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草鱼肝病肾病防治技术

王建华1*龚珞军2王勋伟2杨兰松2

(1.武汉九州神农药业有限公司 2.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草鱼是我国传统养殖品种“四大家鱼”中的一种,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养殖技术进步和养殖环境的变化,在单位养殖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疾病的频繁发生。现介绍草鱼肝、肾病防治技术。

一、草鱼肝、肾疾病的症断和治疗

1.绿肝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头和背部有发黑现象等。解剖发现肝脏中有绿色斑块,胆肿大,胆液显深绿色。

病因:草鱼长期、并大量摄取了有刺激性物质的食物;或饲料中霉菌数量超标。

治疗:

1)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调整或适当减少饲料的投喂量。

3)投喂药饵。在草鱼饲料中加入排毒、解毒、消炎等药物,如“肝胆利康散”或“三黄散”等,连续投喂5-7天。

2.黄肝(肝炎)

症状:肝脏显土黄色,胆液显浅黄色或无色。病症严重的一般还伴有肾脏肿大,腹腔有积水,肠道红肿等症状。

病因:由细菌病原体,如嗜水气单孢菌等引起的组织器官病变。

治疗:采用水质改良与体内外杀菌并举的技术措施。

1)第一天和第三天,每667立方米水体用九州神农1号(二氧化氯)300克,化水后全池泼洒。同时在第一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或抗生素药物,如恩诺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盐酸土霉素等3-5天。

2)在完成第一个疗程后,每667立方米水体用施诺克(地衣芽孢杆菌)250克以改善水质,降解有害的游离态氨、氮,控制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3.白肝(脂肪肝)

症状:鱼体肝脏显白色。

病因:饲料营养不平衡,或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

治疗:调整饲料营养结构比例;或降低饲料中的脂肪含量。

4.花肝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鱼的头部和背部发黑,鳃部带有少量污泥,鱼鳍基部发红,死前常跃出入面。解剖发现肝脏上有绿色、白色相间的斑块,胆液显深绿色或淡黄色,肠道前部发红,有部分病鱼肾脏有炎症。

病因:绿肝与白肝的综合症。

治疗:

1)调整饲料营养结构比例的同时,适当地减少饲料投喂量或投喂次数,让鱼进行自身调整。

2)投喂药饵。在饲料中加入解毒、排毒、消炎、促进代谢的药物,如肝泰(鱼肝宝散)十氟瑞康(诺氟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肝胆利康散十恩福德(恩诺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三黄散十盐酸土霉素。

3)综合方法可参照绿肝与白肝的方法,并加以综合。

5.肾炎

症状:肾脏有炎症且积水,肾功能下降。同时伴有腹腔积水,鱼体外表伴有败血性出血症状。

病因:由环境因素与病原体,如嗜水气单孢菌等,单独或联合引起的肾脏病变,

治疗:每667立方米水体用施诺克(地衣芽孢杆菌)250克,再同时投喂抗菌素药饵,如恩福德(恩诺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氟瑞康(诺氟沙星,出口产品禁用)或抗生素盐酸土霉素等。内服药需拌饵投喂5天左右(视病情调整药饵时间)。

二、草鱼肝、肾疾病的预防

1)调控水质,定期用菌。在养殖水体中定期使用施诺克(地衣芽孢杆菌),用量为每667立方米水体250克;或养殖水体使用消毒杀虫剂48小时以后,再使用施诺克(地衣芽孢杆菌),以控制水体中有害物质的产生。

2)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

3)注意饲料的卫生指标。

4)定期消毒,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湖北省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鱼病防治专业指导组专家

相关推荐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河蟹补种注意事项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申学华程咸立龚珞军刘定柱
今年1月以来,罕见的雨雪冰冻低温天气,对湖北省的河蟹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冬季投放的河蟹苗种遭受了较大损失。当前做好河蟹苗种的及时补充,是灾后恢复河蟹养殖生产的关键措施,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蟹苗种损失评估
养殖户要对苗种受灾损失进行准确评估,评估的方法:(1)池塘。冬季投放蟹种的池塘,我省历来自然越冬死亡率为5%左右,但这次雪灾造成的死亡率一般在30-40%。如果池塘水浅,冰冻严重,死亡率一般都在70%以上,严重的几乎100%。(2)湖泊放流和围网。冬季投放蟹种的,我省历来自然死亡率达3%左右,这次雪灾造成的死亡率达10%左右。
二、及时补种
适时放养河蟹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雪灾造成的损失需要补苗的,结合湖北省历年气温、水温情况,最好在3月20xx我省养殖情况,最好是第一次放养的同步蟹种。池塘精养蟹种投放规格为每公斤160只以内;大水面为每公斤300只以内。
3.密度。根据我省历年放养的蟹苗情况及雪灾冰冻对蟹种造成的死亡率进行补种。补种后一般池塘精养的每亩不应超过800只,最好在500只以内;大水面混养和粗养的一般每亩放养100—200只。
4.运输。为了提高成活率,运输时间越短越好,最好在12小时以内。蟹种用网袋或蟹苗箱盛放,运途中防止挤压和失水。运到后,应在放养池的水中浸泡2-3分钟,再取出,如此反复2-3次,让蟹的鳃吸足水份,然后让其自行爬入养殖水中。
5.蟹体消毒。扣蟹放养前,将经浸水处理后的扣蟹放入每公斤水用高锰酸钾50毫克配置的药液中,浸泡消毒3-5分钟。或用新洁尔灭药浴(泡):通常商品含5%新洁尔灭,用水配成含新洁尔灭万分之一浓度溶液,将扣蟹浸泡15分钟,可杀灭各类致病菌和寄生的原虫。
四、适当混养搭配
为了提高养殖者效益,补蟹种时,可适当搭配混养其它养殖鱼类。在池塘补种达到每亩500只扣蟹,可混养20尾花白鲢、3—5斤2厘米长的青虾、50尾鲫鱼、50尾黄颡鱼、100—200尾细鳞斜颌鲴。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河蟹生态养殖池水草种植技术



陈奇文1龚珞军2程咸立2
(1.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水草既是河蟹的食物之一,也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同时它还具有改善水质,降低高温期间水温的作用。实践证明,养蟹水体种植水草,是提高养蟹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20xx的雪灾,冻死了一些养蟹水体中的水草。因此,抓紧农时,在养蟹水体补种或种植水草是抗灾复产的技术措施之一。现介绍河蟹生态养殖池水草种植技术。
1.伊乐藻。伊乐藻原产北美洲。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具有速生耐寒,逢节生根,容易成活的特点。伊乐藻的植株可长达1.5米,产量高,每平方米可产草40公斤,可为河蟹早期生长、栖息、蜕壳避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该草易疯长,不耐高温,水温超过30℃易发生烂草现象。
种植和管理技术。清塘10-15天后,将草茎切成15cm长的小段,10株左右为一束,插入泥中。行距为5-8m,行间可种植其它水草。伊乐藻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左右。每667平方米水面种草20xx11月河蟹捕出后,从湖泊、池塘捞出天然金鱼藻进行全草移栽,每667平方米种草75—100公斤,到4-5月份可获得大量金鱼藻。需要提出的是,金鱼藻再生能力较强,易恶化水质,故适宜湖泊和面积2公顷以上的池塘栽种。
3.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具有耐高温,生命力强,逢节生根,不易败坏水质的特点,是河蟹、草鱼最喜食的水草之一。轮叶黑藻的生长速度比伊乐藻、金鱼藻的慢。
种植和管理技术。
1)芽苞种植。冬季与伊乐藻同时进行。按行株距0.5m×0.5m,每穴3-5粒芽苞插入泥中。每667平方米用芽苞1公斤。来年4月份可长到15cm,5月份可长到50cm以上。
2)营养体繁殖。在4月份,将轮叶黑藻切成长10cm的茎节,每10根左右为一束,用塘泥裹其一端,按行株距1m×0.5m种植。每667平方米用量为30-50公斤。需要注意的是,河蟹喜食轮叶黑藻,因此在轮叶黑藻种植初期,必须采用围拦的方式,将河蟹与轮叶黑藻草隔离开来,到6月再初拆除围网,以免河蟹将水草消灭在萌芽状态。
4.苦草。苦草具有易播种,耐高温,生长快,净化能力强的特点。但其叶片表面易沾浮泥;河蟹主要吃白茎,草叶上浮易造成烂草而恶化水质。
种植和管理技术。苦草的种子似长豆荚。水温回升到15℃以上,开始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捞出后搓出果荚内种子,再用细土或细沙拌种后,播种在池塘中。池塘水位最好保持在40cm;大水面水深不宜超过1m,以确保苦草苗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每667平方米(以实际种植面积计算)用种150克。需要强调的是,苦草与轮叶黑藻一样,要采用围蟹种草的方法。
5.水花生。在沉水水草种植效果较好的情况下,一般不要移植水花生。水花生移植的方法是:离池埂3米左右,用塑料绳夹一丛水花生,用竹杆固定,使池周围形成一圈水花生,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作为隐蔽物和饵料,同时有防浪护堤的作用。水花生的移植面积不能超过总水面的10%
种植水草的合理搭配原则。为充分发挥水草的作用,养蟹水体水草的覆盖率应保持在50~70%。为扬长避短、注意茬口,在养蟹水体中必须多品种套种。套种原则是:早春以伊乐藻为主,早期覆盖率在30%左右,进入夏天需割茬。生长期:池塘小水体以轮叶黑藻为主,占40-50%;大水体以金鱼藻为主,占40-50%。中后期以苦草为主,占20%。

罗非鱼抗灾减灾技术措施


罗非鱼保温技术措施

1.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3米~0.5米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
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图1)。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1地桩2支撑桩3钢丝4塑料薄膜
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图2、图3),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


①钢丝两端固定、拉紧作上纲
②钢丝缝入彩条布内或扎紧布边
③缝直径10厘米~20厘米管袋,灌满细沙作沉子
④留1个~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
⑤从深井抽地下温水灌入池塘
⑥放置增氧机,以防止鱼类聚集引起的缺氧


①打入池底的桩
②固定于桩上的钢丝或绳子,用彩条布分隔池角
③留1个~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当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
④从深井抽地下温水注入池塘
⑤放置增氧机
4.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米以下水深。

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1.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
2.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
3.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撒,调节酸度,用量为10ppm。
4.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

咨询专家:杨弘研究员
联系电话:13812502987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技术


近期在走访科技入户示范户的工作中发现草鱼“绿肝”、“花肝”的现象,不仅影响草鱼体质,也埋下了疾病爆发的隐患。由于目前草鱼的高密度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减少了青饲料的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结构使鱼体增重加快,但也增加了代谢系统的负担,所以草鱼出现“肝胆综合症”是在密度养殖模式下的一种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吃”出来的病。其发病的普遍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重视。草鱼养殖增重增速下降,摄食量减少,不久将进入越冬期,正是肝胆负担降低、自我修复的时期。现总结相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一、形成原因:

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引起鱼类代谢失衡从而引发肝胆疾病。

2.乱用药物。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造成了肝损伤。

3.颗粒饲料取代青饲料,导致草鱼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脂肪,超出了机体的代谢能力,多余的蛋白质、糖类转化成脂肪及饲料中本身的脂肪一并沉积在肝脏中,形成脂肪肝,造成肝脏损伤和代谢障碍,进而形成肝胆综合症。

4.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诱发鱼类肝胆综合症。

二、发病特征:

1.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发病初期,病鱼游动无力,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外观无明显症状;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2.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有时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变成“绿肝”;5-6月以黄肝、土黄色肝居多,8-9月以白肝居多,肝脏失去光泽,质脆,用手指轻敲易碎。

3.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

4.由于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等症状。

三、治疗策略:

1.科学投喂。发病后,首要的应该是减食,迅速减轻肝脏负担,缓解代谢障碍,减少蛋白质、脂肪过高的饲料的投喂,多投喂些青草、菜皮等青饲料。可以先停料1-2天,之后按平时的60%-70%进行投喂,效果较好。

2.改动饲料配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饲料配方中胆碱、胆汁酸等的含量,或者增加姜黄素等中草药提取物的含量,投喂这种饲料以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3.正确用药。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拌饲投喂,如当归、白芍、柴胡、黄芪等,对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抑制肝硬化发生等具有一定作用。

4.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加强调水、控饲、保健。

四、预防方法:

1.及早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搞好鱼池消毒;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

2.春季3~5月时杀灭鳃上寄生虫,后期减少药物的使用。

①早杀虫,可及早避免因指环虫、车轮虫病等在此期间直接导致的鱼类死亡,防止寄生虫对鳃的破坏,减少养殖中后期的用药量,相应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②经过越冬期后草鱼的肝脏有了很大程度的修复,代谢解毒功能相对正常,这时用药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较低,并且此时是颗粒饲料的“空档期”,没有饲料对肝脏的负担,故此时使用杀虫药对肝脏的损伤最小。

3.实行青、精饲料搭配喂养,尽可能多地使用青饲料;储存饲料时,将塑料膜盖于饲料堆外,每7天使用高浓度二氧化氯溶液在塑料膜内进行空气消毒防止饲料发霉。

4.定期内服中草药、维生素等,保肝利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肝病防治技术介绍


鳖的肝病也叫肿肝病、坏肝病,是一种综合性肝病。鳖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随着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也越来越严重。人工养鳖,由于改变了鳖的自然生长环境,养殖密度较大,生长较快,故较易发生肝病。
1、发病主要原因
(1)在鳖病预防、治疗过程中,由于盲目用药、用药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常会引起肝病。例如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等均会造成肝脏损害。
(2)在鳖养殖过程中,强化摄食以及延长生长期的方法一方面使鳖快速生长,但另一方面却使肝脏长期负担过重,肝脏出现病变不可避免,饵料不新鲜、长期放置等引起饵料变质,变质饵料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对肝脏造成直接损伤。饵料中动物性或植物性油脂添加量过高会引起脂肪肝。
(3)鳖因某种原因感染疾病后并发感染肝脏或影响肝脏正常机能而引发肝病。红脖子病、红底板、白底板、鳃腺炎等疾病发病过程中,肝脏可发生变性和坏死。
(4)水体中的氨浓度过高会引起鳖氨中毒,氨中毒时肝脏受损。水体受农药污染引起鳖农药中毒水体受工业废水的污染引起铜、汞、锌等重金属中毒等。
2、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定期泼洒消毒剂。
(2)用药时,选副作用小的药物,不可盲目加大剂量,避免长期用药。用药治疗时,最好先做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以缩短治疗时间和避免用药的盲目性。
(3)定期进行水质测定,必要时要改换水源或加大换水量。
(4)在养殖过程中,建议适当减缓鳖的生长速度,以减轻过剩的营养物质给肝脏带来的负担。
(5)饵料中添加植物油或鱼油的比例1~3%,应添0.05%VE以防鱼油氧化,饵料尽量用新鲜优质原料。饵料中除配合饲料外,要10~40%鲜活动物饲料和10%左右鲜嫩植物饲料,
(6)脂肪肝病用下中草药投喂预防:茶叶20%、蒲黄20%、荷叶25%、山植20%、红枣15%合剂打成80目细粉在温水中浸泡2小时后,以1.5~2%连药带水添到饲料中投喂,每月10天。
(7)感染性肝病添加中草药预防:黄芩20%、蒲公英15%、甘草15%、猪苓20%、黄芪15%、丹参15%合剂打成80目细粉在温水中浸泡2小时后,以1.5%连药带水添到饲料中投喂,每月10天。
3、治疗
如果鳖已发生了肝病,当务之急是寻找并消除致病因素。同时,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E、鳖用多维、蛋氨酸、保肝宁等解毒、保肝药物,并应在水体中泼洒低毒消毒剂。
鳖的肝病重在防,当病情发展到停食后,就很难治愈。

冬季猪舍消毒技术措施


冬季低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很多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因此做好消毒措施,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斩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也是冬季猪舍环境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1、猪舍消毒:冬季猪舍环境密闭,灰尘、有害气体等各种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适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容易引起疫病的发生。因而,要加强猪舍的定期消毒,及时消灭猪舍中的病原微生菌。具体在进行消毒前,要先清理猪舍内粪尿,可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物、二氧化氯、百毒杀等无刺激性气味的消毒药物。

2、环境消毒与进场控制:目的在于保证场内的大小路径、交通要道和圈前圈后的生物安全。可利用0.2%--0.3%的过氧乙酸或2%的火碱进行高压喷雾消毒,一般情况下消毒频率设置在2次/月。为了保证全场的生物安全,还要注意进场的控制。要尽量减少场外人员进入生产区,物品、人员的进出必须采取消毒措施。在规模较小的猪场,要杜绝兽药、饲料推销员、猪贩等直接进入猪舍。

3、消毒池消毒:场内的各种消毒池使用2%-3%的火碱,每过3-4天更换1次,要注意保持池内消毒液处于适理水平。此外,为了预防种猪群的蹄病,池内还可用1:80的消毒威,亦可二者交互使用。

草鱼养殖技术常见病肠炎病防治方法


症状:腹部膨大呈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严重时,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或血液状粘液从肛门流出,肠管发炎,充血并腐烂。

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一冬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是发病高峰。

治疗方法: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物结合进行。

外用: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漂白粉1.3斤全池遍洒。隔天一次,连用2次。

内服:(1)大蒜头治疗。每100斤草鱼用大蒜头一斤,食盐0.2斤,捣烂与适量的面粉渗合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2)韭菜,每亩水面用韭菜2.5公斤,切碎后加食盐0.2公斤,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3)三黄粉:黄芩、黄柏、大黄各0.5公斤,煮沸后取汁,并加0.5公斤的食盐,用于100公斤的饲料,拌食投喂,连续4~5天。(4)二花二黄散:金银花500克,菊花500克,大黄500克,黄柏500克,另加500克食盐拌100公斤鱼料。(5)鱼必康1.5克/公斤鱼体重,每天1次,连用3~4天。

草鱼养殖常见病出血病防治技术


1、病原:由呼肠孤病毒科引起。

2、症状: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肌肉点状出血或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病鱼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有时有腹水,肠道充血、无食物。

3、流行:流行于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是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至l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现象。

4、诊断: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要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及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

(1)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2)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

(3)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毫克/升水体。

(4)每亩水深1米,用金银花75克、菊花75克、大黄375克、黄柏225克研成细末,加食盐150克,混合后加适量水全池泼洒。

(5)每10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水花生8~10千克、大蒜头和食盐各500克打成浆,拌入3千克米糠,连喂5天。

(6)每100千克鱼体重用水花生10千克,捣烂,拌食盐500克、大黄粉1千克、韭菜2千克或生大蒜500克,再拌米粉、麸皮或浮萍10~20千克做成药饵,连喂7~10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18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