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又叫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等,是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排出红色粪便,肠坏死,病程短,致死率高。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
I.病原
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又叫c型产气荚膜梭菌)。此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是长的大杆菌,长4-8微米,宽1-1.5微米。本菌能形成芽饱。芽抱大于菌体的宽度,位于菌体中央,呈椭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英膜,是本菌特点之一。本菌为厌氧菌,在马丁氏血液琼脂平皿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隆起,周围有明显的透明的溶血坏。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较快,如在37度条件下培养2-3小时即开始生长,肉汤呈均匀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可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根据毒素种类不同,用以鉴定不同的菌型。

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存在于土壤、词料、污水、粪便及人畜肠道中。梭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并不强,一旦形成芽胞后,对热力、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就显著增强。

2.流行特点
在发病猪群中,c型魏氏梭菌常存在一于一部分母猪的肠道中,随粪便排到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所以,猪舍的地面、垫草、饲料管理用具和运动场,以及周围的土壤,都存在此菌。初生仔猪生后很快接触被污染的母猪体表和乳头、泥土和垫草,将本菌芽抱吞入消化道内而感染发病。芽抱在猪体小肠中发芽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肠粘膜发炎,出血或上皮坏死。毒素通过肠壁吸收而引起毒血症,致使仔猪发病和死亡。本病不进入血液,但可侵入肠道浆膜下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引起炎症,并产生气体。
本病主要发生在生后3天以内的仔猪(1周龄以上的很少发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极高。发病率最高可达100%,死亡率50% - 90%或以上。品种和季节对发病无明显影响。本菌的芽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一旦侵入猪群后,常可在产仔季节引起发病和死亡。

3.症状
仔猪红痢常在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1-2天发病,发病后数小时至两天可死亡。在最急性病例中,病状很不明显,生后吃奶及精神还好,常突然不吃母奶,精神沉郁,病仔猪不见拉稀即死亡。在虚脱或昏迷、抽搐状态下死亡。病程稍长的病例,可见病仔猪不吃奶,精神沉郁,离群独处,怕冷,四肢无力,行走摇摆,腹泻,排出灰黄或灰绿色稀粪,后变为红色糊状,故称红痢。粪便很臭,常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及多量小气泡。体温不高,很少升到41度以上。大多数病仔猪死亡,甚至整窝仔猪全部死亡,极少部分仔猪耐过后可恢复健康。

4.病理变化
典型的病理变化在小肠。剖开腹腔后,清楚地看到某一小肠段(多数在空肠)呈深红至黑紫红色,病变和正常肠段两端界限明显,剪开肠管可见NV内充有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其内混杂多量气泡,肠粘膜潮红伸胀、出血,甚至出现灰黄色麸皮样坏死。有些病例在肠浆膜下及肠系膜内积有数量不等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腹腔内有多量红黄色积液。有的病例可见到胸水及心包液增多,心外膜出血。肝淤血或出血,色泽深浅不均,质较脆。脾脏边缘和肾皮质部有小点出血。

诊断
仔猪红痢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很典型,不难做出诊断。
本病主要发生在生后3天内的仔猪,出血性下痢,发病急剧,病程短促,死亡率极高。剖检可见空肠段有出血性炎症及坏死,肠浆膜下有小气泡,肠腔内容物呈红色并混杂小气泡,这些都是本病的诊断特征。细菌学及毒素的检查,是实验室诊断的正确依据,一般可进行下列工作:

(1)病料显微镜检查:用病变明显的肠内容物涂片,以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常见到大量的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单个,两连或短链,菌端整齐,其中一部分呈芽胞形态出现。
(2)肠内容物毒素检查:取刚死亡的病猪空肠内容物,酌加1-2倍生理盐水稀释,混合均匀后,以每分钟3 000转离心30-60分钟,用灭菌滤器过滤后,用其滤液0. 2-0. 5毫升,静脉注射体重为18-32克小鼠。大部分小鼠可于5-10分钟内迅速死亡,这证明肠内容物中有毒素存在。如果在0.2-0. 5毫升肠内容物的滤液中,加入C型和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血清。1毫升作中和试验,这种毒素即被C型魏氏梭菌抗毒素中和,再静注小鼠,则不引起死亡。如不能被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中和,证明死亡仔猪肠内容物中的有毒物质是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这种毒素不能被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中和。
(3)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主要从小肠内容物中分离细菌,内脏器官则不一定能分出细菌。少数病例能由肝、脾、心脏、血液、肠淋巴结、胸腹水及心包液等分离出细菌。
将细菌培养于厌气肉肝汤中也可测定培养液中的毒素,方法与肠内容物毒素检查相同。

6.防治措施
①在发病猪群中,对怀孕母猪于产前一个月及产前半个月各肌肉注射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剂量为5-10毫升。以后于产前半个月注射3-5毫升。据实际应用表明,对母猪是安全的,能使母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初生仔猪可从免疫母猪的初乳中获得抗体,对仔猪的保护力几乎可达100%。为提高预防效果,应做好配种记录,以便于产前及时注射菌苗,使仔猪吃到乳中免疫抗体,免受感染发病。
②产房要清扫干净,并用消毒药进行消毒临产前做好接产准备工作,母猪奶头要用清水擦干净,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③对仔猪红痢病污染严重的猪场,亦可将临产母猪转移到新的产房或猪舍,产后一个星期再转间原猪场,以避过易感日龄即不再发生红痢。这种办法只起到减少感染头数的作用,因为某些健康母猪粪中就带菌,可排到外界污染环境,使小猪感染。
④在常发病猪场,可在仔猪出生后.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土霉素或吠喃唑酮(痢特灵)进行预防性Ll服,对病仔猪可用青霉素口服治疗。据观察有一定效果。如用过一段时间后效果不够明显时,需另换药物。<M.yz023.CoM/p>

延伸阅读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5日龄内仔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以拉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在我国较多的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1.病原

不同地区和猪群引起发病的大肠杆菌株不尽相同,主要常见菌株的血清型是:08, 045, 06(、0115, 0138、0101、0139, 0141、0149等,这些菌株大多数具有不耐热的表面抗原KBg (L),并能形成两种与内毒素性质不同的肠毒素,如用以喂给初生乳猪,可引起发病和死亡。本菌的存在、抵抗力、形态及培养特性等,与前述大肠杆菌基本相似,不再重复。

2.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一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育成猪、肥猪、母猪及公猪都未见发病。在产仔猪季节常常可使很多窝仔猪发病,一般是光由一头开始,再传染其它仔猪,每窝仔猪发病最高可达100%。死亡率也高,有时可使全窝仔猪死亡,不死者生长发育也缓慢。从实际观察到,黄痢严重程度与母猪胎次有一定关系,即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来源。从外场引进种猪将本病带入,所产仔猪留种繁殖,致使疫情扩大。或由外地引进断乳仔猪将病带入。本菌主要通过带菌母猪粪便排出体外,污
染地面、饲槽等处。仔猪出生后通过污染母猪乳头和皮肤将病菌吃进胃肠道,引起发病。如有不良应激存在(产仔季节、仔猪密度大、环境卫生不良等)时,发病和死亡率则更高。

症状
仔猪出生时尚还健康,快者数小时后突然发病和死亡。病猪主要症状是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癣下,其周围大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

病理剖检
主要变化是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表现为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肠壁变薄、松弛。胃粘膜有红肿。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诊断
(1)初步诊断:本病主要是1-3日龄仔猪发病和死亡;初产母猪所生仔猪发病多,死亡快;临诊症状主要是拉黄色粪水;死后剖检主要是胃肠卡他性炎症。根据这些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验:取病死仔猪小肠内容物,接种于麦康盖琼脂培养基上做细菌分离,挑选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反应等鉴定工作。并将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型测定,感染初生仔猪,发生黄痢即可确诊。
(3)与仔猪红痢区别:仔猪红痢也大多发生于1-3日龄,病程短,死亡率高,与黄痢有些相似。但仔猪红痢以排出红色粘性稀粪为特征。剖检时,腹腔内有多量淡色液体,小肠内容物大多为红色,并混杂有小气泡,肠系膜内也有小气泡,肠粘膜出血和坏死。取肠内容物加倍量灭菌盐水稀释、离心,取上清液0.1-0.3毫升,给20克重小白鼠静脉注射,可使小白鼠迅速发生死亡,并可由尸体分离出C型魏氏梭菌。

防治措施
(1)预防:不从有病猪场引进繁殖母猪。平时做好圈舍周围的环境卫生工作。改善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和健壮。母猪临产前,要将圈舍打扫干净,清除粪便,最好消毒后再垫上褥草。母猪乳头及乳房要擦洗干净,把每个乳头的奶挤掉少许,再固定喂奶。尽早哺喂初乳,使初乳抗体迅速进入小肠和吸收,增强初生仔猪对本病的特异抵抗力。为了提高初乳中的抗体水平,国内有人用致病菌株制成菌苗,对产前母猪注射或口服,使母猪得到免疫,通过初乳,保护仔猪不发病。国内还有用本场淘汰母猪的全血或血清,给初生仔猪口服或注射,进行预防,据称有一定预防效果。

(2)治疗:仔猪发病后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病猪前,最好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做纸片药敏试验,以选出抑菌作用最强的治疗物品。可用消毒棉棒,从病猪肛门内取病料,直接涂抹在培养基上,放上含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纸片,然后置温箱中培养,10小时后可得出药敏初步结果,以最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效果确实可靠。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粗糙,但现场应用较快速适用。


应当注意的是,细菌对这些药物容易产生抗药性,在经连续用药之后,如果疗效降低或完全无效时,必须更换其它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是最好的选择方法。
在有本病发生的猪群,待仔猪产出后尚未吃奶前,全窝仔猪头头内服抗菌药物,连续3天,以作预防。也有给母猪用药间接进行预防的,但药物必须经过母猪吸收后,再通过乳汁供给仔猪,因此,到达仔猪肠道内和吸收于血液的药物较少,效果较差。一般在临产时开始应用,连续用到产后2-3天,可使仔猪免受感染。

仔猪经常拉稀治疗办法和导致仔猪拉稀原因


拉稀是饲养仔猪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这与仔猪的体质较弱有关,拉稀会导致仔猪的营养吸收量变少,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等情况,对于仔猪的养殖十分不利,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导致仔猪拉稀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仔猪拉稀的原因有很多种,需要从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防范。下面我围绕仔猪经常拉稀和导致仔猪拉稀原因给大家讲讲吧,

1、营养和饲养管理引起的拉稀

这种腹泻常见的原因有10多种,如:母猪的乳量不足,代乳料消化不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仔猪日粮中过量添加铜,饮水中金属离子超标,仔猪断奶、分群、转舍等应激性因素都能导致腹泻。

2、细菌性拉稀

常见有黄痢、红痢、白痢、副伤寒和痢疾等。黄痢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红痢主要发生于1~3日龄,一般病程较短,死亡率极高。白痢10~30日龄最为多发,死亡率低,但影响生长发育。仔猪副伤寒多发生在2~4月龄。痢疾主要症状为粘性出血性腹泻。

3、病毒性拉稀

常见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等。猪传染性腹泻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高为特征,5周龄以上的病猪很少死亡。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犊牛、羔羊、驹、幼免等的急性胃肠炎,仔猪较易患病,10~28日龄猪最易感染,并有明显的腹泻,死亡率较低。

4、其他原因导致的仔猪拉稀

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很高,但下降也快,仔猪肠道免疫应答能力也低下。因此仔猪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易患病。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的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仔猪在出生20天内体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仔猪的体温能迅速下降,代谢减弱,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腹泻病的发生。

规模化猪场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应激过强促进致病,尤其是实施早期断奶,其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管理条件未跟上需要,更易致病。据研究: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使免疫反应抑制,引起仔猪抗病力弱,易发生腹泻。

综合防治:

1.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重防母猪早防仔猪,尽量减少应激,增加日粮中的复合维生素含量。

2.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尽量减少养殖场内的病原微生物。

3.给临产母猪注射大肠杆菌疫苗,使母猪快速的产生母源抗体从而使仔猪获得较高的免疫力(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各注射大肠杆菌疫苗1次)。

4.在仔猪出生3日龄时注射牲血大补,5-6日龄补水时加入少量人工盐,7日龄补料促进仔猪消化道发育。

5.仔猪出生后采取3、7、21日龄保健计划

6.治疗方针:抗菌、消炎止泻、母子兼治。

治仔猪腹泻简法4则:

1.鸡蛋清疗法。新鲜鸡蛋用酒精擦洗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出蛋清,每头仔猪颈部注射2~4毫升。轻者1次即愈,重者隔日再注射1次。

2.姜茶水疗法。茶叶250克,干姜100克,红糖750克,煮沸煎汤,用纱布过滤去渣。把汤拌入饲料中饲喂,每日3次,2日可愈。

3.稀碘酊疗法。2%碘酒1份,加凉开水5份,混匀,按体重大小灌服3~8毫升,每日3次,连服3日可愈。

4.药物疗法。磺胺脒10克,小苏打4克,鞣酸蛋白5克,混匀内服,土霉素钙每千克体重50毫克加水灌服,同时喂高锰酸钾水100~200毫升效果更好。

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但是久治不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环境卫生差:食槽消毒不好,周围环境脏;

(2)治疗方法不当:一些客户在仔猪发病后只打针,不喂药,而事实上内服药物才是治疗肠炎最有效的疗法;

(3)治疗时不注意进行止泻,长时间拉稀,不进行止泻很容易造成仔猪脱水,使抵抗力下降,更加重了病情;

(4)对一些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拉稀不是用助消化药,而是采用抗生素疗法,结果使消化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受到破坏,从而加重了病情,造成久治不愈。

防治措施

(1)在仔猪发生腹泻后,最好分清是因大肠杆菌引起的?还是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如果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应采取抗菌、消炎、止泻的方法治疗,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应采取健胃、助消化、止泻的方法治疗。

(2)在治疗时应主要采取内服药物的方法,如果体温升高,可以同时注射抗生素。并保证有充足的、清洁的饮用水供猪自由饮用。

(3)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适当时期止泻,(饲料中毒引起的除外),防止酸中毒,有脱水症状的应注射补液强心。

(4)平时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饮食清洁。

怎么预防仔猪生病?仔猪出生前后的防病措施


仔猪刚出生的时候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体质较弱,抵抗力也比较差,如果养殖人员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仔猪生病,对后续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话更是会增加死亡率。那么我们在仔猪出生前后要做好哪些工作才能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出生前后的防病措施。

产仔舍消毒

气温升高,环境病原菌易滋生,因此母猪进入产仔舍实行产仔舍的全进全出制,将一批猪全部移出后,对产仔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后再引入下一批待产母猪。

母猪清洗消毒

进入产仔舍前1周,对母猪进行驱虫,进产房时,母猪全身清洗干净,以消除母猪身上可能携带的各种病菌和寄生虫,防止传播给刚出生的仔猪。

切断其他途径

病原菌进入产仔舍的途径还有:饲养人员进入产仔舍前没有消毒;携带大量病原菌的猫、狗或老鼠进出产仔舍;母猪的粪便没有及时的清除;夏季尤其要注意蚊蝇叮咬传播疾病,对一些易滋生蚊蝇的死角要彻底清理。要切断这些传播途径,就必须对进出产仔舍的饲养人员严格消毒,严防其他动物进入产仔舍,并定期打扫猪舍,保持干净卫生;严格饲料检查,杜绝使用变质饲料。

以上就是仔猪出生前后的防病措施,仔猪出生后主要是从母乳中获得抗体,因此一定要及时让仔猪吃到母乳。如果是初产母猪不喂奶或者是缺乳母猪,饲养人员应该做好人工哺乳的准备,以免影响仔猪健康。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03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