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鳗鲡家鱼混养

 1.池塘准备
池塘靠近河道,灌排方便,水源清新。池塘不渗漏水,面积10亩以上。进水口设于排水口的对面,并高于池面,引水管口伸入池内20~30厘米,进排水口配有闸门和防逃网。放养前清塘除野,过滤进水,施足基肥。
2.鱼种放养
家鱼鱼种放养以草鱼及鳊鱼为主,其放养量占家鱼总放养量的50%~60%,鲢鳙鱼放养量占30%~40%,鲤鲫鱼放养量占10%。放养规格宜大,要有70%以上的斤两鱼种,亩放养量为600~800尾,3月初放养结束。鳗鱼鱼种的放养规格和数量视鳗鱼种的来源和市场价格而定,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10~20尾/公斤的鳗种30~50尾,再放入少量规格为500尾/公斤左右的黑仔鳗,培育成大规格鳗种,用于下一年放养,整个放养在4月底以前结束。
3.饲养管理
⑴调节水质
早春浅水,控制水位在1.3米左右,根据水质状况适当追肥,一般每周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入碳铵2.5公斤,磷肥1公斤。5月下旬起,逐渐提高水位,到6月份使水位达1.8米左右,高温季节适当换注新水,一般两周注水一次,换水量约为池水的1/6,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⑵投喂饲料
①主要投喂水草、旱草,也投喂适量菜籽饼、棉仁饼等商品饲料。鳗鱼以捕食小杂鱼及摄食池塘中的碎屑等为主,也要适当投喂一些小鱼及轧碎的螺蚬肉,或在池塘中放养少量罗非鱼亲鱼,让它繁殖出小鱼苗,供鳗鱼捕食。②在池边设几个铁丝制成或竹制笼式食台,网目大小以鳗鱼能自由出入,而家鱼则无法进入为准。开始投喂黑仔饲料,诱集鳗鱼到食台摄食,几天后改用成鳗饲料,家鱼投喂传统饲料。
⑶防治病害
家鱼鱼种在放养前进行药物浸浴,饲养过程中,定期投喂药物饲料,定期消毒食场。鳗鱼鱼种放养前用1%的食盐水或0.1%的晶体敌百虫溶液浸浴5~10分钟,59月期间,每月全池泼洒12次晶体敌百虫药液,用量为使池水呈0.1~0.2mg/kg。

相关推荐

日本鳗鲡池塘单养


将鳗种养成为商品鳗供应市场或提供出口的鳗鱼都称之为成鳗。我国(包括香港地区)吃鳗喜欢愈大愈好,而日本却以250~350克/尾的最受欢迎,价格也较高。目前我国成鳗多出口日本,故规格一般要求在每公斤3~4尾之间。成鳗养殖的过程如下:
1.鳗种放养
在鳗种放养前必须清整鳗池,对池子进行消毒。方法是向池中注少量水使池底浸没为止,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30~50克消毒,或者用生石灰清塘,除去池中的有害生物。然后在放养前23天,把清塘后池中积水排出,换入新鲜水。如果水源是河水,必须用维尼伦筛绢(60~80目)过滤,并且每立方米水须用0.5克晶体敌百虫消毒,杀灭水蚤、锚头蚤等有害生物。鳗种必须经过消毒后才可放养,方法和采用的药物与鳗苗消毒相同。
2.鳗鱼投饲四定法
鳗鱼投饲必须掌握四定法,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⑴定时、定位能养成鳗鱼定时定位摄食的习惯。鳗鱼在适温条件下,摄食配合饲料后6~8小时,食物从胃移至肠,但完全被消化吸收和排出粪便则需20小时。所以成鳗每天只投饲一次,一般在每天上午8~9时投给。早春、晚秋的早晨水温较低或阴雨天水中溶氧较低时,可推迟1~2小时投饲;而盛夏水温超过30℃以上,要提早1~2小时投饲。这样可提高鳗鱼的摄食量。当鳗鱼养成定时、定位摄食的习惯以后,一到投饲时间,把食台放入水中,鳗鱼就从各处峰拥而至,甚至早在食场等候。这样对减少饵料的流散,提高摄食量,降低饲料系数都有好处。
⑵定质是指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配合饲料不能受潮、变质。制成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太硬了鳗鱼不易取食,太软了又容易流散而污染水质,一般成鳗配合饲料加水1.1~1.3倍,幼鳗饵料1.5~1.7倍。为了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配合饲料在调制中要添加油脂,一定要选用好的鱼油或植物油,已经氧化的油脂不能用。油的添加量随水温不同而有所增减。水温28℃时添加油脂重量为饵料量的6%,水温下降到2025℃时,油的添加量减为3%~4%,水温降到20℃以下时,油的添加量减为2%~3%,或者不添加油脂了。
⑶定量就是根据鳗鱼的摄食、消化情况,投给适量的饲料。成鳗投饲量因鳗鱼规格大小、天气、水温、溶氧、浮游生物组成等不同而相差很大。当天气晴朗,露天池的水温29℃,池水中微囊藻生长良好,透明度20厘米左右,溶氧在每升水5毫克以上时,鳗鱼的摄食量就较大。故一般体重20~30克的鳗种日投饲率为2%~4%(饲料干重占鳗鱼重量的百分比),40~80克的鳗种为3%~5%,100克以上的为4%~8%,但实际上的投饲量还应根据鳗鱼吃食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掌握在投饲后10~30分钟内吃完为适量。
3.天然止水式成鳗池的日常管理
成鳗池由于放养的密度较大,通过一段时间饲养,鳗鱼重量每平方米达到1.5公斤以上,鱼病也较幼鳗时多。因此,做好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就十分重要。成鳗池的日常管理归纳起来就是:一勤、二早、三看、四防。
一勤:就是勤巡塘。
每天巡塘三次,凌晨巡塘注意鳗鱼有否浮头,中午巡塘注意鳗鱼吃食后的情况,晚上巡塘注意有无浮头先兆。特别是连续阴雨天,如鳗鱼聚集增氧机旁,就是缺氧的预兆。
二早:就是早放养、早开食。
提倡隔冬放养,开春后随时注意鳗鱼上食场觅食的现象,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就开始试食,水温18℃以上就正式开始投饲了。
三看:就是看吃食、看水色、看天气。
看吃食主要看鳗鱼是大量集中在食场还是散乱,是否抢食或吐食。要研究其原因,调整投饲量或采取措施。看水色主要看池水水色变化,了解浮游生物变化情况,微囊藻是否占优势,浮游动物情况如何等,决定换水数量及微囊藻引种。看天气主要看当时气象情况、并预测变化趋势,便于采取有效措施。
四防:就是防嚎、防病、防逃、防水变。
防嚎就是防止鳗鱼缺氧浮头。鳗鱼浮头往往出现在连绵阴雨、雷雨之前或凌晨。池水中水蚤大量繁殖时,白天鳗鱼也会缺氧浮头。当发现有浮头迹象时,要开增氧机或注入新水增氧,并在增氧机前装网捞除水蚤。
防病就是防止鳗病,要随时注意鳗鱼摄食和活动情况,如发现鳗鱼摄食量降低,且有离群缓游或死鳗的,要检查研究病况,采取防治措施。
防逃就是防止逃鳗,池塘注水管口要包筛绢,既防止杂物或小鱼虾进入池中,又防止鳗鱼从进水口逃逸。还要注意池塘水位不能过高,防止鳗鱼从池壁上方逃出。发现排水口拦鱼栅、网破损应及时修理。
防水变就是防止池水变恶。露天池水色最好为蓝绿色,上下水色一致,若发现池水水色分层(表层蓝绿、底层灰白)或池水变清、变棕黑色等,都要研究水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4.防止温室养鳗池老化
温室养鳗池经长时期使用后,往往会出现老化现象,养鳗池老化即池水水质不稳定而易恶化,造成鳗鱼生长不良,病害频频发生。养鳗池老化是由于饲养管理中忽视清池消毒工作,致使池塘严重污染所造成的。老化的池水pH偏低、氨氮及亚硝态氮含量高、溶氧量低,在缺氧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沼气、硫化氢等)。在这样的池水环境中,鳗鱼易罹病,而且由于重复感染,治疗效果往往不好。所以对于池塘的老化现象必须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防止温室养鳗池老化的措施如下:
⑴利用筛选分池的间隙时间清池:养鳗池除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排污换水外,还应利用筛选分池、干池的间隙时间进行清池,把附着在池壁和池底的腐败藻类、苔藓植物以及其他污物彻底洗刷干净,如果是沙底池,还要用水枪进行深层翻冲,直到看不见污水为止。
⑵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果养鳗池面积大,池水污染不很严重,可以在养殖期间使用水质改良剂改善养殖环境,一般在水深0.8~1米时,每1000平方米泼撒碳酸钙30~40公斤,氧化铁剂10~15公斤,或每1000立方米水体泼洒石灰7~9公斤。
⑶交替彻底清池消毒:养鳗时间长的池子,要交替地进行彻底清池清毒,除进行冲洗、干池曝晒外,还要用生石灰较长时间地满水浸泡,一般水深0.8~1米的池,每平方米用90~100克生石灰浸泡15~20天,同时使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5%)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20~30mg/kg。如果每年都能进行一次清池消毒,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池塘的老化便可得到控制。

日本鳗鲡鳗苗驯养


鳗苗培育是鳗鱼生产的重要一环,要发展鳗鱼生产,首先必须抓好鳗苗种的驯养培育。鳗苗在自然环境中,它是昼伏夜出,分散觅食,以浮游动物、水蚯蚓等天然饵料为食。鳗苗驯养就是改变它的生活习性、食性,以符合大规模人工养殖的需要,即改变夜间摄食为白天摄食,改变分散觅食为集群摄食,改变食鲜活饵料为摄取配合饵料。驯养的成败是培育好鳗种的关键。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⑴池子消毒:鳗鱼驯养与培育一般采用水泥的一、二级池。初用时,要在放养前先注入新水浸泡,反复换水几次,使新建水泥池的pH值为7.4左右再使用。若是原来已经养过的水泥池,只要提前洗刷干净后,注入新水。放养前1015天,用3050ppm的漂白粉或生石灰泼洒清塘。放苗前23天打复水,注水时在进水口要用40目尼龙绢过滤大型浮游生物和小鱼小虾。注水到5。

⑵工具准备:鳗苗箱、大小鳗苗网箱、鳗苗筐、鳗苗捞海、消毒药物等。该消毒的物品可用漂白粉或福尔马林消毒后待用。加热设备、增氧设备要检修,严防漏电。 ⑶水源水质的测定:溶氧、pH值、铵态氮、亚硝酸根离子、游离态氮等的指数,必须符合养鳗的用水标准,特别是深井水最好经过曝气后使用,防止鳗鱼产生气泡病。

2、放养及消毒

⑴加强鳗鱼对环境的适应性:从江河中捕捞到的鳗苗,经过长途运输后,体质比较衰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水温变化,故需有一个适应过程。放养并将装有鳗苗的尼龙袋放于池水中,一般内外水温差不超过5℃,使池水与袋中的水温差逐渐缩小直到平衡。然后开袋(若用鳗苗箱运输的把箱置于池边,逐步用池水淋鳗苗箱,使鳗鱼体温与水温相接近),倒入鳗苗网箱,暂养0.51小时。开动增氧机,待活动正常时剔除污物、死苗后放养。放养结束4小时后,开始慢慢升温。

⑵水温与鳗苗生长的关系:鳗苗在20℃以下易患水霉病,25℃以上自愈且生长较好。但超过30℃时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次数急剧增加,最终会提高饲料系数,又会增加排泄物污染水质,甚至出现缺氧现象。所以鳗苗池的水温应控制在25℃以上为宜。据试验,在同等饲养条件下,不同水温鳗苗的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生活在28℃左右的鳗苗比在25℃左右的可增重1/4以上。试验表明:温度是鳗苗生长的重要因素,把温度控制在28℃左右,是促进长膘、缩短饲养周期的有力措施。必须指出,鳗苗对温度的变化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切忌大幅度突变。刚放养时,水温要逐日提高,第一天控制在20℃左右,第二天提高到22℃,第三天再提高到25℃,经23天后方可调整到2829℃。此外,排灌水也不要大起大落,排污前先把水温降下来,注进新水后再慢慢提高。

⑶放养密度:一级池放养鳗苗150250克/平方米,规格为65007000尾/公斤。

⑷鳗苗消毒:由于鳗苗在采捕、暂养、运输过程中,很易擦伤而感染细菌性疾病和水霉病。所以放养时必须进行消毒,药物见表3。

取大缸或大木桶洗净后放入300400公斤清水,然后将药物溶化在少量水中再倒入大缸或木桶中,开动曝气机,使之充分搅动。药物均匀后,称取5公斤左右的鳗苗,连鳗苗筐一起浸入药液中药浴,按规定时间出,即可放养。或在大容器的药液里铺上一张尼龙绢网,把称好的鳗苗倒在尼龙绢上,进行药浴。切莫让鳗苗逃出绢网。一次药液使用45次后要重新配制。全池泼洒药浴,先将药物溶于小容器后,均匀泼洒于一级池,同时开动增氧机搅水增氧。经过实践证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安全系数大,成本适当。在鳗苗消毒时要注意所采用药物的特性不同,采取不同的配制法以免伤害鳗苗和影响药效的发挥,及时捞去鳗苗分泌出来的粘液浮沫。操作细心,保证鳗苗不受损伤。

3、驯养的主要步骤

⑴引食饵料:鳗苗驯养的引食饵料,以丝蚯蚓的引食效果最好。也有采用牡蛎、蛤肉、鱼肉等捣碎成酱状引食的,也有采用红虫引食的,但效果不如丝蚯蚓。丝蚯蚓气味对鳗苗有较理想的引诱力,营养较好,个体细长,活动迟钝,便于鳗苗摄食,另外它生命力强,残留的丝蚯蚓不会死亡溃烂而影响水质。

⑵余饵料(一般较少)加入少量新鲜的饵料分撒在培育池的四周底部,分撒量一般为鳗苗重量的1第一阶段的驯养:驯养开始的引食饵料是丝蚯蚓,丝蚯蚓要提早1小时用30ppm痢特灵消毒,也可用高锰酸钾消毒,避免致病菌带入培育池内。驯养工作一般从晚上8点钟开始,每个一级池四周设置铁丝网制成的规格303010厘米的食台56个,在每个食台上方近水面处配置1525瓦白炽灯一盏(利用鳗苗对弱光有趋光性的特性进行灯光诱食),一般放养后第三天的夜里开始驯养。投食前5分钟将增氧机关停,待池水平稳后开灯投饲,第一天按鳗苗重量的5%试投,第一次投喂1/3,以后每隔三小时一次,最后一次要在天亮前投喂。投喂顺序按食场位置由近而远逐个投放。每次投喂丝蚯蚓不要一次投完,而是在1.5小时内吃完,若在1小时内吃完可适当添加一些。1.5小时内吃完后,无论饵料是否过剩,均应停食,取出多余的饵料,关灯,食台离开水面,同时开动增氧机。第二次投喂量一般是全天投饲量的1/51/6,根据第一次摄食情况略可增减,最后一次投喂结束后,将剩2%,便于没有上食台的鳗苗摄取。这样投饲34天后,一般能有80%的鳗苗到食台摄食,摄食量超过鳗苗重量的30%以后,开始将第一次投喂的时间逐渐向后推移。经过78天时间的引食,鳗苗能逐渐地适应白天摄食。另一种引食方法是在引食前几天,先将丝蚯蚓撒投在培育池的四周底部,让鳗苗自由摄取,待鳗苗对摄食丝蚯蚓有一定习惯后,再行食台投饲驯养。

⑶第二阶段的驯养:即将以丝蚯蚓投饲过渡到人工配合投饲的过程。当转为白天投喂丝蚯蚓后,由切断的丝蚯蚓逐渐改为整条投喂。丝蚯蚓的投喂量达到鳗苗放养重量的80%左右,就可以逐步向配合饲料投喂过渡,34天时即可达到完全投喂配合饲料。比例是以前一天的投饲量为基础,按丝蚯蚓与白仔鳗饲料的比,以第一天7∶3、第二天1∶1、第三天3∶7的顺序调配,即把丝蚯蚓捣酱掺入白仔鳗饲料,搅拌成浆糊状投喂,并逐步过渡到100%的白仔鳗饲料,日投饲率为910%。每天仍按投喂丝蚯蚓的时间投喂,每天四次。

鳗苗经过前段时间驯养,体色出现黑色素,从透明的白仔转为黑色不透明的黑仔,个体增大,这时可由远而近地逐渐减少食台,最后使鳗苗完全集中到食场摄食,并且把食台铁丝网目从0.3cm改换为0.4cm。避免鳗苗长大后,钻不进食台摄食或鳗苗摄食后饱腹钻不出食台而受损伤。

4、日常管理

⑴水质管理:在温室培育鳗苗,由于池子小,放养密度大,加之温度高,鳗苗新陈代谢旺盛,水质变化频繁,判断水质优劣,主要是看水中悬浮物多少,增氧机打出来的水泡是否很快消失,以及鳗苗的活动状态。如果池水清净,悬浮物少,水泡很快消失,鳗苗摄食正常,上台率高,则水质良好。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进行水质化验,水质良好的指标是:水温2829℃,pH值79,溶氧量5.5ppm以上,氨氮2ppm以下,亚硝酸盐0.1ppm以下,轮虫个数每毫升1个以下。水质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每天上午投喂完毕即进行洗池,使池中污物尽量排出,清洗结束注入新水,一般换水30%。如果天气变化,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或因药物等化学因素影响,鳗苗出现吐食或浮头现象,说明水质恶化,应及时增加换水量。增氧机在水质管理中十分重要,它除了增氧作用外,还能促进有机物分解,并使残饵污物集中到池底中心,利于清除。增氧时要求水泡多,水流则不可太强,一、二级池设一台0.30.5千瓦增氧机即可;三级池则需设一台0.75千瓦增氧机。其运行时间,除投饵时暂停外,要求全天运行。也可通过引种培养以微囊藻为主的水质,使好气性细菌附着生长,使鳗鱼池的氨和有机物顺利分解。微囊藻一方面促进了溶氧量的提高,同时也起到了净化水质作用,水质稳定有利于苗种的生长发育。引种一周后水质由清变黄绿色,这时每天换水量要根据透明度来掌握,透明度保持在1520厘米。

⑵防病治病:鳗苗体质娇嫩,因此做好防病工作相当重要,池水必须严格消毒,彻底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一般采用0.50.7%食盐或0.20.5ppm呋喃唑酮杀灭水体中的致病菌和原生动物、寄生藻类。饲料要新鲜,营养全面,特别是引食时的丝蚯蚓,丝蚯蚓生活于有机质丰富的污泥水中,必须严格地漂洗消毒。适当的时候在配合饲料中加入0.10.2%呋喃唑酮连续投喂46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04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云斑尖塘鳢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