6.5、妊娠期(229胎):平均为114.6天,其中114天者占25.18%,115天者占22.55%。
6.6、泌乳力:初产母猪(20日龄窝重)31.8千克,经产母猪60天哺乳期的泌乳总量,在较好营养水平下为458.44千克,日泌乳量7.97千克。
6.6、窝产仔数: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5.02头(n=293胎),头胎母猪平均10.93头(n=238胎)。
6.7、仔猪(60日龄断奶)成活数:
经产母猪平均:11.30头(n=275胎),育成率86.53%(n=271胎);头胎母猪平均:8.48头(n=232胎),育成率84.73%(n=227胎)。
饲养管理
产区群众对嘉兴黑猪的选种和饲养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当地素有:“稀毛白壳紫红皮,高脚阔背长身体,额宽面秀粉红鼻,耳朵要与嘴筒齐,竹尾巴丁香奶,吃食如虎一口气”、“母猪好坏看三代,母猪本身性能看三胎”、“好种出好猪、劣种出劣仔”等选种谚语。产区十分重视选择乳头多,后躯大的高繁殖性能的表型,长期运用定向选育的方法,使嘉兴黑猪高产性能的遗传性能十分稳定。在饲养管理方面:原种场的生产公、母猪舍采用单列、半敞开式,设有外运动场;采用空怀母猪小群饲养、生产母猪和公猪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青绿饲料;料型为干湿料,日饲喂三次。农户采用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玉米、大麦、糠麸等能量饲料为主,很少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生产母猪的青绿饲料使用量较大,料型一般为汤料,日饲喂三次。该品种生产公、母猪都性情温和、懒动,易调教三定位,较易管理。

优良地方猪种:嘉兴黑猪的特点


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明显而著称,是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优良地方猪种:嘉兴黑猪的特点。

1.产地与分布: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猪,主产于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繁殖力高、性成熟早、耐粗饲、肉质鲜美和杂交效果显著而著称。
2.外貌特征:嘉兴黑猪成年时的体重和体长,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属中等。毛色全黑。嘴筒长且微凹,额部有明显皱褶,两耳大、软而下垂。背腰较长,腹微下垂但较紧,臀斜。四肢稍高,大腿瘦削,后腿有皱褶。乳头较多,一般8~10对。
3.繁殖性能:嘉兴黑猪的产崽数高于太湖猪以外的任何国内外猪种。据对293胎经产母猪统计,平均每胎产崽数15头,头胎母猪238头统计,平均每胎为11头。经产母猪平均一胎可比大约克夏(同期对照)多产3.72头。嘉兴黑猪小母猪的性成熟较早。母猪发情征状明显,表现为嘶叫、呆立、跳栏、相互爬跨、阴户红肿等,配种受胎率高。在农村,公、母猪多于5~6月龄开始配种。嘉兴黑猪乳头数平均为17.33个。60天哺乳期的泌乳总量,在较好营养水平下为458公斤,在地方猪种中属泌乳力较强的猪种。
4.育肥性能:嘉兴黑猪25~75公斤开始育肥,平均日增重425克,每增重1公斤耗料3.96公斤;体重75公斤时屠宰,屠宰率69.6%,胴体瘦肉率43.2%。嘉兴黑猪肉质优良,肉色鲜红,肌间脂肪分布良好,肌纤维细腻,比较适合我国城乡居民对肉品色、香、味的要求。
5.杂交利用:采用嘉兴黑猪作为母本,大约克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作父本进行二元杂交试验,其中以“长×嘉”杂交组合较佳,生长速度快,体重从25公斤到90公斤,平均日增重为521克,每增重1公斤耗料3.56公斤;90公斤屠宰率为73.5%,胴体瘦肉率为52.6%。在三元杂交组合中,以嘉兴黑猪作母本,长白猪作第一父本,杜洛克猪作终端父本,即“杜×长×嘉”杂交组合较佳。长嘉二元母猪不仅有良好的繁殖性能,而且有較好的生长性能,再以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杜洛克猪作终端父本,生产的三元猪生长快、瘦肉率高,而且肉质好。体重从25公斤到90公斤,平均日增重为746克,每增重1公斤耗料3.13公斤;90公斤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56.7%。

嘉兴黑猪形态外貌
被毛颜色、鬃毛及肤色
毛色全黑,稀而短软;成年种猪鬐甲部鬃毛长而硬;在皮色上有紫红皮、浅灰皮、黑皮之分,皮较厚。
体型外貌
3.2.1、体型特征:嘉兴黑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
3.2.2、头部特征:嘉兴黑猪头大额宽,嘴筒长且微凹,额部有明显皱褶,分寿字头、马面头、翁字头三种。两耳大、软而下垂。
3.2.3、躯干特征:嘉兴黑猪背腰较长,腹微下垂但较紧,臀斜。乳头较多,一般8~10对,形状分“蓑衣奶”和“丁香奶”二类。
3.2.4、四肢特征:四肢稍高,后腿瘦削、有皱褶,部分卧系撒蹄。
3.2.5、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骨骼粗壮结实,臀部肌肉欠丰满。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地势、海拔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产区内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
气候条件
兴市地处东南沿海,北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16℃,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11~-12℃,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29℃,极端最高气温39~40℃。年平均日照1800~2200小时。历年平均无霜期244天,初霜平均期在11月23日,终霜期历年平均在3月23日;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两个雨季分别在3月上旬到7月上旬和8月中旬到9月中旬,相对湿度平均81~82%。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7~3.2米/秒。
水源
全市境内河港纵横,可分入海(钱塘江、杭州湾)、入浦(黄浦江)南北二区。入海以长山河、海盐塘和盐官塘为骨干河道,组成南排水系。入浦以大运河、兰溪塘、芦墟塘、红旗塘、三店塘、平湖塘等为骨干河道组成入浦水系,市区则是主要骨干河道汇集和散发地。
土质
嘉兴市沿海(江)孤丘以黄泥土为主;东南滨海平原、沿江高低依次分布着湖内滩涂、涂泥土、咸泥土、淡涂泥(田)、粉泥田、半沙泥田、黄松田等;中部土壤主要有黄斑田、黄斑青紫泥田、黄沙墒田及青粉泥田等;西部有小粉田,加土田,并松泥田,堆叠土交叉分布;北部以青紫泥田、黄化青紫泥田为主。

生产性能

肥育性能
嘉兴黑猪从25—75千克肥育,在日粮含消化能11.7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5%的条件下,平均日增重425克,每增重1千克耗料3.96千克;
屠宰性能
嘉兴黑猪75千克体重屠宰,胴体直长86.3cm,胴体斜长72.0cm,背膘厚3.8cm,屠宰率67.9%,皮厚0.5cm,眼肌面16.3cm,脂率30.8%,皮率16.5%,骨率10.7%,胴体瘦肉率42.0%,后腿比例28.3%。
肉质特性
肌肉PH值(45min内)6.1,肌肉颜色3分,失水率11.26%,熟肉率64.4%,肌肉大理石纹3分,肌肉主要化学成分:水分74.35%,干物质25.65%,粗蛋白质23.05%,粗脂肪1.37%,灰分1.19%。
繁殖性能
以嘉兴黑猪为基础母本生产的种猪、二元苗猪、杜长嘉三元猪久负盛名,远销福建、安徽、湖北、江苏、上海等十多个地区。
6.1、性成熟年龄:公猪120日龄左右,母猪120.57日龄。
6.2、配种年龄:在农村,公母猪多于5—6月龄开始配种,在规模农牧场,公母猪多在8月龄、体重60—70千克配种。
6.3、发情季节:常年发情。
6.4、发情周期:经产母猪发情周期约为21.9天,发情持续天数2.5天。
6.5、妊娠期(229胎):平均为114.6天,其中114天者占25.18%,115天者占22.55%。
6.6、泌乳力:初产母猪(20日龄窝重)31.8千克,经产母猪60天哺乳期的泌乳总量,在较好营养水平下为458.44千克,日泌乳量7.97千克。
6.6、窝产仔数: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5.02头(n=293胎),头胎母猪平均10.93头(n=238胎)。
6.7、仔猪(60日龄断奶)成活数:
经产母猪平均:11.30头(n=275胎),育成率86.53%(n=271胎);头胎母猪平均:8.48头(n=232胎),育成率84.73%(n=227胎)。
饲养管理
产区群众对嘉兴黑猪的选种和饲养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当地素有:“稀毛白壳紫红皮,高脚阔背长身体,额宽面秀粉红鼻,耳朵要与嘴筒齐,竹尾巴丁香奶,吃食如虎一口气”、“母猪好坏看三代,母猪本身性能看三胎”、“好种出好猪、劣种出劣仔”等选种谚语。产区十分重视选择乳头多,后躯大的高繁殖性能的表型,长期运用定向选育的方法,使嘉兴黑猪高产性能的遗传性能十分稳定。在饲养管理方面:原种场的生产公、母猪舍采用单列、半敞开式,设有外运动场;采用空怀母猪小群饲养、生产母猪和公猪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青绿饲料;料型为干湿料,日饲喂三次。农户采用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玉米、大麦、糠麸等能量饲料为主,很少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生产母猪的青绿饲料使用量较大,料型一般为汤料,日饲喂三次。该品种生产公、母猪都性情温和、懒动,易调教三定位,较易管理。
对品种的评估
嘉兴黑猪属脂肪型品种,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肉质优异、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性和杂交配合力强等特点,其优秀种质特性是经过漫长的风土驯化和产区百姓长期定向选择而形成的,是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尤其是嘉兴黑猪的高繁殖力和优良肉质是当今世人瞩目的一个宝贵特性,对改良提高低产品种的产仔数和改善肉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社会大力推广瘦肉型猪,加速品种改良的今天,加强对嘉兴黑猪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对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克米洛夫猪


品种名称克米洛夫猪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克米洛夫猪产于苏联克米洛夫州。 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等省、市。

外貌特征:克米洛夫猪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中等大,颜面微凹,耳直立或稍微前倾。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丰满。肢蹄强健。被毛为黑白花色,白毛呈片状或点壮不规则分布。乳头6~7对,排列整齐。

品种性能:克米洛夫猪成年公猪体重283.88公斤,体长166.67厘米,胸围157.69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79.92公斤,147.70厘米,137.63厘米。母猪平均产仔数11.28头,产活仔数10.74头,30 日龄窝重170.09公斤,60日龄断乳个体重16.21公斤,断乳成活数9.36头。克米洛夫猪在20~90公斤阶段,日增重54438.92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精料4.52公斤。体重98公斤时屠宰,屠宰率67.292.49%,膘厚4.42 0.85厘米,眼肌面积26.931.2平方厘米,酮体瘦肉率44.35%,脂肪率38.85%,背最长肌大理石纹明显。据对6头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粗脂肪含量测定, 分别为5.270.98%和4.621.10%。宰后30分钟背最长肌pH为6.330.95,脂肪碘价64.673.42。以克米洛夫猪为亲本,先后育成东北花猪的黑花系、吉花系和沈花系。这三个系均具有体质强健、适应性强、早期生长迅速等特点。以克米洛夫猪为母本与苏白和长白公猪杂交,其杂种猪日增重 678~711克,杂种优势率6.26%~12.15%,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也有所降低。

综合评价:克米洛夫猪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无论在严寒的北方和炎热的南方饲养,还是在较低的饲养水平下,都能保持较稳定的生产水平。用于杂交,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其后期生长速度不快,胴体瘦肉量少。

宁乡猪 地方优良猪品种


宁乡猪(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产于湖南省宁乡县的流沙河及草冲一带,后推广应用到附近市县,是湖南省四大名猪种之一,上世纪70年代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荐品种。宁乡猪是我国少有的地方优良猪种和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与武冈铜鹅、湘莲并称湖南农业三宝。宁乡猪具有早熟,边长边肥,蓄积脂肪能力强,生长发育快,耐粗饲,皮薄骨细肉嫩,肉的品质好,脂肪多等优点。

一、品种特征

宁乡猪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群众称猴子脚板,毛色有乌云盖雪、大黑花和小散花几种。rǔ头12-14个,最多17个,按头型分三种类型: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

二、生产性能

宁乡猪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饲料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宁乡猪三胎以上产仔10头左右,仔猪初生重0.8千克,60天断奶重11千克。10月龄体重75千克左右,屠宰率70%,成年公猪体重90千克左右,成年母猪体重90千克左右。

三、品种利用

宁乡猪在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饲养,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外种猪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最高优势率达19.12%。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核准颁布了《宁乡猪标准》,代号为GB2773-81宁乡猪,正式确定宁乡猪为全国三大优良地方品种之一。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后,宁乡农户养猪基本实现杂交化。省市有关部门以宁乡猪原产地草冲农户为基础、县种猪场为核心,对宁乡猪实行保种。从此,宁乡猪进入保种繁育阶段。

28日上午,宁乡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进行公告。这也是全国唯一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畜牧养殖产品。

金华猪 地方优良猪品种


金华猪又称金华两头乌,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猪种之一,也是中外驰名的金华火腿的主要原料。产于浙江东阳、义乌、金华等地。体型中等,耳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臀倾斜、蹄质坚实。全身被毛中间白,头颈、臀尾黑。以早熟易肥、皮薄骨细、肉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著称。

产地和特点:

金华猪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金华猪具有皮薄、骨细和肉脂品质好的特点,用其后腿制作的金华火腿质佳味香,外形美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金华猪的缺点是体格不大,初生重小,生长较慢,后腿不够丰满。

体形外貌: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和老鼠头两种类型。寿字头型猪分布于金华和义乌等地,个体较小,生长较快,头短,额部有粗深皱纹,背稍宽,四肢较粗壮。老鼠头型猪分布在东阳等地,个体较小,头长,额部皱纹较浅或无皱纹,背较窄,四肢高而细。

金华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除头颈和臀尾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故有两头乌之称。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耳中等大、下垂,额上有皱纹,颈粗短,背微凹,腹稍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较短,蹄坚实,皮薄毛稀。rǔ头多为7~8对。

生长性能:

金华猪具有性成熟早、性情温驯、母性好和产仔多等优良特性。在农村饲养条件下,三胎以上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92头,据金华种猪场157窝统计,平均窝产仔数14.25头。金华猪在每千克配合饮料含消化能12.56兆焦、粗蛋白质14%和精、青料比例1:1的营养条件下,在体重17~76千克阶段,平均饲养期127天,日增重464克,每千克增重耗消化能51.41兆焦,可消化粗蛋白质425克,75千克体重屠宰,屠宰率72.55%,瘦肉率43.36%。长白猪苏联大白猪?金华猪,大约克苏联大白猪?金华猪三元杂种猪的效果优于二元杂交。日增重分别达614克和698克,瘦肉率比纯种金华猪提高5%~9%。

肉质优点:

金华猪肉脂品质好,肌肉颜色鲜红,系水力强,细嫩多汁,富含肌肉脂肪。皮薄骨细,头小肢细,胴体中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繁殖力高,平均每胎产仔可达14头以上,繁殖年限长,优良母猪高产性能可持续8-9年,终生产仔20胎左右,rǔ头数多,泌rǔ力强,母性好,仔猪哺育率高。性成熟早,小母猪在70-80日龄开始发情,105日龄左右达性成熟。公、母猪一般5月龄左右即可配种生产。7~8月龄、体重70~75千克时为屠宰适期,胴体瘦肉率40%~45%。以金华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瘦肉率明显提高适应性好,耐寒耐热能力强,耐粗饲,能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多次出口到日本、法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

荣昌猪 地方优良猪品种


荣昌猪是我国最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其品种的形成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荣昌猪品种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体型较大,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遗传性能稳定等优良特性。猪肉肉质优良,瘦肉率高。

198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昌猪国家标准》并被农业部列为保护猪种,随后2000年又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1年又设立重庆市种猪场为国家级荣昌猪资源保种场。荣昌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猪种,荣昌猪是目前全国推广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地方猪种之一。

产地和特点:

荣昌猪原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隆昌县,后又分布到泸县、内江、重庆市大部分地区,荣吕猪曾被推广到云南、陕西、湖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辽宁等20多个省、直辖市。据不完全统计,产区共有荣昌猪种猪50多万头。

2008年,荣昌生产加工猪肉产品1.5万吨,其中出口3500余吨,产品远销港澳、新加坡、俄罗斯和东南亚,出口创汇近5000万元。

体型外貌:

荣昌猪体型较大,两眼周围及头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其余全身被毛有白色,也有极少数的尾根及体躯出现赤斑或全身被毛纯白。农村群众习惯把荣昌猪的毛色分为金架眼、小黑眼瞠、大黑眼瞠、小黑头、大黑头、两头黑、单边照、飞花、铁嘴、洋眼10种类型。荣昌猪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部有横行皱纹,还有毛旋。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部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rǔ头6~7对。

生长性能:

①成熟期早,小公猪36日龄出现性反射爬跨,62日龄能采取含有精子的精液,77日龄能配种使母猪受孕。小母猪初情期平均为80。06日龄,最早出现产仔的为196日龄。八月龄体重达90千克。

②瘦肉率较高。在限饲条件下,75-90千克体重屠宰,胴体瘦肉率达46%左右。

③肉质好,荣昌猪肌肉呈鲜红或深红色,大理石纹清晰、分布均匀,肉质评定的各项指标均属优良。

④配合力好,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⑤荣昌猪的鬃毛,以洁白光泽、刚韧质优载誉国内外。鬣鬃一般长11~15厘米,最长达20厘米以上,一头猪能产鬃200~300克,净毛率90%。

荣昌猪适应性强,推广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尽管这些地区的海拔度、气候条件、饲料种类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差较大,但荣昌猪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杂交利用:

用约克夏、巴克夏和长白等猪种作父本与荣昌猪杂交,一代杂种猪均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以长白与荣昌猪的配合力较好,杂种一代LJ增重优势率14%-18%。用汉普夏、杜洛克公猪与荣吕母猪杂交,一代杂种猪服体瘦肉率分别可达57%和54%。用荣吕猪作父本,其杂交效果也较明显。例如荣昌猪与北京黑猪杂交,杂种猪日增重的优势率为12.2%。

经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10年的艰苦攻关,培育出我国第一个低外血含量的专门化母系──新荣昌猪Ⅰ系。该品系既保持了原荣昌猪繁殖力强、配合力好、肉质优良、适应性强及毛色特征等优良特性,又在瘦肉率、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等重要经济性状指标上有较大幅度提高。该品系1995年11月通过农业部品系审定并正式命名。1997年6月获97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荣昌猪Ⅰ系,为我国养猪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种源。八五期间,在重庆、四川、北京、甘肃等省市示范推广,效果很好。目前,新荣昌猪Ⅰ系母猪,已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推广的瘦肉型专门化母系。

太湖猪 地方优良猪品种


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原产于江苏、浙江和上海郊区交界的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

按照体型外貌和性能上的某些差异,以及母猪的繁殖中心和幼猪的集散地等,可分为以下几个类群:

①二花脸猪。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江阴、武进、无锡、常熟、沙洲等地。

②梅山猪。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嘉定县和江苏省太仓、昆山等地。

③枫泾猪。主要分布在上海市的金山、松江和江苏省的吴江县一带,以上海、浙江交界的枫泾镇为幼猪集散地。

④嘉兴黑猪。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嘉兴市郊及平湖、嘉善、嘉兴地区各县。以上为主要类群。

⑤横泾猪。以江苏省吴县的横泾镇为繁殖中心。

⑥米猪。主要分布于江苏省金坛、扬中两县。⑦沙乌头猪。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启东、海门等县和上海市的崇明县。

太湖猪体形较大,头大额宽,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额部与体躯均有明显皱折,耳特大下垂,胸较深,背腰稍凹,腹大下垂,臀宽倾斜,四肢高粗,卧系,被毛全黑,也有四蹄或尾尖白色的。rǔ头8-9对,最多12.5对。

太湖猪肉质鲜美独特。太湖猪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38.8%-45%,肌肉PH值为6.550.2肉色评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52.0%,氨基酸含量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蛋氨酸及苏氨酸比其它品种高,肌间脂肪含量为1.370.28%,肌肉大理石纹评分3分占75%,2分占25%。

太湖猪特性如下:

一、繁殖性能。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初产平均12头,以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最高纪录产过42头,初生重0.72千克左右,60天断奶重13千克左右,6-10有龄肉猪体重65-90千克,屠宰率67%,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左右,成年母猪体重114千克左右。太湖猪性成熟早,公猪4-5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两月龄即出现发情。据报道75日龄母猪即可受胎产下正常仔猪。太湖猪护仔性强,泌rǔ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

二、遗传性能及杂交优势:

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最宜作杂交母体。目前太湖猪常用作长太母本(长白公猪与太湖母猪杂交的第一代母猪)开展三元杂交。实践证明,在杂交过程中,杜长太或约长太等三元杂交组合类型保持了亲本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以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为父本与太湖猪杂交,一代杂种猪日增重分别为610克、602克和588克,屠宰率为75%左右,瘦肉率55%左右。杜火(长x太)或杜x(大x太)三元杂种猪的效果更好,日增重分别达628克和643克,月同体瘦肉率分别为58.1%和58.8%。1972年开始先后出口阿尔巴尼亚、法国、英国、日本、美国、泰国和匈牙利等国家,对于国外猪种改良产生了贡要作用。法闰引进太湖猪,在产仔数方面加快了育种步伐20年。

三、饲养管理特点:

太湖猪虽然耐粗饲、耐低营养水平日粮,但因其高繁殖力特点,在培育种猪、后备猪及仔猪时,要尽量满足妊娠母猪及哺rǔ母猪的营养需要。另外,太湖猪因不良环境刺激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搞好环境卫生和防疫工作,并作好记录。

四、

东北民猪 地方优良猪品种


东北民猪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种类型,是寒地黑土特有物产,在世界权威排行榜中名列第四。目前除少数边远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猪外,群众主要饲养中型民猪。

东北民猪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显著等优良特性,尤其是其极优良的肉质一直受到国内外营养学专家的好评。东北民猪全身被毛为黑色。体质强健,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背腰较平、单脊,rǔ头7对以上。四肢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

东北民猪无灰白肉和黄膘肉,肌内水量少,干物质多,脂肪含量适中,大理石纹分布均匀,肌肉颜色鲜红,口感细嫩多汁,具有色、香、味俱佳的优点。

东北民猪3~4月龄即有发情表现。母猪发情周期为18~24天,持续期3~7天。在农村,公母猪6~8月龄,体重50~60公斤即开始配种,成年母猪受胎率一般为98%,妊娠期为114~115天,窝产仔数14.7头,活产仔13.19头,双月成活11~12头。东北民猪240日龄体重为98~101.2公斤,日增重495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混合精料4.23公斤。体重99.25公斤屠宰,屠宰率75.6%。近年来经过选育和改进日粮结构后饲养的民猪,23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瘦肉率为48.5%,料肉比为4.18:1。用杜洛克公猪作父本与东北民猪杂交,其一代杂种猪205日龄体重达90公斤,料肉比为3.81:1,瘦肉率为56.19%;用长白猪作父本与东北民猪杂种猪。饲养127.4天体重可达90公斤。料肉比为3.22:1,瘦肉率53.47%。肉质好,瘦肉较多。一般性食用。在农村,公母猪6~8月龄,体重50~60公斤即可开始配种。

东北民猪一直采用传统的饲养模式,常年饲喂籽粒苋等青粗饲料,夏季直接刈割打浆,冬季青贮后打浆饲喂,以补充维生素、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东北民猪抗病力极强,加之场内健全的防疫体系,完全杜绝了因病害、药残而影响其肉脂品质。

我国把东北民猪列为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品种,绥化市兰西县种猪场因此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民猪保护场。

东北民猪养猪富了兰西养猪户:

绥化市兰西县的东北民猪养殖户达到8400多户,民猪年饲养量达85万头,商品量达60万头。仅此一项,农民年增收9000万元,东北民猪让兰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东北民猪,肉质细嫩,肉色鲜红,口感细腻多汁,色香味俱全,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在每公斤高于市场价两元的情况下,销售异常火爆,先后有14家东北民猪肉类连锁店在哈尔滨、大庆、绥化等地落户,猪肉远销北京、吉林、辽宁等地。

几年来,东北民猪肉的价格一路飙升,商品猪的价格也由原来的每公斤10多元上升到现在的20多元。自2005年开始,生猪收购价格持续下跌,东北民猪的收购价也在往下走,但由于其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每公斤收购价格一直比其他品种的生猪高出几毛钱,就这几毛钱,在生猪市场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却决定养猪的赔还是赚。在兰西县兰河乡红堡村,养猪户姜卫兵告诉笔者,他饲养的40头民猪刚刚出栏,由于收购价格比普通生猪每公斤高出0.4元,一下就多赚了1600多元。在兰西县,像姜卫兵这样的农民还不少,由于养殖东北民猪,他们不仅能顺利地渡过猪肉市场价格低迷时期,还赚了钱。

兰西县种猪场场长郑兆利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单从价格因素核算,农民饲养民猪的杂交品种,每头民猪比瘦肉型猪增收50元以上,普通养殖户每年出栏150头,就可增收7500元。

小知识:

70年代初,中国著名养猪专家赵刚、胡殿金教授在兰西县种猪场进行了多年的选育提纯,取得成功后,将兰西种猪场建成了稳定的民猪繁衍基地。10年后,东北民猪名扬海外,产品远销美国和日本。后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养猪专家多次到兰西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我国把东北民猪列为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兰西县种猪场因此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民猪保护场。

中国八大地方猪种之一江香猪


中国八大地方猪种那可以说是声名鹊起的中国好了。甚至是被国家保护的畜种其原产地是江县因此命名江香猪。是我国人们经过千年培育的微型猪种的。当年商品猪的冲击对这个猪品种影响也很大,今天要聊的就是这个小小的微型猪品种。

从江香猪是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微型猪种,生长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中心产区在从江县的宰便、加鸠、加勉、加榜、光辉、刚变、秀塘、东朗等八个乡镇,分布于从江县境内都柳江以南。

根据其体型大小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体型较大,身躯较长,四肢细短,头大嘴稍粗,耳较大下垂。另一类型体型小,身躯短,背腰宽,腹大,头小,嘴细,耳较小稍竖起,四肢纤细,在数量上居多,占70%左右。从江香猪早熟易肥,哺乳期贮脂力较强,体小,肉质细嫩,味香,汤清甜,是制作高档肉食制品的理想资源。

从江香猪体型特别矮小,头较直,额部皱纹浅而少,纵行呈倒八字型,无旋毛,眼睛周围有一圈无毛眼晕,被毛黑色,稀疏有光泽,亦有少量尾端,四蹄,额心为白色。皮薄骨细,嘴圆而尖,吻端粉红色或黑色,耳小而薄,略向两侧平伸或稍下垂,身躯短,背腰宽凹,腹大而圆,触地,后躯较丰满,四肢细短,前肢正直,后肢多卧系,奶头5~6对(5对占半数以上)。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正是在此地,孟获归顺后以香猪招待蜀军,烤乳猪随此诞生,从江香猪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因为从江香猪的基因纯正,品种优良,被其它地区引种繁殖后衍生出一系列微型猪种(巴马、剑白等),也因此受到国家极度重视,在从江县建立全国唯一的香猪保种基地,并做为有关部门的指定科研对象(贵州农学院、广西牧科所、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学院、江苏农学院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05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