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难产继发子宫全脱的冶疗案例

本病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有时发生难产,而继发子宫全脱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整复,极易导致母牛死亡。现将黄牛难产继发子宫全脱的整复情况报告下。

1发病情况

延吉地区某养牛专业户饲养延边黄牛难产而引起子宫全脱病例。当时母牛不能顺产打了催产素也没生下犊牛(阴门外露出嘴唇和前两腿),畜主用绳绑了前两腿往外拉,结果拉出犊牛后10min子宫开始全脱。

2发病原因

能够引起子宫脱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原因是由于胎儿过大,助产操作粗暴和不规范而造成的。

3整复手术

笔者临诊时,患牛子宫全脱,因脱出时间长,子宫粘膜发生淤血、水肿,表面附有异物,子宫粘膜损伤、出血严重,若不能及时进行医治,有死亡的可能。

4术式

4.1保定与麻醉

采用站立保定,应用轻度麻醉法:麻醉药用保定宁(解放军兽医研究所制)。全身麻醉时正常用量为100kg体重0.3~0.5mL,该牛400kg体重,使用剂量应为1.4mL,因采用轻度麻醉,实际应用1mL保定宁肌注。

4.2整复方法

首先用0.1%的高锰酸钾水冲洗子宫,擦干子宫,对出血的动脉和静脉采取结扎处理,对子宫粘膜上的破裂口实施连续缝合,然后整个脱出的子宫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同时对未脱离的胎衣进行剥离,将洗净的子宫放在洁净的大块塑料布上,于破裂口处涂以碘甘油,用青霉素药液冲洗子宫后进行整复。术者和助手要配合好,用左手托起近阴门处的子宫,右手以拳头或手掌从子宫基部开始向阴道内推送,左右两手互相配合,同时防止推入的子宫复出。在整复过程中,由两名助手抬起塑料布使脱出的子宫与阴门口保持水平或稍高于阴门口。当牛出现努责时应当停止推进,术者两手应立即堵压住阴门口,直至努责停止后,再继续整复。当脱出的子宫全部进入阴道内后,将右手伸入到生殖道内,尽可能将子宫推入腹腔,使之复位,再向子宫内注入适量的温生理盐水,最后对阴门口实施荷包缝合(缝合3/4阴门上部),阴门周围用85%的酒精封闭(用10cm长针头)。

5术后护理

为防止继发感染和出血用抗菌素、止血敏、维生素等。

6讨论

6.1不能盲目使用催产素而引起不良的后果。

6.2由于牛体型小、生殖道较窄,所以整复时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术者耐心操作,不能急于求成,尤其在助产时用力要适度,以防止人为造成子宫粘膜的损伤。

6.3对子宫全脱的整复,应越早越好。一旦发生淤血或水肿,就减小了整复成功的可能性。另外子宫粘膜一旦受损伤或发生感染,极容易发生大出血,或继发败血症而导致牛死亡。

6.4为了防止修复后复发,阴门口应实施确实的缝合。

相关阅读

奶牛产后子宫炎的冶疗和处理方法


子宫炎是造成奶牛不孕的主要生殖疾病之一,主要是在分娩时或产后子宫感染而引起的,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造成长期不孕。在临床上以慢性子宫炎较常见,常由急性子宫炎转化而来。

一、产后各阶段子宫炎的类型及其发病特点

1.产后早期(产后20天以内):

多为急性子宫炎,发病时间通常在产后5~6天,而最危险的感染期是产后第一天。其发病特点是:子宫颈开张,微生物易于侵入;胎衣不下及恶露滞留形成微生物大量繁殖的良好环境;子宫阜组织的损伤,使微生物从子宫内膜创口扩散到机体:产后母牛抗病力下降,卵巢缺乏活性,生殖系统局部组织抗病力明显减弱。

2.产后中期(产后20~40天):

多为慢性子宫炎。这一阶段的炎症多为产后早期急性炎症转化而来。这时奶牛已处于高产泌乳阶段,营养处于负平衡,体质消瘦,易于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干扰产后生殖机能的恢复过程,炎症呈现局限性,但部分恢复差的病牛常常由于炎性细胞的大量渗出,在子宫腔内积聚炎症渗出物,所以在卵巢活动产生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管松弛开张,不时排出灸性产物。

3.产后晚期(产后40天以上):此期子宫炎可根据卵巢机能恢复时阴道内流出分泌物性状,结合触摸子宫性状可分为3个类型:

(1)隐性子宫内膜炎。发情时流出的黏液比正常发情黏液稀薄,黏性弱,且不透明。子宫形态、收缩均正常。

(2)卡他性子宫炎。分泌物浑浊或含有絮状物、小脓点。子宫角粗,子宫壁增厚松软,收缩性微弱。

(3)脓性子宫炎。分泌物白色、黄褐色,呈脓性。子宫肥大而软,无收缩反应。

二、奶牛产后子宫炎的处理方法

1.产后早期:

(1)胎衣不下。严禁剥离胎衣,产后第2天一次性灌注土霉素5克+10%氯化钠500毫升,隔日1次,连续2~4次。当有全身症状时,还应全身治疗,并同时辅助激素治疗(雌激素20毫克,垂体后叶100单位)促进胎衣排出。胎衣出来后,可改用利土剂(土霉素5克+利凡诺0.5克+蒸馏水300~500毫升)冲洗。

(2)恶露滞留。恶露排出正常的不冲洗,让其自净。当恶露出现异常或有臭味时可用利土剂500毫升冲洗,间隔1~2天,连续2~3次。若产后2~3天未见恶露,应注意恶露滞留,注意观察及进行宫颈检查,根据情况可采用肌注雌激素和氯前列烯醇,促进恶露排出,并用利土剂灌注子宫,有全身症状时应立即全身治疗。

2.产后中期:

子宫分泌物数量逐渐减少且透明,不冲洗。当子宫分泌物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金霉素0.8克+蒸馏水150~200毫升冲洗,间隔3~5天,直到透明为止。为了促进炎症渗出物的排出,对子宫弛缓可肌注氯前列烯醇。

3.产后晚期:

观察到子宫分泌物异常的,应根据分泌物性状,结合子宫检查来确定炎症性质,再制定处理方案。患牛同时做卵巢机能检查,对卵巢出现异常的如卵巢静止、囊肿、持久黄体,应及时治疗,使母牛早发情,以提高母牛子宫局部组织防御能力。

(1)隐性子宫炎:庆大霉素50万国际单位牛50毫升生理盐水或0.8克金霉素溶液一次灌注,

(2)慢性卡他子宫炎:0.1%碘溶液冲洗1~2次,隔日再用0.8克金霉素溶液冲洗。

(3)慢性脓性子宫炎:0.2%碘溶液隔日冲洗2次,再用5%~10%盐水冲洗1次,最后用金霉素溶液冲洗。由于慢性脓性子宫炎比较顽固,对严重病例还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仔猪突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冶疗案例


副猪嗜血杆菌病即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在仔猪断奶、饲料突然改变或长途运输、气候突变、气温低等应激情况下,猪抗病力降低,易诱发该病。若诊疗不及时或诊断不准确而延误治疗,会因继发或混合感染引起死亡,故应引起养猪户的高度重视。

1.发病情况

我乡红心村养猪户李某饲养有两头重约30千克的仔猪,其中1头于2013年3月5日早上发病而求诊。畜主诉这两头仔猪是2月27日从毕节地区黔西县贩运而来,再加上这几天气候异常,阴雨连绵,气温偏低,遂导致发病。

2.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表现为突然站立不稳,不愿走动,全身肌肉震颤,呈角弓反张状,卧地不起,颈部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四肢关节肿大并失去平衡,两后肢表现得最为明显,食欲略有下降。患猪体温为41.8℃。

3.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但应注意与败血性(II型)猪链球菌病相区别。猪患链球菌病时,虽表现关节肿大,但全身皮肤淤血发紫,特别是猪体腹侧部尤其明显,败血症状更加严重;另外同一圈舍饲养的猪均会发病(该病例同圈饲养的另一头仔猪未见发病),且治疗效果不佳,转归多不良,以死亡居多。

4.治疗

选用对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氨苄西林0.5克、复方氨基比林柴胡注射液20毫升,混合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混合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两次。为缓解肌肉痉挛症状,一次性静脉注射硫酸镁注射液30毫升。1周后回访患猪痊愈。

5.体会

副猪嗜血杆菌因常存在于猪的鼻腔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对猪只危害较大,因此,养猪户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一是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少从外地购买仔猪饲养;二是引进仔猪后应加强饲养管理,将仔猪饲养在温暖、舒适并垫有稻草的圈舍中,添加饲喂一些电解多维、葡萄糖等。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农业服务中心邮编:563112)

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原因 奶牛产后子宫脱的预防和治疗


子宫脱出:是指子宫部分或全部翻转,脱出于阴门之外。是产后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很多农村常被老百姓俗称为“吹葫芦”。该病是临床中较为难治的一种疾病,且该病治疗后很容易复发而通常久治不愈,很多高产奶牛因此而淘汰,给广大奶牛养殖户带来很大危害。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原因奶牛产后子宫脱的预防和治疗。

1、发生原因

营养水平。由于奶牛日粮中的钙、磷比例不当或者缺乏,造成奶牛产后子宫脱,或由于奶牛过于肥胖造成部分奶牛的子宫收缩无力,致使奶牛产后怒责过大,致使子宫脱。

运动场坡度过大。一些奶牛场为了夏季排水方便,运动场的坡度在10度以上,奶牛在趴窝期间阴门在坡度下方,长期下去,子宫后移,造成产后子宫脱,奶牛运动场的坡度在3~5度为宜。

饲养管理。进口澳牛由于自然野性较大,奶牛产后应激反应大,为了防止工作人员伤到犊牛,子宫没有回复进而运动过早,导致产后子宫脱出。

2、预防措施

配置钙、磷比例合理的日粮,保证每个时期的饲料配方不一样,干奶期为60天以上,确保奶牛有足够的修整期,加强干奶期的饲养管理。

产犊前加强运动,每天应运动2千米左右,有条件的牛场安装奶牛计步器,还可进行人工每天驱赶运动。

奶牛运动场的坡度应在3~5度,场地铺设为立式黄砖,平均每平方米110块,坡度不要过大。

3、治疗

麻醉:采用神经阻滞传导麻醉,在尾椎第1~2节之间深度麻醉,用手举起尾巴侧关节处有一凹点,就是中心点,即为麻醉注射点。

剪毛、消毒:用弯剪子在该中心点剪毛,要尽量干净,再用5%的碘酊消毒,从中间往四周涂抹,尽量不要重复涂抹,防治消毒不彻底进而感染。

注射麻醉药:用2%的普鲁卡因10~15毫升,持注射器45~65度斜向前刺注,刺入深度为2~4厘米,穿过椎弓间韧带时,有穿透纸片的感觉,注射时无阻力为正确,5~15分钟开始麻醉,麻醉时间一般为60~90分钟。

清洗子宫。将脱出的子宫用35℃左右的温水清洗干净,摘除胎衣,用手指肚剥离,尽量要轻拿轻放,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温度为35℃左右清洗2~3次。

子宫复位。兽医用手顺着子宫颈口用力往奶牛阴门内送,助手在一旁拖好子宫,防止污染,把脱出的子宫送到子宫内为止,大约是成人一只手臂的长度。子宫复位后再往子宫内注入5~8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为了进一步让子宫复位。

牵引固定。准备6米长左右的麻绳和1个大O型的圈,将绳子固定在O型的圈两侧,扣在阴门上,绳子的另一头系在牛的脖子上,努责不出来,必要时在阴门用螺旋缝合法缝上3~5针,防防止努责过大子宫再次脱出。

药物治疗。用“头孢先锋”(主要成分为头孢噻呋钠)180单位溶于10%生理盐水静滴,连续打7天。维生素K50毫升肌肉注射,连续打3天。同时补能量合剂2000毫升静脉注射,连续用7天。同时补喂奶牛产后汤10升,即红糖500克,麸皮1~1.5千克,温水10千克,一次性饮完。

4、小结

奶牛的产后子宫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是饲养管理和运动不足造成的,这与我们平时观察是有一定的关系。对奶牛子宫脱的研究主要是子宫复位的方式方法,以及固定绳子的方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治疗。

仔猪黄痢的中草药冶疗方法和痢疾冶疗药方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通常仔猪出生后2~3天发病,3~7天内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腹泻,吃奶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最后昏迷死亡。

预防仔猪黄痢,平时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要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产房消毒要严格彻底,不留死角,母猪产后要做好接产工作,仔细消毒rǔ房rǔ头,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rǔ。母猪在妊娠时应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让仔猪出生后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抗体;给初生仔猪滴服0.5毫升大肠杆菌ZY-10菌株生物制剂。此外,在仔猪吃奶前灌喂促菌生、调痢生和rǔ康生等药物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仔猪生后12小时内全窝注射或口服抗生素,连用数天,可预防仔猪黄痢发生。一旦发生仔猪黄痢可用氟哌酸:片剂按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两次,首次加倍。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按1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两次。痢菌净5%溶液1毫升,肌注每日两次。

也可以用中草药治疗仔猪黄痢,有以下几种处方:

处方一:南瓜藤烧灰。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调水喂服,每天3次,连服3天。

处方二:南瓜根自然汁。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每次取1酒杯喂服,每天3次,连服2~3剂。

处方三:黄连5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金银花20克,诃子20克,乌梅20克,草豆蔻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粉碎为末,分2次喂,早晚各1次,连用2剂。

处方四: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各30克,诃子肉、乌梅肉、山楂肉、山药各1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分9包,每次1包,用温水调匀灌服,每天3次,连服3剂。

处方五:大蒜100克,95%乙醇100毫升,甘草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大蒜用乙醇浸泡15天以后每次取汁1毫升,加甘草末1克,调糊供1头仔猪1次喂服,每天2次直至痊愈。

处方六:白头翁2克,龙胆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供1头仔猪喂服,每天3次,连用3天。

处方七:黄连10克,苍术3克,雄黄0.3克,百草霜或茶油饼(煅炭)4.5克,醋或酸菜水适量。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先将黄连、苍术粉碎为末,再与雄黄、百草霜(或茶油饼炭末)混匀,密封装瓶。同时以醋或酸菜水将药粉调成糊状,用毛笔或小竹片取药涂于仔猪口内,每天1次,分2次服,连服3~4剂。

处方八:秦皮5克,白头翁3克,地榆3克,老鹳草3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水煎浓汁喂服,每天1次,连用3~5剂。

藏獒中暑的冶疗方法


中暑是指在强烈日光直射下或高温和高湿度而又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动物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体温升高,引起脑及脑膜充血和脑实质的急性病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病症,又称日射病或热射病。2010年6月28日,我们接诊一例藏獒犬中暑的病例,采用降温、降颅压、镇静安神、强心、缓解酸中毒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病犬恢复健康,现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10年6月28日晚10:00时许,名州镇圪凸居民党某电话诉他饲养的一头藏獒犬卧地不起,抽搐,鸣叫,请求给予诊治。畜主介绍,病犬1.5岁,体重约35kg,雌性,当日中午一切正常,晚9:30时回家后发现犬发病。症见:病犬粘膜潮红,眼球突出,卧地不起,意识模糊,头额部肌肉及两后肢抽动,心音亢进,T=39.8℃,P=126次/min,R=71次/min。

二、诊断

藏獒犬舍坐北向南,通风不良,无遮阳降温设备,当日气温最高达38c,根据病犬症状及环境因素诊断为中暑。

三、藏獒治疗情况

采用降温,降颅压,镇静安神,强心,消炎,缓解酸中毒的治疗原则进行诊治。立即用湿毛巾冷敷犬头部,28日晚处方:0.9%生理盐水250ml,地塞米松5mg,20%甘露醇250ml,10%葡萄糖250ml,10%葡萄酸钙50ml,氨苄青霉素3.0g,2%氧氟沙星5%葡萄糖注射液200ml,5%碳酸氢钠150ml,静注(3),安定2ml颈部肌注。在输液时,病犬排尿2次,鸣叫减轻,神志稍安,嘱咐畜主将犬放在阴凉处。

29日早7:00时,病犬抽搐减弱,头颈及两前肢可直立,但两后肢无法站立,眼结膜仍潮红,并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未鸣叫,听诊肠音弱,未见排便,T=39.2℃,P=97次/min,R=51次/min。处方:复方盐水250ml,20%甘露醇250ml,10%葡萄酸钙50ml,10%葡萄糖250ml,氨苄青霉素3.0g,2%氧氟沙星5%葡萄糖注射液200ml,5%碳酸氢钠150ml,静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11:00时,病犬可站立行走,中午排少许粪便。29日下午6:00时,病犬抽搐进一步减轻,但精神仍差,肠音加强,但不食,T=38.7℃,P=88次/min,R=46次/min,处方:复方盐水250ml,20%甘露醇250ml,10%葡萄糖酸钙50ml,Vc30ml,VB12支,氨苄青霉素3.0g,2%氧氟沙星5%葡萄糖注射液200ml,5%碳酸氢钠100ml,静注。复合VB4片,酵母片4片,藿香正气水10ml,口服。氯霉素眼药水点眼。

30日早7:00时,病犬行走缓慢,可自行饮水,不食,未见抽搐,肠音强,T=38.6℃,P=83次/min,R=34次/min,处方:复方盐水250ml,20%甘露醇150ml,10%葡萄糖酸钙50ml,Vc30ml,VB12支,氨苄青霉素3.0g,2%氧氟沙星5%葡萄糖注射液200ml,5%碳酸氢钠100ml,静注。复合VB4片,酵母片4片,藿香正气水10ml,口服。氯霉素眼药水点眼。30日下午5:00时,犬已采食,嘱畜主饲喂易消化食物,健胃药再口服3天,犬舍搭遮阳棚,注意防暑降温。7月8日,回访病犬康复。

小结:

藏獒中暑病易发生于夏季气温高的季节,该藏獒发生中暑,由于犬舍背风向阳,又无遮阳降温设施,再加上病犬被毛厚,散热通道不畅引发。治疗时,可采用冷水降温,降低颅压,安神镇静的方法进行,同时运用抗生素预防炎症发生,再配合健胃,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使病犬早日康复。

仔猪下痢的原因、预防及冶疗


仔猪下痢是仔猪的一种常见病,对仔猪危害很大,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仔猪的育成质量和利用价值。

一、对仔猪下痢病因分析: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微生物及非微生物两类,但此两类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一般认为以下原因:

(1)分娩舍环境卫生条件差,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大,地面积存污水,冬季有贼风等。

(2)仔猪生后护理不良,接产器具器具消毒不严,断尾,断脐处理不当等。

(3)仔猪生后未固定rǔ头,吸吮初rǔ不足,或母猪患无rǔ综合症而无rǔ,或未实行寄养。

(4)母rǔ不足,人工rǔ配制不当,奶温过高过低,造成仔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5)防疫措施不完善,免疫时间不理想,疫苗保管不良而失效。分娩舍环境卫生差,空栏后消毒不彻底,母猪进栏前猪体未很好消毒,饲养人员相互串访,造成人员带病毒感染。

(6)断奶时间不当,断奶过早或在哺rǔ期未提早补饲,仔猪由哺rǔ转为固体饲料,饲料抗原刺激,体内尚无相应抗体等。

二、仔猪下痢的原因:

1、病源性

大肠杆菌(肠毒性、肠病性)、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下痢病毒、轻状病毒、沙门氏杆菌、梭状菌、球虫、猪瘤病毒、仔猪伤寒等。

2、非病源性

1)营养性

①怀孕后期母猪饲管不当,造成新生仔猪弱小,抵抗力降低。

②母猪奶水缺乏,有rǔ房炎的母猪,无法提供仔猪必须的营养,使下痢的机会增加。

③初rǔ摄取不足,仔猪出生后六小时内必须吮吸到初rǔ,当母猪生病造成初rǔ在质与量的不足,或者仔猪遭受冷应激时,会造成仔猪初rǔ摄取不足,引起下痢。

2)管理性

①保温不够,仔猪出生后是否有足够的保温灯、保温板,位置是否正确等,仔猪的适当温度在30C左右。

②9m/mm的贼风,相当于空气温度下降4C。

③温差大,一般要求仔猪的床面温差不能超过1C,分娩舍温差不能超过2C。

④潮湿,在冲洗猪舍后没有保持适当干燥会造成仔猪下痢,潮湿的地面相当于温度下降6-9C。

⑤寄养,寄养的猪因吮吸的rǔ头位置改变而较易紧张,增加疾病的发生,造成仔猪下痢,成功的寄养仔猪应在仔猪出生后12-24小时内完成。

⑥仔猪出生后处理不当,弱小的仔猪需要特别的照顾,却被忽视,当发生下痢时,注射铁剂会降低其免疫力。

传染病,各种引起仔猪下痢的病源很容易经由工作人员的衣鞋和畜牧兽医器具而传染给猪。

⑦免疫不当,当给母猪注射控制仔猪下痢的疫苗时,必须保证注射疫苗的母猪健康良好,且疫苗要保存良好,注射剂量适当,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准确,且必须注射确实。

⑧分娩舍清洁消毒不彻底,当前一批猪发生下痢时,在转入下一批产仔母猪前,分娩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然后保持干燥和温暖。

三、预防仔猪下痢的措施

1、加强对怀孕后期母猪、泌rǔ母猪及哺rǔ仔猪的饲管

2、提供一个干燥、温暖、无贼风的环境及良好的营养,可防止各种病源入侵。

3、减少断奶仔猪移栏及料应激,可预防断奶仔猪下痢。彻底清洗及消毒猪舍,降低畜舍病源含量。

4、以抗生素治疗细菌引起的下痢,由诊断中心分离病源,做药敏试验,对症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以口服药物为主,比注射更有效。

5、股肱注射维他命电解质,可有效控制仔猪下痢,但要注意针头、针筒的消毒。

6、实行全进全出,切断平行传染源。

7、适时早期断奶,可控制仔猪下痢的发病机会。搞好猪舍卫生也是控制下痢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

对产前母猪进行免疫,使产后仔猪通过初rǔ获得免疫。

四、断奶仔猪下痢,生长下降的处理

1、发生的原因

1)断奶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仔猪日粮从全rǔ日粮变为干饲料,日粮剧烈的变化,加上环境的变化,还有和其它猪混圈饲养等因素对仔猪的刺激很大。

2)断奶应激:断奶越早,应激反应就越大,断奶日龄应根据

a)仔猪消化系统的成熟程度;

b)仔猪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

c)使用设施的质量来制定,应该在3周龄,体重6公斤为适宜。

3)温度:刚断奶的仔猪对冷非常敏感,断奶时,短时的低采食量将导致产量下降,刚断奶的仔猪身体活动很大,这将增加能量的消耗,而使仔猪生长停止或下降,建议采用以下温度:

仔猪周龄需要的温度C

328-30

4-820-22

4)贼风:暴露在贼风条件下的仔猪其生长速度下降16%,饲料消耗增加16%。对仔猪尽可能保持气流的稳定。

5)圈舍:当仔猪拥挤时,饲料摄入将减少,生长速度将下降。

6)仔猪的营养和日粮成分:对于5-10公斤体重的断奶仔猪,建议日粮中的蛋白质20%。仔猪的消化系统适合于消化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如果日粮突然改变为谷物淀粉和植物脂肪,将对肠壁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腹泻。给幼龄仔猪喂2-5mm的颗粒料,可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

7)传染病因素:如沙门氏杆菌、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痢疾、水肿病、梭菌性肠炎。

8)寄生虫因素:球虫病等。

猪断奶的日龄越小,仔猪日粮就越复杂。如图显示,3周龄的仔猪在断奶后体重都有下降。仔猪饲喂简单日粮后7天恢复失去的体重。与此相比,如果饲喂含营养成分如炒熟的谷物和脱脂奶粉的复合日粮,失去的体重3天就可恢复。

鸭肝炎的冶疗和预防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并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鸭肝炎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鸭,也可引起4~6周龄的幼鸭发病。不同周龄的雏鸭发病,死亡率也不同,1周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90%以上,1~3周龄的雏鸭死亡率不到50%,4~6周龄的小鸭基本不会出现死亡。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或拥挤,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雏鸭发病后首先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离群,蹲伏或侧卧;发病12~24小时后,即出现神经症状,身体失去平衡歪向一侧,发生全身性抽搐,两腿痉挛性划动,有时在地上旋转,大部分雏鸭在出现抽搐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死亡,常见死亡鸭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有些病例,往往突然倒毙死亡,而看不到任何症状。

剖检见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呈刷状出血,质软,呈黄褐色、浅黄色或淡红色,个别病例肝脏见有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有的也出现胆囊破裂;脾脏有时肿大,外观呈斑驳状;脑充血、水肿、软化等症状。

三、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时需要通过专业实验室的诊断方法,如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等。在临床上要注意与以下几种鸭病进行鉴别诊断。

1.鸭瘟

该病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3周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生死亡;与鸭病毒性肝炎对1~2周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雏鸭不发病等明显不同。患鸭瘟的鸭食道、泄殖腔和眼睑黏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但没有抽搐和角弓反张症状,与鸭病毒性肝炎主要以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等不同。

2.鸭曲霉菌病

鸭曲霉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本病没有像鸭病毒性肝炎的肝脏肿大出血的症状。

3.鸭大肠杆菌病

该病冬春季多见,夏秋季较少,1~5周龄小鸭常发生,1~3周龄最易发病。该病主要症状为咳嗽、拉黄绿色稀粪、恶臭、呈青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污秽;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可见心包粘连、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瘀黑色,肠道肿大明显、肠内容或腹腔极易腐败。这些症状与鸭肝炎引起的症状和病变都不一样。

4.鸭传染性浆膜炎

该病以出现神经症状、腹泻等临床表现,与鸭病毒性肝炎相似,但鸭传染性浆膜炎可在各日龄均可发病,其病原体为鸭疫巴氏杆菌,对抗生素治疗有效;鸭肝炎多发于2周龄内,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浆膜炎的主要病变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同大肠杆菌病相似,与鸭肝炎不同。

5.鸭伤寒

该病有时出现突然倒地,头向后仰、痉挛,数分钟后死亡,易与鸭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鸭伤寒开始发病时粪便呈稀粥状,后为水样,眼流泪、眼结膜发炎,病鸭缩颈怕冷,呼吸困难。剖检肝脏肿大,呈古铜色,有灰白色的坏死点,与鸭病毒性肝炎的严重出血不一样。

四、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生物安全措施: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首先要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特别是对饲养员的流动、运输车辆的往来、用具和鸭舍垫草的卫生消毒方面尤为重要。对雏鸭进行自繁自养,可预防本病的传入。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搞好鸭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对鸭舍、设备、用具等进行仔细的清扫,先用3%~5%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地面,后用0.3%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该病具有发病急,死亡快的特点,一旦出现疫情,应及时把发病鸭群与健康鸭群严格隔离,并实行专人管理,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向周围扩散。加强鸭舍通风,以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的有害气体,病死鸭要严格处理,可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法。污染的垫料、粪便和饲养工具等未经消毒处理不能随便运去场外。鸭群密度大时,要适当分群,为防止鸭舍过度潮湿,还要及时更换垫草,避免因应激因素造成病情加重。

(2)疫苗免疫:由于治疗该病没有特效药,故疫苗免疫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种鸭开产前2~4周,用弱毒苗4头份/只肌肉注射,孵出雏鸭能获得被动免疫,以后每3~4个月免疫1次。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在7~10日龄时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头份/只;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出壳后1日龄即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头份/只,10日龄时再用同样方法重复免疫1次。或者在雏鸭刚出壳时,在腿部皮下注射卵黄抗体液或血清0.5~1毫升,能有效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2.治疗方法

(1)抗体注射:当发生该病时,采取高免血清或康复鸭的特异性高免血清紧急注射,肌注0.5毫升/只,可以降低死亡率。初发病1~2天内接受治疗,效果最佳。也可注射免疫卵黄液,15日龄内的雏鸭背部皮下注射1毫升,15~20日龄1.5毫升,30日龄以上2毫升,一般注射1次即可治愈,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2)中药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原则。板蓝根600克、大青叶600克、茵陈650克、龙胆草400克、金银花400克、栀子350克、柴胡350克、甘草200克。水煎拌料,1剂1天,连用4~6剂;也可以采取板蓝根50克、茵陈100克,栀子、柴胡、枳实、神曲、薄荷各30克,甘草20克。研磨,用开水浸泡1小时,晾后拌入5千克饲料饲喂(100只雏鸭用量),全群服用,每天1次,连服7天。

(3)辅助治疗:对于发病鸭群,无论病情轻重,都应该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抗病毒药物,及增加饲料营养,提高鸭群的抵抗能力,减少并发或继发病的发生,让病鸭早日康复。

家禽禽流感的症状、冶疗及免疫程序


禽流感是禽类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可以通过病毒分离鉴定、鸡胚实验、琼脂扩散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进行确诊。防制禽流感主要采取综合的防疫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加强健康家禽的抵抗力、减少患病家禽的死亡率,从而减少禽流感对养禽业造成的损失。

1诊断

1.1流行病学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广泛,鸡、火鸡、鸭、鹅、鹌鹑和雉鸡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其中以鸡和火鸡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危害最为严重,而在鸭中分离到的病毒比其他禽类多。各种日龄的禽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与患禽(包括与患禽接触的器具)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此外,带毒的飞鸟或水禽常常成为传染源,引起家禽大批发病和死亡。

1.2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鸡潜伏期一般为3~5d,最长可达21d。流行初期的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病状而突然死亡。鸡一般病初精神沉郁,厌食,垂头缩颈,随后出现鸡冠和肉髯发绀,头部水肿,眼睑肿胀,结膜炎,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鼻分泌物增加,病鸡常有摆头表现,严重者窒息死亡。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如惊厥、作圆圈运动、瘫痪和眼盲。母鸡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这些症状可以以单一或不同组合形式出现。如在肠道致病菌较多,可引起腹泻。

1.3病理剖检变化

病鸡主要在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等处有出血。喉、气管出血、分泌物增多,有时有干酪样物质;脑水肿、脑部血管充盈;胸腺肿胀、外观紫色;皮下脂肪出血、水肿,呈胶冻样;脾脏有时有淡黄色小坏死灶、肿胀、出血,肾肿胀;心膜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内膜血液凝固不良;腺胃rǔ头出血多、基部出血少,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分泌物增多;十二指肠弥散性出血;胰脏上有散在出血;泄殖腔出血;卵巢、输卵管发生萎缩变性;胸骨内侧、胸壁上的肌内、腹部的脂肪有出血;腿部的鳞片上有特征性的出血斑。

1.4病原学诊断

病毒分离需由国家规定的实验室完成。

1.5血清学诊断

目前用于禽流感检测的方法有禽流感病毒分离技术、琼脂扩散试验(AGP)、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SN)、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IF)及核酸探针技术。其中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是OIE推荐使用的方法。

2综合性防制措施

2.1加强生物安全,搞好隔离饲养和消毒工作

一些农村地区和小型散养户存在鸡与水禽混养或鸡与水禽同场分隔饲养的习惯,而水禽大多在户外放养,与候鸟及其粪便接触较频繁,候鸟带毒比较严重,极有可能传染给水禽,再由水禽横向传染给鸡等家禽。因此要避免家禽与野鸟的接触。防止水源和饲料被污染,禽场应与其他动物隔开,严禁场内饲养笼养鸟和其他未知安全的家禽;保证鸡种来源的安全性,从无禽流感地区或种鸡场引进雏鸡和种蛋,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实行全进全出制;加强鸡舍内外消毒,可用2%~3%热烧碱水对环境和地面消毒,用过氧乙酸、威岛牌消毒剂带鸡消毒,饮用水用漂白粉消毒。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的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夏季禽舍的通风强度比冬春两季好,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进入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会明显减少,感染率下降。

2.2加强饲养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一方面,要给家禽提供全价饲料和充足饮水,使鸡体质强壮而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具有坚强免疫力的鸡群,尤其要建立具有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坚强免疫力的鸡群。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减少上述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3疫苗免疫接种

当前研制与使用的禽流感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选择地方流行毒株接种鸡胚,收获尿囊液经甲醛灭活,以矿物油为佐剂制成油剂灭活苗,取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由低毒力到中毒力病毒引起的流感可以使用灭活疫苗,有单联苗和多价苗,一般用多价苗效果就很好。由于这种疫苗只能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毒的传播,而不能从群体中将病毒清除,因此在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禁止使用疫苗接种。目前国内外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开发的新型疫苗也逐渐增多。接种疫苗的家禽不仅获得了针对疱疹的免疫保护,也具有抗禽流感的免疫保护。禽流感卵黄抗体对200日龄非免疫产蛋鸡及20日龄SPF小鸡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可推广使用。

推荐免疫程序:对以产蛋鸡发病为主的地区,20~30日龄首免,0.3~0.5mL皮下注射,开产前20d二免,0.5mL注射;种鸡及禽流感高发地区在300日龄首免;对小鸡也发病的地区,7~10日龄首免,开产前二免,必要时在300日龄三免;肉仔鸡5~7日龄,0.3mL皮下注射,免疫一次即可。注意:免疫灭活苗,一般需免疫2次以上;在小日龄家禽作首次免疫时,应尽量避开母源抗体高峰期;对鸭等水禽免疫接种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反应。

2.4防止疫病扩散

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应及时上报疫情,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扑杀所有受到感染的禽类,病死禽必须焚烧或深埋,对疫区内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严防强毒扩散。必须对疫区周围5km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建立免疫隔离带。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

3治疗

3.1蛋鸡的治疗

可用盐酸金刚烷胺,每升水加入25~100mg,混饮,或每千克饲料加入50~200mg,混饲,连用5~7d,有较好疗效,可降低鸡的死亡率,但鸡仍然感染并排出病毒,对后期产蛋恢复有一定影响,目前,这种药物禁止应用于食用禽类。病毒唑,每升水加入50~100mg混饮,或每千克饲料加入100~200mg,混饲,若配合应用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连翘和清瘟散等,则效果更好。由于该病常并发或继发细菌和支原体感染,因此适量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利高霉素和阿米卡星等药物,往往能减少死亡。为了提高家禽体质和抗病力,可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待病鸡临床症状消失而产蛋率尚未恢复时,可用中药如增蛋散等拌料饲喂7d左右,同时用速补-14饮水,可有效帮助病鸡恢复卵巢功能,促进产蛋率的提高。

3.2肉鸡的治疗

对禽流感的治疗应首先控制病毒的增殖,减少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发病后的前3d可用西普罗、清瘟败毒散+扑热息痛拌料,同时配合德佳佳维倍量饮水;发病后的第4天:必须控制继发症,金刚烷胺+强力菌清(或支呼安);呼可宁+金刚烷胺+庆大霉素或阿莫西林。用特力灭不同浓度进行环境、禽舍和带鸡消毒,饮水中添加薄荷油。

生猪阉割后的一些继发症可以这样处理


猪阉割畜后出现继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手术操作不正确,操作粗暴,手术时间过长,未能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准备,术后护理不当等,均可出现术后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术后出血、阴囊水肿、精索炎、肠脱出、内膜外翻、腹膜炎、破伤风等。生猪阉割后的一些继发症可以这样处理,具体来了解一下:

猪阉后出血是因阉割过程中损伤血管而造成的,如精索断端止血不当,捻转不充分,结扎过松或滑脱出血,或过紧造成勒破血管,而呈连续性的线状出血。年龄较大的猪,精索内血管粗大而弹性较小,如果拉出睾丸时用力过大能造成血管破裂而出血。阉割时出血会使手术部位模糊不清,在分离时,易误伤大血管神经,影响伤口愈合,易于感染。大失血影响猪的恢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出血症状应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止血措施,止血要求准确、牢靠。

轻度出血:可采用冷水洒腰背部止血或针刺断血穴位。或用少许“刀伤粉”撒在创口处镇痛止血(刀伤粉处方: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生乳香各5g,共研为细末即可)。

指压止血:手术中切开组织若有血管出血时,可立即用钳夹法止血,若不能立即钳夹时,则以手指暂时压住,以防失血过多,然后再采用其他方法。

钳压止血:老龄公猪阴囊皮肤或肉膜血管较发达,阉割施术后容易出血,可先用纱布压迫,看清出血点或血管以后,用止血钳的尖端垂直地对出血点进行钳夹并捻转,使血管闭塞而止血。钳夹血管要少,一般小血管出血,经持续钳夹之后,放松止血钳可不再出血,较大血管在钳夹之后还须结扎方能止血。

结扎法:这是最常用的、最可靠的基本止血法。若阉猪术后大出血,应迅速将阉猪放倒保定,用消毒丝线结扎。对暴露完整的血管可在相距1~2cm处做双重结扎,然后从中切断。

纱布压迫止血:用纱布块暂时按压止血,以辨认组织、血管、神经等。这种止血法只能按压,不能来回擦拭血液,以免损伤组织。

填塞止血:此法只用在外科临床上。紧急情况下或一时寻不到出血精索断端,常常做深部病理组织切除,如大的瘘管切除,这时可能会遇到大血管损伤,在无法显露血管和无法结扎止血时,可用纱布填塞加压,并配合以全身止血剂,促进血液凝固。填塞时,用止血钳夹住灭菌纱布的一端,逐渐向阴囊鞘膜腔内推送,直至填满为止。在填塞过程中,适当加入消炎和防腐剂,12~24小时取出填塞物。

留钳止血:公猪年龄大,精索粗,血管壁薄脆,手术时易使精索血管出血,可采取精索断端止血。找到后,将其轻轻向外迁移,用长柄止血钳夹住,夹后留钳止血,用卷轴带系于止血钳柄环部并用绷带固定于猪的背腰部,等到8~12小时后轻轻取出,在钳夹止血期间严防阉猪卧地。

烧烙止血:用烙铁烧红,在出血处轻轻按一下,然后迅速拿开。时间不宜太长,否则组织粘在烙铁上,达不到止血目的。

预防性止血:全身性的预防止血,用侧柏叶炭60g,血余炭60g,白芨120g,研粉混合备用,撒布于阴囊内。

1、阉后出血
猪阉后出血是因阉割过程中损伤血管而造成的,如精索断端止而不当,捻转不充分,结扎过松或滑脱出血,或过紧造成勒破血管,而呈连续性的线状出血。年龄较大的猪,精索内血管粗大而弹性较小,如果拉出睾丸时用力过大能造成血管破裂而出血。阉割时出血会使手术部位模糊不清,在分离时,易误伤大血管神经,影响伤口愈合,易于感染。大失血影响猪的恢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出血症状应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止血措施,止血要求准确、牢靠。
(1)轻度出血。可采用冷水洒腰背部止血或针刺断血穴位。或用“刀伤粉”少许撒布创口处镇痛止血(刀伤粉处方: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生乳香各5克,共为细末即成)。
(2)指压止血法。手术中切开组织若有血管出血时,可立即用钳夹法止血,如不能立即钳夹时,则以手指暂时压住,以防失血过多,然后采用其他方法。
(3)钳压止血法。老龄公猪阴囊皮肤或肉膜血管较发达,阉割施术后容易出血,可先用纱布压迫,看清出血点或血管以后,用止血钳的尖端垂直地对出血点进行钳夹并捻转,使血管闭塞而止血。钳夹血管要少,一般小血管出血,经持续钳夹之后,放松止血钳可不再出血,较大血管在钳夹之后还须结扎方能止血。
(4)结扎法。这是最常用的、最可靠的基本止血法。若阉猪术后大出血,应迅速将阉猪放倒保定,用消毒丝线结扎。对暴露完整的血管可在相距1〜2厘米处做双重结扎,然后从中切断。
(5)纱布压迫止血。用纱布块暂时按压止血,以辨认组织、血管、神经等。这种止血法只能按压,不能来回擦拭血液,以免损伤组织。
(6)填塞止血法。此法只用在外科临床上。紧急情况下或一时寻不到出血精索断端,常常做深部病理组织切除,如大的瘘管切除,这时可能会遇到大血管损伤,在无法显露血管和无法结扎止血时,可用纱布填塞加压,并配合以全身止血剂,促进血液凝固。填塞时,用止血钳夹住灭菌纱布的一端,逐渐向阴囊鞘膜腔内推送,直至填满为止。在填塞过程中,适当加以消炎和防腐剂。12〜24小时取出填塞物。
(7)留钳止血法。公猪年龄大,精索粗,血管壁薄脆,手术时易使精索血管出血,可采取精索断端止血。找到后,将其轻轻向外迁移,用长柄止血钳夹住,夹后留钳止血,用卷轴带系于止血钳柄环部并用绷带固定于猪的背腰部,等到8〜12小时以后轻轻取出,在钳夹止血期间严防阉猪卧地。
(8)烧烙止血。用烙铁烧红,在出血处轻轻按一下,然后迅速拿开。时间不宜太长,否则组织粘在烙铁上,达不到止血目的。
(9)预防性止血。全身性的预防止血,用侧柏叶炭60克,血余炭60克,白芨120克,研粉混合备用,撒布于阴囊内。
2、肠脱
肠脱多在阉割结束后起立时发生。引起肠脱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术前禁食时间过短,腹压过大,腹腔内环过大(二指宽以上),肠管通过它以后,进一步通过腹股沟管内的鞘膜管进人到阴囊内;阉割前禁食过长,因肠管空虚而易通过鞘膜管进入阴囊内;阉割时过度牵拉精索,使腹股沟变大,或阉猪术后强烈挣扎,伏卧等而引起。肠管脱出如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阉畜死亡。
(1)症状。
阉猪肠脱常表现阴囊明显肿胀,小肠从阉割切口中垂出,触诊局部热痛不明显,手压肿胀可消失或由阴囊脱出肠管。如果发现晚了,可能造成肠管破裂。
(2)治疗。
治疗时将猪做仰卧保定(可在地上挖一个长方形的浅坑,使猪倒卧在坑内),防止脱出的肠管受伤和破裂。阴囊周围用消毒纱布包盖,脱出的肠管如被污泥粘污,须用煮沸的开水待温或用1万单位青霉素加人0.85%尚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粘在肠管上的污物,然后用彻底消毒的手将肠管送回腹腔内。为了防止肠管继续脱出,在阉猪努责腹压增大时要暂停送回肠管,待努责停止后再继续送回肠管。若肠管还纳困难时,可扩大腹股沟管外口后还纳,全部送回肠管后,将总鞘膜从阴囊壁上剥离,检转数周后,紧靠腹壁用消毒线结扎祝随后缝合创口。
(3)注意事项及护理。
①术后保持猪圈舍干燥清洁,注意加强营养和护理。
②阉割公猪时间不宜过早,防止因肠管空虚而进人阴囊内。

3.阴囊水肿
阴囊水肿常见于老龄公猪,有一侧性的,也有两侧性的。阉割时切口不整齐或过小,总鞘膜切口小于皮肤切口;或二者不在一条直线上,渗出物不易排出;或牵蹓不足,气血不畅;或切口感染;睾丸、附睾,精索及总鞘膜的慢性炎症,精索血行障碍引起;肝脏、心脏等疾患引起的腹水可能出现总鞘膜腔积水,总鞘膜腔有寄生虫寄生时也会引起本玻
(1)症状。
公猪阉割后12天出现阴囊体积轻微肿胀,数天后将自行消失,不必治疗。但出现肿胀显著增大,皮肤紧张,阴囊皱襞消失,变圆形并下垂;触诊时感到有弹性、波动、发凉,缺乏痛感;拉住阴囊底部向上提起时,可见肿胀变小,同时皮肤能出现皱襞(因为这时有一部分液体流人腹腔),放下阴囊壁又可迅速恢复原状,•穿刺可流出带血色的液体;病畜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等症,即为病症。
(2)治疗
①若切口不齐或过小,需重新修整切口,加以扩大,清除周围血痂,通畅引流。
②如腹下部肿胀,初期可用温敷,大量应用钙剂。无效时可用消毒的白针穿刺,放出积液,并注人复方碘溶液,或行去势。还需注射抗菌素,常规处理术部。但由腹水引起者,治疗比较困难,需治疗原发症。
③如阴囊和袖口硬固肿胀,并有热痛感,可内服“消肿定痛散”,用当归、连翘各25克,银花30克,没药、白芷、桃仁各1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待温灌服。若肿胀部成脓破溃,用中药“雄黄散”外敷或“金黄散”外敷。病情严重时,除内服中药外,还需注射抗菌素,常规处理术部。
4、腹膜炎
腹膜炎为腹膜浆膜的炎症。母猪阉割时由于消毒不严,或操作不慎,由切口感染腹膜而引起腹膜炎。
(1)症状。
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多属脓毒性,常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40°C以上,精神萎顿,低头喜卧,减食或不食,贪饮水,呼吸急促,腹部有疼痛反应,腹围下半部增大下垂。如不及时进行治疗,1〜2天内死亡。慢性腹膜炎多为局部发炎,呼吸、体温一般无明显症状。发炎部位变质并与附近的器官粘连。腹部触到硬块范围扩大时,有低热。病程较长,有时可延达几个月之久。
(2)治疗
①急性腹膜炎而渗出物不多的病例,用链霉素或磺胺类物消炎等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②发现有肠管粘连时,应及时在直肠内进行剥离。
③腹膜炎已化脓或渗出液过多时,应及时采取腹腔穿刺法,把腹腔内的渗出物或脓液排除干净(即用较粗的消毒针头或细的套管针进行排脓)。排净之后用生理盐水或0.01%呋喃西林溶液充分洗涤腹腔,然后注人100万〜200万单位的青霉素稀释液人内。
④母猪若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时,应及时使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抗菌消炎治疗。
(3)预防及术后护理。
母猪阉割时术部切口和刀具均要严格消毒,注意无菌操作,腹腔损伤应及时处理。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对病猪的饲养管理,给予易消化的饲料。为了防止肠管粘连,每天应增加运动,同时进行治疗。
5、厌氧性和腐败性感染
阉割手术操作消毒不严或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导致感染性细菌如腐败梭菌(恶性水肿杆菌),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梭菌(第二恶性水肿梭菌),溶组织梭菌、变形杆菌、产芽孢杆菌等特定的细菌经伤口侵入猪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非接触传染性疾玻
(1)症状。
公猪阉割术后伤口被某些特定的细菌感染后,阴囊出现肿胀,并迅速向周围蔓延,肿胀阴囊触诊有捻发音,肿胀初期有明显的热痛反应。随着浸润物的增多,局部温度降低,疼痛反应逐渐消失。自创口内排出有泡沫、污秽不洁的血色渗出物,并有酸臭味。随着病程的急剧发展,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病初表现为体温升髙,精神萎顿,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病后期体温降低到常温以下,常出现腹泻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发病后4〜5天死亡。
(2)治疗。
①将切口和阴囊壁深而广泛地切开,并切除精索断端,及时排出创液。
②用1%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液(双氧水)清洗创腔,然后用浸有消毒剂的纱布引流。
③出现全身症状时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强心剂、利尿剂和大量补液配合治疗。

怎样冶疗蜜蜂幼虫病的方法


蜜蜂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根据蜜蜂4个发育阶段的虫态来分类,理所当然,我们可以将蜜蜂病害分为卵病、幼虫病、蛹病和成年蜂病。

蜜蜂在幼虫发育期,应该说是非常脆弱的,极易被病原微生物侵犯,多发幼虫病害。常见的有囊状幼虫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白垩病、黄曲霉病、幼虫冻伤、中毒等。

最使蜂农头疼的是蜜蜂幼虫病,不但病蜂难繁殖起来,还可使蜂场中其他蜂群受感染,甚至使整个蜂场毁灭。不少蜂农将治疗蜜蜂幼虫病寄托在药物上,狠狠的用药;病群迁延不愈,不死不活,很难恢复生机。彻底根治办法是采取换脾、换王、换箱等措施,将病群所有的巢脾虫脾一律销毁,再配合用药,即可治愈。

最好将病群移至3公里以外地方隔离治疗,将消毒蜂箱置于病群位置,箱内放数张空脾,将病蜂抖落在箱中,使蜂多于脾,找到蜂王杀死,诱入1只新蜂王。将病蜂的巢脾、蜜脾、虫脾全部毁掉或化蜡或烧毁,毫不可惜。蜂箱的附属设备如隔王板、副盖、隔板等一律换成消毒过的。同时喂足饲料,场内喂水。再配合用药。用两三种药物交叉进行饲喂,至少喂药1周。如第一次毁脾没有成功,仍出现花花脾和腐烂幼虫,还要进行第二次毁脾。

美洲幼虫病主要症状:

孵化24小时内的幼虫最易感染此病,初期主要症状并不明显,在5日龄~6日龄时症状将明显地显露出来,一般在封盖以后死亡。患病的幼虫主要表现为,失去正常的白色光泽,并渐渐变成咖啡色,而死亡时则呈褐色和黑色,椎形状。恶病封盖子的房盖常呈现下陷、湿润及穿孔的特征。

欧洲幼虫腐臭病要症状:

欧洲幼虫腐臭病主要感染1日龄~2日龄的幼虫,潜伏期为2天~3天,封盖以前死亡。死亡的幼虫开始呈苍白色,然后渐渐出现黄色斑点,最后变褐色和黑色。由于死亡幼虫呈现溶解性腐败,故背线清楚可见,已伸直幼虫的背线为窄条状,弯曲幼虫的背线呈放射状。

囊状幼虫病主要症状:

1日龄~2日龄的幼虫最易感染本病,潜伏期为5天~6天,封盖前后幼虫死亡。病初其症状并不明显,刚死亡的幼虫颜色没有明显的变化,头部形成钩状,背部出现棕色点,逐渐变成暗灰色,皮下渗出液增多,略带黄色,形似水袋,此时用镊子夹取幼虫有塑料袋盛水的感觉,这是囊状幼虫病的主要症状。

预防:

⑴要加强对蜂群的饲养管理,春秋易发病期要保持强群,喂足饲料,注意保温,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⑵选育抗病品种,同时注意驱杀病群内的雄蜂,以提高后代的抗病力。

治疗幼虫病的药物很多:

①每1000克1∶1糖水,加土霉素和四环素40万单位,根据群势强弱,每群每次喂100~200克。

②每支80万单位青霉素,每支100万单位链霉素,每支30万单位红霉素,均用1支加在1000克1∶1糖水中,每群每次喂200~300克,每天1次。

③白垩病可用白垩净,按说明书使用。④囊状幼虫病可用病毒灵,每框蜂用1片,溶于50克1∶1糖水中应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12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